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瓷业习俗及行业管理雏形

景德镇瓷业习俗及行业管理雏形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9-14

景德镇古代瓷器。

陶瓷习俗是在陶瓷创作、陶瓷生产、陶瓷与销售等过程中和在各个环节中产生的一种约定俗成的风俗与习惯,展现和反映了陶瓷人的生活、生产习俗和心理的、精神的面貌,也反映了陶瓷人的管理水平与管理特色,反映了陶瓷本身的发展过程的面貌。

陶瓷是由人来创造,由人来生产,由人来销售,由人来品评,由人来消费,一句话,一切都与人有关。因此,陶瓷生产、创造与销售过程,是伴随着悲欢离合的过程。陶瓷制品是鲜活的人的思想、观念、心理、情趣的凝聚物。

在中华大地,名窑象璀璨的星星,分布在各地。各地名窑和各个陶瓷产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陶瓷习俗。正如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一样,景德镇的瓷业习俗是中国陶瓷习俗的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和反映。

景德镇瓷业习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行帮、行会、会馆。这属于管理方面的,是陶瓷各行各业自发形成的组织(行帮、行会)以及这些组织的管理机构(会馆),行使着在本帮、本行范围内的管理、约束、调控、奖惩与联络感情的职能。

与瓷业有关的行业莫不有行会和行帮,甚至连一些细微的事如挑瓷器、拣废瓷等都有行帮,都有行规来约定,组织非常严密、规范和细致。这些行帮,可以分成许多类别。一般来说,可以从地域、从行业本身进行分类。从地域上分,有徽(州)帮、都(昌)帮和杂帮(除以上两帮外的其他区域的行帮)。都帮人多势众,是一个较有影响的大帮,清代郑廷桂在《陶阳竹枝词》中有一首诗反映这种情况:“蚁蛭峰窠巷曲斜,坯工日夜画青花,而今尽是都鄱籍,本地窑帮有几家。”在另一首诗里,更是这样来描述都帮:“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廿里长街尽窑户,赢他随路呼都昌。”从行业上分,可以分为商帮、手工业行帮和工人行帮。行业行帮和地域行帮相应交织,如徽帮主要是商帮,都帮主要是工人行帮。这些行帮纷纷设立会馆,或者公所,或者书院,名称尽管不同,其职能都是一样的。如徽帮有徽州会馆,福建有福建会馆。福建会馆天后宫,供奉天后娘娘。

景德镇的会馆(公所或书院)众多,清嘉庆年间有七所,至建国前夕,计27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景德镇瓷业的状况。

1.商人行帮。民国时有26个商帮。建国前发展为33帮。这些商帮,为景德镇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作出了重要贡献,“九域瓷商上镇来,牙行花色照单开;要知至宝通洋外,国使安南答贡回”、“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在某一种程度上是商帮众多的一个形象反映,“舟帆日日蔽江来”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陶舍重重倚岸开。”

2.手工业行帮。手工业行帮情况,景德镇瓷业,“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工艺程序繁多,导致了众多的行业,有“8业36行”之说。这8业36行大致是:(1)烧窑业,包括窑厂、满窑、砌窑(鸾窑与补窑)三行;(2)制瓷业,包括脱胎、二白釉、四大器、四小器、冬小器、饭闭、饭闭灰渣器、古器、十五寸、满尺、描金等十一行。(3)彩瓷业,包括画大器、画脱胎、画灰器、画描饭闭等四行;(4)匣钵业,有硅山、大器匣、小器匣三行;(5)包装搬运业,包括菱草、番色、打络子、削杀利蔑、打货篮、挑瓷把庄、下驳、挑窑柴、搬运九行;(6)下脚修补业,包括彩红、洲店二行;(7)瓷业工具业,包括模型和坯刀二行;(8)为瓷业服务业,包括轿行与马行二业(8业36行资料来源:景德镇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景德镇市志略》汉语大辞典出版社)。

这8业36行,各有自已的行帮和行规,如窑帮,便有“陶成”、“陶庆”两帮之分。陶成是指柴窑帮,陶庆是指槎窑帮。在清代郑廷桂《陶阳竹枝词》中便有反映:“青窑烧出好龙缸,夸示同行新老帮;陶庆陶成齐上会,酬神包日唱单腔”。

扩展阅读

丰富多采的景德镇陶瓷习俗文化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至今有近万年的历史;瓷器却是中国最先发明的,从东汉发明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始,至今,也有两千年的历史。中国陶瓷发展的历程,可谓漫漫陶瓷路。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陶瓷,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风采和魅力,它在满足中国人民自身的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凝聚了中国人的心路历程,是中国民族心理和审美心理的凝聚与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 

伴随着中国陶瓷制造技术、陶瓷工艺水平和陶瓷艺术水平的发展与进步的历程,中国陶瓷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陶瓷习俗文化,伴随着中国陶瓷前进的脚步,而发生、发展与延续。

陶瓷习俗,是专指陶瓷行业范畴内的一种习俗,是在陶瓷的创作、陶瓷生产、陶瓷与销售等过程中和在各个环节中产生的一种约定俗成的风俗与习惯,展现和反映了陶瓷人的生活、生产习俗和心理的、精神的面貌,也反映了陶瓷人的管理水平与管理特色,反映了陶瓷本身的发展过程的面貌。陶瓷是由人来创造,由人来生产,由人来销售,由人来品评,由人来消费,一句话,一切都与人有关。因此,陶瓷生产、创造与销售过程,是伴随着悲欢离合的过程。陶瓷制品是鲜活的人的思想、观念、心理、情趣的凝聚物。

在中华大地,名窑象璀璨的星星,分布在各地。各地名窑和各个陶瓷产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陶瓷习俗。正如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一样,景德镇的瓷业习俗是中国陶瓷习俗的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和反映。本篇以景德镇瓷业习俗为例,介绍中国的陶瓷习俗的风貌。

景德镇瓷业习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行帮、行会、会馆。这属于管理方面的,是陶瓷各行各业自发形成的组织(行帮、行会)以及这些组织的管理机构(会馆),行使着在本帮、本行范围内的管理、约束、调控、奖惩与联络感情的职能。

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唐英曾奉敕编绘《陶冶图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景德镇的陶瓷生产习俗,影响很大。此处以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内的瓷祖庙里收藏的民间青花《陶冶图说》以反映唐英的《陶冶图说》的面貌与瓷业有关的行业莫不有行会和行帮,甚至连一些细微的事如挑瓷器、拣废瓷等都有行帮,都有行规来约定,组织非常严密、规范和细致。这些行帮,可以分成许多类别。一般来说,可以从地域、从行业本身进行分类。从地域上分,有徽(州)帮、都(昌)帮和杂帮(除以上两帮外的其他区域的行帮)。都帮人多势众,是一个较有影响的大帮,清代郑廷桂在《陶阳竹枝词》中有一首诗反映这种情况:“蚁蛭峰窠巷曲斜,坯工日夜画青花,而今尽是都鄱籍,本地窑帮有几家。”在另一首诗里,更是这样来描述都帮:“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廿里长街尽窑户,赢他随路呼都昌。”从行业上分,可以分为商帮、手工业行帮和工人行帮。行业行帮和地域行帮相应交织,如徽帮主要是商帮,都帮主要是工人行帮。这些行帮纷纷设立会馆,或者公所,或者书院,名称尽管不同,其职能都是一样的。如徽帮有徽州会馆,福建有福建会馆。福建会馆天后宫,供奉天后娘娘。

景德镇的会馆(公所或书院)众多,清嘉庆年间有七所,至建国前夕,计27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景德镇瓷业的状况。

商人行帮情况

民国时有26个商帮。建国前发展为33帮。这些商帮,为景德镇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作出了重要贡献,“九域瓷商上镇来,牙行花色照单开;要知至宝通洋外,国使安南答贡回”、“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在某一种程度上是商帮众多的一个形象反映,“舟帆日日蔽江来”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陶舍重重倚岸开。”

手工业行帮情况

手工业行帮情况,景德镇瓷业,“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工艺程序繁多,导致了众多的行业,有“8业36行”之说。这8业36行大致是:1、烧窑业,包括窑厂、满窑、砌窑(鸾窑与补窑)三行;2、制瓷业,包括脱胎、二白釉、四大器、四小器、冬小器、饭闭、饭闭灰渣器、古器、十五寸、满尺、描金等十一行。3、彩瓷业,包括画大器、画脱胎、画灰器、画描饭闭等四行;4、匣钵业,有硅山、大器匣、小器匣三行;5、包装搬运业,包括菱草、番色、打络子、削杀利蔑、打货篮、挑瓷把庄、下驳、挑窑柴、搬运九行;6、下脚修补业,包括彩红、洲店二行;7、瓷业工具业,包括模型和坯刀二行;8、为瓷业服务业,包括轿行与马行二业(8业36行资料来源:景德镇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景德镇市志略》汉语大辞典出版社)。

这8业36行,各有自已的行帮和行规,如窑帮,便有“陶成”、“陶庆”两帮之分。陶成是指柴窑帮,陶庆是指槎窑帮。在清代郑廷桂《陶阳竹枝词》中便有反映:“青窑烧出好龙缸,夸示同行新老帮;陶庆陶成齐上会,酬神包日唱单腔”。

工人行帮情况

工人行帮情况,工人行帮基本上按照以上8业36行分类,有多少行,基本上分成多少行帮,如装小器的工人便有“五府十八帮”之说。五府指抚州府、南昌府、饶州府、九江府和南康府。十八帮是指这个行业划分的组,共18组,按初一至十八轮流依次排序,初一的为初一帮,初十的为初十帮。

行会和行帮的参考资料:景德镇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景德镇市志略》,汉语大辞典出版社。

<行规和习俗 >

既有行会,行帮,就有行规。行规分三种,一是文字约定;二是口头约定;三是约定俗成。本部分,图和文均以瓷器艺术形式反映。系由刘火初先生提供,瓷板画创作者是由刘火初先生请的。作者为邓云。

中秋节前,小孩开始组合上柴船讨柴,到河边拾渣饼叠成一座座渣饼窑叫“太平窑”,中秋晚上升火并燃爆竹一片欢呼,达到高潮沿江河岸太平窑一座接一座人流不息,十分热闹。

五月三十日据说是关羽的生日供奉关帝的行帮这天集众做会,除焚香拜神外,主要是聚餐,谈心,互通情况,联系感情,工人为了集结势力,组织兄弟会结义,每年轮流在各“兄弟”家做会。

蒋知四是传说中清朝的坯房工人,率领工人争取改善生活待遇打派头(罢工)而被杀害,以后每当工人吃肉时,先在晒架上点烛供肉以资纪念,故称之为“知四肉”。

装小器的工人规定二十年一届开禁收徒,非五府所属各县的人不得参加,开禁时组织一支吹打乐队挑一组涂上红色的装坯竹篮叫“挑红篮子”,又称“开红禁”。

许真君名许逊,家住南昌新建,做过旌阳县令后弃官学道,据说全家四十二拨宅飞升,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南昌新建一带地区的人每年七月三十日晚上开始迎神,八月做会。

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由窑户请“摸利酒”,客人是摸利店,刀子店,坯房做头师傅,烧窑把桩师傅,装小器做头师傅各一人,窑户上手管事先生相陪,刀子店老板坐首席,这叫三十六行,铁匠坐上。

瓷业工人违犯了帮规,街师傅通知有关工人在饭馆聚会,介绍该工人犯规情况,宣布“割草鞋”(意即驱逐,不许在景德镇做工)聚会上馆的费用由犯规工人付。

窑户开业前要向制瓷工人的上街师傅登记,把做几乘辘轳车,利坯车写上账簿,以后雇用的装坯工人就永远是这个帮的工人。

传说元代每十户派一头人统治,老百姓受尽欺压、侮辱,相约中秋这天起事,中秋晚上老百姓一齐行动,将头人拖下河边杀死,从此形成一种游戏叫“拖尸下河”又叫“拖缸”。

腊月歇工后工人没事做了,为了维持生活,挑担串街走巷叫卖蔬菜,土产雑品及泥鳝,小鱼,田螺,因为挑的担子前后各有四股索子。故称“八股索”。

农历十月廿六日坯房工人和老板结算一年生产账,清点架上的坯(结架)称为“人工节”,十一、十二月以后生产的坯,年终歇手结账,叫“找账”。

圆器业规定腊月初八工人不再做坯叫“歇手”,生意好或窑里有坯得工人同意,可延长几天,但最多不超过五天,叫“扯尾巴”,每天每个工人另补贴四两猪肉钱和“耳朵”(佐料)。

七月变工节有各工种工人辞退,由做头师傅请工人上茶馆吃茶叫“定事茶”,六脚工人(六个工种)中有一脚工人被辞退另请别人叫“换板板”,由老板请各脚师傅吃“蒸肉饭”。

景德镇湖田窑瓷业历史文化介绍


青白瓷又称“影青瓷”、“映青瓷”、“隐青瓷”、“罩青瓷”等,为宋代景德镇所创烧,是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瓷器品种。而景德镇烧制青白瓷最重要的窑址是湖田窑,其烧瓷的全盛时期长达700多年。在2004年景德镇庆祝建镇千年之际,湖田窑遗址群以一批重要的发现揭开其近千年的烧瓷历程。

考古资料显示,在景德镇所在的昌江及其支流东河和南河流域,晚唐五代及宋时期的窑业遗存十分丰富。晚唐五代的窑址主要有湖田、杨梅亭、黄泥头、社公庙、十八渡、新厂、湘湖、白虎湾、南市街等地。至宋代,东河及南河流域的窑址已发现136处(按《陶记》的记载则有300余处)。规模极其庞大,产量十分丰富。其中最具代表的遗址有湖田、银坑坞、小屋里、南市街、柳家湾、白虎湾等。“若夫渐之东西,器尚黄黑,出于湖田之窑者也;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蒋祈文中所说的“湖田”,即今之湖田窑遗址。它位于景德镇市东南约4公里的竟成乡湖田村。遗址南面环山,北面临水。南河自东向西,环湖田村而过,在景德镇市区汇入昌江。遗址坐落在南山山脉缓坡地带及南河南岸一级台地的窄长地带,面积约40万平方米。遗址内窑包密布,窑渣堆积遍地,各个时期瓷片俯拾皆是。1982年,国务院将湖田窑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03年底,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在湖田窑址进行过16个基建项目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了大量与窑业生产有关的制瓷作坊和窑炉遗迹,获得了陶器、原始青瓷器、青釉器、白釉器、青白釉器、酱釉器、黑釉器、卵白釉器、蓝釉器、青花器等各类文化遗物数十万件,时间涵盖五代、北宋、南宋、元、明各时期共七百余年。这些珍贵的文化遗迹和遗物,为湖田窑从晚唐五代到明代中晚期的窑业生产、销售;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青白瓷由于瓷胎洁白,釉料在高温下流动的原因,使瓷器釉薄处为白色,积釉处透青,故其总特征介于青白之间,可谓是白中闪青,青中泛白,青白淡雅,色质如玉。此类瓷器“光致茂美”,有“饶玉”的美称。景德镇青白瓷一经出现,很快为世人接受并成为十分畅销的商品。同时,其烧造技术也很快传播到江西境内的十余个县市。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省区的一些窑场也相继仿烧,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白瓷烧造体系,产品风靡大半个中国。它不仅销往大江南北、漠北草原,还远销日本、高丽、东南亚各国和中东、非洲等地区。

景德镇古称“新平镇”,因其位于昌江之南,又称“昌南镇”。最新的考古成果显示,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景德镇就能烧制原始陶瓷器。文献记载至迟在东汉时期,景德镇就已开始了成熟的青瓷器制作,“新平冶陶,始于汉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景德镇开始引起世人注目。在陈朝至德元年,皇室命新平镇贡陶础,这是景德镇为朝廷所关注并生产“贡瓷”的最早记载。唐高祖武德年间,陶瓷名匠“陶玉”将自己制作的瓷器带入关中,并向朝廷进贡,被称为“假玉器”,受到皇室青睐,于是昌南瓷器名扬天下。宋景德年间,真宗皇帝在景德镇设置御窑,专门为皇室烧制瓷器,并在器底书“景德年制”款。从此,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取得了根本性的进步。元代,朝廷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磁局”,专门管理官窑瓷务,烧制宫廷用瓷,同时对民窑实行课税等管理。这是元朝在全国唯一设置的专门管理陶瓷生产的机构,是景德镇设立官窑的开始。此时,瓷器的生产(主要是青白瓷)有新的提高和发展,而且创烧了卵白釉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和高温蓝釉瓷、绿釉瓷等。景德镇的瓷器逐渐占据了中国瓷器艺术的中心,也从此由宋代其他五大体系转向到了景德镇,并以此带动了明清景德镇窑场的繁荣。特别是明洪武二年朝廷在珠山设立御窑厂后,景德镇形成了“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势。

湖田窑制瓷始于五代。考古发掘证实,五代时期,湖田窑的窑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刘家坞、龙头山以及今战备公路两侧的湖田窑中心区域,距现地表深约8米。采用马蹄形窑烧制白瓷和青瓷器。马蹄窑为土制,窑炉烧结面较薄,瓷器烧成温度相对较低。器物种类主要有碗、盘、壶等。因采用支钉叠烧,只见垫柱,没有使用匣具,故器内底及器足上往往留有椭圆形支钉痕。青瓷多数胎色灰褐、质地粗松、釉色青灰,除少数葵口及内壁出筋外,没有其他装饰。窑址内也出土了少量瓷胎致密、白度很高的白瓷或青瓷。

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4)建镇后,景德镇瓷业生产获得重大进步。重要表现就是青白瓷的创烧。宋初的青白瓷,胎质较粗,色灰白;刷釉稀薄、透明,釉色青灰或米黄。器物种类较少,主要有碗、盘、罐、折肩钵、注碗、多管器等。器形普遍敦实、厚重。装饰较少,仅在碗外壁用利器刻画粗大牡丹或莲瓣纹样,纹饰粗犷古朴;或用梳齿状工具,在碗心画出简单水草。一些器物上有少量北方瓷器的贴花工艺及仿金属器造型。还发现一些酱黄釉器及褐彩青白釉器,器型类似青白瓷,有瓜棱罐、四系罐及八棱罐等。

北宋中晚期,湖田窑的青白瓷生产,除继续采用单件仰烧外,开始使用一种造价昂贵的瓷质覆烧匣具,大小不同的多件器物一匣覆烧,故出现了芒口器。此时的瓷胎细腻、致密、洁白;刷釉加厚,使釉色莹润青翠,青中闪白,白中透青,近似玻璃透明状。器物种类显著增多,造型趋于挺拔,装饰丰富多彩。日用品碗、盘、碟、盏类品种多样;盏托、注碗、瓶、炉、香熏、枕等形态各异,造型丰富;联子盒、鸟食罐、俑、动物塑像、围棋、象棋等文娱用品大量涌现。龙形碗、狮形枕、虎形枕、婴孩枕、仕女枕、荷叶形枕、元玉形枕层出不穷。早期的粗犷古朴的刻画法被成熟的“半刀泥”刻画所取代;刻画工艺娴熟、流畅,刻画题材广泛;构图集中在碗、盘内底及底壁交界处,早段多对称或单体图案,如植物类团菊、三束莲、折枝牡丹;动物类游鱼、龙凤、三团鸾等,稍晚纹饰布局趋于繁复、细密,如人物类婴儿戏水、婴孩攀枝,植物类缠枝菊花、缠枝牡丹等。

随着宋室南渡,一些北方的优秀技术和窑业工人纷纷南来。南宋初期,湖田窑窑业生产与北宋晚期相似。主要表现在碗、盘类器物的造型和装饰与北宋基本一致。但此时的碗、盘器壁更斜直,圈足更矮,仅毫米高;斗笠碗流行。特别是定窑组合式支圈覆烧具传入后,窑业生产出现很大变化。因支圈烧瓷密度加大,水气增多等原因,瓷器的胎质较前期粗松,釉色泛黄,几乎失透,器口普遍“芒口”。器物组合也发生较大变化。北宋流行的墩式碗、仰烧盘、注碗等基本消失,饮酒、斗茶之盏托及有座香炉等均明显减少,以至绝迹。装烧的变化还导致装饰的变化。北宋流行的刻画风格开始为印花装饰所代替。早期在碗、盘底心印各类题记,如“宋”、“詹”、“吉”、“酒”、“茶”,还印一些简单的单鱼、双鱼、芦雁、朵梅、折枝梅、荷莲纹等。此时,吉州窑、建窑的产品流入湖田,湖田窑开始试烧黑釉瓷。湖田窑的黑釉瓷胎质较粗,色灰黑,结构紧密;釉色漆黑,釉层厚。器类有高足杯和盏等,无论胎、釉、器型均与吉州窑、建窑产品有别。晚期的碗、盘印纹开始复杂、繁密。如狮舞绣球纹、开光盆景纹、凤穿牡丹纹、芦雁穿花纹等,器口沿多印有回纹、如意纹等。

景德镇陶瓷首饰行业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人们思想的解放,生活品味与质量的提高,陶瓷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具,而更趋向于以装饰为主的陶瓷艺术品,从以往的只是追求价格到如今崇尚陶瓷文化和民族风情,陶瓷首饰逐渐替代金银首饰,风靡世界。与金银珠宝首饰相比,陶瓷首饰的材质不仅独特,釉色丰富,造型千变万化,在造价方面,陶瓷首饰也适合众多阶层的消费者。取材方便,节能环保,并富有装饰效果的陶瓷首饰已经成为大众追求时尚的一部分。

陶瓷是我国的重要发明之一,是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有着悠久的历史,陶瓷的发展对中国及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历史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代”,早在汉代,劳动人们就靠山筑窑,伐木为薪,开始了陶器的烧造。到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有了较大的进步,在之后的发展中,历朝历代相继出现具有代表性特征的陶瓷,人们在质量、工艺、图案造型上精益求精,发展至今,陶瓷的品种已达三千多,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等。随着陶瓷种类的逐渐增多,设计工作者们把追求独特的陶瓷装饰效果的注意力转到陶瓷首饰上,陶瓷首饰是一种新材质的首饰,逐渐替代金银首饰,风靡世界。与金银珠宝首饰相比,陶瓷首饰的材质不仅独特,釉色丰富,造型千变万化,在造价方面,陶瓷首饰也适合每个阶层的消费者。取材方便,节能环保,并富有装饰效果的陶瓷首饰已经成为大众追求时尚的一部分。

从08年开始,陶瓷首饰的设计作为一股新的力量在设计工作者们手中发展并壮大,如今,陶瓷首饰不仅成为那些追求时尚个性化的80、90后搭配服饰的主力军,包括那些追求古朴,喜欢陶瓷传统文化的人,只要对陶瓷饰品做进一步的加工,比如将淡雅的青花瓷片进行包银、镶钻处理,将使饰品在陶瓷特有的个性、古朴的风格上,更增添一份白领所钟情的高贵与知性。下面笔者将对上述三点做逐一的论述。陶瓷首饰独特的彩瓷质地;陶瓷首饰的优越性;陶瓷首饰的发展现状。

一、陶瓷首饰独特的彩瓷质地

陶瓷首饰发源于法国中南部城市利摩日,设计简单优雅的陶瓷首饰在法国一经面世就引起极大的轰动,受到顾客青睐。最初的陶瓷首饰是陶瓷戒指,时至今日,陶瓷吊坠、手镯和耳环等饰品已经成为非常受欢迎的商品。在我国,首饰产品一直停留在原有的珍珠、钻石、玉、珊瑚、琥珀、玛瑙、水晶、金属、木头等主原材料上,近几年来,作为陶瓷的颠峰之地和中国瓷都景德镇,让陶瓷与饰品的创意融合,迅速地打破了行业"壁"式阻隔,在陶瓷上加以装饰,时尚的精彩得到破壁而出,陶瓷混搭着饰品,泥与火的结合体,成为绿色饰界的代表,陶瓷饰品的流行态势一发不可收拾。

陶瓷首饰是一种特殊的新型首饰,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陶瓷是用瓷泥烧制而成,取材方便,成本低,节能环保,可塑性强,设计空间大,是一种新型的“绿色首饰”。有研究证实,陶瓷原料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有益于改善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加上陶瓷成型经高温烧制,无毒无害。现如今制作陶瓷所用的釉料有上百种,将釉喷涂在坯体表面烧制出来的陶瓷,玻璃质感强烈,如单色釉中的结晶釉,烧制后会自然形成类似玻璃破碎状的现象,新颖独特,而花釉则需要喷涂两层釉,分别为底釉与面釉,两层釉料经过高温烧制,不仅富有玻璃质感,颜色上相对单色釉会显得更加丰富。因此,色彩丰富的釉料使得陶瓷首饰与其他金银、木头、钻石首饰相比,色彩选择性更加突出,人们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不同颜色种类风格的陶瓷饰品。

二、陶瓷首饰的优越性

陶瓷首饰起源于法国,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各个国家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陶瓷首饰设计者,陶瓷首饰的造型设计也日新月异。在我国,各式各样、造型独特的陶瓷首饰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作为闻名于世的瓷都景德镇,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青年陶瓷首饰设计工作者,既受传统文化影响,又受到当代文化的冲击,很多陶瓷首饰设计人员将陶瓷首饰的设计也转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以往,只是单纯的运用传统的手绘青花,在泥胎上绘画,制作出来的首饰花样既显得单调又不够新颖,如今,很多设计工作者将绘画颜料与釉料及泥料相结合,互相弥补不足,制作出越来越多五彩斑斓的陶瓷首饰。

三、陶瓷首饰的发展现状

陶瓷首饰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和其他造型艺术一样,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造型、色彩、材料与配套材料等因素,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也可以说,陶瓷首饰的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的造型艺术。在景德镇,越来越多的设计者从事陶瓷首饰的设计,他们将传统民俗文化,现代时尚个性都融入到陶瓷首饰的设计当中,无论是自然古朴还是个性时尚,对于陶瓷首饰的设计来说都是可以达到的。制作陶瓷所用的泥土本是属于大自然,设计家们只是将大自然的东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景德镇创意集市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为在校和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业的良好机会,也是这样一个创意集市,让更多的人展示风格各异的陶瓷饰品,吸引众多外来客源,带动景德镇创意陶瓷的发展,让更多的人知道景德镇,了解景德镇。

在这个快节奏生活的现代社会,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精神财富,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也随之发生改变,人们对陶瓷首饰的热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时尚的追求和自然的向往是人们内心的渴望,陶瓷首饰将这两种融合满足人们的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陶瓷首饰会成为时尚的主流,蓬勃发展。

瓷都景德镇简介及陶瓷文化


景德镇的陶瓷蜚声中外,是瓷业的发祥地,在陶瓷的发展史上是最具有成就的陶瓷艺术王国,景德镇之所以被称为瓷都,因为景德镇的瓷器具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独特属性。

以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和雕塑等为代表的传统名瓷,造型典雅,装饰精美,极其丰富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是人类艺术宫殿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景德镇不但拥有完整的陶瓷工业体系,近年来,汽车、制冷、食品业也迅速崛起,昌河轻型汽车和华意无氟制冷压缩机为世人瞩目。电子、航空、机械、化工、建材、医药等工业相继建立。景德镇市现已发展成为多门类的、新型的工业城市。

景德镇市人杰地灵,从秦汉以来先后出现了“长沙王”吴芮、 南宋忠臣洪皓、南宋赋税改革者李椿年、南宋著名高僧佛印、明朝“黔宁王”沐英、明朝薄胎高手吴十九、清朝武状元汪道诚、革命志士余金德等一大批古今名人。唐朝文豪白居易、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南宋名将岳飞、品茶高手陆羽、清朝督陶官唐英等大批古今名人、文人墨客纷纷踏至而来,在这个城市留下了足迹。

千年的窑火,造就了景德镇丰厚的陶瓷文化的沉淀,使它成为了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众多的陶瓷古迹、精湛的陶瓷技艺、秀美的自然景观、清澈的河流,别致的韵味,使景德镇成为我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成为海内外旅游新热点。

景德镇市的交通十分便捷。皖赣铁路穿境而过,206国道贯穿 其南北,4 C级罗家机场开通北京、 上海、广州等航线,昌江航道客货轮可直达长江,邮电通讯四通八达。社会环境安定,旅游配套设施齐全。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来景德镇投资、 商贸、旅游、观光的海内外朋友创造了一份更好的条件。

景德镇是陶瓷的发祥地,很多喜欢陶瓷的人都被吸引来到景德镇,各种各样的陶瓷用品,让人流连忘返,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也吸引着很多艺术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