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瓷砖墙面 > 导航 >

怎么区别古瓷和现代仿古瓷?

怎么区别古瓷和现代仿古瓷?

瓷砖墙面 全瓷瓷砖 瓷砖造型

2020-09-19

瓷砖墙面。

识别仿瓷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独到的“眼力”,如果你能从以下方面入手,便可以把古瓷和现代瓷区别开来。

一是要注意器物的造型,一般说来老瓷古朴、形制自然,并具有某个时代的风格特征,如康熙时特有器型观音瓶、棒槌瓶等;

二是要细看釉面光泽度,古瓷釉面往往湿润,无现代瓷器上的刺眼浮光,部分瓷器还有蛤蜊光。如康熙时五彩人物棒槌瓶等。

三是要分析色料,古瓷用料与现代仿瓷不同,彩瓷更为明显。如康熙青花是采用国产浙江料,色彩十分艳丽,具备了青花分五色的特点。

四是要看画工是否精致,古瓷釉面富有层次感,花卉、飞禽栩栩如生,人物神态朴拙,带有时代韵味,形神兼备。如雍正时的鸡翅凤、壮婴图等,这是雍正瓷器独有的特色。

五是要掌握底足的特点,古瓷底足往往露胎,其胎质坚硬;胎表面可见米黄色护釉胎,有自然磨损痕迹,底足相对规整,圈足圆滑。如康熙时的“泥鳅背”和“糯米胎”尤为明显。而仿瓷底足露胎松散,无护胎釉,有人为地沾上污迹的现象,底足过于规整,大多见于平足,平足也是现代仿瓷的常见手法。

六是要识别落款的方式,不同朝代的官窑底足有不同的款识。如康熙和雍正时大部分为六字楷书蓝款,也有少量的篆书红(蓝)款。

七是要借用于高倍放大镜观察釉面气泡,真品古瓷气泡大小不一,间距较舒朗,而仿瓷气泡一般为细密而极细小,无自然风化的斑点,更无舒朗之感。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鉴别古瓷和仿古新瓷的一般规律


仿古瓷如果制作手法高超,几可乱真,那么怎样区别它们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鉴别:

1.古瓷纹饰,运或刀法自然流利;仿造者生硬,做作,呆板,绝无真品纹饰那种挥洒自如的流畅感,而处处留下临摹痕迹。

2.古瓷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仿古瓷往往做假去掉浮光。去掉浮光的方法主要有:

(1)用酸浸涂去光,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苍白,与古瓷不同。

(2)用兽皮打磨,用这种方法处理的,在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可见无数平行的细条纹。

(3)用茶水加少量碱久煮,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不正,仔细比较,即可识其破绽。

3.出土的古瓷土锈进入釉里,一般土锈都在釉薄之处;仿者土锈附于表面,用水洗之即去。

4.釉上彩瓷一般达一百年之久者,迎光斜视可见彩的周围有一层淡淡的红色光泽,俗称“蛤蜊光”。

5.有的膺品采用在旧器上后加彩的方法,使其改头换面,冒充名贵品种。鉴别的方法是仔细观察釉彩,一般来讲旧器用过都会留有伤痕,如伤痕在彩面下面,必然是伪作。此外,后加彩一般较鲜艳,且光泽度强,犹如旧衣服上打的新补丁,格外醒目,显得很别扭。

6.金水(即将黄金溶解于王水)最初为德国人居恩在1830年所创制。我国瓷器上的金色,一般来讲1840年鸦片战争前,用金粉描画,金色深沉。1840年以后,用金水描画,光泽度好。

因此鉴别古瓷的金色,可以说1840年是一条分界线。此外,古瓷的金色历久磨损变色,或仅留下痕迹。仿古瓷金色艳丽耀眼。

仿古瓷不等于古瓷赝品


仿古属艺术品仿真复制范畴。国外艺术仿真复制业已成为消费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西方国家,无论在政府办公室、大酒店、大宾馆,还是写字楼、客厅、卧室,随处都可以看到艺术复制品。

景德镇瓷器仿古,历来有之,如明代制瓷名家周丹泉、陈仲美等所制仿古瓷.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境地;清代的郎窑、年窑、唐窑以仿历朝古瓷著称,其中唐窑“仿肖名窑诸器,无不媲美”;民国时期虽仿古成风,亦有精品问世。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瓷业生产发展,仿古瓷成为一大生产种类。景德镇各瓷业单位聚集一批专业人员和能工巧匠,烧制了很多外形和内在质量较高的仿古瓷。尤其是中国轻工业部陶研所与建国瓷厂不仅仿制宋代的影青刻花、元代的青花和釉里红、明清两代的祭红、郎窑红、豇豆红、翠青、霁蓝、茶叶末、窑变花釉、三阳开泰等颜色釉瓷,更有仿历史上著名的“汝、定、哥、官、钧”五大名窑珍品;人民瓷厂在上世纪60年代为北京明定陵博物馆复制了一口“云龙”千件大瓷缸,署款为“大明嘉靖年制”,陈列在定陵的地宫;艺术瓷厂按照北京故宫提供的样品,成功地复制了清代同治皇帝婚典御用瓷,粉彩黄地龙凤樽、鼎、罍、彝四大系列40个品种共224件。

1979年7月23日,国家用瓷办公室与上海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签署《关于仿古瓷器产销协议》,指定景德镇市艺术、曙光、建国、雕塑四个瓷厂(1980年后增加人民瓷厂)定人定车间为乙方仿制古瓷。3年间共生产、销售仿古瓷61306件、价值900多万元。此外,景德镇陶瓷馆与东风瓷厂为故宫博物院及有些省市的博物馆仿制了不少名贵古瓷,如他们仿制的元明青花,获得陶瓷考古专家的好评。

由于仿古瓷销路不断扩大,颜色釉、釉里红、青花挂紫、斗彩等工艺技术都得到传承和提高。为保证一些独门技艺后继有人,国家特许老艺人自带艺徒、子承父艺,从而推动了陶瓷仿古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除国有企业外,少数民营企业和作坊开始仿制古瓷,曾一度产销兴旺。90年代以后,在利益的驱动下,民营企业和作坊跟着做仿古瓷的越来越多,经过市场的“考验”,其间的差别也就越来越大了。

一是高仿品。生产高仿品的企业,有雄厚的资金,还有一定的制瓷知识和古瓷鉴赏能力。他们用高薪聘用专业人才,对各个朝代的名瓷,从瓷土、胎釉、纹饰、外形等都一一进行研究分析,用实物或残片进行对比,反复试制,直到处处到位为止。对烧成的瓷器,亦进行严格的拣选,以十选一或几十选一的作法,落选者决不入市。在销售时说明是仿制的,明卖明买,不搞所谓做旧。由于这类瓷器数量不多,成本高,卖价自然不低。佳洋陶瓷有限公司高仿元代《鬼谷子下山》瓷罐,从制胎、绘画到成瓷一丝不苟,层层把关,达到了造型真实、纹饰逼真的效果。高仿品亦属高档艺术品,是有较高经济价值的。

二是中仿品。选料、制作比较讲究,均为手工操作,价格合理,亦有一定的市场。企业改制前建国瓷厂的颜色釉及釉里红、人民瓷厂的青花、艺术瓷厂的粉彩及古彩、曙光瓷厂的青花及浇黄三彩、雕塑瓷厂瓷雕等,按定单作为陈设瓷进行生产,品种较多,数量较大,质量较好。现在仿古瓷中的多数民营企业和作坊,也生产这种大路货,但底款打的是古代年号,也有不打底款的,这种瓷品的利润较普通陈设瓷和日用瓷强得多。

三是低仿品。用料不讲究,绘制较粗糙,有的以贴代画,卖价低廉。更有甚者,搞花纸贴、印子戳,马马虎虎地打上“大明某某年制”、“大清某某年制”底款。这样粗制滥造的仿古瓷,不但卖不起价钱,而且同行之间打价格战.自相残杀,影响极坏。

仿古瓷作为当今景德镇瓷业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它能继承传统技艺,使为数不多(或孤品)的古瓷展现在更多人面前,也为陶瓷爱好者、收藏家提供了一条购买的途径。仿古瓷不是膺品,它们之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膺品通过“做旧”故意隐瞒其假身份,以假充真蒙骗买家;而高仿品一开始就声明不是真品,但他仍是艺术品。

对仿古瓷生产,首先要讲“度”和“量”,“度”就是讲质量。忌假冒,不懂不要仿。“量”就是限数量、忌盲目,多了不值钱;其次要加强监管力度,从严打击“做旧”哄骗顾客的恶劣行为。并且需要一个有权威的仿古瓷鉴定机构,当好购买者参谋,改变混乱现状,维护瓷都形象;再就是,瓷器不要随意打古代年号。除高仿品外,现在市场上有些粉彩、古彩、颜色釉陈设瓷和青花文具,生产工艺和原材料本来就是现代的,根本没有必要打什么明、清纪年款,应该用厂名或者制作者姓名,只要质量过得硬,顾客同样是欢迎的。

高古瓷该怎么辨别真伪?


高古瓷种类很多,人们习惯上将明清以前的瓷器列为高古瓷,中国各朝各代出产瓷器都带各自的特点。如今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的仿制技术也在不断上升,仿制品的仿真程度不断提高,在收藏高古瓷的过程中,该如何判断一款瓷器是否为高古瓷呢?

高古瓷距今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传世至今的数量非常少,大多为埋藏地下然后发掘出土,那么在鉴别高古瓷的时候就有据可循了,瓷器上千年埋藏地下大多表面会形成土斑,根据土斑就能辨别瓷器的真假了。

据专家研究总结,高古瓷的土斑分为两种:蚯蚓屎斑和蚕卵斑,这些斑点的形成是因为泥土中的化学物质对瓷器形成侵蚀及地温影响形成,瓷胎釉面被腐蚀或开裂 ,露出的胎体大量吸收泥土中的矿物质和有机物质,随着时间逐渐粘连在胎体上。

蚯蚓屎斑成条形曲线状,粘连在瓷器釉面开裂的缝隙处和露胎处,和细细的、弯弯曲曲的、表面光滑的蚯蚓屎很像,这种斑点需要用手指用力才能清除。如今很多藏家在收藏高古瓷的时候看到瓷器表面的蚯蚓屎斑,一般都作保留,因为这是证明瓷器经历年代为真品的依据。

蚕卵斑为颗粒状斑,在瓷器的剥釉露胎处及其他露胎处大面积存在,因形似桑蚕的卵--一粒粒的聚集在一起而得名,这种土斑粘连胎体非常牢固,用手指是很难清除的。

如果一件出土瓷器上同时有两种斑点,说明这件瓷器极有可能是陪葬品。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人造仿制土斑有两种:一种为块状,是将瓷器的某个部位用硫酸把釉面腐蚀,然后在腐蚀部位涂上胶水黏上泥土形成,看上起非常不自然,剥釉处和有釉之间没有过渡层次。还有一种是将瓷器釉面用硫酸腐蚀后,然后再埋入泥土,过段时间取出形成斑点,这种斑点上面粘的泥土非常容易去除,甚至用水一冲腐蚀面就干净了。

略谈古瓷鉴定和鉴定人


“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董”。如今,收藏已热遍大江南北,据说仅京城的拍卖公司就超过了百家。每家拍卖公司必须备有三、五名鉴定师,所以鉴定师这一职位也十分走俏。但是,鉴定师并不是那么容易当的,也不是谁都可以当。当得称职的不容易,当得出色更不容易。一个欠成熟或是欠水平的鉴定师常会给鉴定工作带来失误,并给收藏者或拍卖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实际上,当前鉴定队伍中人员的素质、知识水平、实际能力和道德观念等都良莠不齐、差距极大。有的根本不适合胜任这一职业,故而在收藏中、征集藏品中、拍卖过程中常常会闹出许多笑话或麻烦。对此,笔者针对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鉴定与考古不是一回事

鉴定是古玩市场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在古玩市场十分活跃、科技水平日益发达的今天,文物、古玩的收藏交易已成为一项经济交往中十分红火的产业。针对鉴定这一日常性的工作来说,便显得更为重要和慎重,搞不好就造成古玩市场的混乱和交易某方的损失。古玩鉴定这一工作在时间上有限制,在经济上有风险,在信誉上要求十分严格,这是其部分特点。若鉴定者(师)在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的高仿制时期,面对真真假假、真假难分、很容易“走眼”的实物面前,没有很强的判断力———“毒眼”,那就很难完成他的工作职能了。

而考古就不同了。考古面对的是野外、原始的古迹,出土的文物(除个别外)基本是真实的东西。只要求面对实物进行断代、分析和归纳,并尽力完整地取出来保存修复,然后从历史和文化艺术的角度去研究它的历史性、艺术性、政治意义、民俗习惯、科技发展水平、技术工艺以及艺术价值等等。一时存在的问题解决不了也没关系,收存起来查资料找答案,十年八年也不怕,将来再作结论,并不承担风险和经济责任。

可一直以来,很多人张冠李戴,用考古学的方法、用断代特征去鉴定古玩实物的后果,不是错划了许多仿品当真,便是冤屈了很多真品为仿,“枪毙”了很多珍贵的传世真品。对鉴定者的要求

鉴定人员首先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当然从自己做收藏者在收藏活动实践中锻炼出来更好。但光有实践还不够,必须在理论上深造。起码要知道真的为什么是真?真在哪里?假(仿)的为什么是假(仿)?假(仿)在哪些地方?都要能从原理上讲个明白、说清道理。不能在搞不清、分不明的时候一律给个“仿品”的帽子让实物戴上。

我曾见过不少代表买主来鉴定的“鉴定人”,自己连一件真品都没有收藏过,他又怎么可以胜任鉴定人这一职务?也见过某“收藏家”,他家里连一件汝瓷完整器件都没有,就敢洋洋万言大谈宋代汝瓷鉴定要领。我总觉得这样的鉴定大师根本脱离实际,未免有点太荒唐了。

我倒认为想要成为一名鉴定师其实并非高不可攀。只要自己努力、好好学习,多实践,虚心向前人、老一辈请教,多动脑子进行思考,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是可以达到此目的的。作为鉴定人员不仅要学会考古的一些知识,还要懂得一些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化学、冶金、陶瓷工艺,以及文学、艺术、绘画等方面的知识。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实践三者融合为一;知道得多也就理解得深,由理解方可知其所以然,才不会教条地去接受一些不科学的思想、方法。笔者知道现在有不少刚出校门的学生也当起了鉴定师,而实践经验一点也没有。这是一大缺陷,不值得鼓励。不能用考古的方法当鉴定的“镜子”

我很喜欢读书看报。但我常常看到一些名家或权威人士发表文章时经常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那就是不少人都拿考古的断代条件来对古玩市场实物进行判断。这种做法不说是完全不可以,但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因为古玩市场面对的是99%的仿制品,真品混杂其中凤毛麟角;而考古却是基本上对真品(出土文物)、对原始状态的实物进行分析、辨别和断代。研究对象的情况相差如此之大,岂能套用考古的方法来鉴定这些鱼目混珠的仿品市场的古玩实物呢?下面笔者引用几段刊物上的文章供大家一读:

某作者谈元青花鉴别真假的要领时说:“元青花的地釉感观为青白釉,但青白的程度不一致,有的白中泛点青,有的较白,有的偏青……新品的地釉很复杂,以青白为主,但呈色上有的偏白,有的青灰……”试问作者所说两者有何区别?笔者认为,如此模糊地说还不如不说,因为从釉色上判断并非是元青花独有的特征。这个模糊的概念叫他人如何去定论?

还有人说:“元青花的花纹比较繁缛,一般七、八层,也有五、六层的,还有反其道而行之只画两、三层,显得古朴典雅。”这样说来可以认为画多少层纹饰都可以,让读者如何去领会?就只有天知道了。

还有一位鉴定知名学者这样写道:“元青花有凸起的竖向小圆点组成的串珠纹。串珠纹在元代前后的历代瓷器中极为罕见,故可做断代依据。”可是这段文字的标题是“鉴定元青花”。显然作者把考古断代的概念与鉴定混为一谈了。

诸如此类的文章太多,错就错在统统把断代内涵拿来做鉴定条款。这是传统鉴定法所犯的一个错误。

断代是对的,这些说法也用得上,但是面对仿制品和高仿品,当然不灵了。试问一下,“前面所说元青花有串珠纹,也只有元青花才有串珠纹。”可反过来问:有串珠纹的仿品是否就是元青花?可想谁也不会同意这一说法。

所以诸如许多用在断代方面的条件:雍正瓷的足底为泥鳅背、康熙瓷的足圈为二层台、明代瓷的底部有火石红、元代瓷的足圈斜削一刀、砂底、有釉疤、莲瓣边线是分开画以及造型如何流畅等,诸如此类。只要有这些特征皆可用来断代,但是有这些特征的不见得都是真品。因为现在的仿制品都在按照这些特征仿制,做得真假难分、一模一样。

笔者认为,要想在鉴定上拿得准,必须从人们想仿也仿不成的方面去做文章。如气泡在釉下的状况、彩色釉的色差辨别(非形容性描述而是科学定色)、胎泥的密度大小、釉面对光的吸收与折射率、胎釉的元素成分组成、土咬与染土的区别以及开片和老化等等。这些是目前的仿制者尚做不好的,也是鉴定技术要研究的方向。笔者正在进行这一工作,也希望有人合作研究。

鉴定者应有的心态

作为一名鉴定师在古玩市场的活动中位置很重要,责任也重,决不可趾高气扬、武断下结论。应秉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虚谨慎态度。一定要实事求是,敢下结论的就下,不能下结论的就不下,面对实物千万不可乱下结论。把假的断成真的这是欺骗行为,造成买家的损失;把真的说成假的让卖家吃亏也不行。“公正”二字很重要。看不准的就该明说“先不定论”,千万不可偏袒一方或死要面子乱说一通。自己常见的易下结论,自己未见过的也不可随便说成“仿的”。这样武断下结论的人并不鲜见,有人家里祖传三代的东西或是出土的老货,在某无知的“专家”面前就被断成“现代仿品”。这样的事也不少,只能说真正有鉴定能力的人太少了,而“半瓶子醋”的鉴定师太多。甚至有人没有收藏过一件东西、不是收藏家,他也可以到外面去为他人“掌眼”当鉴定师了。有刚出学校的大学生,无实践经验也去当鉴定师,这未免都太草率了。还有人心里很“黑”,不学无术,眼睛只看着钱。因为他有这个决定拍品改变“身份”的权利,给他钱(三、五万),你的货是仿也变成真;不给钱,你的货是真也成假。这些凭钱办事的鉴定师亦不少见。

如果拍卖公司用了这类人物,就等于挡住了公司的财路、毁了公司的信誉。因为有不少真货精品收不进来,拍卖公司能拍出的东西太少了,就不可能多赚钱。如果收进来一些仿品,买主得知之后会找公司的麻烦,则公司失去信誉。笔者奉劝公司老总好好审查一下自己的鉴定人员是否可信和称职?因此笔者希望鉴定人员一定要学好本事,还要有良好的心态以对大家负责,也对公司负责。鉴定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来做好自己的工作。

古代原始瓷和陶器瓷器有什么区别


原始瓷和陶器瓷器是两种陶瓷,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瓷器工艺的进步它们还存在着传承的关系,也就是原始瓷和印纹硬陶,并且这还存在共生的关系。

原始瓷与陶器的主要区别:

首先,从胎质上看,原始瓷与陶器有着很大的区别。原始瓷其胎质是用瓷土烧制而成,而陶器的胎质则是用陶土烧就的,二者胎料不同。

其次,从釉看,原始瓷与陶器的不同之处表现为,陶器一般不施釉,而原始瓷则施釉。

从出土的的大量原始瓷和印纹硬陶看,在使用功能方面,原始瓷与陶器也是有区别的。原始瓷和印纹硬陶都留存了大量的生活日用器,但在生活用器方面,二者分工不同,使用功能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对于陶器来说,原始瓷的瓷土比较细腻,同时又是施釉的,所以原始瓷实用器物较多,即如碗、杯、盘等与人的嘴巴直接接触器物类较多。相对瓷器来说,陶器的器型一般都比较大,所以陶器则以存储器为多,古人大多用陶器来储存谷物和水等。

在功能方面,原始瓷与陶器的另一个区别表现为,原始瓷除了那些小件的实用器皿以外,还有大量的仿青铜礼器的器物,而陶器特别是其所接触的印纹硬陶,虽然也有仿礼器的器物,但数量非常少,大多是一般的生活用器诸如储存器之类的。

原始瓷与成熟瓷器之间既有联系也存在差异,“东汉时期才出现成熟瓷器,但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对东汉时期成熟瓷器的出现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因对相关工艺技术掌握程度不同及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客观原因所影响,成熟瓷器与原始瓷器之间还是有所区别的,所以一个被称为‘原始瓷’,一个则直接称之为‘瓷’。”

原始瓷的制作工艺不如后来的瓷器成熟,首先在胎质方面,尽管原始瓷的胎料(瓷土)也经过一定的淘洗,但肯定不如成熟瓷器那么精细,是它的淘洗比较粗制。所以原始瓷与后来的成熟瓷相比较,显得比较粗糙。其次,原始瓷的烧造温度虽然也高达上千度,但还是没有后来的成熟时期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的烧造温度高,所以原始瓷不如成熟瓷器精致细腻,也不如成熟瓷器色彩丰富。

原始瓷图片

官窑和哥窑瓷器怎么鉴定区别


官哥汝定钧,一片值千金。”“宋代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中,官窑被排在首位,这是因为官窑是皇家官府直接营建的。官窑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北宋汴京的官窑青瓷,其形制、釉色、工艺等均与汝窑有共同之处。釉色有淡青、粉青、灰青等多种色调,釉质匀润莹亮,大纹片,胎骨深灰或紫色,满釉裹足支烧,器底有支钉痕。

北宋官窑葵口盘

哥窑瓷器和官窑共同之处。如:都开片,都是金丝铁线,都是支钉和垫砂两种烧法,以支钉为主,都是紫口铁足,都是古朴典雅。

那么它们的区别呢?如:哥窑看起来有出汗感觉、哥窑器口比官窑厚。官、哥两窑在鉴别上是可以区别的。这要认真、细心是可以鉴别的。如:官窑器看起来上扬,而哥窑不是这样,哥窑厚重,官窑口薄等。这些都是区别的依据。

这要反复的认识实践才可以练出眼力,感性经验是需要长期实践的。官哥区分型和釉,也看器口和厚重。紫口铁足官哥有,官窑口薄釉竖用。器形古朴口上扬,胎薄是官确坚重。哥窑出汗线左旋,胎体不薄确厚重。器口釉凸有水渍,官窑釉亮哥出汗。

对官窑哥窑要抓住几个主要的区别点。官窑的器形多数是由青铜器发展来的,哥窑不是单从釉上也可看出,但哥官窑两窑的瓷器都出现紫口、铁足,也都开片,都是灰胎,这是共性,但有几个重要的不同点:

1.口:官薄、口釉淌、竖向水渍,口上扬;哥口厚、釉厚有横向水渍。

2.釉:官釉亮;哥釉有出汗相,官没有汗相。

3.开片:官竖线长、横线短、线方向不定,横线根粗稍细;哥竖线长、横线短、竖线多左旋。

4.胎:官薄,但坚重;哥厚,没有官坚密重。

哥窑明显金丝和铁线。鱼籽蟹爪百圾碎,胎体厚薄都可见。粉青月白米黄色,釉面光泽如肤汗。注解:哥窑金丝铁线明显,泡似小小鱼籽、有蟹爪纹、俗称百圾碎、胎厚薄都有,色粉青、月白、米黄都有。釉面有肤出汗的感观。这是哥窑的最大特点,近些年有报道说窑址在浙江省乌龟山。

北宋官窑仿青铜

哥窑看泡线型口小泡密乱不太均,大泡均称浅层守。哥窑水渍支钉有,水渍顺着口沿走。细碎纹片鱼籽纹,紫口铁足汗光瞅。口釉外沿有凸感,胎釉厚重超过汝。哥窑釉厚胎灰色,灰胎施釉粉红有。还要观察线走向,假的釉子过于厚。区别需要多过手,铁线多向左旋走。大线多黑上下行,小线横行短小走。开片大小粗细清,内反线迹小钉钮。大线小线分两色,各条都对别离手。

哥窑小件比较多,杯盘洗瓶确都有。小泡零乱不太均,大泡均匀浅层守。

注解:哥窑的器件口上大多数有水渍,水渍顺着口沿走,存在着显白色的水渍。(水渍:即口沿在高温下釉熔化的流淌痕迹。)有细碎纹片、紫口铁足,有皮肤出汗一样表层的釉光,这是最明显的,口沿外釉有凸感,支钉烧造,器件厚和重都超过汝窑,胎显香灰色,多数铁线由上而下显现出向左旋的裂痕,痕迹小的线多横行的是,短的小线,断线不长。有支钉是隐现的印迹,有支钉的件不一定是铁足。而垫圈的出铁足的多、哥窑是裹足,但是裹圈足立圈(即:足壁)不裹圈底的也有。大线左旋和窑车旋转方向及火走方向、胎、釉裂等因素有关,通过大小线、器件的器口也可区别官哥窑的器件。

哥窑观泡哥窑气泡像官窑,区别层上把泡瞧。泡大层浅变化小,均匀不深认哥窑。

哥窑五足香炉

注解:哥窑的釉泡像官窑,不同点是大泡层浅变化小,均匀。官哥互比竖官横哥看水渍,官大哥小来观器。薄胎厚釉是官窑,相比双薄哥窑毕。玉质滑润是官窑,薄釉出汗哥窑遇。官线短毛不横穿,金线根粗尖确细。注解官窑的口上水渍竖着淌,哥窑水渍横向走,胎釉厚是官窑,特别是口上扬而薄,而哥窑胎厚釉厚,口厚不上扬,玉质滑润是官窑的特别之处,釉相比哥窑比官薄,但哥釉显出汗,官窑金线几乎不穿竖线,金线短,根粗稍细像牛毛纹。

南宋官窑,是北宋汴京官窑的继续。南宋早期的青瓷器,为薄胎薄釉青瓷,胎薄质细,色黑褐或深灰,釉色以粉青为主,兼有青灰、青黄和炒米黄等色调,釉层薄而润泽,有纹片,满釉支钉装烧,器底有圆形支钉痕,工精质高。南宋后期官窑青瓷的烧造追求玉石质感,改变制瓷工艺,创用素烧胎多次上釉二次烧成的厚釉工艺,制出薄胎厚釉青瓷,釉质如玉石般的光亮莹润,釉面上显露横竖交织的蟹爪纹片或层层叠错的冰裂纹片,有说不尽的奥妙。厚釉工艺的具体做法是先低温素烧坯,后施三至四道釉,釉厚如堆脂,再经高温成器,一般釉层厚在2毫米以上。和官窑相比,哥窑排在第二位,也历来受到宫廷、达官贵人、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的重视和关注,但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仅有一百余件,主要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等著名博物馆,数量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关于哥窑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见于明代《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各窑器皿……”,由于柴窑被传为五代所烧,明代就已经难以见到,故后世所列五大名窑,即:官、哥、汝、定、钧。由于哥窑的窑址至今尚未发现,目前仍无法揭开其神秘面纱,可以说,哥窑瓷器是宋代五大名窑最为神秘的。

古瓷收藏 赝品和真品间的较量


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爱好者甚多,但有经验者确是少数。故而旧货古玩市场举目可见赝品卖的红火,被一些收藏爱好者当作“稀世珍宝”抱回家中“珍藏”。火爆的市场、高额的利润,致使大量的仿品流入市场,因此防伪呼声日甚,专家们为此不断撰文著书,揭露伪品特征,传授鉴赏经验。但是,这些文章把收藏爱好者的鉴伪能力好像是提高不多,倒把造伪者的作伪技术提高了不少。赝品越仿越真,档次越仿越高,做旧手法越做越到家,搞的一些专家们也真伪难辨,一些仿做精品甚至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著名拍卖公司的舞台。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收藏爱好者存在的认识误区无疑也给制售赝品者以可乘之机。马广彦先生撰文对误导爱好古瓷收藏者的各种情况作了无情的揭露,并指出要靠提高自身鉴赏能力,才能摆脱误导干扰,成功的进行收藏。要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首先要走出古瓷收藏的误区。

旧货古玩市场能买到精品

珍贵古瓷相当少,很早以前便受到人们的珍视,如官窑、汝窑、哥窑这些珍品瓷器,目前国内外的存世量几乎都有数可查,因其十分珍贵,即使皇家也不易得之。如乾隆皇帝得到五大名窑的珍品,便御笔题诗,铭刻器底,足见其珍爱的程度。几百年来人们尽力搜求,流散民间不被认识重视埋没的国宝都会被你碰上,如元青花瓷在元代烧造较少,当时烧制元青花用进口青料,成本是很昂贵的,民间能用的起这种高档瓷器的为数甚少,主要是祭祀用器,因此遗存及少。但元青花在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认识以来,声名远播,人人皆知其珍稀名贵,即便地摊小贩亦知其贵重。若能轻易廉价买到元青花,实属可疑,当慎之又慎。至于那些有官款的或有官窑工艺纹饰图案的历代官窑瓷器,更是罕见有流入民间的可能性。

官窑瓷器的烧造管理十分严格,宫廷选剩的次品都是就地砸碎销毁,在当时的民间是见不着这些官窑瓷器的,连皇家用瓷的纹饰也是民间禁用的,如明代和清代的龙凤纹饰。《中国陶瓷史》既有《明代景德镇御窑厂大事年表》,对御窑厂的烧造和管理禁令都有记载。《明英宗实录》载:“禁江西绕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命督察院榜谕其处,有敢仍冒前禁者,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资,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告者,连坐。”官窑瓷器除皇宫自用外,便是御赐庙宇的祭器和外交馈赠的出口瓷。这些瓷器都很难流散民间,且通过数百年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在战乱年代流出宫廷德瓷器,当时即已十分昂贵,经列强疯狂掠夺,多流出国外,少数得以保存的都是有赖国内大收藏家的努力。了解了这些情况,再来看目前市面上那些打着官窑款的瓷器,很容易见到,这种情形是要冷静分析的。无论古墓出土、旧楼偶得、贵胄家传,无非都是编造的故事。走出随处可购珍贵名瓷官窑精品的误区,可以帮助我们面对那些仿冒的珍品,冷静观察分析,克服那种看到一点珍品特征便主观肯定不及其余的激动情绪和鉴定态度。

按图索骥往赝品上凑

目前收藏类理论书籍很少研究和关注民窑瓷器,有些理论专著是研究我国瓷器艺术成就和历史的,书中的论述对象往往选择最能代表当时成就的名品和官窑瓷器。其叙述的工艺纹饰特征也是主要以官窑名瓷为依据的。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多,仿伪者往往依据这些资料描述的特征和图片进行仿制。在民间收藏活动中,一辈子也难碰上一件珍品,所以这些书籍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各时期的制瓷成就和代表名品,于实际收藏活动的指导意义并不太大。但是,市面上的仿品却有很多特征与书本上相符,如果我们没有走出按图索骥的误区,便最容易上当。再有一种情形便是一些作者迎合兴起的收藏热,编辑出版一些指导购藏的的图录,常常为了给书本增色,便不惜抄录一些根本不可能在民间流传或世上交易的珍品图片,随意的标上参考价格,使人产生这些珍品曾在市面上出现而被廉价购走的错觉。比如明宣德仅存在西藏萨迦寺的一对五彩碗,便被收录于一本图录书中,标价仅28万元。这种稀世珍品价值连城,世界各大博物馆都没有踪影,民间如何碰得到,更何止28万元。因此,对目前那些普通出版书籍要分析消化,去伪存真,不可盲从。更不能拿着那些珍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的名瓷图片在市面上去对号入座。像至正型元青花象耳瓶,因其在元青花瓷中的独特地位,便出现许多高仿品,如果按图索骥,正好入了仿伪者的道儿。

生怕漏掉稀世珍品

仿伪者利用当前许多收藏爱好者阅历不深,辨伪能力不强的弱点,专门制作一些稀奇古怪的伪品,作旧后在市上兜售,让人觉得稀少必珍贵,但又苦于没有参照器物和资料,虽然心中没底,又怕漏了货,因此,掏钱买了赝品。在收藏古瓷活动中捡漏,只有当鉴赏水平很高时才有可能。一般有漂亮外观的古瓷珍品,人们都知道值钱,商贩们也不容意以廉价买到,所以售价都不会低。至于瓷器珍贵与否,往往表现在瓷器所含历史文化信息量上,这就不是仅外观漂亮就能决定,藏家需要对中国瓷器各个历史时期的烧制工艺状况与发展有较多的了解,在收藏中有高人一筹的鉴赏水平,才有可能捡漏。没有丰富的鉴别经验和对古瓷的历史文化知识,如何谈的上捡漏呢?如果怕漏货凭侥幸购买,只能导致上当买赝品的后果。

收藏定位不切实际

对所处地区正常可能收藏的瓷器品种缺乏认识,不从实际出发确定收藏品位,盲目按照书本上著录的瓷器去决定收藏定位档次,这是许多爱好者的通病。对那些有收藏价值又有条件买到的古瓷不屑一顾,只想买那些没有可能出现的珍品瓷器,正好跌入制售赝品者的圈套,损失了钱财,出不了收藏成果。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收藏定位观,主观上便拉开了接触珍品的距离。中国陶瓷艺术如同一条大江,源远流长,从创烧成功原始青瓷到明清两代的瓷器,瓷窑异彩纷呈,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这些瓷器都很有收藏价值。民间收藏应把着眼点放在历代地方瓷窑和明清民窑瓷器上,注重其中有特色有个性的品种,这才是成功之道。民窑瓷器 并非像一些人认为的没有收藏价值,官窑瓷器的烧制就是建立在民间瓷器成功的基础上的。

在宋代五大名窑以外的耀州窑系、磁州窑系、龙泉窑系瓷器都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同样元明清的景德镇民窑产品在国内的许多博物馆都有收藏。尤其是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官搭民烧,民窑烧制出许多价值很高的瓷器精品;清代的康熙时期,高大精美的大件瓷器大多是民窑烧制的。诚然官窑瓷器十分昂贵,除非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否则,收藏定位在那些珍稀名瓷和官窑精品上都是不切实际的,只能把自己引入歧途。而国内一些知名的收藏家的做法是在专题上做文章,比如收集历代瓷酒具、瓷文房用具、历代青瓷等,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值得借鉴。而像徐展堂这样一名瓷精品为收藏对象的成功者,虽然值得敬仰,却不是我们大多数爱好者有条件效仿的。

一个有志于古瓷器收藏的爱好者,除了走出上述认识上的误区外,重要的事多看真品,从真品入手再结合书本知识,才能形成经验。多与同好交流切磋心得体会,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不要轻信那些商贩保真的诺言,凭借对他们的信任决定取舍。要在收藏中学习鉴赏,鉴赏中指导收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贴花瓷和手绘瓷区分


贴花是怎么回事?贴花纸有专门的生产厂生产,规模都不大,它是根据客户的要求订制或自己创作图样,在商店里售卖。生产瓷器的个人和厂家都可以直截买来、贴上,送去烧就行了。不需技艺,也不费力气,省工、省料、省时,适合大批量生产。如日用瓷、陈设瓷等等。大大降低了成本。现在工艺瓷器也大量采用贴花瓷。 贴花瓷器是否有收藏价值,要看它的历史特征和数量大小,不能一概而论。收藏要尽量避开贴花瓷器。如何区分贴花瓷和手绘瓷。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学的方法。

一、看装饰纹图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边缘,常常有一圈装饰图案。贴花的图案,普遍会出现图形叠交、错位、接头缺口三种状况。如缸、碗、杯、瓶之类。

二、细看有时会发现缺色的现象,像虫咬过。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中,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份陶瓷颜料所至,但并不是一定都出现,要细看。

三、细看对称的、或相同的图案。每个局部,贴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绘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这一点很重要。

四、球面几何形状瓷器(如大天球瓶),大面积连续图形画的完整的人物、花鸟、风景,不会是贴花的,否则会出现折叠现象。

五、青花分水工艺做的瓷器,可以判定不是贴花的。

六、从颜色上判断。无论釉上、釉下贴花纸,从工艺上讲,陶瓷颜料附着厚度有限,颜色的深浅不易解决。对于某种颜色,如黄色,就会出现所有这种颜色在整个画面上,都会基本一致。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方法。

七、对于有球面几何形状的瓷器,它的贴花纸,往往多片贴花纸拼块组成,如山水画,为了整体效果,也人工画一些补充图案。这样就会同种颜色(如青花颜色),手绘和贴花出现不一样色调的现象。如瓶子,元圈装饰线都是用手工画的,这个颜色往往与同种贴花颜色色调不一样。

八、贴花和手绘同时出现的瓷器,表现在上下装饰图纹用贴花,主要部位用手画。不过这种手绘都是把画面用复写纸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鱼缸用的比较多。凡瓷器上用了贴花,不论多少,此瓷器就不可能太贵。

九、从瓷体上分析,贴花瓷其瓷体不管是否高白泥,多数都比较粗糙。高级日用瓷除外。好瓷体不会用贴花。

十、潮州瓷目前所看到的都是贴花的。还有,景德镇瓷用潮州贴花纸现象也很普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