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意瓷砖 > 导航 >

紫砂陶

紫砂陶

陶意瓷砖 大理石瓷砖 新中源瓷砖

2020-02-24

陶意瓷砖。

何谓紫砂陶

紫砂是中国宜兴特产的陶土。全世界皆有产陶土的地方,但是没有紫砂,因为此陶非彼陶。可以说紫砂是陶土的一个种类,只有在宜兴才有的。为什么称这里的陶土为「紫砂」呢?那是因为紫砂陶土制成的紫砂器,无论是黄、红、棕、黑、绿的本色,在其表面皆隐含着若有似无的紫光,使其具有质朴高雅的质感,故称为「紫砂」。

紫砂之所以称为「砂」,是因为紫砂的成品,具有特殊的粒子感。即使土质练得很细,在细腻的外表下,仍然看得见漂亮立体的粒子感。

紫砂的特色清明古雅,不上釉的表皮,在一千度到一千两百五十度之间的窑火里,烧炼出自然平和的质感。缤纷的色彩可变化出几十种的颜色,大致可分成紫、褐、红、黑、黄、绿的基本色系。它的颜色烧成之后,不会褪色。经过泡茶滋养后可呈现温润光和不炫的质感,与其它陶土混浊不清的色泽有很大的分野。

紫砂的原料经过科学的分析,其中含有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铅、氧化锰等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的胎土属于高岭、石英、云母类型,适当的矿物、化学组合、颗粒配合,使得紫砂的成品吸水率小于百分之二,气孔率介于一般的陶器瓷器之间。紫砂的气孔分成闭口气孔和开口气孔两种,由于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它有良好的透气性,茶水放在紫砂壶内,可几日而不馊。紫砂成品还有吐纳的特性,置久不用也会吸收空气中的尘埃,若拿来装油,则油味便积贮在胎土内,很难清除;泡茶则将茶味贮留下来。

紫砂壶的胎土遇热时(如用沸水里外淋过,胎土升温时),则气孔张开,将胎土内贮藏之物吐出来。贮存是茶,就会吐茶香;贮存是油,就会吐油;贮存的是尘垢,就会吐尘垢。通常这种替换作用是同时进行的。所以紫砂壶用来泡茶,泡茶的效果最好,也因为它的贮换功能,可使泡茶效果越来越好。

历代文献记载

紫砂见重于明清两代,可供参考的书目有︰

1.《阳羡茗壶系》 明 周伯高著。

2.《阳羡茗壶图谱》 明 周嘉胄著。

3.《阳羡名陶说》 清 张●堂著。

4.《阳羡名陶录》 清 吴槎客著。

5.《壶史》 清嘉庆年间 朱石梅著。

6.《阳羡砂壶考》 民国二十三年,张虹等人合编。

taoci52.com精选阅读

紫砂陶铭的文学欣赏


紫砂陶由日用品变为实用和陈设相结合的工艺品的演变,除了制壶艺人的贡献,另一个原因就是历代文人的参与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文人的参与作用,体现在形制的变化和装饰的艺术水准上。在装饰艺术上,除绘画、书法和陶刻因素外,最根本也是最有文化魅力的则是其文学语言的使用所体现出的文学价值。这种文学性的集中表达在于铭文的撰制,如寓意、记事、言志、比拟、寄情等。当然,紫砂陶的铭文并不完全是文人杰作,不少紫砂艺人在抟泥制坯的同时,也把自己的诸多感受凝缩成文字,或借鉴前人之作,抄录唐诗宋词给予表现,体现浓厚的文化气息。

紫砂陶上的铭文,因为形制面积所限,不可能有较长的题咏,一如绘画的题跋,大多是言简意切,经过精心构思的短句、辞章、诗词,特别讲究艺术品位和文学性。

《阳羡名陶录》在文翰中就辑录了“记”、“铭”、“赞”、“赋”、“诗”,如“石根泉,蒙顶叶,漱齿鲜,涤尘热”,“陶之始,浑浑尔”,“酌中泠,汲蒙顶,谁其贮之,古彝鼎。资之汲古得修绠”等,还有“茶山之英,含土之精,饮其德者,心恬神宁”,“一杯佳茗,可沁诗脾”,“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范佳果,试槐火,不能七碗,兴来唯我”等切壶切茶的佳题妙句,与茶的温馨氤氳构成浓郁的陶然境地,给人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感受。

曼生壶的铭文向来为人称道,极富文学价值,文切意远,简约生动,隽永而耐人寻味。这些铭文包含的内容极广,遣词造句活泼,形式表现也多种多样,如“却月壶”铭文“月满则亏,置之左右,以为我规”,具有座右铭意味;“井栏壶”铭文“井养不穷,是以知汲古之功”,是渴求知识和修养的告白;“延年半瓦壶”铭文“合之则全,偕壶公以延年”,是合之则全,分之则垮的经验之谈;“方壶”铭文“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臧”,是人生行为处事的一条准则; “斗笠壶”铭文“笠荫暍,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笠能够遮阴,防止太阳的暴晒,茶能够去烦涤暑,这究竟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呢,菩萨没有说法,让人吟咏至再,品味无穷。曼生壶铭中还有许多用《诗经》语汇、+表达的句子,如“天鸡壶”铭文“天鸡鸣,宝露盈”,“合斗壶”铭文“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栏杆挂”,洋溢着清新自然的高远气息;“瓜形壶”铭文“饮之吉,瓠瓜无匹”,充满喜悦而又自豪的激情夸耀;“圆珠壶”铭文“乳泉霏雪,沁我吟颂”,“乳鼎壶”铭文“如瓜镇心,以涤烦襟”,可见文人自娱、自省的怡然自得的潇洒情怀……曼生壶铭丰富了紫砂陶的文学内涵,扩大了其文学张力,对后来的爱好者影响颇大,不少人步其后尘,以类同的铭文来抒发自己对人生、对艺术的看法。如晚清梅调鼎的“秦权壶”,“载船春酒桃源卖,自有人家带秤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秤以秦为准,称“秦权”,小船、春茶、艺外桃源构架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带给人的是富有诗意的美好遐想和向往之情,是自然流露出来的,充满让人想象的意境和趣味。桃源卖茶,买家带秤,带的是一把秤砣形制的茶壶,既买又赏,何等的潇洒不羁! “博浪锥壶”铭文“铁为之,沙抟之,彼一时,此一时”,秦时张良派刺客在行刺秦始皇,用的是圆形武器铁锥,这件昔日的杀人武器现在成了饮茶的器皿,将茶壶的形制主题提炼得无可挑剔。“斗笠壶”铭文“茶已熟,雨正濛,戴笠来,苏长公”,诙谐调侃得令人开怀,铭文所营造出的生动活泼的画面,显现出动态的艺术效果,立体感强,意境深邃。

明、清紫砂陶人款


明、清时宜兴紫砂壶上多署工匠姓名款。文献记载的明代制壶名家有供春、时朋、董翰、赵良、元畅、时大彬、李仲芳、徐士衡、蒋伯、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陈用卿、东仲美、沈君用、惠孟臣等,其中以时大彬最为著名,但这些名家的真品,今天已很难见到。且由于后人滥仿,即使偶见署名款的作品,也常使人真假难辨。时大彬的作品是最突出的例子。幸而6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明代晚期墓葬中出土了几件署时大彬款的紫砂器,为鉴定提供了相对可靠的标准器。1984年江苏无锡县甘露乡崇祯二年(1629年)墓出土一件三足圆壶,壶把下方的腹面上阴刻横排楷书“大彬”二字;1986年底,四川绵阳明代晚期墓出土一件紫砂圆壶,壶腹上阴刻“大彬仿古”四字款;1987年,福建漳浦万历四十年〔1612年〕墓出土一件鼎足盖圆壶,外底阴刻“时大彬制”四字款;1987年,陕西延安柳林乡崇祯十二年(1639年)墓出土一件紫砂提梁壶,腹部阴刻“大彬”二字。以上紫砂壶上的刻款,均为楷书体,字体端庄,规整洒脱,下刀时重,起笔方面锐,笔划之间干净利索,毫不脱泥带水。清代紫砂壶名家迭出,成就可观的艺人有陈鸣远、邵玉亭、王南林、殷尚、陈荫干、邵旭茂、杨季初、陈县生、畅彭年、虔荣、邵大亨、瞿子冶、邵友兰、黄玉麟等。这些名家多有落款的作品传世,其中以陈鸣远、陈曼生的作品最为著名。清代紫砂器上出现印款,以上名人作品上的姓名款,或刻、或印、字体或行、或楷、或篆,均极规整。如所见传世陈鸣远南瓜式壶,腹部刻有 “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诗句,句后刻“鸣远”,均为行书字体,其下又有“陈鸣远”方形印章。传世陈曼生匏瓜壶,腹部刻“饮之吉匏瓜无匹”句,句后刻 “曼生铭”,均为行书字体。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陈曼生覆斗式紫砂壶,壶体一面刻“其气清华七碗之后能浚紫霞”句,句后刻“曼生”二字,字均为楷书体。再如邵友兰在其所制砂壶上的落款,有椭圆式带边纹的“阳羡邵友兰制”,或带边方章“友兰秘制”、楷书小印“友兰”等。陈荫千制竹节式紫砂提梁壶,在外底印有“陈荫干制”方形篆书章款。

紫砂陶的创始与发展


紫砂陶瓷艺术的创始,根据对一些文献的研究的古窑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北宋中叶。

先说文献记载。如梅尧臣《宛陵集》第15卷《依昀和杜相公谢蔡居让寄茶诗》有句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坭新品泛春华”;第35卷《宣城张主簿遗雅山茶次其昀》有句云:“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又如元代蔡司沾《霁园丛话》里也记载说:“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俗称壶为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为孙高士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注:孙高士名孙道明,号清隐,元末人,曾名其居处为“且吃茶处”)这些吟咏和记述,多直接谈到了紫砂茶具,说明在宋元问宜兴已有了紫砂器。

再说古窑址的发掘。在鼎蜀地区,由于古今窑址的重叠,加之解放后废弃旧式龙窑,宋代窑址已较难寻觅,再者,古代窑址分散,故发现的数量也较少。这些窑址发现的产品以缸类为主,与张渚地区发现的有所不同。比较重要的宋代窑址,是1976年红旅陶瓷厂兴建隧道窑移山整基时发现的蠡墅村羊角山的早期紫砂窑址。就笔者实地考察所见,羊角山窑址为一小型龙窑,长10余米,宽1米多。当人们发现它贝有考古价牍而加以重视,其墩阜已被掘去大半,尚有上层为近代的缸瓮残器;中层为元至清初的废品(中有细颈大腹的釉陶注壶及器肩堆贴菱花状边饰的陶瓮等);下层则是早期紫砂器的废品。羊角山早期紫砂器的废品堆,以各式壶类为主,有大量的壶嘴、壶身、提梁、把手和器盖发现,特别要指出的是,部分壶嘴上的捏塑龙头装饰,与宋传流行于南方的龙虎瓶上的捏塑手法相一系;再结合此层所掘出的宋代小砖,以及中层出土具有元明风格的器物来看,大致可以推定下层堆积为宋代产品,而主要的烧造年代大抵在南宋,其下限可能延续至元代。

观蔡羊角山出土的早期紫砂残器可知,其器物的用途与明清乃至现代的紫砂器有较大区别。当时的紫砂器,如罐、钵、壶等,胎质均较粗,制作也不够精细,可能作煮茶或煮水之用;但考查中华茶道文,在宋代还未发展到手撮茶叶、用壶冲饮,替代烹煎方式的阶段,1966年,在南京市郊江宁县马家山油坊桥挖掘的明嘉靖12年(1533年)司礼太监吴经墓曾土一件紫砂提梁壶,从它的形制与装饰纹样推测,它被用作案几陈设品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何谓紫砂陶及紫砂年代区域划分之依据


紫砂是中国宜兴特产的陶土。全世界皆有产陶土的地方,但是没有紫砂,因为此陶非彼陶。可以说紫砂是陶土的一个种类,只有在宜兴才有的。为什么称这里的陶土为「紫砂」呢?那是因为紫砂陶土制成的紫砂器,无论是黄、红、棕、黑、绿的本色,在其表面皆隐含着若有似无的紫光,使其具有质朴高雅的质感,故称为「紫砂」。

紫砂之所以称为「砂」,是因为紫砂的成品,具有特殊的粒子感。即使土质练得很细,在细腻的外表下,仍然看得见漂亮立体的粒子感。

紫砂的特色清明古雅,不上釉的表皮,在一千度到一千两百五十度之间的窑火里,烧炼出自然平和的质感。缤纷的色彩可变化出几十种的颜色,大致可分成紫、褐、红、黑、黄、绿的基本色系。它的颜色烧成之后,不会褪色。经过泡茶滋养后可呈现温润光和不炫的质感,与其它陶土混浊不清的色泽有很大的分野。

紫砂的原料经过科学的分析,其中含有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铅、氧化锰等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的胎土属于高岭、石英、云母类型,适当的矿物、化学组合、颗粒配合,使得紫砂的成品吸水率小于百分之二,气孔率介于一般的陶器瓷器之间。紫砂的气孔分成闭口气孔和开口气孔两种,由于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它有良好的透气性,茶水放在紫砂壶内,可几日而不馊。紫砂成品还有吐纳的特性,置久不用也会吸收空气中的尘埃,若拿来装油,则油味便积贮在胎土内,很难清除;泡茶则将茶味贮留下来。

紫砂壶的胎土遇热时(如用沸水里外淋过,胎土升温时),则气孔张开,将胎土内贮藏之物吐出来。贮存是茶,就会吐茶香;贮存是油,就会吐油;贮存的是尘垢,就会吐尘垢。通常这种替换作用是同时进行的。所以紫砂壶用来泡茶,泡茶的效果最好,也因为它的贮换功能,可使泡茶效果越来越好。

历代文献记载

紫砂见重于明清两代,可供参考的书目有︰

1.《阳羡茗壶系》 明 周伯高著。

2.《阳羡茗壶图谱》 明 周嘉胄著。

3.《阳羡名陶说》 清 张●堂著。

4.《阳羡名陶录》 清 吴槎客著。

5.《壶史》 清嘉庆年间 朱石梅著。

6.《阳羡砂壶考》 民国二十三年,张虹等人合编。

紫砂的记载自明代以来,多半未深入探讨,只以记录为主,对紫砂之特性,很少有详细的解说,对于紫砂艺术的著述,更是乏善可陈。基于保护国粹的愚心,只求中国之一宝,能在中国人手里发扬光大,而不是等外国人,善知中国之宝,趁我们自己无知未醒之际搜括空了,再回头向我们炫耀。所以将从古至今紫砂器,整理研究后汇集成书,以供大家参考。中国人的珍宝,必须要中国人自己懂得爱惜才行。

紫砂年代区域划分之依据

紫砂年代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以宜兴紫砂业的兴衰而定的。宜兴是紫砂的产地,紫砂业的兴衰当然是受时代兴衰的影响,而跟着上下起伏。大致可分为──

1. 创始期

紫砂壶创始于明正德年间,相传在江苏宜兴东南四十里处,唐相陆希声山房故址有一金沙寺,金沙寺里某一僧人,闲时常与制陶缸者相处,取其陶土,加以抟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剖刮胎内使其中空,另外捏制壶嘴、壶钮、壶盖与壶体相接,跟随一般陶制品的窑烧成,人称金沙寺僧,他做壶喜欢用紫砂泥,常以指螺纹为标识。若金沙寺僧壶,只以指螺纹为标识,无款识印章,那么后世的人即使遇到他的传器,也无法辨认,所以金沙寺僧只能算是传说了。

开始在所制紫砂壶上署名号者据说是供春,所以又有人认为紫砂创制者是供春。供春是明代四川参政吴颐山的家僮。吴颐山常在金沙寺读书,供春在空暇时,偷学金沙寺僧取细土抟坯手捏,故壶身内外指螺纹隐现。这些也只能作为参考而已,因为现在所谓是供春制的供春壶,都存有疑点待清。

董翰是明万历时人,开始制造葵花式样。

赵梁万历时人,多作提梁式壶,可以说是提梁式壶的鼻祖。

元畅万历时人。

时鹏是时大彬之父,万历时人,与董翰、赵梁、元畅为当时四大名家,除了董翰重精巧外,其余三家多古拙。 字串8

李茂林,万历时人是紫砂小壶的鼻祖,虽说是小壶,明朝时的小壶其大小在现代来说应算是中型的壶。

从金沙寺僧开始到李茂林的这段时间,可称为是壶艺创始期,在这段时间因为烧制时,未装入匣钵内烧,而是与瓷器,而是与瓷器同窑,故难免会微沾釉泪。所以时大彬之前的这段时间,可称为壶艺创始期。

字串9

陶瓷文化:何谓紫砂陶及紫砂年代区域划分之依据


紫砂是中国宜兴特产的陶土。全世界皆有产陶土的地方,但是没有紫砂,因为此陶非彼陶。可以说紫砂是陶土的一个种类,只有在宜兴才有的。为什么称这里的陶土为「紫砂」呢?那是因为紫砂陶土制成的紫砂器,无论是黄、红、棕、黑、绿的本色,在其表面皆隐含着若有似无的紫光,使其具有质朴高雅的质感,故称为「紫砂」。

紫砂之所以称为「砂」,是因为紫砂的成品,具有特殊的粒子感。即使土质练得很细,在细腻的外表下,仍然看得见漂亮立体的粒子感。

紫砂的特色清明古雅,不上釉的表皮,在一千度到一千两百五十度之间的窑火里,烧炼出自然平和的质感。缤纷的色彩可变化出几十种的颜色,大致可分成紫、褐、红、黑、黄、绿的基本色系。它的颜色烧成之后,不会褪色。经过泡茶滋养后可呈现温润光和不炫的质感,与其它陶土混浊不清的色泽有很大的分野。

紫砂的原料经过科学的分析,其中含有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铅、氧化锰等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的胎土属于高岭、石英、云母类型,适当的矿物、化学组合、颗粒配合,使得紫砂的成品吸水率小于百分之二,气孔率介于一般的陶器瓷器之间。紫砂的气孔分成闭口气孔和开口气孔两种,由于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它有良好的透气性,茶水放在紫砂壶内,可几日而不馊。紫砂成品还有吐纳的特性,置久不用也会吸收空气中的尘埃,若拿来装油,则油味便积贮在胎土内,很难清除;泡茶则将茶味贮留下来。

紫砂壶的胎土遇热时(如用沸水里外淋过,胎土升温时),则气孔张开,将胎土内贮藏之物吐出来。贮存是茶,就会吐茶香;贮存是油,就会吐油;贮存的是尘垢,就会吐尘垢。通常这种替换作用是同时进行的。所以紫砂壶用来泡茶,泡茶的效果最好,也因为它的贮换功能,可使泡茶效果越来越好。

历代文献记载

紫砂见重于明清两代,可供参考的书目有︰1.《阳羡茗壶系》明周伯高著。2.《阳羡茗壶图谱》明周嘉胄著。3.《阳羡名陶说》清张●堂著。4.《阳羡名陶录》清吴槎客著。5.《壶史》清嘉庆年间朱石梅著。6.《阳羡砂壶考》民国二十三年,张虹等人合编。

紫砂的记载自明代以来,多半未深入探讨,只以记录为主,对紫砂之特性,很少有详细的解说,对于紫砂艺术的著述,更是乏善可陈。基于保护国粹的愚心,只求中国之一宝,能在中国人手里发扬光大,而不是等外国人,善知中国之宝,趁我们自己无知未醒之际搜括空了,再回头向我们炫耀。所以将从古至今紫砂器,整理研究后汇集成书,以供大家参考。中国人的珍宝,必须要中国人自己懂得爱惜才行。

紫砂年代区域划分之依据

紫砂年代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以宜兴紫砂业的兴衰而定的。宜兴是紫砂的产地,紫砂业的兴衰当然是受时代兴衰的影响,而跟着上下起伏。大致可分为──

1.创始期

紫砂壶创始于明正德年间,相传在江苏宜兴东南四十里处,唐相陆希声山房故址有一金沙寺,金沙寺里某一僧人,闲时常与制陶缸者相处,取其陶土,加以抟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剖刮胎内使其中空,另外捏制壶嘴、壶钮、壶盖与壶体相接,跟随一般陶制品的窑烧成,人称金沙寺僧,他做壶喜欢用紫砂泥,常以指螺纹为标识。若金沙寺僧壶,只以指螺纹为标识,无款识印章,那么后世的人即使遇到他的传器,也无法辨认,所以金沙寺僧只能算是传说了。

开始在所制紫砂壶上署名号者据说是供春,所以又有人认为紫砂创制者是供春。供春是明代四川参政吴颐山的家僮。吴颐山常在金沙寺读书,供春在空暇时,偷学金沙寺僧取细土抟坯手捏,故壶身内外指螺纹隐现。这些也只能作为参考而已,因为现在所谓是供春制的供春壶,都存有疑点待清。

董翰是明万历时人,开始制造葵花式样。

赵梁万历时人,多作提梁式壶,可以说是提梁式壶的鼻祖。

元畅万历时人。

时鹏是时大彬之父,万历时人,与董翰、赵梁、元畅为当时四大名家,除了董翰重精巧外,其余三家多古拙。字串8

李茂林,万历时人是紫砂小壶的鼻祖,虽说是小壶,明朝时的小壶其大小在现代来说应算是中型的壶。

从金沙寺僧开始到李茂林的这段时间,可称为是壶艺创始期,在这段时间因为烧制时,未装入匣钵内烧,而是与瓷器,而是与瓷器同窑,故难免会微沾釉泪。所以时大彬之前的这段时间,可称为壶艺创始期。

字串9

【参考】建水紫陶与宜兴紫砂有什么不同


中国有四大名陶,江苏宜兴紫砂,云南建水紫陶位列其中。在紫陶与紫砂之间,表面上看只是一字之差,很多人甚至都有点傻傻分不清楚。但是同为陶器宜兴紫砂和建水紫陶却有很多不同。

建水紫陶与宜兴紫砂的不同点

差别一:一方水土成一方器

宜兴是石质砂料,收缩率不到百分之十;建水陶为粘土原料,收缩率百分之二十。且宜兴陶是粗犷的砂石质感,建水陶则多一份泥土的温柔。宜兴紫砂石质沙料属刚,建水紫陶黏土亦柔。

差别二:成型方法

传统宜兴紫砂多为拍泥片打身筒,近年来也出现机压方式来进行大规模量产;

紫陶目前为止均为全手工拉坯。车盘上的魔术,考验的更多的是拉坯师傅手上的功夫技艺,这项技艺讲究,眼到、手到、心到,没有长期累积的经验是成不了器的。

【宜兴紫砂拍泥片打身筒】

差别三:装饰技法

宜兴紫砂多为素器,或是阴刻阳刻。

建水紫陶最出彩的就在其装饰上。建水紫陶的装饰需要文人的参与,书法绘画,断简残帖,带有强烈的文化气息。而此书非彼书,此画非彼画,先在半干陶坯上作画,再沿墨轨笔痕将其扣空,最后把不同颜色的泥料填于凹槽之中,压实刮平。如若想得到笔墨晕染之色,还需反复刻填。道道工序必须手工完成,画作要优美,刻刀要精准,填泥要细致。作画之人若能一气呵成从画到刻填亲力亲为,势必效果更出众,写意传神。

差别四:一个打磨,一个不打磨

打磨工艺不同,宜兴紫砂不需打磨抛光。而建水紫陶则会用鹅卵石纯手工打磨、无釉摩光等工艺。由于泥料的细腻,可打磨出光亮炫目的质地。

最大差别:文化不同

宜兴紫砂的繁荣数百年,地处中原,历史底蕴深厚,重器型,工艺精湛。建水自古属文献名邦,陶器上的装饰更能表现中国画的神韵。色泽古拙多变。

宜兴紫砂

建水紫陶

从现阶段市场角度来看,宜兴紫砂规模远远大于建水紫陶,体系成熟。但市场规范性欠佳,大规模的开采与生产嫣然导致了泥料的枯竭,化工泥料,屡见不鲜,机器加工制造大量廉价产品。而纯手工的制作的紫砂壶大都价格不菲。

宜兴陶质感

建水陶质感

建水紫陶不具备宜兴那样的规模,整个行业发展还处于初期。但发展迅速,工匠技艺提升显著,泥料储备充足,且目前为止所有紫陶皆为全手工制作,坚持传统技艺。

紫砂陶历史上首位著名的女艺人


首位紫砂女艺人和风卷葵的故事

“风卷葵”,相传为清嘉庆年间著名女艺人杨凤年所创制,传世品现藏宜兴陶瓷博物馆。造型以仿真象生类风卷锦葵为形。图案规则生动,曲线顺和流畅,形态自然逼真,整体端庄大度,风格古朴雅致。流卷葵叶,钮饰葵干,把以葵茎枝叶扭曲延伸,与壶身、壶盖所饰筋、纹、叶、茎协调和谐,器形手工艺砂味十足,韵味浓厚,为当今壶界所公认的传统经典之作。

清朝嘉庆年间,宜兴蜀山有个名叫杨凤年的小姑娘,非常喜欢种花。她家后院里,种的花卉有上百种,一年四季花开不绝,其中有棵锦葵,开的花金灿灿、黄澄澄,很是好看。

杨凤年有个哥哥叫杨彭年,做紫砂壶简练大方,浑朴雅致,精巧玲珑,而且他善于配泥,做出的茶壶色泽古朴,显粒均匀,古色古香。

这兄妹二人虽然情同手足,可是“艺不传女”是个老规矩,杨彭年从来不肯把技术教给妹妹。杨凤年以为哥哥是为了自己好,不叫自己将来做泥巴生活,吃泥巴饭,受泥巴苦,所以也不怎么在意。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杨凤年想到作业坊拿把喷壶去后院浇花,刚跨进门,就被哥哥轰了出来。杨凤年气愤地说:“我又不是外人,为何连门都不能进?”杨彭年斥责道:“女人就是不能进作业坊,这是规矩,从今后不准你再跨进来!”杨凤年受了这样的训斥,伤心地哭了。哭了一阵,心想:“女人也是人,我偏不信女人学不会做茶壶,你不把技艺教给我,我偏要自己学本领!”

主意一定,杨凤年就拿些泥料到花园中,整天捏来捏去学做茶壶。一年、两年、三年,从打泥片学起,慢慢地会做大路货了。只是老照着现成的式样做,总觉得自己没有真本事。她想:我非要做一把别人没有做过的新式样出来!可是究竟做什么式样的茶壶呢?她想啊想啊,想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人也瘦了。

那年秋天,刮了几天几夜大风,把花园中的花草吹得倒的倒,断的断,散瓣的散瓣。杨凤年独自坐在花园中只顾想自己的心事,天凉了也不晓得添衣服,花倒了也不晓得扶持,就那么痴呆呆地坐在那里。

这个辰光的杨凤年,头脑理想到什么样的茶壶,眼面前就出现什么样的茶壶:松段、梅桩、佛手、莲花……可是每一种念头都被她推翻,因为不是被别人做过了,就是做出来自己不满意。杨凤年想着想着,忽然看到面前的一枝花干上顶着一把茶壶。心里不觉奇怪,这茶壶式样倒没见过,怎会长在花干上?她把眼睛睁大,定神一看:啊!这不是一朵锦葵花吗?只见锦葵花在狂风中不停地摇动,被风吹歪了又挺起来,吹歪了又挺起来,花瓣被吹得卷拢来,再卷拢来,但始终不散。再看看四周被摧残的花草,杨凤年不禁赞叹道:“风狂炼精神,好一朵锦葵花!”她心里霍地一亮,随即决定按狂风中锦葵的形象做一把茶壶。

她站在那里,围着锦葵花左看右看,看了整整三天三夜,看到睁眼,闭眼不见别的,只见一朵锦葵花的时候,就开始做茶壶。一连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紫砂茶壶终于做成了。她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风卷葵”。

杨凤年做好茶壶,生怕哥哥作梗不让烧,就暗地里托人装到窑里。等到开窑出货,没有哪一个行家不说这把茶壶手工精细,心裁独出的。消息传到杨彭年耳朵里,杨彭年哪里肯相信?等到茶壶送上门来,杨彭年捧起茶壶一看,吃了一惊:“啊!我妹妹做的?好手艺!好手艺!”

因为妹妹这把壶的好,杨彭年对杨凤年再也不保密了,兄妹两人在一起做起茶壶来。从此,杨凤年勤学苦练,练好功夫,配合哥哥做壶,成了紫砂陶历史上首位著名的女艺人。

任淦庭紫砂陶刻作品特点及收藏价格


在现代紫砂史上,有几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是我们在谈论紫砂艺术时一定不可绕开的丰碑。任淦庭老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任淦庭,亦名干庭,字缶硕 ,号漱石、石溪、左民、左腕道人、大聋、聋人等,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紫砂陶刻大师。紫砂陶刻,是紫砂器上的篆刻艺术,既讲究陶刻内容单一的艺术性,也讲究陶刻内容与紫砂器本身的连贯、和谐性,更注重陶刻的篆刻功力。对于这三点,任淦庭老先生都是当之无愧的圣手。

任淦庭老先生家世本来较为丰厚,但父亲早逝,家道中落,他青少年时即到宜兴城吴德盛陶店做学徒。在学艺期间,任淦庭老人跟随宜兴雕刻、书画名家卢兰芳先生学习陶刻。在此期间,任淦庭先生过人的篆刻天资充分显现,别的学徒需要三年才能掌握个八九不离十的技艺,他仅用半年就学成了!出师后,任淦庭先生被吴汉文先生相中,受聘于吴德盛陶器行。

任淦庭先生的绝技之一,是左右手同时开弓作对称面陶刻。这是因为任淦庭老人本是左利手,但在吴德盛陶器行工作期间,为了生产效率又练习了右手陶刻,最终形成双手并篆的绝佳技法。虽然早在20岁时,任淦庭就已小有名气,但是抗日战争的爆发暂时中断了他的陶刻艺术生涯。

解放后,任淦庭先生又再度投身紫砂陶刻事业,并以精湛的陶刻技艺受到紫砂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任淦庭先生的陶刻,多见于紫砂壶、紫砂瓶、紫砂盒或花盆等琢器,以传统题材为主要内容,融诗、书、画、篆为一体,成就颇高。在1957年的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和1959年的建国十周年庆典上,任淦庭先生均受到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受到艺术创作上的肯定。

任淦庭先生的陶刻,图案内容广涉山水、花鸟、人物、博古图等,并辅以诗文、书法,风格古雅隽秀,意境清远悠然,时而又充满浓厚亲切的生活气息。他的陶刻绘画,以清代宜兴金石书画为风格基础,又加入时代特征元素,《母女种菜》、《春到农村》等陶刻即为典型代表。在书法篆刻上,任淦庭先生广泛吸纳并运用隶、草、篆、彝鼎、甲骨等种书体的特性,对陶刻画面进行协调配合,达到书画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就收藏而言,任淦庭先生的紫砂陶刻作品,在收藏价格上确实难以与顾景舟等人的紫砂作品分庭抗礼,但是就艺术性而言,两者不相上下。任淦庭先生的紫砂陶刻,在拍卖市场上普遍成交价在10万以上,以20~60万这个价格范围居多,少数破百万,目前拍卖价最高的是他与顾景舟合作的一把紫砂壶,获价874万之巨。另外一般来说,任淦庭先生的陶刻作品,在宜兴当地交易价格会更高一些。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紫砂陶》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紫砂陶》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意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