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如何鉴别晚清的金彩瓷器 > 导航 >

“非遗”京彩瓷坎坷的复兴之路

“非遗”京彩瓷坎坷的复兴之路

如何鉴别晚清的金彩瓷器 清哥窑五彩瓷器的鉴别 古代彩瓷器

2020-09-17

如何鉴别晚清的金彩瓷器。

“非遗”京彩瓷坎坷的复兴之路

靓丽繁复的图案、活灵活现的造型、凸凹有致的填彩、华贵典雅的花式、精致细腻的勾描……站立在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京彩瓷作品丛中,不禁为大师们独具匠心的设计、精彩绝伦的手艺而惊叹;小心翼翼地轻抚把玩间,想象着古代帝王将相坐拥绝世精品,每日端详玩味时的赏心悦目、怡然自得。

如今,现代工艺美术大师们继承前人传统,博采众长、不断创新,使京彩瓷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现出了更具时代特色的魅力。4月28日至5月10日,百余件“京彩瓷”陶瓷艺术精品将亮相北京爱家收藏品市场。“昔日皇家案上瓷,飞入寻常百姓家。”观众们可以借此机会近距离地欣赏、收藏到与古时帝王家才能享有的特殊技艺相比肩的瓷器精品。

|比肩官窑|

京彩瓷技艺尽显皇家风范

“京彩鉴赏瓷”曾经被称做“北京仿古瓷”。作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之一,“京彩鉴赏瓷”专指延续前朝名瓷而烧造出来的瓷器品种,目前主要仿制品种则集中在明代及清代康、雍、乾三朝,清末至民国时期以及20世纪50年代至今。其以粉彩、古彩、墨彩、斗彩和新彩为主,作品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恢宏大气,有着帝王之都的风度,不仅满足了人们好古赏旧、日用或其他需要,也在我国陶瓷行业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京彩鉴赏瓷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初,随着官窑瓷器逐步流入市场,古玩店开始烧制出各种逼真的官窑精瓷,这种瓷器胎质、釉色、画面精细质优,比肩官窑,京彩鉴赏瓷的雏形就此出现。辛亥革命后,京彩鉴赏瓷工艺逐渐丰富,制作群体进一步扩大,在民间的认知度也不断提高,京彩鉴赏瓷行业逐渐形成。

主办方北京华盛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经理籍华表示,从器型来说,京彩鉴赏瓷器型多样,涵盖瓶、罐、盒、碗、盘、花盆、鱼缸、箭筒、凉墩、瓷珠、文房四宝、人物、鸟兽、各种小摆件等诸多种类。而从工艺流程来讲,其生产有着一整套非常严格而复杂的过程,设计阶段要经历查阅资料

、选胎、绘图设计、定稿、勾图几个步骤。生产工艺经历描图、拍图、研磨配色、彩画、填色、自检、互检、入窑烧制、烧成出窑和成品检验等阶段。从技法来讲,京彩瓷主要以摹仿前人古瓷的装饰手法,以古彩和粉彩技法为主。其中,古彩作品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装饰性强、极具民间艺术风格;粉彩则是在古彩基础上运用国画技法发展而来,颜色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绚丽,画工细腻工整,形象生动逼真。

而经四代名家传承,京彩瓷得以形成一种特别韵味。其仿古意而不拘于形,承古法而不囿于器,釉色饱满亮丽,画工精致大方,呈现出浅浮雕的实体感,拥有皇城气概。

|三起三落|

京彩瓷几十年“坎坷”发展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彩瓷在统一管理下规范发展起来。1973年初,在原来小规模制作的基础上,建起了较大规模的专业生产厂家。

京彩瓷的第四代传承人——北京市陶瓷工艺大师白莉和王立,从十几岁就进厂学习京彩瓷技艺。当时厂子才刚办起来,她们这一干就是几十年,见证了本厂三起三落的发展历程。

据她们介绍,1975年工厂发展规模非常大,分几个车间,仅画瓷人员就有好几百人。上世纪80年代,京彩瓷产销非常红火,那时候基本上走外贸,一个品种走货就要一两百件。后来由于市场疲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京彩瓷的产销便随之下滑。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营活跃,京彩瓷产销量又有所回升,陶瓷、彩绘、仿古画等品种也日趋丰富,工作人员也有几百名,规模大,技术力量强。而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当时市场整体状况不好,而人们对京彩瓷产品的认知度也有限,使其产销量再度下滑,车间进行合并,几百人的规模就缩减为二三十人,而且仅保留了仿古瓷的项目。进入21世纪,工厂进行了重组,领导下大力气发展京彩瓷项目,其产销再度红火起来。而几年以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京彩瓷产销又逐渐面临收缩态势,当时车间仅剩下6位老师傅和一些学员,设计、生产人员总共不到20人。

目前,京彩瓷也和北京民间其他众多工艺品种一样,存在着发展上的种种困境。例如,工作室、创作环境与其大器的工艺、精湛的技术不甚相衬。同时由于京彩瓷技艺环节专业含量高,制作工艺复杂,传承难度也比较大。此外,由于京彩瓷制作技艺专业性强,传承人才的选拔难度大,加之工艺大师逐渐进入老年,新生力量又未跟上,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亟待得到完善的保护与传承。

taoci52.com扩展阅读

龙泉青瓷的复兴之路


龙泉青瓷的复兴之路龙泉青瓷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南朝时期,龙泉汉族劳动人民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婺窑、瓯窑的制瓷经验,开始烧制青瓷。在南宋时烧制出了晶莹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标志着龙泉青瓷达到了颠峰,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赏之让人心情畅然。从宋元至当代,跨越千年,龙泉青瓷经历了一个从鼎盛、消失、苏醒,到发展、复兴的历程,龙泉青瓷的千年窑火,在当代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以生产青瓷著称,庞大古代窑址支撑起了著名的龙泉窑。据考证,青瓷的诞生始于汉代,瓷器质量以浙江的越窑为最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浙江丽水地区陆续发掘一批三国两晋时期的古墓,墓内出土的瓷器与越窑瓷器略有差别,被推测为龙泉窑早期的产品,龙泉青瓷源于五代越窑“秘色瓷”的历史由此向前推进了600多年。宋元之际,龙泉弟窑青瓷的烧制进入鼎盛时期,经过历代窑工的智慧和技巧,这里烧制出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青瓷,青瓷“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审美境界正符合宋代美学思想,客观上也促进了宋代青瓷的发展。南宋时龙泉烧制出晶莹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更是让龙泉青瓷的发展达到顶峰,前后辉煌了数百年。除此以外,青瓷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瓷器爱好者的喜爱。但是,到了明中后期,随着皇室品位的改变,龙泉青瓷逐步走向衰落,到20世纪初,龙泉青瓷窑火几乎完全熄灭,曾经窑火通明的窑址群已荒废为一片荒丘,只留下遍地的碎瓷片。1957年,周恩来总理作出了“要恢复祖国历史名窑生产,尤其要恢复龙泉窑和汝窑生产”的指示。从此,龙泉青瓷踏上了复兴之路,由8位专家组成仿古小组,在1958年春天点燃了恢复龙泉青瓷的第一炉窑火。改革开放以来,龙泉青瓷不仅得以恢复,并得到历史性的复兴。2006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30日,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成为迄今为止陶瓷类唯一一个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陶瓷技艺。在这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促动之下,当代龙泉青瓷迎来了黄金发展阶段。2013年,龙泉青瓷全年产值超过12亿元,而且以年均22%的量增长。当代龙泉青瓷展开有力的探索,不仅在烧制技艺方面有所发展,在艺术创造上更是结合当代审美趣味,具有当下文化特征,风貌更富有时代感,创造出当代的青瓷,这是其取得成绩的关键。在有些方面,当代龙泉青瓷已远远超越了古代。首先,在材料方面,“过去的原材料没有当代这么细腻,当代青瓷在原材料和釉色的处理方面都胜于过去,烧制出的当代青瓷更细腻、温润,更近似于玉质,改变了瓷器的整个面貌。”从烧制方面来说,过去柴窑烧制温度不均匀,现在用液化气炉烧制,受热均匀,能精确达到烧制温度和要求。此外,青瓷的造型和器型也在不断变化,更符合当代人的需求和使用。龙泉青瓷已经进入又一个巅峰期,无论是科技水平、艺术水准、工艺能力还是创新理念,较之古代都具备了更加完美的基础,甚至个别领域已经大大超越了古人。现在龙泉青瓷已走向全面复兴之路。整个青瓷产业注重分级式的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大众消费市场,以高品质的生活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要,价格不高,但品种众多。另一方面是发展高端工艺品收藏市场,主要为了满足当代人工艺品收藏与投资需求,让青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此外,龙泉青瓷还与绍兴老酒、洋河酒、四特酒、五粮液、牛栏山、茅台等名酒品牌合作,大量为其提供精品瓷器酒瓶。“出现专门大量生产餐具、茶具的专业化大型企业,产量不断增加,市场越来越成熟。高端艺术品、大众化的生活消费品、包装类的批量化的产品各占青瓷的30%。”经过几代人50多年的努力,现代龙泉青瓷在继承和仿古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成功研究出紫铜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等釉色。在装饰工艺上,开发出青瓷薄胎、青瓷玲珑、青瓷釉下彩、哥弟窑结合等形式。千年古瓷重新焕发光彩,将青瓷的烧造质量和品种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具有创造性的龙泉青瓷从拉坯到烧成,都是纯手工制作,且是个人单独完成,就配方而言,人各一方,具有很强的个性化,是创造性的艺术品。涌现出了徐朝兴、毛正聪、夏侯文、张绍斌4位国家级青瓷大师和9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现在世界各著名的历史博物馆大都有龙泉青瓷陈列专柜,许多收藏家、鉴赏家更是对龙泉青瓷情有独钟。在法国巴黎的吉美博物馆,珍藏的中国古代陶瓷数量多达1.2万余件,其中,龙泉青瓷占据大多数。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皮宫收藏的龙泉窑青瓷精品有1300件之多。故宫博物院为龙泉窑瓷器收藏重镇,藏品多达800余件。而随着当代龙泉青瓷技术和艺术水准的不断提升,尤其在列入世界级非遗名录之后,当代龙泉青瓷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等机构陈列和收藏,受到博物馆机构的广泛关注。当代龙泉青瓷不仅继承传统青瓷艺术,而且在材料创新、釉色、设计、造型各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工艺和技术都在提高,不断有当代的审美融入,将自然、典雅的龙泉青瓷艺术推向了更高境界。龙泉青瓷工艺技术和造型题材的不断创新,使当代龙泉青瓷更富有观赏性,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青瓷发展秉承以史为根、以德为先、以艺为魂、以质为重的理念。龙泉青瓷虽然发展较晚,但其规范化的运作,已使得龙泉青瓷成为几大名窑中恢复得较好的。

湖南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入选“非遗”


文化部日前公示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其中包括新入选项目和拓展项目。长沙市望城县“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等20个项目入选。

望城县铜官镇为全国著名的“五大陶都”之一,方圆十里,炉窑林立,遍地皆陶,号称“十里陶城”。从“长沙窑”遗址出土的陶瓷证明,远在1000多年前,这里就已有了陶瓷的生产,并首创釉下彩工艺,技艺精湛,成为中国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从石渚湖至铜官镇,沿湘江河岸现存19处唐代烧窑遗址。从“龙窑”拱起于山坡之上,其势逶迤壮观,堆积厚度达3.7米。

1983年清理龙窑两座,得器物1928件。扬州、宁波以及日本、朝鲜、伊朗等国均有唐代长沙窑瓷器出土。长沙窑在萎缩一段时期后,清康熙(1662—1722)年间恢复生产,并逐步演进为以制陶为主,到清末铜官已有陶工数千人。解放后,随着制陶业的繁荣及工艺的改进,产品日益丰富多彩,花色日新月异,釉料由原有的绿、黄、黑、白等7种,发展到乌金釉、花釉、黑里红釉、兔毫釉等60多种。产品按用途分为日用陶、美术陶、建筑陶、工业陶和石瓷5个大类,360多个品种。其中有270多个品种畅销海外26个国家和地区。

现今铜官陶器,不仅有人们熟悉的缸、坛、罐,且有五光十色的款式新颖的杯、碟、壶、盆,以及配套齐全的茶具、餐具、啤酒具等各种日用精陶制品。尤其成套的石瓷餐具、茶具大量出口,深受外商欢迎。

铜官的美术陶和建筑陶,是具有典型东方艺术特色的传统名产。如富有风趣、神采奕奕的“老寿星”,文静优雅的“观世音”,神气活现的“财神爷”,逗人喜爱的“和合菩萨”,怡然乐天的“哈哈罗汉”,及抱坛酣饮的“李白醉酒”等,均造型优美,栩栩如生。还有蹲在庭院门前的绿釉大座狮,神气十足,活灵活现,给人以美的享受。建筑陶中,有金碧辉煌的琉璃瓦,挺拔秀丽的栏杆屏,玲珑精巧的花窗,以及用于古典建筑大屋顶上的麒麟龙凤和各种飞禽走兽陶制品,品种达70多个,釉色20多种,典雅古朴,别具风格,闪烁着传统艺术的光辉。

青瓷烧制技术列入国家非遗名录


日前,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上榜项目365项,其中新入选项目191项,我省上榜58项,由慈溪市与杭州、上虞联合申报的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列入名录。这是该市继“徐福东渡传说”之后第二个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上林湖越窑青瓷始烧于东汉,最早的成熟青瓷就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上林湖越窑青瓷也被称之为“母亲瓷”。越窑延续烧制1000多年,于北宋末、南宋初停烧,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内涵最为丰富的窑系。它以青瓷产品之精美而独特,在中国前期瓷史上占据了无可比拟的崇高地位;其制瓷技艺水平、装饰工艺和造型水平均凌驾于其他瓷窑之上,成为其他瓷窑模仿借鉴和引进的对象。

龙泉陶工孙迈华2001年落户上林湖畔,成立慈溪市越窑青瓷研究所和慈溪市越窑青瓷有限公司,这些年来,孙迈华的公司已陆续开发出鸡首壶、八棱瓶、倒流壶、平口牡丹瓶、原始瓷罐、瓷碗等上百个品种的上万件产品,为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作出了积极贡献。

千名非遗手艺人当主播 快手带您发现景德镇


想看名扬天下的世界瓷都,想感受流传千年瓷业民俗,想了解传统陶瓷怎样由泥成器,想见证传统手工制瓷匠人如何传承传统制瓷技艺.......现在,透过新媒体的视角,便能发现如“瓷”景德镇。

9月21日,景德镇市文广新旅局与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携手举办“打开快手,发现如‘瓷’景德镇”战略合作签约典礼,双方通过“遗睹为快”千名非遗手艺人入驻快手,以及快手主播直播带货等方式积极探索全面提升城市旅游品牌和非遗文化传承的新思路。

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千年窑火不断,陶瓷文化生态保护最好的城市。目前,境内拥有国家、省、市级非遗保护基地52个,非遗保护项目73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00多名。

快手作为国内最大的短视频社交平台之一,目前日活用户超过2.1亿,每日用户自主上传视频超过1500万条,强大的技术平台、海量的用户数量必将让更多的人了解景德镇、走进景德镇、爱上景德镇。

“围绕‘打开快手,发现如瓷景德镇’的主题,我们将开展短视频征集、‘瓷都文化游’等一系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城市名片宣传活动,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向广大用户展示世界瓷都的独特魅力。”快手科技执行副总编王砚文在签约典礼上表示,快手还将围绕“遗睹为快”项目与陶溪川文化产业园展开深度合作,支持千名非遗手艺人集体入驻快手平台,并安排专人对接、指导运营,希望这些非遗文化通过短视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并借由快手广泛的用户覆盖和强大的传播力,缩短手艺人和潜在传承人之间的距离,为这些埋头专注手艺的匠人打开一扇通往市场的大门。

对于与快手的合作,景德镇市文广新旅局局长、党委书记余志华同样充满期待。他表示,快手在非遗领域所做的努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也与景德镇的现实发展相契合。他相信,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必将对景德镇的城市品牌塑造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推进景德镇未来旅游文化的发展以及陶瓷文化、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另据了解,此次快手还特别邀请了“白小白”“本亮大叔”等6位粉丝总量超过5500万的快手大V。当天典礼上,他们获授成为景德镇市陶瓷推广大使,通过直播形式带领快手用户夜逛陶溪川大集。

探访景德镇市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名闻遐迩的古窑瓷厂,隐藏在盘龙路的深处。2月5日,记者参观体验了这个近年来文化部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工作、命名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同时也见证了景德镇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未来希望。

陶瓷技艺传承基地

“说起上世纪80年代末的古窑瓷厂,那可是要竖起大拇指。”接待记者的是瓷厂的分片厂长刘俊臣,他告诉记者,古窑瓷厂在当时盛产颜色釉和青花,特别是均红瓷,特别受人喜爱。

谈起古窑瓷厂,就不得不提厂区内别具特色的十座作坊,刘俊臣说,这十座作坊,都是保留了传统制瓷技艺的传统作坊,而且每个作坊负责的传统技艺各不相同。而当日需要参观的,则是正是这十座作坊之一。

刘俊臣告诉记者,经过了能工巧匠们的精心雕琢和设计,这间被命名为“古窑坊”的传统作坊不仅很好的保持了传统的风貌,最重要的是将其他作坊的工艺也融入其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制瓷基地。

“我们要将这里打造成一个技艺传承的基地。”刘俊臣告诉记者,目前,他们这里已经有4名国家级陶瓷技艺非遗传承人、11个省级传承人以及39个市级传承人,“我们将会招学徒工,让这些传承人亲自带领学习,将传统的制瓷技艺一代代的传下去”。

传承人秀绝技

推开一扇古朴的木质侧门,青砖铺就的小径就出现在记者的面前,小径的一侧便是由木头搭置的工棚,从加固的木片上能看出这个工棚的年纪已然不小了,加上坊内两汪给瓷坯补水的瓷井,整个空间的显得古朴而清爽。

正在工棚忙活的周师傅看到有人来参观,当即就为记者表演了拉坯绝活,为了让记者看清楚,周师傅更是施展各种拉坯技巧,只见圆柱状的坯体在他灵巧的技艺下,一会成瓶状,一会又成了罐状。

不一会,两件“玉福春”和“鹿头樽”瓷坯便摆在了记者的面前,浑圆美观的器形很难想象是由人工完成的。

据刘俊臣介绍,周师傅是瓷厂的老员工,从1979年就开始在厂里拉坯,现在已经是一名市级的非遗传承人,拉坯利坯正是他的长项。而工棚里码放的整整齐齐的近百件瓷坯,正是周师傅在两天之内完成的。

“除了传承之外,在未来我们还将恢复原来瓷厂畅销的瓷器生产,把原来有特色的东西发扬光大。”刘俊臣告诉记者,目前古窑坊还未揭牌,预计将在年后才能与广大市民见面。

时代遗藏


中国瓷器著名传统颜色釉。亦称"青瓷釉"。古代南方青釉,是瓷器最早的颜色釉。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但多少总能泛出一点青绿色。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一统称为"青色"。

青釉是我国使用最早,延用时间最久,分布最广的一个釉种,它的发明是与我国瓷土矿大都含有一定量的铁矿的现象相一致的。青色也符合我国人民的传统审美情趣。青色与碧玉相若,认为稳重而高雅。浙江、江西、河南等地已出土了不少早至商周时期的原始青釉瓷。六朝至唐宋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釉瓷;宋到元明的龙泉窑系青瓷;耀州窑、临汝窑、钧窑等宋代北方青瓷;以及明、清以来的景德镇青釉瓷,是青釉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所谓的宋代"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除定窑外均属青釉瓷。表釉的呈色主要决定于着色氧化物的含铁量与烧成气氛,青釉含铁量一般在1-3%左右,过高会变成黑釉,低了就能烧成白瓷。在还原气氛中烧成。釉色青绿;在氧化气氛中烧成,釉色泛黄。因而陶瓷界所谓的青釉是相对而言的。

青釉碗

以此件藏品为例藏品在地下瓷碗外部釉面已脱落,内部底部釉色尚存。整体造型古朴,胎体薄而坚,胎体灰白。2件藏品成对,有为难得。

景德镇第三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技艺展示考核


3月29日上午,由市文广局主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技艺展示考核在景德镇举行。全市37位陶艺工作者参加,纷纷展示自己的绝活。

当天上午8点多,陶艺工作者就来到考核现场,开始了准备工作。考核开始,印坯、拉坯、圆器刹合坯、圆琢器利坯、挛窑、古瓷修复、陶瓷用印雕刻、手工镶器以及粉彩、墨彩、新彩、古彩瓷、青花瓷、雕塑瓷、薄胎瓷等制作技艺纷纷被展示出来,蓝国华、邓希平等4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们都被他们精湛的技艺所吸引。现场记者采访了申报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陶瓷用印雕刻技艺的占莲生,谈到为什么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时,他对记者说:“陶瓷用印诞生于清末时期,传统制瓷依赖于纯手绘,很难达到真正产业化模式,而陶瓷用印通过陶瓷和手绘相结合,大大的提升了生产力。而用印顶峰时期刻印技师有300多人,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所以我觉得复兴陶瓷用印势在必行。

据了解,我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七年来,共评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5名。本次采用的评审分现场技艺考核和面试答辩等方式进行,在我市该项工作中尚属首次。群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该次活动的开展,对广大群众熟知我市非遗资源特色,重视和提高我市传承人的社会地位,从而促进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结果揭晓后还将进行全市公示,最后确定景德镇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复兴中国陶瓷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众多世界名城当中,景德镇极其特别:仅凭陶瓷制造业这一个产业支撑一座城市长达千余年而不衰,世所独有;其陶瓷文化积淀之丰厚,举世无双。

景德镇的历史,决定了景德镇的今天;景德镇的今天,也预示着景德镇的未来。

景德镇人正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恢复并重新闪耀千年荣光。

“文化是典型的、纯正的中国文化”

一条宽阔的河流贯穿了景德镇城区,它就是景德镇人的母亲河——昌江。从瓷土运输、瓷料制作、制瓷用水,到瓷匠往来、瓷器流转。千百年来,它曾为景德镇瓷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如今,千帆竞发、舟楫如织的场景早已不见,但悠悠碧水始终奔流不息。闲暇时,学院副校长陈雨前喜欢到昌江边漫步沉思,追寻瓷都的过往,探寻景瓷的未来。

陈雨前并非在景德镇土生土长,然而自28年前来到学院任教至今,他已完全地融入景德镇,把自己的几乎全部心力,都倾注到了对文化的研究上,并首创了“景德镇学”。“陶瓷是中华民族最具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之一。”陈雨前说,陶瓷文化是指在陶瓷的泥做火烧与销售、消费的过程中和各个环节中所呈现的材质文化、工艺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形态和情感、心理、观念、习俗等精神文化的面貌。“文化是典型的、纯正的中国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文化同质化背景下,具有民族特色的陶瓷文化,是中国‘保根文化’的典型代表。”

将文化及其产业的发展放在文明史的层面来观照,是当代景德镇人在历经瓷业起伏兴衰之后的一种文化自觉。“陶瓷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称都之源,延续千年的陶瓷文脉是体现这座城市唯一性的重要特征。”景德镇市市长刘昌林说,“近代以来,几经兴衰,现在又走到了历史的关口。我们必须深刻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背景,传承和利用传统陶瓷文化资源,把握市场需求、现代时尚和世界潮流,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创新,重塑瓷都品牌地位。”

正是因为几经兴衰,景德镇人很清醒地直面现实,审视自身。陈雨前说:“中国的陶瓷文化曾在世界上领先近千年,但自从制瓷工艺传入欧洲,已经被迅速赶超。现在,世界一流的陶瓷品牌都诞生于欧洲或日本等地区,中国还没有一个能在全球叫得响的品牌。复兴中国的陶瓷文化,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陈雨前所在的学院,是我国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拥有“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称号的学院党委书记冯林华,曾任职景德镇市委常委、副市长。在政界、学界、陶艺界的丰富经历,使他对文化及其产业的发展状态,有着十分清晰的认知。

冯林华说,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伟业的组成部分,且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象征意义。“但‘景德镇’这一延续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品牌在世界上应有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还没真正得到很好的体现。”他坦言,“这些年,景德镇干部群众为陶瓷文化的复兴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然而从一个国家级民族传统产业发展而言,要把‘景德镇’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仅靠地方的财力和能力来支撑推动是不够的,尚需要国家在各个方面予以进一步的支持。”

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局长艾春龙与冯林华持相同的观点:“景德镇是个非常特殊的城市,有着历史形成的独特的陶瓷文化生态,这种包括地理生态、生活,以及与陶瓷产业相关的生活方式、习惯和习俗在内的陶瓷文化生态具有不可再生性,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文化生态的保护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亟须国家给予更多关注,并从高位予以推动。我们迫切期望国家尽快把景德镇纳入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范围,加大对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寻求支持,并不意味着只是“等、靠、要”。景德镇市委书记邓保生介绍,景德镇在加快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已经制定出陶瓷文化生态保护规划,很多工作已在稳步推进。

“我们将着力提高文化的引领力、传承力、创新力和传播力,立足陶风瓷韵与时代特征深度融合,把景德镇打造成国内外富有影响的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继承与创新完美融合的文化强市。”邓保生说。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非遗”京彩瓷坎坷的复兴之路》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非遗”京彩瓷坎坷的复兴之路》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如何鉴别晚清的金彩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