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发展 > 导航 >

日用瓷都醴陵欲大力发展建陶

日用瓷都醴陵欲大力发展建陶

古代瓷器发展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中国古代瓷器发展

2020-09-18

古代瓷器发展。

日用瓷都醴陵欲大力发展建陶

5月6日,副省长陈肇雄赶赴醴陵,就陶瓷产业如何打造成千亿产业进行考察、调研。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陪同考察。

作为全国著名的三大瓷都之一,醴陵的陶瓷生产历史悠久,陶瓷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醴陵陶瓷产业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陶瓷生产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出口基地。醴陵陶瓷的产量占到全省陶瓷总产量的94.7%,占全国的14%,占世界日用瓷产量的10.8%。去年醴陵陶瓷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8.2亿元。陶瓷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造纸、箱包、运输、机械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在醴陵,陈肇雄考察了正阳精密陶瓷、华联红官窑、金煌瓷业、省陶瓷研究所、国瓷研究所、华联瓷业等陶瓷生产科研企业。

现场考察和听取汇报后,陈肇雄分析了陶瓷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他说,醴陵陶瓷产业要打造成千亿产业,必须调结构、转方式、拓展新领域。要在保持日用瓷、工业瓷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建筑陶瓷等新种类;要转变生产方式,变手工作业为半自动化或自动化,推行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水平;要加大公共平台的建设,培养人才,加大产品、工艺技术的创新力度,形成市场,培育品牌;要提高管理水平,鼓励走兼并、重组的路子,形成陶瓷产业大品牌集团。

省政府办公厅及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刘岳辉、莫德旺、卓群、杨世芳、朱有志,株洲副市长肖文伟陪同考察。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梅州大力发展陶瓷产业集群


工业梅州是发展梅州山区经济实力的关键、发展工业,要依托梅州丰富的瓷土资源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培育特色产业,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大力发展陶瓷产业集群,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增强梅州经济实力。

首先,要以大埔陶瓷为龙头,发展梅州陶瓷产业集群。梅州各县均有瓷土资源,其中大埔县最为丰富,大埔箔胎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享誉国内外。发展梅州陶瓷业,首先要以大埔陶瓷为龙头,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做大陶瓷企业,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配套产业,把大埔打造成广东陶瓷产品的制造中心、研发中心、集散中心,建成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建筑陶瓷“三陶瓷并重”,紫砂陶、特种陶瓷和配套产业同步发展的陶瓷产业集群。

其次,要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做强梅州陶瓷产业。要做强梅州陶瓷产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建立市科技专项基金,以政府贷款贴息和无偿等形式,扶持陶瓷企业技术创新;企业要成立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建立陶瓷技术创新体系,整合科技资源,拉长陶瓷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的陶瓷产业链,提高陶瓷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建立市陶瓷企业信息网,开展网上产品推介和招商,提高陶瓷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同时,要组建市陶瓷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多渠道的服务,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优势互补,推进梅州陶瓷产业化进程。

再次,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打造“南粤瓷都”。一个市,如果没有足够的品牌很难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近年来,以大埔陶瓷为代表的梅州陶瓷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往往是“只重视生孩子,不重视取名字”,品牌仍是梅州陶瓷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要发展梅州陶瓷业,必须增强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专利意识,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打造一批具有梅州特色的陶瓷知名品牌,提高梅州陶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要制订奖励措施,对被评为国家(广东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的陶瓷企业给予重奖,擦亮梅州陶瓷的金字招牌。

景德镇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景德镇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日前,记者从景德镇市发改委获悉,随着景德镇市被国家确定为资源型城市,市委、市政府将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努力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充分运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千方百计把瓷都经济社会引上发展快车道。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景德镇市将依托国际、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遇和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坚持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重点突破陶瓷文化产业延长陶瓷文化产业链,以建设文化基础设施作为发展陶瓷文化产业的主要抓手,积极策应环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发展项目,重点建设“四大中心一大基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景德镇的支柱产业,预计至2020年以前,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15%以上,陶瓷文化产业突破200亿元。

景德镇因瓷器而名,又因瓷而兴。历史上陶瓷一直是景德镇的支柱产业,产值曾一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但由于历史和社会发展等因素,陶瓷产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比重大幅降低。2005-2008年,陶瓷工业平均产值虽然仅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2.52%,但平均增长速度超过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10.71%,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仍是景德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和最主要的就业渠道,是景德镇市最具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主要产业。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雄厚的陶瓷工艺底蕴以及陶瓷文化艺术资源是景德镇最宝贵的财富,是当之无愧的“国粹”,是世界陶瓷行业的瑰宝,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景德镇最有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近年来,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以及世界陶瓷产业资源重组的机遇,牢牢把握时代赋予景德镇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掘上千年的深厚陶瓷艺术文化底蕴,以国际化的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为龙头,以艺术瓷和日用瓷为特色,以高技术陶瓷(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特种陶瓷)为支柱,以建筑卫浴陶瓷为阶梯,构建自主创新的“大陶瓷”产业体系,对于实现“经济重镇、旅游城市、特色瓷都”的战略目标,重振瓷都雄风,促进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不仅能极大带动景德镇市陶瓷产业的结构升级、人员就业,还将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景德镇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一旦形成有序的产业格局,大陶瓷、大旅游、大文化、大创意的空前局面必将为这座城市添上光彩夺目的一笔。

景德镇市大力发展民办博物馆纪实


“在景德镇,脚踩的泥土下面都可能有宝贝。”这是很多人对千年瓷都景德镇厚重历史的认同。也正因为如此,这座因瓷享誉世界的城市,拥有了馆、民俗博物馆、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景德镇官窑博物馆、乐平市博物馆、浮梁县博物馆等6家国有博物馆,为世人展示了景德镇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而民办博物馆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兴起的新生事物,近年来也随着民间资本的壮大,逐步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近年来,有着鲜明特色的民办博物馆不断出现在景德镇,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瓷都这座城市悠久而灿烂的陶瓷文化。

在景德镇,国有博物馆与民办博物馆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地图”。民办博物馆在形式上以较小的视角、强烈的个性和灵动的布展方式吸引着人们。它们不仅丰富了博物馆自身的内涵,而且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真正发挥了其文化传播和文化引领的功能,进而拉近了艺术与民众的距离,促进了与各个城市乃至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一段文化延伸

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办博物馆的出现,不仅向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更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景德镇民办博物馆的建设发展,不仅顺应了我市的文化发展需求,也符合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目前,江西省共有民办博物馆22家,仅我市就有6家,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我市的民办博物馆都在全省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2010年,江西省文化厅批准设立了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景德镇精益斋陶瓷博物馆、景德镇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和景德镇御窑陶瓷文化艺术博物馆,这不仅是江西省第一批民办博物馆,而且开创了全省民办博物馆工作的新纪元,构建了我市国有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今年6月20日,江西省文化厅再次批准设立景德镇宁钢艺术和三宝国际陶艺村两家民办博物馆。另外,厚森青花瓷、景东艺术陶瓷珍品、雨前陶瓷、真如堂生活艺术4家民办博物馆也在待批中。

一段文化记忆

坐落于风景路55号的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占地面积1000多平米,馆外古朴雅致,馆内藏品精致。馆内收藏了景德镇从建国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十大瓷厂”的瓷器,不仅再现了当时的制瓷风格,而且勾起了人们对那个时代陶瓷文化的记忆。

据该馆馆长李胜利介绍,该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件名为“青花蝶恋花”的瓷瓶。该瓷瓶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周恩来总理作出指示,委派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梅健鹰、祝大年教授等人来到位于景德镇的原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主导设计的。该瓷瓶使用最高档的材质,器形典雅端庄,器物纹饰取材于毛泽东主席于1957年所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像这样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体现景德镇精湛制瓷技艺的作品在这里还有许多,上万件藏品让人大开眼界,更让我们惊叹民间陶瓷艺术的丰富多彩。

其实,像李胜利这样自己出钱出力建馆的人在景德镇还有很多,他们付出的努力不仅是为了对那段历史的尊重,更是出于对陶瓷文化的热爱,抢救保护陶瓷文化和陶瓷历史的一份社会责任感。而对于我们而言,民办博物馆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文物收藏、史料收集和文化教育等,更多的是给我们留下了对这座城市的记忆。

一张文化名片

景德镇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年窑火给景德镇留下了大量的陶瓷文化瑰宝,众多陶瓷艺术家和陶瓷艺术珍品已然成为这座城市最宝贵的财富。对打造“陶瓷博物馆之城”的景德镇来说,大力扶植和发展特色各异的民办博物馆将为人们了解瓷都打开了一扇窗。

具有景德镇地方特色的民办博物馆是对国有博物馆最有益的补充,使陶瓷文化从高处落到平地,覆盖面更广,受众更多,让瓷文化的精神渗透到瓷都各处。民办博物馆鲜明的区域特点和行业特性,反映了景德镇历史进程中某一阶段、某一产品、某一工艺的陶瓷文化存在各自的文化优势和个性特征,这正是目前国有博物馆工作中没有涉及的课题。如“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以建国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收藏、研究与展示为对象。景德镇精益斋陶瓷博物馆以收藏、研究与展示“红色官窑”———毛主席用瓷(即“7501”瓷)而著称。而景德镇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和景德镇御窑文化艺术博物馆则再现了景德镇古代手工制瓷工艺流程及陶瓷风采。

一种文化个性

2010年4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率全国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组到景德镇进行执法检查,并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对景德镇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2年5月26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姚亚平来景视察文化工作,参观了景德镇御窑文化艺术博物馆,并在江西省博物馆馆长培训班上,再次肯定了景德镇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工作。

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使得景德镇民办博物馆发展势头强劲,发展脉络清晰。景德镇民办博物馆在藏品类型和陈列主题上填补了国有博物馆藏品和陈列工作上的空白,使得我市博物馆体系日趋健全、更加完善。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我市对申报的民办博物馆馆名、馆舍、展厅、库房、藏品、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安全和消防设施及资金等必备的办馆条件逐项审查,严格民办博物馆准入制度。同时,在提升民办博物馆陈列展示服务水平上,市文物管理部门为使陈列内容紧扣主题,弘扬陶瓷文化,从国有博物馆中精心选派陈列专家对民办博物馆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进行专业指导,并严格审查,抵制低俗之风,凸显艺术效果。

一座座文化多元、形式多样的民办博物馆的出现,成为了展示瓷都文明的重要窗口,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主题展现了瓷都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品位,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让这座城市因瓷文化展现了她的独特个性。

记者手记:

尽管国家七部委在2010年制定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但是民办博物馆仍然享受不到和公办博物馆相同或类似的待遇,名声在外的民办博物馆仍然困难重重。目前,国内民办博物馆的投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收藏者自己办博物馆,这就需要博物馆有一定的收入来支撑它的运行;另一种是投资者有其他产业支撑,所建博物馆一般对门票收入没有要求,投资建博物馆纯粹是为了提升企业文化层次或了却投资人个人的文化情结。记者也希望,国家的各种政策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能让这些民办博物馆越走越远,让我们拥有更多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大力发展陶瓷总部经济 弘扬佛山陶瓷历史文化


1月10日,佛山市市长陈云贤率市、区、镇各级领导亲临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视察。在详细听取了佛山陶瓷城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周军对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的介绍,参观了总部基地建筑模型与项目工地后,陈市长要求将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打造成发展陶瓷总部经济的示范基地。

今年,在政府强势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环境下,佛山陶瓷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政府也为此制定了时间表和相关配套政策。与此同时,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佛山陶瓷向商贸、物流、服务发展,大力打造陶瓷总部经济的政策方针。1月7日,在“陶瓷产业结构调整座谈会”上,陈市长强调,2008年的节能减排指标是刚性、约束性的硬指标!对陶企污染的整治不会有缓冲期。从佛山陶瓷产业分类和污染源等方面和广大陶瓷企业代表一起深入分析佛山陶瓷产业的现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大局,精辟地提出要用世界的眼光做好佛山陶瓷产业,佛山陶瓷由生产制造向商贸、物流、服务发展,大力打造陶瓷总部经济的大方向。进一步强调,弘扬佛山陶瓷文化,发展提升佛山陶瓷品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性。

为此,在市相关职能部门和禅城区、南庄镇主要领导,以及各主流新闻媒体等陪同下,陈市长亲临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深入调研禅城区发展陶瓷总部经济的进展情况。在听取了周军关于总部基地院落式、总部环境规划和陶瓷历史文化长廊等情况的汇报后,陈市长当即肯定了总部基地在发展陶瓷总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称赞项目规划非常有特色,定位明确,弘扬了佛山陶瓷历史文化,大力发展了陶瓷产业总部经济。并作出指示,禅城区发展陶瓷总部经济,调整提升产业结构需市一级部门加大支持配合力度,打造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需配套通关一体化“绿色通道”等。同时指示禅城区及市相关职能部门给予总部基地在工商、税务等相关配套优惠政策。

最后,在禅城区、南庄镇领导的陪同下,陈市长深入项目工地现场,当看到紧张有序的施工场面和一栋栋初具规模的建筑时,当场握着周军的手称赞:好,很好!一定要一鼓作气,马到功成!

景德镇市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景德镇市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日前,从景德镇市发改委获悉,随着景德镇市被国家确定为资源型城市,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将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努力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充分运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千方百计把瓷都经济社会引上发展快车道。

据悉,景德镇市将依托国际、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遇和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坚持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重点突破陶瓷文化产业延长陶瓷文化产业链,以建设文化基础设施作为发展陶瓷文化产业的主要抓手,积极策应环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发展项目,重点建设“四大中心一大基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景德镇的支柱产业,预计至2020年以前,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15%以上,陶瓷文化产业突破200亿元。

景德镇因瓷器而名,又因瓷而兴。历史上陶瓷一直是景德镇的支柱产业,产值曾一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但由于历史和社会发展等因素,陶瓷产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比重大幅降低。2005-2008年,陶瓷工业平均产值虽然仅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2.52%,但平均增长速度超过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10.71%,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仍是景德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和最主要的就业渠道,是景德镇市最具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主要产业。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雄厚的陶瓷工艺底蕴以及陶瓷文化艺术资源是景德镇最宝贵的财富,是当之无愧的“国粹”,是世界陶瓷行业的瑰宝,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景德镇最有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近年来,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以及世界陶瓷产业资源重组的机遇,牢牢把握时代赋予景德镇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掘上千年的深厚陶瓷艺术文化底蕴,以国际化的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为龙头,以艺术瓷和日用瓷为特色,以高技术陶瓷(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特种陶瓷)为支柱,以建筑卫浴陶瓷为阶梯,构建自主创新的“大陶瓷”产业体系,对于实现“经济重镇、旅游城市、特色瓷都”的战略目标,重振瓷都雄风,促进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不仅能极大带动城市陶瓷产业的结构升级、人员就业,还将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景德镇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一旦形成有序的产业格局,大陶瓷、大旅游、大文化、大创意的空前局面必将为这座城市添上光彩夺目的一笔。

德化发展高档日用瓷正当时


编者按:“陶瓷产业升级”已成为德化县从政府到民间的共识。一方面,德化县委、县政府为了进一步壮大陶瓷产业和增强发展后劲,正在积极促使陶瓷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转型升级已成为德化陶瓷业谋求新发展的自觉行动。基于此,本报将推出德化陶瓷产业升级系列报道,多方面密切关注德化陶瓷产业的发展。

本报讯尽管德化白瓷在全国乃至世界工艺瓷市场,都享有很高的美誉度,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却不高。

“因为德化生产的陶瓷,西洋工艺瓷约占80%,日用瓷约占15%,瓷雕约占5%,其中产量大宗的都为低档的小工艺瓷产品,虽然产量大,但是它所创造的价值并不是很高。”德化县龙浔镇党委书记林星民说。

龙浔镇是德化陶瓷产业集群最集中的地区。林星民书记说,为了改变不利局面,重点发展高档日用瓷将是德化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之一。

德化县政协常委、工艺美术大师许瑞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一直以来,德化主要生产的西洋小工艺瓷,价格便宜,像地摊货一样,而在英国、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一套日用陶瓷餐具却可以卖到几千元。因此,提升陶瓷的技术含量,发展高档化精品化的日用陶瓷,是德化陶瓷企业未来生存和提升竞争力的保证。

据记者了解,大力发展高档日用瓷,已成为德化不少陶瓷企业的自觉行动。近段时间来,德化县以生产出口工艺瓷为主的陶瓷企业,纷纷把目光瞄准高档日用瓷和科技陶瓷,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推动陶瓷业转型升级。

其中佳美集团作为德化县最大的陶瓷出口企业,一直以来,都以出口工艺瓷为主,如今也打算投资建设高档日用瓷生产线,据悉目前已进入筹措准备阶段。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生产西洋工艺瓷并销售到全球的陶瓷企业,德化第五瓷厂也于今年初就致力于“中国白”高档日用瓷的生产,目前已完成土建工程2万平方米及厂区部分道路硬化工程,今年7月份,高档日用瓷生产线开始试投产。

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市场发展战略的需要,今年10月也投资五六百万元,新增加了一条高档日用瓷生产线。

“大力发展高档日用瓷,政府和企业想到一块去了。”据介绍,早在今年年初,德化县委、县政府即出台了高档日用瓷生产企业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对新办的高档日用陶瓷企业实行了土地使用、购买设备贴息、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和补助,鼓励陶瓷企业按国家标准生产高档日用瓷,扩大陶瓷标准件生产总量,推进陶瓷生产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

同时,该县还多次举办高档日用陶瓷技术指南培训等专题讲座,邀请朱学博、徐刚、石汝军等国内外知名的陶瓷专家学者前来德化传经送宝,为德化县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并帮助陶瓷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产学研抱团助推德化高档日用瓷产业发展


近日,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福建德化县成立,这将为推进陶瓷企业抱团发展,共享科研成果,做强做大日用陶瓷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据了解,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陶瓷生产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为成员,联盟成员之间将在高档日用瓷生产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信息共享、生产协作等领域展开广泛而紧密的合作,这将助推全市,尤其是该县的高档日用瓷产业的快速发展。

德化县陶瓷年产值已突破8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中,该县出口工艺瓷产值一度下滑,而日用陶瓷出口却以年均增长60%的幅度,逆势增长,国内市场对高档日用瓷的需求量也呈现持续增大的态势。高档日用瓷一跃成为该县陶瓷产业发展最具潜力的新方向。尽管该县不少以外销或以生产工艺陶瓷为主的陶瓷企业转型生产日用陶瓷,转战国内外高档日用陶瓷市场,但是,该县的陶瓷企业也普遍存在规模小、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缺乏系统性,成果转化与辐射缓慢,设备装备落后,专业技术人员不专不足,管理粗放的问题。

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应运成立,使高校、科研机构与陶瓷生产企业紧密对接,这给德化陶瓷企业进行高档日用瓷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企业精细化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持。

据介绍,该联盟将按照“共同投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有效整理资源,突破产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合理调节资金、人才、设备,创建分工协作机制,形成抱团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联盟还将发挥行业自律的平台作用,有效规避产品仿制、低价恶性竞争等行为,增进该县陶瓷行业合作,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

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日用瓷生产龙头企业德化真泰尔陶瓷有限公司和德化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共同发起,目前,共有22家生产企业,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2个事业单位加入联盟。

青瓷渐成高端日用瓷新宠


千年古技艺成就青瓷美名

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宋元,产品不仅行销全国各地及供宫廷御用,而且自宋期起远销亚、非、欧等洲的50余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世界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入选的陶瓷项目。

11月中旬,由国家林业局、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等多部门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文化旅游节召开,记者也走进了龙泉。在这个青瓷产地,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青瓷工厂,每走几步,就能看到销售青瓷产品的店面,有的人家甚至在家门口摆出一堆瓷器,供人欣赏购买。

在青瓷传承与创新设计评比大赛现场,记者邂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会长、国家级“非遗”龙泉青瓷传承人徐朝兴先生,他介绍,“青瓷在烧制中不能有任何瑕疵,它的造型朴素典雅,颜色淡雅,有一种玉的神态,让人看着就很安静,很喜欢,一连看上好几个小时都不觉得累,很养眼。”在他看来,龙泉丰富的瓷土资源、泥料、水等孕育了独特的青瓷。徐朝兴有个徒弟,在其电话指导下采用相同的技艺同样的釉料拿到外地烧,却怎么也烧不出这种釉色。“我也觉得很奇怪,后来我觉得这就是我们龙泉与青瓷有特别的缘分,换了个地方就不是这个味道了。”

有着“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美誉的龙泉青瓷产品可分为“哥窑”和“弟窑”。“哥窑”薄胎厚釉,面显纹片,丰厚饱满;“弟窑”白胎厚釉,釉色葱翠,色泽柔和,温润如玉,其中的梅子青、粉青釉更为精品。相比景德镇的白瓷,青瓷并不重画工,而重调釉,“因为没有任何遮掩的工艺,青瓷不能有任何瑕疵,讲究一次成型”,所以青瓷往往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因为烧制程序复杂,需要两次烧成、多次试釉,青瓷都是工匠自己手工拉坯,也就决定了其大多以玲珑小巧见长,越大制作工艺越难。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著名中国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曾如此说。在中国制瓷史上,龙泉窑是烧制时间最长、窑址分布最广、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历史名窑。唐代以来就有“南青北白”之美誉,青瓷白瓷二分天下,历史上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中的哥窑瓷器,说的就是龙泉青瓷。

高端日用瓷瞄准京城市场

“让龙泉青瓷从艺术殿堂走向大众生活,是我们日用瓷艺术化、艺术瓷日用化的两手抓战略。”龙泉市委书记蔡晓春向本报记者介绍道,一直以来,龙泉青瓷致力于传统技艺传承、保护和发展,局限于艺术瓷上的精益求精,现在龙泉提出大陶瓷、大产业、大文化的理念,按照产业化、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的方向,走高端艺术瓷、中高端工艺瓷、中高端日用瓷多元化发展新格局。

“单色釉的龙泉青瓷经久耐看,似玉非玉,胜玉超玉。”在蔡晓春看来,龙泉青瓷很有市场潜力,喜欢的人很多。但

传统的器型价位较高,大师的作品一件就要好几万元,完全属于高端人群的收藏品,开发日用青瓷则能让喜欢青瓷的人群也能拥有和欣赏。

蔡晓春介绍,龙泉市政府一方面除了把大师的作品做精致,把人类非遗的名片发展传承下去,另一方面要把企业生产的日用瓷高端化艺术化,支持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让青瓷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现在龙泉青瓷的产值才几十亿,等于我们现在抱着金饭碗,但还没有把潜力开发出来,

做到百亿是没有问题的。”

据记者了解,在龙泉,已经有一些现代化企业在倾力打造日用瓷,金宏瓷厂是茅台、五粮液等国酒的青瓷酒瓶供应商,龙泉“中国青瓷小镇”的鉴·真青瓷则已经走出龙泉,在杭州、上海、北京开出了品牌店,开始了走向全国之路。

“在日用瓷打造方面,莱太商城的青瓷店是龙泉青瓷在北京的第一家。”蔡晓春介绍,从客户反馈来看,北京社会各界人士都喜欢龙泉青瓷,北京的收藏界也很看好龙泉青瓷,与此同时,北京很多中高端消费人群希望有龙泉青瓷的餐具、文房四宝、酒具、茶具等。龙泉青瓷在北京有很大的消费潜力,而莱太商城位于使馆周边,国内的高端客户和外国友人都会光顾,“这个店将成为宣传龙泉青瓷的重要窗口”。

相关链接

选购青瓷留意性能

近日,记者来到北京莱太商城的鉴·真龙泉青瓷店,该店内既有青瓷的茶具、餐具、香具、装饰品,还有一些小型工艺品,如打火机、各式茶宠等,小巧而精致。据店员介绍,很多消费者看到青瓷会很感兴趣,“有的一坐就是一下午”。记者了解到,尽管这里是龙泉青瓷的第一家品牌窗口,但对于北京的消费者来说,网上也有很多青瓷日用品销售,它们也都打着“龙泉青瓷”的招牌,器型相似,价格却相差甚远。

蔡晓春承认,龙泉有很多自产自销自己接单设计施工的家庭作坊,目前龙泉市正在进行整合工作,支持并鼓励骨干企业通过品牌连锁店来规范和管理市场。“我们正在考虑,对这些品牌连锁店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统一宣传,建一家验收一家。”

想购买青瓷产品的消费者还面临着如何辨别好坏的问题,工艺大师们都说得有点玄乎:“首先要看是否有瑕疵,其次看它的色泽润不润。”总结起来就是通过看和摸,看产品像不像玉。浙江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李建芬还介绍,如果是器具,可以看其瓶盖等是否紧贴,太松则说明制作不太好。莱太商城鉴·真龙泉青瓷店总经理王博还介绍,龙泉青瓷各家的制作工艺和釉料配方都是不同的,近年来也有厂家添加现代颜料来烧釉,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如果购买餐具、茶具等要盛装食物的产品,最好让商家提供相应的质检报告,这样更安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日用瓷都醴陵欲大力发展建陶》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日用瓷都醴陵欲大力发展建陶》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