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清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 导航 >

清中晚期豆青釉青花留白莲花嫁妆瓶

清中晚期豆青釉青花留白莲花嫁妆瓶

清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白瓷砖 瓷砖留缝

2020-10-22

清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古往今来,在女子出嫁的时候,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每个父母都会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为女儿陪送十分丰厚的嫁妆,这是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所延续下来的婚嫁习俗,而“嫁妆瓶”就曾经是一些地区非常流行的嫁妆之一。嫁妆瓶被俗称为“掸瓶”“胆瓶”,是清中晚期到民国期间中国汉族传统婚姻女方陪送的瓷器花瓶。

笔者收藏有一对清代豆青釉青花留白莲花嫁妆瓶,因两瓶造型及大小相仿,今选其一介绍。这只嫁妆瓶(见图),高23.5、腹部最大直径12、口径8、足径9厘米;洗口,粗颈,长圆腹,狮耳,圈足呈现出典型的“火石红”;豆青釉肥厚温润,青花发色自然,画工流畅精细,呈典型的大清嘉庆道光民窑青花加白釉特征。

瓶体主题纹饰为典型的写生莲花图。只见平静的水面上,根深叶茂的一株莲花茁壮生起;在繁密的茎叶包围衬托下,一朵大莲花盛开怒放;其上是一只振翅飞舞的大蝴蝶。花开蝶舞,一派生机勃勃。特别是莲花瓣用了“留白”工艺,清新醒目,明净素雅,幽倩美观,凸显出了莲花的高贵圣洁。整体构图疏简有致,展示着生动活泼的写实风格。

这只嫁妆瓶,器型规整大气,瓷质细腻润滑,胎体坚硬紧密;施釉肥厚均匀,釉面整洁,釉色光亮凝人,玻璃质感强;豆青釉色纯正养眼,青花呈色浓淡相宜,留白自然和谐;绘画笔法自然流畅;莲花图案构思严谨,视觉精美华丽,寓意深刻吉祥;底部修胎工整,“火石红”足呈色自然明显;老气十足,时代特征一目了然,是典型的“大开门”的清中晚期豆青釉狮耳青花加白莲花纹“嫁妆瓶”。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刻花豆青釉请您来鉴定


南昌新闻网讯 “这两件瓷器是我从乡下老人手里收来的,也不知是不是好东西,希望有专家或是瓷器爱好者帮我鉴定看看。”昨日,市民陈女士兴致冲冲地带着自己十分喜爱的两件瓷器来到本报,希望通过本报找到研究瓷器的专家,对瓷器进行鉴定。

记者看到,陈女士带来的瓷器一青一白。淡青色的瓷器表面光滑剔透,能够清楚看到瓷器上浅浅的淡雅花纹。而白色的瓷器体型类似将军罐,全身雪白没有任何花纹。可能是由于保存不当,瓶身处能够看到摩擦后产生的淡黄色痕迹。

据陈女士介绍,她是去年开始爱上收藏瓷器等古玩的,这两件瓷器就是她去年从南昌县泾口街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中收购来的。“当时看到那只淡青色的瓷器我就很喜欢,觉得特别好看。”陈女士表示,这两件瓷器都是老人家中世代流传下来的,淡青色的瓷器形似香炉,从外观上看可能是清朝晚期的豆青釉。“这只白色的将军罐可能年代不久,估计是民国时期的东西。”陈女士说到,“不过我收藏瓷器的时间不长,所以还是希望有专家能来鉴定一下。”

如果您对瓷器有一定的研究,或者对豆青釉非常了解,可以拨打86865119联系本报,帮助陈女士鉴定这两件瓷器的年代与价值。

鸡首壶是三国中晚期越窑烧制的新产品


图1东晋越窑青釉点彩鸡首壶图2东晋越窑青釉点彩鸡首壶底部图3南朝洪州窑青釉莲瓣纹鸡首壶图4南朝洪州窑青釉莲瓣纹鸡首壶底部

(原标题:六朝青釉瓷鸡首壶)

鸡首壶是指以雕塑鸡头为装饰成壶嘴的瓷壶,创制于三国时期,盛行于两晋、南朝,进入隋代鸡首壶更加修长俏丽,鸡头以雕塑精美逼真而著称,唐以后,鸡首壶便被酒注子(执壶)所取代。

考古资料显示鸡首壶是三国中晚期越窑、瓯窑烧制的一种新产品。起初,鸡首壶多数是在小小的盘口壶的肩部,一面贴鸡头,另一面贴鸡尾,头尾对称,鸡头为实心,完全是一种装饰。东晋时期鸡首壶,盘口较小,细颈,壶腹圆鼓,肩部雕塑鸡头,鸡头上有冠,下有颈,鸡头呈空心状,通壶腹而成流嘴,鸡尾变成弯曲的把手,有的把手上端饰龙头,成为一种器型优美的酒壶。南朝时期,鸡首壶器身修长,口颈加高,造型更加适合于实用。鸡首壶是现在人的叫法,这种器物在六朝时并不叫鸡首壶。1972年南京化纤厂东晋墓出土一件鸡首壶,其底部铭刻“罂主姓黄名齐之”,鸡首壶在东晋时称作“罂”。汉·王充《论衡·谴告》说:“酿酒于罂,烹肉于鼎”,刘伶《酒德颂》有:“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双手捧罂在酒床的流槽下接酒,说明鸡首壶是盛酒器。

镇江扬中永鑫堂收藏有几件六朝时期鸡首壶。今选出两件介绍如下:

东晋越窑青釉点彩鸡首壶(图1),高19厘米,口径8.1厘米,腹径15厘米,底径9厘米。盘口,长颈,鼓腹,平底,肩部饰鸡首,对称处饰一柄,柄高于壶口,两侧设环形系。口沿、柄部、鸡冠上均点有褐彩,褐彩相间交错,和谐自然,疏密得体,打破了青釉单调的格局。胎浅灰色,全器施釉,底部无釉,器型优美。

越窑主要产地在浙江上虞、余姚、绍兴等地。东汉中晚期,成功烧制出成熟的青釉瓷,领青釉瓷创烧风气之先。

南朝洪州窑青釉莲瓣纹鸡首壶(图2),高21厘米,口径7.5厘米,腹径17厘米,底径10厘米。高盘口,长颈,溜肩,鼓腹,平底。肩部饰鸡首,鸡首双目圆瞪,高冠,流嘴呈管状,与壶身相通,对称处为龙首柄,柄高于口沿,两侧设桥形系。腹部刻划覆莲纹,莲瓣较短,刻划线条流畅,简洁明快。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文化的影响也已渗透到陶瓷手工业领域。就像这件青釉莲瓣纹鸡首壶,极好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题材特征。这是因为莲花为“佛门圣花”,莲花在佛教中地位很高,莲瓣的形象几乎无器不有。胎灰色,较疏松,施釉不到底,釉色青中泛黄。

洪州窑位于江西省丰城市,1992年—1994年考古工作者在丰城市赣江与赣江相通的清丰山溪、药湖岸畔的山坡和岗阜地带发现洪州窑遗址31处,始烧年代于东汉晚期,东晋、南朝进入兴盛期,唐代中期达到鼎盛,至晚唐、五代逐渐衰落。

名瓷欣赏—北朝青釉莲花尊


【名称】北朝青釉莲花尊

【类别】瓷器

【年代】北朝

【文物原属】原河北景县北魏封氏墓群陪葬品

【文物现状】1948年出土,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高67cm,口径19cm,足径20cm

尊侈口,束颈,腹部硕大,腹下渐收,圈足外撇。釉色青绿。周身遍布纹饰,以莲花为主题。从口部到颈部的纹饰以弦纹分隔为三层,最上一层贴印6个不同姿态的飞天,中间一层饰宝相花纹,下层贴印团龙图案。颈肩部饰6个条形系。腹部装饰上覆下仰的莲瓣,上部覆莲分为三层,层层叠压,依次延伸,其中第三层莲花瓣尖向外翘起,第二层与第三层莲瓣之间贴印菩提叶一周。下部仰莲分为两层,莲瓣丰满肥硕。足部也堆塑覆莲瓣两层。

这是1948年河北景县北魏封氏墓群出土的四件青釉仰覆莲花尊收藏品之一。形体高大,气魄雄伟。它综合了雕刻、刻划、模印贴花等装饰方法,特别是腹部,采用堆塑的手段,以仰覆的莲花瓣吻合而成,叶脉清晰可辨,将莲花完整、丰腴的姿态在这一仰一覆之中完美地表现出来,既是装饰,又是器身结构的一部分,毫无牵强之意,同时也避免了纯粹摹仿自然的作法,是装饰艺术的成功之作。

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这件仰覆莲花尊使用了飞天、宝相花、菩提叶、莲花等佛教装饰题材,反映了佛教艺术对北方陶瓷的影响。

中国南方也出土有类似的莲花尊,只是胎、釉化学组成差异较大。这种相同的时代风格,表明了南北之间陶瓷艺术的相互交流。

黄釉托杯(清)


清 黄釉托杯

规格:高3.9cm

这是一组康熙朝的黄釉杯和托。杯外壁刻双龙抢珠,口沿为波浪纹,盘外壁为龙四条,穿于火云之间。这种黄色调的釉是在850℃—900℃的低温氧化气氛下烧成的低温釉。中国传统的低温黄釉,从汉代开始历朝都有制造,古代陶工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含有少量铁的石灰釉在氧化气氛下能产生黄色的经验,汉代还知道以铅为助熔剂,烧造铁黄铅釉。但明代以前的低温黄釉的色调并不是真正意义的黄色,多数是不怎么纯正的黄褐、深黄等。真正的黄色是在弘治、正德时期才烧造成功的。这种黄色色调纯正、娇嫩、均匀,釉面光滑平整,人称娇黄或鸡油黄,又称浇黄,这一时期生产的黄釉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烧釉是施釉的一种,方法是把待上釉的器物置于木架板上,陶工手执盛器舀取釉浆浇泼于胎体上,次数一般为两次。方法虽简单,但要使釉层均匀却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有时候陶工们还在瓷胎上刻划美丽的花纹图案,然后再浇上黄釉,烧成后图案在黄釉层下若隐若现,含蓄朦胧,高雅精细,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康熙黄釉以仿弘治娇黄为主,但黄色稍深,是以铁为着色剂的低温釉。从清代来看,纯正的黄色与五爪龙一样,是皇家专有的标志。这一时期的黄釉器型多为盘、碗,也有一些盏托或杯。装饰图案较少,多为素面,有少量的装饰也只是采用刻划的手法。

清晚期粉彩无双谱人物纹盖杯上的名士


无双谱人物纹图案,是清代中晚期至民国时期粉彩瓷器中较为常见的装饰纹样。此题材源自清代康熙年间浙江绍兴画家金古良的著作《无双谱》,其最大特点是将绘画、诗文与书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深得文人士绅们的欢迎。清代中晚期以后,瓷器上也广泛出现无双谱题材图案,延续至民国时期仍很流行。本篇来介绍一件清代晚期的粉彩无双谱人物纹盖杯。

这件粉彩无双谱人物纹盖杯,高14.2、口径6.8、足径5.5厘米。整个盖杯由杯身、外盖和内盖三部分组成(图1),杯与盖呈子母口扣合,杯身上部塑一对兽耳,杯身下承三足。杯身及外盖以粉彩绘有4组无双谱人物肖像,并附有4组对应的诗文。人物绘图细腻,诗文书写工整,整体布局疏密有致,令人赏心悦目。

杯身一面绘“江东孙郎”,即三国时期的人物——孙策,孙郎身着铠甲,手持战斧。左边书诗文曰:“破横江,拔当利,失魂魄,孙郎至。少年如策从来无,白龙泥服困泥塗。乃弟犹能惊汉贼,可惜夭亡孙伯(符)。”(图2)

杯身另一面绘“李邺侯”,即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李泌,李邺侯身着粉红色朝服,左侧书诗文曰:“九仙枕,一品衣,珊然骨节人间稀。空中香,火中芋,领取十年宰相去。宰相神仙不异人,善处骨肉全天。”(图3)

杯的外盖一面绘“李青莲”,即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着浅蓝色朝服,坐卧状,身后摆着瓷瓶、砂壶等,左侧书文曰:“高力士,内给事,衣绯走深宫。王公贵戚呼为翁,宇文融,杨国(忠)。”

杯外盖另一面绘“司马子长”,即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着红色长裳,左侧有诗曰:“龙门史,陶唐以来至麟止,文章千古人宗师,比之春秋则谬(矣)。”

《无双谱》又名《南陵无双谱》,是清代康熙年间浙江绍兴画家金古良(号南陵)的绘画著作,其题材取自汉代至宋代40位名人肖像,如:张良、项羽、司马迁、孙策、诸葛亮、陶渊明、花木兰、武则天、李白、岳飞、文天祥等,因他们的事迹举世无双,故名“无双谱”。《无双谱》最初刊刻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由吴郡著名刻工朱圭镌刻,后来乾隆、光绪年间亦有多种刻本。《无双谱》很好地将诗歌、书法、绘画融合为一体,每帧名人肖像旁题乐府诗一首。清初学者毛奇龄为此谱作序,赞曰:“南陵(金古良的号)与余同学诗,与徐仲山同学书,末为画,而画精。是谱名‘无双’,而实具三绝,有画,有书,又有诗也!”这种“诗、书、画”三位一体的形式,为后来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新思路和新题材。

清代道光朝以后,瓷器装饰图案开始出现了“无双谱”,民国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中说:“以视道光之画‘无双谱’,必书人名、小传者,殆有仙凡之别。”又说:“道光画‘无双谱’,题识最夥。如画数人物,则每人系以一小传,分占其器之半。”由这件粉彩无双谱人物纹盖杯也可窥晚清无双谱瓷之斑。

前郭一农妇用掸瓶装咸鸭蛋 实为清代嫁妆瓶


单只价值10万以上

“这两个掸瓶是清代的嫁妆瓶,多年来竟被用来腌鸭蛋。”做工精美的清代嫁妆瓶竟被前郭一农妇用来装咸鸭蛋几十年。

农妇用掸瓶装咸鸭蛋

“说起来,这两个精美的掸瓶,原来是被农民家用来装咸鸭蛋的。”17日,松原市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张应嘉对记者介绍说。

上个世纪80年代,张应嘉经常到前郭县农村去采风、收集古董。一次下乡路过一个农家大院时,发现院内放着的一对掸瓶,一位农妇正在从掸瓶内倒腾东西。

“掸瓶上的图案是凤在上龙在下,这种图案的寓意是龙凤呈祥的意思。”张应嘉说。

经过长年积累、有一些古董鉴定常识的张应嘉看完这两个掸瓶后,觉得它们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您家这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啊?”张应嘉当时问农妇,农妇称是咸鸭蛋,这一对掸瓶是家里祖传的,以前摆放在屋内,后来觉得碍事,又觉得没多大用处,就拿来装咸鸭蛋,已经几十年了。

掸瓶为清代嫁妆瓶

几经商量,这对掸瓶被张应嘉收藏到手。

17日,记者见到了这一对掸瓶。经松原市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张应嘉鉴定,这一对掸瓶是清代的嫁妆瓶。这对掸瓶造型优美、釉面肥厚、画工精细、胎质洁白,不过由于长时间用来装咸鸭蛋,里面已经出现浸色。

据张应嘉介绍说,嫁妆瓶是古时女子出嫁时的陪嫁物,嫁妆瓶上不同的图案寓意也不同,有龙凤呈祥、竹报平安、连晋三级等寓意。

“这种嫁妆瓶也被称作掸瓶,以前,主人经常把鸡毛掸子插放在里面。”张应嘉说,从收藏价值看,单只价值10万元以上。

清代掸瓶市价比较可观

张应嘉介绍说,他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化陶瓷学习班学习过多年,对陶瓷器、玉器等有一定的鉴定特长,尤其是对清代的陶瓷器,情有独钟,他本人收藏着很多清代的陶瓷器。

张应嘉说,以前,他们在农村经常能遇到这样的宝贝,行家话叫“捡漏”,“像这种保存完整的清代掸瓶在市面上比较少,市价比较可观。”张应嘉说。

名瓷欣赏—青花釉里红松鹿纹瓶


青花釉里红松鹿纹瓶

清,光绪,景德镇瓷器。现藏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直口,束颈,颈上两侧塑叶形耳,耳上有圆孔,折肩,深弧腹,束胫,圈足外撇。口沿绘一圈菱形小花纹,颈上绘盛放梅花,肩颈接处饰卷草纹一周,肩上四个圆门开光,里各绘芍药一株,开光间以连续菱形小花纹相隔,腹部绘古松下栖鹤奔鹿图,底边饰倒三角纹。通体只有青花与釉里红两色,釉里红绘花朵、鹿身、松枝及鹤顶,其余图案均为青花。清雅自然,意境脱俗。

青花釉里红是始于元代的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采用的是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陶瓷装饰方法。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两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两者施于一器,而且红、蓝呈色均恰到好处并非易事。尤其是由于铜只有在还原气氛中才呈红色,釉对窑室中的气氛十分严格,成品率低,历代留下青花釉里红呈色稳定的器物不多。据史料记载,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制品呈色较好,尤其是乾隆时期的青花釉里红色调不仅稳定鲜艳,而且釉里红有深浅不同的层次。

科普知识--鉴识清晚期官窑瓷器的拍场表现


当清三代瓷器的价位徘徊在上千万元时,藏家和投资者对其似乎已是遥不可及,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瓷器收藏者有必要对瓷器板块进行“深耕细作”,深入发掘未来的潜力品种。因此,清代中晚期瓷器成关注焦点。笔者就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6代瓷器市场价值,分析其投资导向。

嘉庆瓷器:彩瓷为主

2007年8月,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贸圣佳”)推出“嘉庆宫廷艺术品专场”,24件拍品成交总额达4613.8万元,成交率达88%,其中,曾被英国苏格兰阿伯丁郡英韦卡特城堡、弗格阿瑞森收藏过的清嘉庆粉彩进宝图螭耳瓶拍出1019.2万元的高价。2010年,嘉庆瓷器再创新高,两件成交价均超千万元:放山居收藏的清嘉庆黄地粉彩福寿万年云口瓶,在香港佳士得拍到了9026万港元;日本藏家收藏、200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曾出现的清嘉庆青花海水九龙葫芦瓶,在北京保利秋拍中以1344万元成交。

从目前拍卖数据看,嘉庆瓷器成交前30名中,各类彩瓷占90%,青花和颜色釉瓷极少,唯一一件青花器是2006年春拍中北京匡时以148.5万元成交的青花苍龙教子图摇铃尊。在成交前10名中,均为粉彩器,其中色地粉彩器数量最多。市场最为关注的是粉彩瓷,拍场上常见陈设器、文房用品、日用器物和五供、法器等。其中,陈设器类的立件拍卖价格最高。这一时期上层社会吸食鼻烟的风气盛行,瓷质鼻烟壶产量较大,但质量远不如乾隆器,价格也相差甚远。从市场上看,好的瓷器精品多数在海外,内地数量相对较少。

道光瓷器:涨幅喜人

2005年开始,道光瓷器开始在拍场走俏,价格大幅上涨。2006年,在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瀚海”)秋拍中,“慎德堂制”款青花粉彩十八罗汉图扁方瓶以319万元成交,在1997年北京翰海春拍中,成交价仅为33万元,价格上涨近10倍。2007年,北京翰海春拍中以302.4万元成交的粉彩仙人祝寿方瓶,曾是1995年中国嘉德春拍瓷杂专场的封面拍品,底书“慎德堂制”4字两行楷书红款,为道光朝的御瓷精品,当时以20.9万元成交,增值近15倍。

2007年,中贸圣佳夏拍,署“慎德堂制”楷书红款的清道光粉彩三羊开泰图双象耳瓶以336万元拍出。2010年香港苏富比、佳士得秋拍的两场私人收藏专拍中,分别有两件道光瓷器成交价创道光瓷价格之最:戴润斋旧藏的一对清道光粉彩仿剔红雕漆锦地万福图盖罐以782万港元拍出;放山居收藏的一对清道光黄地粉彩花卉五福宫碗以662万港元易主。2011年和2012年,受市场影响,价格难有突破。

道光瓷的专题藏家远多于嘉庆瓷藏家,根源在于嘉庆瓷器风格上还是属于乾隆时期的延续,而道光瓷器另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生产的品种和数量也远比嘉庆瓷多。市场上道光瓷器2001年价格过百万元,十几年来,价超百万元的不足60件,其投资潜力不可小觑。咸丰瓷器:粉彩、青花瓷为主

咸丰瓷器流通量少但价格较高,官窑精品近年来的最高成交价也超过了百万元。2007年,中国嘉德春拍,清咸丰粉彩八仙人物图双蝠耳瓶曾拍出80.64万元的高价。2009年,北京匡时与日本亲和在香港秋拍时,清咸丰粉彩喜字双联瓶拍出了207万港元的高价。

光绪时期的瓷器事业是一次中兴,因此,该时期的瓷器有精品出现,且咸丰瓷器因存世量有限,具有重要收藏价值。从国内博物馆收藏看,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以粉彩和青花瓷为主流,单色釉瓷器的也有一定数量的生产,其中茶叶末釉瓷器颇为精细。

同治瓷器:粉彩陈色瓷器具潜力

同治瓷器的流通量远大于咸丰瓷,成交价格低于咸丰瓷。同治、光绪瓷器的交易行情近两年变化明显,以2010年最具代表性。2010年,在北京翰海秋拍中,同治时期的一件青花缠枝花卉赏瓶估价为18万元至28万元,最终以78.4万元成交,是目前中国市场最贵的一件同治瓷器。同治瓷器精品的稳定价格在50万元左右。

目前投资同治粉彩瓷器,特别是粉彩陈色瓷器具有升值潜力,这个时期民窑粉彩瓷器真品较多,对工薪族古瓷收藏者来讲相对容易上手。

光绪瓷器:晚清瓷器主流拍品

光绪官窑瓷器的烧制达到了晚清最高水平,拍场上的成交价及涨幅也最高。1996年,北京翰海春拍,一对“大清光绪年制”款绿釉开光雕鱼龙变化纹双耳瓶以77万元成交,2006年再次上拍,成交价涨至209万元。2002年,光绪官窑瓷器的成交价突破百万元大关——直径71.2厘米的光绪时期“储秀宫制”款黄釉地粉彩“万寿无疆”纹大盘在上海敬华春拍拍出了110万元。

光绪瓷器历年上拍的数量最大,品种非常丰富,精品的成交价已超过200万元,是晚清几朝瓷器中的主流拍品。就地域而言,香港市场上拍的数量较少,中心市场主要在中国内地,对于内地藏家而言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大。同时,在拍卖公司的推介和知名藏家的引导下,未来晚清官窑瓷器的价格将会出现一轮新的利好行情。

宣统瓷器:最具投资价值截至2013年,成交价最高的一件宣统青花缠枝莲纹赏瓶是在2005年以55万元创造的。中国内地历年来成交价超过10万元的瓷器有50余件,其中50万元以上的仅上述一件,7成以上成交价在20万元以下。成交价在20万元以上的18件瓷器中,琢器占到了16件,圆器仅2件。

从拍卖记录看,宣统青花瓷最具有投资价值,宣统官窑青花瓷只有“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一种。字外无圈框,字体似光绪款,笔法遒劲,字体秀丽,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