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高仿民国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后仿耀瓷的装饰鉴定

后仿耀瓷的装饰鉴定

高仿民国瓷器的鉴别 全瓷的瓷砖 瓷砖墙面

2020-09-08

高仿民国瓷器的鉴别。

瓷器的装饰是指采用一定的技艺将纹样饰于器物上,使瓷器被装扮修饰得更加美丽和富有寓意。因此,就其内涵而言,它包括装饰手法和装饰纹样两个方面。由于各时代各窑口制瓷匠师使用的工具和采用的技艺手法不同,喜爱和制作的纹样之题材内容和图案结构亦各有不同。因此,在每件瓷器的装饰上,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时代及窑口特征。这些装饰方面的各种鲜明特征,是瓷器鉴定中特别重要的一个依据。

先从装饰手法方面进行鉴定。耀州窑瓷器的装饰手法比较多样。唐代以釉绘(素胎黑彩瓷)、彩绘(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绘化妆土(青釉白彩)、剔花填彩(黑釉剔花填白彩)、单线条划花、多线条篾纹划花、戳印花等为特点。五代以单线条画花、剔刻花、剔画花和剔刻化妆土为特点。宋金两代以刻花、刻划花、印花为特点。元明代以刻划花、印花、彩绘花(白地黑花)为特点。此外,各时代均还采用贴塑、捏塑、镂空等手法。如此多种多样的装饰手法,后仿者在短时期内尚难全部掌握。目前所见仿品中采用的装饰手法,以宋金的刻划花最多,印花次之。还有少的采用了唐代的釉绘素胎黑彩、五代的剔划花和划花以及贴塑、捏塑、镂空等手法。在仿品已采用的这些装饰手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于真品的几个特点。

第一点是使用的工具不同。被誉为“宋代青瓷刻花之冠”的耀瓷刻画花,其刻花工具主要是斜刃直刀或平刃直刀两种。其刻花工艺需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将斜刃或平刃直刀插入纹饰部位的器坯中,垂直深入行刀,勾刻出纹样的主轮廓线。第二步,在已被深入刻开的主轮廓线外侧,改用连续广削的下斜式行刀,以在较宽的范围内刻除去花纹主轮廓线外的背衬。使刻出的花纹不仅凸出在器胎之上具有浮雕般立体感,而且还能充分显现出刻刀在刻削行刀中具有的犀利圆活的动感。花纹的大轮廓在完成了上面的两次行刀刻成后,最后再使用一种多齿的篦形工具,在凸突的刻花主轮廓内精细地勾划出花瓣纹理和叶脉,完成了优美生动的耀瓷刻画花纹样的制作工艺。浮雕式的刻花主轮廓配上流畅精细的篦纹画花,使其刻画花纹样中大轮廓的粗犷、刚劲、凸突,与小细部的精致、柔和、凹入,得以巧妙结合。再配以熔融后呈现出深浅不一和浓淡相宜的温润晶莹之青釉,使其具有了一种多层次多韵律和谐交织的艺术美。到北宋晚期偏后,耀州窑的匠师在主要使用上述的刀具进行刻画花装烧工艺生产的同时,又新创出一种类似小勺形状的圆形圜刃刻刀,刻花的手法亦将直刀的两步走改为一次刻成。这种圆圜刃刀的刻花工艺,犹如用小勺挖西瓜瓤,不仅能“舀”出轮廓,还能掏出一道凹槽。笔者曾认真反复地观察过用此刀刻出的宋瓷标本,发现它们具有一种在纹饰拐角处不用停刀可随意变换方向,连续不断进行刻制的特点。由圆圜刃刀刻制的耀瓷纹样,与由直刀刻制的纹样相比,显现出的刀刃动感圆活更甚而犀利不足,同时刻纹也较浅。两者各具有的刀痕工艺特征,其区别比较明显。再看后仿耀瓷所用的刻花工具,从不见有圆圜刃刀具,仅见在某些高仿品中采用斜刃直刀或平刃直刀,而绝大部分仿瓷采用的是新型的拐角刀具。此种新型刀具是将直角刀折成90度的拐角,并在拐角的两侧均磨出刀刃。使用此种刀进行刻花,不需两步走,一次就可刻出花纹的深轮廓并能在其外侧削除去部分胎面,达到浮雕式刻花效果,又能省工省时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拐角刀一直是现代仿品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刀具,而在古代耀瓷生产中从未使用过。用该拐角刀刻制出的花纹,虽能表现凸起的浮雕效果,但因刀刃的拐角呈固定的90度不变,所以纹样的线条亦具有循规蹈矩的生硬感,不仅削掉的刻纹缺乏变化,而且耀瓷刻花真品中那种犀利圆活的刀刃运动美感亦难表现出。

第二点是装饰手法制作工艺过程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刻画花、剔刻花和印花几种装饰的工艺制作上。耀州瓷刻画花和剔画花装饰采用的制作手法,是直接在拉坯成型后半干的器物坯体上进行或剔、或刻、或画的纹样制作。而后仿耀瓷同类装饰手法的制作,除高仿品采用同样的工艺流程外,大多数仿品是先采用注浆模制,在模制成型的同时亦模制出刻划花或剔划花纹样,然后再用刀具对模制出纹样进行精细再加工。这种用模制和刀刻相结合制作出来的刻花和剔花纹样,也具有生硬和呆板的特征。与真品相比,虽然貌似但神韵和风格亦有明显的差别。至于印花青瓷纹样的制作,绝大部分仿品都不同于真品的工艺流程。真品的制作工艺是先拉坯成型,待可以拿起时放到印花范上印出纹样,最后再修坯挖足定型。而仿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解决不了利用印花范具印制器物纹样的技术,又为了使所制作的器物在造型和纹样上与真品相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仿制时就改用了注浆模制的方法。解决了既能注浆成型,又能制出印花纹样的问题。但由于制作工艺完全不同,在器型和纹样上均留有注浆模制的种种痕迹,与真品容易区别。近年来,有仿制者解决了拉坯后用印花范具制作印花纹样的难题,部分后仿印花青瓷器开始恢复古代的印花装饰制作工艺,所作的仿品与前大有变化,与真品比较接近,但只要我们从前几种要素上做综合性观察和分析,还是可以发现其仿造的特点。

第三点是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匠师的审美意识和技艺水平亦不同。因此即就是采用与古代相似的刻刀工具和相同的装烧制作工艺所生产的高仿品,亦存在着与真品的装饰艺术水平和风格不相同的特点。那些精美的真品,处处体现着耀州窑古代匠师高度熟练技巧所达到的出神入化之自由境界,及被共同的审美意识所沟通的工艺创作和古代现实社会的需求。而仿品的工艺创作局限在对真品的直接模仿内,即就是技巧熟练,也无法在自由创作的境界内生产模仿品,更何况目前所见的仿品其工艺技巧尚不是高度熟练,即使最好的高仿品仍然与真品貌合而神离。

再从装饰纹样方面进行鉴定。耀州窑瓷器的装饰纹样图案多种多样。就目前笔者所见,唐代纹样有上百种,五代纹样有数十种,宋代纹样有二百多种,金元明纹样亦有上百种。其纹样和图案的多样化,也是同时期瓷窑中所少有或仅见。这些纹样的题材和内容广泛,布局和结构丰富多变,在该窑800多年的烧造发展中呈现出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的面貌,亦有着可以寻求和区别的时代特征。这些纹样构图的特征,也是我们进行时代鉴定的重要依据。以最为常见的莲瓣纹为例,唐代的莲瓣肥硕丰满、瓣头胖圆;五代的莲瓣瓣体略长,瓣头较圆;宋代的莲瓣瓣体修长,瓣头削瘦弧尖;南宋和金代的莲瓣更加削瘦,瓣头往往削成近似直线相交的尖角;元代的莲瓣又转瘦为宽广,瓣头往往加有花饰等等。不仅各历史时代的纹样图案各不相同,同一历史时代的不同阶段亦有区别。仍以莲花瓣为例,北宋早期的莲瓣长体较圆,瓣头为圆中微尖,具有接近五代的特征。北宋中期的莲瓣修长秀丽,瓣头削圆为弧尖,是北宋鼎盛期的典型图形。北宋晚期的莲瓣修长削瘦,瓣头尖削中略有弧度,具有接近南宋的特征。南宋的莲瓣更加削瘦,瓣头往往削瘦到尖角失去弧度,成为或几乎成为直线相交的尖角。这种同一内容和布局形式的装饰纹样,在不同时代甚或同一时代中尚且有这样多的变化。那些题材和内容不同、图案结构和布局形式相异的数百种装饰纹样,其间的变化更为丰富多彩。后仿耀瓷的制作者,限于种种条件尚不能掌握这些知识,所制作的仿品装饰纹样往往在图形和布局上与所仿器物造型的时代不相符合,成为鉴定者发现其破绽的一种依据。类似的情况,笔者曾见到过几次。如80年代陈炉厂某师傅精仿出一件青瓷刻花盘,因该盘的釉色、造型、刻花工艺、纹样都较为逼真,几乎被专业人员错认为真品。笔者看后发现该盘采用的是北宋中期的釉色和刻花手法,但纹样图案和布局却是晚宋时期的,而器物造型又仿照了金代前期。从一件器物所出现的不同时代和不同时期各种特征的混杂着眼,指出此盘是一件生产数量极少的仿品。在场者对此将信将疑,后专门去做了实际调查,证明确是仿品。类似的事例不少。此种现象,因能使人感到眼熟又不熟,最容易被忽视而错认,鉴定时要特别留意。

对后仿耀瓷特点的这些介绍,是笔者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鉴定时参考。由于仿造时间长已积累出经验,仿古高手比比出现,随着考古和馆藏实物资料的系统发表,后仿耀瓷的发展亦将进而发展,高仿品的面貌也将多种多样,因此,仅得知后仿品的上述特征是远远不够的。最好的鉴定能力是从熟知真品中获得的,只要我们下苦功夫勤学、勤看、勤比较,掌握了真品方方面面的特征,再好的高仿品也会被分辨出来。常言说得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件好的仿品,与真品的差别往往就在毫厘之间,我们有了可以辨别一丝一毫一厘的本领,还愁鉴定不出真仿吗?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如何鉴别仿耀州窑瓷器?


耀州窑是北方唐宋时期著名的瓷窑之一。耀州青釉为青绿色,该窑烧瓷始于唐而终于元,约有700年的历史。烧瓷品种除具有代表性的青釉刻花、青釉印花以外,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品种。以宋代为例,宋代以烧青瓷为主,形成了该窑的特有风格,并一度为宫廷烧制贡瓷。

宋代早期青瓷器物以碗居多,中期为鼎盛时期,凡日常所用器形应有尽有,如碗、盘、碟、洗、钵、杯、盏托、盆、砚滴、砚、尊等。每种器形又有多种多样,装饰以刻花、印花最具特色。刻花刀法犀利,线条流畅、构图完美。印花纹饰布局严整,纹饰清晰。常见纹饰有缠枝莲花、菊花、牡丹、把莲、海水游鱼、飞鹤、婴戏、龙凤纹等。晚期器物仍以盘碗为主,器形的制作更为规整小巧,胎更薄,装饰以印花占主导地位。

现代仿耀州窑器物以陕西仿器为代表。随着对耀州窑认识的不断提高,仿品不仅仿最能代表耀州窑制瓷水平的刻、印花青瓷,亦能仿月白釉、白地黑花等品种。

仿青釉方面,凡传世的精品现代均有仿制。如宋代的梅瓶、玉壶春瓶,小口瓶、花品瓶、盖罐、钵、洗、各式碗、盖盒、倒流壶等。如仿宋青釉刻花倒流壶,与真品相比较,从造型总体粗略来看,高度上二者相差不多,仿品略高在19厘米以上,真品则在19厘米以下,仿品造型尚可,但仔细观察细部还是有区别的:仿品肩部稍瘦,圈足略矮;在装饰方面:真品刻花刀法犀利,纹饰清晰,立体感强,仿品刻花棱角不清晰,浮雕感不强,肩部的连珠纹、弦纹等亦不够立体感。在壶流与壶柄的处理上更明显地看出二者的区别:真品流上的子母狮子与柄上的凤轮廓清楚,形象传神,而仿品则形象模糊,较真品黯然失色。

清代粉彩花鸟小碟或是后仿


□文/图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马妍

委托人:杨先生

品鉴专家:杨润先(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副研究员、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委员)

我今天带过来的这个小碟子是朋友的,这是他自己家的物品,年代应该是清代的。我看见这件小物件也很喜欢,今天希望通过专家的品鉴,再次确认一下这瓷器有没有收藏价值。

专家鉴评:这个小碟子相对于粗瓷来说属于细瓷,这种瓷器看起来做工考究,胎质细腻,造型朴实。这件瓷器像是清代民窑烧制的瓷器。但是根据碟子的磨损程度以及碟子下面所提的字迹风格特点来看应该是后代仿作的。

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晚期创制,是釉上彩的一种,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其烘烧的温度较五彩低,色彩柔和淡雅,又称软彩,所以这种瓷器出世以来很受人们的喜爱,在收藏界也有很好的收藏前景。一般的藏品收藏价值也是很不错的,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仿品。

清代粉彩瓷器,在康熙、雍正、乾隆等不同时期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康熙时粉彩尚处于初创阶段,故精品少见。到雍正年间,造型胎釉和彩绘有了空前的发展,而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除继承传统以渲染为主要手法的白地粉彩瓷外,还繁衍出许多色地开光、光内绘粉彩的纹饰,并且碟子下方的款的书法风格多是篆刻。如果杨先生带过来的这件瓷器是清代的,那么在瓷器的底圈上都会出现那个时代的特点,但是这件瓷器的底圈以及底款的书法风格上都有疑问,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件后仿。

耀州窑瓷器胎体和装饰的演变特点


耀州窑瓷器创烧于唐代,发展装大于宋代,在宋代形成一个窑系可见耀州窑瓷器在北方青瓷的地位。而且耀州窑是古代中国最早使用煤烧造瓷器的窑口,青瓷的制作工艺不仅全面成熟,而且在学习和仿效晚唐越窑上林湖秘色瓷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青瓷以“绿”为基调,以“薄冰”“嫩荷”“千峰翠色”为最高水准的青釉单一的瓷器种类。

耀州窑瓷器胎体的演变

宋代耀州窑青瓷胎体较坚簿,胎色灰褐或灰紫,釉质莹润透明,釉色青绿如橄榄,釉薄处呈姜黄色,类似北宋时期的龙泉窑。北宋早期耀州窑生产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胎有两种,一为铁黑色的黑胎,一为淡灰色的白胎;

北宋中期耀州窑生产的陶瓷已不见有黑胎,均为颗粒细小均匀的浅灰白胎。胎质致密,没有早期疏松和气孔的现象。其青瓷釉色的色调相当稳定,不见早期的多级色差,均呈典雅深沉的橄榄青,釉面温润。

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宋

金、元时胎质稍粗,胎色呈浅灰或灰色,釉面多数姜黄,青色者少。釉质稀簿而不润。

耀州窑吴牛喘月纹碗,金

金元耀州窑瓷器胎釉粗厚,胎面不上白衣。由于烧造中采用了叠烧的工艺,一部分碗、盘内心被刮掉一圈釉,露出涩胎。

耀州窑瓷器装饰手法演变

耀州窑的刻花浮雕装饰在当时独具一格,素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誉,纹饰刻的非常清晰,体现了北方人的性格特点,史籍上记载又叫刀刀见泥。

耀州窑瓷器装饰手法从划花到剔花,再由剔花到刻花,最后发展到印花,其中反映出的是装饰审美风格从线性手法的平面性装饰为主向以三维的立体装饰发展,最后形成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耀州瓷独具魅力的刻花装饰风格的转换。

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瓶,北宋

耀州窑的装饰纹样众多,植物类以折枝牡丹、缠枝牡丹、交枝菊、缠枝菊花、莲花、水波花草、水藻、缠枝忍冬、花叶纹为主,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

动物纹中有双鸭莲花、水波三鱼、龙、凤纹等,模拟自然,处于写生与图案之间。

高仿瓷的空间有多大


高仿瓷的投资空间有多大

收藏品爱好者都知道高仿瓷器,有很多收藏者还会选择性收藏这类瓷器。它虽然只是古董瓷器的仿制品,但是,由于其制作成本高昂且数量有限,所以价格相对也比较高。但对于高仿瓷器的价值和升值前景,收藏者与专家们的看法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高仿瓷器的投资空间。

微信平台ID:z13122238105←长按可复制(免费提供古玩咨询鉴定评估)

小编ID:z13122238105←长按可复制(免费提供古玩咨询鉴定评估)

100件锦堂富贵瓶

古玩收藏历来讲究“求古”“求真”,但高仿瓷器让只可耳闻不可眼见的古董瓷器成为收藏品爱好者的私人珍藏,伴随着古玩走俏收藏品市场的同时,高仿瓷器精品也逐渐成为收藏热点。高仿瓷器价格不菲,却依然销售火爆,这让人们禁不住要质疑其保值性。

单色釉豆青釉各式瓶

有一部分人选择收藏高仿瓷器是单存的收藏爱好,并没有考虑其升值前景,为了满足收藏古瓷的愿望会选择高仿品。还有大部分人认为,仿制品虽然是高仿,但毕竟是假的,投资高仿瓷器没有很大的升值前景。

珐琅彩开光花鸟仿木纹瓶

但是,现在我们将两种观点结合起来看,高仿瓷器的升值前景就显现出来了。我们先来看下收藏者收藏一件瓷器的初衷:一是单存的收藏爱好,即使升值也不会考虑出售;二是为了投资;三是二者皆有,是爱好,但会在适当的时间转手。市场的产生是源于需求,而当需求量增大,资源却是固定的时候,升值空间就会增大。

仿明宣德青花牡丹纹食盒

中国文物学会相关人士介绍说,高仿品的定价取决于三个因素,一个是原品的价格,如果原品不是孤品就是稀件,那仿品价格也会居高;其次,看制作的难易程度、花形繁简,工艺复杂、精致,代表了某一时期瓷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再次,权威、限量发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仿品的收藏空间。当人们真正区分了高档复制品和赝品,并能够认识到其文化和艺术的延续价值后,相信用不了几年,高等复制品,尤其是故宫、国家博物馆等国家机构高仿品的价格就会一路攀升。

粉彩手绘碧桃花鸟瓶

近年来艺术品投资市场看好,高仿品投资也日趋火爆。但在赝品充斥的今天,收藏者们要想买到好而值钱的东西,还是要擦亮眼睛,仔细辨别。

粉彩松鹤延年珊瑚红描金瓶,此件松鹤延年粉彩瓶画工极其精细,鹤与松的神与态都在作者的笔下展现的淋漓精致,珊瑚红是价格比较昂贵的一种颜色,它展现的是一种低调的奢华,所以自古以来受文人雅士及皇宫贵族的推崇,今人对他的喜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喜欢书法绘画的朋友都知道“小中见大”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在瓷器这个载体上体现,他不同于一般的纸质绘画,下笔成品,瓷器则需要更细的笔触,需要掌握料性与瓷胎的磨合,所以我们看这件仿官窑器,小巧精美,构图,多种工艺结合于一身,实属难得。

粉青釉荷叶纹金文神龟图香插

霁红梅瓶

重工粉彩花鸟四方笔筒,四面开光花鸟各有传神精妙之处,此笔筒体积极小,越小的画面越不好打开手笔。笔筒旁边的八宝缠枝花卉边角绘制的极其细致,所耗工时极长,是件小中见大的精品力作。

微信平台ID:z13122238105←长按可复制(免费提供古玩咨询鉴定评估)

小编ID:z13122238105←长按可复制(免费提供古玩咨询鉴定评估)

鉴别哥窑瓷与仿哥窑瓷


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属于青瓷系的哥窑器,以釉色取胜。

鉴定哥窑瓷主要从造型、胎骨、釉色等方面着眼。它的胎质呈黑色,细腻、坚实。釉面浑厚滋润,开有大小纹片。器物以瓶、炉、洗、碗、罐为主。哥窑器物以纹片著名,纹片多为黑色,俗称“金丝铁线".按颜色分有:鳝血、黑蓝、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哥窑开片总的特点是:平整紧密,片纹裂开成上紧下宽状;黑色纹片中有时闪蓝色。

而仿哥窑瓷与哥窑瓷相比胎体不是过重就是过轻,这是因为仿制品与真品所用胎料不同,也不可能相同。胎质、釉质一般过细。造型失去古物风格。轮廓线条生硬。无使用后的光滑感。釉面光泽太强(有些人称此种现象叫“火刺”),不细腻,比较粗松。白釉太白,白中泛蓝而不是泛青。造型方面、纹饰方面的有些特征太强烈、过分,看上去极不自然。彩太鲜,比如白彩太白,红彩太红,绿彩太绿成墨绿色,等等,没有真品的时代特色和彩色意蕴。仿品纹饰的绘画不自然,笔力拘谨,线条不流畅,有些拙劣的仿品纹饰粗糙。款识书法无力,字体做作不舒展自然,有些连边圈边框都明显不规整,线条粗细不匀。

惟妙惟肖的康熙仿明初御瓷


景德镇出土的明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盘

清代康熙朝的制瓷业是中国陶瓷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康熙一朝六十余载,御窑瓷器不仅在创新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在摹古方面也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尤其是对于明初官窑制品的仿制,不仅形似,对于器物的韵味把握更是惟妙惟肖,几可乱真。

早期的陶瓷研究学者一直认为明代官窑五彩瓷肇始于成化,对于明代《博物要览》中“宣窑五彩,深厚堆垛”的记载,因为缺乏实物资料而无从考证,只能将信将疑。直到1984年摄影师王露在西藏萨迦寺偶然拍摄的一对宣德斗彩鸳鸯纹碗的照片,才逐渐揭开了宣德五彩瓷的神秘面纱。而后在1988年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中发掘出一件明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纹盘,则进一步印证了文献对于宣德五彩记载的真实性。康熙仿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纹盘,盘口用青花书写藏文吉祥经一周。经比对,虽然康熙仿品与宣德母本在个别藏文字体的写法上稍有偏差外,所书字数完全一致。盘外壁绘对称莲荷纹四组,并绘有鸳鸯四只,构图与宣德母本别无二致。笔者推断,当时应该是有宫廷图样或者是参考宣德实物制作的。这件器物属于“纯摹古”,没有写康熙本年官窑款,而落“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永乐、宣德两朝的三十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堪称稀世珍品,其颇具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发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康熙朝在仿制时,同样刻意模仿青料浓艳流淌的艺术效果,神形兼备。仿永乐青花花卉斗笠碗,胎体轻盈,釉质细腻,釉面晶莹肥润。经过查考,其制作母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碗外壁绘缠枝牡丹四朵,线条疏朗,笔法流畅,可以清晰看出描绘青花时,用反复点染描摹追求“苏麻离青”色调。碗外壁所绘的四朵花卉并没有按照一般官窑作“十”字状对称。通过与馆藏永乐原器比对发现,原器的花头就是不对称的,同样是两朵紧贴,相互依偎。可以说,康熙仿品是对原物一比一复制的忠实写照。据笔者查考,除了这种无款花卉斗笠碗外,康熙一朝烧制过为数不多的落有本朝款识的缠枝花卉斗笠碗,其花头同样不对称。

清康熙仿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盘 私人藏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永乐缠枝花斗笠碗

当代高仿陶瓷鉴定难度大


后朝仿前朝,是中国古陶瓷界的仿制传统。如元朝仿宋朝的龙泉窑瓷,明朝仿宋朝的五大名窑瓷,清雍正、乾隆朝仿明永乐、宣德朝官窑瓷等,均为仿制精品瓷。但传统的古陶瓷收藏界,没有“高仿瓷”这个概念,这个概念起源于景德镇20世纪80年代后私人小窑的逼真仿制品。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地民间古陶瓷收藏活动风起云涌,景德镇一些率先下海设瓷窑作坊的商人,嗅到香港苏富比拍卖会拍卖中国明清官窑彩瓷屡创世界新纪录的讯息,开始酝酿一清景德镇老瓷艺人精仿明清官窑新瓷。

笔者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赴景德镇等地的陶瓷博物馆参观,曾听到不少传闻轶事。当时地区博物馆的管理较为松散,个别私人窑主串通博物馆内部人员每逢节假日,把馆藏的稍有破损的明清官窑青花花瓶偷偷“借”出来,供仿古瓷老艺人一比一做器型、描纹样、校色彩、比底足。第二天一早趁上班前,又把原物放回博物馆。如此这般,反复多次,一件件老艺人精心仿制的明清官窑瓷,就这样被仿制出来了。

当时清晰的彩色摄影技术还没有在收藏界普及,全彩印的明清官窑彩瓷画册在书店里极其少见,私人仿古窑窑主完全以最传统的手工仿制工艺,以实物为蓝本精心仿制。虽然仿制成本很高,但对照实物仿制,能仿出质感、手感,这极其重要。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上海大部分年轻人月薪几百元,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花瓶高仿官窑瓷订货价在2000元以上,而拿到海外拍卖行去拍卖,成交价多为20万港元以上,其利润空间为十倍、百倍左右。新世纪后,景德镇私人小窑出产的官窑高仿瓷精品,出厂价达数万元一件,如在海内外一流的拍卖会上被拍卖掉的话,成交价也在数十万数百万元,其利润空间也在十倍、百倍。

以下再说一个“高仿官窑瓷走私”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初期,江西景德镇一个青年携数件“官窑瓷”青花花瓶出境,在深圳出关时被海关拦下,当年法制还不健全,按“有罪推论”案件暂定性为“文物走私”。人被扣下,这批所谓的官窑青花花瓶拿到北京鉴定,其中多数被有故宫背景的老专家认定为清乾隆青花官窑瓷。

被扣者急疯了,把一本万利的商业秘密也“坦白”出来了。他说:“这些青花花瓶全部是我们家自己仿的,是我们自己的小窑仿烧出来的,你们不信,我带你们去看。”在公安人员的押送下,被扣青年带领古陶瓷专家权威前往其景德镇的私人小窑作坊,看到一批批正在生产或已经出窑的清代官窑瓷,那些见多识广的古陶瓷专家也看傻了眼。后人被释放,货也被归还。海关受了教训,古陶瓷专家开了眼界。不过,据说这批对照实物仿烧的官窑瓷仍卖了好价钱,因为仿得逼真、仿得乱真,被认定为“高仿瓷”。从此,古陶瓷收藏界渐渐接受了“高仿瓷”这个新概念,以区分粗制滥造的批量粗仿、低仿商品瓷。

笔者从20世纪70年代起跟中国古陶瓷学者学习中国古陶瓷史,跟民国年间开始经营古陶瓷的上海文物商店的老古陶瓷专家学习古陶瓷鉴定,后专业从事古陶瓷修复工作8年,并介人古陶瓷收藏。当年我们收藏古陶瓷,因看了太多真品实物,有了看历代古陶瓷标准器的基本功,并能熟练掌握元仿宋瓷、明仿宋器以及清雍正、乾隆仿明永乐、宣德瓷和清光绪及民国仿清康熙、雍正、乾隆瓷的特征,故学习古陶瓷鉴定,相对还比较容易。

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景德镇为外贸公司仿制历代古瓷,主要供出口贸易,多余的供内销,次品也供内销,人们购买来主要用于陈设。也就是说,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古玩收藏活动还没有复兴之前,20世纪50一70年代的景德镇几乎少有生产过明清官窑精仿品,个别为科研仿制的除外。所以,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古陶瓷收藏活动复兴之前,一批中国传统的古陶瓷专家学者、商人还可以以老学识、老资本、老观念来研究、收藏、经营中国古陶瓷,他们在古陶瓷界的权威地位无法撼动。

但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景德镇私人小窑开始出现逼真、乱真的明清高仿官窑瓷。到21世纪初,全国各地的私营小窑为了商业利益,纷纷仿制新石器时代彩陶,汉釉陶,两晋越窑青瓷,宋五大名窑瓷、宋景德镇湖田窑瓷、宋龙泉窑、宋建窑、宋吉州窑、宋磁州窑瓷,元青花、元卵白釉瓷,明清德化窑瓷、明清景德镇青花彩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窑口瓷及知名的小窑口瓷都被作为仿制对象进行批量仿制。当代“高仿瓷”概念,已从原来特指“明清景德镇官窑高仿瓷”,逐渐演变成“泛指历代各地著名大窑口、知名小窑口的民窑、官窑逼真仿制瓷”,即新世纪后,“高仿瓷”不仅专指高仿官窑瓷也指高仿民窑瓷。

时代变了,中国陶瓷已进人到历史上瓷器仿制水准最高、范围最广、产品最多的时期。过去一批凭老眼力、老本领吃饭的古陶瓷老学者、老专家、老商人,去世的去世,跟不上时代就被边缘化了,他们的古陶瓷鉴定权威地位已受到挑战。当代古陶瓷鉴定泰斗级人物耿宝昌先生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也感叹:遇到一些乱真的高仿瓷时,有时也要“思索”、“琢磨”。他觉得,在高仿瓷作坊里,你可以一眼看出是“假的”,但在别的环境与其他官窑真品放在一起,这些高仿瓷就和真的一模一样。

我们可以这样总结:一、当代高仿瓷的出现,把中国瓷器仿制水平提升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二、“高仿瓷”概念被确定,使得原有的中国古陶瓷鉴定权威机制被打破,即古陶瓷鉴定真伪,不是传统的古陶瓷鉴定专家一人说了算,还要请仿制专家、高科技研究专家、高仿瓷经营商家共同参与,最后才能一锤定音;三、会看古瓷真品,只是传统的古瓷鉴定专家,而会看古瓷真品,还能辨别“高仿瓷”的人,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瓷器真伪鉴定行家、鉴定权威、鉴定大家。

当代是一个瓷器仿制新时代,识别古瓷真品易,鉴定辨别高仿瓷器难。当代学习古瓷鉴定者,唯有能辨别高仿瓷,才算真正过关的古陶瓷收藏者。

雍正瓷的鉴定


雍正一朝虽然只有十三年,但制瓷工艺成就却是清代官窑的顶峰。其制品以造型规整、纹饰精细、秀丽典雅著称于世,有些陶瓷产品的工艺水平甚至超过了康熙、乾隆瓷。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

1.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

4、窑变红釉,由这时开始出现,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

5、炉钧釉,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6、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一3个深浅颜色。

7、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艳。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绘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

8、纹饰有工笔画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妩媚。

9、斗彩器比康熙时又有提高,无论是彩色还是花纹 图案都较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

10、由雍正开始法琅彩瓷器称“古月轩”比康熙时的制作工艺更为精细。这时珐琅彩与康熙时有显著区别:康熙时,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而雍正时,都是不带彩地的绘画,特别是讲求画意,而且绘画题材也多了起来,如花鸟、山水、松、竹、梅等,表现极为生动形象。

11、雍正时纹饰仍以绘画为主,图案特别工整别致。写生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表现的阴阳面也很明显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

12、绘画纹饰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过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鸟、花蝶、云龙、云凤、团龙、团蝶、八宝、壮丹、喜鹊登梅、山水、人物、西厢记、婴戏图、十六子、仕女图、八仙人及楼台殿阁等。

13、瓷器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

14、官窑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款,都有青花双圆圈、青花双方框,个别也有不带边框的,还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图章款。

雍正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