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大雅斋瓷器鉴别 > 导航 >

瓷枕:优美地登上大雅之堂

瓷枕:优美地登上大雅之堂

大雅斋瓷器鉴别 地暖瓷砖 瓷砖地暖

2020-09-29

大雅斋瓷器鉴别。

珍宝档案:晚唐时期巩县窑

瓷枕,作为高古瓷器中的一个门类,我们已经介绍了不少。唐宋时期,各大窑系几乎都有枕形器物出品,其造型之丰富,装饰之斑斓,可谓琳琅满目、趣味盎然。可 是,不管这些枕有多么的富贵、精美,在当时来说,总归是房中之物,不便登大雅之堂。但偏偏有一种枕,玲珑小巧,优雅端庄,名虽为枕,却是文人墨客案头的装 点,这便是笔枕。

中国人自古使用毛笔。毛笔在使用中有诸多好处,但也有不便。比如书写过程中需要临时起身找个东西办点小事什么的, 一会儿回来还接着写,那这笔就不需要冲洗,只需要放下即可。可是我们知道这毛笔圆圆的笔管很容易滚落,而且搞不好就很麻烦。于是,就有人想到给这笔也做一 个稳妥的器具供它歇息,以防滑落,因而产生了笔架。早在南朝时期吴均所作《笔格赋》“幽山之桂树……剪其片条,为此笔格”就有笔架的记载,笔架的材质种类 众多,有玛瑙、水晶、玉、木、瓷等,历史上笔架的造型也是特别丰富,它们因造型式样不同,有多种称呼,如笔山、笔枕等。有些笔架就是当时枕头的造型,只是 制作得超级迷你,倒是也别有意趣。

比如这件晚唐时期的巩县窑白瓷划花如意笔枕,高4cm,最宽处不过7cm,釉水肥厚,莹润可爱。 方寸之内还划有花草纹饰,更显精致细雅。细划白瓷在巩县窑制品中并不多见,唐代流传至今的笔枕更是稀少。这件笔枕底部刻有“李存简”三个字,应该是成器以 后刻上的,所以很可能是它的主人所刻自己的名字,由此也足见当年物主对它的喜爱。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慈禧御瓷:大雅斋瓷器


“大雅斋”粉彩荷塘鹭鸶纹缸

“大雅斋”瓷器,得名于口沿上书“大雅斋”三字,属于堂名款瓷器,是慈禧太后专门为自己设计、烧制的御用瓷。长期以来,“大雅斋”瓷器珍藏深宫,世人很难一窥真容。

这些浓艳华丽的瓷器,代表了晚清时期的宫廷风尚,也展现了慈禧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取向。异样的奢华,为渐趋衰微的晚清制瓷业平添了一道独特风景,堪称晚清最为著名的御窑瓷器。

“大雅斋”黄地墨彩花鸟图碗

慈禧御瓷

“大雅斋”瓷器,得名于口沿上书“大雅斋”三字,属于堂名款瓷器,是慈禧太后专门为自己设计、烧制的御用瓷。长期以来,“大雅斋”瓷器珍藏深宫,世人很难一窥真容。

这些浓艳华丽的瓷器,代表了晚清时期的宫廷风尚,也展现了慈禧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取向。异样的奢华,为渐趋衰微的晚清制瓷业平添了一道独特风景,堪称晚清最为著名的御窑瓷器。

慈禧其人

提到“大雅斋”瓷器,首先要了解慈禧其人。

慈禧,叶赫那拉氏,满族镶蓝旗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其祖父景瑞当过刑部郎中,父亲惠征当过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都是五品官员。清咸丰帝奕詝登基后,于咸丰元年(1851年)二月第一次挑选八旗秀女,叶赫那拉氏中选,时年16岁,次年五月进宫侍咸丰帝,为兰贵人,住储秀宫。咸丰四年(1854年)封懿嫔;六年(1856年)三月生载淳,晋懿妃;翌年春又晋封懿贵妃。咸丰帝死后,载淳继位,懿贵妃被尊为皇太后,诏旨尊称圣母皇太后,旗籍亦抬入上三旗。同治元年(1861年)四月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以后又累上徽号。光绪帝死后,慈禧决定立溥仪为嗣皇帝,她自己被尊为太皇太后,次日即死于中南海仪鸾殿,终年74岁。在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慈禧经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之久,是中国近代史上显赫一时、影响至深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

慈禧是一个拥有最高统治权力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女人。在她的一生中,除了朝纲独揽,除了擅权专政,还有许多作为女性的共通点。她喜欢花,喜欢听戏赏景,喜欢华美的服饰,也喜欢精致的瓷器。

“大雅斋”来由

关于“大雅斋”,清人吴士鑑在《清宫词》中写道:“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钩勒仿笙熙。江南供奉虽承旨,不及滇南女画师。”诗后小注有曰:“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始终不衰。大雅斋,孝钦自署名也。”魏程搏《清宫词》亦云:“二十余年侍圣慈,内廷供奉女筌熙。金笺宝篆红泥印,认得先朝老画师。”李珍注:“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甚隆。内有大雅斋印,即孝钦自署。”从以上清代诗文及诗注可知,“孝钦”即慈禧太后,“大雅斋”是慈禧自署的斋号,是她写字作画的地方。

但“大雅斋”到底位于何处,一直困惑着人们。后据学者考证,“大雅斋”位于“天地一家春”的西间,而“天地一家春”是圆明园内“九州清晏”中一处建筑名称。“大雅斋”瓷器,正是为这处建筑特别烧造的慈禧专用瓷。不幸的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大雅斋”随“天地一家春”被焚而无存。

“大雅斋”蓝地粉彩花鸟图盘(一对)

烧造始末

同治皇帝亲政后,并不能完全掌握朝政,为了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他一直在寻找机会让慈禧退出权力中心。于是,以感恩皇太后为大清朝所作贡献为名,下旨重修圆明园,把圆明园辟为慈禧颐养天年之所,以示自己的孝心。慈禧曾经居住过的“天地一家春”是此次重修工程的重点。

慈禧对于“天地一家春”的重修参与良多,多次召见负责设计的雷氏父子,并对装饰中用到的各种花卉画样给出许多修改意见。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月十九日,圆明园正式开工重建。在圆明园开工重建的两个月后,内务府传办江西九江关烧造一系列的陈设及日用瓷器,并且下发了瓷器的画样,在这些画样上标有“大雅斋”、“天地一家春”和“永庆长春”的款识。

故宫中留存的画样详细地记录了烧造“大雅斋”瓷器的釉色、纹饰及器形等方面的规定,现存实物也与之对应。画样中,器形设计和纹饰描绘均出自内廷如意馆画工之手。晚清如意馆画风多流行工笔花鸟,故而瓷器上的纹饰也多花鸟。画样是统治阶级对瓷器生产的直接干预,通过画样把统治者的审美情趣,对于自然,对于艺术的理解转化为一种可以留存的物质载体。同时,画样的回收制度也体现了统治者对于这种物质载体的垄断性和皇权的不可侵犯性。

清代的御窑厂在咸丰五年(1855年)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同治五年(1866年)筹措十三万两白银,在景德镇复建御窑厂,由九江关监督领其事。虽恢复重建,但是重建后的御窑厂由于工人的流失,硬件条件的限制,使得这些御用瓷器的烧造困难重重。还有时间紧迫,烧造数量大等因素,时任江西巡抚的刘坤一不得不上奏肯请延期交付。直到光绪元年(1875年)、二年(1876年)头两批“大雅斋”瓷器才陆续完成。不过此后,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景德镇的御窑厂再也没有烧出第三批“大雅斋”瓷器。

从现存的“大雅斋”瓷器来看,釉面并不十分光滑,多存在气泡和橘皮纹现象,且在色地与彩绘纹饰之间有明显的接痕。“大雅斋”瓷器与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相比,缺少了工艺上的精细度,这与当时御窑厂客观存在的困难有很大关系。

这些“大雅斋”瓷器的原意,是为重建后的圆明园“天地一家春”内的西间堂室陈设和日用所用。但彼时,清政府的国库并不充盈,对内危及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运动刚刚平定,对外在与列强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已无力负担重修圆明园工程庞大的开支,甚至连修园所需的大型木材都难于购得。加之朝中大臣的极力反对,圆明园不得不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七月二十九日被迫停工,慈禧期望重温当年景象的愿望也成为了镜花水月。因此,“大雅斋”瓷器转而入紫禁城专供慈禧在后宫里使用,并主要集中在长春宫内。

艺术风格

“大雅斋”瓷器烧造于晚清时期,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慈禧无暇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瓷器的创新,并且御窑现有的条件连生产原有品质的瓷器都存在困难。种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大雅斋”瓷器基本沿袭了乾嘉时期御窑瓷器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宫廷的华丽美感。所有瓷器均为色地彩绘,器形也延续了前朝的样式,只是在制式上更偏重于秀丽精致,带有独特的女性审美特质。这种特质的形成与慈禧太后的喜好是分不开的,因为御窑瓷器本身就是君主审美观念的物化。

可与同时期其他官、民窑器物相比,“大雅斋”瓷器无论在质地和工艺上都较为考究,体现了光绪朝御窑瓷器的最高水平。“大雅斋”瓷器的艺术风格可以归纳为釉色鲜艳、纹饰精美、器形多样、款识讲究。

釉色

“大雅斋”瓷器地釉的色彩有粉地、藕荷地、浅藕荷地、明黄地、大红地、蓝地、深蓝地、浅蓝地、翡翠地、豆青地、浅豆青地、浅绿地十二种。其中以粉地、藕荷地、明黄地、蓝地为多。在色地之上绘制有设色的花鸟,也有单一的水墨花鸟。在设色方面充分汲取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设色方法。

“大雅斋”瓷器的釉色带有强烈的情感化、写意化的特征,充分利用色彩的对比变化,象征性地去表达大自然中固有物象的美感。色彩是表情达意的途径,为了实现统治阶级的情感思维和画面情节的融合统一,用色不再是拘泥于自然的色彩,而是具备了更多的主观审美意识的创作。

“大雅斋”绿地墨彩花鸟纹捧盒

“大雅斋”松石绿地粉彩藤萝花鸟图椭圆盘

“大雅斋”陈设瓷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器皿的内部施一层淡绿色釉,此种施釉方法创自乾隆朝,初为仿铜胎画珐琅的制作方法。之后各朝的陈设用瓷均有仿制,只是内部施釉厚薄不均,且无细小的纹路,这也是晚清粉彩陈设瓷的特点之一。

“大雅斋”瓷器充分表现了粉彩的装饰性,整体的色彩搭配充满了柔美的女性特征。花卉、虫鸟的配色取自自然又不是完全地模仿复制,只是提取了自然中的精髓。“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彩色相和,和则神气生动,否则形迹宛然”,“大雅斋”瓷器同一件器皿上常常出现四到五种颜色的搭配,但是色与色之间和谐的搭配,却创造出别样的韵味。时而是清新雅致的文人情调,时而是静穆深沉的贵族之气,都显现出“大雅斋”瓷器的艺术质感。

纹饰

“大雅斋”瓷器纹饰精美,以色地黑线双勾花者最多,很有新意。纹饰描绘有藤萝花鸟、藤罗月季花、藤罗蝴蝶、莲塘荷花、鹭鸶莲花、栀子桃花、葡萄花鸟、荷花蜻蜓、喜鹊登梅、牡丹花、牵牛花、桃花、紫藤花、萱花、绣球等。“大雅斋”瓷器的纹饰告别了传统官窑常见的龙凤题材,代之为各式花卉、禽鸟,气息隽雅,意境清新。所勾画出的花团锦簇、鸟鸣蝶舞的瓷上花鸟世界,是慈禧太后对于自然的一种美好向往。

由于慈禧生平酷爱花卉,所以“大雅斋”瓷器上自然也以花卉纹饰为最。然而,“大雅斋”瓷器的纹饰已经不是选取单一的花卉主题去表达了,而是几种花卉共同组合成富有象征意义的复合主题。画面构图不追求多层次叠加,只是选取自然中的一个场景,经过宫廷画师的审美想象,创造出一种兼工带写的绘画风格,呈现了柔美娇媚、清新淡雅的女性气质。

宫廷造办处下发画样时,并不是每一种器形都附带小样,所以景德镇御窑厂的画工要根据瓷器造型的不同特点,在不改变画样主要布局及纹饰的基础上对构图做少许的改动。本来,画样上的纹饰是以大件器为模板绘制的展开图,而同样的纹饰在小件器形上就无法原样复制,只能选择主要的花卉图案根据具体的器形进行再次构图。

纹饰与釉色、器形等的完美结合才能诞生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但是,同治朝的御窑厂在经历过战火后,画工的瓷绘水准也较盛世时期有所下降。对比“大雅斋”瓷器的画样和成瓷,不难发现,绘制于瓷上的纹饰多了些装饰的图案感,少了些纸上纹饰的气韵流动,。

器形

“大雅斋”瓷器在器形选择上并无太多大件器皿,多是秀丽小巧的器皿,突出了慈禧太后的女性专用标识。概言之,主要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品种十分丰富,多日用瓷。“大雅斋”瓷器是为慈禧太后专门烧制的堂名款瓷器,准备烧成后在大雅斋中使用的,故而其品种十分丰富,涵盖了陈设和日用的多种器形。其中陈设用瓷有:花盆、盆奁、鱼缸、花瓶。还有高足碗、高足盘等供器器形。日用瓷有如下几种:碗(因尺寸不同分为海碗、大碗、中碗、怀碗)、盘(分为九寸盘、七寸盘、五寸碟、三寸碟)、茶碗、盖碗、渣斗、圆盒子、长靶羹匙。其中渣斗的造型尤其小巧,高大约在8 厘米左右,口径 9 厘米,便于随身使用。

二、花盆的款式众多。在“大雅斋”瓷器中,花盆的烧造量也很大。花盆除了大小型号的区别外,还有器形上的差异,包括正四方形花盆、长方形花盆、八角花盆、扇形花盆、银锭式花盆、梅花式花盆、圆花盆等,形制多样。有的花盆底部出于功能性考量,带有渗水透气孔。烧造如此多的花盆和慈禧太后对花的喜爱是分不开的。清代自雍正帝之后,皇室贵族的生活偏于享受园林美景带来的清新雅致。在烦乱的朝廷人事倾轧中,皇室贵族藉由花草来放松和转移紧张的心情。慈禧则更不例外,在宫中的御花园里遍植奇花异草,“大雅斋”瓷器中花盆数量的众多也是这种生活风尚在器物上的显现。

款识

“大雅斋”瓷器口沿处有“大雅斋”三字横款,右边多用红彩图章款“天地一家春”。对于里外均绘制粉彩纹样的碗盘类器物,在内壁的口沿处书“大雅斋”及“天地一家春”,而内里施白釉或绿釉无纹饰的器物,则在外壁口沿处书写二款。椭圆形的“天地一家春”篆体闲印章的印纹文字排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双排法,“天地一”三字居右侧,“家春”二字居左侧。另一种被称为“顶天立地”法,即“天”与“地”二字上下分布,中间空白部分是“一家春”三字。其中“一家”列右侧,“春”独自撑起左侧。款字的外围是海水双龙戏珠图案。

“大雅斋”松石绿地粉彩藤萝花鸟图渣斗

“大雅斋”松石绿地粉彩仙芝寿桃图大缸(一对)

除了少部分高足盘碗类的器物,“大雅斋”瓷器大部分器底都用红彩书写有“永庆长春”四字楷款,但并不是所有书写“永庆长春”款的瓷器都书写“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款。“永庆长春”为四字吉言款,寓意了慈禧太后希望自己永葆青春的美好愿望。

需要指出的是,就款识而言,广义上的“大雅斋”瓷器应包括“大雅斋”、“天地一家春”和“永庆长春”其中任意一种题款,或其中两款或三款的组合形式以及个别制作、装饰艺术风格相近的无款器物。像“大雅斋”瓷器这样一器三款的,在中国制瓷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大雅斋”瓷器属于堂名款瓷器,但在清代的女性中,无论是贵为后宫之主的皇后,还是各个贵妃、福晋,使用的瓷器都无如此的专属标识。慈禧之所以能享此特权,是缘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后,整个国家的权力都已经归在她的手中。“大雅斋”是堂号,同时也是慈禧个人审美情趣的象征,在处理朝政之余,她舞文弄墨、写诗作画,“大雅斋”正好契合了她对于“艺术”的追求。

瓷枕鉴赏


主持人:我国宋代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醉花荫》中就写到“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词句,那么经过后人的考证呢,其实这个玉枕呢指的就是瓷枕。哎 说到这个瓷枕呢,因为现在传世的不多,所以每次在拍卖会上,它总是显得那样的凤毛麟角。那么北京的韩毅先生,他就收藏了一个瓷枕。但是对于它是真的是假的?是什么年代的?他自己呢拿不准那么今天我们的《专家鉴定室》呢就会帮他来长长眼。

老窑瓷器中的一些日用器,如:瓷枕、瓶、碗、罐等,是韩毅的重点收藏对象。所谓的老窑瓷器,是指明清以前一些窑口烧造的瓷器。韩毅是18岁时从老家当兵来到北京的,后来喜欢上了收藏。

[收藏爱好者:韩毅:我迷上收藏是在二十年前,喜欢收藏老窑瓷器,因为它它价值升迁比较大。这块瓷枕是花4000块钱在去年买的,具体情况不清楚,虽然感觉它挺新奇的,但具体情况还不清楚。]

韩毅说,他急于想让找专家鉴定,就是因为看过这件东西的人说法不一,他也心存疑惑。

主持人:韩毅先生这个瓷枕啊。有不少人都看了,哎,有人说它是五代的,有人说它是宋代的,还有人说它是后仿的,那到底是哪个时代的,是真是假呢?今天我们的《专家鉴定室》呢,邀请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杨静荣先生。杨先生你好!你好。

主持人:哎 现在这个瓷枕已经在这儿,我就看这个个儿,好像是我们大人睡不太合适吧?

杨静荣:没有古代的瓷枕还有比这小的

主持人:你觉得它是大人用的吗?

杨静荣:应当就是。古代人睡觉好像比现在安稳嘛。这枕头都是越来越大的,早期的都比较小。这人正好,你量量你自个

主持人:卡在脖子上是吧。

杨静荣:正好就那么高。

主持人:这个倒比较省料。哎,说到这个瓷器,你像我国是汉代呢开始有了瓷器,那么这个瓷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

杨静荣:瓷枕咱们现在见到的最早的资料,是隋代的,隋代然后到唐代开始发展起来,到宋代达到一个高峰,然后到元代呢则达到了最鼎盛。任何事物到鼎盛了,它就该往下衰落了

主持人:对、对、对。因为我们现在几乎看不到有谁会用这个瓷枕来睡觉,对不对呀?

杨静荣:但是咱们这瓷枕能延续到五十年代甚至到六十年代,在偏远山区还有人烧造。

主持人:那烧造干吗呢?

杨静荣:就睡觉用。那上面写着有一句口号,锻炼身体,保卫祖国。

主持人:不过在这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说,据了解,应该是宋代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把这个瓷枕作为一件礼物会互相地这个馈赠。对不对。那个时候应该是很丰富吧这种瓷枕的品种?

杨静荣:对,到了宋代的时候,大概咱们现在统计下来,有几十种。

主持人:就是那时侯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呢?

杨静荣:宋朝的时候有,也就是像那个银锭。

主持人:前面你也说到,在宋代呢这种造型的肯定是有,但是要断定它是什么年代的,应该从那几个角度来考证它?

杨静荣:定它的时代看大小,隋代的最小,唐代的稍大一点,再往前发展又大一点。宋代瓷枕比这稍大一点。这在南方比较流行,现在第一只能肯定就是不是北方的,北方呢好像这种银锭形的造型比较少。如果是北方的,釉比这白,那这个是白中泛青,这件瓷枕呢有可能是景德镇(烧)的。

主持人:好,通过我们前面的分析,那最后你看看是真是假,应该怎么来判断?杨静荣:一个是看它这个老化的程度,是人工做的旧,还是自然的老化的,你像它的釉面,这种光泽的失去吧,一般他们都拿酸咬,拿酸咬,或者打磨,有这么几种方法。像这个吧我看了一下,它是自然的磨损,形成的这种光泽消失。

主持人:所以从这个釉面和它的图案可以看出来?对对

主持人:还有别的地方可以看吗?

杨静荣:另外胎子这个做的还是简陋,现在有时候他们仿制的,就是不到位的在哪,就是反而倒,弄得很平整。对,比原来古代的时候做得细了这个。然后再从它的图案跟装饰风格像这个枕头上面这花纹吧,你要猛一看还有点接近唐代的风格,这就是民窑里边咱们说的那种比较潇洒的自由的创作那种风格。

主持人:反正你看不懂,就是一种潇洒。

杨静荣:对、对,确实它虽然很随意,但是它有规律的。你看你怎么看它都是这个花纹,但是说它具体是什么花,这个咱们就有时候

主持人:每个人可以看出不同的东西来,是写意的。

杨静荣:他就是把生活里边的这个自然形象呢,给它抽象出来了,像这种图案装饰风格,时代特别明显。你像到了这个宋代呢,都是牡丹花比较多,另外上面也有这种白地褐彩的。

今天鉴定的瓷枕枕面长为16厘米,宽10厘米,高10.5厘米,釉色白中泛青,上面描绘有黑褐色的花纹。从器物表面看有磨痕,胎底比较粗糙,外观像一个银锭的形状。

瓷枕在宋代相当普及,造型图案非常丰富。由于人们睡觉时难免先看一眼枕头,所以宋代的工匠们还会在枕面上写上一些通俗的妙语格言,让大家欣赏。此外,瓷枕曾是风靡一时的夏令寝具,古人使用后认为,它有有清凉沁肤、去暑怡神的功效,甚至当时有人用“名目益睛,至老可细读书”的句子赞美瓷枕。据说最初瓷枕为民窑大量烧造,后来官窑也有烧造。

主持人:好那么前面我们经过了这么多分析啊,从各个角度,那你最后有什么理由,来进行一个总结,它到底是真是假,是什么年代的?

杨静荣:这个主要看什么,看它这个釉面,你像我看了一下,它这个属于自然的,釉面的这个光泽都慢慢失去了,所以从这几方面,就是一个是胎釉,还有自然老化的程度,判断这件东西是真品,断时代,给它定在五代到北宋。

主持人:为什么?

杨静荣:一个是看它那个,刚才讲那大小,另外一个看它的装饰风格,然后还有一个就是它的造型,你像这种银锭形的,大部分都出在这个时代。

主持人:那目前这个瓷枕,它在民间的收藏的行情是一个什么情况?

杨静荣:瓷枕原来前几年不太值钱,你像一般的其它窑口,包括磁州窑的,好多原来带诗词的,那都几百块钱,唯一价钱比较高的是定窑的瓷枕,定窑的瓷枕好像卖过上百万,因为定窑原来宋朝时候,给皇宫进过贡,烧过贡瓷。

主持人:那你觉得这个,这个的市场行情?

杨静荣:这个按照现在市场的行情,这个瓷枕原来也就是大概十几年前吧,就是几百块钱,但是现在它升值很快,目前的市场行情,这已经不止这个价位了,这大概应当两万来块钱。

主持人:好,现在大家看到的呢,就是一个五代到宋代的真品,一个这样的瓷枕。说到这个宋代的瓷枕,这个乾隆皇帝还曾经用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宋代的瓷枕,他说“火气全销尽,宵眠静与皆”。就说呢瓷枕呢可以消去你的火气,让你踏踏实实睡个好觉。

宋代定窑白瓷孩儿枕


定窑白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窑白瓷一度成为宋代宫廷指定瓷器,在宋徽宗时期定窑逐渐被青瓷取代而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定窑白瓷孩儿枕是宋代定窑白瓷的代表,北京故宫也有孩儿枕。

宋代定窑白瓷孩儿枕成都地区出土,此件定窑白瓷孩儿枕下部为一个侧卧在榻上的男孩,左手枕着头,右手自然搭在胸前,头朝上,身着花肚兜,双脚相叠,正呼呼大睡,其上支出一小截做枕面。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令寝具,始创于隋代,流行于唐、宋、元间,“孩儿枕”是瓷枕的一种样式,以定窑、景德镇窑烧制的最为精美。定窑是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今天的河北省曲阳县,以白瓷为主,也烧制其他的品种,它的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这件定窑白瓷孩儿枕人物雕塑栩栩如生,神情状貌表现得恰到好处,男孩天庭饱满,两颊丰腴,表情自然安定,加上瓷胎细腻,釉色白中发暖,整体给人以柔和温馨的美感。

剔花牡丹纹瓷枕


主持人:收藏无限慧眼识真,欢迎走进我们的专家鉴定室,我们今天演播室要鉴定的藏品,就是这件器物,我可以告诉大家,它是一件瓷器,但是它到底处自于什么时期,用作什么的,我先不说,我先来介绍一下,我们今天演播室邀请到的专家是,中华工商联古玩业协会的常务理事周继海先生,周先生您好。

主持人:按照我们的常规,还是来先解决观众手中的藏品问题。您看这个山东张先生寄来的。

专家:从这个修足到它这个胎,到它这个釉,应该是民国时期的一些杂窑口的作品。

主持人:它的市场价格现在能达到多少?

专家:应该值一千两千吧。

主持人:这个也是一个瓷罐,您看这是山东烟台李先生的。

专家:这是汉代的东西,东汉的。

主持人:那它现在市场价格应该是多少?

专家:一万块钱左右吧。

主持人:接着来看这个,这是云南沈先生两幅照片。

专家:很难从照片上非常确定地说,它是不是真品。整个的器型是宋哥窑的东西,是不是老的,还得看实物。

主持人:观众的问题解决完了,那么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今天要鉴定的这个藏品是一个瓷枕。先来了解一下它的细部特征。

主持人:这枕头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一件实用器皿。那么瓷枕是日常生活器皿还是民器呢,周先生?

专家:应该是日用瓷枕在中国历史上,尤其在宋代是非常普及的,在宋代以前呢,也用各种材质做了很多木枕、玉枕,还有漆枕。

主持人:瓷枕并不是说一开始它就有的,这个枕头它有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我们有一个片子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一看。

瓷枕是我国古代夏令寝具,冰凉消暑,它创烧于隋代,唐宋时期广为流行,元代以后逐渐衰落,明清时期,随着更为有益的制枕的材料出现,瓷枕开始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主持人:藏品名片里也介绍了,它是一个剔花的瓷枕,是吧。

专家:对。

主持人:那么这种剔花工艺在什么时期体现得最突出呢?

专家:应该在宋代。

主持人:那宋代我们知道有很多窑口,那这个瓷枕应该属于哪个窑口?

专家:磁州窑系的。

主持人:这个怎么体现出是宋磁州窑?

专家:从它的形制到它的工艺,到它的釉色,都说明它是磁州窑系的,它的具体窑口是山西介休。

主持人:它也属于此磁州窑系?

专家:对,它有一个特别突出的地方、特点,就是它烧酱釉,烧得比同类、同年代的磁州窑系的一些窑口烧得要好。就是像这种酱釉,它剔花呢,剔花工艺也是非常地道的,它这个剔花很薄浅,它整个的工艺要求,应该说是特别严格,再加上它是四面全部都是剔的。

古代瓷枕有消暑纳凉的功效


宋吉州窑绿釉蕉叶纹瓷枕

这件宋代吉州窑绿釉蕉叶纹瓷枕(见图),长26.5厘米,宽22厘米,高10厘米。枕呈如意形,周边自然似水波环绕,造型端庄规整,寓意美好。通体灰胎遍施绿釉,釉面光洁细腻,清凉如水。瓷枕上部平滑如镜,中部稍凹,由于年代久远和频繁使用的磨损,枕面边缘有些地方露出灰胎。枕面上,依照瓷枕之如意状刻划数道如意形波浪线,线内所刻主题纹饰为蕉叶纹。只见5匹芭蕉叶由下及上、由内及外呈扇形展开,叶片硕大饱满,下粗上尖,边缘锯齿轮廓分明,中部脉络清晰,将芭蕉叶的自然形态刻画得生动逼真。枕底有一长方形框,内有竖行阳文楷书“严家记”款。

瓷枕直壁,枕身周边刻有许多圆圈纹,上下高低错落,在好似一潭清水的绿釉的衬托下,宛若一个个从潭水中冒起来的水泡。细细观赏,让人感觉就像头枕一泓清波,炎炎夏日里在习习凉意中酣然进入梦乡,在为瓷枕倍添清凉意境的同时,亦体现了制作者刻意在瓷枕上营造出一片清凉环境的匠心独运。

吉州窑,始烧于唐代,为宋代著名民窑,因窑址位于江西吉安永和镇而又称永和窑。其品种繁多,青釉、青白釉、白釉、白地褐花、酱釉、绿釉等器物丰富多彩,有铭款的瓷枕更是收藏者最青睐的器物。这件宋吉州窑蕉叶纹瓷枕为“严家记”窑口烧造,枕形美好端庄,胎质坚硬细腻,划花线条流畅,一片青绿间,洋溢着简练洒脱的艺术气息,千年之后依然器型完整,不失名窑风采。

古人没有电风扇和空调等现代电子消暑产品,却能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发明瓷枕这一极具特色的消暑纳凉寝具,并赋予瓷枕精美的工艺艺术,令人敬佩不已。

宋代三彩双狮花卉瓷枕


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据说开始时是作为陪葬的明器,以后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宋代,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不仅器形较前代有所增大,而且装饰技法也突飞猛进,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对此,《清高宗御制咏瓷诗》咏宋代瓷枕曰:“修内当时秘,千年制朴淳。通身辞火气,彻体蕴精神。木以阳城重,玉非荆国珍。不须更鼓响,防值碎椎人。”这时期有不少生产瓷枕出名的窑口,如河北定窑、磁州窑、河南巩县窑、湖南长沙窑、江西景德镇等。造型有长方、八方、银锭、花瓣、如意云头,等等。著名的品种也不少,如珍珠地划花枕、白地黑花枕、青白釉枕、三彩枕等。

宋代三彩双狮花卉瓷枕(见图),长22.2厘米、宽14厘米,高10厘米,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该枕的枕面呈一长方形,中间稍凹,两边微翘,面上刻画花卉形图案。枕面下塑两只对称排列的狮子形象,狮子呈伏卧状,分列左右两边,面部表情呈龇牙咧嘴状。左边一狮的右边嘴角上有一小洞,应为出气孔,其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烧造时发生炸裂。两狮的中间雕一只彩球,并系有彩带。全器除底部素面外,其余地方皆施以黄、绿、青等釉色,色泽均匀,且浓淡有别。

宋代瓷枕的造型、样式非常丰富,尤其是以塑造为兽状者较为多见,无不是造型精巧,制作细腻。而就此件三彩双狮花卉瓷枕而言,制作者巧妙地把狮子、彩球和瓷枕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可谓是独具匠心,给整件器物平添了一份美感,充分体现了宋代瓷枕制造的工艺水平。

慈禧太后钦点的“大雅”瓷器


中国陶瓷的发明和使用曾在中国物质文化史和工艺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中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艺术的结晶折射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睿智。在历代诸多陶瓷作品中,有的以烧制技术著称,有些以创作题材闻名,还有个别作品是以其使用者的居住地或其所要期盼的吉祥寓意为名,令人为之称道。晚清时期烧造的“大雅斋”粉彩系列瓷器,便是其中著名一例。它的名字与一个特殊的人物有关,那就是清末同光年间独揽朝政大权、统治中国长达48年之久的慈禧太后。

“大雅斋”粉彩系列瓷器是一种风格较为独特的晚清瓷器,因其间常题写“大雅斋”三字而得名,同时还钤有“天地一家春”椭圆形篆字红彩印,器物底部往往书红彩“永庆长春”楷款。而其在造型特征、装饰风格等方面,均与其他瓷器明显不同。这首先表现为色调浓艳,多以黄、绿、蓝、红、紫、藕荷色为地,并以珐琅彩料中的蓝、血、墨等色以及各色彩绘制纹饰,搭配出了黄地墨彩、蓝地墨彩、紫地墨彩、绿地粉彩、黄地粉彩、藕荷地粉彩、蓝地粉彩等不同风格。

“大雅斋”瓷器以花卉纹饰为主,这与慈禧太后的特殊喜好有很大关系,皇家御用瓷器一改往日的龙凤题材,以各式花卉、禽鸟取而代之,气息隽雅,意境清新,纹饰描绘均为喜闻乐见、富有吉祥寓意的题材,如莲塘荷花蜻蜓纹、秋葵菊花纹、蜜蜂花卉纹、寿桃鹦鹉花纹、喜鹊登梅纹等。值得一提的是,以绣球花、藤萝花、葡萄纹和绶带鸟等新颖的题材入画,也是“大雅斋”瓷器特有的装饰。以纹饰进行满密的表现手法,与晚清时期的其他瓷器风格迥然不同,颇有几分乾隆时期的华丽典雅韵味,显现出极致繁缛的皇家审美风格。其色地黑线双勾花的工艺手法颇有新意,所勾勒出鸟语花香、万物有灵的世界,这种结合宫廷画师审美想象创造出的兼工带写的绘画风格,使“大雅斋”瓷器上装饰的复合主题极具象征意义,在“淡细匀柔俏”间呈现出女性柔美娇媚、清新淡雅的气质。

而说到大雅斋瓷器的种类主要以日常实用器皿为主,从现有的材料看约略有花盆、盆奁、鱼缸、盘、碟、高足碗、高足盘、高足碟、盒、渣斗、羹匙。所有这些器型,除渣斗外都存在大小规格的不同,又存在着形制的差异。此前说过慈禧太后十分喜爱花卉植物,所以带“大雅斋”铭的瓷器以花盆居多,总其可见有方花盆、八角花盆、双圆连体亚腰花盆、海棠瓣形花盆、圆花盆、扇形花盆方形花盆连体花盆、元宝式花盆、六角花盆等。且这些花盆大多有盆奁相托,托底的盆奁又可单独作水仙花盆使用。

关于大雅斋瓷器,有人推断是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慈禧烧制的器物,如同署款“体和殿制”、“长春宫制”的器物一样,但大雅斋位于内廷何处却始终无法考证。所幸清人吴士鉴的《清宫词》中曾提到过一笔:“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勾勒仿笙熙。江南供奉虽承旨,不及滇南女画师。”而诗后小注云:“内廷如意馆画工结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皇后并指示之,眷遇始终不衰。“大雅斋”,孝钦自署斋名也。”这里的“孝钦”即指慈禧太后,而由此记载可知“大雅斋”是慈禧的斋堂室名,也就是慈禧写字画画的地方。(许剑锋)

晚清民国青花瓷地掷球


七八年前,我在美国一个每月开市一次的跳蚤市场上,看见一个正圆形的青花瓷球(图1)。但见:白中泛青的底釉与幽蓝的缠枝莲花,协调地布满球体。青花的发色和绘制风格,使我果断地判定:这是光绪至宣统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球。

瓷球是干什么用的呢?当时不知道。回国后,偶尔把玩之时,也揣摩着“这瓷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前不久,我在美国待了三个月。期间,我竟在一家带有慈善性质的二手货商店同时看见两个比前一个大的青花瓷球:一个是白地青花,球体对称绘出两个八角星,两星之间,绘出彼此相连的双线条菱形格纹,每一个格纹中部又绘出一幼芽状的纹饰(图2);另一个是蓝地白花,九朵带叶牡丹以旋转状态协调地铺满球体(图3)。

三个青花球均是采用三角形支钉垫烧而成,小球有一明显的小孔;两个大球也有小孔,不过烧成后,小孔被白色瓷泥封闭了。

总之,三个青花瓷球体现了当时景德镇制瓷工艺的较高水平。

回国后,几个月来,我借助互联网用不同的方式搜寻相关资料,又联想到在美国社区公园经常看见的一项老人运动项目。现在,我可以明确地给三个瓷球作出如下鉴定结论:晚清至民国初年景德镇窑青花花卉图案纹饰地掷球。

何谓“地掷球”?

地掷球是一项既古老又年轻的体育项目,不分男女,老少皆宜,集休闲娱乐与高雅竞技于一身。

地掷球是双方运动员在规定的场地上用手投掷球进行对抗的运动项目。比赛在一块长26.5、宽4.5米,四周用高为25厘米的围板围成的沙土地或塑胶场地上进行。比赛用球有大球和小球两种,大球是比赛用球,小球为比赛的目标球,裁判员根据双方投掷的大球距小球远近来判断双方得分多少。(图4)

据史料记载,地掷球起源于五千年前的古埃及,可见其古老。随着岁月的流逝,地掷球运动不断扩展,由王公贵族到平民大众,由非洲到世界各大洲,最终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我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地掷球运动联盟。1986年12月地掷球正式成为奥林匹克项目。

由此可见,对于中国而言,地掷球是一项年轻的运动。

但是,咱中国早在清末民初就为地掷球运动作出了贡献!

这是笔者研究的结论。

资料记载:最早的地掷球是石头做的,后来,改为橄榄木制作,再后由金属制成,最终被合成塑料取代。

显然,已有资料是不完善的。合成塑料的发明和生产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塑料制造业飞速发展,塑料制品逐步推广普及。这就是说,塑料的发明还不到100年的时间,在此之前,西方人在景德镇定制烧造瓷质地掷球,就顺理成章了。

由此,笔者认为从地掷球发展史上看,地掷球的质地的变化依次应该为石头—橄榄木(或其他硬木)—金属—瓷质—合成塑料。

总之,中国景德镇瓷质地掷球填补了地掷球运动史的用球空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