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德化瓷器鉴别 > 导航 >

德化1年新增9大营销中心 突破陶瓷业发展瓶颈

德化1年新增9大营销中心 突破陶瓷业发展瓶颈

德化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发展 陶瓷艺术

2021-04-30

德化瓷器鉴别。

12月中旬,富贵红厦门营销中心设立,使德化县政府今年在全国授予设立的营销中心达到9个。专家分析,这种政府搭建平台,通过异地设营销点打“阵地战”的做法,不但可以让德化瓷器落地生根,还可以更好地打开德化瓷器的品牌知名度。

此前,今年德化县政府已在南京、深圳、义乌、杭州、青岛、福州等地授牌成立了8个营销中心。明年有关方面还将把中级以上工艺美术师级别纳入考察与推广范畴,拟在全国推广设立30-40个营销中心。

为了突破陶瓷业发展瓶颈,德化制定了品牌发展规划,加大品牌培育和宣传力度。去年,德化县品牌宣传领导小组成立,全方位推进“中国瓷都·德化”品牌宣传的系列策略。领导小组指导企业在地级市以上城市建立营销点,政府统一授牌并监督。其中,企业精品店要求店铺在城市繁华地段,面积50平方米以上,产品为中高档次,原则上地级市只设立一家营销中心;综合店则要求店铺在中心城区,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德化县政府包揽下宣传、邀请知名人士等营销事务。

业内人士说,德化有超过1100家陶瓷企业,其中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产业以外销为主要导向,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100多家。然而,近年来受汇率等因素影响,出口形势改变,需要引导陶瓷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以外销为主向内外销并重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以推动产业的不断提升和进一步发展。

taoci52.com编辑推荐

中国瓷都·德化—扬州瓷艺堂营销中心正式授牌开业


中国瓷都·德化—扬州瓷艺堂营销中心正式授牌开业

12月11日,中国瓷都·德化——扬州瓷艺堂营销中心正式授牌开业,成为我县今年以来第八个对外宣传德化名瓷的窗口。

中国瓷都·德化——扬州瓷艺堂营销中心设立于仪征市,地理优势明显,是江苏省五大重点经济发展带之一,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仪征市经济发达,人文荟萃,古来就被世人称为“风物淮南第一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扬州瓷艺堂营销中心落户仪征市,旨在利用仪征市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推动我县陶瓷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构架起德化面向全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两地表示要加强勾通与联系,促进经贸和文化交流发展,两地还互赠礼品。

扬州瓷艺堂营销中心汇集了我县30多位工艺美术大师和企业数千件陶瓷精品,中心集批发、团购、定制、零售为一体,异彩纷呈、争奇斗艳的德化陶瓷精品,吸引众多的仪征市各界人士前来观赏,并高度称赞我县精湛的制瓷工艺。

我县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属于民窑体系,以外销为主,自古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为了提高中国瓷都·德化和德化瓷的知名度、影响力,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我县采取内外并举,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出台扶持措施,加快国内各大城市的陶瓷营销网络建设,先后在北京、杭州、深圳、西安、青岛、义乌、成都、重庆、武汉等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中国瓷都陶瓷品牌营销中心,进一步打响“中国瓷都·德化”大品牌。

[营销]“商大压厂”抑制陶瓷业


本版顾问、中国品牌学院执行院长刘创觉得晋江陶瓷企业在营销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营销体系方面,都是单纯的分销体系,到一个地方就找一个经销商,容易形成“商大压厂”的现象;同时,销售网点有限,很多晋江陶瓷企业的全国销售网点却不足千家,市场开拓不力。

营销管理上显得粗放、无序,企业往往只注重产品的销量如何,很少有企业能注意到“卖出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利该有多少”这个细节,导致出现销量多利润却不高的现象,而相对薄弱、素质不高的销售队伍,缺乏专业知识,在应对客户时显得手足无措,且没有定期培训,很容易造成“新客户没拉到,旧客户流失”的局面。

刘创认为如果上述问题没得到解决,无论企业开发多少新产品、企业工人多么勤劳生产,营销没做好,产品的价值没得到实现,企业的生存就成问题。

刘创院长认为,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产品开发、加工生产和营销销售,其中产品开发和营销销售这两个环节是产品附加值最大程度提升的关键。他觉得,目前晋江陶瓷企业在产品开发和加工生产两个环节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企业的生产工艺在全国来说都算是领先,在全球范围上也不逊色,但是在产品销售上,无论是销量或是销售价格上都不如意。

刘创为晋江陶瓷企业提供建议说,企业首先要实现销售渠道的多元化,不仅要寻找经销商,还可以通过开设专卖店、直接将产品销售到最终客户端等手段,减少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避免造成厂家利润的减少;其次,对经销商不但要有销量的指标,也要有利润的指标。

且看陶瓷业品牌如何服务营销


近年,经过经理人特别是市场策划人员的努力,陶瓷企业的品牌意识普遍增强。但是,当企业一旦确立了品牌经营战略以后,必须考虑好以下两个问题:一、究竟什么是品牌经营?二、如何发挥品牌效应?直言之,即品牌应该如何为营销服务?

先看第一个问题。现在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在许多人看来,做品牌就是做形象,也即把标志设计好,把VI设计好就行了。最多再树几块户外广告,做些媒体广告,至于其他的,比如,如何管理品牌,如何整合资源传播品牌,如何实现品牌视觉形象与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统一,等等,这些更深层次的技术问题则往往被忽视,这导致企业品牌资源的积累非常单薄,缺乏深厚的生存土壤。

再看第二个问题。正如前面提到的,在陶瓷行业,企业品牌生长的土壤本来就比较贫瘠。然而,恰恰是在这种情势下,企业决策者们在如何发挥品牌效应这个问题上犯了急功近利的毛病。品牌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这必然决定它的价值的体现也是一个过程。但在陶瓷企业,决策者们却希望自己品牌价值的发挥能够立竿见影。而当这个目的比较难以实现的时候,他们就选者两条路:一是做多一个品牌——尽管基本上是“同质化”的品牌,但起码多一个品牌多一个网络,也就多一点销售;二是做多一些概念,不断推出新产品,最多的平均一个月推出几十款新产品——在他们心里就是希望不断用新的产品来刺激消费,但实际上,如此多的新产品可能十有八九都是滞销产品,这些产品当然最后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库存品。

在成熟的操作者眼中,企业每一款新产品的推出都等于为产品或企业品牌注入新的内涵,但这种内涵(产品)在制造之前必定是经过思考和论证,可以为产品或企业品牌生命体所吸收的,也即产品内涵和产品或品牌核心价值诉求是一致的。然而,许多陶瓷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品内涵和产品或品牌核心价值诉求经常是不一致的,有的可能恰恰是相互冲突的——试想,每个推出几十款新产品,如何能保持其价值诉求的统一性,更遑论与产品或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统一。这样,最后的结果必然是频繁和缺乏价值诉求统一性的新产品开发不断不能为企业品牌积累资产,相反还可能侵蚀企业或产品已有的品牌资产。

视点:唐山陶瓷业如何突破重围?


9月18日,第七届唐山陶瓷博览会将举行。唐山被称为北方瓷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自1998年以来,政府已连续主办了六届陶瓷博览会,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使唐山陶瓷业近年来有了较快发展。若论起总体实力,唐山东升骨质瓷公司董事长李东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唐山陶瓷工业基础好,有竞争优势,却没有做大做好”。李东升认为“唐山陶瓷企业自我封闭,各自为阵。要打造北方瓷都航母,最重要的是建立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竞争。”李东升的感慨缘自于企业发展的困惑。东升陶瓷是唐山高档骨质瓷业的后起之秀,这个仅有两年历史、年产500万件生产用瓷的年轻企业在发展中,碰到许多要向同行老大哥们求教的问题,诸如陶瓷工艺及品种的继承与创新、人才培养、市场信息等,但唐山陶瓷企业间缺乏相互沟通的信息平台,每个企业都关门闭户搞研发,彼此封锁信息,缺乏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彼此偷技术、挖人才,不正当竞争使企业发展受到很大局限。据了解,国内陶瓷行业竞争激烈,广东潮汕地区、福建、江西及湖南等省区的陶瓷业近年呈快速增长势头,由于唐山是老陶瓷工业基地,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和传统工艺,一些地区甚至由市长带队来唐山挖人挖技术,一些骨干技术人员被许以20万年薪挖走。据说,陶瓷行业专业人员的忠诚度很低,企业里的陶瓷设计人员一年半载就跳槽是常事。令人悲哀的是,那些将人才挖走的外地企业一旦掌握了技术,很快又将交出技术的专业人员淘汰出局。李东升分析说,无论是与国内还是国外同行竞争,唐山瓷都没有显出总体优势。唐山瓷真材实料,但花样翻新跟不上,与那些低成本却花样好、造型新颖的南方陶瓷相比,在市场上没有明显优势;与国外同类知名品牌相比,唐山瓷至多卖到千元,而欧美的名牌产品可以卖到上万元,价格差距达百倍。问题不在质量,而在唐山缺乏真正的陶瓷知名品牌,小打小闹根本无法跻身世界陶瓷王国。据了解,目前一些世界知名品牌的陶瓷产品都是中国生产的,在唐山也有这样的加工企业,用国内原料生产外国知名品牌,再卖给国人。加工企业挣的是廉价的原料、加工及劳务费,绝大部分利润都被别人拿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唐山陶瓷企业要真正走向世界,还需按国际规则运作,在品牌宣传、包装等市场运作上下大力气”。据了解,正在兴起的中小企业亟须技术、人才和信息,他们渴望尽快建立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行业协会,提供专业信息、技术咨询以及促进人才交流。令人遗憾的是,唐山陶瓷行业中具有领军地位的几家大型国有企业还没有表现出承担组建行业协会的热情。

德化陶瓷业在“大洗牌”中咬牙挺住


一个人口31.2万人的小镇,其中10万人从事陶瓷产业,构成了素有“中国陶瓷之乡”之称的福建中部地区德化县的产业人口结构。

这导致了100%出口国际市场的德化陶瓷产品,在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遭受一定困境:德化共1100家陶瓷企业有的停产,有的半停产,3万从业人员离开陶瓷行业。

为此,今年来一场政府、企业、从业人员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陶瓷保卫战在德化上演。

加强政企沟通今年来德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动态,谋划发展对策,引导企业应对;针对企业面临的难题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召开了6次较大规模的企业家座谈会和3次金融经济运行分析会,引导企业正确面对困难,树立发展信心,即使在局部亏损、总体保本的情况下,也要积极接单,企业家已形成微利或微亏都要接单而占领市场的意识,保证企业不停产、不关闭;尽可能留住企业员工,并争取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与企业共渡难关;加强与客户联系沟通,保住客户,保住市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尽可能降低资金运作风险,确保企业资金链不断裂,争取在这次陶瓷企业“大洗牌”中坚持住。

争取退税率上调德化政府和企业加强与海关通力合作,积极争取海关的支持,多次邀请厦门、泉州海关的领导和相关人员到德化实地调研,并在德化举办陶瓷出口产品海关商品归类培训班,使德化县生产的鬼节、复活节、情人节等节日用的陶瓷装饰工艺品归类为圣诞节用品,可享受11%的出口退税率,退税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地方政府还加强与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争取提高德化县陶瓷产品出口退税率。今年11月1日起,我国主要陶瓷产品日用及艺术陶瓷出口退税率由5%提高到11%,进一步减少了退税影响。

加强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集中财政资金投入公共技术研发;扩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总量,建立创新奖励机制,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初步形成以政府为主负责公共技术研发、企业为主负责个性技术研发的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开展共性、难点技术的攻关,对德化县首条高温电热隧道窑、电热高温双孔隧道窑、微波辊道窑建设分别给予奖励50万元、100万元、108万元;加强“一学院一技校一园区两基地四中心”(陶瓷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校、福建省德化陶瓷产业园区、国家火炬计划德化陶瓷产业基地、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和福建省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网络信息中心、技术管理培训中心、设备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高档日用瓷中试基地和福建省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金属实验室,支持企业创建技术中心、研发机构,推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加快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加强陶瓷配方改良、生产工艺改进及釉水创新、使用添加剂节能降温等技术的研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引进使用最新耐火材料、油嘴,设计自动控温窑体,窑炉的室内温差由原来±50℃降低到±5℃以内,节能25%以上,陶瓷产品合格率提高15%,产量提高30%。成功研发在低、中、高温段分别使用电炉丝、硅碳棒和硅钼棒进行烧瓷的技术,建成烧成温度高达1450℃的全自动电热高温隧道窑,节省烧成成本50%,节约能耗34.4%,陶瓷总成本下降11%。凤凰陶瓷研究所成功研发了夜光陶瓷;德化五厂研发的“自生釉骨瓷”,只需中温1200℃-1220℃一次性烧成,和传统两次烧成技术相比节能60%。今年1~10月,德化县共新建改造电热隧道窑31条,预计年可节能降耗3337.4吨标准煤、节约成本1494.3万元;陶瓷用电量2.7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32.3%。

与企业共渡难关德化政府一是强化政策扶持。

兑现已出台的高档日用瓷生产、陶瓷泥料标准化加工、出国(境)参展和考察、争创品牌、鼓励异地设立陶瓷营销点等各项扶持政策。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二是引导企业应对。引导企业改变以美元为主的单一货币结算方式,规避美元持续贬值风险;增加汇率变动合同条款,让外商共担汇率变动风险;开展进出口保险业务,防范海外收款风险。引导出口企业按照进出口国标准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应对技术壁垒,重点跟踪欧盟关于REACH(《化学品注册、授权和限制的制度》)和Eup指令(《耗能产品环境化设计指令》)的后续措施,加强预警信息收集,规避设限风险。

着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组建营销联盟,统一对外提价。发挥陶瓷同业公会作用,引导企业加强自律,遵守行业规则,避免无序竞争。继续巩固欧美市场,拓展新兴市场。

德化陶瓷的龙头企业---佳美集团在第104届广交会上,接了一笔老客户300万的陶瓷出口单子,虽然不赚钱,但能够解决当下的就业问题,同时保住客户。佳美认为,挺过这场全球性的危机,德化陶瓷业就能迎来更有发展的明天。

发挥会展作用,精心组织企业参加华交会、商交会、澳门国际消费品展、"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广交会和首届中国"海丝"工艺品博览会等国内外知名展览(销)会,参加首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在巩固欧美日市场的基础上,引导企业了解东盟、中东、俄罗斯等国外新市场的消费需求,注重将文化元素融入陶瓷作品,开发适销对路产品,着力拓展东盟、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现着手向福建省外经贸厅申请2009年第六届中国k东盟博览会展位。三是抓好市场营销,打响德化陶瓷品牌。统一使用"中国瓷都·德化"标志进行品牌宣传和营销,引导白瓷生产企业申请注册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建立"中国瓷都·德化"陶瓷品牌联盟,推行区域代理和品牌经营,培育二、三级代理商,今年在国内大中城市设立德化名瓷营销中心10家。协助龙鹏、创意、协发光洋等企业争创中国名牌。鼓励企业与陶瓷工艺美术大师联手打造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四是引导企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抓住当前重新洗牌期,引导企业加强联合协作,推进企业内部改制,进一步明晰产权,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控股扩张、股权转让等方式促进企业的整合,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创新产品、开拓市场、获取订单、质量把关,中小企业负责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充分发挥冠福、富贵红、协发光洋等企业的营销网络优势,发展委托加工、贴牌生产、代理代销。同时,引导企业加入福建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充分发挥"邦可国际"、"美茵斯"等物流平台的作用,发展电子商务。

练好自主品牌 突破陶瓷业品牌建设弱点


我国是陶瓷大国,但却是陶瓷弱国。一方面,陶瓷产品产量雄踞世界第一,连年名列世界前茅。另一方面,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特别是由于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大部分产品只能以非常低的价格进入国外中低档市场,许多优质产品也只能打着国外的品牌才能进入高档市场。目前,缺乏自主品牌已成为我国陶瓷业的一大软胁。因此,练好自主品牌之功,大力实施出口名牌产品战略,已成为陶瓷行业的当务之急。

有关专家指出,练好自主品牌之功,必须突破我国陶瓷业品牌建设的弱点。有关人士把中国陶瓷与意大利、西班牙等陶瓷强国的产品进了直接对比和详细分析后指出,造成我国陶瓷业国际知名品牌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装备水平落后。由于国内陶瓷行业中小企业数量较多,技术水平、装备水平普遍不高。目前,我国生产陶瓷的企业中除广东、上海、山东等地区的一些企业技术装备较好外,多数地区和企业的技术装备还较落后,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不足20%,而且不少企业的先进设备使用率不高。由于硬件不配套,加上缺乏专业人才,致使软件开发也相对滞后。

二、研发能力不强,设计缺乏内涵。设计创新能力是创建自主品牌的重要依托。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产品设计上往往只注重外观的设计而不注重产品的内涵,使一些消费者对中国陶瓷有着低质廉价、设计令人不愉悦、模仿以及没有诚信、缺乏个性的印象,致使我国陶瓷产品的局限性很大,影响力非常有限。同时,国内许多企业对流行趋势的预测比较弱,致使产品同质化明显。由于存在着以上所说的问题。尽管我国陶瓷企业推出了许多新品,也很难打入国外市场,只能通过价格战来占领市场,这已成为陶瓷行业的痛中之痛。产品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包装,是一个新面孔,更重要的是一种性格和一种生活。我国陶瓷产品要想进入外国市场的话,就必须要做到跨越文化差异,突出设计的差异性,发展独立的特色产品,推出真正的中国风格的陶瓷设计,这就是要创造品牌的文化价值。

三、企业规模小,缺乏影响力。近几年,中国陶瓷虽然每年以较大的速度增长,也有一批在国内比较知名的品牌和企业脱颖而出。但迄今为止,企业和品牌总体实力还不够强大,就连作为在行业中数一数二的企业年销售量也不过十几个亿。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由于品牌规模小,势必导致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高和品牌的抗风险能力不足。其结果是互相挤占市场,自相内耗,资源浪费,经济运行成本过高,无法形成大品牌,分散了陶瓷消费者的注意力,还抑制了名优产品的拓展空间。

四、技术侵权,模仿严重。目前,中国陶瓷行业里普遍的“克隆”现象导致了品牌难以建立,影响难以扩大。在利润的驱使下,国内许多企业以洋品牌为标板,不断地“克隆”其工艺和设计,而洋品牌们则干脆让国内企业帮他们进行品牌推广,这已成为中国陶瓷行业发展初期的基本模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陶瓷行业是在“克隆”中发展壮大的。

五、品牌意识淡薄,营销手段单一。由于现有陶瓷生产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许多企业规模不大,再加上受企业家自身素质的影响,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的意识普遍不强,一些企业尽管在市场上已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在品牌宣传和推广方面则相对较弱。同时,许多企业营销手段单一,热衷于一些所谓高科技概念的炒作,不能静下心来经营品牌,把品牌做大做强,致使拥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很少,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还没形成颇具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因此,国产陶瓷尽管价格很有竞争力,但出口利润却增长缓慢,有些品种甚至呈下降之势。

六、行业进入门槛的相对较低和标准的落后甚至长期缺位也是造成国内陶瓷业品牌危机的重要原因。通过历年的国家监督抽查发现,一些企业制定的产品企业标准要低于国家标准,陶瓷产品存在粗制滥造,以次充好,虚假欺骗等质量问题。此外,行业进入的门槛相对较低,使得陶瓷产业无序,低水平竞争严重,这直接导致了中国陶瓷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的尴尬局面。

有关人士指出,由于缺乏自主品牌,中国陶瓷在不能有效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国内陶瓷市场也正日益被国外品牌抢占。目前,业内要求争创自主品牌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壮大自主品牌,突破品牌瓶颈,已迫在眉睫,这个问题已被政府相关部门和许多企业提上了议事日程。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内陶瓷业争创自主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一部分坚持走自主品牌之路的企业将得到长足的发展,一大批靠“克隆”生存的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

德化力促传统陶瓷业转型升级


从日益壮大的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到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再到企业的博士后、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创新平台正为德化陶瓷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在企业中创建“教授工作室”,作为学生成才与创业最直接的“孵化”基地,是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适应陶瓷业人才需求所做的尝试。该学院现设置20个专业,致力于培养陶瓷艺术设计类、陶瓷工艺类、陶瓷商贸类等专业人才,实现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学院还承担了“福建省陶瓷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白云陶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锂镁低温高白瓷研制与推广”等国家、省市科研项目7个,协助十几家企业投入资金3亿多元开展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方案的实施。

有22家高档日用瓷生产企业、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2个事业单位加入的“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适应市场对高档日用瓷的需求增大的需求,将在高档日用瓷生产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信息共享、生产协作等领域展开合作,突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

科技创新带来的示范效应开始发酵。更多企业正加大投入,研发节能、环保、清洁的生产工艺。“陶瓷窑炉微波辅助烧成技术研究与应用”、“临界氧燃烧技术在陶瓷窑炉上的应用研究”、“高分子与低分子材料在陶瓷生产工艺上的应用”、“陶瓷低温环保瓷土的研发”、“陶瓷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在顺美集团博士工作站,一系列项目研发正在取得成果。顺美董事长郑泽洽介绍,“陶瓷窑炉微波辅助烧成技术”正进入调试阶段,一旦投入运行,将更大地降低成本,提高成品率。

规划显示,今后,德化将加强“一学院、一职校、一联盟、一工作站、一园区、两基地、四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建设博士后、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产品、管理创新,形成政府为主负责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企业为主负责产品功能个性技术研发的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融合发力 德化陶瓷业探路转型


近日,“魅力中国白——德化窑陶瓷精品展”在瓷都德化启动。10月底,德化61名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的150件作品将集体亮相故宫博物院。这是德化民间陶瓷首次集体亮相国家级博物院。

德化因陶瓷而兴,陶瓷因德化更完满。改革开放以来,德化人重拾祖业并大胆创新,大力开发现代工艺陶瓷和日用陶瓷,使德化成为国内这两类陶瓷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成为传统工艺商品化和国际化的成功典范。

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种种考验,外向度高企的德化陶瓷业何去何从?德化陶瓷人迎难而上,通过与技术、创意、设计等领域的融合,积极探路转型。

“大考”——十字路口,压力重重

“大姐,您做的是哪一道工序?动作好快。”“这是上釉。我们做技术活,不快不行。”“你们工资高吗,一个月能领多少钱?”

“工资一年比一年高,现在一般都有4000元。”

……

在德化儒苑陶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39岁的技术工刘明霞一边动作娴熟地给陶瓷坯体上釉,一边跟记者聊起来。

一番对话后,记者发现,相比往年,尽管今年经济景气度不高,但陶瓷业流水线上的工人工资涨幅仍然达10%。

儒苑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添福告诉记者,劳动力成本上涨只是陶瓷业面临的难题之一。德化陶瓷业外向度高,产品80%外销。相比内销型企业,德化陶瓷企业极易受人民币汇率、国际市场需求以及全球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

“人民币上半年经历短暂贬值后,下半年以来,似乎又进入了新一轮升值周期,这对陶瓷出口利润影响极大。”徐添福说,目前绝大多数国外客户只接受美元作为结算货币,陶瓷产品出口价格或许没变,但人民币升值却使企业生产成本相对上升。假如接一笔10万美元的订单,人民币每升100个基点,利润就损失1000多元人民币。

国内陶瓷龙头企业冠福公司董事长林文昌则告诉记者,德化陶瓷业的困境还不止于此,“中低端产品扎堆、产品同质化严重、东南亚等低人工成本陶瓷产地崛起、比较优势逐年弱化、欧美客户审美疲劳等其他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此外,由于数十年大规模开采,德化高档瓷土资源供应日益紧张,价格上涨。“过去瓷土价格低廉,陶瓷企业竞相以规模取胜,以量博利。现在,瓷土供需已发生逆转,过去的发展老路走不通了。”林文昌说。

种种迹象显示,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多重不利因素正在综合“发酵”,对陶瓷这个传统的制造业构成“大考”。

“内”变——嫁接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突破困境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对于德化陶瓷业来说,加快转型,显得尤为迫切。

本月初,一场陶瓷技术运用推广会在德化进行,现场有来自国内多个陶瓷研究机构的160多项技术。两周来,已有60多家陶瓷企业对接适合自己的新技术。

德化县陶瓷同业公会秘书长赖耀清告诉记者,德化高端瓷土存量有限。加快推广新技术,就是要尽快改变德化陶瓷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状况,发展高端陶瓷,提高瓷土的集约化利用水平,从而化解成本压力。

统计显示,今年初以来,德化全县政、企在陶瓷业投入技改资金已达2.2亿元,同比增长56%。随着一大批国内外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加速进入,德化陶瓷业的技术面貌和产品结构得到极大改变。

龙头企业率先发力,并结出硕果。

在工艺陶瓷出口大户——佳美集团,一种创新工艺的“陶瓷影雕”,让欧美客商大为赞叹。“把镶嵌在瓷器内部的灯光关掉,它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瓷器,而一旦打开灯光,那便是一幅栩栩如生的陶瓷壁画。”佳美集团负责人赖育豪指着一件表面坑坑洼洼的瓷器说。然后,他打开灯,蒙娜丽莎的笑靥即刻映画在瓷器表面上。

“这是一种借助光影成像原理的工艺陶瓷技术。”赖育豪说,通过对陶瓷的厚薄程度进行“雕刻”,形成透光度不同的瓷层表面,当内置光源打开的时候,图案就自然成像了。依靠这种工艺,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客商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在蕴窑陶瓷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款陶瓷3D打印机正在一个石膏模具上雕刻飞龙图案。先经过计算机设计成立体图像后,再通过打印机的精雕细刻,一条活灵活现的飞龙就展现在眼前,令人惊叹。

“3D打印这项看似高高在上的神秘技术,已悄然走进我们德化传统陶瓷产业里。目前,我们正计划向全县所有规模以上的陶瓷企业全面推广这一技术。”赖耀清说。

面对工业设计的风起云涌,德化陶瓷企业也不甘示弱。

在宁昌陶瓷公司,直接喷在陶瓷面板上的奖牌、风景画科技感十足。曾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宁昌公司,运用喷墨技术,将文字与图案喷绘在瓷坯表面,上釉之后直接烧制成品。“这样的奖牌,放100年文字都不会褪色,而且不怕潮湿、不怕水淹。”公司董事长苏友谊说,有的知名画家为了完好保存画作,专门将作品交由他们制作陶瓷版“副件”。

“既要保证传统技艺的传承,又要进行技术创新,研发新工艺,满足高端客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工艺获得新生。”苏友谊说。

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涌动下的德化陶瓷业,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外”拓——

牵手电商、创意、旅游新产业,拓展外延

外销疲软,库存高企,如何打开内销市场?

德化陶瓷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新兴的电子商务。

走进德化电商创业园,密布的陶企电商部、穿梭的物流人员、繁忙的货运车辆,让人目不暇接。这个建立不到3年的电商创业园,目前已入驻企业66家。创业园周边还自主汇聚了数十家电子商务企业和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企业。创业园,让整个德化电子商务,迅速从“分散”走向了“集中”,产生了可观的规模效应。

统计显示,2013年,德化1400家陶瓷企业建成企业官网300多家、网店2200多家。目前,全县有30%的外销企业借助电子商务转战国内市场,全县茶具销售占全国茶具网络市场近80%,陶瓷电子商务零售交易额突破8亿元。在阿里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中,德化居全国第49位、我省第5位。此外,德化还拥有跨境电子商务企业100多家。

悠久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是德化人骄傲的“资本”。近年来,打响文化牌、带动陶瓷产业升级,成为德化政、企共同的重要工作。去年以来,德化出台了《支持创意产业发展若干规定》等文件,大力扶持传统陶瓷企业向创意领域进军。

走进位于德化三班镇的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交流中心,古老的窑烧技术、美轮美奂的古瓷、自然开放的创作室,让人在怀古的同时,还感受到现代创作气息。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里,中心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和艺术家的身影。中心成立3年来,已吸引逾50万人次前来创作和观摩。

旅游业,是德化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产业。面对游客越来越多的情况,德化加快了陶瓷业与旅游业的双向融合。

德化推出以陶瓷博物馆、屈斗宫古窑址、祖龙宫及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鼎晟艺瓷等省级陶瓷工业旅游示范点为主的“海西陶瓷文化旅游精品线”;开发雷锋等名人雕塑纪念品,举办陶瓷文化旅游节、陶瓷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等活动,建成集陶瓷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农特产品为一体的陶瓷一条街,开设“陶吧”体验馆;建成省旅游商品陶瓷研发中心及6家配套生产基地,打造集参观、体验、购物、休闲为一体的陶瓷文化旅游品牌。

“旅游与陶瓷、陶瓷文化的融合,带动了陶瓷产品的销售,提升了陶瓷产品文化附加值,并且延伸了产业链,为德化陶瓷业转型升级和整个德化的经济打开了新的领域。”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说。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德化1年新增9大营销中心 突破陶瓷业发展瓶颈》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德化1年新增9大营销中心 突破陶瓷业发展瓶颈》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德化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