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汝窑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存世稀少的汝窑与民间层出不穷的汝窑骗局

存世稀少的汝窑与民间层出不穷的汝窑骗局

汝窑瓷器的鉴别 现代汝窑瓷器的鉴别 汝窑瓷器的鉴别方法

2020-10-10

汝窑瓷器的鉴别。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的存世量究竟有多少,这也是一个业内人士经常讨论的话题。而因为汝窑的珍稀,很多骗子也打上了汝窑的主意,各种用赝品假冒汝窑的骗局也登场。众所周知,汝窑器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也是所有瓷器收藏者毕生的梦想,那么我们有可能收到汝窑器吗?据档案记载,在雍正年间,酷爱汝窑器的雍正皇帝清点瓷器,发现当时有31件汝窑,看来当时就很少了。据统计,现在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约有67件,最多的台北故宫有21件。

汝窑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北宋徽宗继位后,因其笃信道教,不喜欢定瓷白色有“芒”,推崇河南省宝丰县烧制的“汝瓷”,使得一跃成为“五大名窑之首”。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有天青、豆青、粉青等品种。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其釉有“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誉,历史上有“纵有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因为品质的出类拔萃和存世量稀少,汝窑是历代古董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瓷器。

关于汝窑数量的N种说法

事实上,对于汝窑数量究竟有多少的问题,目前学界最乐观的统计数字认为是有79件,而比较常被提及的说法是65件,这是1987年,上海博物馆出了一本书《汝窑的发现》,这本书提到了汝窑的数量,认为全球公开出版物中提到的汝瓷一共有65 件。所以,65这个数字变得深入人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统计数字在慢慢的上升,散见各方的观点有67件、67件半、不超过70件、79件等几种说法,但归根结底,从60多件到70多件,并没有动摇“汝窑存世量极少”的说法。

全世界收藏有汝窑瓷器的博物馆不到十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还有少许私人收藏。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民间藏家不服,觉得汝窑的件数被专家们低估了,比如网友玉蝉收藏就在微博上吐槽:“那些都是传世说,雍正至今二百九十年出土多少?仅清凉一处出土多少?还有没有出土?那民间自藏呢?…谈数字是糊涂之举。”这位网友说的清凉是指1987年在对宝丰清凉寺一个小作坊遗址的挖掘考古中,挖掘出了一批被很多专家鉴定为北宋汝窑的瓷器,除此之外,1988年,在离宝丰寺5公里的一个叫蛮子营的地方。当地农民在挖土的时候发现了一批瓷器,被哄抢一空。后来群众交回来47件。据专家赵青云的说法,这些全部都是宋汝瓷。

针对民间有不为人知汝窑的说法,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光尧则点明了两点,汝官窑稀少,一是因为它烧造的时间比较短,二是因为作为中央官窑的产物,当年对汝官窑的管控非常严格的缘故。王光尧说,中央官窑烧造最顶级的汝官窑的时间,顶多也就是十几年。当时,汝州宝丰清凉寺窑场将玛瑙入釉,创烧出独特的天青釉汝瓷,被皇室垄断,成为中央官窑。作为中央官窑,生产是不计成本的,天青釉汝瓷由此达到尽善尽美、登峰造极的成熟期。但这种绝美的天青釉汝瓷专供御用,那些合格品被选入宫中,而其他的不合格品全部当场砸碎,就地深埋。1999年,在宝丰清凉寺的考古发掘中,发掘出天青釉类汝窑瓷器碎片数以吨计,是对这一说法的印证。所以,汝官窑留存于世的数量必然是极其稀少的,民间能找到真正的宋汝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汝窑骗局何其多

因为汝窑的珍稀,很多骗子也打上了汝窑的主意,各种用赝品假冒汝窑的骗局也登场了,比如2005年,一位喜欢收藏的刘先生在一个古董培训班认识了央视《寻宝》节目鉴宝嘉宾,用387万元从这位嘉宾的手里购得“宋代汝窑碗”1只。这只碗有“中国文物鉴定中心和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共同出具的真品鉴定证书,证书上有几位专家的签字。后来,刘先生把这只碗送给故宫专家鉴定,经5位故宫专家鉴定为赝品。

匡时拍卖的董国强就讲到这么一段类似的故事,在苏富比拍出天价汝窑后,就有人和他说,肯定会有很多人找你们来卖汝瓷。果然,很快他就遇到号称“家有10件汝窑”的“洛杉矶收藏家”。据说这位“藏家”还拿着本相册,里面是他和国家领导人的合照,还有一摞报纸,是各大媒体对这位收藏家的报道……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全世界只有67件汝窑瓷器存世


【内容简介】:在“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中,汝窑瓷器不但代表着中国瓷器制作水平的最高峰,而它极为稀少的存世量更使得其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天青釉是汝窑的代表,它创烧在五代耀州窑,发展高峰则在北宋汝窑,五代后周柴世宗赋诗“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说的正是这种模拟“天空蓝”的天青釉色。

马未都东道汝窑玄(天青)

徐结根东道汝窑福根茶壶半组

结合饶宗颐作品创作的“安忍精进(天青)”陶瓷

马未都赞其重现汝窑风采,徐结根直言:

我希望把汝窑的美学精神传承下来

简介

徐结根

中国茶配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恒福茶文化博物馆馆长、收藏家。

几年前的一天,有客人带着一件“当代汝窑”想让马未都鉴赏,起初马未都并不同意,因为每天找他看东西的人实在太多了,但在朋友再三劝说之下,他终于同意见面。结果,客人带来的这件瓷器让他甚为意外,他拿起来看,又放下,然后再拿起,最后,他对送来瓷器的人说,“你们不容易,这可谓再现了汝窑的昔日风采!”而送瓷器的这位客人,正是东道汝窑的创始人——徐结根,他说“我希望能把汝窑的美学精神传承下来,让大众感受到这种美。”

■收藏周刊记者梁志钦

存世

全世界只有67件汝窑“台北故宫”有21件

在“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中,汝窑瓷器不但代表着中国瓷器制作水平的最高峰,而它极为稀少的存世量更使得其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天青釉是汝窑的代表,它创烧在五代耀州窑,发展高峰则在北宋汝窑,五代后周柴世宗赋诗“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说的正是这种模拟“天空蓝”的天青釉色。天青釉给人以理性、高雅、含蓄、自然的感觉,成为历代文人追求的艺术品。

马未都认为,汝窑水平高的地方正是因为它包含了哲学思考,“北宋的皇帝及师傅们在文化需求上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已发现瓷器可以更多地肩负使用之外的文化责任。”

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对汝窑有过一次具体的记载,罗列中共有16件,马未都认为“这是宋代所有的历史文献中记载汝窑最多的一次。”

而根据目前已有资料的统计,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大约仅有67件,而且绝大部分都在世界级的博物馆里,“台北故宫”是汝窑最集中的地方,现在精确的统计是21件,其余的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等。

马未都在《百家讲坛》上坦言,“官、哥、钧、定我全有了,也在凑汝窑。二十多年过去,还没碰上合适的。”

仿造

汝窑历代均有仿品雍正时期成就最高

据了解,自北宋后,历代皇帝都对汝窑有所追求,尤其到了清代,雍正皇帝对汝窑非常赞赏,在业界,甚至一致认为雍正时期仿汝窑的成就最高。而近年的拍卖市场表现中,也可见端倪,早在2011年,一件“(清雍正)仿汝窑釉弦纹贯耳方壶”便突破千万,在香港苏富比以1298万成交,而在2013年,“(清雍正)仿汝窑六棱大瓶”也以862.5万在西泠印社成交。在市场上,历代的仿汝窑瓷器均已成为瓷器藏家角逐的对象。

能够真正见过甚至把玩北宋汝窑的人并不多,而对于历代的仿汝窑在拍场上的受捧程度,也使得一般藏家或者消费者对此望尘莫及。作为恒福茶文化博物馆馆长、收藏家的徐结根十多年前已经感受到汝窑的珍贵,他在经营多年茶具生意的同时,总在思考如何把古代瓷器的文化精神引入到日常生活中。2000年之后,他总来往于各大博物馆,深入了解历代瓷器,包括北宋汝窑。终于在2008年正式创立东道汝窑,通过以北宋汝窑作为范本,尽可能地复原当年天青釉瓷器的气韵。而也正在这一年,与观复博物馆创始人,著名收藏家马未都的合作,不但成为了业内佳话,更坚定了他继承汝窑发展方向的信心。

创作

与名人合作瓷器7年涨价近十倍

2008年的一天,徐结根通过朋友“牵线”,把自己最新创作的一件仿汝窑作品送予马未都鉴赏。一开始马未都并不在意,甚至表现出不感兴趣的样子,经过朋友的再三劝说,他终于同意见面,朋友把带来之物打开后,马未都甚为意外。徐结根说,“他当时拿起来看,又放下,然后再拿起,再三端详,看得很是着迷。”最后,马未都对着徐结根说,“你们不容易,这可谓再现了汝窑的昔日风采!”徐结根听后甚为欣喜,在自己的作品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之后,他马上提出了自己多年来的想法,他说“我希望能把汝窑的美学精神传到普通百姓家。”并希望能跟马未都一同合作一套限量版的仿汝窑作品,没想到,马未都也对此倍感兴趣,当场便答应了。

随后,马未都根据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汝窑青釉奁式炉”的形制进行参考,与徐结根合作创作出了一套名为“东道汝窑玄壶组(天青)”的茶具,造型极为简洁高古,巧妙地把天青釉色与现代茶具用品有机结合。设计师及工艺监制人罗瑞鸿表示,成功烧成这样一套天青釉的茶具,成品率极低,只有3%左右,因此,这一套限量版从2008年出来之后,价格每年递增,从开始的1.5万元到现在的14万元,七年时间涨了近十倍。

与马未都成功合作之后,徐结根又找到了中国陶瓷泰斗张守智合作,时值张守智在香港公干,他正在思考如何把自己在陶瓷界的创作经验与天青釉茶具的结合,散步于维多利亚港时,突然被远处的滑浪风帆所吸引,他决定把一种运动中的线条融入到陶瓷创作中,徐结根说,为了快速准确地还原张守智的想法,他当时专门安排了技术人员,与张守智密切配合,根据其手稿通过电脑建立3D模型,而张守智为了避免沟通出现问题,甚至直接就在徐结根的工作室待了几日,经过数月的沟通配合,造型独特,线条赋有动感的“东道汝窑乘风破浪茶组(天青)”终于面世。

据了解,近年与徐结根合作的艺术界名家越来越多,例如国学大师饶宗颐、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等。而徐结根创作的汝窑作品也开始陆续得到业界的相关肯定,多次获得“国家级文化特殊产业重点项目”以及文博会等国家级文创大奖,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作品已经进入了中国茶具博物馆等相关国家级博物馆领域的收藏。

知多D

东道汝窑特点

东道汝窑选取天青、粉青、月白三种釉色。釉面莹润,摸上去的感觉如同手中握着珍珠一样,有一种鲜活的生命感。宋代汝窑在釉面上存在着大量的针孔及棕眼,这是由于胎和釉层中的气泡在烧成过程中自釉面逸出后留下的小点。釉面上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开片。开片是由于胎与釉的收缩系数不一样而形成的,有直开片、斜开片、大开片、小开片、鱼鳞纹等,是汝窑外观的一个重要特征,而用蝉翼纹能更形象的描述汝窑的开片。

汝窑瓷器的釉色


汝窑瓷器是烧造铁还原的最高峰,所以汝窑的釉色它以“青”为主基调,天青、粉青、天蓝是最基本的色调,此外有豆青、豆绿、月白,卵青、葱青、灰青、蟹青、米黄等(另还发现有茶叶沫釉标本)。同色之间还有色差,有浓淡之分。

青如天: 汝官窑天青釉色为主。但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颜色会有不同的变化。平常体会,在明媚的光照下,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睛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蓝空上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彻的湖水。究其原因,是汝瓷玛瑙入釉而致使釉面产生的不同角度的斜开片和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气泡对光照的不同反射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面如玉:关键是半乳浊状的结晶釉,这种结晶釉对色与光极敏感,青绿釉却能从内反射出红晕。釉子稍厚处,如凝脂般将青翠固化,又如腊滴微趟,将玛瑙融化之后而又将其垂固。釉子稍薄处,如少女羞涩面现昏红,又如晨曦微露,将薄云微微染红。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汝瓷釉面的光泽,不如官、哥瓷晶莹,更逊于龙泉青瓷,与同为贡御性质并亦为出土的定瓷、龙泉瓷标本作比较,汝釉的光泽度,大抵只及后者三分之一略强。这说明,玛瑙入釉,致汝釉的玻化程度及釉质的抗腐蚀性均有所下降。

蟹爪纹,形容瓷器开片的主次、走向。

汝窑施高铝低硅釉,属石灰釉,施釉薄而呈色均匀,釉色精光内含,温润如玉。而其他青窑瓷是低铝高硅釉,只有施厚釉才呈青色,南宋官窑是石灰碱釉,也需多次上釉才有玉质感。这是汝窑与其他瓷窑最大的不同点。晨星稀:汝窑器釉厚,釉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汝窑瓷片的断面,肉眼可见一些稀疏的气泡嵌在釉层的中、下方。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的这些气泡,于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大的如星斗。但是,蕴藏在釉层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气泡,从釉面上则很难透见。汝瓷在其胎体的釉层间,有一排肉眼可见的大小气泡,这类同宋龙泉、南宋官窑等青瓷体系釉内气泡排列有异的景象,属玛瑙釉为釉的又一特征。同时表明,玛瑙的粘度很强,以致釉内与胎体中的空气,在烧制过程中无法正常溢出,较多的被封闭在釉的下层;芝麻支钉釉满足:。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汝窑是钉痕大部分如芝麻粒那么大,这是其它瓷窑所少有的。

棕眼,釉面的气泡在窑中焙烧时爆破后未经弥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

汝窑釉面有许多缩釉点及黑色杂点,缩釉点是胎釉中的水份形成的气泡蒸发所致,河南汝瓷研究专家袁海清专门研究气泡问题,他说:“针孔和棕眼是气泡从胎和釉层中逸出釉面后留下的痕迹,(针孔)是末能在烧成时被流动的釉填补而有一定的深度,(棕眼)虽已被流动的釉填补,但仍末完全填平而留下浅浅的凹坑”。黑点是胎土淘洗不净。

鱼子纹:鱼子纹是指在汝瓷釉面上有片状泛黄有异于汝瓷天青釉面的色块。对鱼子纹的解析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釉面细小的开片细若鱼子。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写道:”汝窑在河南汝州,北宋时所创设也。土脉细润,如铜体,有厚薄,汁水莹润。有铜骨无纹者,有铜骨鱼子者。对汝瓷的开片有各种形容,如蟹爪纹,冰裂纹,蝉翼纹,鱼子纹等,但我觉得用蝉翼纹来形容是恰如其分。而汝瓷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曰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都是一些美丽的形象比喻,有点夸张。说到底就是釉面中泛起的红斑块显露在青色的釉面上,好像鱼子飘浮在水面上,仅此而已,我甚至觉得,这是汝瓷的缺陷。不过对汝瓷来说,又多了一个非典型特征。

汝窑茶具的鉴别与制作工艺


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之首,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汝窑茶具 功夫茶具称。

汝窑窑址位于河南省汝州。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汝瓷始烧于唐,兴盛于北宋(公元1086-1106年的二十年间),因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亦称"汝官瓷".汝瓷制作工艺精湛,用料考究,配方独特,烧成技艺高超,由于铁还原达到了最佳效果,超越了当时所有的窑口,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北宋后期,由于宋金战乱而失传。元以来,历代仿烧不断均难成功,所以弥足珍贵,成为稀世珍宝。

汝窑瓷器在北宋时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汝州东北方烧造的汝窑是稍有花纹装饰的青瓷,釉色极润泽而带葱绿是早期的产品;南方烧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装饰,隐隐浮现在透明的艾绿釉之下,但制作时代可能晚到南宋;市区出土的大多是汝窑新窑器,多为天青色汝官瓷。汝瓷还生产有天目瓷、白瓷、花瓷及茶色釉瓷等。

汝瓷是一首无字的诗,是一幅立体的画;是一串跳动的音符,是一曲文化的绝唱;是一道华夏文明的灵魂

鉴别方法

造型方面

仿品显得呆滞,缺乏神韵。尤其是采用注浆成型者,更缺乏神韵。所仿汝窑三足弦纹樽往往胎体过厚。笔者曾问仿制者为什么不将胎体做薄些,回答说是胎体做薄了极易变形。看来还是胎体配方存在问题。另外,臆造的器型也很多,尤应引起注意。

釉质方面

仿品的釉质很难达到与真品完全一致,往往带有乳浊感,普遍偏向"钧釉",釉色也多偏蓝。釉面不是无开片就是开片无不及而过之。

制作工艺方面

支钉痕不是过大就是过小,钉痕的颜色往往过白。

还见有在仿品上錾刻乾隆御题诗者,只要看看真正的汝窑瓷器上所錾刻的乾隆御题诗就会发现,仿品上所錾刻御题诗的字体根本达不到乾隆时的刻诗水平。至于在仿品上包金镶银者,更是别出心裁之作。

盘点存世名贵汝窑汝瓷 黄金也换不来


汝瓷简洁雅致,制作工艺严苛,玛瑙入釉用料名贵。汝瓷一般为天青色,色略淡,部分开有冰裂片,釉色光泽莹润。这种素雅、清逸的色感,使宋徽宗“弃定用汝”,最终使汝窑瓷一跃成为北宋“五大名窑之首”,也因为汝瓷存世量少,成了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件件价值不菲。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是现今唯一存世之葵花六瓣形的盆洗,直径十三点五公分,六葵瓣花式,口略撇,上丰下敛,浅腹薄壁。棱角含蓄,器身随沿起伏,圈足微外撇,底有细小芝麻钉痕三枚。是英国著名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之一艾弗瑞·克拉克夫人的旧藏,上世纪70年代转入日本收藏。

2012年4月,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的上拍,让公众见识到藏家对精品的追捧。此次拍卖估价为6000万至8000万港元。由于现存汝瓷极为罕见,该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一亮相,便引起现场激烈竞投。8位竞标者相持15分钟,拍卖由第一口价4000万港元开始,经过34次叫价后,最终以2.0786亿港元成交,并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北宋汝窑碗:乾隆皇帝御笔题诗国家一级文物汝瓷碗是北京故宫镇馆之宝,全球仅存两件,另一件在英国达维德基金会,严禁拍卖的国家一级文物。汝瓷碗高6.7厘米,口径17.1厘米,足径7.7厘米。敞口微外卷沿,深腹、外撇足,足内有五个小支钉痕。香灰胎,质薄体轻,碗里外施满釉,釉色天青微泛蓝,色泽典雅含蓄,釉面开有细碎纹片,若用十倍以上放大镜观察,会发现釉中含有“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美轮美奂。 

乾隆皇帝对其极为钟爱,于乾隆四十四年于器底御笔题诗一首:“秘器仍传古陆浑,祗今陶穴杳无存。却思而久因兹朴,岂必争华效彼繁。口自中轨非土匦,足犹钉底异匏樽。盂圆切已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乾隆己亥御题。”因乾隆皇帝御笔题诗,其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北宋汝窑弦纹樽:身价数亿堪称“汝瓷之王”弦纹三足樽全球仅存一件,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是传世汝瓷中极为罕见的大件器,无价之宝。樽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7.8厘米。樽直口、圆筒腹、平底,由三个变形兽足支撑。樽外壁上中下凸起七道弦纹,中部三道,近口及底部各有两道。器物制作庄重古朴,气韵高雅,上中下三层七道弦纹,更增加了三足樽庄重肃穆之感。胎质细腻,呈香灰色,胎体较轻。里外满釉,呈天青色微泛蓝,并有细小浅白的开片,俗称冰裂片。色质柔和莹润,造型完美和谐,代表了千年国宝汝窑瓷的最高水平。

2010年11月7日,北京中嘉国际秋拍,一件相似的汝窑天蓝釉弦纹三足樽估价就高达数亿元,被全球收藏界尊为当之无愧的“汝窑瓷王”。

北宋汝窑大盘:全球最大千古一绝汝瓷盘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高3.4厘米,口径19.6厘米,足径13厘米,为全球汝窑盘中最大的一件。釉色天青纯正,内外均开冰裂片,底足外撇,满釉,五支钉支烧,是标准的汝官窑器物。 

汝窑无大器,极小的汝窑瓷都身价数亿,佳士得国际拍卖公司驻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朱仁明女士介绍,1992年,该公司纽约分公司曾于当年拍卖一个汝瓷小碟,拍出价是14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高达数1.4亿元,专家分析,故宫汝窑盘器型硕大,堪称千古一绝。

北宋汝窑莲花碗: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国宝十吨黄金不换莲花碗高10.5厘米,口径16.2厘米,足径8.1厘米,俯看形如十曲花瓣,深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全球罕见的传世珍宝。莲花碗呈十瓣莲花形,此莲花碗造型比例适度,器身随花口亦呈十瓣,形似一朵盛开的花朵,凸凹与莲口相衔接,显得格外协调自然,美观大方。充分表现出莲花开放之势,青釉匀净之温润,颇具艺术风韵,造型奇特,精美绝伦,价值同样是冠绝全球,有传“十吨黄金不换”之说。

宋代汝窑釉色有几种,比较全的汝窑釉色总结


宋代汝窑瓷器烧造短暂,却以釉色之美取代了定窑白瓷,宋代汝窑胎体细洁如香灰色,釉面有细小的纹片,釉泡大而稀疏。宋代汝窑青瓷尽管在色调上深浅不一,但都离不开“淡天青”这个基本色调。这种冷暖适中的色调以其素雅清逸,适应了北宋时期上层社会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审美情趣,使汝瓷成为宋代诸瓷之首,并一直受宠于宫中。宋代汝窑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豆青釉色等,釉层薄而莹润,玻璃质感强。

宋汝窑粉青釉敛口碗

宋汝窑粉青釉敛口碗口径18.9厘米,足径5.5厘米,高7.4厘米,重量475克

宋汝窑天青釉盘

宋汝窑天青釉盘,宋,高3cm,口径17.1cm,足径9.1cm。

汝窑天青釉盘盘撇口,浅弧壁,坦底,圈足外撇。通体内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因采用“裹足支烧”,因此汝窑天青釉盘底足外底留有3个细小支钉痕。

宋代天蓝釉直口盂

宋代天蓝釉直口盂口径17.4cm,足径5.7cm,通高3.5cm,质量425g,这件汝窑青瓷盘釉质莹润,其质感似丝绸般柔美。

宋代汝窑豆青釉洗

宋代汝窑豆青釉洗口径17.5厘米,通高5厘米, 重量350克

汝窑月白釉水仙盘

汝窑月白釉瓷器胎色皎洁,温润,其釉色较天青釉较淡,白中泛绿温润有质感。

汝窑月白釉水仙盘胎薄体厚,胎质坚细,釉质光洁润泽,有月白釉的纯净与洁白,还有青釉的温润如玉的质感。

宋代汝窑以温润的釉色,儒雅的质感备受历代瓷器收藏者的喜爱,虽然短暂的二十年,但是对后世南宋官窑以及元明清龙泉青瓷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可见对于美丽而言,不在于时间长短,而是这种釉色发明,对中国瓷器美深远影响,这种美成为一种艺术,走入的每一个人的心中了,让后世经过1000年仍然无法超越。

名家论汝窑的鉴藏


清雍正哥釉贯耳弦纹大方瓶 北京保利2011秋拍夜场《中国古董珍玩夜场:清瓷颜色釉别裁》 1500万的价格落槌

纵观国际拍卖市场,关于汝窑瓷的上拍件数寥寥无几。早在1992年纽约佳士得拍卖的一件8厘米大小的汝窑小盘就以154万美元成交,创下了当时中国陶瓷拍卖的世界记录。而2012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上的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2.0786亿港元落锤成交,再次刷新了汝窑瓷的拍卖记录。

汝瓷,中国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又因其为五大名瓷之首,因此在宋代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

汝窑瓷亦被称作汝官瓷,因此“汝窑为魁”早已成为藏界公认的定论。

宋人欧阳修在《归田集》中对汝窑的论述:汝窑瓷真正最美的就是釉,不是天青色,而是粉翠,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翠青色。而汝瓷真正的瓷色是半瓷化作的,玻化不明显,器身不透光亮,因此不排除后人把珍品当作“陶”而丢弃,故存世甚稀。而《清波杂志》里宋人周辉对汝窑的精述,汝瓷以釉取胜,当代青瓷不能同比,真品釉色青中泛滥、纯净、温润,釉面隐现出一种柔和含蓄的光泽,它既不同钧瓷的乳光,也不同哥窑的脂光,而是一种类似古玉般内蕴的光泽。当时汝瓷是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现从文献可知,汝瓷也可民用,绝非“严禁民用”之说。对自藏汝窑瓷及由此对整个汝窑作较全面简述的则是明代学者高濂的《燕闲清赏笺》中提及,“汝窑,余尝见之,实为玛瑙末入釉,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还有葱绿和天蓝等。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釉面可视碧玉,也不为过。所有历代青瓷应以汝窑为冠。”

“汝窑玛瑙入釉,汁水莹泽,厚如堆脂,颜色以天蓝、天青为主,釉汁中有棕眼和蟹爪,大多器底有像芝麻花的细支钉称上等佳器。器体上未上釉处,称为铜骨,由于胎土掺入小量金属,所以呈淡红色,颇似羊肝马肺。釉层很厚,往往凝结器物上部,犹似溶而不流,凝于中途的脂膏一样;有时器物釉层则溶流成腊泪痕的堆脂状,所以无釉处,常常露出像羊肝的胎骨。”此为清末著名收藏家赵汝珍论汝之精述。当时推崇这般美,窑址于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民国北大教授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同样提及汝窑瓷胎体有厚薄,而无釉之处所呈之色类似羊肝。

陶瓷鉴定家冯先铭先生对汝瓷釉的赏析认为,汝瓷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譬如氧化铁含量过高,即需在还原焰中烧成,那么也可能使着色剂还原焰不够充分,从而蓝中多有微闪绿点。冯先铭先生辩证这种例子在馆藏器中确有存在,而至于釉的感觉似玉非玉胜似玉,只能看到梨皮之感觉及其蟹爪纹,也是是鉴别汝窑得出的结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主编的《宋元瓷器鉴定》(2007年版)中提到“汝窑瓷器的胎大多数呈香灰色,俗称"香灰胎"。施过釉处微显粉红色,这是由于胎中含有微量铜所致,汝官窑瓷注重釉色本来的纯正淡雅。”书中同时还指出汝瓷以玛瑙作釉料,釉层光亮温润,鱼鳞状的开片密布器身。史树青提出的其中一个鉴定方法,是用高倍放大镜观察。釉中气泡周围闪现出玛瑙结晶体呈现珠状亮点,是与其他瓷器迥然不同的特征。

台湾故宫博物馆《汝窑特展简介》对汝窑描述为:汝瓷釉色、风格独特、而蓝中带绿,又微微闪着淡红色的光泽,其质感似丝绸般柔和清淡含蓄,同其他青瓷截然不同。简介中也同样提及其釉似堆脂,有似玉非玉胜似玉之美,蓝釉弥足珍贵。天青、翠青为尚,手感如玉是鉴别汝窑的基本方法。

以上种种论述均为古人及权威古瓷专家对汝窑的精述,而在新浪网收藏频道刊载的《汝窑为魁 瓷片亦珍》一文中,也提到香港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中国艺术部国际主管仇国仕对《艺术评论》表示,根据出川哲朗2009年出版的《北宋汝窑青磁——考古发掘成果展》研究,目前来源有序的官汝窑数量是79件,绝大部分馆藏于全世界各博物馆中,仅有7件被私人所藏,分别为葵花水洗1件、圆形水洗3件和浅盘3件。由此可见古代汝窑瓷器不仅是在学术派的学者论述中被认为弥足珍贵,在国际拍卖市场的专家眼中同样被公认为重量级拍品。

在这全民收藏时代的大环境上,民间艺术品交易市场混乱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玩收藏不仅须要认真学习,不断地总结,更应经常与权威人士探讨研究。特别是对于汝窑这类珍稀之物,更要综合历代文献资料和目测及科检等手段方能保证其甄别真伪的准确性。为此,笔者专程拜访了本地资深的古瓷鉴藏家何满光前辈。

何满光前辈热衷于古瓷的鉴藏,现为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物艺术研究会理事,在本地收藏界被业界人士亲切称之为何伯。犹以高古瓷为强项的何伯,对汝窑瓷器的鉴藏造诣颇深。谈及汝瓷都会先说到釉色及开片,何伯认为汝瓷最值得欣赏和论道的是它的釉色特别精美另类,与同时代的青瓷截然不同。

我们在鉴藏古物的时候,应以唯物辩证法来求知事物。范围先生在《中国文物报》发表的《宋汝古瓷亲历记》中对鉴别汝窑器最为显著的特征的注释为,在器物口沿部分缩釉点比较多,而且也常能见到胎骨。相比之下,如今的仿品大都看不到那些非常自然有趣而大小不同的缩釉点。而汝州亨通汝瓷研究所所长李延怀先生认为,胎质疏松为汝官窑胎的另一特征。没有很好的烧结度,断面干涩而没有玻璃光泽。《收藏家》第77期论汝窑独特之处,最根本反映在釉面方面。汝瓷的胎质,至少需要1300度才能够致密。正缘于此,其烧制成本极其昂贵。而鉴赏家何伯也表示,似陶非陶的汝窑在烧制时,为迁就其釉,胎就不能致密化。这也正是其烧造了20年胎釉配方仍不匹配,而被汴京官窑所取代。

何伯在研究汝瓷的过程中,与文献及其他专家对于汝瓷谈及釉面的鉴别方法只说对着釉面正视和侧视所得出的效果截然不同。一些专家学者们在探究汝窑瓷器在察看时,并未说明所用某种光源照射。由于藏有实物在手中可以反复上手研究,何伯得出的鉴别经验是:不能够使用手电筒照射,只能够使用自然光照射。否则,得不到专家学者们所说的梨皮及蟹爪效果。

汝瓷,在藏界有传“十吨黄金不换”之说。因此官汝的进贡要求的标准很高,对于釉面、形制及胎的瓷化比较严格。按一般专家学者所说,能入选之器应为无任何瑕疵的完美品。但从实际的探索对比中,并非如此。即便是馆藏的汝瓷,亦有先天不足或后天破损的现象。但凡藏于馆的汝瓷都被专家称为官汝,但细察部分藏器时,不难发现确实是有部分汝瓷有流釉、缩釉、空洞等现象的瑕疵。台湾博物馆的馆藏汝瓷,就是最好的例子。

于【岳宝轩】

新浪收藏博客博主 潘才岳

博文地址:?tj=1

国瓷里的花魁——汝窑


始盛唐兴荣宋

唐朝皇族出自名门陇西李氏,隋朝末年,唐国公李渊感其朝廷横征暴敛,百姓名不聊生,遂举尊隋为旗,进封唐王,于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定都长安,由此展开盛唐璀璨的宏伟画幅。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开创“贞观之治”,盛世长安,华灯不灭。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

盛唐时期,工艺技术飞跃发展,汝州地大物博,是商贾聚集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贞观之治”使得汝州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而此时的汝州瓷器也逐渐的兴盛,造瓷工艺日益成熟,并始烧出惊艳瓷史的“釉如脂、声如馨”的国瓷花魁汝窑。

到了北宋王朝,社会稳定,手工业进步,陶瓷业繁荣昌盛,制瓷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到宋徽宗大观年间,因汝窑有“雨过天晴无去处”之称,便命人汝州建青瓷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品,即把汝官窑称汝窑,把汝窑称临汝窑。自此划下了汝窑在万象瓷器中动人心魄的一笔浓彩。

汝窑三足洗

“雨过天晴无去处”

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冠,它与钧、官、哥、定窑齐名,有“汝窑为魁”之誉。北宋王朝的建立,拨乱反正,社会稳定,手工业进步。汝官窑独居众瓷之首,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中掺玛瑙末,其色有天青、豆青、虾青,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天蓝等,尤以天青最为名贵,有“雨过天晴无去处”之称,釉汁淳厚,犹如堆脂滴泪,视如碧玉,叩声如磬,汁中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真正的汝官窑烧制时间很短,产品全供宫廷,所以汝官瓷有“近龙难得”的说法。

1987年根据宝丰县提供的实物标本,经上海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复查并进行试掘,终于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内涵丰富,窑具、瓷片堆积如丘,厚2~3米,最厚者在6米以上。窑址附近盛产玛瑙石,是汝窑特殊色泽的釉料。所烧青瓷,色泽莹润,并有美丽的开片。宋哲宗元祜年间,在青岭镇设巡检司,专管坑治。试掘中,出土20多件宫廷御用汝瓷,有鹅颈瓶、折肩壶、细颈小口瓶、碗、盘、洗、盂、茶盘托、器盖等。这一考古新发现,解决了中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找到了北宋五大名窑之魁的汝窑遗址。

汝窑三足洗

历史云烟荒茫缭绕,凝千思万绪笔锋平仄转折,寻深深浅浅痕迹。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宋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汝瓷文化是其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期工艺精湛,釉面温润,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

此件汝窑三足洗承盘圆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足。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釉汁莹若堆脂,似玉非玉。里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外底满釉,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整器造型大方,制作讲究,品相完好,宛若一朵出水青莲,美不胜收。

现代追迹: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是汝瓷的典型特征。自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汝瓷在收藏界也再次引爆市场,盛开如媔,也成了一张沉淀文化的名片。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工艺品,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专家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

汝窑三足洗

据广州百鸿艺术品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市场部王经理介绍,汝窑烧制时间只有20多年,传世真品不足百件,可确知台北故宫博物院有21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德基金会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全世界收藏有汝窑瓷器的博物馆不到十家。2014年3月在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吸引了全世界藏家的目光。此藏品,直径13.5厘米,小巧朴雅,色质绝佳,较为罕见的六瓣葵花造型,最终以1.85亿港元的价格落槌,创出了汝窑拍卖的新纪录。

汝窑瓷片与传世器有区分


目前市场上不少宋汝窑、官窑瓷片鱼龙混杂,有的是杭州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址出的,有的是宋龙泉仿官的,有的是宋临汝、民汝窑出的,也有的是新仿打残的假瓷片。怎样看待这些标本,它与传世器有何区别?

笔者认为,一、杭州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址出的标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官窑器,与传世的官窑器有明显差异。因为在当时,它们就不合格,才打碎下埋的。当然也有好的标本,很少。故这些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址出的标本,只能作个参照。

二、龙泉仿官不能作为官窑器来看,做得再好也只是“仿官”。至少目前学术界没将它作为官窑器。浙江金村窑、大窑等,有的就是黑胎,为龙泉仿官。目前有不少龙泉仿官片被作为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址出的标本。有当地人故意混在一起,因为这里涉及到经济利益问题。

三、汝窑址出的标本,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汝窑器,与传世的汝窑器有明显差异。在当时,它们是不合格产品,打碎下埋的。同样宋临汝、民汝窑出的瓷片更不能作为汝窑器来看。

四、宋汝官窑器是亚光的,是仿玉的效果。宋官窑器与汝窑器亚光的是一脉相承。龙泉仿官有玻化程度高的,也有少部分是亚光的。汝窑器址也出过玻化程度高的标本,但正因为它不是亚光的,才打碎没传世。我们不能因为有这种玻化程度高的汝窑址标本,来说它是汝窑器(传世器中没有)。宋汝官窑器乳浊釉是亚光还是玻璃质,主要与窑温高低有关,当时的工匠在烧汝窑、官窑器时,有意识地控制窑温,汝窑器好像是1225度,过了就呈玻璃质,被视为不合格产品,砸碎就地掩埋。不到就有生烧的感觉,不像现在可用电脑控制,完全凭经验,故成品很少。这也是宋汝官窑器传世品绝大部分呈亚光状态的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