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全瓷的瓷砖 > 导航 >

曾经风靡海内外的漳州克拉克瓷

曾经风靡海内外的漳州克拉克瓷

全瓷的瓷砖 瓷砖马赛克 马赛克瓷砖

2020-09-19

全瓷的瓷砖。

曾经风靡海内外的漳州“克拉克瓷”获新生

日前,广东汕头市南澳县海域的明代古沉船“南澳1号”出水大量青花瓷器,被专家鉴定为产自福建省漳州市的“克拉克瓷”。曾经风靡海内外的漳州克拉克瓷,在沉睡400多年后重登历史舞台,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原漳州市平和县博物馆馆长朱高健,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漳州古窑址研究。他于16日向记者介绍说,明朝万历年间,葡萄牙克拉克港的两艘商船被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截获,船上的中国瓷器被运往荷兰拍卖,受到包括法王亨利四世、英王詹姆斯一世等人追捧,在欧洲引起轰动。由于这批中国的瓷器是从葡萄牙克拉克号商船上得到的,产地不明,在荷兰又是首次亮相,所以被称为“克拉克瓷”。

长时间以来,“克拉克瓷”产于何地的问题,曾经困扰国内外陶瓷考古界。

朱高健说,明万历元年的《漳州府志》卷二十七载:“瓷器出南胜者,殊胜它邑,不胜工巧,然犹可玩也。”清代重修的《平和县志》记载:“瓷器精者出南胜官寮”。根据以上两则记载,专家们确信:平和县南胜一带在明代早中期即以瓷器闻名遐迩。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故宫博物院一个考察小组到漳州平和进行调查,意外地发现这一地区有生产青花瓷的古窑址。之后,当地文管部门采集大量瓷器标本与国外的瓷器进行对比研究,初步得出“克拉克瓷”原产地在漳州的结论。

1994年11月至1998年6月,福建省博物馆先后三次在平和县南胜华仔楼窑址、田坑窑址、五寨乡的洞口窑址、陂沟窑址等地进行发掘。专家们发现,平和窑口烧制的瓷器中以青花瓷为主要品种,其装饰题材,纹样、工艺与“克拉克瓷”完全一样。除此之外,还发现在日本被广为收藏却不明产地的“交趾香合”(即素三彩)的烧制窑口及标本。至此,外销瓷“克拉克瓷”产地之谜终于被破解。

朱高健说,目前在平和境内发现的以南胜、五寨一带为主的古民窑数以百计,它们建造于临溪的山坡上,形成“十里长窑”。“可以设想,这些窑口同时开足马力,日夜生产,火光映红花山溪,该是何等壮观。”

“克拉克瓷的盛衰完全取决于海运的兴废。清初,清政府实行‘海禁’,当年中国第一港的漳州月港衰落了,平和制瓷业也因销路受阻而衰落。”

作为克拉克瓷原产地,漳州市近年来一直着手发掘保护这一“文化瑰宝”。平和县博物馆馆长杨征介绍说,早在2004年,平和县就将南胜花仔楼窑、南胜田坑窑、五寨大垅窑、五寨二垅窑、五寨洞口陂沟窑、五寨后巷田中央窑等六处明清古窑址捆绑为“平和‘漳州窑’窑址”,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核定公布的“国保”中,平和“南胜窑址”名列其中。

目前平和县博物馆正在积极争取资金,为五寨洞口陂沟窑修建一个永久性的保护棚。同时,平和县已准备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对当地的古窑址进行后续的发掘、保护,推动克拉克瓷研究,再现古窑址真貌。

古陶瓷文化研究也一直吸引着漳州市一批民间收藏爱好者。漳州市民间古瓷工艺研究所所长林俊,10多年前就尝试用传统工艺烧制克拉克瓷。2008年7月,他创办漳州窑平和克拉克瓷研究基地,一步步摸索着失传数百年、近乎绝迹的克拉克瓷烧制工艺的新生路径。林俊最终不负众望,当年10月首批用传统工艺烧制而成的高仿真度克拉克瓷出窑。到2009年6月,该基地具备克拉克瓷批量生产的能力。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也说“克拉克”瓷


1004期《中国文物报》陶瓷版有曹建文先生一篇文章,谈景德镇克拉克瓷窑址被发现的问题,让我想起近年“克拉克”瓷的研究与探讨。同一版面上,恰巧有毕克官先生对景德镇民窑考古研究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慨叹,甚是有趣。我也谈点看法。

“克拉克”瓷引起国内外古陶瓷界重视,有大半个世纪的历史。福建省文物考古界尤其看重“克拉克”瓷问题的研究,1999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在漳州地区召开,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研究“克拉克”瓷。福建省重视本地区古陶瓷的研究,是值得一些省(区)文物考古界学习的。毕克官先生的慨叹十分有道理,江西确实应当加强景德镇民窑考古研究。

“克拉克”瓷名称的来源纯属偶然。十七世纪初,一艘叫克拉克号的葡萄牙商船从中国贩去一大批明末的青花瓷器,途中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截获后,在国内拍卖获利引起轰动。“克拉克”瓷就是景德镇及福建漳州地区的民窑青花。外国人贩去的中国商品,也多是普通日用品。景德镇明清时期除官窑外,大量的瓷器是民窑生产的。贩运出景德镇的东西,国内国外并没有严格区别,只对外国人的口味即可。景德镇当时的陶瓷贸易也没有特别看重那些东西。有人说“克拉克”瓷在欧洲及中西亚、东南亚、日本有大量出土出水及收藏,国内少见。这不对。前十几年由国内贩运出去的这些东西确实不少,京沪收藏家手上的“克拉克”瓷数量也比较多。文物收藏类报刊登载的有关“克拉克”瓷的文章,不特别惹眼,是因为货色太普通了。若是景德镇窑生产的“克拉克”瓷器还好一些,漳州地区生产的“克拉克”瓷更是逊色。国内真正有点品位的古瓷收藏家,收藏“克拉克”瓷,一定也讲究窑口的。漳州地区窑口模仿景德镇,无论造型、釉色,都不能比景德镇,即便是精品也难进艺术殿堂。我从资料上见过前两年在欧洲拍卖的福建德化窑清初青花碗盘器,不好看。比照曹建文先生文中所附彩照,景德镇与福建漳州地区的“克拉克”瓷很容易分别。德化青花比漳州地区青花还好一些。

青花瓷生产,离开了景德镇绝对没有意义。景德镇创造元青花,云南建水元代也生产青花,国家即便花大代价去研究建水元青花也是徒劳。据说浙江某地一宋塔中出土青花,有人说是宋青花,但科学依据不足。

“克拉克”瓷实际就是景德镇的明清民窑普通青花,国内也有人称作外销瓷。说漳州地区或德化的青花是“克拉克”也行,但它是对景德镇的模仿。毕克官先生有相当多的景德镇明清青花瓷标本,研究有成,文物艺术界有目共睹。毕先生的忠告值得景德镇、江西省乃至国家的重视。因为以景德镇现有的力量,研究元明清官窑都来不及,更何况去研究无可量计的民窑瓷。国家应当把相当的力量,投入到景德镇宋元明清官窑民窑瓷器研究中去,它是中国的一张千年闪烁的文化名片啊……

福建漳州“克拉克瓷”赴台南市展出


福建漳州制造的20件“克拉克瓷”艺术品29日启运,赴台湾台南市郑成功文物馆参展,预计将于7月1日下午抵达。

5年前,台南市对荷兰人曾经在当地的住所遗址进行考古探查,出土了大量所谓的克拉克瓷。参与当天启运仪式的台南市文化协会理事长郑道聪介绍说,克拉克瓷是早期两岸间经贸交流的一个见证,当时台湾的台南就是漳州陶瓷驶向世界的通销转运站。

郑道聪说,今年适逢郑成功开台350周年,台南市举办了成功启航2011郑成功文化节,并对17世纪船舶文物进行特展,克拉克瓷也作为其中一项展品进行出展。然而当地出土的克拉克瓷基本都是碎片,无完整的样品。

郑道聪告诉记者,克拉克瓷文物完整件要经过文物出口展览等多项手续,所以今年先采用仿古件,但其制造基本上都是用漳州出土的瓷片进行复制制作。

郑道聪介绍说,此次台南市举行的成功启航——17世纪船舶文物特展,展期从2011年4月29日至2012年3月31日,大陆方面的展品此外还有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提供的船模。

该批仿制克拉克瓷的艺术品由漳州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和漳州顺德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赠予台南市,20件艺术品的类别及时期各不相同,可以从最早的草创期追溯到后来的贸易陶。

漳州市文化与出版局朱东亮副局长表示,此次赠送台南“克拉克瓷”艺术品是漳台两岸以瓷为媒、以瓷会友、加强经贸文化、文化产业交流的一件盛事。

也说"克拉克"瓷


1004期《中国文物报》陶瓷版有曹建文先生一篇文章,谈景德镇克拉克瓷窑址被发现的问题,让我想起近年“克拉克”瓷的研究与探讨。同一版面上,恰巧有毕克官先生对景德镇民窑考古研究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慨叹,甚是有趣。我也谈点看法。

“克拉克”瓷引起国内外古陶瓷界重视,有大半个世纪的历史。福建省文物考古界尤其看重“克拉克”瓷问题的研究,1999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在漳州地区召开,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研究“克拉克”瓷。福建省重视本地区古陶瓷的研究,是值得一些省(区)文物考古界学习的。毕克官先生的慨叹十分有道理,江西确实应当加强景德镇民窑考古研究。

“克拉克”瓷名称的来源纯属偶然。十七世纪初,一艘叫克拉克号的葡萄牙商船从中国贩去一大批明末的青花瓷器,途中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截获后,在国内拍卖获利引起轰动。“克拉克”瓷就是景德镇及福建漳州地区的民窑青花。外国人贩去的中国商品,也多是普通日用品。景德镇明清时期除官窑外,大量的瓷器是民窑生产的。贩运出景德镇的东西,国内国外并没有严格区别,只对外国人的口味即可。景德镇当时的陶瓷贸易也没有特别看重那些东西。有人说“克拉克”瓷在欧洲及中西亚、东南亚、日本有大量出土出水及收藏,国内少见。这不对。前十几年由国内贩运出去的这些东西确实不少,京沪收藏家手上的“克拉克”瓷数量也比较多。文物收藏类报刊登载的有关“克拉克”瓷的文章,不特别惹眼,是因为货色太普通了。若是景德镇窑生产的“克拉克”瓷器还好一些,漳州地区生产的“克拉克”瓷更是逊色。国内真正有点品位的古瓷收藏家,收藏“克拉克”瓷,一定也讲究窑口的。漳州地区窑口模仿景德镇,无论造型、釉色,都不能比景德镇,即便是精品也难进艺术殿堂。我从资料上见过前两年在欧洲拍卖的福建德化窑清初青花碗盘器,不好看。比照曹建文先生文中所附彩照,景德镇与福建漳州地区的“克拉克”瓷很容易分别。德化青花比漳州地区青花还好一些。

青花瓷生产,离开了景德镇绝对没有意义。景德镇创造元青花,云南建水元代也生产青花,国家即便花大代价去研究建水元青花也是徒劳。据说浙江某地一宋塔中出土青花,有人说是宋青花,但科学依据不足。

“克拉克”瓷实际就是景德镇的明清民窑普通青花,国内也有人称作外销瓷。说漳州地区或德化的青花是“克拉克”也行,但它是对景德镇的模仿。毕克官先生有相当多的景德镇明清青花瓷标本,研究有成,文物艺术界有目共睹。毕先生的忠告值得景德镇、江西省乃至国家的重视。因为以景德镇现有的力量,研究元明清官窑都来不及,更何况去研究无可量计的民窑瓷。国家应当把相当的力量,投入到景德镇宋元明清官窑民窑瓷器研究中去,它是中国的一张千年闪烁的文化名片啊……

海内外陶瓷学术专家聚焦同安窑


“通过今天的仔细考察和在千境窑里看到的珠光青瓷藏品、残品,我认为同安的珠光青瓷可能源自龙泉窑的早期。”重庆三峡博物馆研究员陈丽琼说。

10日上午,参加中国第二届海内外名窑名瓷学术研讨会的海内外陶瓷界专家学者走进同安区,除了实地考察褒美村匣钵古厝群、武举人叶高昇府、汀溪窑古窑址外,还到成功复制出珠光青瓷的千境窑现场考察,鉴定千境窑所收藏的同安窑藏品,并对保护传承同安古文化建言献策。

见证:百栋匣钵古厝重现同安陶瓷业辉煌

大小齐整、错落有致的鹅卵石做建筑基石,排列整齐的匣钵砌成的外墙装饰,古厝一栋连着一栋……昨日上午,褒美村一百多栋匣钵古厝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海内外陶瓷界专家团,被人遗忘多年的匣钵古厝群顿时热闹起来了。

“匣钵古厝在褒美西坑有上百栋以上,这些匣钵古厝群多数建成于清代,与清代禁止采石头矿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地百姓由于缺乏建房的石材,就地取材从西源溪里采集鹅卵石,从附近的汀溪窑址里运来废弃不用的匣钵进行装饰,建成了一栋又一栋的古厝,这样的古厝在闽南地区相当少见。匣钵大量用于建房,从一个侧面证实当地陶瓷业的发达程度,可见直到清代同安窑业还十分发达。”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告诉记者。

论证:陶瓷界专家团认为同安窑或源自龙泉窑

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叶文程说:“同安汀溪窑的历史很悠久,到现在将近上千年的历史,跟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烧造的产品,都是从泉州港外销到日本、东亚、东南亚各国。在历史上,为海上丝绸之路做出很大贡献,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扮演者与参与者。”

“通过今天考察和在千境窑里看到他们搜集的珠光青瓷的藏品、残品,仔细思考后,我认为,同安的珠光青瓷可能源自龙泉窑的早期。龙泉窑和珠光青瓷的纹饰以及刻画的内容都很相似,或许在北宋到南宋的初期,同安窑和龙泉窑是有交流的。而且在同安汀溪窑的残品中,看到了龙泉窑址大量存在的粉青,这就更让我们联想起二者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龙泉窑始于魏晋,止于清代,同安窑始于北宋末,或许当时龙泉窑工匠南下成就了同安窑系的辉煌。”重庆三峡博物馆研究员陈丽琼说。

建言:开发建设好陶瓷产业打造汀溪海丝文化带

同安窑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它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忙,也见证了古代瓷器文化的繁华,说明了古代同安不仅有优秀的工匠,更有丰富而底蕴深厚的文化。为期半天的研讨会上,专家们各抒己见,纷纷建议要保护好同安古窑址,传承好同安古文化,加大研讨研究力度,开发建设好陶瓷产业,打造汀溪海丝文化带,把同安窑文化发扬光大。

近年来,汀溪镇立足发展乡村旅游,以珠光青瓷为代表的瓷文化主题游,对提升汀溪镇乡村游的品味、品质、特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汀溪镇在经过认真调研后,目前正计划建设陶瓷文创园,以此打造属于汀溪的海丝文化带。

漳州向台南赠送20件“克拉克瓷”艺术品


12日,记者从市文化与出版局获悉,漳州向台南市赠送的20件“克拉克瓷”艺术品,已顺利抵达台南郑成功文物馆,并将在馆内永久性展出。

今年适逢郑成功开台350周年,台南市在举办郑成功文化节时,对17世纪船舶文物进行特展,并将漳州窑“克拉克瓷”列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展品。5年前,台南市有关机构对17世纪荷兰人住所遗址安平古堡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克拉克瓷”标本(碎瓷片)。因而,今年应邀组团前来我市参加“首届漳台小吃文化节”的台南市文化协会,力邀漳州窑“克拉克瓷”艺术品能赴台参加“成功启航—17世纪船舶文物特展”,与更多的台湾民众见面。

此次秉承传统工艺制作的20件漳州窑“克拉克瓷”艺术品,由漳州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和漳州顺德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向台南市赠送,其中包括了仿“克拉克瓷”麒麟纹盘、仿“克拉克瓷”信泰瓶等漳州窑瓷器,瓷器类别及时期各不相同,但皆是表现17世纪“开台圣王”郑成功统一台湾期间的漳州窑瓷器。

据漳州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刘木进介绍,此次漳州赠送的20件漳州窑“克拉克瓷”,以仿古件的方式,根据传统工艺恢复烧制,重现美轮美奂的“克拉克瓷”,完全彰显了当年的古韵,历史内涵高于艺术品价值,丰富了郑成功文化节的展出,让台湾民众进一步了解漳州台南两地的历史渊源。

据漳州市文化与出版局有关人士介绍,此次赠送台南漳州窑“克拉克瓷”艺术品是漳台两岸以瓷为媒、以瓷会友、加强经贸文化、文化产业交流的一件盛事,开创了两岸文化会展业的先河,让台湾民众认识到“克拉克瓷”出产地在漳州,印证当时漳州瓷器经台湾再销往世界各地的经贸文化历史。

明代外销第一瓷“克拉克瓷”亮相厦门


明代外销第一瓷“克拉克瓷”亮相厦门

本月底,明代沉船“南澳Ⅰ号”上的上万件瓷器可能将被全部打捞出水。据专家初步分析,出水的青花瓷主要来源于漳州平和窑。

随着“南澳Ⅰ号”打捞工程的推进,曾受宠于洋人的“克拉克瓷”,越来越被国内瓷器收藏人士关注。记者昨日获悉,从今天起,一批平和克拉克瓷精品将在裕鑫古玩城撩开面纱,向市民讲述三四百年前中国民间精湛的瓷器工艺。曾是明代外销第一瓷

“克拉克瓷”,很洋气的名字,却是正宗的中国明代造,而且其故乡在漳州平和。

昨日,“平和克拉克瓷经典民间收藏展”主办方介绍,今起在厦展出的二十几件克拉克瓷,集中了本土藏家和国外回流瓷器的精华,其中不乏受藏家关注的青花、五彩大盘、大碗。如一款五彩双龙双凤大盘,不仅器物保存完整,而且颜色焕发出跟新品一样的光彩。

克拉克瓷重新回归国内藏家的视线,与轰动一时的明代沉船“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工程密切相关。2007年开始打捞后,“南澳Ⅰ号”陆续出水了大量青花瓷,其后被专家鉴定为是明末清初的“克拉克瓷”,而克拉克瓷的主产地就在漳州平和县。

记者了解到,数百年前,克拉克瓷曾经热销国外,被国外称为中国的“国瓷”,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外销瓷主要品种之一,见证了当时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无限繁华。

民间收藏或持续升温

“明代克拉克瓷主要满足外销需要,国内长期对其关注度不高,收藏的完整瓷器也比较少。”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叶文程教授表示,克拉克瓷属于民窑产品,在长期受到忽视后,现在正在重新焕发光辉。

据了解,与明末清初同时期的景德镇瓷器相比,克拉克瓷总体不够精致。另外,克拉克瓷瓷盘薄、易碎、不耐用,所以在国内并没有很好的销路,而当时的欧洲人更多地把瓷器当做摆设,由此也造成克拉克瓷在国内罕见收藏。

不过,叶文程指出,随着这几年曝光的增加和考证的进展,克拉克瓷的真面目得以重新示人,在收藏界的关注度将不断提高,加上目前国内存量较少,未来的增值度还是很值得看好。“目前一个40cm以上口径的克拉克瓷,收藏价值在几万元。”

永丰源陶瓷 海内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


深圳永丰源集团董事长刘权辉站在文博会永丰源分会场的讲台上,一边忙着检查会场安排,一边举起臂膊晃动着说:“我们有这么好的瓷器,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让大家知道,就是要告诉世界‘最好的陶瓷在中国、在深圳’!”

永丰源一连串展露“文化肌肉”的动作,最近一段时间格外引人瞩目。继去年底荣获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称号,永丰源北京、上海、成都以及美国等地的专营营销渠道全面升级,以瓷器品牌带动瓷与酒、瓷与茶的产品结构完美对接,由深圳总部辐射海内外的产业格局全面形成,产业资本与强势资本合作顺利,企业上市工作加紧展开。继去年第一次成为文博会分会场以来,永丰源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

平台给力:“文博会”托起大品牌

“永丰源的发展,离不开深圳好的创新环境,也与文博会营造的强势平台息息相关。”刘权辉说,他最近与泸州老窖总经理张良一起做了档电视节目,张良说,中国白酒要走向世界,最重要的是国家强盛,因为酒是文化,文化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打动人心。国家强大,中国人、中国酒才会为世界所认同、所接受。他对张良的观点非常认同。瓷器是什么?瓷器也是文化,只有中国强大,中国文化才能走向世界,瓷器才能走向世界。

刘权辉说,文博会起源于深圳,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先行一步富强起来的深圳,肩负起中国文化复兴的重任。永丰源借力深圳、借力文博会得到了长足发展。过去的30年,是改革开放的30年,是深圳迅速崛起的30年,也是国瓷永丰源发展的30年。国瓷永丰源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永丰源文化创意产业园观澜瓷谷。它1795年创建于清乾隆年间九村三中,1982年成长于潮州饶平三饶镇,2003年发展于深圳永丰源文化产业观澜瓷谷。

改革开放30年的风雨,见证了国瓷永丰源不断探索文化产业化的历程。如今,永丰源已是广东和深圳文化产业的代表,给行业提供了一个传统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升级的样本;作为迅速崛起的中国陶瓷品牌,永丰源在传承中华文明、引领生活方式、实践绿色经济等方面,均独领风骚,与文化产业倡导的“文化+科技”的精神完全相符合。

刘权辉表示,国瓷永丰源作为深圳的重点文化企业一直得益于深圳发展。文博会在深圳,深圳又是设计之都、创意之城,对永丰源品牌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永丰源也得到了深圳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政府看到了永丰源未来的发展,深圳市宝安区专门配套了一个91万平方米的瓷谷公园,发展成陶瓷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未来将在观澜成就一个世界陶瓷品牌的核心地。真正应当感谢深圳市和宝安区政府、感谢宝安区文产办为永丰源发展创造了好环境,没有政府的信心和决心,永丰源很难取得今天的成绩。

总部辐射:海内外拓展大市场

“永丰源走的是‘1+N’的扩展模式,通过总部基地的辐射带动战略,实现文化产业化、市场化。”刘权辉介绍说,今年文博会举办前夕,永丰源北京展览中心盛大开展,引起了京城消费者的称赞。永丰源瓷谷文化(北京)有限公司隶属深圳永丰源集团,是一家集日用、工艺陶瓷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瓷文化传播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已具有30多年的发展史和数百年的陶瓷传承史。永丰源北京国瓷博览馆于2011年4月正式开馆,与首都的硅谷相对应,永丰源瓷谷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在首都打造一个举世闻名的国家“瓷谷”,成为首都一个新看点。

除了北京,永丰源在美国的公司也受到当地高端人士的追捧,成为中国文化打开美国市场的一大典范。“中国人靠什么赢得尊重?到了德国法兰克福你会发现,美轮美奂的‘中国货’,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最好载体。”永丰源营销经理林昭旭告诉记者,永丰源在法兰克福等国际博览会上广受欢迎,价格高于国外品牌,其销售依然供不应求。

记者了解到,永丰源作为依托深圳形成完整产业链的集团化企业,现已完成全球战略布局,在北京打造世界名瓷中心,以辐射华北、东北、环渤海等地区市场;在上海打造世界名瓷中心,以辐射华东、长三角等地区市场;在成都打造世界名瓷中心,以辐射西北、西南等地区市场;在广州、深圳打造世界名瓷中心,以辐射华南、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市场,形成了覆盖全国的营销渠道。在美国等国外市场设立分公司,建立起遍布全球的国际市场销售体系,利用产品互补、市场交换方式将产品销往中东、土耳其、俄罗斯、美国、巴西等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核心力量:让文化改写发展规则

“永丰源的成功,走的是蓝海战略,走的是创意产业,走的是双赢、多赢、共赢的新模式。”刘权辉说,文化产业之所以受欢迎,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当一个企业的发展主要靠创意实现增值,这个企业就改写了传统企业依靠浪费能源低成本扩张的老路,找到了快速发展的新模式。

本届文博会期间,永丰源推出的永丰源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展示将是一大亮点。该项目以包容八方的勇气,打造生态、低碳、自然、环保、和谐、友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永丰源要利用全新的商业模式将“观澜瓷谷”打造成为世界顶级陶瓷品牌聚集地和产业平台。

“永丰源的质量靠方方面面的优势整合,永丰源的质量同样也能成为别人实现梦想的肩膀!”刘权辉说,国瓷的品牌响了,永丰源的招牌亮了,找到永丰源的人多了起来,尤其是与其匹配的高端品牌都直接找到国瓷永丰源,提出产品开发需求,先后与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成功合作。日前“国瓷+国窖”又达成了战略合作,泸州老窖在本届文博会上与永丰源签约,将国窖定制酒包装创意基地设在深圳永丰源。

“永丰源的成功,是因为我们汇聚了天下所长,站在大家肩膀上,成就自己的卓越质量和品牌高度。”刘权辉说,自1998年永丰源定位为世界高档日用陶瓷产品制造商,在与国际大品牌的较量中,悟出好品牌就是一种承诺。永丰源要获得高端客户的认可,提供最好的品质,它所做的一切都应该强化品质这个特点;永丰源要用文化提升瓷器的附加值,它必须提供让客户和消费者愉悦的文化产品,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竞争者。永丰源正在加大文化创新的科技投入,力争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领先品牌。

克拉克瓷高潮的幻灭 见证海上贸易鼎盛与衰弱


从沉船“南澳一号”上打捞出明末清初的“克拉克瓷”的消息,再一次将人们的目光集中在这种曾经热销国外的中国陶瓷上。

因为按照外国订单制作,克拉克瓷少有留于国内,因此一直不为国内所知。和景德镇的青花、德化的“中国白”不同,作为当时景德镇产能不足的补充,产于福建漳州平和的克拉克瓷只热销了很短时间,这个瓷器品种随着沿海贸易的变化很快消失了。

而克拉克瓷也见证了中国海上贸易最鼎盛的那个时期。

作为景德镇青花的补充

葡萄牙是最早同中国做生意的欧洲人。

公元1653年,葡萄牙“克拉克”号商船在马六甲海峡被荷兰武装船队劫持,“克拉克”号上装载的约十万件中国瓷器被运往阿姆斯特丹。1654年拍卖时,轰动整个欧洲。但没有人知道这批瓷器产自何处,只能以葡萄牙战舰的名字命名为“克拉克瓷”。

上世纪50年代,故宫博物院派人到漳州,寻找一种叫漳州器的米黄色小开片瓷器及其窑址时,意外发现南胜(历史上平和县城所在地)、五寨等古代窑址,出土了与克拉克瓷形制相仿的残片。1984年,考古人员在平和发现烧制克拉克瓷的窑址,1998年正式向世界宣布平和窑为克拉克瓷产地。

平和县现属漳州市,一直是福建偏远山区的一座偏僻的小县城。

1507年开始,平和当地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长达八年。王明阳率部平定起义,并奏请朝廷在此建县,取名“平和”,意为寇平人和。

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平和正式建县。为了确保安定,王明阳将部队中的一批兵将留在平和,他们几乎都是江西人。

“这些江西人中有不少会烧陶瓷。没有明确记载,在江西籍兵将留下前,平和当地有瓷器生产。”平和县博物馆馆长杨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而且在其后一百多年间有13位平和县县令是江西人,他们也将烧瓷的技术和工匠带到平和。”

留下的江西籍兵将都成了老百姓,不再领军饷,他们急需一种谋生的手段。江西籍县令也深知制瓷的好处,鼓励开展。直到现在,研究者都没有找到关于平和窑的赋税记载,有种说法是,当时平和县烧瓷是免税的。

平和县群山环抱,适合依山建窑,丰富的水资源能带动窑厂用的水车,山上树木繁茂,而且有许多松柏,松柏燃烧后的松油温度很高,是烧瓷的理想材料。更重要的是当地瓷土资源丰富,这也是一个地方是否能生产陶瓷的首要条件。历史上,福建省曾有德化窑、漳浦窑、厦门窑、闽侯窑、莆田窑等多处窑址存在,全省内的瓷土资源可见一斑。

天然的资源加上政府鼓励,平和县的窑厂不断出现,后人用“十里窑烟”来描述当年的情景。但平和百姓大都只在农闲时烧瓷,并不完全以烧瓷为生,这也佐证了平和窑厂一直在做外销订单的猜测——有单来了才生产。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景德镇出现原料危机,有官窑曾两度停烧。民窑也因繁重的税负一度被扼杀。景德镇的窑厂陷入困境,但外销瓷的订单没有减少。据史料记载,1609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621~1632年间,曾三次在中国收购瓷器。此后80年间,仅东印度公司一家就从中国运走1600万件瓷器。

如此多的瓷器出口订单,景德镇难以承受。东印度公司等外国客商希望找到新的窑厂替补景德镇,也希望在沿海开放口岸地区能找到窑厂生产,以避免从江西往沿海港口运送瓷器的奔波,减少在长距离陆路运输中瓷器的损坏。

外国客商首先找到德化,历史上福建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早在唐代,德化制瓷就相当发达,当地工匠颜化彩写出了第一部陶瓷专著《陶业法》。

“德化的瓷土非常好,因此特色就是烧白瓷和瓷雕。也做过青花瓷,但只做了一段时间,是根据国外的订单做的。”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据推测,当时商人从德化顺流而下找到了平和,定制瓷器。

作为大量制作景德镇瓷器替代品的生产基地,平和窑在出口的鼎盛时期一直以青花瓷为主,模印、刻画技法、构图与景德镇产品类似,但与取土、施釉、烧制等流程早有一套严谨完备方法的景德镇相比仍有差距。

走私港火了克拉克瓷

宋朝到明清时期是福建瓷器制造外销的繁荣时期,这和当年发达的海上贸易有关。

“德化陶瓷大规模从泉州港出口是从宋代开始。”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从德化挑着瓷器走一天山路到永春(泉州的一个县),装船航行一天能到泉州港。”

距离漳州200公里远的泉州港在唐朝已经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最佳港口之一,到了宋朝,泉州港已和埃及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从泉州港出发的船只北上可达日本、朝鲜,南下则到达东南亚,由此转往世界各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郑和率领240多艘海船出海远航,访问了30多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和地区。此后的28年里,郑和率船队七次出海,作为明朝的使者到各地访问。每到一地,向当地首领馈赠礼品,其中就有大量陶瓷。

明朝时期,泉州造船业发达,当地有经验丰富的水手、舵工,是郑和船队的重要成员。《西山杂志》记载郑和“调雇泉州船,以东石沿海名导引,从苏州浏家港入海,至泉州寄泊……”

明嘉靖、万历年间,海盗猖獗,朝廷实行海禁,泉州港的贸易受到影响。位于现漳州市海澄县境内九龙江入海处的月港偏安一隅,开始兴起。据《海澄县志》记载:月港店肆鳞次栉比,市镇繁华甲一方,古称月港小苏杭。月港一度和汉唐时期的福州港,宋元时期的泉州港和清代的厦门港,并称为福建“四大商港”。

月港港道“外通海潮,内接山涧,其形似月”,因此得名。但月港的作用不像名字那么风光,它能在海禁期间依然繁华的重要原因是:月港一直是个走私港。

“月港不是由瓷器兴起的。”平和县博物馆馆长杨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比如走私铜,作为生产冷兵器的重要原料,铜禁止出口。‘南澳一号’上就发现有铜。”

平和县博物馆所在的中山公园,有两棵大榕树,是古代码头所在地。河水一直通到花山溪。当年平和的窑口都建在花山溪的支流旁,花山溪连着九龙江,江面宽,水流缓,装载瓷器的小船顺流而下,到月港换装到更大的商船上。

随着清康熙年间的海禁政策,对走私港的打击也愈发严厉。月港开始衰败,瓷器出口越来越少,平和窑也慢慢消失了。

“克拉克瓷”不复来

和平和窑的短暂命运不同,在德化,制瓷业依然是县里的支柱产业,是福建古代十一个制瓷的窑厂中,唯一仍大规模生产的。每年德化的产瓷有一半的产品都销往国外。现德化县里有1000多家制瓷工厂,200多家陶瓷研究所。

所谓工厂,就是批量生产瓷器的单位,产品相对廉价。而研究所大都是有名气的制瓷师创办的作坊,大都生产一些档次、工艺相对较高的瓷器,产量不大,都以收徒的方式招募员工,传承手艺。

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校每年都批量输送制瓷业所需的各环节技工。

25岁的德化陶瓷师傅苏清龙正在修补一尊1米多高的菩萨像,他是邱双炯的徒弟,已经学制瓷三四年了。邱双炯是凤凰陶瓷雕塑研究所所长,德化陶瓷界数得着的人物。在研究所内,有三四栋楼,住宿、工厂、展厅都集中于此,很多烘干、烧瓷设备都是邱双炯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的。

邱双炯的代表作有五百罗汉和水浒一百零八将,每个造型都栩栩如生,体现了德化瓷器特有的雕瓷工艺。从小学烧瓷的邱双炯直到退休后才重新回到“本行”,现在已经收了近两百名徒弟。“来的来,走的走。收徒弟没有特别的条件,但带出来的几个都行。”邱双炯说,“我的三个孩子都没有做这一行,但没关系,我的手艺也不是父亲传给我的。”

相比于德化的同行,生活在漳州的林俊就要寂寞许多。他每天早上六点出发,驾车沿着省道开往平和县,拐进文峰镇宝桥村的一个山坳里,他创办的克拉克瓷研究基地就设于此。

占地四亩的基地三面环山,山上森林茂密,犹如世外桃源,即使基地内的机器开着,外面也能听到阵阵鸟叫。

林俊今年50岁,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收藏、研究古陶瓷。在对汝窑研究中,他拼复了20种器类、50多种造型——此前全世界收藏的汝窑瓷器只有8种器类、18种造型。林俊收藏拼复的汝窑“狻猊出香”,曾被央视《寻宝》栏目专家评为“民间国宝”。

创办克拉克瓷基地两年多来,通过对出土的克拉克瓷化验,林俊还原了胎、釉配方。“绘画风格才是克拉克瓷最大的特点。”林俊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克拉克瓷的“开光”(装饰图案的形式),大都画风粗犷、写意,和景德镇细腻、严谨的画风有很大区别。简单说,景德镇瓷器上的手绘细到人的眉毛、花的花瓣,都很像,而克拉克瓷则是“人不像人,花不像花”,有些抽象。

“这不是云,是花。你要发挥想象。克拉克瓷上的图案都需要大胆的想象。”克拉克瓷基地的黄集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种风格主要是符合当时国外的审美标准。”他是林俊从汕头请来的师傅,专门负责手绘。

之所以从外地请师傅来,因为漳州当地的制瓷已失传多年——克拉克瓷失传四百多年,漳州当地另一种瓷器漳窑失传一百多年。黄集然也是照着传世的克拉克瓷图案照葫芦画瓢,形成自己的画风。

林俊请当地人来基地再向黄集然学手绘,希望平和人能传承克拉克瓷的绘画风格,但已经有几个人半途离开。“现在年轻人不可能学会的。他们没有这个耐性。”黄集然对此已不抱任何希望,他说:“我不会让我的孩子学这个,没前途。”

林俊也很清楚,即使摸清了克拉克瓷的烧制方法,也很难在国内打开市场,销往国外更只是个美好的愿望。而他对重新还原的漳窑瓷器,则充满希望,漳窑瓷器米黄的色泽人见人爱,很容易在国内打开市场。“以克拉克瓷作为基地名称,因为它是个世界品牌。但漳窑更符合国内的审美。”林俊说。

当地政府为了支持克拉克瓷研究基地,花了25万修了一条单车道水泥路。林俊希望政府能给予更大支持,他希望买下基地周边的50亩土地,建成休闲山庄,使基地更像样,吸引游客来参观,并能和学校、研究机构保持互动。

虽然当地政府、商人都想通过“克拉克瓷”这个品牌,和文化产业沾边,但所有人也都清楚如今还原的克拉克瓷已很难打开市场,现在在当地,出口量最大、最受欢迎的是“平和蜜柚”。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曾经风靡海内外的漳州克拉克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曾经风靡海内外的漳州克拉克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全瓷的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