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 导航 >

叶宏明:复活中国国宝名瓷

叶宏明:复活中国国宝名瓷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宇宏瓷砖 宏陶瓷砖

2020-09-07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叶宏明:复活中国国宝名瓷

杭州有一位中国高级工程师——叶宏明教授,经过30多年的苦心研究,终于成功地为恢复南宋五大名窑中两座名窑的生产,作出了卓越贡献,让已失传700多年的宋代官窑青瓷和龙泉哥窑青瓷再现光芒。

去年十月初,我到福建德化县出席一个“陶瓷学术讨论会”时,遇见一位来自杭州的中国高级工程师叶宏明教授。通过交谈及好几位前辈的介绍,知道他经过30多年的苦心研究,终于成功地让已失传700多年的宋代官窑青瓷和龙泉哥窑青瓷再现光芒,我不禁肃然起敬。

官窑已失传700多年

瓷器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起源于东汉,到宋代,瓷的烧制已臻鼎盛。光照历史的“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的产品是瓷中瑰宝,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了中华故文明的象征。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瓷之首,窑址位于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南郊的乌龟山下。官窑顾名思义是当时专为宫廷的需要而烧制的,不许一件流入民间,包括艺术瓷和日用瓷。其烧制数量控制严格,制造非常认真,质地要求也很高,稍有瑕疵,一律毁掉,弃埋山中。其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并以造型见长,釉色取胜,纹片称著。

故官窑釉如美玉,色似碧波。每件产品上布满这长短不一的各种纹路图案,属薄胎厚釉碎片瓷,更被公认为瓷器明珠,一代国宝。由于当年朝代更替,战乱频繁,南宋灭亡,官窑也随之而消逝,烧制技术早在700年前失传。目前,据统计,全世界仅存200件左右,已成稀世之珍。

哥窑在宋代灭亡后失传

宋代五大窑瓷之二的“龙泉哥窑”,也是出自浙江省。在浙江省西南部崇山峻岭之中,与福建毗邻的龙泉。早在1000年前的北宋时代,就开始有大量青瓷产生。到了南宋又形成“哥窑”和“弟窑”两大体系。龙泉青瓷的珍品“哥窑”是在宋代灭亡后失传。“弟窑”也每况愈下,康熙以后,窑废烟消,中断生产。

哥窑的名气大,制作难度比弟窑高。哥窑的特点是烧成后瓷器的釉面布有纹路,釉厚胎薄,胎骨如铁,口部隐现紫色,即所谓紫口铁足。弟窑白胎厚釉无纹片。龙泉青瓷釉色晶莹滋润,如玉似冰,釉层丰厚,精光内蕴,宋代便曾大量出口,闻名世界。

16世纪末,中国流翠般的龙泉青瓷即已经过陆上丝绸及海上瓷器之路到了法国巴黎。当时巴黎人见了爱之欲狂,于是便以当年法国著名作家杜尔夫的《牧羊女亚司泰来》演出时,那位常披着一件青色衣出场的男主角的名字“雪拉同”(Celadon)来叫龙泉青瓷。从此“雪拉同”便成了龙泉青瓷的代名词。这个名瓷一直沿用至今。

被誉为复活国宝古瓷大师的浙江省日用轻工业公司总工程师、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叶宏明教授,自1958年毕业于中国著名的天津大学化工系硅盐酸本料后,30多年来,便始终执着当年浙江省轻工业厅厅长翟翕武所交给他恢复古名瓷制作的科研和生产管理方面的重任。

经过无数次失败试烧成功

“官”、“哥”两窑皆出自于浙江省,这两种名窑制作工艺极其复杂,而烧制技术早已失传。他们的原料和配方,叶教授说,找遍史籍,不见一点记载,只好从研究古瓷片及追访老窑人入手。通过化验揣摩配方,进行试烧。

进行期间,翻山越岭探访老窑人,寻找遗址和适当原料等。经过几百个配方的筛选,上千次的试烧,无数次的失败,长年累月地在失败中苦心研究,慢慢的烧出了规律,调对了配方,终于成功地先后恢复了“哥窑”、“官窑”的青春,叫名瓷重现人间,再放异彩。在中国陶瓷工艺发展过程和研究上,叶宏明教授可说取得了重大成果。

据报道,从1973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开始,中国便以龙泉哥窑和弟窑新产品,作为国礼赠送各国以及各国到访的贵宾。

目前龙泉青瓷品已扩大到千多种,年产几万件,出口80多个国家地区,为中国赚取大量外汇,成为浙江陶瓷出口的主要产品。产品荣获省优、部优、国家银质奖、国际博览会银质奖。

1990年11月间,在香港展览中心举行的“中国实用科技成果展览会”上,其中大批的南宋官窑名瓷仿制品,被香港一家公司全部买下。之前。杭州瓷厂曾带着50种300件官窑作品到东京去展销,尽管一件官窑龟砚卖到数百美元,日本企业界、文化界人士都纷纷购买,形成了抢购热潮。

现在,官窑品种已扩大到400多种左右,出口欧美和日本等30多个国家。产品也获省优、部优、和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和银质奖。

国际陶瓷界历来就把目光注视着中国。近些年来,他们注视着官窑、哥窑的复活。龙泉青瓷复活于1963年。1976年6月,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和新加坡东南亚陶瓷协会联合主办“东南亚所见雪拉同(青瓷)及其他有关瓷器”的展出,并出版了英文本的《中国青瓷》。1983年5月到6月,新加坡东南亚陶瓷协会还举行过宋瓷的展出,并由该协会出版图文并茂、资料丰富的专刊。

是个无私奉献的好榜样

又据中国报刊资料,1985年,西德一家陶瓷公司通过中国硅盐酸学会,以50万美元(约77.75万新元)的报酬,想买下叶教授研究成功的哥窑或官窑的一纸配方;1986年意大利陶瓷财团通过国家建材研究院,欲出月薪1万美元(约1.55万新元)聘请叶教授到意大利讲学,并帮助他兴建一个官窑青瓷厂;日、港和新加坡等陶瓷财团或万金求秘或高薪聘请,叶教授都不为所动。他的为人和品德,博得国家和人民的衷心敬佩。他给人们提供了无私奉献的好榜样。

叶教授,生于1933年9月,是福建省莆田县涵江镇人,他为人开朗、直爽、豁达。他说:“复活国宝名瓷,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让土和火结合的艺术造福人类,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叶教授先后获得了26项省、部、国家和国际的科技成果,出版了4本专著。

还创制许多瓷器新产品

他不但主持恢复了失传700多年的宋代五大名瓷中的龙泉哥窑青瓷和南宋官窑青瓷,以及失传300多年的龙泉弟窑青瓷,使它们重放异彩,还创造出“青瓷开光”、“青白结合”、“青瓷堆花”、“哥窑象形开片”、哥窑和官窑大挂盘以及弟窑特大花瓶等新产品,将以上三大名瓷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为了使中国优异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叶教授说他愿意付出毕生的精力。

叶教授,也是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中国官窑研究会副会长、轻工业部全国古陶瓷学术组副组长。1994年2月,他当选杭州市上城区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据今年11月5日《中国陶瓷信息》的一则《全国古陶瓷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纪要》的报道,叶教授被推举为中硅会古陶瓷专业委员会的主席委员。他敬业乐业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人们普遍的爱戴和尊敬。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人间国宝》寻找中国四大名陶——建水紫陶


《人间国宝》由云南卫视和国内免费直播鉴定领导品牌天天鉴宝App联合推出,节目旨在向全社会展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云南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陶器硬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而且质地细腻,光亮如镜,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的特点。如今,紫陶在建水已经成为了建水的一种生活方式,融入在这座城的点点滴滴,今天我们要寻找的宝贝就是建水紫陶。

今天的两位寻宝人——

陶艺匠人潘娟为建水紫陶植入了新元素和新理念,她的作品除了扩宽了紫陶的实用性,更加大了艺术性和观赏性;作品大多融合了大自然和平时的生活。同时潘娟老师的作品都是通过很长时间的打磨和烧制,所以陶面的质感既有金属的光泽感,又非常细腻柔润。

陶艺大师陈学将制陶工艺和微雕工艺完美结合,制作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紫陶工艺品。他的得意之作——紫陶笔洗,其身上的花纹是五千多字的《金刚经》,每个字大约一两个平方毫米。制陶工艺和微雕工艺的结合艺术,凝聚了陈学老师对世界、对艺术的认知。

云南卫视

《人间国宝》

今晚21:30

敬请期待

明蕉叶纹瓷器的发展与价值


蕉叶纹在明代瓷器中是很常见的装饰,特别是尖头宽尾、次次递卷的蕉叶纹,运用于青花上,是非常典雅、生动的。所以明蕉叶纹瓷器的价值也相对较高。

首先应当注意,蕉叶纹作为装饰最早并不是在明代出现的,早在宋代官窑中就出现了类似“蕉叶”的划花纹饰。但在青花瓷获得广泛认可之后,元明二代的蕉叶纹瓷器有了大发展。特别是在明代,无论是瓶罐杯碗,都常用蕉叶纹装饰,并且从之前简单的划刻技法转变为更有表现力的彩绘,所以明蕉叶纹瓷器是明瓷器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类。

明蕉叶纹瓷器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绘制蕉叶纹的地方一般位于瓷器整体的下半部分,或作为衬托绘制于瓷器的颈部,较之于宋朝的绘制位置偏上,但又比清朝蕉叶纹瓷器更注重留白,蕉叶纹也不过于繁复,整体风格素雅,特别是在青花上呈现出来的效果很圆润、明净、风雅,与蕉叶纹位置合宜、适当留白有很大关系。所以在鉴赏蕉叶纹瓷器时应注意其纹饰位置,历朝不同。

而形成明蕉叶纹瓷器这种风格的原因,无疑是与明代对芭蕉的定义有关的。除了传统“花中四君子”、“松竹梅”等提法外,在明代,芭蕉也是可以“免俗韵人”的高洁意象,且有“同心吉祥”与“大业有成”的美好寓意。所以明代瓷器上绘制蕉叶纹,也是寄托了民众的意愿的,落于瓷器装饰上,就是圆润、舒展的笔法,甚至多加以海水纹,尽显吉祥。

同时,明代蕉叶纹瓷器在蕉叶的线条勾勒上,也有特点。那就是有虚有实,富于变化。比较常见的手法变化就是以实线勾勒叶脉而以虚实相杂的线描绘边缘,并且较之前朝非常注重双层蕉叶的表现,总体而言明蕉叶纹是更圆润、丰茂的,具体到各个时期又各有区别,比如永宣时期蕉叶纹下粗上圆,叶片相对稀疏,较为大气;而洪武年间则细密精致,青料色泽较淡。并且根据绘制位置的不同蕉叶纹的形态也有变化,如在上则细长优雅,在下则短宽敦厚,根据蕉叶纹不同的形态上色技法也有不同,有平涂有点涂,使蕉叶纹的色泽与瓷器整体造型完美融合。

总体而言,明蕉叶纹瓷器重纹饰位置的选择与留白的运用,并且在蕉叶纹的勾勒上虚实结合,不同位置绘制手法也不同,非常生动、典雅,并蕴含着美好寓意,是有着较高收藏价值的。

国宝汝瓷经典欣赏


汝瓷因其工艺复杂,烧造历史短,故而传世品极为稀少,素有国宝之称。全世界现仅存65件。今天小编为您带来的是国宝汝瓷经典欣赏,带您领略下千年瑰宝的风采。

这套千年国宝汝瓷高仿品包括:高仿北宋汝窑莲花碗,高10.5cm,口径16.2cm,足径8.1cm;高仿北宋弦纹三足樽,高12.9cm,口径18cm,足径17.8cm;高仿北宋汝窑碗,高7.6cm,口径17.1cm,足径7.7cm;高仿北宋汝窑三足洗,高3.6cm,口径18.6cm,足径16.7cm;高仿北宋汝窑大盘,高3.4cm,口径19.6cm,足径13cm。

汝窑五大国宝瓷都是失传千年、全球仅存一件的国宝文物孤品,深藏故宫博物院,其技术之难、釉料之珍、价值之高、艺术之精,代表了中华5000年瓷艺的最高水平,更是千年国宝汝窑瓷的巅峰之作,即使残片都价值数千万。中国汝瓷协会、中国汝瓷博物馆携手故宫博物院,特别启动声势浩大的“献礼2011中华盛世—千年国宝汝窑五件套复原工程”,国宝汝瓷全球唯一仅存的百位传承大师联袂担纲造宝,耗时十年,进行几千次反复试验,终于突破失传千年的国宝汝窑密码,使千年汝窑五大国宝瓷得以重生!此举轰动全球,堪称全世界复原人类艺术瑰宝的最大新闻!此次“千年国宝汝窑瓷复原工程”,将故宫博物院珍藏多年、从未面世的镇馆之宝—“国宝汝窑五件套”进行原品复原,再现了国宝汝瓷的艺术风采,向中华盛世献上一份国宝厚礼!

仿古瓷成为日本“国宝”


黄云鹏与高仿品

在日本,中国古陶瓷一直是大藏家追逐的重器,而黄云鹏的仿古瓷屡次让日本藏界“打了眼”。

1996年,日本陶瓷收藏界人士发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孤品“清代乾隆粉彩镂空开光花卉纹象耳转心瓶”现身东京文物市场。后几经查证,才知这是一件高仿品。

第二年,一件“明永乐青花海水龙纹扁瓶”经日本顶级陶瓷专家层层把关,走上日本某大型拍卖会的拍台上,并被视为明永乐真品以极高的价格成交。不过,这件青花瓷并非明代珍品,也是出自黄云鹏之手的仿古瓷。

后来,日本集全国陶瓷鉴定专家之力,才鉴定出是件仿品。尽管如此,该藏品最终却被日本前首相乔本龙太郎以45万日元珍藏,被日本产经新闻社誉为“人间瑰宝”。

黄云鹏善仿青花,这是业界公认的。他的很多青花作品标明仿品,卖价有时仍超过古董。说到他与青花结缘,那还是30多年前的事了。

1977年,他回江西丰城老家。县博物馆参观时,一个明代青花瓷瓶引起黄云鹏的注意。围着这个瓶左看右看半天后,黄云鹏脱口而出,“是元青花!”据他博物馆的同学介绍,这个瓶子是当地一位老太太种地时刨出来的,博物馆以为是明代青花,花了60元收过来。

如今,这款由黄云鹏发现的青花瓶成了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因为这次结缘,20世纪80年代开始,黄云鹏就开始仿元青花、明永宣青花瓷,并在国内开始崭露头角。

“复活”柴烧钧瓷


“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最初钧瓷是用木柴烧制而成。后因北宋南迁战乱频繁,柴烧钧瓷的制作工艺就此失传。柴烧钧瓷流传极少,目前台北故宫收藏钧瓷传世真品21件,北京故宫收藏有24件。而今河南禹州的民间制瓷工艺师任星航“复活”了这项绝艺。

与煤或天然气相比,木柴燃烧火焰长,火苗柔和,温差小,烧成速度缓慢,柴烧钧瓷在“窑变”中呈现出温润如玉和色彩斑斓的意境,其艺术效果远胜煤或天然气烧制的钧瓷。

1964年在禹州发现了北宋钧窑遗址,1991年任星航等人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钧瓷研究所。任星航回忆说“记得在1991年冬天,我们试探着用柴烧制钧瓷。第一窑就用了四五吨立木,两毛钱一斤,一窑就烧掉了两三千元,但开窑后,发现没有一片是成功的。”后来,任星航仔细考察了北宋钧窑遗址细节构造,作了详细的技术研究。2004年隆冬的一个晚上,他结合自己祖传的一些秘密技术,在宋代钧窑遗址上,用了大量的立木,终于烧制钧瓷成功。

每次回忆起自己柴烧钧瓷成功,任星航总是说,他比他父亲任坚要幸运得多。1948年,任星航的父亲任坚到禹州主持一个钧瓷厂的工作,在钧瓷烧制工艺上取得重大突破。但像中国众多民间工艺所遭受命运一样,1966年后任坚几乎无法做一件事情,整天“搞运动”。“运动”结束后,任坚又回到了烧制钧瓷的职业之中。但这时的他更喜欢在一种釉料中用添加铜,因为钴为蓝色,铜为红色,他开始喜欢上含铜釉料在窑变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残阳如血般的殷红境界。对这种“红”的偏爱后来为任星航所继承。

任星航的那些钧瓷品,包罗万象,自然天成。钧瓷的艺术价值弥足珍贵。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一位老研究员说,钧瓷的窑变艺术神秘莫测,今天人类对科技达到了空前的自信,但对钧瓷的窑变之谜依然充满困惑。

一窑一乾坤。“钧瓷的窑变艺术太让人着迷了,由它你就知道人类的想像力是多么的局限。”任星航说,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最集中地体现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核心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抗拒一种全部的“人为艺术”和“创作”。

我国历代名瓷国宝


中国古代制作过许多精美艺术瓷器,尤其为皇家宫廷特制的名贵艺瓷,表现出极高的科技、工艺与烧造水平,也是精湛的中国瓷艺的结晶与精华。

由于王朝更迭、世代变迁、战火毁坏,诸多显赫一时的名窑名瓷大多已为历史所湮灭,有的烟消云散,有的流传今日已所剩无几,成为稀世珍品,绝代国宝。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同样为世界各国所珍视与收藏。目前陶瓷收藏家与古瓷爱好者们都想了解中国历代名瓷的存世数量及下落,笔者据收集到的海内外资料,略作介绍:钧窑瓷器

宋代著名官窑,窑址在今河南禹州市。为北宋宋徽宗御用珍贵瓷器,系柴烧还原焰烧成。釉有天青、月白,尤以钧红釉为最名贵。宫苑用花盆均有编号。因存世数量少,世间有“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现收藏仅限于北京、台湾、故宫博物院及美、日等国家博物馆,详细数量欠详。

汝窑瓷器

宋代著名官窑,产于河南宝丰,烧造时间为北宋后期约27年时间。属宋帝及宫苑独亨艺术珍品,器表以“玛瑙釉、香灰胎、芝麻钉底”为特征。目前全世界存世仅66件。藏者为:台湾故宫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宫17件,英国达维德基金会8件,上海博物馆8件,日本2件,美国2件,天津艺术博1件,香港罗桂祥1件,广州南越王博物馆1件。

前不久,美国纽约拍卖行拍卖一件口径8厘米汝官窑瓷碟,售价高达154万美元。

南宋官窑瓷器

宋代著名官窑,窑址在浙江杭州凤凰山郊坛及修内司(详址待考)。器表为厚釉薄胎,胎呈黑灰,黑褐色,釉色晶莹,青中泛绿,有冰裂纹。烧造时间约有100年左右。全世界现存世仅百件左右。其中台湾故宫70余件,北京故宫20多件,流落日本4-5件,上海及香港博物单位亦收藏数件不等。

香港拍卖过一件南宋官窑瓷器,成交价为2500万港币。还有一件花瓶以2000万港币被一日商购去

哥窑

宋代著名官窑,窑址在今浙江龙泉。青瓷产品,胎呈紫、黑、深崐灰、土黄色,釉调厚润,呈天青、月白、深灰、青黄、炒米黄色。多带冰裂纹片,被誉为“紫口铁足”、“金丝铁线”。收藏单位有北京、台湾、上海等地博物馆,国外美、日亦有少数收藏。存世数量不超过100件。

定窑

宋代著名官窑,窑址在河北曲阳(保定市)。胎质细腻洁白,薄壁,器表有刻花、印花等,纹饰有龙、凤、牡丹、荷花等。釉色有白、绿、黑、紫等。最名贵茶盏嵌有金口。国内藏品以白釉孩儿卧枕为著名。国外收藏不足10件。其中日本白定1件、红定2件、黑定3件;韩国藏红定2件、黑定3件;美国藏红定1件。

建窑

宋代著名官窑,窑址在今福建建阳一带,以产黑釉为底釉窑变天目茶碗、盏为最。二次大战期间流落日本的5件天目釉茶碗,被日本指定为国宝级崐物(最高级别)。国内建窑精品收藏与存世数量欠详。

磁州窑

宋代著名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彭城与磁县观台,一直延续烧造至今。胎呈灰白、灰黄,尤以十数种技法装饰民间喜闻乐见纹样的花瓶、瓷枕为绝。存世花瓶精品仅数十件,留世瓷枕精品不少。

元代青花

元代产品,窑址在江西景德镇。目前据统计全世界存世元代青花瓷器约在300件左右,其中多数藏于国外,以收藏80余件的土耳其为冠,国内出土有近百件,在60年代河北保定一墓葬一次出土11件元青花瓷曾令世人惊讶,可见其珍。

清宫珐琅彩瓷

清迁从景德镇订购瓷胎,选用进口彩料在北京内务府彩绘与烧制而成。据统计现存世约500件左右,部分流传国外。

陶瓷文化:中国五大名瓷之一:钧瓷


冰裂纹络的钧瓷瓶

钧瓷碗

瓷库商城钧瓷精品福象

(瓷库中国韶颜)禹州神后素有“钧都”之称,禹州的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而著称。钧瓷之名,得之于禹州历史上曾经是我国第一个奴隶王朝――夏朝的都城,大禹之子启曾在这里的钧台宴会天下诸侯,举行盛大的开国典礼。由此而得名的钧瓷,它始于唐,盛于宋,又经历了元、明、清直到今天,在这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为世人所青睐,特别是宋代以来,钧瓷一直被皇家定为御用珍品,只能皇家使用,不许民间收藏,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盛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钧瓷其观赏价值之高,艺术魅力之大,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钧瓷之所以名贵,首先在于其禹州神后境内特有的土质、水源和气候。这里既有秉乘天地之灵气的大龙山、风翅山特有孔雀岩、豆腐石、玛瑙岩、虎皮绿的名贵矿石和独特的土质,又有含自然之精华的特有的颖河水配料,再加上暖温带季风型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这样矿藏丰富的土质,由寒风的冰冻,春暖的软化,夏日的暴晒,秋雨的浸润,就形成了禹州境内独特的烧制钧窑瓷器的独特资源。自成五色瓷土,十色釉药,所烧制的钧瓷胎质精纯,坚实细腻,釉色浑然天成,乳光晶莹,绚丽多彩,相映生辉,极富诗情画意。其次是它的“窑变无双,钧瓷无对”。谁拥有任意一件钧瓷,谁就拥有了世界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其三是钧瓷那似琴如玲的开片声,拌似纵横交错的冰裂纹络使其莹润釉质更加透活欲滴。其四是它的烧制“十窑九不”。钧瓷的神、奇、妙、绝,古往今来,吸引着不胜枚举的中外名流学者、各界要人纷至沓来,观光玩赏。新西兰友人称它是“无论放置在哪里,顿时万物都增辉”,“窑工绝技,摄我诗魂”。书画家韩美林(微博)誉之为“中华之魂”。如今这旧时皇宫御用的钧瓷,已成为豪门巨贾和鉴赏收藏家门争相收购和馈赠贵宾的高档礼品。199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迎接香港回归,特地制作了一个高1997毫米象征着“吉祥瑞应,太平有象”之意的钧瓷大花瓶,现在收藏在香港回归厅。禹州神后钧瓷一条街与钧官窑遗址博物馆已列入国家陶艺旅游专线。在这里不仅可以观赏到历代钧瓷的珍品奇品,还可以自己亲手制作陶艺纪念品,任何人的作品都绝对是空前绝后,举世无双的。

国宝级“景瓷”现身佛山


佛山10月28日电(宋百虎)借“2003中国陶瓷卫浴进出口交易会”和“第17届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在佛山举办之良机,艺人将一批国宝级陶瓷工艺品带到南国陶都,在中国陶瓷城北门与佛山市民见面。

 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薄胎瓷是景德镇瓷器中的名贵艺术品之一。薄胎瓷以“薄”为其特征,所谓“只恐风吹去,又恐日炙消”,形象地道出了它的艺术特色和名贵之处。制作薄胎瓷从配料、拉坯、修坯、上釉到装烧都要有极高的技术要领和严格的工艺要求。修坯是其中艰难精细的一环,老艺人全凭耳听手摸的经验测定厚薄,把2-3毫米的粗坯修刮到蛋壳一样,坏体经高温熔烧不变形,故成为驰名全球的陶瓷珍品。这次在佛山中国陶瓷城北门销售的景瓷工艺品中就有这样一只口径为45厘米的双面彩绘的薄胎碗。

陶瓷雕塑也是景瓷重要品种之一。工艺上,景瓷雕塑有圆雕、浮雕、镂雕、捏雕、镶雕、堆雕等几类;色彩上,有粉彩、新彩、描金和各种颜色釉等装饰。景瓷雕塑,各具特色,形象逼真,富丽多姿,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原品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中华九龙柱”就是景瓷雕塑中的稀世珍宝。这次来佛山中国陶瓷城的景瓷工艺品中就有一件惟妙惟肖的仿制品。据介绍,“中华九龙柱”是采用景德镇特有的原生高岭土,先经过24道除铁工艺制作成质地细嫩洁白的原坯,再经过工艺师4次绘图、5次雕刻、2次煅烧而成,造型简练而富实、构图精细而大气、着色雍容而平和,高贵典雅、工艺精湛。其雕刻一项就需2名工艺师连续工作200多个工作日,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而其厚薄不均的造型,在1300摄氏度的高温烧成时不发生变形更是难能可贵。因此,制造一件完美无缺的“中华九龙柱”实属不易,她也成为国内外收藏家的追逐对象。(责编/翟秀艳)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叶宏明:复活中国国宝名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叶宏明:复活中国国宝名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