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大清康熙瓷器鉴别方法 > 导航 >

清康熙青花指日高升图花觚

清康熙青花指日高升图花觚

大清康熙瓷器鉴别方法 清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康熙瓷器鉴别

2020-10-22

大清康熙瓷器鉴别方法。

花觚,在赵汝珍《古玩指南》中描述如下:“觚,酒器也,容三升。旧说为八角形,今之所见者,则为圆形,或四方形者,与壶之状相反,腹部最小,底大于腹,口又大于底,均敞口,今人多作插花之用,故群称为花觚。”安康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清康熙青花指日高升图花觚(图1),青花发色纯正,釉质肥润,胎质细密,寓意吉祥,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

此器高22、口径17、底径12.5厘米;呈喇叭口,长腹内收,胫外撇,内壁施白釉,玉璧底足,糙面露胎。瓷绘纹饰是这件器物一大亮点。其纹饰为三段式布局。其中,颈部饰郊野景致,在树木、芭蕉(图2)、花草间,主体绘一头戴乌纱帽、身穿官袍、一手拿笏板置于胸间的古代官人,两个伺童一前一后。一伺童高举扇伞,为前面官人遮阳,另一伺童右手高举指向空中的太阳(图3),寓意“指日高升”。“指日高升”指很快就可升官,旧时官场预祝之词。腹中部饰一周缠枝连纹。胫部饰一周花草蝴蝶纹。

该器青花发色纯正,呈青花五色,胎质呈糯米胎,具有康熙青花瓷典型特征。康熙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陶瓷鉴赏: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

【名称】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

【类别】瓷器、青花瓷、清康熙青花瓷

【年代】清康熙年间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52.7cm,口径14.6cm,底径12.1cm。

瓶撇口,短颈,折肩,长方形直腹,方底内凹。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对称的竹枝纹。器腹四面分别绘“渔家乐”、“高士”、“江中饮酒”、“携琴访友”等纹样。渔家乐图案上方书有“得鱼换酒江边饮,醉卧芦花雪枕头”诗句,末尾有一方形篆书“木石居”闲章。高士图案上方书“庚午秋月写于青云居玩”纪年款,末尾钤“二詹”圆形篆体闲章。器底方脐内施白釉,署青花伪托楷体“大明嘉靖年制” 三行六字款。

据瓶身的纪年款可知,此瓶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制品。胎体洁白坚硬,画面构图舒朗,青花色泽明净艳丽,浓淡有致,层次分明,笔法纤细有力,人物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将高士的闲情逸致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器又称“方棒槌瓶”,是康熙朝新创器形之一,并为此朝所独有。

清康熙青花五彩描金花卉纹花口碗


这件青花五彩描金花卉纹花口碗(见图),高8.2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7.9厘米,敞口,口作八瓣花瓣形,口沿有描金装饰,弧腹,圈足,足底青花单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

碗的外壁绘折枝花卉纹,枝干折曲苍劲,绿叶青翠新鲜,花朵有的含苞,有的绽放,花的颜色有红、黄、茶色等,五彩缤纷,千娇百媚。除了花卉纹饰外,外壁与内壁还绘有葫芦四个,其中最大的一只葫芦翻碗口沿而过,分绘于碗的内、外壁,类似于过枝花卉纹的绘图技法,大葫芦内亦绘有繁缛的锦地花卉纹饰,而四个葫芦中部均系有绶带,绶带相连。碗的内壁还绘有扇子一把,碗内心绘云龙纹图案,祥云朵朵、龙游云间。另外,在碗圈足外壁上绘有一周青花几何纹饰。

所谓青花五彩,就是指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彩,与釉上多种彩(五彩只是泛称,有的不止五种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这种瓷器品种最早出现于明代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期进一步发展,清代康熙年间则达到鼎盛。这件青花五彩描金花卉纹花口碗就是康熙年间民窑生产的青花五彩瓷器,虽然底款书“大明万历年制”,但这并非万历当朝款,而是康熙时期的寄托款。据说,康熙帝认为把自己的年号书于瓷器底部,如果打碎会很不吉利,所以康熙朝官窑、民窑瓷器中书康熙本朝款的比较少,一般不书款,或书前朝款(以书“大明成化年制”和“大明万历年制”最为多见)。

康熙青花五彩瓷器,相比于明代同类产品而言,釉下青花色彩青翠,釉上的低温釉彩种类比明代丰富很多,色彩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也有大大增强。就此碗而言,釉下彩计有红、黄、绿、蓝、棕色等,各色间又有深浅之别,再以釉下青花绘龙首等部位,及口沿描金装饰,更增添了全器色彩的多样性。

再说这件青花五彩碗上的葫芦与扇子图案,葫芦纹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因葫芦多子,故民间象征子孙万代之意。又以葫芦谐音福禄,故更赋予吉祥寓意。另外,葫芦形状独特而美观,尤其是道教人士常将其掏空,作为装水、装酒用具,视作宝物,这更使葫芦增添了一种神秘感。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流行一种“暗八仙”纹饰,即以八仙手中的法器、宝物为纹样,其中葫芦是铁拐李的法器、扇子是汉钟离的法器、吕洞宾为宝剑、张果老为鱼鼓、曹国舅为阴阳板、韩湘子是笛子、蓝采和是花篮、何仙姑是荷花。这种“暗八仙”纹饰正是始见于康熙时期,后来则多将八种法器同时出现,此康熙青花五彩碗上的葫芦与扇子或为“暗八仙”纹饰的雏形阶段。

清康熙淡描青花官窑瓷器


清康熙官窑瓷器淡描青花轻描淡绘,格外清雅,是另一种艺术美,淡描属青花绘制工艺之一。以较淡雅的表料勾勒线条,不分水,不渲染,近似国画中的白描,具有淡雅轻柔的装饰效果。

清康熙 青花淡描花卉长颈瓶

清康熙 青花淡描花卉长颈瓶高36.9 口8 底12.2 厘米 ,瓷瓶圆唇、长直颈、溜肩、圆腹、圈足、足脊浑圆;胎地细白厚重;施亮青白釉,绘多层青花纹饰,口沿下和颈肩部绘有织席纹、菱形纹、回形纹等;腹部主题纹饰为大如意头轮廓线内描满莲花纹、牡丹纹等奇花异卉;图案布局疏密有致

清康熙 青花缠枝莲纹盏托

高8.1 口11.7 底8.1厘米

盏托两件,大小一致,只是纹饰稍有变化;均尖唇、张口、折浅腹、大圈足;盘中有一小圆圈凸起,使之与放置其上的茶杯(或盏)等正好套合;胎体细腻洁白、精致轻薄;施白釉;盘内中心绘变体莲花纹,紧依凸起圆圈的外侧施繁缛细致的缠枝莲纹,纹饰规矩,略显呆滞;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康熙年制”款,是康熙官窑瓷器。

青花缠枝莲纹花觚鉴藏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一对)

西藏博物馆作为综合性一级博物馆,林林总总馆藏有近6万件套藏品;其中史前文物数量众多,展示了西藏地区远古历史文化;历史文物精彩纷呈,展示了藏民族光辉历史和灿烂文明以及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历史事实;民族文物特色鲜明,展示了藏民族悠久的民俗文化。

博物馆担负着引领风尚、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促进稳定的重要职责。随着免费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公众对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如何将博物馆职能外延,究竟博物馆镇馆之宝当属何物的问题困扰着我们。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入手,众多藏品均可称之为镇馆之宝。鬼斧神工的竹、角、牙雕制品,美轮美奂的瓷器精品,惟妙惟肖的玉雕制品,雍容华贵的服饰,珠光宝气的饰品,端庄秀丽的造像,精美绝伦的绘画唐卡等等,皆可鉴选出镇馆之宝。这里向大家推出的是五供之一的一对青花花觚。不仅因其级别高、品相佳,而且因其背后深藏的故事之神秘。

乾隆时期,由于政治局势稳定,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文化空前繁荣,瓷器制作水平也处于历史上的巅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窑瓷器生产所取得的高度成就,与这三朝皇帝对瓷器生产的关心和对 瓷器的喜好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督陶官制度的建立,更是有效地确保了该时期大量精美旷世之作层出不穷。其中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督造的“郎窑”、雍正时期 内务府总管年希尧督造的“年窑”和乾隆时期内务府员外郎唐英督造的“唐窑”广为人们所熟知。这一对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根据其腹部开光中的题款可以得 知,它就是由唐英所监造的“唐窑”产品,系乾隆五年唐英为北京东直门外坝北长店村二道街东口观音大士殿所特制的五供之一(五供即一个香炉、两个烛台、两个花觚或花瓶)。据史料记载,唐英在雍正、乾隆时期前后20多年的时间里监督管理景德镇御窑厂,毕生致力于制瓷工艺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他所督造的瓷器也因此被称为“唐窑”。这对花觚形体高大精美,青花纹饰秀丽流畅,表现出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是“唐窑”中的珍品。故宫藏有一件,成对珍藏实属难得少有。这对精品之作是为北京一寺院观音大士殿特制,现因何缘由藏于西藏博物馆?五供中其余如今又藏于何处?花觚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清康熙瓷器五彩西厢记图缸


清康熙瓷器五彩西厢记图缸直口,弧壁,深腹,圈足。外壁以五彩描绘花卉为地,开光内绘《西厢记》图。此缸以《西厢记》为题材,描绘“惊艳”、“听琴”、“佳期”、“惜别”四幅场景,生动地再现了张生和崔莺莺传奇般的爱情故事。张生忠厚志诚,一往情深,莺莺情深意切,欲前又怯,红娘有勇有谋,成人之美,描绘得丰富细腻,生动传神。

清康熙瓷器五彩西厢记图缸高33.2厘米,口径39.6厘米,底径21厘米

康熙五彩为著名的清代彩瓷品种之一,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有“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的评价。硬彩即“五彩”,它与雍正盛行的有柔软感的粉彩相比,质艳色坚而故名。康熙官窑五彩以规矩细腻而著称,装饰题材多受帝王喜恶的制约限制,而民窑器以釉彩浓重艳丽,纹饰题材丰富,画意清新活泼而独具艺术魅力。康熙五彩的装饰纹样比明代五彩更广泛,除了花鸟、草虫、山水、走兽、鱼藻纹外,大量采用以戏曲和古典小说为题材的人物故事图案,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红楼梦》等,这与明代以来版画、戏曲流行有关,构图绘画性较强,讲究虚实均衡,画风上,受陈老莲画派的影响,人物线条老辣,绘制纯熟准确,注重写实。

瓷器(花觚)欣赏及鉴别


花觚这一瓷器品种产生于清初,主要盛行于顺治、康熙、乾隆时期。随着瓷器从乾隆后期及嘉庆开始衰退,这一品种已渐消失。我们欣赏不同时期得花觚时,可领略到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造型的变化,在欣赏它的艺术美感的同时,从色彩、胎釉、造型、胎体去辨别不同时期的品种,增强鉴别真伪得能力。

顺治时期(1644-1661)

顺治 青花山水人物图花觚

顺治瓷器处于明末清初的过渡阶段,其造型,胎釉,纹饰都具有鲜明的过渡特性,造型古朴,顺治花觚其次的釉质青白;器物口沿施酱黄黄釉,深浅不一,黄釉口是顺治时期的重要特征,花觚所绘内容大都以"山石花鸟"为主,青花料在这一时期已采用浙江料,圈足足根由明代的斜削变为滚圆的泥鳅背装。

官窑瓷都是青花款,为"大清顺治年制""顺治年制"双行楷书款,民窑则多写干支年款,玉堂佳器等古语款。产量也不小,故现存数量相对较多,在图案装饰布局上另一个主要特征是在器下部多绘有芭蕉叶图案,在器型上口沿外敞角度同其它同时代同类品种相比较小,器中部未有明显突出部分,整体性较强,器高在20cm-44.5cm之间。

康熙时期(1662-1722)

康熙 青花五彩人物图花觚

这一时期德花觚品种在当时也是较常见德品种之一,造型古拙,凝重质朴。瓷土精细,瓷质坚密,胎体厚重,为清代各朝比重最大,釉面光洁细腻,胎釉结合紧密,有紧披光亮感。康熙瓷器器口施加含粉的白釉以及器里釉色与器物釉面基本保持一致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青花用料以青翠的"翠毛兰"为代表。五彩以红、黄、紫、绿、蓝、黑等,很少用青花,这一时期的花觚所绘图案大多为山水、人物。口沿敞口角度加大近90゜,口沿及底沿部多有装饰纹带,或双蓝圈,器中部明显隆起把所绘内容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

雍正时期(1723-1735)

雍正时期为清代盛世,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水平,器型风格轻巧俊秀,玲珑妩媚,但象花觚类器型较少见。

乾隆时期(1736-1795)

乾隆 釉下三彩花觚

这一时期青花已用两广料,色调稳定,沉着,浑厚,花觚外型与康熙花觚正相反,口沿敞口角度减小,中部隆起加大,底部外敞角度加大,整个器型显得匀称稳重,中部有隆起装饰线,"轧道工艺"又称"钯花""锦上添"。这一时期得瓷胎总体上"坚不及康熙,细不及雍正",瓷器造型规范,胎釉精细,绘画秀丽,质量上乘,但艺术格调不如前两朝,已呈现衰退的趋势。

清康熙官窑瓷器


清康熙豇豆红水盂高9厘米口径3.5厘米此盂系文房用具,又称“太白尊”,是康熙官窑特有品种,与郎窑红齐名。釉下印有团螭纹,釉色淡雅呈现出深浅不一的斑点。

清康熙五彩花鸟纹花盆高32.9厘米、口径60.9厘米、底径39厘米此花盆施豆青釉,绘五彩八哥、梅花等图案,色彩艳丽、明快;边饰为富贵(牡丹)长寿纹;口沿下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横行款。

清康熙青花鱼龙变化纹盘高7.6厘米、口径39厘米、底径29.5厘米盘沿外折,釉面滋润匀净;盘心绘青花鱼龙变化纹,两条鲤鱼相互追逐嬉戏,一条出水蛟龙张牙舞爪,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清康熙青花携琴访友图花盆高18厘米、长33厘米、宽22厘米此花盆运用墨分五色的方法,将青花料分成浓淡不同的色阶,所绘山水画面近浓远淡,具有立体感,此法有“青花五彩”之誉。

清康熙绿釉紫龙盘高6.4厘米、口径31.8厘米、底径22.4厘米盘内外施低温绿釉,刻有五条赶珠龙纹,并填紫彩;此品种传世罕见,为皇室后宫中“贵人”所专用。

清康熙黄釉刻双龙戏珠纹盘高6.9厘米、口径40.9厘米、底径26厘米此盘施纯正的低温黄釉,又称“浇黄”;此釉系明代宣德时创烧,康熙时产量较大,主要用做皇帝、皇太后、皇后的日常餐具,亦有少量的祭器。

清康熙郎窑红折沿碗高7.5厘米、口径19.2厘米郎窑红品种为康熙年间江西巡抚郎廷极主持景德镇御窑时所烧;此碗釉色深沉、凝厚,釉面光亮有开片,底施苹果绿釉;郎窑红造型以各式瓶居多,碗类器较少。

清康熙斗彩和合二仙图花盆高32厘米、口径58.5厘米、底径41厘米口沿上绘万字锦地团寿纹和团鹤纹,腹壁六面分别绘有斗彩和合二仙图,神态各异;口沿下墨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横行款。

清康熙青花十二月花卉杯高5厘米、口径6.7厘米、底径2.7厘米此套花卉杯共十二只,分别绘有十二月花卉纹:正月水仙,二月玉兰,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荷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背面各题诗一首,并钤“赏”字方印。

清康熙青花《圣主得贤臣颂》笔筒高16厘米、直径19.3厘米笔筒呈直简形,施白釉,外壁用青料在釉下楷书《圣主得贤臣颂》全文,字体端正,排列整齐,以釉里红作“熙朝传古”方印。

清康熙青花瓷器鉴定要点!


清代康熙朝(公元1662—1722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清康熙青花五彩山水人物纹将军大罐

胎釉

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现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盘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无釉。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白釉。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多呈泥鳅背状,少见炎石红,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胎体偏轻。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胎体比中期要轻,底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齐。

清康熙青花龙纹瓶

青料

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泛晕散。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地白花、豆表釉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

造型

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千姿百态,仿古创新。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销瓷等。大件器物多是民窑烧制,尽管体积较大,但极少变形,风格挺拔向上,粗犷豪放,制作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盒、瓶、尊、壶、罐、炉、钵缸、香熏、笔筒等文具、挂钟等。

清康熙青花三龙赶珠纹盖罐

纹饰

康熙青花装饰题材广泛,图安布局巧妙合理,与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民窑青花在纹饰方面,完全突破了历代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充满生活气息。这种自然的民窑青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官窑青花则代表着当时工艺的最高水平。

康熙青花在绘画技法上,改变了明代青花先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即单线平涂,而是采用渲染的技法,在瓷坯上绘画,一种颜色能表现出浓淡深浅多种不同,最多能分出八九种色阶。

题材方面主要有:植物、山水、动物、人物、故事、以及长篇诗句等。如;松石鹤鹿、雉鸡牡丹、松姒葡萄、海水异兽、鸳鸯卧莲、八骏图、花鸟蕉叶、喜鹊登梅、鹭鸶莲花、麒麟蕉叶、牧童骑牛、童子戏莲、八仙、西游记等。

清康熙青花团花锯齿纹摇铃尊

款识

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丰富多样。朝代款主要是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康熙早期无款居多,康熙二十一年之后均有落款。仿明代款有:“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庆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多是楷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