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艺宝瓷砖 > 导航 >

综合性民营博物馆“冀宝斋”开馆迎客

综合性民营博物馆“冀宝斋”开馆迎客

艺宝瓷砖 大雅斋瓷器鉴别 瓷砖放射性

2020-09-04

艺宝瓷砖。

衡水湖畔古陶瓷博物馆“冀宝斋”开馆

7月21日上午,在美丽的衡水湖南岸,由冀州市二铺村兴建、投资5400万元、占地60亩、以古陶瓷为主的综合性民营博物馆“冀宝斋”开馆迎客。不仅收藏专定、学者,刚从地里劳作归来的农民们纷纷前来参观。

冀州市二铺村是衡水市的第一个小康村,原国家领导人王任重、杨成武等先后到二铺村视察并题词嘉勉。富而思文。“冀宝斋”之动意缘于1983年开发旅游业挖方垫土,在地下7米深处发现大量上至汉唐下迄明清的历代陶瓷残片。面对文化遗存,以王宗泉为首和二铺村领导班子深感民族文化之渊远流长、积淀厚重。为了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经反复论证后,决定筹建古瓷博物馆并收集藏品,定馆名为“冀宝斋”,取所处省、县(现为市)同含“冀”字而意蕴希望。由此一发而不可收。近30年来,王宗泉驱车北上南下,东行沿海,西出玉门,九赴瓷都,尽览各大博物馆和私家收藏馆。初时良莠并蓄,继之从好中择优,后则优中求精,精中选珍,过手数10万件而获馆藏近4万件。2005年,王宗泉被中国文物学会吸收为理事。2006年,王宗泉应邀作为主持人之一,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元代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

“冀宝斋”博物馆从2007年11月奠基到今年6月竣工并布展,前后经过了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馆内设12个展厅,展出藏品2218件,其中8个瓷器展厅,2个书画展厅,1个青铜器、金银器展厅,1个唐三彩、玉器展厅。展品的时间跨度由远古至明清,琳琅满目,异彩纷呈。馆内唐、宋、元、明、清的瓷器精品令人赏心阅目。另外,馆内还展出了数十件唐宋及唐宋以前的青花和彩瓷,搭建一个平台,供人们鉴评和研究,以探明究竟,求得谜解。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开馆第一天,“冀宝斋”博物馆热闹非凡,专家、学者们鉴赏着艺术品的丰富蕴涵,老农民们则对着漂亮的瓷器的七彩纷呈、形态各异啧啧称奇。“冀宝斋”已成为衡水湖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taoci52.com扩展阅读

西藏博物馆明清瓷器精品馆开馆


7月1日上午,在热烈庆祝建党82周年之际,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举办的西藏博物馆明清瓷器精品馆开馆仪式在拉萨举行。西藏自治区领导列确、向巴平措、杨传堂、李立国为西藏博物馆明清瓷器精品馆剪彩;布穷、徐明阳、多吉、马泽碧、尧西·旺堆、顿珠出席开馆仪式。西藏博物馆馆藏明清瓷器约有2000余件,是明、清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政府及官员的赏赐品,集中收藏的品种全、品质高,在国内省级博物馆中是堪称丰富的。此次开馆展示的100余件精品瓷器,制作工艺精良,历史文化特征鲜明,其中有些是藏族地区传统器物造型、纹饰与内地悠久的制瓷工艺完美结合,体现了当时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关怀,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对于了解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史及研究汉藏文化艺术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尼玛次仁在开馆仪式上发表讲话说,文物作为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既真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又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之间源远流长、互相交流、互相融汇、共同发展的悠久历史。她既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再生的精神文化财富,又从一个侧面充分印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西藏博物馆此次展示的上百件明清瓷器精品,不但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而且闪耀着各族人民相濡以沫、血浓于水的光辉历史。明清瓷器精品馆的开馆,不仅从一个方面丰富了西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展示。他说,西藏是全国文物大省区之一,文物资源十分丰富,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按照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基础的思想,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保护好文物、认真研究好文物、积极利用好文物,使丰富多彩的文物资源在西藏实现“一加强、两促进”三大任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开馆仪式之后,列确、向巴平措、杨传堂、李立国、布穷、徐明阳、多吉、马泽碧、尼玛次仁、尧西·旺堆、顿珠在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西藏博物馆负责人陪同下,饶有兴趣地参观了西藏博物馆明清瓷器精品馆。区党委办公厅、武警西藏总队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开馆仪式。

陶艺资讯要体现全面与综合性


陶艺资讯要体现全面与综合性

在陶瓷产业进步发展的现代,陶艺资讯的生产与收集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实际的陶艺资讯的加工过程中,必须要体现综合性,这样才会更有参考价值,尤其是从专业的生产水来看实际的提高交流与传播陶瓷文化的实际效果,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陶瓷资讯在进行选择与综合发布的过程中,要体现全面性,要有综合的作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提高陶艺资讯的质量,把陶艺资讯的知识性与实际应用性都进行提升,达到更加可靠的发展目标,以最终实现让陶艺资讯服务于陶瓷产业的发展与进步,还要为陶瓷艺术与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让更多的人通过对资讯的了解,掌握更全面的知识,并且还要从专业的手段与方法上,得到较大的进步与提升,这是专业的水平,也是实际的做陶艺资讯服务的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

体现陶瓷产业发展与进步,陶艺资讯的形式与内容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从综合的角度来进行全面的考虑,必须要把陶艺资讯的进步与发展达到最可靠的目的,这样才能起到最有效果的作用。专业的陶瓷资讯与是一个行业,并且是陶瓷产业里相对非常重要的分支,艺术陶瓷的进步与发展,其它各种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与发展,都在利用陶艺资讯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与进步。

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在景德镇开馆


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20日在中国瓷都景德镇的御窑厂遗址开馆,为公众欣赏古代皇家精品瓷器、了解中国精湛的制瓷技艺及其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平台。

景德镇御窑集中了元、明、清三代中国最优秀的工匠和最好的原料,为皇族烧出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瓷器。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只看到御窑瓷器的烧成品,其制作管理过程与深厚的工艺内涵却常被忽视。

为此,景德镇文化部门组织业内高水平企业,探索古代制瓷工艺,根据御窑瓷器特征,印证考古资料与文献史料,经上千次试验,力图再现御窑瓷器的生产工艺,并严格按照这些工艺模拟烧造出一批产品,使普通公众也能欣赏到古代专供皇族的精品瓷器。

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馆长向元华说:“馆内展品达150多件,主要模拟明、清时期御窑厂生产的日用瓷器,再现了白鹿尊、青花抱月瓶、百碟瓶一批历史精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张燕认为,这批展品在逼真度等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生产者对古代制瓷工艺各个环节的研究非常深入,遵循这些工艺生产出来的部分产品公之于众,有助于研究人员解决中国陶瓷考古史上的一些疑难问题,为研究中国陶瓷史、科技史、文化艺术史提供了一分宝贵的实物资料。

博物馆还通过文字、图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向游人展示制瓷工艺的历史和传承,介绍这些珍品的原料和窑具,工匠成型、彩绘、填色的制瓷过程,以及历代帝王管理窑厂、官员监督工匠制作的历史等。

博物馆位于元、明、清三代专门烧造宫廷用瓷的皇家窑厂遗址之上,这片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具有独特的文化考古价值。多年来,文物考古部门进行了多次抢救性发掘,清理了埋藏落选的贡品、遗址等大量官窑标本,修复了数以千计的官窑珍品,有一批被誉为“绝世孤品”的瓷器和文物遗存面世。

中国陶瓷博物馆举行“世界博物馆日”活动


5月18日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下午,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举行了“致敬最美抗疫逆行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副市长熊皓,市文旅局、市卫健委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并为景德镇援鄂援新余抗疫的医护勇士赠送抗疫纪念杯。

熊皓在致辞中首先对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瓷业高峰是此都”展获得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表示祝贺。并表示,在这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特意邀请了援鄂援新余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共同出席“致敬最美抗疫逆行者”活动,可以说,陶瓷文化所彰显的自信、价值和能量,也正是我们医护人员在抗疫斗争中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希望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站在新的起点上,以“彰显人文、荟萃艺术、城市窗口、文化地标”为己任,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和教育功能,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精神,立足景德镇,放眼全世界,向着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目标迈进。

据了解,疫情杯的设计借鉴了中国版图的造型,带着医用手套的手象征着医护人员,柔弱纤细的手寓意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白衣天使的守护;蜂鸟是坚韧、生命力和活力的象征;鲜花喻示温柔呵护,甘泉更代表着爱如泉水,泉水落地生根化为蔓藤,是给予力量与信心的象征;疫情杯的反面是一首诗歌:“白袍雪甲破楼兰,仁心医者平安还”,每个疫情杯都对应着每位医护逆行者的姓名,致敬抗疫逆行者。

赠送仪式结束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邀请景德镇学院客座教授王志刚为抗疫的医护勇士作了一场《大美无言花光永祚——中国陶瓷文化漫谈》专题讲座;全体参会医护人员参观博物馆常设展览。

西安牛文化陶瓷博物馆昨开馆 四百“牛儿”喜迎人


12日上午,全国第一家以牛文化为主题的民营博物馆——西安牛文化陶瓷博物馆在北郊开馆。400余头各个朝代的牛儿们,以各种姿态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上午10点,千余观众拥进博物馆,汉、北魏、北齐、唐、元、明、清等各朝代的牛儿们立刻吸引观众目光:汉代石牛清瘦、唐代陶牛肥硕、元代铜牛健壮、清代瓷牛华丽……牛儿们有的闭目养神,有的低头耕地,有的回首嘶鸣,有的与牧童玩耍,每头牛儿都惟妙惟肖,好似一幅幅活生生的古代生活画卷。据介绍,制作这些牛儿们的材质多达60余种,有铜、玉、木、石、陶、皮、锡、牛角、海贝、树根、紫砂、水晶等。

前来出席开幕式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郑鑫淼告诉记者:我们又多了一座全新的专题性民营博物馆,这说明陕西儿女是在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散落在民间的文化遗产,并为之倾注心血。

作为公办博物馆的补充,民营博物馆有着自己的优势,他们的收藏、办展方式都十分灵活,但未来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却是生存问题。昨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民营博物馆馆长到西安牛文化博物馆交流、取经,共同探讨国内民营博物馆未来走向。

目前,重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贵州遵义民俗博物馆、河南炎黄文化博物馆等都是免费开放。那众多民营博物馆究竟靠什么来维持生存?西安牛文化陶瓷博物馆馆长任经文表示,靠博物馆赚来的钱实现自养是不可能的,甚至连维持正常运转都很艰难。“如果想着靠这些藏品赚钱,那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文物贩子。”多位馆长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因为家庭熏陶或者个人爱好走上了收藏之路,后来手头的藏品越累积越多,就萌生了办博物馆的想法,可目前大家都遇到了相同的困惑,虽然国家有关规定表明民营博物馆与公办博物馆应享有同等待遇。但实际上民营博物馆想与之平起平坐,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奢望。

除了生存问题,如何保护文物安全,如何应用科技手段保护文物,众多民营博物馆馆长都自称是“门外汉”,“所以,眼下还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并学习国外民营博物馆运行的经验。”一位馆长对记者说。

景德镇:“博物馆+”让博物馆活起来


2019年5月18日是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我市6家国有博物馆、12家民办博物馆和1家行业博物馆,紧紧围绕“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活动主题,一改以往的主场模式,活动百花齐放,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中枢”作用,以观众为中心,以社会为导向,广泛服务于社会,提高群众对博物馆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市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博物馆热”正在成为社会文化的新时尚;“博物馆+”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博物馆正在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新空间。

管理层面的重视

5月17日,记者采访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文物科科长占兴华。他告诉记者,从这些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对博物馆的管理来看,从数量到质量上的要求越来越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对此,占兴华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要辩证地看待传统和未来,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发扬,但博物馆要活起来,也要与时俱进,要将科技融入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中,使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占兴华看来,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会越来越好,“博物馆热”和“博物馆+”可以使博物馆得到延伸发展,衍生出新的文博产品。

形式多样的展览

5月18日,记者在我市各大博物馆采访时,真实地感受到这座城市在国际博物馆日的丰富活动,更感受到博物馆对于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意义。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我市举办国有博物馆展览7项,非国有博物馆展览5项,国有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7项,非国有博物馆宣传活动10余项。

如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图片展”、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的“景德镇民窑制瓷宣传展”和浮梁县博物馆的“博物馆进部队——文物保护图片展”。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精选出近170幅反映民国时期制瓷资源、制瓷技艺、瓷业建筑和解放后计划经济时期陶瓷发展、城市风貌的老照片进行集中展示,目的是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彰显瓷都工匠精神,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景德镇力量”,同时配以免费定时讲解,为公众系统梳理了景德镇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和景德镇民俗博物馆联合外展“启明气象——景德镇御窑出土洪武官窑瓷器特展”,本次展览从珍贵的文物中挑选出92件洪武官窑瓷器精品,通过此次展览向参观者展示明代洪武官窑的辉煌成就。同时,民俗博物馆提供的系列窑具、古代传统制瓷用具等也在展览中展出,并现场展示了包括传统手工成型工艺、陶瓷绘画工艺的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让观众参与体验,通过文物静态陈列与技艺动态展示结合,让观众直观地了解传统制瓷工艺,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

博物馆的创新

景德镇厚森青花瓷博物馆举办了“开拓与探索——文化青年创业展”,旨在通过讲述文化及相关领域青年创业的故事,探求文化及相关领域创业的方法与思路。景德镇十大瓷厂博物馆和景德镇景东艺术陶瓷珍品博物馆于博物馆日,举办以“当代文创产品展览”“景东文化创新产品展览”为主题的展览,将陶瓷历史与现代艺术创新相结合,通过当代创新型文创产品,让观者在特色各异的展品中感受传统与创新。我市各博物馆围绕活动日主题,发挥各馆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布置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览,搭建博物馆公众展示、普及文化的平台。

通过“5·18国际博物馆日”各项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倡导博物馆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让公众了解和熟知博物馆,增进了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博物馆将以“彰显人文、荟萃艺术、城市窗口、文化地标”为己任,充分讲好瓷都故事、传播好瓷都声音、诠释好瓷都特色,充分发挥文化中枢的作用。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将于10月18日开馆


9月26日上午,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在市文广新局二楼会议室召开动员大会,会议就新馆筹备及开馆工作进行了动员,市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出席大会并作讲话,市文广新局、陶瓷馆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议要求,全体陶瓷馆干部职工要传好陶瓷馆接力棒,努力打造“特色、专业、一流”的陶瓷博物馆,进一步提出具体5个方面要求:“增强责任、提升形象、提高专业、增加效益、确保安全”,尤其是要带好队伍,达到“出形象、出人才、出成果。”

会上还就“回顾、目标、任务”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新馆筹备及开馆工作路线图做了清晰的表达,并对5项馆内具体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

据了解,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拟于10月18日开馆,进入倒计时,时间紧、任务重,基本陈列有6000多平方米,2000多件展品,10月8日,全部完成布展。并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进入临战状态,工作分解到人,任务、责任要坚决落实。

上海博物馆修复青龙镇陶瓷


近日,美银美林宣布通过“全球艺术保护项目”赞助上海博物馆修复10件青龙镇陶瓷文物。这是继去年成功修复2000多件历史青铜器“交龙纹鉴”后,双方连续第2年携手保护中国的历史文物。

“美银美林得以在中国成功运营30多年,一直有赖于中国政府及各个机构的支持,”美国银行中国区行政总裁黄晓光表示,美银美林将保护中国文物视为其社会责任,从而为中国文化繁荣和后代教育做出贡献。

据介绍,这批修复的陶瓷出土于唐宋重镇--青龙镇,今位于上海青浦区青龙村。这些出土文物表明早在唐代,上海已经成为重要的港口。不过,在出土的文物当中,不少罕见的珍品受到明显的损害,如唐代长沙窑褐釉瓷拍鼓(腰鼓)、长沙窑褐彩执壶、越窑青瓷碗、宋代青白釉洗、龙泉窑长颈瓶等。

“这批出土的陶瓷具有极高的文化与历史价值。”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表示,“在美银美林支持下,我们能利用更多、更好的资源完成修复,恢复青龙镇陶瓷的原始面貌。我们希望更多企业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为我们的后代留下宝贵的遗产。”

上海博物馆陶瓷修复师卜卫民指出,该10件文物的修复难度较大。首先,器物破损严重甚至伴有缺损;其次,釉面均有开片且不尽相同,而且原器物表面的装饰图案色彩丰富,增加了修复的难度。此外,由于瓷器釉色变化丰富,要使修复部分达到原器物釉层相同的质感、光感和色感都是一大挑战。

“在外国,3D打印技术已经应用到文物修复范畴,但上海博物馆仍未采取该项技术。”卜卫民坦言,上海博物馆缺定充裕的资金来进行研究开发,运用新的技术来修复文物。

据了解,文物修复的工作即将展开,需时一年半。其中,约3至4件的文物将在明年中旬修复完毕,并于上海博物馆公开展览。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综合性民营博物馆“冀宝斋”开馆迎客》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综合性民营博物馆“冀宝斋”开馆迎客》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艺宝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