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 导航 >

磁州窑的鉴赏及收藏知识

磁州窑的鉴赏及收藏知识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瓷砖知识 鉴别瓷器的专业知识

2020-09-19

【www.taoci52.com -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所以传世收藏品也较多。为此,在收藏此种瓷器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磁州窑白釉人物故事梅瓶

从化妆土鉴定

宋金时期磁州窑瓷器的瓷胎练泥还不够精细,较为粗糙,加之当地土质不像高岭土那样纯白,因此,比较讲究的作品一般要在瓷胎外加上一层稍加提纯细练的化妆土,然后在化妆土上进行作画或书法。由于加了一层化妆土,其在烧制过程中因膨胀系数不同会导致化妆土外的釉层的表面产生裂隙。

经过近千年的潮湿、干燥的变化或者运输使用过程中的碰撞,很多瓷器会出现脱釉的现象。因此,通过脱釉以及脱釉后裸露的化妆土层的新旧来判断一件磁州窑瓷器的新旧应该是比较准确。应该说,真正宋金时期的磁州窑瓷器(尤指那些经过精心烧制的精品),脱釉是很正常的,不脱釉反倒奇怪。

磁州窑骚落牡丹罐

从画工判断

磁州窑是中国老窑口中民窑的代表,其产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市井风情。其绘画或书法风格往往粗犷豪放,洒脱不羁。但洒脱不等于随意、孱弱。一件瓷器从练泥、做胎到施釉、绘画及至最后烧成,是相当复杂的一个过程。即便是民窑产品,为了使做出来的东西像样、有市场,在绘画的时候,工匠还是相当用心的,而且他画或者写的都是日复一日练得纯熟的内容,都有着一定的功力。而新仿的磁州窑瓷器往往为了追求民窑特点,过于随意,常常故意画的散乱,人为夸张,而书法也常常孱弱无力,章法松散,露了破绽。

北宋 磁州窑白釉剔缠枝牡丹纹梅瓶

存世量虽多 但完整瓷器少

相对于宋代五大官窑,磁州窑瓷器因为大多是为百姓日常生活而作的器皿,肯定产量很大,且流传到今天的数量也要多得多。但另一方面来讲,毕竟也经过了近千年的世事变迁,尤其是十年动荡,极易破碎的瓷器能保留到今天也是很不容易的,也不至于多到到处都有磁州窑老器。因此,一件品相很好、器形完整且不脱釉的宋金磁州窑瓷器也是十分难得的收藏品。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宋代瓷器收藏必看的知识


玩收藏者,不可不知古人鉴定秘诀。宋瓷收藏历史悠久,从宋代开始就有人在文献中提及宋瓷特征。博物馆专家也是以历代文献和实物对比认证来鉴定古代文物的。

笔者收藏研究古瓷三十多年,历代陶瓷文献和当代窑址发掘报告,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科学检测成果,无疑是文物鉴定必须认真了解和研究的科学依据。

网络发达,文化昌明,然由于古代文献多生僻字,对于不懂陶瓷和古文字的转录者而言,往往以讹传讹,误导后世。故不揣谫陋,录古代重要文献于下,加以句读,以利读者。以达笔者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之目的。

下文《哥窑谱》 冒广生撰,总结了历代以来对宋瓷的文献记载。冒广生(1873-1959),字鹤亭,号疚斋,江苏如皋人,因出生于广州而得名,我国近代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

冒氏为如皋大族,书香门第,冒辟疆是他的祖辈。1889年他历县、州、院三试皆列第一。1894年被录取为举人,担任刑部及农工部郎中。民国历任农商部全国经济调查会会长、江浙等地海关监督。抗战胜利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南京国史馆纂修。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市长特地聘任他为上海市文管会特约顾问。下文详细解说了宋代名窑。黑体字为原文,宋体字为笔者解说。

“论窑器者,必曰柴汝官哥定。”

汝窑文物天青色大碗

瓷器鉴定真知堂:五代名窑其实本没有均窑。都说明代《宣德鼎彝谱》里出现了柴汝官哥均定,但是那本书今人考证并非宣德朝所制,当为明末文人伪托之书。

柴窑在今河南郑州,柴世宗时烧,故曰柴窑。相传当日请瓷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今世贵人得其碎片,皆以装饰玩具,其贵而难得如此!

瓷器鉴定真知堂:所谓雨过天青,不是雨过天晴,一字之差,谬以千里。天晴则天为湛蓝色,属于明艳的纯蓝色,则只有氧化钴原料可以烧出。而雨过天青,青本为蓝黑之间,天青色则应该是雨后的灰蓝色,这种颜色不需要氧化钴,用氧化铁可以烧出。天青色应该和汝窑色接近。

再者,不要把后周世宗传言的这句话套用到宋徽宗和汝窑上。现在以讹传讹的宋徽宗做了一个梦,雨过天青套用到了汝窑上,还改天青为天晴,甚至还有人说是赭斑颜色,也就是老甲鱼色,对于学者而言不可不细辩之。

汝窑在今河南汝州,时以定州白瓷器有芒,命汝州建青器窑,屑玛瑙为油。色如哥而深,微带黄。宋时烧者天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

瓷器鉴定真知堂:汝窑用玛瑙屑为釉可能性极大,玛瑙入釉后并不会熔融,但玛瑙里含有的微量铁元素是红玛瑙发色的原因,这些铁元素的存在,对于汝窑瓷釉烧出天青色,应该有帮助。说汝窑色如哥窑,哥窑在清代以前,均以浅白断纹为断,所以汝窑文物颜色很多都是偏白而微深的,天青色者为北宋汝窑,釉中有蟹爪纹者一般可认定为真品,但没有蟹爪纹者则是精品。

定窑文物双面刻花大碗

定窑在今直隶定州,定窑色白而滋润者贵。有光素凸花二种,划花者最佳,素者也好,绣花者次之。

瓷器鉴定真知堂:定窑文物讲究色白滋润。以刻划花为贵,无纹饰者次之,印花器再次之。今天我们收藏定窑,这种标准一样是对的。刻花器一物一刻,印花器一模出几十百件。刻花器都为北宋早中期,定窑处于官器时期作品,而印花器则是定窑有芒不堪用之后,为了生活不得不降低成本生产的商品瓷。其存世数量也大大高于刻花器,学者不可不知。

官窑文物粉青三登方壶

官窑有旧京,修内司之别。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者曰旧京。南渡以后,袭旧京遗制置修内司,其窑在杭州凤凰山下,亦曰官窑。官窑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好者与汝窑相类。

瓷器鉴定真知堂:官窑器文物分为旧京官窑和修内司官窑。旧京官窑就是我们俗称的北宋官窑。其烧制年代为北宋徽宗政和三年前后,是为了新成礼器而特置的官窑。北宋官窑由于烧制时间太短就停了,加上靖康之变,窑址尽毁,窑炉规模不大,以后发现窑址的可能性也不大。

南宋官窑窑址在杭州,今天已经发掘出老虎洞和郊坛两座官窑遗址。官窑器文物的特征主要是色青带粉红,颜色深浅不一,蟹爪纹,紫口铁足。最好的颜色和汝窑相似。这些才是我们鉴定南宋官窑的主要要诀。

定窑有北定,南定,新定之别。北定以政和宣和间窑为最好。南渡以后则称南定。

元初,嘉兴西塘有戗金匠彭君宝所制,则称新定。大抵南定不如北定,新定又不如南定。

瓷器鉴定真知堂:所谓古玩行的北定,说的是曲阳定器。南宋以后的南定,有两种说法,一是景德镇产的称为南定,一是金国生产的成为南定,一般以前者为多。元代的嘉兴彭窑仿定称为新定。

吉州窑文物剪纸贴花盏

此外尚有吉州窑,在今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古称庐陵郡东昌县。色与紫定器相类,体厚而质粗。

瓷器鉴定真知堂:吉州窑产酱釉瓷,色类似紫定器,但胚体厚而质地较粗。

象窑,在今浙江象山县,有蟹爪纹,色白而滋润者佳。

瓷器鉴定真知堂:象窑在浙江象山县,仿定,但有蟹爪纹。

均州窑在今河南禹州,红若胭脂者为最,青若葱翠,紫若墨色者次之。色纯而底一二数目字号者佳。其杂色者不甚贵也。

瓷器鉴定真知堂:有读者指出我说的均窑打错字了,应该是钧窑。其实本就是均窑,窑名来自均州。均州为金代当地地名,宋代无均州。均窑起码在清代晚期尚不很贵重,是以红斑或全红为贵的。第二种是青翠色,第三种是玫瑰紫色为贵。底部有数目字的,笔者考证应该是金代官窑陈设器,也有学者指出这种器物应该是明代生产的供御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寻找资料来研究。

均窑文物月白釉出戟尊

磁州窑在今河南磁州,好者与定器相似,但无泪痕。

瓷器鉴定真知堂:磁州窑白,无泪痕。但磁州窑是打了化妆土底子的白,类似牛奶白,而定窑没有化妆土遮盖胎色,为象牙白,偏黄,这才是要点。再者,定窑火候极高,盘碗其声铿锵,磁州窑绝不会相似。

建窑在今福建德化县,色黑而滋润,有黄兔斑滴珠大者真。

瓷器鉴定真知堂:此处有误,应为建阳县。建盏文物真品色黑滋润,新仿者最难烧成的就是滋润二字。还有很多臆造品,本是普通商品瓷器,被古董贩子当古建窑卖。学者收藏建窑文物时,不可不去研究建盏历代的品种。那些创新的东西没有任何收藏价值。

建窑文物油滴天目盏

山西窑在今山西之平定州。

霍窑榆次县霍州所出器。

又有董窑,象窑似定,董窑似官,紫口铁足,其不同者质粗欠滋润耳,皆宋瓷也。

瓷器鉴定真知堂:董窑是一个谜,还有一种东窑,二者不知是否为一个窑。北宋时确有东西窑务,但以烧砖瓦为主,不知这个东窑是否就是东窑务,后来讹成董窑。如果董窑存在,那么目前河南鲁山段店窑,应该是董窑所在地。当地出土了不少类官,类汝,类均的三类器物,文献不载,但实物存在,极有可能是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董窑。(这是笔者根据历史文献和当代考古做出的推论,暂未经实物实地考证,在此提出,供同好参考)

传世哥窑文物浅白断纹长颈瓶

哥窑者,处州人章生一,生二兄弟各于龙泉主一窑。生一所烧者为哥窑,又曰哥哥窑,以兄故也。生二所烧为龙泉窑,以地名也,处州人呼之为生二章。

瓷器鉴定真知堂:民国时期古玩行说的的哥窑就是哥哥窑,指的是龙泉章生一所制的瓷器。

《龙泉县志》章姓生二名,不知何时人。按《七修类稿》生一生二兄弟,南宋人,曾主琉田窑。凡瓷器之出于生二者,极其青莹,纯粹无瑕如美玉,然今人家亦鲜存者。或一瓶一钵动传十数金。

厥兄名章生一,所主之窑,其器皆浅白,亦冠绝当世。

瓷器鉴定真知堂;章生一生二兄弟确有其人,现今龙泉还存在祭祀二人的庙宇。但二人是否南宋时人无法确定。以实物证之,弟弟生产的瓷器确实带有浓厚的南宋晚期特征,二人应该生活在南宋末年元代初年,当无大误。章生一哥窑目前龙泉并没有发现浅白断纹的瓷器遗址,龙泉黑胎青瓷的两种类型,和章生一所烧者区别很大,不应当定为哥窑。哥窑窑址尚有待发现。

南宋龙泉窑文物生二章青釉荷叶盖罐

龙泉有瓷窑,砖窑。缸窑,而瓷窑为著。瓷窑有青瓷为瓷而青瓷为著。青瓷有琉田道泰大其详安福蛤糊因溪详官田俞溪大浪坑等窑。而琉田为著。琉田又以章氏兄弟所主者为著。琉田在龙泉县南琉华山下。

《菽园杂记》青瓷出于刘田(按即琉田),去龙泉县六十里。《格古要论》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是元末新烧。土脉粗燥色亦不好。

瓷器鉴定真知堂;《格古要论》说的旧哥窑色青,色好者类董窑,则和元代杭州老虎洞窑址比较吻合。老虎洞元代层应该是元宫廷罢宋金旧器后于浙江行省新造礼器的窑口之一。龙泉黑胎青瓷也应该分为两期,前期在南宋时生产过很短的一段时间,为南宋朝廷造官器,后期为元代,为元宫廷造祭器。(此论为笔者研究成果,唯资料不详细,暂无法发表详细论文,诸君子转载时请勿抄袭,注明瓷器鉴定真知堂,不甚感激之至)

元代文物杭州哥哥窑(老虎洞)把杯

《稗史类编》哥窑与龙泉窑,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旧闻紫足。今少见焉。惟土脉细薄釉水纯粹者最贵。哥窑则多断纹,号百圾碎。

瓷器鉴定真知堂:文献记载的龙泉章生一哥哥窑,还有元代孔齐《至正直记》说的杭州哥哥洞窑,哥哥窑,应该不是一个窑。也就是说,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同名同姓的两座哥哥窑。杭州老虎洞哥哥窑,其实质早期是元宫廷下浙江行省烧制祭器的官窑,后期则成了烧商品瓷贸易用的瓷窑,所以孔齐可以在杭州买得到。而龙泉章生一的浅白断纹器,确实存在,和今天两岸故宫收藏的传世哥窑器中的大部分器釉色开片吻合。但这种浅白断纹(月白到浅米黄釉)的瓷器到底窑址在哪里,目前还是一个谜。有文献记载,章氏兄弟二人,窃做于修内司。则二人很有可能是南宋晚期修内司官窑工匠,后来离开修内司官窑到龙泉做瓷器。二人本不是龙泉当地人,这在文献中已经体现过。

传世哥窑的浅白断纹砂底,非铁足亦非紫足

欢迎转载!请体谅研究者不易,转载时不要去掉瓷器鉴定真知堂名

古瓷的收藏鉴赏


北宋钧窑玫瑰紫釉鼓钉水仙盆(口沿有修) 此盘浅腹,口底均敛,三云头形足,口沿下和底处各环列一圈鼓钉纹。器表为玫瑰紫釉交融,器内有天青色釉,并分布着几条明显的蚯蚓走泥纹。鼓钉下垂釉相交融,给人以流动感,增添了器物的艺术魅力。底为酱釉,并刻有数字“八”,表明它是同套器物中的第八件。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由于其创造性地烧制成功了铜红釉,铸造了钧窑瓷的特色。此件为官钧的代表精品。

灿烂辉煌的瓷器是中国人在世界文明史上书写的又一奇迹,然而,由于其易碎,故传世的作品并不是很多,精品更是屈指可数。今天,拥有一件绝世瓷器已成为全球藏家的梦想。甘肃虽贵为文物大省,但是瓷器却并非我们的强项牞至今出土或传世的精品瓷器寥寥无几,广大钟爱瓷器的藏家因此每每只能空叹奈何。幸运的是,通过省收藏者协会会长鲍建和先生的介绍,记者在兰州的一些藏家手中发现了一些可谓价值连城的瓷器,在此推出,以飨好家。

清乾隆青花粉彩山水人物纹瓶 “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撇口,束颈,溜肩,圆腹下敛,圈足。颈部及足部绘青花缠枝花卉纹,腹部绘青绿山水,笔法自然,山水景色秀丽怡人。青花粉彩是乾隆时期借斗彩的装饰方法,用粉彩色料代替五彩色,形成了青花设定轮廓,以粉彩涂染点缀装饰的新品种。

体端庄稳重中见秀美。小口,宽唇平折,颈部细短,丰肩,鼓腹,下腹内收至中部,通体以弦纹装饰。釉色青翠,晶莹滋润。“梅子青”为龙泉窑中最好的釉色,烧制不易,因而此器十分珍贵。

明宣德鱼子蓝釉莲瓣梨行壶(缺盖、底有崩)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地口,圆腹,卧足,腹一侧有直流,另一侧为执。通体施鱼子蓝釉,釉色纯如宝石蓝般,均匀圆润,有玻璃光泽,胎质白细坚致,腹部饰几组凸起梨形装饰,造型古朴庄重。

瓷器收藏炙手可热

瀚陇拍卖公司的鲍小姐告诉记者,随着艺术品收藏的升温,近年来中国瓷器在国际国内大型拍卖会上屡创天价。自2005年7月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伦敦克里斯蒂创下2.67亿元人民币的中国艺术品拍卖最高价后,2005年10月,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在香港苏富比成功拍出,成交价达1.15亿港币,创造了清代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也是艺术品在亚洲拍卖的最高价。今年6月5日,在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图盘口瓶以5280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国内瓷器拍卖的最高纪录。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瓷器本身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它的稀有。瓷器不易保藏,所以古瓷器传至今日且保存完好者本就不多,精品更是屈指可数。因而每当有精品被公开拍卖时,引起无数藏家的围抢也就不足为奇了。

瓷器发展简史

“初创于商代、真正创制于东汉时期的中国瓷器,是中国人为世界文明史的又一重要贡献。”省博物馆的王琦向记者介绍道,“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高度成熟;宋代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各具特色,创造了我国瓷器史上的第一个辉煌;经过元瓷的过渡后,瓷器步入了下一个辉煌,即明清时代。明代形成了几乎是景德镇一枝独秀的局面,以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的青花为最主要的产品,制作出了驰名中外的洪武青花。清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都超过前代,加之大多皇帝独好古风,所以制作了大量的前朝仿制品。我国的陶瓷业至今仍兴盛不衰,质高形美,其中比较著名的陶瓷产区有江西景德镇等。”

专家鉴伪

历代仿制、伪造瓷器之风之所以盛行,一为赏古悦旧,一为利之所趋。本报特约专家王琦为我们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作伪手法及实用的辨伪窍门,望能对广大藏家有所帮助。

作伪方法

整器作伪即后人根据前代的某一器物,照样或照文献的记型造假。为使所仿之器更酷肖真品,往往采用烟嚣、茶水煮、假出土、复窑等手法。

部分作伪指器物的部分是后补或后配的。后补的有补缺、补釉。后配的有配腿、配手、插头、安把、镶流嘴等。此类伪品只要仔细观察就能找出其破绽。因为,原来的器形或釉色与修补后的多少是有差别的。

后加款即在原无款的器物上加款,具体方法有:一种是在原无款的旧器或新仿器上加刻、加书稀有年号款。还有一种是将原无款或有款但损坏或普通款的器底旋切下来,换嵌上带真款的同类或别类器的款。这种方法民国时较流行,且技术也很高明。

后加彩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作伪手法。一是在旧器脱釉后加刻暗花,施釉后再上彩。二是将旧器改造成新品种。

辨伪常用的基本方法

分类法即将各时代的同类器(包括相同器形、相同纹饰题材)理成发展序列,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再找出其不同点,来摸索它们的发展规律和各时期的特征。

比较法主要是利用考古发掘出来的、有地层年代的器物作为标准器物,将所需鉴定、辨伪的器物与之比较,从而得出鉴别的结论。

鉴别法即利用同时代的同类器或不同类器上的时代特征来对照、比较所需鉴别的器物,从而得出综合鉴别的比较合理的结论。“辨其色泽,度其厚薄,审其片纹,观其气泡,也要用手摩,以别粗细,用手扣敲以察音响”。这也是鉴定通用的手段。

陶瓷鉴藏知识:宋加洛瓷器的磁州窑风格


宋加洛与素可泰、西萨查那莱地理位置图

北京王建保

提及磁州窑,总会联想到泰国的宋加洛瓷器;看见宋加洛瓷器,一定会和中国瓷器联系在一起,包括著名的磁州窑。这就是磁州窑、宋加洛对古陶瓷热爱者的心结牵动。怀着这个心结,笔者近期三次造访泰国,在泰国国家博物馆、曼谷大学东南亚陶瓷博物馆、

宋加洛博物馆、清迈博物馆以及山林、河畔的古瓷窑遗址上寻觅中泰两国间陶瓷文化相互牵系的蛛丝马迹。

并由此撰写了《磁州窑与泰国古陶瓷的“历史公案”初解》和《潮州窑与泰国古陶瓷的关联性探讨》。

现笔者不揣冒昧,就宋加洛瓷器之磁州窑风格的观察与欣赏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宋加洛博物馆藏品

宋加洛博物馆藏品

宋加洛瓷器的基本情况

宋加洛位于泰国中部地区,是素可泰府(泰族最初建国的素可泰王朝的首都所在地)下辖的行政区划,南偏东方向距曼谷约400公里,西北距西萨查那莱约37公里,南偏西距素可泰约30公里(图1)。

宋加洛地处泰国素可泰王朝的都城素可泰和副都西萨查那莱之间。13世纪前期取代凋敝的高棉王朝,以泰国中部之素可泰(Sukhothai)为中心,出现了泰族最初的国家——素可泰王朝。这个政治变动在陶瓷领域也带来了重大变革。素可泰的首都Sukhothai与副都SiSatchanalai周边各自出现古窑址群,持续进行活泼的生产活动。Sukhothai窑除了一般的盘、大碗之外,也生产神兽类造型的建筑装饰。由于胎质粗糙,因此有施釉前以白土做化妆土的特征,并用铁绘以粗放的笔触绘制鱼、花草纹等图案(即磁州窑风格的白釉黑彩器物)。另一方面,SiSatchanalai地区中,古都(即副都)北侧有两个主要窑场,南侧的PaYan窑主要制作建筑装饰用的神兽像与装饰物,而北侧的KoNoi窑生产的是盘、大碗、瓶、壶、盒子、水注等日用陶瓷器。釉药则用绿色釉或青瓷釉、白浊釉、褐釉,胎土与Sukhothai窑相比较为致密,不施化妆土就直接烧造。铁釉制品(即磁州窑风格的白釉黑彩器物)多施鱼纹、花草纹,白浊釉褐彩(即笔者后文提及的线刻填彩)制品则以刻花、线刻、表现卷草纹为多。而当地生产青瓷(龙泉窑风格)这点也相当重要,许多作品都施加巧妙的刻花技法,于器表上装饰卷草纹、莲瓣纹。此地是生产泰国最高品质陶瓷制品的窑。由于素可泰与西萨查那莱的窑业产品时代相同、面貌接近、地缘相连,以笔者拙见,将宋加洛南北周边的窑址群统称为宋加洛窑,既符合约定俗成的概念,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宋加洛瓷器线刻填彩及堆附纹饰

宋加洛瓷器柔和、内敛的造型

泰国(意为“自由之地”),人口6740万,94%以上的居民信仰佛教,形成了宽容、温和、谦恭的民族性格。反映在物质文化上,特别是器物造型上显得柔和、内敛。典型宋加洛瓷器的盘、碗、瓶等日常用器的造型多见圆弧面,饱满、丰腴而不肥硕,口沿、边线的处理恰到好处,自然、含蓄而少见锐角。即便如神兽的造型,也使人感觉线条柔和、饱满,其张力迫人心魂,令人产生本能的敬畏而又不失亲和的感觉(图2)。它们与磁州窑粗犷、奔放的风格有一定的差异。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今天也难以确认最初的磁州窑风格作品,并探讨其造型的演化过程。

宋加洛瓷器同心圆和带纹装饰的妙用

在宋加洛瓷器上,同心圆和带纹的装饰最为常见(图3)。如碗、盘的内外壁,以底部为圆心,常见数道线纹从口沿到底部,从内壁到外壁,反复勾勒使用,却不显烦琐,运用得恰到好处。不论是简单的构图,还是繁复的图案,同心圆都存在其间。在繁复的图案中,同心圆的线纹之间构成了带纹,而带纹又由二方、四方连续的图案构成,繁而不乱。同心圆及其延伸装饰妙趣连连。温和、内敛的造型与同心圆线纹的妙用,不仅是宋加洛陶瓷匠师高超技艺的体现,也是与佛教文化的潜移默化分不开的。其中比较简略的同心圆装饰风格以及二方、四方连续的图案构成与磁州窑的元代作品颇有几分近似。

宋加洛瓷器对磁州窑风格的继承和发展

据上所引,一般认为宋加洛开始生产磁州窑风格瓷器的时间不会早于14世纪,首先出现的应该是白釉黑彩器物,而后在此基础上于15~16世纪出现了线刻填彩及堆附纹饰的工艺。如图4所见,马小青先生就认为线刻填彩及堆附纹饰的工艺是“仿宋代磁州窑的剔花器物”。国内外不少学者都持泰国从中国招募陶瓷匠师到宋加洛开窑授艺的观点,此亦可在宋加洛生产的磁州窑风格瓷器上得以印证。但线刻填彩与剔花工艺还是有区别的,似可认为宋加洛的陶瓷工匠在白釉黑彩的基础上发展和延伸了磁州窑风格的装饰工艺。堆附纹饰工艺也是同理。这种在白釉黑彩工艺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应该说是泰国工匠的智慧结晶。

综上所述,泰国宋加洛瓷器深受中国窑业技术的影响,在融合其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将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表现在物质文化的载体上,并在继承中国窑业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获得了成功。

陶瓷收藏:磁州窑瓷器价格尚在低谷


去年10月20日至27日,两场以磁州窑为主题的学术会议接踵在邯郸、磁县举办——20日 “中国古陶瓷学会2010年会暨磁州窑学术研讨会” 在邯郸开幕,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内地的近200名古陶瓷学者、专家出席,学者们分别从磁州窑的烧制年代、窑业性质、生产方式、制作技术、装饰工艺、艺术风格、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与其他名窑的相对影响等方面,对磁州窑作了多方位、多视觉的审视和探讨,提出了应该重新审视磁州窑在陶瓷史上地位;26日在磁县开幕的“首届国际磁州窑论坛”,近百位学者着眼于“国际”,把磁州窑和韩国、泰国、伊斯兰等国家、地区的陶瓷文化进行了比较性研究。

这两场学术会议也是近年来有关磁州窑瓷器规格最高、参与学者最多的纯粹意义上的学术会议,引起了学术界、收藏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学者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对收藏界产生重要影响。创烧于北朝时期的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瓷器烧造窑场之一,其生产的陶瓷质地优良,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制瓷工艺结合起来,风格质朴、豪放,对我国乃至世界陶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金时期的磁州观台窑以及元、明时期磁州彭城窑的传世精品,一直是中外收藏家重点搜求的对象,少数精品的价格早已超过了千万元。海外市场早在20世纪早期即关注到了磁州窑瓷器,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多半磁州窑瓷器均来自20世纪上半叶欧美藏家,但由于宋代名窑众多,其受欢迎程度不及“五大名窑”瓷器,这一点从该等以及海外许多重要的博物馆收藏情况可以看出,早期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也较低。但是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收藏、拍卖市场兴起,收藏者逐渐关注到了磁州窑瓷器。2000年以后,磁州窑瓷器精品的价格大涨,特别是宋、金时期制品,在纽约、伦敦市场屡屡高价成交。

近十年来,纽约、伦敦、香港三大拍卖市场上每年磁州窑瓷器上拍的数量相当有限,成交价超过5万元人民币的通常都在30件之下,有的年度甚至低于10件,可见其流通量并不大。内地市场受文物法规的保护,宋代至元代的磁州窑瓷上拍不多,仅中国嘉德多年来有少量拍品上拍。从这十年几大市场的成交情况看,磁州窑瓷器的成交品主要以宋、金、元时期的器物为主,成交价超过百万元人民币的多出自宋代,明清制品稀见,成交价普遍较低。成交品器型丰富,涉及梅瓶、瓜棱瓶、花觚、玉壶春瓶、卵形瓶、双系罐、四系罐,大罐、各式枕、行炉、盖盒、雕像、各式盘和碗、钵等等,琢器的价格明显高于圆器。其市场行情具有代表性的器型有梅瓶、花觚、瓷枕等几类。

各式梅瓶价最高

宋、金时期是磁州观台窑生产的兴盛期,“以其特有的装饰艺术形式,被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拍场上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磁州窑瓷器九成以上是宋代制品,且以琢器为主流,行情表现最突出的是各式梅瓶、花觚、瓷枕、大罐等。

市场上被广泛认知的是一件北宋时期的刻花褐彩梅瓶,高27厘米,2000年6月7日在伦敦苏富比春拍中以50.5万英镑拍出,创造了当时磁州窑瓷器的最高成交价。至2004年11月1日香港佳士得“龙凤传珍”专场再拍时,此瓶估价已涨到了1000万至1500万港币,结果不负众望,拍出了1350.375万港币(约合1444.9万元),至今仍保持着磁州窑瓷器的拍卖最高纪录。这件梅瓶的装饰风格独树一帜,风格类似定窑制品,如江苏省镇江博物馆所藏的定窑紫釉梅瓶。日本大阪东洋陶磁美术馆藏有一件造型、纹饰类似的梅瓶。这件梅瓶应出自北宋观台窑,在观台窑的考古发掘中,曾出土过一件深褐色的刻花梅瓶,梅瓶的颈、口与此件相似,也接近现藏于中国磁州窑博物馆所藏的白地褐剔花缠枝牡丹纹矮腹瓶。

梅瓶是磁州窑的经典器型,变化多样,装饰风格丰富多彩,白釉、白釉褐彩、白釉黑花、绿釉、黑釉等品种均有,装饰技法有绘画、刻、划、剔等多种。完整器在拍场上的价格不低,2001年伦敦佳士得秋拍,估价7000至1万英镑的北宋磁州窑梅瓶以3.76万英镑成交,高31.8厘米,梅瓶小口细颈,造型丰硕,通体施褐釉,肩、足刻覆仰呼应的莲瓣纹,腹部刻绘饱满的缠枝牡丹纹。同场中还以3.965万英镑拍出的北宋白釉刻花梅瓶,高29.5厘米,采用了磁州窑非常少见的珍珠地刻花装饰。2008年该公司春拍再以6.05万英镑拍出一件同时期风格类似的刻花黑彩牡丹纹梅瓶,高31.3厘米,可见这类梅瓶的价格目前已经逼近百万元。

珍珠地装饰的手法还在宋至元代的瓷枕、瓶、罐、行炉等器物上出现,日本、英国、美国以及河北各地的博物馆中收藏有不少标准器物,但是存于私人收藏者手中的传世完整器并不多见。珍珠地纹饰出现在中国器物上最早见于唐代的金银器,应是由西亚传入,由出土实物来看,唐代河南密县窑烧制的瓷器已经开始运用此种技法,通常以管状的竹木或金属工具在施好白色护胎粉的坯体上戳印而成。2009年纽约佳士得春拍,一件Walter Hochstader旧藏的北宋珍珠地缠枝花卉纹瓶,仅以2.875万美元拍出。由此也可以看出,市场中还是有很多收藏者、行家对磁州窑瓷器的装饰技法不甚了了。绿釉梅瓶的价格也不低,2009年纽约苏富比春拍,一件高仅19.8厘米的北宋绿釉彩绘小梅瓶成交价已达7.45万美元。

2002年纽约佳士得春拍,高22.9厘米的北宋刻花梅瓶估5万至7万美元,以16.55万美元拍出,梅身刻绘两枝折枝花卉纹,先施黑彩后刻绘,采用这种装饰手法的器物同场上还以3.525万美元拍出一件北宋的双耳罐。这类梅瓶的器型有别于常见梅瓶,为矮腹型,有矮腹梅瓶之称,与长身型梅瓶最大的区别仅在于瓶身仅取长身梅瓶的上半部分,造型圆润丰满,存世数量不多。邯郸、磁县地区的博物馆中藏有白釉褐彩、白釉黑彩和绿釉黑彩等品种。2003年伦敦苏富比秋拍以1.8万英镑拍出一件金代制品,高19厘米,画意较北宋刻花梅瓶更加写意豪放,梅瓶瓶口及颈部满饰黑釉,古朴典雅。2006年纽约苏富比秋拍,以10.8万美元拍出一件类似风格的宋代梅瓶,高21.5厘米。10月26日,笔者在磁县中国磁州窑博物馆“首届磁州窑论坛特展”上见有一件与上述风格类似的展品,不同的是,展品腹部除折枝花卉外,尚绘有4只飞舞的蜜蜂。今年12月1日,香港佳士得将上拍一件高22.9厘米的北宋/金代白地褐花小口瓶,亦属同类风格,估30万至40万港币。

2005年伦敦苏富比春拍,高22厘米的一件北宋/金绿釉绘、划黑牡丹纹矮梅瓶拍出了51.2万英镑,是此类梅瓶的拍卖交易最高价,此瓶器型、纹饰风格也上述白釉器近似,通体所施绿釉更现其珍贵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纽约苏富比秋拍21.6万美元拍出一件高26厘米的金代黑釉荷花纹梅瓶,其风格明显与磁州窑制品有差距,应该是西夏瓷器,其造型及装饰风格与大英博物馆所藏一件题款年份约1304年的西夏刻花童子戏莲瓶类似。2009年纽约佳士得秋拍3.25万美元拍出的金/元黑釉刻花牡丹纹罐,以及伦敦苏富比秋拍2.375万英镑拍出的灵武黑釉牡丹纹梅瓶亦属同类品种。

花觚精品量最少

花觚也是磁州窑的经典器型 ,2001年磁州窑瓷器拍卖交易价格最高的就是一件花觚——香港佳士得春拍,元代磁州窑褐釉刻花纹花觚估20万至40万港币,结果拍到了92.5万港币的高价。花觚高77.5厘米,通体施褐釉,花口长颈,鼓腹,高撇足,饰一对镂空如意耳,鼓腹上主题纹饰采用刻花技术,上刻缠枝莲花纹,花瓣肥硕丰满,下刻缠枝叶纹,是典型的磁州窑装饰风格。磁州窑还见有绿釉、白釉褐彩、白釉黑花的此类花觚,时代早至北宋时期,同时期钧窑也常见这种器型。

绿釉花觚是磁州窑稀少的品种,拍卖成交价格很高。2004年伦敦苏富比春拍,高22.2厘米的金代绿釉花觚以6万英镑拍出,瓶口径尺寸远超过高撇足的足径,通体施绿釉,但脱落严重,瓶身绘、划折枝花卉纹,豪放狙犷,器型、装饰的风格均极为典型,中国磁州窑博物馆收藏有类似的白釉器,峰峰矿区出土过一件黑釉器,无耳无纹饰。

该公司2005年春拍,高21.5厘米的南宋白地黑花纹花觚拍到了17.6万英镑的高价。2008年纽约佳士得秋拍,宋/金12世纪绿釉刻牡丹纹褐彩花觚更拍到了72.25万美元,是所知历年成交价格最高的磁州窑花觚,高25厘米,器型标准,绿釉翠亮,觚身绘、划的折枝花卉纹写意粗犷,是不可多得的磁州窑绿釉精品,同类的完整器存世数量不多,此次拍卖被古董商Eskenazi竞得。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藏有一件风格类似的金代制品。

磁州窑的化妆白釉瓷种类繁多,宋代制品胎体精巧轻薄,金、元时期体型敦厚,曾是磁州窑早期白瓷的主流品种。拍场上这类传世的完整器物少,2004年伦敦苏富比春拍以7.2万英镑拍出的北宋白釉花觚可谓代表作品,高31厘米,器型古朴典雅,除近足处以高撇足外,通体莹润的白釉,白釉泛黄,海内外博物馆收藏的同类完整器物仅在个位数。2009年纽约佳士得春拍,Walter Hochstader旧藏的宋代白釉刻花纹盘口瓶以19.45万美元拍出,此瓶1986年曾由该公司春拍拍出,瓶高39.6厘米,盘口长颈,肩及足部刻圆形大瓣覆、仰莲瓣纹,腹部刻大花大叶的缠枝花卉纹,风格豪放,具有浮雕感,知所同时代的同类盘口瓶在美国华盛顿、印第安那州藏有2件。

毛瓷的收藏与鉴赏


讯 瓷库专家偶然在网上看到景德镇宫廷陶瓷有限公司在展厅中展出的一套毛瓷茶具的照片,被称7501毛瓷,查看了所有毛瓷的资料似乎只有75年文化大革命时景德镇才为毛泽东制作过专用瓷。其实不然,难道75年以前毛泽东一直用搪瓷碗、搪瓷杯吃饭、喝茶不成。这让瓷库专家有点想不通。

解放以后到文化大革命这段时间毛泽东用的瓷器大量的是有景德镇提供,而大力宣传7501毛瓷仅是因为当时特定时代的需要。展厅中那套茶具的照片小了点,但看得出那套茶具仍是十几年前即六十年代初提供给毛泽东用瓷的翻版。茶具的式样、大小、看上去和过去制作的一样(照片太小无法完全肯定),花还是桃花,只是桃花的布局变动了一下。

我有一套六十年代初毛瓷的茶具,我原打算提供一些照片给大家,后来发现网上公布的毛泽东用瓷的照片都无法看清,有的干脆把主要的图案遮盖掉,我想大概是怕有人仿制吧,因此我也提供侧面图案的照片为好。

目前只讲7501毛瓷似乎太片面,景德镇的有关单位应该对景德镇制作毛泽东用瓷的历史有个比较全面的讲法,为景德镇的瓷器制作历史和景德镇为历代宫廷制作宫廷瓷器的历史加上光辉的一页。

小编建议大家不妨收藏一款毛瓷来投资增值。

汝窑瓷器鉴赏小知识


汝窑瓷器是官窑系统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品种。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共藏有30余件,约占全世界总收藏量的一半。

一、 造型

汝窑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其中瓶的变化较为丰富,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多种。

二、 胎釉

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

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蟹爪纹”。

三、 仿品与鉴定

后世仿汝窑者始于宣德官窑,署有宣德官窑款,其釉色较宋汝透亮,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鱼子纹,少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唐英时的仿品十分精细,但鉴别时也很容易,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伪,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则属清代特有,且御窟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款,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

当代仿汝窑较为成功者为河南地区的窑厂,他们的仿品是迄今为止仿的最成功的。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仿出了汝窑特有的那种“鸭蛋壳青”釉色。他们的许多产品被文物贩子买去,作旧后,流散到市面上,常冒充真品,如果不仔细辨认,还真会上当。其仿品与真品的差距主要在造型和支烧工艺上,仿品造型多系现代工艺制成,与传统手工工艺有很大差别,尤其罐的内底角处,曲线变化二者决然不同,支烧痕迹,真品均为细小的芝麻酱色支钉痕,新仿者支钉痕过大。

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均为后刻,当为宋时所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三件刻“奉华”和二件刻“蔡”字铭文的汝窑瓷器,分别藏于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

汝窑瓷器以釉色取胜,少见花纹装饰,但汝窑未烧贡瓷以前,曾有刻花和印花产品,如宝丰汝窑遗址曾发掘出刻花鹅颈瓶,当为汝窑未成为官窑以前的产品,笔者1989年亦在遗址处采集到壶的残片一件,其釉色为标准的天青色,但在壶嘴处有浅浅的刻花,也应是未烧官窑以前的产品。

汝窑瓷器传世最少,且后代从未仿烧到九成像者,鉴别真伪不是很难,尤其是记住汝窑的主要特征,更不会轻易上当。除胎釉、支钉痕外,汝窑瓷器至今未有高度超过30厘米,圆器口径超过20厘米的完整传世品。

汝窑因稀而贵,故历来传得神乎其神,如文献中记载其曾以玛瑙为釉,其实,玛瑙在一个科技工作者眼中不过仅是石英一类的砂石而已。

汝窑未烧造官窑瓷以前也曾生产青瓷,同时也生产磁州窑类型产品,真正的汝官窑产品,仅见于传世的70余件。历代墓葬中时至今日未见出土一件汝官窑瓷,故鉴定汝窑瓷器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汝窑青釉器也有类似汝官窑的,但那是民窑所产,与汝官窑是两码事。

汝窑因稀而贵,仿者甚多,更因科技的进步,仿者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汝窑的鉴定如能用科技检测方法,对其胎釉进行无损检测,通过结构分析,先断其年代后,再通过上述文中的传统鉴定方法,确定其是否为精品,鉴定结论会更加完美。

陶瓷收藏鉴赏:大明青花瓷收藏鉴赏


青花压手杯(花心),明永乐,高4.9cm,口径9.2cm,足径3.9cm。杯体如小碗状,口微撇,折腰,丰底,圈足。内外均绘青花纹饰。杯心有葵花一朵,花心署青花篆体“永乐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绘朵梅,腹部绘缠枝莲纹。压手杯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制的新型瓷杯。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青花色调深翠。压手杯的特点为胎体厚重,重心在杯的下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时,正压合于手的虎口处,给人以沉重压手之感,故有“压手杯”之称。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一种实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明人谷应泰撰《博物要览》一书中特别提到了这种杯:“若我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篆书,细若米粒,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双狮绣球内书年款和花心内书年款的永乐青花压手杯。另有杯心为鸳鸯卧莲图案者,系明万历时期仿制。此种品质精良且带有永乐年款的压手杯,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仅故宫博物院收藏有4件。

青花缠枝花纹罐,明永乐,高17cm,口径14.4cm,足径9cm。罐直口,溜肩,鼓腹,小圈足。通体青花装饰。颈上绘卷草纹,肩、圈足外墙均绘海水纹,腹部绘缠枝花纹,近足处绘如意云头含灵芝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此器造型新颖,纹饰繁密,描绘细腻,形制和纹饰均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高9.2cm,口径51.2cm,足径34.5cm。盘折沿,菱花口式,通体作16瓣莲花形,盘心宽大平坦,圈足,细砂底,无款识,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青花底釉青白亮丽,厚润透明。盘心主体图案是一只栖于枇杷枝上的绶带鸟,正回首啄食饱满的枇杷果。内壁绘石榴、桃实、荔枝、枇杷等折枝花果,沿面绘大小缠枝莲花,外沿下绘海水江崖纹,外壁绘折枝菊花纹。永乐、宣德两朝是我国青花瓷器史上的黄金时代,其青花瓷之胎质、底釉、绘画,无一不精。此盘使用永乐时由西洋进口的“苏泥勃青”料,浓重艳丽,渗入胎骨,并有自然晕散形成的“铁锈斑”,手抚之有凹凸不平之感。国内外现存传世的永乐青花瓷,大盘往往以花卉为装饰题材,用枇杷绶带鸟为主题图案的较少见,就目前已掌握的资料来看,完整的只有三件: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一件,天津艺术博物馆一件,而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这件最为精美。

青花缠枝花纹折沿盆,明永乐,高13.9cm,口径31.6cm,底径21.5cm。盆折沿,腹垂直,平底露胎。里外青花装饰。盆里沿绘缠枝花一周,内壁绘缠枝花7朵,盆底绘回纹一周,回纹内绘八瓣团花,花瓣呈变形蕉叶纹,纹内又绘暗八仙。盆外沿绘折枝花卉8朵,外壁绘缠枝花卉7朵,底边绘变形朵花纹一周。外底素胎无釉。无款识。此盆青花呈色浓艳,有晕散现象,为苏泥勃青料所致。纹饰繁复生动,层次分明,是永乐时期受西亚国家金银器的影响而创烧的一种新器型。

青花花卉锦纹双耳扁瓶,明永乐,高24.3cm,口径3.5cm,足径7.4cm。瓶蒜头口,束颈,圆形扁腹。口肩连以对称的如意耳,腹两侧正中各凸饰一乳钉纹,璧形底足,无款识。瓶口边绘如意纹,腹部纹饰以六角星开光向四周伸展构成六边形锦式开光,开光内绘折枝花、缠枝花、朵花、团花、江崖海水等纹饰,足边绘朵梅纹一周。此瓶造型仿自阿拉伯铜器,纹饰的题材与布局都具有西亚风格。

陶瓷收藏与鉴赏:永乐时期瓷器收藏鉴赏


青花缠枝莲纹梅瓶

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圆腹下收。通体青花装饰,肩部饰忍冬纹,腹部绘缠枝莲纹,胫部为析枝花卉纹。莲花在佛教艺术中被奉为"佛门圣花"。宋周敦颐"爱莲说"谓:余独爱莲之出污尼而不染,称誉莲花清高圣洁的品格。莲花是我国瓷器上典型的装饰图案,自南朝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明代瓷器上莲花纹多种多样,有缠枝,折枝,串枝等形式。此器造型隽秀,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光润,青花采用"苏麻离青"料,色调清雅明朗,纹饰描绘盘曲迂回,潇洒自然,线条舒展柔美,为永乐青花瓷的代表作。

青花缠枝花卉纹折沿盆

盆敞口,折沿,深腹,平沙底。通体饰青花纹样,外口沿为折枝花卉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内口沿绘江牙海水纹,内壁绘缠枝花卉纹,内心绘团花纹。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是中国青花瓷生产的黄金时代,其品种多样,造型丰富。此器为永乐朝的创新式样,形制仿自伊朗黄铜折沿盆,而装饰是中国传统纹样,反映出明初中外文化交流与影响。造型简洁饱满,青花色泽浓艳,纹饰清新雅致。宣德时期有同样形制和纹饰的器物,宣德器浑厚凝重,永乐器轻盈秀美,艺术风格不同。清雍正时期有仿,但纹饰纤柔,线条不够豪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