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烧制工艺 > 导航 >

湖南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入选“非遗”

湖南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入选“非遗”

古代瓷器烧制工艺 古代瓷器烧制过程 陶瓷艺术

2021-04-30

古代瓷器烧制工艺。

文化部日前公示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其中包括新入选项目和拓展项目。长沙市望城县“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等20个项目入选。

望城县铜官镇为全国著名的“五大陶都”之一,方圆十里,炉窑林立,遍地皆陶,号称“十里陶城”。从“长沙窑”遗址出土的陶瓷证明,远在1000多年前,这里就已有了陶瓷的生产,并首创釉下彩工艺,技艺精湛,成为中国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从石渚湖至铜官镇,沿湘江河岸现存19处唐代烧窑遗址。从“龙窑”拱起于山坡之上,其势逶迤壮观,堆积厚度达3.7米。

1983年清理龙窑两座,得器物1928件。扬州、宁波以及日本、朝鲜、伊朗等国均有唐代长沙窑瓷器出土。长沙窑在萎缩一段时期后,清康熙(1662—1722)年间恢复生产,并逐步演进为以制陶为主,到清末铜官已有陶工数千人。解放后,随着制陶业的繁荣及工艺的改进,产品日益丰富多彩,花色日新月异,釉料由原有的绿、黄、黑、白等7种,发展到乌金釉、花釉、黑里红釉、兔毫釉等60多种。产品按用途分为日用陶、美术陶、建筑陶、工业陶和石瓷5个大类,360多个品种。其中有270多个品种畅销海外26个国家和地区。www.TAOCI52.COM

现今铜官陶器,不仅有人们熟悉的缸、坛、罐,且有五光十色的款式新颖的杯、碟、壶、盆,以及配套齐全的茶具、餐具、啤酒具等各种日用精陶制品。尤其成套的石瓷餐具、茶具大量出口,深受外商欢迎。

铜官的美术陶和建筑陶,是具有典型东方艺术特色的传统名产。如富有风趣、神采奕奕的“老寿星”,文静优雅的“观世音”,神气活现的“财神爷”,逗人喜爱的“和合菩萨”,怡然乐天的“哈哈罗汉”,及抱坛酣饮的“李白醉酒”等,均造型优美,栩栩如生。还有蹲在庭院门前的绿釉大座狮,神气十足,活灵活现,给人以美的享受。建筑陶中,有金碧辉煌的琉璃瓦,挺拔秀丽的栏杆屏,玲珑精巧的花窗,以及用于古典建筑大屋顶上的麒麟龙凤和各种飞禽走兽陶制品,品种达70多个,釉色20多种,典雅古朴,别具风格,闪烁着传统艺术的光辉。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湖南省茶业协会授予铜官“湖南陶瓷茶器产业化基地”


9月18日,在红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湖南省第七届茶博会上,湖南省茶业协会正式授予千年陶都铜官为“湖南陶瓷茶器产业化基地”。茶博会上,长沙铜官窑茶器代表方阵集体亮相,与湖南茶届共同探讨深度合作模式,市民近距离领略到了千年古窑的茶器文化和湘茶配湘器的迷人魅力。

“一方水土一方风物,铜官茶器与湖南茶业都浸润着湖湘文化,文化同源,地域同脉,贴近生活,器味相投,携手合作可以实现双赢。”铜官茶器产业发起人、府窑陶瓷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琪坚信“湘茶配湘器”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也是湖南本土优势资源的互相借力和联动发展。

铜官是长沙铜官窑的诞生地,全国五大陶都之一,拥有丰富的优质陶土资源,用其烧制的陶瓷产品质量上乘,绿色环保,健康安全。而今,铜官陶瓷产业复兴被提上政府工作日程,以陶瓷茶器为大类的健康生活日用陶瓷成为四大重点发展板块之一,发展势头喜人。

展会期间,长沙铜官窑茶器民间藏家及研究专家为市民及茶友们揭开了铜官窑茶器的神秘面纱,展示铜官窑茶器的丰富品种和生活趣味;同时,望城区铜官陶瓷行业协会、茶器企业代表和湖南省茶业协会、龙头茶业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增进了彼此在产业促进、资源共享、企业合作、文化共建、技术交流、展览展示、人才培养、招商引智等领域的深入合作。

此次长沙铜官窑茶器企业组团参加茶博会,将有力推进茶器文化与茶叶产业的多元融合,借势互补,联合开发,抱团出海,加快铜官陶瓷茶器与湖南茶产业融合发展,把铜官打造成为湖南陶瓷茶器产业化基地,共筑千亿茶产业梦。

近年来,长沙市、望城区各级政府给予铜官陶瓷产业复兴大力支持,先后从陶瓷产业、文化产业等多角度扶持铜官发展茶器产业,极大地调动了铜官陶瓷行业的积极性,目前,已有府窑陶瓷、复兴窑、海旭陶瓷、盛唐工艺、泥人刘陶瓷等一大批企业及陶艺工作室加入茶器研制销售行列,从事生产、销售茶器的企业、工作室超过20家,产值接近上亿元,带动了铜官陶瓷产业复兴以茶器作为突破口,陶瓷茶器已成为铜官的一张产业名片。

副区长喻霞元出席签约仪式。

长宁古陶瓷修复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文化名录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日前正式公布,上海长宁古陶瓷修复技艺入选。

首都博物馆的精品文物展厅,有一只被视作“镇馆之宝”的元青花凤首扁壶被安放在显著位置,这只扁壶以昂起的凤首为流,以卷起的凤尾为柄,凤身绘于壶体上部,双翅垂至两侧,构思别具匠心。然而,这件文物出土时,只是48块碎瓷片,大的也就巴掌大小,小的只有黄豆那么大,给了它第二次生命的正是古陶瓷修复技艺传承人蒋道银。整个过程耗费13个月,经过拆卸、清洗、补缺、打磨、打底、做色、上光、做旧等多个步骤,这只扁壶重现神韵,甚至连薄厚不一的钴料斑、重叠处的铁锈斑、晕散均一一再现,看不出任何人工修补痕迹,这便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古陶瓷修复技艺。“古陶瓷修复技艺”项目自2010年在长宁区普查挖掘开始,长宁区文化局就给予该项目大力支持,2011年申报成为上海市级非遗名录项目,2012年出版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系列丛书《古陶瓷修复技艺》,同年市级传承人蒋道银以教授身份受聘于上海市视觉艺术学院,担任古陶瓷修复专业教学工作。上海高古陶瓷修复有限公司成为该项目责任保护单位,多年坚持开展全国性的高级修复人才培训班,为全国众多博物馆提供专业指导。古陶瓷修复技艺项目在政府、非遗中心、保护公司和院校等社会团体以及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从上海市申报的44个非遗名录项目中脱颖而出,与全国千余优秀的非遗资源同台评审。该项目的成功申报填补了我国青铜器修复、字画修复等传统手工艺修复种类的空白,对我国古瓷器文物的鉴定、收藏具有重要未来意义。此次入选的古陶瓷修复技艺是上海在文物修复技艺领域的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项目传承人蒋道银数十年对古陶瓷修复潜心钻研,其采用瓷片修补瓷器的技术,至今无人超越,被称为中国古陶瓷修复领域第一人。

铜官古窑址(长沙窑)


长沙铜官窑又称铜官窑、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境内,为唐五代时期民窑,现仅存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大量釉下彩瓷器,证明了这里是釉下彩装饰工艺的发源地,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88年,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遗址位于湖南省东北部的长沙望城区铜官镇和丁字镇一带,沿湘江东岸分布,分铜官镇和石渚湖两大窑区。历史上长沙窑并未见于任何史书的记载,但据研究,它应从岳州窑发展而来,始于唐初,兴盛于中晚唐,而衰落五代末期至宋代初期。它是一处民间的瓷窑,早期以烧制盆、碗、罐、壶等生活器具为主,后来也兼烧镇纸、砚台等文房用品和动物造型的玩具。其制品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不少出口,远销至日本、朝鲜、暹罗、南洋甚至西亚、非洲等地。

长沙窑早已废弃达千年之久,目前仅存遗址,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已发掘了19处瓷窑,最大的达万余平方米。不少遗址内瓷器碎片堆积如山(自古瓦渣坪的地名由此而来),最厚的达4米之多。其中较典型的是陈家坪窑,它是一座龙窑,依山而建,窑床为斜坡式,长34米,宽4米,坡度约20度。其火膛、火门和风道、烟道等均为砖砌,窑底部有多层烧结面,窑内还残存一些窑具。

长沙窑附近曾有着丰富的瓷土,部分采矿洞坑留存至今。现在古窑周边的制陶业依旧比较发达,部分小型作坊还在使用传统的工艺进行生产。

长沙窑的时代大致可上溯到初唐,中后渐盛行,晚唐鼎盛,衰落于五代末年。窑址包括铜官镇和石渚湖两个赛区,北端依山临江,南端沿江面湖,相距5公里。铜官镇窑区沿江千米,有残存窑场多处,出土以碗最多。石渚湖窑区面积 100多万平方米,现存20多万平方米。窑址区有采掘陶土的洞坑,其中最大一处长85米,深6.5米,宽35米。有废弃窑包,现存13处。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取得唐元和三年(808)纪年铭文和不少釉下彩绘画、题字诗文的瓷器.1978年50多天的调查发掘中。获得遗物 2223件,按器形分44类,款式规格在百种以上。釉下彩绘和釉下彩饰占很大比例,有413件。实用器物、窑具、工具以轮制为主。瓷器胎多灰白,胎表大多涂有白色衬釉,瓷化程度高.纹饰有人物、山水、花草、云气、鸟兽等,美观大方。唐代长沙铜官窑的产品,在唐代商业都会扬州和对外贸易港口明州(今浙江宁波),以及江淮流域的唐代遗址和墓葬中,已有不少出土,在朝鲜、伊朗、日本、印尼、埃及也都有发现。

“非遗”京彩瓷坎坷的复兴之路


“非遗”京彩瓷坎坷的复兴之路

靓丽繁复的图案、活灵活现的造型、凸凹有致的填彩、华贵典雅的花式、精致细腻的勾描……站立在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京彩瓷作品丛中,不禁为大师们独具匠心的设计、精彩绝伦的手艺而惊叹;小心翼翼地轻抚把玩间,想象着古代帝王将相坐拥绝世精品,每日端详玩味时的赏心悦目、怡然自得。

如今,现代工艺美术大师们继承前人传统,博采众长、不断创新,使京彩瓷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现出了更具时代特色的魅力。4月28日至5月10日,百余件“京彩瓷”陶瓷艺术精品将亮相北京爱家收藏品市场。“昔日皇家案上瓷,飞入寻常百姓家。”观众们可以借此机会近距离地欣赏、收藏到与古时帝王家才能享有的特殊技艺相比肩的瓷器精品。

|比肩官窑|

京彩瓷技艺尽显皇家风范

“京彩鉴赏瓷”曾经被称做“北京仿古瓷”。作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之一,“京彩鉴赏瓷”专指延续前朝名瓷而烧造出来的瓷器品种,目前主要仿制品种则集中在明代及清代康、雍、乾三朝,清末至民国时期以及20世纪50年代至今。其以粉彩、古彩、墨彩、斗彩和新彩为主,作品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恢宏大气,有着帝王之都的风度,不仅满足了人们好古赏旧、日用或其他需要,也在我国陶瓷行业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京彩鉴赏瓷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初,随着官窑瓷器逐步流入市场,古玩店开始烧制出各种逼真的官窑精瓷,这种瓷器胎质、釉色、画面精细质优,比肩官窑,京彩鉴赏瓷的雏形就此出现。辛亥革命后,京彩鉴赏瓷工艺逐渐丰富,制作群体进一步扩大,在民间的认知度也不断提高,京彩鉴赏瓷行业逐渐形成。

主办方北京华盛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经理籍华表示,从器型来说,京彩鉴赏瓷器型多样,涵盖瓶、罐、盒、碗、盘、花盆、鱼缸、箭筒、凉墩、瓷珠、文房四宝、人物、鸟兽、各种小摆件等诸多种类。而从工艺流程来讲,其生产有着一整套非常严格而复杂的过程,设计阶段要经历查阅资料

、选胎、绘图设计、定稿、勾图几个步骤。生产工艺经历描图、拍图、研磨配色、彩画、填色、自检、互检、入窑烧制、烧成出窑和成品检验等阶段。从技法来讲,京彩瓷主要以摹仿前人古瓷的装饰手法,以古彩和粉彩技法为主。其中,古彩作品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装饰性强、极具民间艺术风格;粉彩则是在古彩基础上运用国画技法发展而来,颜色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绚丽,画工细腻工整,形象生动逼真。

而经四代名家传承,京彩瓷得以形成一种特别韵味。其仿古意而不拘于形,承古法而不囿于器,釉色饱满亮丽,画工精致大方,呈现出浅浮雕的实体感,拥有皇城气概。

|三起三落|

京彩瓷几十年“坎坷”发展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彩瓷在统一管理下规范发展起来。1973年初,在原来小规模制作的基础上,建起了较大规模的专业生产厂家。

京彩瓷的第四代传承人——北京市陶瓷工艺大师白莉和王立,从十几岁就进厂学习京彩瓷技艺。当时厂子才刚办起来,她们这一干就是几十年,见证了本厂三起三落的发展历程。

据她们介绍,1975年工厂发展规模非常大,分几个车间,仅画瓷人员就有好几百人。上世纪80年代,京彩瓷产销非常红火,那时候基本上走外贸,一个品种走货就要一两百件。后来由于市场疲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京彩瓷的产销便随之下滑。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营活跃,京彩瓷产销量又有所回升,陶瓷、彩绘、仿古画等品种也日趋丰富,工作人员也有几百名,规模大,技术力量强。而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当时市场整体状况不好,而人们对京彩瓷产品的认知度也有限,使其产销量再度下滑,车间进行合并,几百人的规模就缩减为二三十人,而且仅保留了仿古瓷的项目。进入21世纪,工厂进行了重组,领导下大力气发展京彩瓷项目,其产销再度红火起来。而几年以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京彩瓷产销又逐渐面临收缩态势,当时车间仅剩下6位老师傅和一些学员,设计、生产人员总共不到20人。

目前,京彩瓷也和北京民间其他众多工艺品种一样,存在着发展上的种种困境。例如,工作室、创作环境与其大器的工艺、精湛的技术不甚相衬。同时由于京彩瓷技艺环节专业含量高,制作工艺复杂,传承难度也比较大。此外,由于京彩瓷制作技艺专业性强,传承人才的选拔难度大,加之工艺大师逐渐进入老年,新生力量又未跟上,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亟待得到完善的保护与传承。

非遗传承人埃及展精湛技艺


讯:1月31日至2月5日,江西省对外文化交流团一行6人受文化部组派,与江苏省共同组成9人的民俗艺术家小组访问埃及,参加了埃及2013年“欢乐春节”大庙会活动和驻埃及使馆举办的2013年华人华侨新春招待会。非遗传承人朱丹忱、范双梅作为江西省民间艺术家的代表亮相尼罗河畔的迈阿迪岛公园,他们现场挥毫,展现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成为埃及“欢乐春节”庆祝活动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得到了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的高度称赞:“在埃及持续动荡的局势下,你们毅然派遣艺术家送来精彩富有特色的江西艺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谢谢你们了!”

2月1日,由埃及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第四届埃及开罗“欢乐春节”大庙会在美丽的迈阿迪岛公园火热进行。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夫妇、埃及旅游部特别代表阿姆鲁?隋德基先生,多位埃及前驻华大使、当地侨领等出席,并同观众一起观看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和手工艺表演,当地及中国的多家媒体对庙会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

中国的书法、绘画、吹糖人、面塑、剪纸等民间艺术家的展示吸引了大量中外来宾,其中,景德镇市陶瓷书法家朱丹忱大师现场书写春联、贺年卡,吸引大量宾客,久驻不愿散去;艺术大师范双梅现场展示扇面作画和卡纸作画艺术,让埃及市民如痴如醉,爱不释手。近5个小时里,大庙会的民俗展示区始终人头攒动,直至活动结束时,仍有不少来宾因没有得到大师的作品而感到惋惜,纷纷表达,希望活动能够多持续几日。

2月2日中午,开罗万豪酒店阿依达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驻埃及使馆隆重举行2013华侨华人新春招待会。宋爱国大使夫妇、旅埃华侨华人、中资机构、汉语教师及志愿者、留学生、新闻机构代表及使馆工作人员500余人出席。江西、江苏等9位民间艺术家也应邀参加了招待会,并向来宾展示了书法、绘画等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博得到场嘉宾的一致好评。招待会上,各位大师纷纷向驻埃及使馆赠送了自己的作品。

郎窑烧制的铜红釉瓷器


郎窑是清代的官窑之一,即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1705-1712),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监烧的御窑。

郎窑的产品除郎窑红外,还有郎窑绿,郎窑兰釉及描金、郎窑青花、五彩等。而郎窑的最大成就是恢复了明中期失传的铜红釉烧造技术,成功地烧成著名的郎窑红。

以铜原料作为着色剂,早在汉代的铅绿釉陶器上就使用过,铅绿釉就是铜在低温氧化焰中的呈色。高温铜红最早出现在唐代的长沙窑,另在唐长沙窑和宋代均窑中还作纹饰使用过。真正烧成浑然一色的铜红釉瓷器始于元代的景德镇窑,釉色为暗红色。它为后世铜红釉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到明早期的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窑才真正烧成通体鲜红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可是到明代中期这种烧造技术就失传了。直到200多年前的清代康熙朝,在郎窑中才又成功地烧制出高温铜红釉瓷器。

郎窑红是铜红釉中较鲜艳的一种,其釉面光洁透亮,有玻璃质感,开纹片并有牛毛纹,釉色深浅不一。色深者红艳,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特征,其釉色莹澈浓艳,仿佛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光彩夺目。色浓者泛黑,色浅者粉红,色淡者暗褐。

郎窑红器里釉有米黄色、微青色、白色三种,均开有纹片。

郎窑红器足底釉有米汤色,苹果青色,均显露红色的斑晕,偶然也有红釉底和白釉底。

郎窑红器有单层釉和双层釉两种。双层釉是没有“脱口”现象的,单层釉者其口沿釉在高温中往往下垂流,使口沿显露胎骨之色,一般呈白色、米黄色、浅红色或淡青色,形成了“脱口”。由于釉逐渐垂流,使器物上半部釉色浅淡,下半部釉色深艳,形成了“垂釉”。但因为制作工艺精湛和掌握好火候,使郎窑红器垂釉一般均不过足,称之“郎不流”。统称“脱口、垂釉、郎不流”,这是郎窑红器的鉴定要点。但是“郎不流”也不尽然,根据耿宝昌先生的调查统计,约有15%是流釉过足而稍加修整的,但与后世窑变釉的斩足现象又有程度不同的区别。

郎窑红釉器,在其他方面也都具有康熙朝的时代特征。一是胎骨洁白细密而坚硬,足底露胎处有火石红;二是口沿涂有粉质的粉白釉或浆白釉,且多有破泡;三是修足有平切式、平切棱角略圆式、*圆式或为里收外斜削的二层台式;四是器身红釉与足除露胎处有一条白色线;五是器型独特如观音樽、油鎚瓶,笠式碗等都是康熙时极为流行的造型;六是大多数无款,偶有青花“福”、“寿”、“大清年制”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铜是一种很活跃的元素,在不同的烧制气氛下,铜的呈色是不一样的。正常的铜红是在还原气氛下的呈色,但由于古代窑火、窑温等控制并不是很精密,常常会出现烧制失败。如果气氛控制失误,使窑内呈氧化气氛,则铜则会呈层次不同的青绿色,郎窑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传世的郎窑器有所谓的“郎窑绿”或称“绿郎窑”,又有一种器里釉为红色而器外呈浅绿色的称为“反郎窑”,这些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郎窑红器的变异类。“郎窑绿”器的特点与郎窑红器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用相同的原则加以鉴定,而“反郎窑”器则多为水盂等小型器,数量极其稀少。

由于康熙郎窑红釉瓷器的珍贵,物罕而价昂,因此后世仿造者比较多,有些仿得很高超,几乎可以乱真。但仿品是无法摆脱它的时代特征的,与真品是不同的。通常“郎窑红”仿品多为民国时仿制,也有采用雍正时的仿哥釉器再加绿釉或干脆加彩来仿康熙各色郎窑器的。其仿品一是釉面多出现白色星点;二是上半部釉色与下半部釉色反差较大,不协调;三是胎质较松不甚密;四是分量过轻或过重;五是器型没有康熙时的典雅端庄;六是口沿和圈足的工艺不一样。只要细心观察对照,仿品和真品还是可以区分的。

陶瓷文化产业园落户望城铜官镇


长沙又添一处文化产业基地——望城铜官陶瓷文化产业园项目落户望城的签字仪式昨日举行,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谭仲池等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此举昭示着湖南民间文化产业又有了一个新的基地,也意味着湖南传统文化产业向现代文化产业的转型。

据望城区区长谭小平介绍,此次打造的望城铜官陶瓷文化产业园,将以望城区的铜官镇为中心,拟投资4亿元,建设规模达到112536平方米。将借助千年铜官古镇的名气,依托铜官陶瓷和望城产业资源、人文优势,建设一个集中生产、展示湖南陶瓷的民族陶艺街,同时创建湖南民族艺术展览馆,将湖南湘绣、烟花、雕刻、剪纸、岳州扇、土家织锦、永兴银饰、宝庆竹刻、珍珠玉石和其他民间工艺品融于一体的铜官湖南工艺美术(陶瓷)文化产业园。在园区内实现湖南工艺美术产销一条龙,从而尽快促成湖南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产业的转型。同时,园区内还计划创办陶瓷工艺美术专业技术培训学校,将铜官打造成一个集陶瓷生产、研究、传承、保护、展销、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新镇。

知名专家为长沙铜官陶瓷产业转型发展支招


铜官陶瓷原料和产品有哪些特性?铜官陶瓷的比较优势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在哪里?5日,国内陶瓷材料权威专家齐聚长沙市望城区,深入长沙铜官窑、陶泥矿点和陶瓷企业等地实地考察,并对“铜官陶瓷原料品质、产品特色及产业发展”进行评审,为铜官陶瓷产业转型创新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铜官是中国著名的“五大陶都”之一。长沙铜官窑曾是唐代著名的外销瓷窑,开创了中国陶瓷彩绘的先河,对世界陶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长沙市望城区区长孔玉成介绍,该区现有陶瓷企业和工作室100多家,拥有雍起林、刘坤庭、彭望球等近20名国家级和省级大师。陶瓷产业规模达到15亿元,形成了以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和园林景观陶瓷为主导产业,以炻瓷餐具、茶具、酒瓶、雕塑、陈设陶瓷、琉璃瓦为主导产品,以兴业餐具、雍起林陶艺园、泥人刘陶艺馆等众多企业和工作室为支撑的产业格局。铜官陶瓷产品造型优美,品质优良,绿色环保,深受消费者喜爱。兴业餐具和府窑茶具已进驻“麦德龙”等大型超市,炻瓷餐具和礼品陶瓷出口欧美,琉璃瓦等建筑陶瓷畅销中南地区,大师创作的陶瓷艺术品成收藏市场新宠。2012年9月,铜官陶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为分析评价铜官陶瓷原料及产品的特色品质,找准铜官陶瓷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望城区政府特委托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湖南省陶瓷研究所、中南大学对铜官陶瓷泥料、釉料及产品试片进行取样,完成全分析、定量分析、矿物分析、窑物理性能等检测分析。

评审会上,与会专家将铜官陶瓷原料、釉料和产品的检测数据与国内知名陶瓷产区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专家认为,铜官及周边地区陶瓷原料储量丰富,品种繁多,既有高可塑性的料土,也有高铁富硒含麦饭石的红土,还有特色功能各异的底土、枯土、梅土、连土和耐火土,用其配制的坯泥工艺性能好,烧成温度范围宽,产品性能优良,不含铅、镉等重金属,是高品质陶瓷原料。铜官陶瓷产品绿色环保,品质优良。炻瓷餐具造型新颖,装饰高雅,吸水率低,抗冲击性强、热稳定性好,釉面光润,适应于机械洗涤和微波炉。陶瓷酒瓶透气又不渗漏,对原酒陈酿过程中有很好的催陈效果。雕塑、陈设、仿古等工艺美术陶瓷的坯、釉、彩料运用巧妙,铜官传统手工陶艺特色突出,质感自然粗犷,颜色丰富多样,形象生动传神。琉璃瓦等仿古建筑陶瓷造型古朴,坯釉结合性能好,抗压、耐寒、不褪色。

专家建议,铜官陶瓷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行差异化战略,突出产业特色,培育核心竞争力,并将茶具、酒具、炻瓷餐具等日用陶瓷和雕塑、陈设、装饰等工艺美术陶瓷作为产业发展重点,把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推动陶瓷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

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理事长周健儿教授、湖南大学陶瓷研究所所长肖汉宁教授、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陈冰等9名专家以及望城区政府孔玉成区长、相关部门乡镇负责人、10多家陶瓷企业代表参加了评审会。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湖南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入选“非遗”》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湖南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入选“非遗”》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烧制工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