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明成化斗彩瓷器如何鉴别 > 导航 >

明成化青花罐上传颂的“竹溪六逸”

明成化青花罐上传颂的“竹溪六逸”

明成化斗彩瓷器如何鉴别 大明成化瓷器鉴别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2020-09-19

明成化斗彩瓷器如何鉴别。

商山四皓、睢阳五老、竹溪六逸、竹林七贤、饮中八仙等等,一系列以数字为由头串成的文人典故,是我国文化传承史上的一大特色。这类题材,不仅在诗词书画中多有体现,在历代瓷器上也有着广泛的运用。如今在收藏市场上,这类题材的作品屡见不鲜,拍卖市场上的表现同样十分惊艳。在去年北京保利春拍上,就有一件明成化青花“竹溪六逸”雅集图罐(图1)亮相,不仅器物造型纹饰精美,成交价格同样让人惊讶,当时的最低估价达1200万元,而最终成交价高达2702.5万元。有业界人士认为,这个醒目的成交价格背后,除了珍稀程度之外,器身精美的纹饰画意也为其加分不少。

拍卖资料显示,这只明成化“竹溪六逸”雅集图罐,原为日本名古屋重要茶道家族旧藏。罐高23.5、宽24厘米,直口丰肩,斜直腹,造型饱满,通体施釉清透明润,外壁青花纹饰柔和淡雅。画面布局层次分明,口沿下绘朵云纹一周,肩部和足胫部分别为细瘦的蕉叶纹和变形的莲瓣纹,腹部为主题纹饰“竹溪六逸”雅集图。

竹溪六逸指的是唐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山东徂徕山竹溪隐居,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后世文人仰慕他们狂放不羁、悠然自得、不被俗世束缚的生活方式,常以其自况,渴望追寻这种自由浪漫的生活状态。

通过展开的罐体腹部主图纹饰画面(图2)可见:流云将画面自然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一侧庭院中有二人对坐弈棋,另一人陪坐观战,有两总角童子立于一旁随侍,一人持手杖,一人抱古琴;另一侧绘一人立于楼阁石阶前,回首平举左手指向远处,似在大声吟诵诗篇,不远处站着的两人正在倾听品味,后又有一童子侍立。整个画面构图疏密有致,极见章法,尤其是借用连续的云气纹使树石楼阁自流云中隐现。同时将画面分隔为不同场景的手法十分巧妙,极富戏剧效果,仿佛观看一出舞台剧一般。整体笔法既圆润精细,又纵横洒脱,表现了古代高士飘逸的神情、超凡脱俗的气质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明成化斗彩海水龙纹盖罐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陶瓷藏品中,有一件明成化年制作的海水龙纹盖罐(见图)。罐的外壁绘有海水和游龙,波涛激荡,蛟龙飞舞,龙的上方祥云朵朵。这一件气势非凡的作品,是当时景德镇御窑厂制作的精品。

斗彩亦称“逗彩”。广义的斗彩是指釉下青花和釉上红、黄、绿、紫等鲜艳的色彩相结合的制品。有釉上、釉下两种色彩争妍媲美之意。金代磁州窑即有釉下黑彩和釉上红、绿、黄彩相结合的器物,明代宣德开始,出现了釉下青花和釉上红彩相结合的工艺,但真正的斗彩则始创于明代的成化年。制作时,先在瓷坯上用青花料描画花鸟、走兽、禽鸟、人物的半体,施透明釉,经高温烧成瓷后,再在釉面上用彩料描绘成完整的画面,是一种“拼逗”彩色。

永乐和宣德两朝,当时的瓷制品以雄健豪放的风貌面世,而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的产品趋向玲珑秀雅的风格。成化斗彩器的胎质细腻、轻薄透体。最小的制品胎体,体薄几同蝉翼,照光可见指纹。造型匀称端秀,白釉柔和莹润,色彩鲜丽,制品上的字体圆拙有力,藏锋不露。纹饰多为婴戏、花鸟、虫草之类内容,器形以杯、碗、高足杯、盖罐、瓶等小件居多。成化斗彩备受后代陶瓷鉴赏家和收藏家的青睐。明人沈德符在《敝帚斋剩话》中云:“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上。”

成化斗彩器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一段艳史。成化皇帝朱见深在后宫最宠幸的一位女性是万氏贵妃,万氏4岁入宫当宣德帝时的宫女,她在20岁时,年仅3岁的朱见深被立为太子。成化元年朱见深即位时年尚18岁,万氏已35岁,后立为贵妃,一直受到比她小17岁的皇帝的宠爱。成化帝为了取悦万贵妃,经常给她送去一些珍稀礼品,成化斗彩就是在这种取宠心态下发展起来的。在造型上,斗彩器柔美小巧,合乎闺阁中玩赏,纹饰图案多采用婴戏、草虫、花鸟等妇人喜爱的内容,看来宁静而高雅。

明成化斗彩凤纹天字盖罐鉴赏


明成化“天”字罐,多以斗彩为主,青花“天”字罐较少,笔者在拙文《浅说洪武初年‘天’字罐——收藏洪武初年天字罐有感》(下称‘洪武天字 罐’)一文己提到。因成化“斗彩”是在成化晚年才比较成熟,而对于“天”字罐上的“斗彩”工艺来说,己经很成熟,并且十分精美,所以说,成化斗彩“天”字 罐,应是成化晚年产品。 明成化斗彩凤纹“天”字盖罐(图1)(以下简称“凤罐”),通高12.4厘米(罐高10.8厘米),口径6.3厘米,腹径12.8厘米,足径8.6厘米。 该器质地细腻,体质轻薄,在室外自然光照下,手指在外壁(图2)和底部(图3)晃动,从内壁可见,另外在鉴赏和鉴定时,可看到用青花书写底款“天”字的笔 画外围的边缘,有浅淡青色范出,好似人们用毛笔在宣纸上写字时所看到的情景(图4),这种现象,是在仿品中很难办到的,这对鉴别真伪很重要。

该罐以“凤纹”为主纹饰,是比较突出和新颖的,也是较为少见的。成化“天”字罐(含斗彩与青花)的主饰纹,在‘洪武天字罐’中己用列表列举,多以龙纹为主饰纹(如海水云龙纹、螭龙纹、应龙纹等),兼八宝纹、宝相纹等,很少运用“凤纹”(含斗彩与青花)为主饰纹。

该“凤罐”因为其完好而幸存,展现在世间,所以人们又称其为“成化斗彩‘五凤’朝阳‘天’字盖罐”(图5)。如缺了盖子,或者说即使是罐体 四方都有凤纹而盖上没有凤纹(或缺盖)也无法称其为“成化斗彩‘五凤’朝阳‘天’字盖罐了。为什么?因罐的外壁四面各有一个凤,加上盖面上也有一个凤,才 构成“五凤”,便形成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各有一个凤,才构成“五凤”朝阳。例如:在山东景鸿堂2005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精选之二,其中有一件 明成化青花凤纹“天”字盖罐,完好。高11.3厘米,(〈收藏〉2005年12期)。此罐是凤纹,但未见盖上有凤纹 ,就无法构成“五凤朝阳”。

古人很讲究和谐、统一,只有和谐、统一,才得到涉调。而这个涉调,又是来自“五行”——金、木、土、水、火。在这个“五行”当中,它们之 间,既相生又相克。所以,古人认为,万物都要和谐、统一。大至宇宙,小至个人的人体,都应该是从这个“五行”中得到和谐、统一来涉调,人才能生存。这就是 阴阳家所说的天人合一的说法。不但阴阳家讲“五行”、应用“五行”,中医的理论也讲“五行”、应用“五行”,是通过“五行”的生、克使人体的五脏六腑得到 涉调,身体才无病,才能得到健康长寿。所以说“凤罐”有端庄、秀丽、吉祥、如意、平安、清吉之意。综观明成化斗彩“天”字罐,虽说它是以龙纹为主,但也末 发现有在一个罐子上有五条龙(如同“凤罐”那样装饰,当然有些缺了盖子,是永远都找不到)同时出现,可见此罐的庄重而稀有。再说,“凤”是女性的代表,在 古代的皇太后、皇后常戴“凤冠”,以及在解放前民间刚出嫁的闺女(新娘)的头上也有戴“凤冠”的习惯。这表示庄重而华丽。因此,“凤罐”和“凤冠”可以说 是一组同音(包括多音字)异物的两个词,“冠”字是多音字(可读“冠”(罐),比如“冠军”,也可读“冠”比如“凤冠”或“鸡冠”)。所谓异物,即“凤 罐”是以凤为饰纹的罐子,而“凤冠”则是女性戴上头的帽子。综观该“凤罐”,非寻常百性之日用品,而是宫廷和高层人物或大户人家之玩物或用品。因此,此罐 很可能是宫廷中的皇太后、皇后、贵妃们的玩物或用品无疑。可见足以珍贵。

用青花书写底款“天”字,其笔画外围的边缘,有浅淡青色范出,好似人们用毛笔在宣纸上写字时所看到的情景。是鉴别真伪的重要因素。

罐的外壁四面各有一个凤,加上盖面上也有一个凤,才构成“五凤”,便形成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各有一个凤(每个凤首都朝着东方),才构成“五凤”朝阳。故也称其为“明成化斗彩‘五凤’朝阳‘天’字盖罐”

明成化鲜红釉盘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5cm,口径20.9cm,足径13.5cm

生产时代: 成化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红釉

陶瓷造型: 盘

说 明: 明成化

盘敞口,弧壁,圈足,底微塌。因形似鸟窝,俗称“窝盘”。盘里及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高温铜红釉。红釉釉层肥腴,呈色鲜艳,灿若天然红宝石。由于釉层气泡大且密集,釉面泛桔皮纹,使入射光线发生散射,视之柔和悦目。圈足外墙积釉处红里透黑,宛如青虾之背。口沿因高温烧成时釉料熔融、垂流而显露白色胎骨,形成一道圆润的白边。胎体较厚,外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色泽淡雅,顿挫有力。

明代鲜红釉瓷器以永乐、宣德时产量最大,质量也最好,此后因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生产渐入困境,产量锐减,成功之作很少见。至嘉靖时,虽然宫廷一再催烧鲜红釉瓷器,但由于烧造难成,有关官吏不得不请求以容易烧造的低温矾红釉取而代之。

传世的成化鲜红釉瓷器极其罕见,故极珍贵。前些年景德镇珠山成化官窑遗址出土成吨的瓷片标本,鲜红釉瓷标本仅属个别,而上述鲜红釉盘标本亦属仅见,说明成化鲜红釉瓷只是偶然烧造。这种盘的造型、釉质(釉内气泡、桔皮纹等)均极似宣德鲜红釉盘,如无款识,极易被误认为是宣德器。

明成化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


明代成化朝以瓷器闻名后世,无论是斗彩鸡缸杯还是青花、甜白瓷都深深的影响这后世的瓷器审美,成化黄地青花很少人了解,明成化黄地青花凝重艳丽的青花与色泽淡雅的黄釉地相互映衬,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黄地青花为青花瓷品种之一,其制作工艺是在青花烧成后再于白釉上挂黄釉,复炉850℃~900℃低温焙烤而成。黄地青花瓷明代宣德始烧,成化、弘治、正德时期烧造量较大。其造型和纹饰基本相同,器物相近者,掩其铭款难辨其朝代。成化盘多边款砂底,弘治、正德为釉底年款,宣德二者兼有。所绘图案吉祥,寓有子孙昌盛,连绵不断之意,纹饰排列别致,极富装饰效果,釉彩搭配协调,令人赏心悦目,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此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高5.2厘米 口径30厘米 足径20.4厘米。盘撇口,弧壁,广底,圈足。器内、外以黄釉为地绘青花纹饰,内心为折枝石榴花纹,内壁为折枝硕桃、柿子、樱桃、荔枝四种瑞果纹,外壁为折枝莲纹,外口沿青花横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外底糊米痕砂底。

明成化至万历青花瓷器特点


青花是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明成化至万历青花器形繁杂,青花瓷器各有时代特点。

成化青花

成化青花瓷器的青料系用江西饶州乐平出产的“陂塘青”,又称“平等青”,这种青料含铁量低,没有了宣德青花那种黑斑,其柔和淡雅和透澈的蓝色与宣德青花浓重艳丽的效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宣德青花

明宣德朝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色泽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著称,被认为是明代的素花瓷器之冠。宣德青花所用青料为“苏泥勃青”,烧成后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与浓艳的青色相映成趣。宣德青花的图案装饰,继承、融合了元代青花的笔绘画风,并渐趋典雅、秀丽。其纹饰以花果纹为主,很少描绘人物。

永乐青花

明永乐年间,青花瓷器经过洪武朝短暂的低潮后又迅猛发展,出现了自元末青花瓷成熟以来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青花瓷器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被称为青花瓷器的“黄金时期”。它一改元青花繁密、雄健的格调,呈现出浓艳、凝重、古朴、典雅的艺术风采。由于此时烧制青花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产品呈现出浓艳明亮的蓝宝石般色彩,纹饰线条间往往会出现晕散现象,宛如水墨画在宣纸上所形成的墨晕,错落有致的黑色斑点与艳丽的青花相映成趣,产生了非凡的艺术效果。 

嘉靖青花

嘉靖青花施白釉莹润泛青,青花发色浓重艳丽,所用青料当系嘉靖朝盛行的“回青”。

青花三羊纹碗,明嘉靖,高10.5cm,口径16.3cm,足径5.5cm,故宫收藏。

此碗是一件明代嘉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宫廷用瓷器。碗呈仰钟式,内外均为青花装饰。碗心绘麒麟,辅以松、石、花草。碗内近口沿处绘锦纹。外壁绘神态各异的三羊,一羊正面伫立,一羊侧面作行走状,一羊回首观望。三羊间衬以松、竹、梅及杨柳、芭蕉。外底署青花“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双圈。

此碗所施白釉莹润泛青,青花发色浓重艳丽,所用青料当系嘉靖朝盛行的“回青”。所绘三羊图案为吉祥图案,寓意“三羊开泰”。“三羊开泰”谐音“三阳开泰”,“三阳开泰”本意是《周易》的“泰”卦,为最吉利的一卦,是以三阳爻开始的,象为,其意之所以吉利,是因其寓意“天地交而万类通,上下交而其志同。”

万历青花

万历早期仍然使用回青青料,发色浓重艳丽,蓝中泛紫。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回青料用竭,开始使用浙江产的浙料,由于这个时期对青花钴土矿料有了新的工艺,从传统的水选到火煅,迅速提高了青花的发色质量,使得浙料呈色青翠幽蓝,蓝中泛灰,多有晕散,色调颇具沉静感。

明代万历青花五彩的风格与早期五彩迥然不同,前者用色具有强烈的装饰性,颜色多用红、黄、绿、紫等饱和色,而不用浅淡的中间色,以红浓绿艳取胜。绘画用笔豪放不羁,线条挺健有力。

明成化斗彩瓷器


明成化斗彩瓷器

斗彩又称逗彩、豆彩、青花间装五色,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传世的成化斗彩瓷器型多为小件,如杯、碗、小盖罐、盘等。器型娇小秀美,胎薄釉红,光润肥厚,青花颜色浅淡,釉上彩透明鲜艳,色彩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器为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杯敞口微撇,口下渐敛,平底,卧足。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直中隐曲,曲中显直,呈现出端庄婉丽、清雅隽秀的风韵。杯外壁饰子母鸡两群,间以湖石、月季和幽兰。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白釉柔和莹润。杯壁饰图与形体相配,疏朗而浑然有致。画面设色有釉下青花及釉上鲜红、叶绿、水绿、鹅黄、姜黄、黑等彩,运用了填彩、覆彩、染彩、点彩等技法,以青花勾线并平染湖石,以鲜红覆花朵,水绿覆叶片,鹅黄、姜黄填涂小鸡,又以红彩点鸡冠和羽翅,绿彩染坡地。施彩于浓淡之间,素雅、鲜丽兼而有之。该器物自成化年间出现时即身价数十万贯,目前更可称为稀世奇珍。

河南中原收藏文化研究院供稿

明成化瓷上“梅妻鹤子”


明代成化年间,有一只大碗在南京被打碎了,它的残片几百年后悄然出土,被当今的一位陈姓收藏爱好者视为宝贝,只因为瓷片上有一幅“梅妻鹤子”的生动画面(见图),栩栩如生的人物与翩翩起舞的仙鹤……它的典故一下子抓住我,让人产生诗意的联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后来常常被人用来比喻清高或隐居时,也续“梅鹤因缘、妻梅子鹤”之意。

我看过一个民国抄本《古意解情》,其中说,宋代诗人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时,植梅养鹤,清高自适。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有载:“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更有甚梅妻鹤子者,宋室南渡之后,杭州变成了帝都。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完全迁出,可唯独留下了林逋的坟墓。而这也给林逋带来了祸事,南宋灭亡之后,有盗墓的家伙以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必有珍宝,于是去挖。可是坟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方端砚和一只玉簪。砚是林逋自用之物,而那只玉簪又是怎么回事呢?

有记载说,林逋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家境贫寒,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但他刻苦学习,发奋上进,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可是他生性恬淡,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他非常厌恶社会上那种阿谀奉承、追逐名利的风气。于是,便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山中隐居起来,过着清闲自在的日子,虽然小孤山离临安不远,但他一连二十多年没进过城。

林逋一生有三个爱好:诗、梅、鹤。他觉得梅花高雅,傲霜斗雪,和自己性格很像,因此他在茅屋前后,遍植梅树,待到腊梅开放时,花香沁人,他十分陶醉。而他爱鹤如子。在他的家里,养了好几只白鹤。他把白鹤放出去,任它们在云霄间翻腾盘旋,他就坐在屋前仰头欣赏。白鹤飞累了、饿了,就会回来。林逋的脾气古怪,既不娶妻,更无孩子。闲暇时,他便一个人在院子里赏梅玩鹤。他有只鹤叫“鸣皋”,每有客人来访,如林逋不在,童子打开笼子,“鸣皋”便会跑去给林逋报信,林逋见“鸣皋”便回来见客。周围的人知道后,都说有“梅妻鹤子”是林逋的福气也!

林逋擅长诗文,作诗的时候,不用多加思索,大笔一挥而就,可是奇怪的是每次刚一写好,他读完后便撕掉。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抄下来留给后人呢?”他说,我现在隐居山中,尚且又从不想以诗出名,哪里还奢望名扬后世呢?

林逋终身未娶,到底是怎样的往事让这位才子青年时就断了情愫,且灰心于仕途,归隐林泉终老此生?或许他的另一首以女子口吻所写的小词才是他的心声——“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小词一阕,隐藏着文人的几多伤心惆怅,俱往矣!至今的人们与其为他叹息,不如为他祝福,愿他在天上仍有“梅妻鹤子”,如意见到他一生痴念的人……

这块瓷片15厘米大,瓷胎白质,蓝釉浅释,写意画法,较为典型地呈现着成化瓷画的特点。破而不失其真,残而不失其美,陋而不失其价,下而不失其师。一块明瓷残片让我们从中体会古瓷魅力。许多朋友收藏时,注重有故事的瓷片,年代、发色、画意、器身、底足、款识等,这也是我看重的方面。其实,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标准与风俗习惯、技法工艺不尽相同,当时所产瓷品在胎质、造型、绘画风格、釉色搭配等方面都会有各自的特征,这是古瓷收藏中的重要依据,更是我们爱它、研究它的动因和趣味所在。

极为罕见的大明成化年制瓷器


明成化青花瓷是汉族传统名瓷,分官窑,民窑两种。明成化朝(公元1465—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年号)历时23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全面恢复正常,是汉族陶瓷烧造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成化青花可谓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代表。其器突出特点是玲珑秀奇、端巧工细,后人对其评价颇高。成化青花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成化初年所制,各方面都与宣德青花相似,尤其是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更难与宣德青花区分;另一类以胎薄、釉白、青色淡雅为主要特征,是成化青花的代表,与后来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胎釉编辑

故宫藏明成化青花缠枝花纹瓜棱瓶

成化青花瓷器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而轻薄,有的近似于脱胎。施釉洁白肥腴,釉质独特,润如凝脂,呈半透明状,若迎光透视,隐约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这种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成化瓷器修胎规整,瓶、罐、壶等立器接口痕迹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现象,碗、盘类等足较直而且较高。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以带釉居多。砂底有些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上手摸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

成化民窑器虽比不上同时期的官窑瓷精细规矩,但在明代各朝中都是最突出的。民窑瓷胎体单薄,质地洁白细腻,瓷化程度好,胎体较明初民窑明显减薄。釉面光润肥厚。罐等琢器讲究修胎,接口不明显,多砂底,釉底较少。碗的足跟细圆,足径变小,足跟有一圈淡淡的枇杷黄窑红,多釉底。

青料编辑

故宫藏明成化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

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官窑瓷有的继续使用苏麻离青料,笔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笔触,其青花发色浓重,有浓淡层次和黑褐色结晶斑,与宣德晚期青花非常接近,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中晚期主要使用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称平等青。色料淘炼精细,含杂质较少,发色柔和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黑画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得最为突出。成化青花线条纤细,多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其烧成作品呈色大多浅淡雅致。

成化民窑青花瓷采用平等青料,青花颜色同样浅淡发灰。用分水方法渲染,轮廓线大多较粗,渲染之分浓淡两色,多为勾勒点染和单线平涂两种方法混合使用。

造型编辑

故宫藏明成化青花梵文杯

成化青花器形规整,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制作精巧,表里如一,一改永宣以来雄健豪放的风格。胎体厚重的大件器物较少,多轻巧圆润的小件,故历来有“成化无大器”的说法。

器物品种主要有瓶类、罐类、杯类、炉类、碗碟类、盘类、壶类和一些文房用具。

杯类中当数鸡缸杯为首,其他的有高足杯、马蹄杯等,均为滚圆圈足。

碗类有鸡心碗、墩式碗、卧足碗、高足碗,口部有收口、撇口、花口等式样。

盘类有收口、撇口、菱花口式,有一种直径近40厘米的大盘,撇口、圈足、底部露胎呈黑色“米糊底”。盘心绘龙纹或双狮滚球纹,青花色泽浓重。

罐类中天字罐最为著名,常见的还有高罐、扁罐等。

瓶类有鹤颈瓶、瓜棱瓶、胆瓶、玉壶春瓶、梅瓶等。

其他还有盒、洗、梨壶、盏托等。

纹饰编辑

故宫藏明成化青花九龙闹海纹碗

成化青花瓷纹饰纤细活泼,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只用平涂,只分浓淡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

纹饰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有龙纹、凤纹、海水海马纹、狮子绣球纹、麒麟纹、海兽纹、花蝶纹、鸳鸯卧莲纹、秋葵纹、松竹梅纹、灵芝花草纹、菊花苜蓿纹、兰花桅子纹、宝相花纹、山茶花纹、牵牛花纹、莲花八宝纹、婴戏纹、高士纹、缠枝花卉纹、折枝瓜果纹、云纹、山石纹、十字杵纹、梵文、藏文、八宝纹等。器口内外多以弦纹,少数以卷草纹带或锦地纹带装饰。足外墙一般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

成化青花九龙盘

龙纹有双龙、五龙、九龙闹海、夔龙、翼龙、团龙、云龙、穿花龙、莲塘龙等。龙身大多绘的比较细,龙睛平视好像戴了副眼镜,长颈歪斜。夔龙造型很奇特,嘴唇上翻如象鼻,嘴里咬着一束莲花。翼龙有飞翼,绘有前爪而无后爪,龙尾卷曲。

十字杵纹在成化时期最为流行,双头杵交叉成十字形,这种纹饰最早出现于元代青花瓷碗内。

折枝瓜果纹有樱桃、石榴、柿子、碧桃、荔枝、杨梅等。瓜果多绘藤须,有的绘根茎,多以坡地为衬托。

花鸟纹中的鸟类体型丰满,稚拙呆板,边饰不太讲究,只在器物的口沿、圈足上以弦纹装饰。

山石纹多无凹凸立体感,绘成平铺的钥匙状,有的似仙人掌形。

花卉纹大多留白边,花朵只绘正面,花叶呈手掌状撑开,叶缘为锯齿状,无阴阳反侧,这是成化朝的特色。

故宫藏明成化青花麒麟纹盘

成化民窑青花瓷的风格是轻灵典雅,纹饰多数较明初繁复,纹饰常见香草龙、狮子、麒麟、海兽、荷塘鸳鸯、莲池、秋葵山茶、三秋、山石花草、折枝牡丹、婴戏、高士、结带宝杵等,有的纹饰画得柔和,有的画得潦草,无论哪种都透出潇洒活泼,从随意之中见其清丽。

有时代特征的纹饰有缠枝灵芝、蕃莲、牡丹或缠枝捧八宝纹等。葡萄一类藤本植物,藤画成弹簧状;湖石画成螺旋状,石旁画对称的花草或三果树。白描莲池纹以鳞次栉比的水波为地,上绘白莲水藻,水藻似黄豆芽细长,荷花对称并蒂莲。牡丹叶呈锯齿状,外廓留一圈白边,叶脉清晰,叶子画成鸡爪状,花果带藤须。圈足一般不用装饰,仅画两条蓝色弦纹。口沿常见的边饰有龟背纹、梵文,梵文过去单一作辅助纹饰,成化时组成立体图案,影响到弘治朝。

款识编辑

“大明成化年制”款

成化款似有专人书写,比较规范,字体基本一致。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外围为双线方栏,这种款书写在杯底最多,少数盘、碗、洗也有这种款,一般是成化后期的产品。“大明成化年制”六子双行双圈楷书款,在盘、碗、瓶、罐底部为多,有少部分书于碗心。“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横款,大多在黄地青花盘外口和高足杯内使用。还有一种特殊的罐,上写“天”字款,无圈框,俗称“天字罐”。

陶瓷鉴定专家孙瀛洲先生曾将成化六字款概括成六句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

第一句是指款识上的“大”字,第二笔上端有尖有圆,出头并不过高。第二句是指“成”字,第五笔的撇直而生硬,第三笔直立向下和有向右方弯倒的。第三句是指“化”字的人及匕字上端相平或有高低,但差别不大。第四句是指“制”字上的衣字第二笔一横,不能越过右方的立刀,“制”字多半是上丰下敛。第五句是指“明”字左边的日字多是上窄下宽或上下相同,与一般习惯写法不同。第六句是指“成”字末笔的点,有点与头平的,有点与肩平的,有点在腰间的。上述情况是绝大多数成化窑瓷器款的书写方法,但也有例外的,即“大”字第二笔上端只要过高,“制”字衣横必然越过刀外,这种写法笔道较细较草,不过在彩瓷中极为少见。虽然如此,但其整个风格仍与前述的一致。

民窑青花有书“大明成化年造”款,六字两行,字体草率而不规范,字外有粗细不一的青花双圈。民窑青花自成化朝起屡见“大明年造”四字两行双圈或双线方框款。除此之外,还有“甲辰(1484年)年造”干支款和银锭、方胜一类图记款。

由于成化瓷有极高的声誉,明清两代有大量仿品,其中以嘉靖、万历朝的最为逼真。嘉靖朝仿品有“成化”双圈六字楷书款的婴戏纹杯、盘。在成化器物中没有书“成化年制”四字款的,更无四字黑地绿款。凡书“成化”、“成化年制”的都为后世伪作。

历史成交价:大明成化年制青花菊花纹碗350.00万HKD(成交价)2013-06-23

大明成化年制青花梵文盘760.00万HKD(成交价)2012-12-28

大明成化年制青花蒜头瓶2850.00万HKD(成交价)2014-06-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