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宋代哥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宋代哥窑瓷工艺特点及市场分析

宋代哥窑瓷工艺特点及市场分析

宋代哥窑瓷器鉴别 怎样鉴别宋代哥窑的瓷器 宋代官窑瓷器鉴别和特点

2020-11-30

宋代哥窑瓷器鉴别。

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它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此外,哥窑虽贵为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之一,但奇怪的是宋人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元、明、清的记载又甚为混乱。有人说哥窑窑址在浙江龙泉,也有人说在浙江杭州,更有人相信它就是子虚乌有……因此,哥窑的身世直到今天依然是个不解之谜。但无论如何众说纷纭,哥窑瓷器珍贵的珍贵性却是毋庸置疑的。

宋代哥窑瓷特点

哥窑以其“金丝铁线”独领风骚。所谓“金丝铁线”,主要是指器身上分布着众多纹片,俗称“文武片”、“百圾碎”,其中纹片大小结合,大片纹线呈深黑色,小片纹线呈褐黄色。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一般来说,大器小开片者和小器大开片者颇为珍贵。

哥窑仿品辨析

由于哥釉瓷细致、精美,以后各代对它都有仿造。特别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一个仿哥釉瓷的高潮。到了清朝后期,哥釉明显的不如清前期,颜色越来越深,开片越来越细碎,釉面甚至出现凹凸不平的疙瘩釉,胎质也变得疏松。鉴定哥窑瓷器除了“金丝铁线”和“紫口铁足”之外,还有就是哥窑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称道,但又极易被人忽视的特征——攒珠聚球。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早已说过,“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线索。”“攒珠”指的是哥窑器中之釉内气泡细密像一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内身和外身上。实际上真正哥窑的釉内气泡不仅仅只是“攒珠”,还显现出一种比“攒珠”稍大一点的“聚球”。球比珠大,也就是说哥窑有大小不同的两种气泡,其排列形式不是间杂错落,而是较为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聚球气泡比攒珠气泡数量要少得多,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内壁,像一个很厚的环。“攒珠聚球”是当之无愧的划分真假哥窑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

市场分析

哥窑的存世量很少。据统计,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哥窑器,均为历代宫廷旧藏。其中,北京故宫藏有几十件,台北故宫藏有190多件,再加上其他流散于海内外的传世品,全世界约计也只有300件左右,以至哥窑破损残片也被视为珍稀之物,完整器更是寥寥无几。在拍卖市场上,只要有宋代哥窑精品出现,就一定能够受到市场的追捧。早在199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就拍出了1000多万港元的天价。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不是因为当时收藏界有人持不同看法,这件瓷器的价格还要高。这两年在内地的拍卖市场上也有标明为“宋哥窑”的瓷器露面,但由于市场对拍品的争议,成交价格总是维持在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我国陶瓷出口市场分析


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给中国陶瓷的出口带来新的机遇。由于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消费水平不同,国内陶瓷出口企业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才能达到适销对路的口的。

--德国仿古瓷和咖啡具走销。在日用瓷中,咖啡具较酒具好销,德国消费者大多数喜欢淡雅的颜色;对艺术瓷的要求一般是明快、淡雅、艺术性高的,喜欢小动物的造型;各类瓷瓶中喜欢细长扁肚瓶;一部分知识阶层,热衷于原始艺术瓷,因而仿古瓷也比较好销。

德国对铅溶出量限制很严,喜欢釉下彩。客商建议在图案上多带些东方色彩,例如好的瓷雕人物,销路会很好。

--法国铅镉高含量日用瓷滞销。法国从中国进口陶瓷(除陈设瓷)要申请许可证。在法国,马象征着幸福,孔雀有祸鸟之说。另外,法国人不喜欢黄色和绿色的花,大象鼻子朝下认为不吉利。在法国,消费者喜欢我国出口的花瓶台灯,以152毫米到457毫米产品最好销。法国市场对仿造欧洲风格的人物、动物、花鸟图案的瓷器比较看好,瓷动物造型小尺寸比大尺寸的适销,含铅钢量高的日用瓷滞销。

--西班牙偏爱东方物色花面。西班牙对日用瓷没有严格的含铅量的限制。该国商人反映我茶具、咖啡具配套方法较适合西班牙人的使用习惯,但花面缺乏特色,他们要求的是能反映东方特点的产品,如东方的亭台楼阁、龙凤等图案。西班牙进口瓷器按重量征税,重量轻的税就轻。

--英国美术陶瓷需求强轻。英国陶瓷市场大部分由18头,对头茶具所占据,很小部分是茶壶、杯碟两类。消费者对瓷质洁白、造型优美、富有东方民族特色的产品颇为欣赏。英国进口陶瓷有含铅量的限制。

英国除进口艺术瓷外,还进口大量美术陶瓷,我们的企业如在这方面开发新产品,将很有发展前途。

--意大利钟情紫砂陶壶。其中图案为人物、花鸟的较为好销,山水图案次之,葫芒梅瓶和四方瓶也较受欢迎。意大利人喜欢鸭的图案,不喜欢黑色和菊花的图案。艺术瓷的仕女人像的小手指不能单独翘起,据说这种动作不雅。紫砂陶壶较为好销,但要藤把的,不要金属和塑料把的。意大利对产品含量检查很严。

--澳大处亚流行铁瓷和铁石瓷。我对澳出口的陶瓷比重较小,但很有潜力,特别是艺术瓷有一定销量。澳对我陶瓷品的反映是:质量不过关,杯和碟花面颜色不均匀,不能配套;包装不够考究,纸箱过重,破损率大;有的产品含铅量超标。

澳市场近年来流铁瓷和铁石瓷,在陶瓷品进口总额中已占50%左右,目前仍在发展中,这两种瓷与我河南、山西、山东等地棕釉陶相仿,可以努力试制出口。

--新加玻管制严销路窄。我瓷器在新加坡的销售以家庭为主,而饭店等各饮食待业则因新加坡的卫生法限制,多用塑器皿。新加坡的陶瓷错溶出量不得超7PPM。此外,凡有山崩裂破损的陶瓷均禁用,一经查获,除禁止使用外,并有被罚款的可能。

--日本青睐旧瓷新包装。日本人夏季喜欢用瓷器,冬季喜欢用陶器,因冬季使用陶器有温暖的感觉。日本一般家庭,饭店、旅馆喜欢使用陶制的餐茶具、花盆、罐等,颜色都是一道釉的,如灰色釉、均红、窑变等。产品规格要求小型的,茶壶要求100毫米-127毫米;一般都是直把的,而不喜欢提梁的;壶嘴喜欢朝下。日本人喜欢仿旧陶器的艺术品,日商建议我对其多出口旧瓷,配上高级包装,既可防碎也可卖高价。日本人喜欢仿旧陶器的艺术品。日商建议我对其多出口旧瓷,配上高级包装,既可防碎也可卖高价。日本喜欢仙鹤、乌龟图案,有延年益寿的意思。茶具配套,要避免"4"这个数字,日本人认为不吉利。

--加拿大要求质优价廉产品。加拿大市场的瓷器销售以艺术瓷居多,雕塑类以人物为主,器皿以花瓶为主。我国产品要打开加拿大市场,一是要提高质量,二是要降低出口价格。加拿大要求瓷器图案色泽淡雅,以纯朴的底色衬以鲜艳的翠绿、梅红、金色、孔雀等蓝图案花纹为好,售价每件30加元-40加元,包装精美,适合作礼品。

--美国要求产品图案淡雅明快。美国是国际上最大的陶瓷市场,目前我国产品在美市场占有率不高,但发展潜力很大,只要我产品提高质量,加强宣传,入世后的销售前景可观。美国主要行销1个人用的5头,4人用的20头、8个人用的45头、92头大套茶具:咖啡具也比较好销:画面要求清淡素雅,线条简洁明快。

世界各国陶瓷市场分析


德国仿古瓷和咖啡具走俏

对中国陶瓷的评价很高,是比较畅销的商品。在日用瓷中,咖啡具较酒具好销,德国消费者大多数人喜欢淡雅的颜色;对艺术瓷一般喜欢明快淡雅,艺术性高的,喜欢

小动物的造型;各类瓷瓶中喜欢细长扁肚瓶。目前一部分知识阶层,热衷于原始艺术瓷,因而仿古瓷较好销。德国对铅溶出量限制很严,喜欢釉下彩。客商建议在花色图案上多搞些东方色彩,例如好的瓷雕人物,销路可增加。

法国铅镉高含量日用瓷滞销

法国也生产瓷器,从中国进口除陈设瓷外要申请许可证。法国人喜欢马的图案,马在法国象征着幸福。孔雀有祸鸟之说,因而法国人不喜欢。另外,法国人不喜欢黄色和绿色的花,大象鼻子朝下认为不吉利。在法国市场上,有不少我国澳门仿制的粉彩、广彩花瓶,是从日本进口后在澳门加彩。在法国,消费者喜欢我国出口的花瓶台灯,以s6英寸-18英寸产品最好销。因欧洲房间一船只有2.5-2.6米高,台灯高了不相称。法国市场对仿造欧洲风格的人物、动物、花鸟图案的瓷器较好销,瓷动物造型小尺寸的比大尺寸的适销,含铅镉量高的日用瓷滞销。

西班牙偏爱东方特色花面

对日用瓷没有严格的含铅量的限制。该国商人反映我茶具、咖啡具配套方法较适合西班牙人的使用习惯,但花面不大受欢迎。按客商的说法,当前我国对其出口的花面没有特色,他们要求能反映东方特点产品,如东方的亭台楼阁,或龙、凤图案等。从上海进口的青花玲珑瓷比较受欢迎。西班牙进口瓷器按重量征税,重量轻的税就轻。我景德镇的瓷花瓶在西班牙较受欢迎。

英国美术陶瓷需求强劲

英国是欧洲生产陶瓷较早的国家,陶瓷在英国使用较普遍。英国除自己大量出口陶瓷之外,也大量进口陶瓷。英国陶瓷市场大部分由18头、21头茶具所占据,很小部分是茶壶、杯碟之类。中国生产的陶瓷品在英国市场享有盛名,消费者对我产品的瓷质洁白、造型优美、图案富有东方民族物色颇为欣赏。我国的18头茶具在英国已家喻户晓,因为配套完全适合普遍四口之家。英国进口陶瓷有含铅量的限制。我陶瓷品有些出现“斑点”,不合质量要求在包装装潢上现虽有所改进,但仍不如其他国家产品考究。英国除进口艺术瓷外,还进口大量美术陶瓷,我企业如在这方面开发新产品,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意大利钟情紫砂陶壶

意大利本国也生产瓷器,供应本国市场外,还有出口。意生产原胎石瓷数量较大,大多数是颜色釉或釉下彩。对我江西产糖缸、奶盅嫌太大,与茶杯不相称,很多商人拆零来卖。意大利对含铅量检查很严。对花瓶的花面图案,人物、花鸟较好销,山水图案次之。葫芦梅瓶和四方瓶受欢迎。无论陈设瓷和日用瓷,白瓷很受欢迎。意大利人喜欢鸭的图案,不喜欢黑色和菊花的图案。艺术瓷的仕女人像的小手指不能单独翘起,据说这种动作不雅。紫砂陶壶较好销,但要藤把的,不要金属和塑料把的。

澳大利亚流行铁瓷和铁石瓷

我对澳出口的陶瓷的比重较小,日本、英国的产品在澳占优势,但我对澳出口陶瓷制品很有潜力,特别是艺术瓷有一定销量。澳对我陶瓷品的反映是:①质量不过关,杯和碟花面颜色不均匀,不能配套,有的有疵点,盘底粗糙,划桌面;②包装不够考究,纸箱过重,破损率大。③有的产品含铅量超标。④交货还不够及时,常常错过销售旺季。澳市场近年来流行铁瓷和铁石瓷,在陶瓷品进口总额中已占50%左右,目前仍在发展中。这两种瓷与我河南、山西、山东等地棕釉陶相仿,可以努力试制出口。

新加坡管制严销路窄

我瓷器在新加坡的销售以家族为主,而饭店等各饮食行业则因新加坡的卫生法限制,多用塑料器皿。新加坡是陶瓷的铅溶出量不得超过7PPM,此外凡有崩裂破损的陶瓷均禁用,一经查获,除禁止使用外,并有被罚款可能。因此小饭店、茶楼酒楼、小吃店均采用塑料用具。一些高级饭店酒楼采用陶瓷器具,一旦出现崩裂破损即更换新的。

日本青睐旧瓷新包装

日本人夏季喜欢用瓷器,冬季喜欢用陶器,因冬季使用陶器有温暖的感觉。日本一般家族、饭店、旅馆喜欢使用陶器的餐茶具、茶壶、茶碗、盘、花盆、瓶、罐等颜色都是一道釉的,如灰色釉、均红、窑变等。规格要求小型的,茶壶要求4英寸-5英寸的,一般都是直把的,而不喜欢提梁的,壶嘴喜欢朝下。日本人喝酒以前都习惯把酒杯扣着放,所以底要大,另一种敞口茶碗(不带把)也受欢迎。日本人还喜欢仿旧陶器的艺术品。日本本国出生产陶器,但生产能力小,远远不能满足本国市场的需要。由于本国职员工资高,生产陶瓷成本高不如生产其他产品划算,因此陶瓷的生产的和出口有逐渐萎缩之势,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有发展前途的市场,但要很好解决铅溶出量的问题。日商建议我对其多出口旧瓷,配上高级包装,既可防碎可卖高价。日本喜欢仙鹤乌龟图案,这有延年益寿的意思,茶具配套,要避免“四”这个数字,因“四”与“死”音很相近,日本人认为不吉利。

加拿大要求质优价廉

加拿大市场的瓷器销售以艺术瓷居多,雕塑类以人物为主,器皿以花瓶为主。加拿大客商反映,中国大陆产品价格较高,不好销,如一件12厘米高的“五子佛”,大陆产品卖180加元,而我国台湾地区产品只卖60加元。日本产品较受欢迎,主要是釉彩很光亮。我产品要打开加拿大市场,一是要提高质量,二要降低出口价格。加拿大要求瓷器图案色泽淡雅,以纯朴的底色衬以鲜艳的翠绿、梅红、金色、孔雀蓝等图案花纹为好,售价每件为30-40加元左右,色装精美,适合作礼品,可馈赠亲友的产品适销。

墨西哥喜欢中国产陈设瓷、花瓶

墨西哥人把中国瓷器视为珍品,据记载中国瓷器在400多年前就成套的出口墨西哥的阿格布尔哥港,当时在一些贵族中以占有中国瓷器的多少来衡量其财产的多少。现在中国瓷器在墨西哥市场很有发展前途,特别是陈设瓷、花瓶等颇受欢迎。

美国要求花面淡雅明快

美国是国际上最大的陶瓷市场,目前我国产品在美市场的占有率不高,但发展潜力很大,只要我产品提高质量,加强宣传,入世后,销售前景看好。美国主要行销一个人用的5头,四人用的20头,八个人用的45头、92头大套茶具、咖啡具较好销。画面要求清淡素雅、线条简洁明快。

宋代哥窑瓷器图片及价格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高度繁荣的黄金时代,宋瓷虽没有唐代之恢宏气势,然优美高雅则过之。清丽潇洒而不失挺秀,有不饰粉黛、洗去铅华之自然之美。正如宋人所体现出的优雅秀美的艺术风格一样,追求轻松灵动的美感。宋瓷从造型到纹饰,抒情而写意,图案流动率意,富于韵律。虽多为单色釉,但其色泽恬美自然,柔和纯凈,是古人尚玉之精神在瓷器制作上的反映。

宋代 哥窑葵花洗 2013-09-01 估价: 1888-2988万 成交价: 3248万

根据文献记载,哥窑是出自南宋的一种奇特瓷器,其产地就在龙泉。文献的记载引起了龙泉的盗挖狂潮,据说当年这个不大且僻静的地方,聚集着来自不同国家的古董商,他们将挖掘到的瓷器甚至瓷片一起成堆运走。古董商所运走的瓷器和瓷片中究竟有没有文献中描述的哥窑瓷器,已经成谜。哥窑与汝、官、钧、定一起,被称为宋代的“五大名窑”,然而,与其他4个已经找到窑址的窑口不同,大名鼎鼎的哥窑,其蛛丝马迹竟然只能在文献中寻找。哥窑被传是宋代名窑,然而迄今所掌握的宋代文献中,却没有任何关于哥窑的记载,这成为有些学者怀疑哥窑是否为宋代名窑的一个理由。

宋代 哥窑纸槌瓶 2013-10-27 估价:1000万 成交价: 2300万

经典哥窑釉面滋润如酥,冰凉柔滑,光泽柔和,气泡自然开裂,紫黑色胎,釉面厚,圈足与胎体同为紫黑色,表面含有铁红锈色(铁足, 火石红色),呈现哥釉虽历经千百年,光泽依然柔和如新之特征,金丝铁线满布,开片裂纹自然均匀,细小(百极碎, 鱼仔纹),釉面与胎体紧密贴合,梅花型五面突出,外观浑圆,大器端正,充分显示古人高超设计与烧制精工技巧。保存良好,底色如白玉,裂纹自然千变,器型世上仅见,哥窑难得之技巧。关于哥窑瓷器最有特色的断纹来历,龙泉当地演出的戏剧里存在这样一种说法:章氏兄弟都烧制青瓷,虽然品质都很好,但因为哥哥忠厚,所以他烧制的瓷器销量更好。弟弟嫉妒哥哥的生意,为了出气,偷偷往哥哥的窑洞里泼凉水,于是出窑后的瓷器上出现了这种奇特的断纹。说起断纹时,说还有一种说法,即弟弟在釉缸里放了一把黏土,由此导致了瓷器开裂。在看来,这是外行的传说,实际上这种断纹烧制的工艺极其复杂。

对瓷器有所了解的人们都知道,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哥窑因工艺复杂、身世神秘,所以传世量最为稀少。据估算,宋代传世哥窑目前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仅几百件,以致多年来拍卖市场屡屡出现哥窑逐高的天价。2004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哥窑六瓣葵花盘,被一日本收藏家以146万美元购得;2010年苏富比在伦敦以100万英镑拍过一件宋代哥窑瓷;近年最贵的有成交记录的价格大约是3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

宋代 哥窑三羊开泰尊 2014-07-26 估价: 1200-2400万 成交价: 1200万

许多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为了追求工艺一般都不允许有太多的釉面的开裂纹片,但哥窑却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致使开片纹路呈色不一。哥窑瓷器釉面大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铁线”,小开片纹路呈金黄色,称“金丝”。“金丝铁线”使平静的釉面产生韵律美。宋代哥窑瓷器以盘、碗、瓶、洗等为主。

哥窑五足洗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哥窑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哥窑瓷器的造型庄重、古朴典雅,釉色淡雅自然,尤以独特神奇的纹片装饰而着称。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却被匠人加以利用,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以至倍受推崇,后朝历代均有仿制。

宋代哥窑瓷辨识


南宋哥窑青瓷葵瓣型盘(底面)

华夏收藏网讯哥窑瓷,是青瓷的一种。最迟从元代起,哥窑已被列为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然而,这只是从文献意义对哥窑的一个定位。从传世和出土的情况来看,也确见有实物留存。问题是到目前为止,哥窑的确切窑址至今尚未找到,或者说尚未被确认。一种说法是在龙泉大窑附近的溪口一带;另一种说法是在杭州的凤凰山一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对龙泉的大窑一带的考古发掘中,曾发现一些有开片的黑胎青瓷器。从而,引出两种意见:有认为,这就是文献所说的哥窑瓷,即所谓“琉田哥窑”;也有人说,这种制黑胎用的紫金土系由杭州运来,所做的应是仿官窑之作,而非哥瓷,哥瓷应是另有生产之处。所以一直以来都有“官哥不分”之说。这种争议,一直到现在也未有定论。对于哥窑的产生,也有种种传说,流传最广的即所谓章生一、章生二的哥、弟两窑之说。仔细推敲,这种种传说,均有附会之嫌,不足为信。总之,对于哥窑的发生,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但是,不管哥窑的窑址尚待确认,还是哥窑的发生尚待研究,世间留存了不少宋代哥瓷以及后世仿宋哥瓷的实物,这却是一个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因此,对于收藏者来说,重要的还不是前者,而是如何准确地去识别它的问题。

要辨识哥瓷,恐怕还是要从哥瓷的胎釉特征、装饰特点、时代风格和老旧痕迹等几个方面去进行鉴别。

首先要明确的一个概念是,宋代哥窑瓷流传于世的数量极其有限,在明代已是极其珍贵之物,因此,在明清各朝已有官方的仿制之物出现。现下能见到的有限的传世哥窑器,大多收藏在北京和台湾的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国外也有一些收藏。流落到民间的应是微乎其微的极少数。因此,在收藏哥窑瓷上,千万要克服侥幸的拣漏思想,因为,在一般的收藏品市场几乎可以说是无漏可拣的。

鉴识哥瓷还是要从胎釉特征入手。哥瓷的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质地特别坚密精细,胎骨颜色一般为深紫灰色。在鉴识上,通常要说到“紫口铁足”,因为哥瓷的胎土内(官窑瓷也一样)掺有紫金土,胎色较深,烧成后底部露胎处接近铁色,是为“铁足”。口部因釉水向下流淌,釉薄处就露出紫色胎色,是为“紫口”。实际状况是,“紫口铁足”并非每一件实物都是十分典型的,有的紫口明显一些,有的就不那么明显。至于“铁足”的颜色也不是一律的深紫灰色,由于胎质的配比不一样,从传世哥瓷上看到的胎色有沉香色、淡白色、杏黄色、深灰色、黑灰色等多种。相比而言,传世宋哥瓷的胎壁稍厚,龙泉哥瓷的胎壁稍薄,胎质稍粗,胎色有灰白和黑灰等几种(亦有说龙泉的黑胎青瓷为仿官窑产品)。仿品的“紫口铁足”常用色料人工涂出,仔细观察可见与天然烧成不同。哥瓷用匣钵装烧,有用支钉,也有用垫饼或垫圈垫烧。

哥瓷两面上釉,一般都要上三到四道釉,因此瓷釉较厚,瓷釉的厚度常常要超过胎壁。由于胎釉的胀缩系数不一,釉面就产生开片,这是人工有意为之的结果。哥瓷釉面的开片有大有小,有深有浅,因窑内作用加上人工染色,形成深色的大纹线中有褐黄色的小纹线,俗称“金丝铁线”,又叫“文武片”。这是哥瓷区别于其他窑的一个重要特征。开片颜色,有深黑色的,也有黄色、褐色和鳝血色等多种。开片大小也有不同,大而疏的称“牛毛纹”,细小如珠的叫“鱼子纹”,大小参差错落的称“百圾碎”,此外还有“柳叶纹”等。从传世的实物来看,哥窑瓷器多小开片,如“鱼子纹”、“百圾碎”等,而同期的官窑瓷则多大而疏的“牛毛纹”开片。哥瓷的釉色有粉青、翠青、灰青、月白、深灰、米黄等多种。鉴识哥瓷从釉面方面主要要看3点:一、釉质细腻,有玉质感,釉面玻化程度不高,不透明(龙泉哥窑玻化程度稍高,也不到完全通透的程度),泛出一种似人面微汗的油光,也称酥油光,这种光色是仿品所无法达到的。真品器物敲之无悦耳的金石声,而是似破碎的“卟卟”声。二、器身上多有缩釉之处,底部尤甚。因缩釉而留下的棕眼状如螃蟹爬过一般,俗称“蟹爪纹”。三、由于施釉厚,道数多,难免有厚薄,有色差,故烧成后易产生窑变现象。以上3点,在鉴识哥瓷时,须重点察看,仔细辨别。

哥窑瓷装饰比较简单,一般没有纹饰,少数器物出现鱼耳和贯耳的装饰。造型大多仿照古代青铜器。有少量创新品种,也符合宋代制瓷的造型特征。一般器形较小,未见大器,因此,若遇大器,须谨慎。

仿哥瓷器从元代起就有了。到明清两代官方则大量仿造。元末明初就出现了米色釉的仿哥釉产品。明代仿品显得浑厚沉静,清代仿品则较为浮华亮丽,清器内还可见拉坯的旋痕,现代新仿则没有。明清时因是官方仿造,地点在景德镇,产品质量讲究。民国后到现代,到处都仿,质量就很成问题,容易鉴别。因此,如遇明清仿品,尤其是写上当朝款识的,质优者也是很值得收藏的。一般来说,仿品胎色偏白,现代新仿的胎质较差;仿品釉面过于透亮,有贼光,也有做成亚光的,但缺乏灵气,无法做出酥油光来;仿品开片并非自然形成,系人工填色而就,仿品的“铁足”也系涂上黑褐色釉而做出,仔细看,容易识别;仿品手感常非轻即重,这是仿造者技术水平的关系,掌握不了真品的分寸;也有的仿造者在器物上涂上油污作旧,这就更容易鉴别了。

美国陶瓷市场分析:多用在精密科技工业


据悉,美国对陶瓷的需求量将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其中,电子陶瓷元件仍为市场主流。2013年到2015年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碳化矽、氮化矽等涂层、复合制品的生产情况,都会应用在电子器件、工业机械、化工、环境污染防治等领域。而为了提高陶瓷后加工的效率,朝着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微波烧结、连续烧结或快速烧结等新技术及装备也应运而生。

从2000年开始,美国先进陶瓷协会与美国国家能源部更联合资助了为期20年的美国先进陶瓷发展计划,这个计划主要运用在先进陶瓷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产品使用,共同推动先进结构陶瓷材料的应用发展。

美国陶瓷市场分析:多用在精密科技工业

目标是到2020年,先进陶瓷以其优越的耐高温性能、可靠性以及其他独特性能,成为经济又适用的首选材料,并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制造、能源、航太、交通、军事及消费品制造等领域。如目前美国格鲁曼公司正在研究大气层超音速飞机发动机的陶瓷材料进口、喷管和喷口等部件。杜邦公司也已研制出能承受1200℃-1300℃、使用寿命2000h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发动机部件。在台湾,和成公司近年来亦针对抗弹陶瓷研发有重大进展。

我国锆下游主要用量产品是陶瓷,占总用量的53%;其次是化学锆制品如复合氧化锆、工业级二氧化锆、电熔锆以及锆金属等,占27%;第三是耐火材料及铸造用锆方面,占14%;玻璃添加剂方面约占6%。陶瓷的用量及动向很大程度的牵引锆业市场的发展。

2013年1-6月,我国陶瓷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累计出口额占22.59%,同比下降13.21%,韩国、新加坡、德国、英国、日本、荷兰、加拿大、马来西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分列2-10位,分别占3.92%、3.89%、3.85%、3.68%、3.65%、3%、2.96%、2.91%、2.85%。

2013年1-6月,我国陶瓷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欧洲,其中,累计出口亚洲金额同比增长21.66%,占33.57%;北美洲出口金额同比下降12.38%,占25.55%;欧洲同比下降21.46%,占24.03%;南美洲同比增长4.6%,占7.19%;非洲同比下降1.8%,占6.94%;大洋洲同比下降3.0%,占2.72%。各大洲中,仅亚洲、南美洲出口同比上升,其他各州同比均下降。

宋代名瓷哥窑居首


宋代瓷器有哥窑、汝窑、官窑、定窑和钧窑五大名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哥窑。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宫廷旧藏哥窑名瓷,再加上流散在海内外的,总数也不过300件左右,以至个别哥窑名瓷破损残片也被视为至宝,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哥窑圆洗底部的破损残片,宋哥窑瓷之名贵由此即可见一斑。

哥窑瓷器从色泽区分,有月白、灰黄、粉青、灰青、油灰、深浅米黄等种类。哥窑瓷最显著的特征,是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若置之于显微镜下,可见瓷釉中蕴含的气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腻的釉面间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状网纹,其网纹之色浅黄者宛若金丝,细黑者如铁线,二者互相交织,因而被名之为“金丝”、“铁线”。宋代哥窑胎质坚细,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边稍下处形成略微凸出之环形带,因口沿处胎骨略黯而被称之为“紫口”,此为宋哥窑瓷之一绝,尽管以后历代有许多仿宋哥窑,但在烧制上皆未能臻此绝艺。199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虽然当时收藏界仍有人持不同看法,但其拍出价仍高达1000万元以上。

宋代哥窑瓷既如此名贵,那当时其窑址又在何处呢?

哥窑之名,在宋代文献中未能查到,在元代《至正直记》中始有哥窑之说。清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释云:“哥窑,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冶瓷业,兄名生一,当时别其名曰哥窑,其胎质细,性坚,体重,多断裂,即开片也。”就是说,南宋处州龙泉县(今属浙江省)有章姓兄弟俩以烧瓷为业,哥哥章生一烧瓷以胎细质坚、断裂开片为特色,因而被命名为哥窑,这似乎是名副其实的。1956年以来在龙泉县的考古发掘,即发现了黑胎青釉、细丝片纹的龙泉青瓷。但人们却仍有怀疑,因为传世的宋代哥窑,琢器造型多仿青铜器,俨然为宫廷用瓷样式,按理应出自官窑;而如上所述,章生一的哥窑显然只是民间私窑。

为解此疑问,196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特请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所提供的宋哥窑实物标本进行化验,结果证明其化学成分、纹片颜色和形式皆与龙泉青瓷有所不同。研究者因而推断,宋哥窑似应出自南宋修内司官窑,只是因当时的官窑对民间保密,弃窑时又作了处理,故其窑址迄今未能发现。后世因章生一之哥窑声名大噪而以之命名为南宋修内司官窑所出的这批名瓷,应有穿凿附会的成分。

宋代哥窑在后世备受人们青睐,元明清仿制者颇多,且各有风格,被称为仿哥窑或哥釉,但其制作工艺已不能与宋代哥窑相媲美。清乾隆帝尤喜赏宋代哥窑,尝欣然作诗赞云:“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

陶瓷注浆成型工艺要点及缺陷分析


一、陶瓷注浆成型工艺要点

注浆成型是一种适应性广、生产效率高的成型方法,凡是形状复杂或不规则、不能用其他方法成型以及薄胎制品都可用注浆成型来生产但是由于温、湿度对坯体成型影响较大,直接关系到半成品的质量和成品率的高低,所以生产时必须对环境温度、湿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及季节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1、对石膏模型的要求

(1)设计合理,易于脱模,各部位及吸水均匀,能保证坯体收缩一致。

(2)孔隙率和吸水率适度,比可塑成型模型略大。

(3)模型的湿度要严格控制,一般应保持5%左右的吸水率,过干会引起坯体开裂;过湿会延长注浆时间,甚至难于成型。

2、对泥浆性能的要求

为了提高注浆生产效率,并获得高质量的坯件,要求泥浆具有良好的性能。

(1) 流动性好,要求泥浆在含水率较低的情况下粘度小,倾注时泥浆流出一根连绵不断的细线,使之容易流动到模型的各部位。

(2) 稳定性好,要求泥浆中的瘠性原料不沉淀,即悬浮性好,使成型后的坯体各部位组织均匀。

(3) 触变性适宜,即粘度不宜过大。

(4) 渗透性好,即过滤性好,要求泥浆中的水分能顺利通过粘附在模壁上的泥层而被石膏吸收。

(5) 不含气泡,以利于增加坯体的强度。一、注浆成型生产对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

3、对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

注浆成型的卫生瓷操作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5度—37度为好,夜间的温度可以提高一些,但也不能超过50度,因为超过50度,一方面坯体的外表面干燥速度过快,而坯体内表面的干燥速度则相对较慢,造成坯体在干燥过程中内外收缩不均,导致坯体在干燥过程中开裂;另一方面温度超过50度容易使石膏模过干、过热,而且石膏模形状复杂,各部分干湿度不均,在成型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吃浆过快以及成型后坯体气孔率增大等缺陷。成型操作的湿度一般控制在50-70%,过高则坯体的干燥速度太慢,影响下道工序的正常进行,过低坯体干燥速度加快,收缩速度也在加快,容易产生开裂,特别是成型复杂的产品在应力集中的部位,开裂更加严重。

4、.注浆成型的坯体对季节的要求

注浆成型的坯体质量对季节的变化比较敏感,特别是春秋季节对坯体成型影响最大。因为春秋季节风比较大,空气又比较干燥,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措施,坯体在成型阶段就造成大面积的风裂,严重影响坯体的收成率。主要原因是风不可能均匀地吹到坯体的各个部位,造成坯体各个部位干燥不均匀,局部收缩过快而产生开裂。

因此,春秋季节坯体成型要注意的问题是:

(1) 成型车间不能开窗户,门上要挂门帘,避免外面的风直接吹到室内的坯体上,必要时可以用薄膜全部将坯体盖起来,这样在干燥过程中收缩均匀。

(2) 春秋季节要经常在成型操作室内四周喷洒一些水,喷水的目的是增加室内的湿度。喷洒水量要求刚进入春秋季节时少喷洒,慢慢地增多,在接近夏季和冬季时慢慢减少,但要注意阴、雨天要少喷洒甚至不洒水。夏季风比较小,湿度较大,室内不要喷洒水可以开窗户。冬季一定要把窗户缝糊好,保证室内温度。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季节的变化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及控制好生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提高产品质量和收成率是十分有益的。

二、陶瓷注浆成型缺陷分析

1、气孔与针眼

(1)泥浆的流动性差,粘度大,致使泥浆中的气泡不易排出。

(2)泥浆未经陈腐,或电解质种类及用量不当。

(3)搅拌泥浆太剧烈,或注浆速度太快,使泥浆中夹有气泡,或泥浆真空脱泡处理不严。 (4)石膏模过湿、过干、过旧,或模型表面沾有灰尘。

2、泥缕

主要原因是泥浆的粘度大,流动性差,或因倾浆操作不当,或模型工作面沾有浆滴。还有一种情况,因进浆时集中于模型内某一局部,由于泥浆的冲击而形成这一局部颗粒取向排列不同,致使干燥收缩时隆起成筋状,即使经过车修或用刀削平,烧后仍有明显的泥缕。

3、开裂

(1)泥浆配方不当;

(2)陈腐不足、不均;

(3)操作不当、厚薄坯;

(4)脱模太早或太迟;

(5)接坯的双部分干湿不一致。

4、变形

(1)泥浆水分太高,干燥收缩过大。

(2)泥浆混合不匀,干燥收缩不一。

(3)倾浆操作不当,坯体厚薄不匀。

(4)模型过湿,或脱模过早,出模操作不当,湿坯没有放平、放正。

景德镇举行陶瓷艺术品市场分析与投资收藏论坛


1月26日下午,景德镇市紫晶宾馆会议厅座无虚席。由景德镇市一画苑陶瓷艺术馆主办的首届艺术论坛在此举行。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民协党组书记、驻会主席罗杨,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沐,以及包括陶艺泰斗周国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学院教授李菊生在内的众多陶瓷艺术家、收藏家、陶瓷艺术爱好者和陶瓷圈内资深人士参加了论坛。

记者在论坛现场看到,本次论坛以“当代陶瓷艺术品市场分析与投资收藏”为主题。到场嘉宾纷纷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想畅所欲言,展开了积极、深入的探讨,活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在论坛组织的主题发言中,罗杨站在艺术民族性,艺术价值的角度对景德镇的陶瓷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特别强调了在当前许多民族艺术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困境时,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展现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画面,为众多收藏家勾画了美好的未来。他认为景德镇的陶艺家应该把握好当下这个陶瓷艺术大发展的时代,为后人留下更多的陶瓷艺术瑰宝。

作为到场艺术家代表,周国桢和李菊生的发言更多地站在艺术家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在发言中,周国桢突出了陶瓷艺术的重要性,同时,作为陶瓷艺术前辈的他,也呼吁当下投资者不应该盲目地追随价格,而应该更多地去关注、研究、探讨艺术本身。李菊生的发言则是站在一个陶瓷艺术从业者的角度,希望陶瓷艺术能在艺术宝库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陶瓷艺术家们的付出能够得到市场相应地认可。

对于一场以陶瓷艺术和投资为主题的研讨会,资深投资人士的发言自然不可或缺。作为多年来深入研究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资深人士,西沐在发言中对陶瓷艺术品的投资做了全面、细致地分析和谏言。他从“供求关系结构”、“交易体系”、“定价机构”、“退出机制”、“商品制度”、“市场支撑体系”等6个方面入手。对当下陶瓷收藏市场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发言的最后,他以分析陶瓷艺术品的价值为引子,提醒收藏家应该正确评估艺术品价值,他尤其强调陶瓷收藏家要正视市场、了解市场、分析市场、研究市场,切不可将其他艺术领域的成功收藏经验生搬硬套至陶瓷收藏,要懂得审视价值、发现价值,把握市场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景德镇一画苑是陶瓷文化推广战线中的一员“新兵”。在稍早举行的一画苑成立仪式上。众多到场嘉宾发言致辞,纷纷对画院的成立表达了祝贺。尤其是周国桢教授满怀期待的发言,以及李菊生大师激情澎湃的讲话,都对一画苑的未来寄予厚望。他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陶瓷艺术创作、交流的队伍中来,为陶瓷艺术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宋代哥窑瓷工艺特点及市场分析》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宋代哥窑瓷工艺特点及市场分析》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宋代哥窑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