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壶 > 导航 >

粉彩壶上牡丹争艳

粉彩壶上牡丹争艳

古代瓷器壶 瓷砖上打孔 古代瓷器刻牡丹纹

2020-07-06

古代瓷器壶。

粉彩器于清康熙时始有,它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创制的一种釉上彩品种。其主要特征有两点:一是纹饰绘制前先在胎坯上施一层含砷的“玻璃白”底釉,然后再在这层底釉上绘制图案;二是绘制纹饰所用的呈色剂多为进口料,其中一种红彩名叫“洋红”,我们称之为“胭脂红”。

这是一只“黄地开光粉彩花鸟纹壶”,高13厘米,口径7.4厘米,底径11厘米。直颈、斜肩、直筒身、玉璧底。

壶盖表面制有两对称的河蚌形浅槽,是为便于手抓,在这两浅槽空隙处,以金彩绘有图纹。肩与身交接处有两相对称的双耳,此耳是为连结金属把手所设,这种把手称“软把”。壶流从壶底往上腹部三分之二处向上延伸,嘴口和壶口齐平。壶身两面都开有大小一致的梅花形光圈,光圈是用金彩勾绘,里面施“玻璃白”底釉,各绘不同形态的花鸟纹饰。壶身以黄彩为地色,在肩与身交界处施一圈玻璃白釉。

此壶纹饰为牡丹和喜鹊,在茂叶中有两朵笑逐颜开的牡丹花,其中粉红色就叫“胭脂红”彩,它与白底色、蓝牡丹和黄、绿、花叶及墨色枝干、红色花朵、壶身黄地、喜鹊身上之色和谐相融,红而不艳,淡中显雅,给人以温和柔丽之感。

在乾隆之前,粉彩瓷器上的花卉是采用大笔涂染的绘制手法以表现艺术感染力。乾隆之后改为勾茎法,涂色由深到浅,具有中国工笔画的艺术效果。此壶就是采用勾茎这一技艺,花瓣、花叶茎纹清晰,色彩层次分明,如现实中真花一般展现在人们眼前。综合判断,此壶应为清晚期制品。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洪宪”粉彩牡丹笔洗


这件粉彩牡丹笔洗,是1916年(民国五年)景德镇烧制的“洪宪”皇帝袁世凯御用瓷器。该器造型浑圆秀美,绘画柔美富贵。

该笔洗高13厘米,口径12厘米,圆鼓腹,矮圈足,胎质洁白坚细,釉色粉白光润,器体描绘牡丹花卉。牡丹历来被人们称为富贵花,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

笔洗牡丹构图从写实出发,结合形体特点,配置3朵大花居中,伴以小花与含葩偏上,其周围填以布局匀称的绿叶,阴阳向背、俯仰有致,花叶纷披、层次分明。整个笔洗画面色彩醒目、艳而不俗,给人以淡雅富丽之美感。这便是粉彩绘画艺术的效果。

粉彩吸取了国画中构图、设色等技法并加以灵活运用,表现力极强。如这件笔洗上姿容娇娆的牡丹图,就特别富有国画的韵味。该笔洗还有特别之处,那就是底部青花书“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九字三直行方款,它记录了袁世凯的一段短命的称帝历史。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于1915年12月12日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发布“接受帝位”申令,准备第二年元旦正式登基。12月31日他下令改民国五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还命政事堂少卿参事杨度委派庶务司长郭葆昌为陶务监督,赴景德镇烧造洪宪帝号御用瓷器。当时由于国民奋起反袁,当过83天洪宪皇帝的袁世凯,还未来得及享用这些瓷器就倒台了。因此,并无“洪宪”帝号款的那些御用瓷器,随之飞入寻常百姓家。

雍正粉彩牡丹雉鸡图贯耳瓶


历史上的雍正皇帝,除勤勉政事以外,其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审美趣味也令人称赞。事实上,不仅仅是康雍乾三代,纵观整个清朝,雍正的品味更是出类拔萃的。

雍正时期的瓷器,堪称屹立于审美巅峰的奇迹。我们可将其与西方的艺术设计思潮变革期所产生的器皿外形风格进行简要的对比。在西方,以包豪斯思潮为代表的现代功能主义风格则兴起于20世纪初期,我们现代的主流审美正是沿袭于此。

雍正时期的瓷器以精细风雅著称于世,此种审美趣味与美术运动和包豪斯思潮十分之类似。不过,雍正皇帝生活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远早于西方的艺术审美革命思潮。

贯耳瓶乃汉族传统器型之一,流行于宋代,因颈部两侧对称帖竖直的管状贯耳而得名。此瓶釉层肥厚,洁白莹亮,玉质感极强,呈现出自然界天然玉石般质感,让人大开眼界。

造型更是隽秀尔雅,端庄且雅致。雍正帝为了达到自己极高的审美境界,特令御窑厂烧制此瓶,瓷胎料用上好的高岭土精挑细磨,造型经多次修改而定型,图案纹饰工整别致,绘画中的花卉、鸟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其画风比在宣纸上作画更为流畅传神。

瓶腹绘雉鸡花卉,雉鸡黄翎红腹,圆睛尖喙,雄健的双脚立于奇石之上。旁边的牡丹争奇斗艳,花朵绽放,叶片挺拔舒展,一阵轻风吹来,隐约闻得缕缕花香。给人舒心、爽朗之感。

此图构图严谨,运笔流畅,雉鸡的形象栩栩如生,盛开的牡丹和挺拔的翠竹使画面平添了几分生机,形象的体现了“玉堂富贵”的深刻含义。

雍正粉彩红地牡丹花卉纹碗


雍正皇帝性格严谨有序,审美趣味极高,据说素雅高贵的单色釉正是他最喜欢的瓷器品类。雍正年间的单色釉瓷器颜色较之康熙时期更加精致和柔美,暗纹的绘制也更加的轻巧纤细,且注意构图,有密集有留白,甚至还有规律的几何形韵律纹饰。

宫廷瓷器功能各有不同,例如蓝色釉就往往被用于祭祀活动。而根据遗留下来的瓷器来看,雍正在位期间最常见的单色釉釉色应该是红釉、黄釉和青釉。红釉是在康熙时期进行改制烧至巅峰的品类、黄釉和蓝釉则可能更接近于雍正自身的审美趣味。

此碗釉色莹润,造型端庄。绘画简明干练直述主题,线条表现优美,花朵以竞相开放的姿态来呈现,浓艳的珊瑚红,配以淡雅的粉紫色牡丹花,更显喜庆圆满,很好的表达了“满堂富贵”的吉祥寓意。

此碗通绘牡丹花卉,呈现出绚丽灿烂景象,其美丽的花姿让人为之倾倒,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的美好寓意也象征了古人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美好愿望。

夺目而娇艳的牡丹花不免让人想起宋代诗人晏殊的诗句:“三月和风满上林,牡丹妖艳直千金”的意境。

叶佩兰细说粉彩(上)


中国的瓷器品种非常丰富,详细分类可达数十种之多,粉彩是其中的一大类。由于粉彩瓷器色彩柔和,瓷画精细优美,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文物市场上清代彩瓷较多,粉彩尤其突出。2000年翰海春季拍卖会上一件道光“慎德堂制”粉青釉描金粉彩蝴蝶耳瓜式罐成交价为41.8万元,相当于80年代一件精美的雍、乾官窑瓷器的价格(参见香港苏富比20周年图录),可见粉彩瓷器不仅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是近些年来,大量的粉彩瓷器赝品充斥市场,如何辨别真伪,是收藏的重要前提。

一、 什么是粉彩瓷器

粉彩是景德镇窑在五彩的基础上及“珐琅彩”的影响下创制成功的又一种彩瓷。它的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搀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其作法是用经过“玻璃白”粉化的各种彩料,在烧成的白釉瓷器的釉面上绘画,经第二次炉火烧烤而成。粉彩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成为清代瓷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品种。直到现代,景德镇的许多瓷厂仍继续生产。

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经研究化验,所谓“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二、 雍正粉彩的特征与仿制

清雍正朝,粉彩进入盛期。雍正粉彩在康熙粉彩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无论造型、彩绘技法还是纹饰,都达到空前的高度,堪称粉彩瓷器的代表作。官、民窑同时大量生产,精细的官窑制品可与珐琅彩比美。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首先是它的地釉质量好,无论白度还是透明度都超过了明代永乐的白釉,经测定,雍正粉彩盘的瓷胎白度达到77.5%。陶瓷史家陈万里先生说过:“雍正白釉之进一步提高,合于釉上施加软彩的要求,因而收到相互为用、相得益彰的效果。”雍正粉彩的彩料配制技术也较高,珐琅彩在烧彩前与烧彩后呈色大致相同,而粉彩颜料则不同,除在红、黑二色外,其他颜色在烧之前无法区别,颜料配制后必须进行试烧,合乎要求后才能正式彩绘,经低温彩烧后,色彩微微凸出釉面,彩面具有晶莹的光泽,有的粉彩纹饰的边际还显现出彩虹般的光晕。粉彩的绘画技法多样,官窑更为考究,有平涂、渲染、没骨、洗、皴、点等,工笔、写意俱全,富有中国画的笔韵。所绘纹饰以花鸟草虫为主。人物故事画多为室内景观,人物线条柔和,仕女体态修长,面目娇美,多衬以几案、绣墩、博古架等室内陈设。画面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显示出深远和层次感。还有气势雄伟的山水画,笔法劲健,设色较为浅淡。雍正民窑粉彩的花卉、花鸟纹饰粗犷,人物画中善绘刀马人物或戏剧故事中的情节,色彩凝厚浓艳,胎体厚重,琢器的外底部多为砂底。

雍正粉彩的造型极为丰富,无论是餐具、文具还是陈设品都很优美,一改康熙时古拙厚重之感。大型器规整不变形,小型器各部位处理严谨得当,反映当时制作技巧的高超。其青花款识六字二行者为专人书写,字体工整有力,青花色调纯正。六字三行者书写草率,而青花花押款、斋堂款则比较稀少。

现代仿制的雍正粉彩盘、碗在市场上比较多见,其特点是胎体过于轻薄,地釉近乎粉白光亮,也有亮青者,有的纹饰绘画精细,器底青花书写“大清雍正年制”款。整体看具有一定的雍正官窑粉彩风格,但仔细观察仿制水平还不能真正达标,而且纹饰过于精细,反映出现代绘画的气息,缺乏200多年的文化积淀。仿制品的青花款字体乍看与传世品一样,但仔细观察则笔划无力、松散,尤其是青花色调不沉着。更要引起注意的是,仿制者为了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也采取一些补救的办法,就是在器物上作旧。作旧的方法不一,有的用磨大理石的极细的砂纸打磨,也有的用某种酸将器物腐蚀后再用皮带磨。另外传世品有“蛤蜊光”,因器物年久有些彩料或釉面由于长期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形成彩虹般的反射效果。现代仿制者为了表现此种现象,将器物浸泡在高锰酸钾溶液中,但是这样制作出的“蛤蜊光”与传世品的还是不一样。另外,新仿制的雍正粉彩器也有色彩较厚的,这类器物多数彩面上无光泽,给人以很旧的感觉。仔细观察,彩面是经过打磨的,打磨后还在纹饰线的周围淡淡地涂些黑灰色的东西,模仿出经年使用的痕迹。这些都是收藏者应该注意的。

三、 乾隆粉彩的特征与仿制

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非常多。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乾隆皇帝的批准。另外,制瓷粗糙不合要求者还要赔补等情况,在档案中也有详细记载。当时的督窑官唐英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制作精美的宫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用色和施彩的工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其次,、在装饰方法上出现多种色地“开光”粉彩,如红、黄、蓝、绿、紫及多种色釉为地,可达十多种,有的在色地上彩绘带有西洋色彩的缠枝花,有的在色地上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用一种较锋利的金属工具划刻出精细的凤尾纹,即所谓的“锦上添花”,开光内绘花鸟图、山水人物图及墨书乾隆御题诗等。这种色地粉彩纤巧繁缛,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乾隆粉彩中数量最多的。

第三,乾隆粉彩利用粉彩粉润柔和的质感,用粉化的各种彩料仿制各种工艺品,如漆器、铜器、珐琅、大理石,还仿制动物、植物、瓜果等。能准确的表现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质感,可谓惟妙惟肖。

第四,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非常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这一特点乾隆时首先出现后,一直延用到晚清。

第五,乾隆官窑粉彩的纹饰一般是“大内”送来的图样,主题纹饰按不同时节都有严格规定。主纹是缠枝花,形象是将传统的牡丹花、宝相花或莲花的花与叶变形,仿佛西洋花卉。纹饰中也有西洋人物。同时还常以缠枝花作主体,分别加施夔龙、夔凤、蝙蝠或缨络、八吉祥等,组成各种祥瑞吉庆、美意延年内容的图案。

第六,乾隆粉彩的造型工艺更是精益求精,不论是高达一米多的大型陈设瓷,还是小至几厘米的扳指、鼻烟壶,造型都非常规整,很少出现夹扁或歪塌现象。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奇精巧的镂雕为乾隆时期新创,各式镂雕瓶包括转颈瓶、转心瓶、交泰瓶、套瓶、冠架以及各式转足碗等,千姿百态,其他时代是无法比拟的。

现在社会上出现许多仿制的乾隆官窑粉彩,与传世品相比,水平相差甚远。仿制的品种多样,见到的有粉彩九桃天球瓶、粉彩鹌鹑天球瓶、黄地粉彩缠枝花卉碗,各种色地的粉彩缠枝花卉瓶、花觚以及镂空转心瓶、镂空套瓶、紫地粉彩爵杯,也有仿其他工艺品的,如仿铜器、仿唐代银壶等等。众多仿品中有粗细之分。粉彩九桃天球瓶可谓高仿品,造型、色彩、纹饰都已达到逼真的地步,非常精美,是一件可收藏的现代珍品。与传世品相比,主要缺点显得过于漂亮。其他仿品中有的显然颇费工时,如转心瓶、交泰瓶、爵杯,但与传世品相比差距很大,显得板滞粗糙。综合起来,现代仿品的缺陷有以下几点:一、造型的整体结构比例不谐调,虽然高度或口径与书本上的尺寸相同,但器物腹部的弧度不准,不是扩大就是缩小。二、胎体有的过于轻薄,也有的过于厚重。三、作旧痕迹突出,如未作旧又很光亮。还有的为了表现是旧物,在器物底或罐的口边涂抹一些灰褐色的泥巴。四、器物口部和足内的松石绿釉,有的过于浅淡,有的过于浓艳。浅淡者釉薄光亮宛如浅湖色釉,浓艳者釉厚开细小纹片,釉面呈波浪釉状。这些现象与传世品的特点相比差距较大。更别出心裁的是,一些牟利者自造出一些乾隆款的彩瓷迷惑人们。在几次鉴定会上都出现诸如银灰色地雕花开光大碗、大罐,开光内彩绘山水人物,器底雕刻篆体“大清乾隆年制”款,让人感觉仿佛是乾隆的银彩器,实际不然,这种器物胎体厚重,工艺粗糙,纹饰绘画水平也很低。类似低劣的仿品实在是举不胜举。(未完待续)

唐代执壶上的龙纹


笔者几年前在江西宜春市旧城改造工地的基建余土中,采集到一把贴塑有一只龙纹的残执壶。这把残壶应为当地居民日常用品。

该壶仅剩颈及上腹部,残高约15厘米。喇叭口,八方形流,流长5.5厘米;四瓣瓜菱形腹,腹径约10厘米;扳已残失,扳间距离约5.5厘米。浅灰色胎,灰黄色釉,釉面光亮,开致密的细裂纹,釉面局部有气泡隆起,有的气泡已爆裂。从较长的八方形流,四瓣瓜棱腹等造型和釉色特点推断,该执壶应为晚唐时产品。

该壶的特别和可贵之处,在于流的下方即腹部,贴塑有一条龙形动物作为装饰。这条动物,首尾长约9厘米,形象生动,充满活力。头不太大,尖嘴,有两角;细长颈;长脚,三瓜;躯体较宽,背的两侧可见数根肋骨,也可能是鳞片;尾细长。

从有关陶瓷考古资料中可知,唐代陶瓷器物上,偶见有用龙纹装饰的现象。笔者采集到的这只壶上的动物应该是龙。只是这只唐代的龙,与当代日常所见源自清代的龙,在形貌上大相径庭,令人难以联想到一起。这只龙纹壶具有明显的造型和时代特征,当有较高的陶瓷考古学和美学价值。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上)


中国陶瓷工艺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至清朝乾隆时期达到历史顶峰。此时的陶瓷制人穷极工巧、品种翻新,许多品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件外粉彩内青花镂空六方套瓶即为这一时期的登峰造极之作。

琢器比圆器工艺难度大,六方瓶不能上圆盘拉坯。成型困难;镂空工艺要求极高,镂空后的瓷胎由于应力改变,烧造中极易变形;另外,内青花外粉彩套瓶工艺须二次人窑烧成,成品率极低:诸多不利因素使得这件传世作品极为罕见,目前已知仅存两件,另一件现藏台北鸿禧美术馆。

中国瓷器制作在清雍乾盛世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康熙晚期甚至雍正一朝,瓷器生产在恢复、仿制、创新上步伐坚实;进入乾隆初年,为迎合乾隆皇帝的嗜好,督陶官唐英又创烧了一些奇特的品种,供宫廷陈设。在乾隆八年唐英的奏折称"夹层玲珑交泰瓶”等九种新拟式样中,就包括这件外粉彩内青花六方套瓶。

这件作品通体施紫金釉,在口足部施金釉,包括镂空都在表明仿金属工艺效果。纹饰中西合壁,双钩西番莲,镂空灵芝、佛手、寿桃纹.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国陶瓷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此瓶贴有“FonnthillHeirlooms”的收藏标记,仅此即可证明,此瓶为1860年英法联军人侵中国期间,洛克爵士掠得后售与莫里逊氏的圆明园遗物。

一百四十年来,此瓶漂泊海外、多次易手。今天,终于荣归故里。可谓祖国之幸事,民族之幸事。

乾隆青花粉彩描金凤穿牡丹螭耳大瓶


此器瓶型硕大,气势如宏;造型则稳重端庄,大方得体;釉色肥厚通透无比,胎质洁白细腻,可见用料非凡。纹饰绘画则用青花粉彩相搭配运用,手法娴熟工艺深厚,呈现出极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青花粉彩是乾隆时期借斗彩演化而来的装饰方法,用粉彩色料替代五彩色,形成了青花设定轮廓,以粉彩涂染点缀装饰的创新品种。

此瓶青花用江西平等青,亦称陂塘青料,色泽浓艳娇媚,与洁白无瑕的釉色对比强烈,清亮又浑厚。粉彩则颜色丰富,粉润柔和,形象生动逼真,并伴有浮雕之感。

瓶颈有双螭耳龙型塑型,通体青花覆盖,并描金轮廓;瓶肩青花绘缠枝莲宝相花,宝相花轮廓也亦用描金技法加以突出,彰显吉祥如意之寓意,此等烧制技法,其精确程度非一般民窑所能为之。

瓶腹的绘画,画工之所不能穷奇巧也,创作出贯穿通周的“凤穿牡丹”佳作。《毛诗陆疏广要》释之云:“龙乘云,凤乘风,……众鸟偃服也”,真可谓凤凰一出,引得无数祥瑞珍鸟齐聚集。

凤凰在众星捧月中出场,它那高贵的气质早已溢于言表,优美的身姿的确令人陶醉,由此可见其画工也到出神入化之境地。俗话说:“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画师借梧桐树暗喻当朝四海升平,繁荣昌盛,引无数贤臣睿智俯首称臣。

其画面布局层次丰富,疏密得宜。色彩浓淡相宜,绘画工艺复杂,烧制难度极高,但烧造出来的瓷器色彩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因而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

此瓶不仅形制优雅,富丽堂皇,画工和色彩更是出类拔萃,代表了乾隆时期御用观赏瓷器瓶的最高工艺水平,殊为难得。

【陶瓷文化】粉彩花蝶活环壶鉴赏


时代:清窑口:干隆窑

高:13.4公分深:11.8公分口长:6.2公分口宽:4.9公分足长:6.5公分足宽:5.1公分粉彩是由康熙时期所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彩釉配方,粉彩事实上就是把西方的珐琅釉中的硼元素,换成我们中国釉上彩的铅元素而配出来的。由于三氧化二砷在铅釉中会起白色半透明的乳浊作用,若再加上发色剂便有失透明感,使色彩似有加白粉的效果,所以称为粉彩,也有人俗称「软彩」。粉彩由于彩中有砷白的关系,色料凸起很高,较有立体感。干隆时期在釉彩方面也有特殊的作法,如此件以深红彩为地,细线剔划卷草纹,再绘以四季花卉、蝴蝶,色彩繁多,充分表现出花蝶逼真的姿态。

本器的造型源自青铜壶,双耳附带活环,胎薄而圆正,双耳、环及缘口饰金彩,内壁及底涂湖绿釉,器底中以青花书「大清干隆年制」篆书。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粉彩壶上牡丹争艳》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粉彩壶上牡丹争艳》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