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从现代陶瓷收藏看艺术价值

从现代陶瓷收藏看艺术价值

陶瓷艺术 艺术瓷砖 现代瓷砖

2020-09-04

陶瓷艺术。

提高陶瓷艺术的层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收藏界对于陶瓷艺术的要求也在发展着一定的变化,尤其是针对一些体现艺术风格的陶瓷饰品,收藏的角度对于艺术价值也有更高的要求,毕竟人们的眼光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提高,因此在未来的陶瓷发展过程当中,在收藏领域陶瓷艺术还需要有一个层面的提高,才可以迎合更高的市场要求!

当代陶瓷的艺术气息是有着一定的收藏价值的,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越来越的收藏爱好者将眼光转向陶瓷行业的最大原因,不过从目前日趋饱和的市场状态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影响陶瓷艺术收藏价值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以及艺术风格,最直接的就是陶瓷艺术品在釉面表层的处理是比较有技术需求的,无论是对色泽还有涂料的要求都是越来越严格,从艺术的外形,到陶瓷的技术化生产,只要是高端稀少的陶瓷新品种,那么收藏的价值是比较高的,不过在目前的市场当中,一些偏高具有收藏和高鉴赏能力的艺术品并不是很多,这也意味着高端的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在技术还有风格方面还没有真正的得到突破,这也是未来陶瓷艺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当然目前的陶瓷行业发展在艺术领域也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尤其是在价格方面,不少的商家开始了价格之争,不过无论是价格还有真正的艺术价值,只要真正的价值具有竞争力,那么价格自然而然就会攀升上去!

taoci52.com编辑推荐

从瓷片看陶瓷投资收藏之道


歌德有句名言“收藏家是最幸福和快乐的人”,只要把握得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不同门类、不同品质的收藏者。然而,幸福和快乐是以物质基础和精神追求共同成就的,也就是说要成为真正的收藏家除必备的兴趣、规模、珍品外,最终还要有自己能够引领收藏的学术观点。

私人收藏家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的大收藏家王导、谢安,他们都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及至唐朝著名的张彦远一门,从高祖起就收藏字画,历经五代,从而能写出巨著《历代名画记》,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收藏家。其后经历了宋代晚期、明晚期、清晚期直至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收藏高潮。由于历史背景的差异及现代功利主义的盛行,近30年来的收藏热的确更像发财梦或金钱文化的躁动。

在人类的历史上每当社会安定,四海升平之际,大量的艺术品总是被收集入宫或成为富裕阶级的重要投资手段,其低风险,高收益吸引着大批有识之士。不少高端藏品的最终归宿都流向某个财团或博物馆。香港胡惠春先生的“暂得楼”部分藏品已永久展示在上海博物馆;著名的达维德基金会的藏品也最终归于大英博物馆,可见短暂的个人幸福与快乐还链接着人类未来的文化建设,从长远来说,收藏家拥有的本质并非索取而是奉献,能真正使收藏家感到永恒幸福和快乐的是自己心中总惦记的那份社会责任。

世界上效益最好的三大产业(金融、地产、艺术品)回报率最高,风险相对较小的当数艺术品投资,原因是它比金融、地产更具有超越地域、流通限量及不可再生的特征。历代收藏家,基本上都是当时有财力的人,也有例外:从十几年前全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至今的瓷片收藏,却给少有资本的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一个新兴的收藏领域,多数瓷片标本现在的增值率都远在百倍以上,一些能够补史、证史的珍稀资料的市场价值更是难以估量。况且,城市遗址出土瓷片的质量和数量还记录了该城市相应时期、相应地点的消费水平,给城市历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具有更广泛的学术价值。时势造就了前所未有的瓷片收藏家,他们节衣缩食甚至不惜卖房购藏。要知道,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不公平的,只有机会尚存,找一个相对人烟稀少、相对平坦的地方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收藏梦,亦可在新发现的惊喜和拓展见识的成就感中享受快乐!

纵观浩如烟海的中国陶瓷史,瓷片标本从未像现在这样倍受青睐。“宁要一片残破的真实,也不要一件完美的虚假”,正在成为瓷器爱好者的共识。昔日的“垃圾”已成为方兴未艾的古文化资源之一。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便是根据散落在地表上的陶片进而发掘成功;1986年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先生偶然发现河南宝丰瓷厂王留现先生在清凉寺搜集的一件汝窑洗,经调研后揭开了汝窑窑址的千古之谜;深圳考古研究所通过钧窑窑址出土的瓷片把原以为是“宋官均”的刻有数字的花器类改正为“明官均”;据说,南京博物馆藏洪武白釉瓷器,首先发现者便是“瓷片一族”;明龙泉窑“供御器”的窑址,也是杭州瓷片爱好者通过市场上出现的古瓷片,“顺藤摸瓜”而最终找到的;在西安,收藏者结合本地出土的精美瓷片,正在讨论有关“柴窑”这一古老而又极富新意的话题,一个未知世界的门再次被敲响,无论如何,根据精美的出土瓷片(见标本)五代耀州窑青瓷雄冠唐宋之交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造假技艺日臻成熟的今天,瓷片标本更彰显出其无可代替,甚至无以伦比的“经世致用”性。多见而识之,知者次之,学术不断有所突破,藏家练就一双“慧眼”,瓷片功不可没。当前瓷片收藏在全国已初步形成规模,许多人都期望辟瓷片为蹊径,在视野不断开阔中轻松走进中国陶瓷史的深处,探索其不为人知的奥秘,挖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对任何一个收藏门类来说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区分真、赝品首先是识真的问题。学瓷之道,只有你从可靠的实物中得到切身感受,才会有真正的感悟和取得“突破”性进展,瓷片标本的摸索和体会便是一条通往识真的捷径。然而,现瓷片市场亦鱼龙混杂,犹如买流传有序的完整器一样,最好在已形成的瓷片圈内购藏、学习。当然,瓷片收藏并非学瓷的必经之路,但如果经历从认识瓷片到买残器,再到买完整器的循序渐进的收藏过程,将可以拓展你的视野,增强你的判断力,从而避免走许多弯路,少交许多学费。

所谓“白壁求善价,明珠难暗投”。纵观半个世纪以来的陶瓷收藏脉络,有别于其它投资的是其受当时社会环境波动的影响较小,炒作较少,它们总是不断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并一直持续、稳步上升,其收益率的高低取决于岁月的流逝及当时的认知水平、藏品的质量、存世量和流通量。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稳定的情况下,投资精品每五年左右可成倍增长,相同的收益,若投资俗品会付出成倍的时间成本。试想: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与工厂、市场、官场艰苦博弈,而最终是否能获得投资的高效益还往往是未知数。但投资艺术品是成功人士别有洞天的明智选择,它们既能使你得到文化享受,又可获得高回报。然而最理想的收藏时机并非在所谓盛世,而是在相对经济萧条或衰退时期。最理想的卖出时机却恰好是在盛世:在市场相对繁荣时,从2009—2010年春拍结束,国际收藏界中声名斐然的尤伦斯夫妇就从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套现6.05亿元。从去年开始,以陶瓷收藏为主的瑞士“玫茵堂”也在继续把握着五十年来一个相对较好的卖点。而接棒的人当然是实力非凡的有识之士,他们看好的是未来社会必然继续发展的前景和藏品本身悠久的文化沉淀及其无法复制性。请相信:只要你抱定人生最终的意义是为这个世界奉献了多少?而并非虚无的赢利,即使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只要你收藏的是精品,你便会在兴趣与财富同步增长的同时活得幸福快乐!

收藏之道重要的不是你曾得到的,而是你曾经付出的热爱与坚持。无论是弥足珍贵,还是微不足道,都将留给别人,即所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收藏之道本质上便是为人之道,也需要一种“忘我”精神,就是说你的收藏性格同样会决定收藏命运。一旦涉猎收藏时,应尽可能少一些浮躁,量力而行,即“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以累己”。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捡大漏”的事,即使是对历经千锤百炼的“行家”来说,成功的概率亦犹如买彩票一般,可想而知对于缺乏技术准备和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收藏者而言:“空谷幽兰”般的境界不过是梦想而已。

从景德镇陶瓷看现代陶瓷艺术现状发展趋势前景


从景德镇陶瓷看现代陶瓷艺术现状发展趋势前景“现代陶瓷艺术是在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迸发出的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当时有美国的彼得·沃克思、日本的八木一夫,还有英国的一些陶艺家。首先对陶瓷的反思,这种反思建立在一种跟传统陶瓷的背叛或者是反叛,把陶瓷材料作为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媒介来进行运用,也就是和我们的油画、国画借助油画布、油画颜色,国画用宣纸来对陶瓷进行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完全排斥了实用的形式,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来利用一、创造。现代陶艺就是在这样形势下出现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接受采访时,市政协副主席、市美协主席、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学院院长何炳钦教授是这样说的。

对现代陶艺的现状,何炳钦向我们介绍,在国外上世纪40年代后期,我们闭关自守,对国外了解很少。像台湾、韩国的艺术家在世界性的交流中,逐渐吸收和发展起来的。而我国则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吸纳了国外艺术新的理念。当时台湾、日本的陶艺家访问大陆和中国,向我们播放一些现代陶瓷艺术的有关资料。比如来得早的台湾李茂宗先生,到景德镇来传授现代陶瓷艺术新理念。

当时景德镇也有一批艺术家,像周国桢、刘远长老师等老一辈艺术家,在接受新的理念,在艺术创作上有了新的突破。追求源头,现代陶瓷艺术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国的陶瓷艺术 对世界的贡献无可非议,但现代陶艺是从国外引用过来的,完全打破了传统陶瓷的理念。我们过去的理念就是以实用为主,重温历史,从原始社会的原始陶到彩陶,到东汉时期的原始瓷器,一直发展过来,都是从粗糙慢慢到精美的过程,这个过程都是为了实用,无釉陶 、有釉陶,陶到原始瓷,到现代瓷都是为了实用,越做越精细、越做越灵巧,最后越做越玲珑剔透,形成了景德镇瓷器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四大特点。

汉代漆器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汉代漆器制作精美,图案非常的精致,形体精美,汉代的漆器拥有多种的样式种类,但主要是以食具为主,下面小编将和大家具体的介绍下漆器的特点和艺术价值,让我们一起来认真的了解下。

一、漆器的特点

汉代漆器的种类是很多的,包括各种的鼎、 壶、钫、樽、盂等等,在这些种类和品种中,食用漆器是汉代最流行的漆器。此外,漆器还增加了大型物品,如漆壶等,出现了铜器的替代品。同时在汉墓中才出现了各种其他类型的漆器,包括漆棺、漆盒等等,以及用作食具的漆碗、漆盘、漆杯等类型。它们都是木胎,大部分是红色和黑色的,还有不少的漆器会在黑色漆面的外面再机上一层红色的图案,在花纹上更加的精美。

漆器以其精美的制作和精美的纹样,特别是其食用漆器,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古代《盐铁论散不足》提到一杯漆器用百人之力,一个屏风就是万人之功,这就很好的体现了汉代漆器的功能。据漆板铭文记载,当时长乐宫光是使用漆板这一种类型就可达到数千个。漆器作为饮食用具,比青铜用具更具优势,是汉代统治阶级的最爱,生产工艺非常精细。

二、漆器的艺术价值

漆器技术是我们劳动人民的一项杰出创造,可以说,漆器是我国所独创的一种文化财富,它以其轻巧、方便、富丽堂皇深受人们喜爱,在汉代贵族家庭生活用具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贵族为了更好的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所以不遗余力地为漆器工艺投入财力和人力,在装饰上更加的精美豪华。

说了这么多汉代漆器的相关内容,接下来让我们谈一谈更实际一点,总所周知,在长沙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漆器,这主要是因为在战国、秦汉以来,长沙就一直是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化城镇,所以楚汉墓的出现是很自然的,至今已经是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制作精美的漆器。尤其是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大量漆器,是汉代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

在西汉马王堆一号墓中,至今为止已经出土了184件的漆器,这个是在全国范围内同一时间中出土漆器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批,为我国研究汉代漆器工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明清官窑彩瓷艺术价值变异


由于媚俗,明清官窑彩瓷的发展,所延续引发出来的当代古陶瓷收藏界对历代瓷器艺术价值认同的混乱,是令人感慨万千的。

其一,由于受传统的束缚及名利的驱使,一代又一代守着研究宫廷遗珍的博物馆的陶瓷专家们,固守着官窑瓷器才是国家艺术瑰宝的教条,埋头研究、出书、评职称、当官、当权威。在大多数官窑瓷研究专家的眼里,民窑仅是民窑,它的历史文化、珍藏、研究价值远远逊色于官窑瓷。

其二、艺术品商人为追逐利润,一波又一波炒作拍卖明清尤其是清三代官窑瓷。据苏富比、佳士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拍卖记录,中国明清官窑彩瓷年增值率为百分之二十以上。

由于陶瓷界官窑瓷研究权威的舆论引导,再加上拍卖会上热火的炒作,一批原也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民窑陶瓷,被人遗忘了,价格也相对无法攀升。(当然出土文物目前不能拍卖,这也是部分颇有艺术收藏价值的民窑陶瓷在古玩市场难以与官窑瓷同步快速升值的原因)。不过在清末民国及此后流散去海外的唐三彩及宋龙泉窑、宋磁州窑、宋建窑等民窑瓷器,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苏富比、佳士得拍卖会上,依然创造过数万至数百万美元一件的骄人纪录。

再回头看,真正有艺术收藏价值,却目前没有受到古陶瓷拍卖收藏界追逐的部分民窑陶瓷,如以马家窑为代表的彩陶,其深邃的历史文物价值,使其他任何陶瓷器都望而却步。商朝白陶印纹陶的庄严、汉釉陶的气势、晋瓷青釉的深厚、宋建窑黑釉的深邃、宋龙泉窑的青翠、宋磁州窑的书卷气、明清民窑青花瓷画的自由奔放的艺术性,都独步中国古陶瓷史。从某种艺术意义上来说,严谨、精美但又呆板的明清官窑瓷是无法与其相媲美的。

也就是说,民窑有民窑的艺术特征,官窑有官窑的艺术风格。凡文人艺术家出身的陶瓷收藏家,通常都偏爱民窑陶瓷;凡商人出身的富翁陶瓷收藏家,大都喜欢角逐明清官窑瓷。这里除了经济原因以外,文化人的艺术欣赏品味总是高于商人的,这是无可争议的。在中国古陶瓷收藏界,尤其是明清以来,明清官窑瓷的声誉远远胜过著名的民窑瓷及明清民窑青花瓷画,这里除了部分民窑精品外,其他民窑器的确制作工艺粗糙,且大量粗制滥烧。

中国古代陶瓷界原本没有理论批评体系,封建皇帝的偏爱,致使明清官窑彩瓷出现的媚俗倾向,成为瓷器艺术生产的通病。当然在封建时代,皇帝偏爱的就是最好最精彩的,谁敢不臣服?但现在中国正处于一个文化艺术快速发展时期,重新判评中国历代陶瓷的艺术走向,显得尤其必要。

从陶瓷艺术教育看纤维艺术教育的推广


纤维艺术在中国近一、二十年来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当两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往北京的成功举办,使大家对纤维艺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然而对于纤维艺术在我国的教育推广工作与我国纤维艺术水平发展速度却不太相符。多年来纤维艺术教育仅限于我国极少数的专业院校,而缺少一个广泛的社会与市场的基础,这是因纤维艺术只限于专业的学术交流,使得纤维艺术的名称也只为少数人所了解,许多人对纤维艺术的概念也仅只停留在毛线手工织物和刺绣的一点点概念上。因此加强纤维艺术教育的推广工作势在必行,这样能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有助于纤维艺术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手工文化建设,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 一、手工教育的目的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产生于动作。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工艺美术教学,是建立在中国传统于工文化基础之上的,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牛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做”。在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构思、设计、制作、到成品的一个劳动的过程,并从中体味到快乐、美、与认知。  

手工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欣赏美的能力;鉴别工艺质量的能力;创造性地利用闲暇时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的能力;掌握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一般技能;养成善于合作、容忍、自立、创新、自信的性格;树立个人成就的自豪感;懂得科学技术、个人成就、消费者利益、社会变化的相关性;树立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掌握技术术语等,这也是从认知、技能、思想品德,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来规定教学功能的。因此在现阶段我同以素质教育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探索的一个热点。

在众多的手工教育形式及艺术选修课程中,陶瓷艺术的教育作为手工教育的一种艺术形式目前已被国家定为素质教育课程,在许多的大中小学得到了普及,许多的大城市还将其列入重点发展的手工艺术教育科目。纤维艺术的教育推广工作与同为手工文化的陶瓷艺术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另一方面,再社会上陶艺也作为一项高雅的休闲娱乐项目,陶吧如雨后春笋在大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呈现这种发展势头,当然也是政府的支持,与专业人士的积极推动。我国有着悠久陶瓷历史文化,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也是爱国主义教育一个方面。加上那部人人皆知的美国大片“人鬼情未了”男女主角拉坯做陶的浪漫情节的渲染,从侧面也赢得了青年人的喜爱,使陶艺蒙上休闲浪漫的色彩,同时也形象生动地使群众了解做陶的大概状态。而纤维艺术缺少的就是向普通民众介绍推广的普及工作。其实纤维艺术与陶瓷艺术相比有更多的推广潜力:

二、从陶瓷教育看纤维艺术教育的推广 

1、趣味性。玩泥好像是我们人类天生的爱好,它是我们的天真和童趣的体现,在玩泥的过程中我们是在享受一种不可言状的喜怒哀乐,我们常常会陶醉在这中意外的惊喜与成就感之中,当我们看到我们亲手捏的作品烧成时,我们就能体味到那种不可名状的快乐。那么,我们的纤维艺术有吗?有。我们缺少的是对这种快乐的发现和探索。当中国结艺这种传统的工艺经过发展与改进,已受到我国许多的爱好者的喜爱,十字绣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许多城市发展起来,拼布绗缝也作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形式,这说明纤维艺术的趣味性还是存在的,因为纤维艺术作为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手工艺术,就有其独特的魅力。加强其趣味性,是纤维艺术推广的基础。

2、历史性。陶瓷艺术作为国粹,它的历史渊源为世人共识,因此同家将其作为学生素质教育课程来普及,这种至上而下的推广是非常有利,而且具有长久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开发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还加深了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了解,是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三者有益的结合。其实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历史渊源及世界的声誉决不逊于陶瓷,据考古发现远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就有了织物。形成于汉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将中国精美的丝绸输往国外交换商品,中国丝绸顺着这条商道远销到希腊、罗马甚至非洲。除此以外,中国的缂丝、缂毛、织毯技术也鲜为人知,因此我们同样也应该把纤维艺术教育作为爱国主义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发展。

3、艺术性——实用性的结合。要陶瓷艺术发展初期人们首先注意的是其实用性,经过长期发展,陶瓷的艺术性得到加强。纤维艺术也是一门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与一体的手工文化,这一点显而易见。同样发展至现代注重其艺术性更胜与实用性,现代纤维艺术首先是一件艺术品,把它放置与室内、室外可起到装饰环境的作用,这也就体现了它的实用性。另一方面目前有许多纤维艺术品已走向与生活艺术品相结合的道路,如与各类灯饰相结合。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更拓宽了它的实用面,达到雅俗共赏。

4、可行性。

①原材料及成本。现代纤维艺术使用的材料面很广,已突破了传统的麻、毛线的牵绊,铁丝、藤、各种形态的纸、保鲜膜、塑料袋、塑料绳、泡沫制品等等都能用于制作纤维艺术,其结果回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这些材料较陶瓷的泥土更容易获得。而且成本较低,制作工具简单。传统编织纤维作品工具只需要一个木框,一把叉子。随着纤维艺术材料使用面的拓宽,制作工具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对与陶瓷的窑、拉坯机、泥土,成本更低更有利于推广。

②表现技法。陶瓷的拉坯技术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最后的成品技术含量也很高:与之相比纤维艺术制作工艺难度相对要低,传统的纤维艺术编织换线技法也很易掌握,它的难度在于作者对色彩的感觉,彩线在手中如同用颜料作画,用彩线表现出灵动感。而现代纤维艺术材料的广泛使用也决定了技法的多元性,同时技法实际也是作品的一个创作过程。

三、纤维艺术教育推广中需解决的问题

现代纤维艺术在推广方面有以上优于陶瓷艺术的地方,为什么普及效果有一定差别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积极推广。扩大纤维艺术在我同的影响及其在世界的影响,强调艺术性与知识性的统一,争取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把纤维艺术作为国粹来发展,这种至上而下的推广是非常有利,而且具有长久性。推广的手也可以考虑多元化。

2、注意拓宽发展对象。在学校和社会中,对纤维艺术感兴趣的以女性为多,这是由于人们对纤维艺术的概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用线编织上,男生认为这是女生做的事,也没有耐心一点点织。其实我前面谈到,现代纤维艺术的材料和技法更加多元化,不再只停留在用线织的层面上,在纤维艺术的材质、技术、空间感的创造方面,男生或许更能打破传统技法的概念,这就要借助与媒体的宣传:展览、交流会、画册、专刊、甚至影视手段。另一方面纤维艺术与陶瓷一样也具有休闲娱乐性,国外有许多妇女在家中以织小型壁挂作为娱乐。中国也有了供人纺织娱乐的纺吧,绣品店的DIY等等。

3、突破制作时问的限制。纤维艺术制作时间较长,这在推广中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学校的选修课不可能占有更多课时,人们也没有更多休闲时间呆在纺吧织作品,织一半作品还会成为精神负担。因此,我们可以在制作尺寸和制作材料、成品形式上考虑,让学生做一些小尺寸,使用更易出效果的材料,在作品的形式上也可多留些发展空间。同时,设置一些小尺寸作品的比赛,或在比赛中专设小尺寸作品项目,都会为纤维艺术的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分析下来,我们一定会对纤维艺术的发展前景信心倍增,但这还有待我们的努力。努力把德育、美育教育贯穿于手工文化之中,用美的力量去感染人、陶冶人。最后,我以一个叫“生产线”的小故事来作为我们未来纤维艺术教育的方向:有一位叫温沙浦的美国商人来到一个墨西哥的小镇上,看到一位手艺人在卖制作很精美的篮子,只要几分钱一个。美同商人买了篮子带回美国给他的朋友看。朋友愿意出1.75元买,而且有多少要多少。美同商人赶回墨西哥,找到这位手艺人想要买大批量的。手艺人说办不到,美国商人不理解为什么他不肯卖。手艺人说了下面一段话:

“你看,我是按我自己的意思编织这些篮子,里面有我的歌,也编进我的灵魂。我要是做很多,就不会有我的灵魂,也没有我的歌。那样每个篮子都是一样的了,这样就会慢慢嚼蚀我的心。我每天早晨当太阳出来,小鸟开始偶语时要听到新的歌,看蝴蝶飞来停在我的篮子上。这也是为什么蝴蝶会停下来,也是为什么我为他们做篮子。”相信手工艺术的美感染了故事中的手艺人也会感染每一位纤维艺术的爱好者。

来源: 艺术百家/《艺术百家》编辑部·—双月刊·—ISSN-1003-9104·-2004-3,总第77期,P141-143

一、手工教育的目的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产生于动作。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工艺美术教学,是建立在中国传统于工文化基础之上的,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牛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做”。在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构思、设计、制作、到成品的一个劳动的过程,并从中体味到快乐、美、与认知。  

手工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欣赏美的能力;鉴别工艺质量的能力;创造性地利用闲暇时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的能力;掌握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一般技能;养成善于合作、容忍、自立、创新、自信的性格;树立个人成就的自豪感;懂得科学技术、个人成就、消费者利益、社会变化的相关性;树立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掌握技术术语等,这也是从认知、技能、思想品德,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来规定教学功能的。因此在现阶段我同以素质教育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探索的一个热点。

在众多的手工教育形式及艺术选修课程中,陶瓷艺术的教育作为手工教育的一种艺术形式目前已被国家定为素质教育课程,在许多的大中小学得到了普及,许多的大城市还将其列入重点发展的手工艺术教育科目。纤维艺术的教育推广工作与同为手工文化的陶瓷艺术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另一方面,再社会上陶艺也作为一项高雅的休闲娱乐项目,陶吧如雨后春笋在大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呈现这种发展势头,当然也是政府的支持,与专业人士的积极推动。我国有着悠久陶瓷历史文化,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也是爱国主义教育一个方面。加上那部人人皆知的美国大片“人鬼情未了”男女主角拉坯做陶的浪漫情节的渲染,从侧面也赢得了青年人的喜爱,使陶艺蒙上休闲浪漫的色彩,同时也形象生动地使群众了解做陶的大概状态。而纤维艺术缺少的就是向普通民众介绍推广的普及工作。其实纤维艺术与陶瓷艺术相比有更多的推广潜力:

二、从陶瓷教育看纤维艺术教育的推广 

1、趣味性。玩泥好像是我们人类天生的爱好,它是我们的天真和童趣的体现,在玩泥的过程中我们是在享受一种不可言状的喜怒哀乐,我们常常会陶醉在这中意外的惊喜与成就感之中,当我们看到我们亲手捏的作品烧成时,我们就能体味到那种不可名状的快乐。那么,我们的纤维艺术有吗?有。我们缺少的是对这种快乐的发现和探索。当中国结艺这种传统的工艺经过发展与改进,已受到我国许多的爱好者的喜爱,十字绣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许多城市发展起来,拼布绗缝也作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形式,这说明纤维艺术的趣味性还是存在的,因为纤维艺术作为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手工艺术,就有其独特的魅力。加强其趣味性,是纤维艺术推广的基础。

2、历史性。陶瓷艺术作为国粹,它的历史渊源为世人共识,因此同家将其作为学生素质教育课程来普及,这种至上而下的推广是非常有利,而且具有长久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开发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还加深了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了解,是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三者有益的结合。其实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历史渊源及世界的声誉决不逊于陶瓷,据考古发现远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就有了织物。形成于汉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将中国精美的丝绸输往国外交换商品,中国丝绸顺着这条商道远销到希腊、罗马甚至非洲。除此以外,中国的缂丝、缂毛、织毯技术也鲜为人知,因此我们同样也应该把纤维艺术教育作为爱国主义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发展。

3、艺术性——实用性的结合。要陶瓷艺术发展初期人们首先注意的是其实用性,经过长期发展,陶瓷的艺术性得到加强。纤维艺术也是一门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与一体的手工文化,这一点显而易见。同样发展至现代注重其艺术性更胜与实用性,现代纤维艺术首先是一件艺术品,把它放置与室内、室外可起到装饰环境的作用,这也就体现了它的实用性。另一方面目前有许多纤维艺术品已走向与生活艺术品相结合的道路,如与各类灯饰相结合。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更拓宽了它的实用面,达到雅俗共赏。

4、可行性。

①原材料及成本。现代纤维艺术使用的材料面很广,已突破了传统的麻、毛线的牵绊,铁丝、藤、各种形态的纸、保鲜膜、塑料袋、塑料绳、泡沫制品等等都能用于制作纤维艺术,其结果回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这些材料较陶瓷的泥土更容易获得。而且成本较低,制作工具简单。传统编织纤维作品工具只需要一个木框,一把叉子。随着纤维艺术材料使用面的拓宽,制作工具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对与陶瓷的窑、拉坯机、泥土,成本更低更有利于推广。

②表现技法。陶瓷的拉坯技术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最后的成品技术含量也很高:与之相比纤维艺术制作工艺难度相对要低,传统的纤维艺术编织换线技法也很易掌握,它的难度在于作者对色彩的感觉,彩线在手中如同用颜料作画,用彩线表现出灵动感。而现代纤维艺术材料的广泛使用也决定了技法的多元性,同时技法实际也是作品的一个创作过程。

三、纤维艺术教育推广中需解决的问题

现代纤维艺术在推广方面有以上优于陶瓷艺术的地方,为什么普及效果有一定差别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积极推广。扩大纤维艺术在我同的影响及其在世界的影响,强调艺术性与知识性的统一,争取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把纤维艺术作为国粹来发展,这种至上而下的推广是非常有利,而且具有长久性。推广的手也可以考虑多元化。

2、注意拓宽发展对象。在学校和社会中,对纤维艺术感兴趣的以女性为多,这是由于人们对纤维艺术的概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用线编织上,男生认为这是女生做的事,也没有耐心一点点织。其实我前面谈到,现代纤维艺术的材料和技法更加多元化,不再只停留在用线织的层面上,在纤维艺术的材质、技术、空间感的创造方面,男生或许更能打破传统技法的概念,这就要借助与媒体的宣传:展览、交流会、画册、专刊、甚至影视手段。另一方面纤维艺术与陶瓷一样也具有休闲娱乐性,国外有许多妇女在家中以织小型壁挂作为娱乐。中国也有了供人纺织娱乐的纺吧,绣品店的DIY等等。

3、突破制作时问的限制。纤维艺术制作时间较长,这在推广中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学校的选修课不可能占有更多课时,人们也没有更多休闲时间呆在纺吧织作品,织一半作品还会成为精神负担。因此,我们可以在制作尺寸和制作材料、成品形式上考虑,让学生做一些小尺寸,使用更易出效果的材料,在作品的形式上也可多留些发展空间。同时,设置一些小尺寸作品的比赛,或在比赛中专设小尺寸作品项目,都会为纤维艺术的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分析下来,我们一定会对纤维艺术的发展前景信心倍增,但这还有待我们的努力。努力把德育、美育教育贯穿于手工文化之中,用美的力量去感染人、陶冶人。最后,我以一个叫“生产线”的小故事来作为我们未来纤维艺术教育的方向:有一位叫温沙浦的美国商人来到一个墨西哥的小镇上,看到一位手艺人在卖制作很精美的篮子,只要几分钱一个。美同商人买了篮子带回美国给他的朋友看。朋友愿意出1.75元买,而且有多少要多少。美同商人赶回墨西哥,找到这位手艺人想要买大批量的。手艺人说办不到,美国商人不理解为什么他不肯卖。手艺人说了下面一段话:

“你看,我是按我自己的意思编织这些篮子,里面有我的歌,也编进我的灵魂。我要是做很多,就不会有我的灵魂,也没有我的歌。那样每个篮子都是一样的了,这样就会慢慢嚼蚀我的心。我每天早晨当太阳出来,小鸟开始偶语时要听到新的歌,看蝴蝶飞来停在我的篮子上。这也是为什么蝴蝶会停下来,也是为什么我为他们做篮子。”相信手工艺术的美感染了故事中的手艺人也会感染每一位纤维艺术的爱好者。

来源: 艺术百家/《艺术百家》编辑部·—双月刊·—ISSN-1003-9104·-2004-3,总第77期,P141-143 一、手工教育的目的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产生于动作。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工艺美术教学,是建立在中国传统于工文化基础之上的,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牛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做”。在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构思、设计、制作、到成品的一个劳动的过程,并从中体味到快乐、美、与认知。  

手工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欣赏美的能力;鉴别工艺质量的能力;创造性地利用闲暇时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的能力;掌握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一般技能;养成善于合作、容忍、自立、创新、自信的性格;树立个人成就的自豪感;懂得科学技术、个人成就、消费者利益、社会变化的相关性;树立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掌握技术术语等,这也是从认知、技能、思想品德,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来规定教学功能的。因此在现阶段我同以素质教育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探索的一个热点。

在众多的手工教育形式及艺术选修课程中,陶瓷艺术的教育作为手工教育的一种艺术形式目前已被国家定为素质教育课程,在许多的大中小学得到了普及,许多的大城市还将其列入重点发展的手工艺术教育科目。纤维艺术的教育推广工作与同为手工文化的陶瓷艺术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另一方面,再社会上陶艺也作为一项高雅的休闲娱乐项目,陶吧如雨后春笋在大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呈现这种发展势头,当然也是政府的支持,与专业人士的积极推动。我国有着悠久陶瓷历史文化,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也是爱国主义教育一个方面。加上那部人人皆知的美国大片“人鬼情未了”男女主角拉坯做陶的浪漫情节的渲染,从侧面也赢得了青年人的喜爱,使陶艺蒙上休闲浪漫的色彩,同时也形象生动地使群众了解做陶的大概状态。而纤维艺术缺少的就是向普通民众介绍推广的普及工作。其实纤维艺术与陶瓷艺术相比有更多的推广潜力:

二、从陶瓷教育看纤维艺术教育的推广 

1、趣味性。玩泥好像是我们人类天生的爱好,它是我们的天真和童趣的体现,在玩泥的过程中我们是在享受一种不可言状的喜怒哀乐,我们常常会陶醉在这中意外的惊喜与成就感之中,当我们看到我们亲手捏的作品烧成时,我们就能体味到那种不可名状的快乐。那么,我们的纤维艺术有吗?有。我们缺少的是对这种快乐的发现和探索。当中国结艺这种传统的工艺经过发展与改进,已受到我国许多的爱好者的喜爱,十字绣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许多城市发展起来,拼布绗缝也作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形式,这说明纤维艺术的趣味性还是存在的,因为纤维艺术作为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手工艺术,就有其独特的魅力。加强其趣味性,是纤维艺术推广的基础。

2、历史性。陶瓷艺术作为国粹,它的历史渊源为世人共识,因此同家将其作为学生素质教育课程来普及,这种至上而下的推广是非常有利,而且具有长久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开发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还加深了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了解,是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三者有益的结合。其实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历史渊源及世界的声誉决不逊于陶瓷,据考古发现远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就有了织物。形成于汉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将中国精美的丝绸输往国外交换商品,中国丝绸顺着这条商道远销到希腊、罗马甚至非洲。除此以外,中国的缂丝、缂毛、织毯技术也鲜为人知,因此我们同样也应该把纤维艺术教育作为爱国主义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发展。

3、艺术性——实用性的结合。要陶瓷艺术发展初期人们首先注意的是其实用性,经过长期发展,陶瓷的艺术性得到加强。纤维艺术也是一门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与一体的手工文化,这一点显而易见。同样发展至现代注重其艺术性更胜与实用性,现代纤维艺术首先是一件艺术品,把它放置与室内、室外可起到装饰环境的作用,这也就体现了它的实用性。另一方面目前有许多纤维艺术品已走向与生活艺术品相结合的道路,如与各类灯饰相结合。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更拓宽了它的实用面,达到雅俗共赏。

4、可行性。

①原材料及成本。现代纤维艺术使用的材料面很广,已突破了传统的麻、毛线的牵绊,铁丝、藤、各种形态的纸、保鲜膜、塑料袋、塑料绳、泡沫制品等等都能用于制作纤维艺术,其结果回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这些材料较陶瓷的泥土更容易获得。而且成本较低,制作工具简单。传统编织纤维作品工具只需要一个木框,一把叉子。随着纤维艺术材料使用面的拓宽,制作工具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对与陶瓷的窑、拉坯机、泥土,成本更低更有利于推广。

②表现技法。陶瓷的拉坯技术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最后的成品技术含量也很高:与之相比纤维艺术制作工艺难度相对要低,传统的纤维艺术编织换线技法也很易掌握,它的难度在于作者对色彩的感觉,彩线在手中如同用颜料作画,用彩线表现出灵动感。而现代纤维艺术材料的广泛使用也决定了技法的多元性,同时技法实际也是作品的一个创作过程。

三、纤维艺术教育推广中需解决的问题

现代纤维艺术在推广方面有以上优于陶瓷艺术的地方,为什么普及效果有一定差别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积极推广。扩大纤维艺术在我同的影响及其在世界的影响,强调艺术性与知识性的统一,争取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把纤维艺术作为国粹来发展,这种至上而下的推广是非常有利,而且具有长久性。推广的手也可以考虑多元化。

2、注意拓宽发展对象。在学校和社会中,对纤维艺术感兴趣的以女性为多,这是由于人们对纤维艺术的概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用线编织上,男生认为这是女生做的事,也没有耐心一点点织。其实我前面谈到,现代纤维艺术的材料和技法更加多元化,不再只停留在用线织的层面上,在纤维艺术的材质、技术、空间感的创造方面,男生或许更能打破传统技法的概念,这就要借助与媒体的宣传:展览、交流会、画册、专刊、甚至影视手段。另一方面纤维艺术与陶瓷一样也具有休闲娱乐性,国外有许多妇女在家中以织小型壁挂作为娱乐。中国也有了供人纺织娱乐的纺吧,绣品店的DIY等等。

3、突破制作时问的限制。纤维艺术制作时间较长,这在推广中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学校的选修课不可能占有更多课时,人们也没有更多休闲时间呆在纺吧织作品,织一半作品还会成为精神负担。因此,我们可以在制作尺寸和制作材料、成品形式上考虑,让学生做一些小尺寸,使用更易出效果的材料,在作品的形式上也可多留些发展空间。同时,设置一些小尺寸作品的比赛,或在比赛中专设小尺寸作品项目,都会为纤维艺术的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分析下来,我们一定会对纤维艺术的发展前景信心倍增,但这还有待我们的努力。努力把德育、美育教育贯穿于手工文化之中,用美的力量去感染人、陶冶人。最后,我以一个叫“生产线”的小故事来作为我们未来纤维艺术教育的方向:有一位叫温沙浦的美国商人来到一个墨西哥的小镇上,看到一位手艺人在卖制作很精美的篮子,只要几分钱一个。美同商人买了篮子带回美国给他的朋友看。朋友愿意出1.75元买,而且有多少要多少。美同商人赶回墨西哥,找到这位手艺人想要买大批量的。手艺人说办不到,美国商人不理解为什么他不肯卖。手艺人说了下面一段话:

“你看,我是按我自己的意思编织这些篮子,里面有我的歌,也编进我的灵魂。我要是做很多,就不会有我的灵魂,也没有我的歌。那样每个篮子都是一样的了,这样就会慢慢嚼蚀我的心。我每天早晨当太阳出来,小鸟开始偶语时要听到新的歌,看蝴蝶飞来停在我的篮子上。这也是为什么蝴蝶会停下来,也是为什么我为他们做篮子。”相信手工艺术的美感染了故事中的手艺人也会感染每一位纤维艺术的爱好者。

现代陶瓷艺术品的收藏价值与实用价值都很高


现代陶瓷艺术品的收藏价值与实用价值都很高

现代陶瓷艺术品的发展,加入了太多的高科技元素,而精心的设计更是对于艺术境界的一种提高,高科技的应用也给设计师提供了更广阔的设计空间。所以说现代陶瓷艺术品本身有着很好的收藏价值,作为收藏家来说,不一定只收藏古物才有意义,现代陶瓷艺术品不仅收藏有价值,而且还有很强的实用美观的特品,就算是一个简单摆件,也是做工精良,设计独特,风格明显。

生产工艺的进步,也给现代陶瓷艺术品的生产提供了更多可能,打破传统的设计思维定式,引入一些现代的设计灵感以及审美的情趣,让艺术品本身也更有魅力。镂空技术的运用,描金技术的应用,还有一些喷砂手法,都给艺术品本身增加了无穷的魅力。

在实用性上看,现代陶瓷艺术品的想象力理丰富,风格更多更明显,所以实用价值很强,特别是在家居装饰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与家装整体风格有一个很全面的配合。比如欧式田园风情小摆件,配上古典欧式装修,那自然会显得非常的完美而又和谐。如果是现代和简单风格,一些造型别致,甚至有着很强抽象感觉的艺术作品,也会很搭配适宜。

越来越多的陶瓷艺术品的高端风格,让它具备了很好的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要说实用性,一些花器品种,摆着美观时尚,插花也很实用漂亮,花与花器搭配完美,那才是另一种美的极致。

从北京源浩艺术馆藏瓷片看陶瓷投资收藏之道


艺术陶瓷收藏之道

歌德有句名言“收藏家是最幸福和快乐的人”,只要把握得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不同门类、不同品质的收藏者。然而,幸福和快乐是以物质基础和精神追求共同成就的,也就是说要成为真正的收藏家除必备的兴趣、规模、珍品外,最终还要有自己能够引领收藏的学术观点。

私人收藏家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的大收藏家王导、谢安,他们都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及至唐朝著名的张彦远一门,从高祖起就收藏字画,历经五代,从而能写出巨著《历代名画记》,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收藏家。其后经历了宋代晚期、明晚期、清晚期直至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收藏高潮。由于历史背景的差异及现代功利主义的盛行,近30年来的收藏热的确更像发财梦或金钱文化的躁动。

在人类的历史上每当社会安定,四海升平之际,大量的艺术品总是被收集入宫或成为富裕阶级的重要投资手段,其低风险,高收益吸引着大批有识之士。不少高端藏品的最终归宿都流向某个财团或博物馆。香港胡惠春先生的“暂得楼”部分藏品已永久展示在上海博物馆;著名的达维德基金会的藏品也最终归于大英博物馆,可见短暂的个人幸福与快乐还链接着人类未来的文化建设,从长远来说,收藏家拥有的本质并非索取而是奉献,能真正使收藏家感到永恒幸福和快乐的是自己心中总惦记的那份社会责任。

世界上效益最好的三大产业(金融、地产、艺术品)回报率最高,风险相对较小的当数艺术品投资,原因是它比金融、地产更具有超越地域、流通限量及不可再生的特征。历代收藏家,基本上都是当时有财力的人,也有例外:从十几年前全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至今的瓷片收藏,却给少有资本的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一个新兴的收藏领域,多数瓷片标本现在的增值率都远在百倍以上,一些能够补史、证史的珍稀资料的市场价值更是难以估量。况且,城市遗址出土瓷片的质量和数量还记录了该城市相应时期、相应地点的消费水平,给城市历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具有更广泛的学术价值。时势造就了前所未有的瓷片收藏家,他们节衣缩食甚至不惜卖房购藏。要知道,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不公平的,只有机会尚存,找一个相对人烟稀少、相对平坦的地方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收藏梦,亦可在新发现的惊喜和拓展见识的成就感中享受快乐!

纵观浩如烟海的中国陶瓷史,瓷片标本从未像现在这样倍受青睐。“宁要一片残破的真实,也不要一件完美的虚假”,正在成为瓷器爱好者的共识。昔日的“垃圾”已成为方兴未艾的古文化资源之一。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便是根据散落在地表上的陶片进而发掘成功;1986年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先生偶然发现河南宝丰瓷厂王留现先生在清凉寺搜集的一件汝窑洗,经调研后揭开了汝窑窑址的千古之谜;深圳考古研究所通过钧窑窑址出土的瓷片把原以为是“宋官均”的刻有数字的花器类改正为“明官均”;据说,南京博物馆藏洪武白釉瓷器,首先发现者便是“瓷片一族”;明龙泉窑“供御器”的窑址,也是杭州瓷片爱好者通过市场上出现的古瓷片,“顺藤摸瓜”而最终找到的;在西安,收藏者结合本地出土的精美瓷片,正在讨论有关“柴窑”这一古老而又极富新意的话题,一个未知世界的门再次被敲响,无论如何,根据精美的出土瓷片(见标本)五代耀州窑青瓷雄冠唐宋之交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造假技艺日臻成熟的今天,瓷片标本更彰显出其无可代替,甚至无以伦比的“经世致用”性。多见而识之,知者次之,学术不断有所突破,藏家练就一双“慧眼”,瓷片功不可没。当前瓷片收藏在全国已初步形成规模,许多人都期望辟瓷片为蹊径,在视野不断开阔中轻松走进中国陶瓷史的深处,探索其不为人知的奥秘,挖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对任何一个收藏门类来说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区分真、赝品首先是识真的问题。学瓷之道,只有你从可靠的实物中得到切身感受,才会有真正的感悟和取得“突破”性进展,瓷片标本的摸索和体会便是一条通往识真的捷径。然而,现瓷片市场亦鱼龙混杂,犹如买流传有序的完整器一样,最好在已形成的瓷片圈内购藏、学习。当然,瓷片收藏并非学瓷的必经之路,但如果经历从认识瓷片到买残器,再到买完整器的循序渐进的收藏过程,将可以拓展你的视野,增强你的判断力,从而避免走许多弯路,少交许多学费。

所谓“白壁求善价,明珠难暗投”。纵观半个世纪以来的陶瓷收藏脉络,有别于其它投资的是其受当时社会环境波动的影响较小,炒作较少,它们总是不断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并一直持续、稳步上升,其收益率的高低取决于岁月的流逝及当时的认知水平、藏品的质量、存世量和流通量。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稳定的情况下,投资精品每五年左右可成倍增长,相同的收益,若投资俗品会付出成倍的时间成本。试想: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与工厂、市场、官场艰苦博弈,而最终是否能获得投资的高效益还往往是未知数。但投资艺术品是成功人士别有洞天的明智选择,它们既能使你得到文化享受,又可获得高回报。然而最理想的收藏时机并非在所谓盛世,而是在相对经济萧条或衰退时期。最理想的卖出时机却恰好是在盛世:在市场相对繁荣时,从2009—2010年春拍结束,国际收藏界中声名斐然的尤伦斯夫妇就从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套现6.05亿元。从去年开始,以陶瓷收藏为主的瑞士“玫茵堂”也在继续把握着五十年来一个相对较好的卖点。而接棒的人当然是实力非凡的有识之士,他们看好的是未来社会必然继续发展的前景和藏品本身悠久的文化沉淀及其无法复制性。请相信:只要你抱定人生最终的意义是为这个世界奉献了多少?而并非虚无的赢利,即使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只要你收藏的是精品,你便会在兴趣与财富同步增长的同时活得幸福快乐!

收藏之道重要的不是你曾得到的,而是你曾经付出的热爱与坚持。无论是弥足珍贵,还是微不足道,都将留给别人,即所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收藏之道本质上便是为人之道,也需要一种“忘我”精神,就是说你的收藏性格同样会决定收藏命运。一旦涉猎收藏时,应尽可能少一些浮躁,量力而行,即“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以累己”。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捡大漏”的事,即使是对历经千锤百炼的“行家”来说,成功的概率亦犹如买彩票一般,可想而知对于缺乏技术准备和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收藏者而言:“空谷幽兰”般的境界不过是梦想而已。

元青花云龙纹罐的艺术价值


元青花瓷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艺术性在人类文明史上享有盛誉。自上个世纪50年代,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和鉴赏家的瞩目。今年9月16日,在纽约一场拍卖会中,一件元青花龙纹扁瓶以5,83l,500美元的惊人高价,创造了中国瓷器公开成交的新记录,将世人的目光再度聚焦在元青花这一世界级珍品之上。

中国的青花瓷器成熟于元代晚期。自公元十世纪以后,中近东地区一直就是生产和使用青花陶瓷的主要地区,但因工艺技术等因素,当地所制成的器物品质较粗。元代以后,中国景德镇制瓷业经过数百年来的演进,不断成熟,烧成的瓷器胎质坚实,釉色莹润,变形率低,为新品种瓷器的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并且通过试验,发现以中近东出产的进口钻料绘制瓷器,发色特别鲜艳,加之,该地区的民族又擅于经商贸易,这就为钴料进口与成品外销,创造了必要条件。于是,当十四世纪之际,在市场、技术、原料三项要素共趋成熟的背景下,中国瓷器史上占有极重要位置的元青花瓷器,迈出了辉煌的一步。

作为一种为迎合不同国度、不同文化需要而生产的瓷器新品种,元代青花有着独特的艺术性和变化性。在传世的元青花瓷器中,瑞兽珍禽、花木鱼虫、戏曲故事,无一不可入画,其题材和艺术技法的丰富程度,大大超过了此前的单色釉瓷和以后明清两朝官窑的纹饰格局。此外,元青花绘画虽然以多层次的带状纹饰为主要结构,但也经常可见画工因器制宜、不拘泥于成法的变化,往往令人充满意外之喜。这些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于世界工艺史上,都属少见,因而至今被世界各地的收藏家、鉴赏家格外珍视。

在一次华辰秋季拍卖会上拍的一件元青花云龙纹罐,源自1997年佳士得公司香港拍卖会参见佳士得香港拍卖会图录,1997年4月27、28日,编号686 ,该罐造型线条刚劲,力度感极强。所施青白釉白中泛青,温润肥厚。青花呈色浓艳,铁斑凝聚,深入胎骨。

全罐构图主题明确,仅以颈部的锦纹搭配罐身海天云龙图,一反元代瓷器繁密的带状装饰特点,使其所表现的云龙纹绝对突出,风格独具。经查海内外公私收藏的元青花罐记录中,仅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参见《特别展中国之陶瓷》,东京国立博物馆1994年,页158,图228 和苏富比香港1997年拍卖会中的一件拍品参见苏富比香港拍卖会图录,1997年9月4—5日,编号1357 ,装饰风格与此件最为类似。

此罐颈部装饰的六角锦纹,系金钱纹与菱形锦纹相结合的一种变体,在所知的元青花辅助纹饰中,从未发现过相同者。而罐体所绘的云龙双眼怒瞪、须毛戟张,与通常所说的“怒发冲冠”之怒态极为类似,云龙表现性格猛烈,艺术的夸张表现力跃然罐上。

通常所见元青花罐以单龙装饰者,多为高28至30公分的大罐,而此罐则于较小的罐身上,绘出怒态鲜明、具有强烈动感的海天云龙图,极为罕见,且纹饰中龙角、龙爪、毛发、锦纹等画法与常见者不同,不仅为研究元青花画意提供了更多资料,也进一步印证元青花不受拘束的艺术创造力,确属中国瓷器史上的珍宝。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从现代陶瓷收藏看艺术价值》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从现代陶瓷收藏看艺术价值》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