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如何鉴别新老瓷器 > 导航 >

如何识别新老瓷器

如何识别新老瓷器

如何鉴别新老瓷器 新老瓷器鉴别 鉴别瓷器新老

2020-10-27

如何鉴别新老瓷器。

只要有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必然会有假冒伪劣产品,而在瓷器文物市场中也很容易会会出现假冒伪劣的产品,如今越来越多的收藏家认识到瓷器收藏的价值。那么:如何区分新老瓷器?新老瓷器有什么区别?关于这个问题,今天小编会给大家逐一进行分析。

一、淘洗

可以观察陶器是否采用的是人工淘洗,明清瓷器生产工艺非常规范,胎质必须人工淘洗,使胎质显得非常的干净。老瓷的胎质既粉又细,这种的就是典型的元代的胎质。

二、密度

需要对瓷器的密度进行了解,看下是否太过稀疏。明清以前,制瓷前的调泥是人工进行的,人工和泥坯的密度是合适的,不会出现密度过大或过松的情况。现代仿瓷胎泥是由同一个泥厂生产的,这种泥浆产生的胎密度很高,在手上的感觉是比较重的。还有一种是采用灌浆的方式来进行制作,它的密度过松,拿在手有非常的轻,这就是明朝的胎质。taoCI52.COm

三、厚度

此外,还可以观察胎的厚度,每个朝代都有不同厚度的瓷体。例如,在明末、清初康熙、同治时期,瓷体比较厚,而在明朝雍正年间,瓷体比较薄。如果我们掌握了各个朝代瓷器的厚度,就可以很好的进行辨别了。

四、胎质

1、除了外观的细度不同外,元、明、清陶瓷的内在也大不相同,元代的陶瓷大多粗糙,陶瓷的底部和内部大多是裸胎。

2、要注意的是要正确认识胎土老化程度,这个方面对于瓷器的判断具有必要的作用,就瓷器而言,观察胎质的老化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3、需要注意的是要观察下胎质是否湿润,用于制作老瓷器的胎泥已经是过了很长的时间了,长期暴露于外界物质和空气中,经过风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后,胎质是比较湿润的。而仿瓷的胎质一般是干涩的。

一切事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对于瓷器来说也是如此。就瓷器本身而言,传下来的瓷器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它们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当它与物体碰撞的时候,毫无疑问,首先被打破的就是瓷器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如今假冒伪劣产品随处可见,为了在数量众多的瓷器收藏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收藏品,我们需要掌握一套科学有效的鉴别方法。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陶瓷文化:如何识别仿古瓷器


提起瓷器收藏,就不得不谈一下仿古瓷。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学习和研究,对历代的仿古瓷有了一些认识。下面笔者就把这些小知识奉献出来,与大家分享。

识别仿古瓷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独到的眼力。你如果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便可以把仿古瓷和现代瓷区分开来。

一是要注意器物的造型。一般说来古瓷古朴,形制自然,并具有某个时代的风格特征,如康熙时代特有的器型观音瓶、棒槌瓶等。

二是要细看釉面光洁度。古瓷釉面往往很润泽,无现代瓷上的刺眼浮光。部分古瓷还有蛤蜊光。

图:大师高仿粉彩瓷器2.5亿的花瓶

三是要分析颜料。古瓷用料与仿古瓷不同。如康熙青花采用国产浙江颜料,色彩十分艳丽,具备了青花分五色的特点。

四是要看画功是否精致。古瓷釉面富有层次感,花卉、飞禽栩栩如生,带有时代韵味,形神兼备。如雍正时代的鸡翅凤、壮婴图等。

五是要掌握底足的特点。古瓷底足往往露胎,表面可见米黄色护釉胎,有自然磨损痕迹;底足相对规整,圈足圆滑。如康熙时代的“泥鳅背”和“糯米胎”尤为明显。而仿古瓷底足露胎松散,无护胎釉,过于规整,多为平足。

六是要识别落款的方式。不同朝代的官窑底足有不同的款识。如康熙和雍正时代大部分为六字楷书蓝款,也有少量的篆书红(蓝)款。

七是要借助高倍放大镜观察釉面气泡。真品古瓷气泡大小不一,间距较舒朗;而仿古瓷气泡一般细密,无自然风化的斑点,更无舒朗之感。

专家教你如何识别新旧瓷器?


“海归文物”也有赝品 专家教你如何识别

人们常以为海外回流的文物件件是真品,其实不然。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公司在为今春艺术品拍卖征集瓷器拍品时,从“海归文物”中多次发现赝品。瓷器鉴定专家常福全说,参与拍卖要多看、多问、少掏钱,不要盲目“崇洋”。

南京有位企业家新近收藏 了两件价值不菲的元、明瓷器“珍品”,日前邀请常福全去鉴定,其中一件洪武釉里红扁瓶,是企业家亲自带了顾问从印度一位藏家手中购买的;还有一件瓷罐是从印尼一个有名望的家族中收购的,经鉴定全是赝品。那位企业家顿足大呼:“这下可惨了!”

近年来,随着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逐渐回暖,收藏队伍不断扩大,致使长期流散在海外的文物纷纷回流,出现在内地拍卖市场。也有不少人利用旅游、出差的机会,从海外文物商店或藏家手中购买文物,回来参加投拍。

常福全说,这些海外赝品,尤其是瓷器,就是迎合这种心理应运而生的。这些运用高科技仿制出来的“文物”,常人很难辨别,专家有时也会看“走眼”。加上50年代,上海、北京和广州的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都设有特艺部,专把景德镇制作的仿古产品作为工艺品出口换汇。这批瓷器现在也有人从海外买回来,作为古董参加拍卖。

如何识别新旧瓷器

胎质:旧:紧密、细腻

新:疏松、粗糙制作:旧:工艺精致,一丝不苟

新:工艺粗劣,不拘小节造型:旧:线条流畅,形体庄重美观

新:线条生硬不畅,外形笨拙画意:旧:内容充满当时的气息,画面有山有水有人物,且栩栩如生新:内容充满现代气息,画面呈麻木感款式:旧:字体工整流畅,规规矩矩

新:字体不够工整(由于出现了电脑版,此款现在鉴定中不能作为重要依据)

如何识别外销瓷


综观全球古陶瓷艺术品,如果以质量、档次而言,无疑都是中国的最好。我的这一点见解大家都不会反对吧!过去,中国陶瓷产品因使用者的身份而分为官窑、民窑精品、一般民窑几类;外销瓷当然也不例外。

“外销瓷”这一名称,很多人都熟悉,但是分辨实物就不太容易了。我曾经接触过不少收藏家,他们的藏品素质都算不错,其中外销瓷也占相当比例,可能受到“外销瓷是大量订制及粗糙的”这一传统意识的影响,而误将自藏的外销瓷看作内销民窑精品。作为一个收藏者首先要分清楚各类物品,才能掌握好购入瓷器的市场价格。

所谓“外销瓷”,顾名思义,就是销往中国境外之瓷器。外销瓷概括为两大类:第一类由境外的订购者根据自己设计款式或自备颜料、规格等,来到中国订制的瓷器;第二类则是由境外专程来中国的外国人或者已在中国境内的外国要员,到中国市场购买专为对外贸易所烧制出售的运回国的瓷器。第二类瓷器一般盛行于18 世纪后,例如有一定数量的Yen Yen瓶(即凤尾瓶)、五彩瓷器等等。

现试举两个实例与读者共赏 :

第一例是3个青花盖罐、2个觚为一组的青花陈设品(图1),通高44cm,绘画风景花卉,现在的市场参考价大约3万英磅。此类陈设品所绘题材是很广泛的,当时经营陶瓷的商业市场和今天的商业市场有相同的一面,陶瓷商人为了多接一些订单,而各出奇谋。例如:在陶瓷画上不同的图案,特别是中国民间故事、战将故事(或称刀马人)、八仙人物、缠枝花草及风景等等,这些图案都使洋人回味无穷。当时输出的外销瓷总量很多,依照着色划分,除青花以外,还有粉彩、五彩、广彩及描金等等。规格由10cm高至60cm高的都有。此类陈设品,因时间久远,现存的大多都破缺不成套装,一般只能见得到单一花觚或者单一遗失了盖子的罐子。即便这样,仍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亦成为现今市场上比较难求的藏品。

第二例是“克拉克”瓷盆。此类瓷器都是葡萄牙人订购的。“克拉克”本是葡萄牙一种商船的船名“Kraak”译音,澳门习惯称“加佬瓷”,这只是翻译成普通话和粤语的分别。葡萄牙从16世纪已开始在中国海域同中国商船进行海贸(笔者注:当时中国境内禁止对外通商,所以外国商船只能在中国沿海海域与中国商船私下交易),当时的中国商人已给了他们一个很有信用的印象。据记载,葡萄牙船长乔治·卡布拉尔首次在中国南部海域向不熟悉的中国商船订购了一批瓷器,准备献给当时的葡萄牙王,但被对方要求预付全部货款,而交货期却是1年后。因为当时他一定要购得瓷器回国,只好抱着赌博的心态,向对方预付了全数金额,并约定一年后交货。令葡萄牙人惊讶的是,中国帆船商人果然准时无误地如约到达该海域交货,用诚信取得了良好信誉。自此,外国商船便很放心地与中国商船展开频繁的交易。可见,自古至今,生意之道,首要信誉良好;鉴古证今,无论收藏界业者还是收藏者之间的交流,亦不能例外,诚信及信誉是首要的。

如何识别元青花?


近来随着人们对元瓷的深入研究,元瓷的收藏热也持继升温,人们对元瓷的青睐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但元瓷似乎很神秘,市场上仿品这么多,究竟怎么来辨伪? 

   元代青花瓷的胎质白,重而坚,器壁较厚,大器较多。由于含杂质多,胎上大多有铁褐色小点。器底不施釉,称之糙底或砂底,在糙底上呈有红色斑,俗称火石红。大盘盘口有采用菱口的,而凤形壶与八楞缸的造型,只有元代才有。 

 元瓷白釉泛青色,釉质虽莹润,但常有积釉处,积釉有时如泪痕,青花常有晕散现象。 

   元青花大多为宽而较矮的圈足,一般器底、盖内不施釉,器胎轮旋纹粗糙,接合处有明显凸起接口。 

 青花发色有浓艳、淡雅、青灰三种。浓艳是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淡雅是进口料与国产料混合使用。相当部分的青花烧成后有黑色斑点且较深。 

元青花纹饰繁密,层次较多,通常说是“满画”,这是元至明特有的绘画技法。 

元青花因传世少,因而身价很高,故市场上历来赝品满地。大多数赝品器底的火石红做成深橘红,釉面稀薄,有过分晕散、画意呆板等特征,只要多看,便能辨别。 

识别仿古瓷器


提起瓷器收藏,就和仿古瓷有关系,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仿瓷的高潮。近几年来,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笔者通过学习和研究,对历代的仿瓷有了新认识,下面把这些小知识奉献出来,与大家共勉。

识别仿瓷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独到的"眼力",如果你能从以下方面入手,便可以把仿古瓷和现代瓷区别开来。

一是要注意器物的造型,一般说来老瓷古朴、形制自然,并具有某个时代的风格特征,如康熙时特有器型观音瓶、棒槌瓶等。

二是要细看釉面光泽度,古瓷釉面往往湿润,无现代瓷器上的刺眼浮光,部分瓷器还有蛤蜊光。如康熙时五彩人物棒槌瓶等。

三是要分析色料,古瓷用料与现代仿瓷不同,彩瓷更为明显。如康熙青花是采用国产浙江料,色彩十分艳丽,具备了青花分五色的特点。

四是要看画工是否精致,古瓷釉面富有层次感,花卉、飞禽栩栩如生,人物神态朴拙,带有时代韵味,形神兼备。如雍正时的鸡翅凤、壮婴图等,这是雍正瓷器独有的特色。

五是要掌握底足的特点,古瓷底足往往露胎,其胎质坚硬;胎表面可见米黄色护釉胎,有自然磨损痕迹,底足相对规整。如康熙时的"泥鳅背"和"糯米胎"尤为明显。而仿瓷底足露胎松散,无护胎釉,有人为地沾上污迹的现象,底足过于规整,大多见于平足,平足也是现代仿瓷的常见手法。

六是要识别落款的方式,不同朝代的官窑底足有不同的款识。如康熙和雍正时大部分为六字楷书蓝款,也有少量的篆书红(蓝)款。

七是要借用于高倍放大镜观察釉面气泡,真品古瓷气泡大小不一,间距较舒朗,而仿瓷气泡一般为细密而极细小,无自然风化的斑点,更无舒朗之感。

必备!教会你如何识别瓷器真伪?集锦


张浦生秘书长介绍,瓷器鉴定主要有三招。

一看色泽。顺治雍正代的青花色调灰青,康熙乾隆的青花则以正蓝色为主,成色稳定无晕染现象。赝品多色泽俗艳,不循规律,造假痕迹明显。

二掂重量。清代瓷器以康熙乾隆年代重,雍正年代瓷器轻为特点。仿制者只能参照图片或隔着博物馆玻璃测绘名贵瓷器,仿品重量很难与真品一致。

三辨款式。清代青花以楷书、行书篆书为主,如果发现草书款式多是假货。另外从器形上看,元清青花多浑厚雄伟,明代则多俊秀纤细。造假者往往忽视该点。

除了张浦生秘书长介绍的三招之外,购买瓷器还有个四字诀,即看、听、比、试。

看就是要将瓷器上下内外细细观察一遍。一看瓷器釉面是否光洁润滑,有无擦伤、小孔、黑点和气泡;二看形状是否规整,有无变形;三看画面有无损缺;四看底部是否平整,须放置平稳,无毛刺。

听就是听轻轻弹叩瓷器时发出的声音。如声音清脆、悦耳,则说明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化完全。如声音喑哑,就可断定瓷胎有裂损,或者瓷化不完全,这类瓷器经冷热变化,易开裂。

比就是比较。对配套瓷器,要比较各配件,看其造型及画面装饰是否协调一致。尤其是成套的青花或青花玲珑瓷,因为青花呈色随烧成温度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同是青花瓷,颜色有深有浅,一套几件乃至数十件的成套冷瓷器,如各件青花呈色有明显差异,这套瓷器就大为逊色了。

试就是试盖、试装、试验。有的瓷器带盖子,有的瓷器由几个元件组合而成,在挑选瓷器时,别忘了将盖子试盖一下,将元件试组装一下,看看是否合适。另外,有的瓷器具有特殊功能,如滴水观音,能自动滴水;九龙公道杯,酒斟满到某一位置,会全部漏光。所以要试验一下,看其功能是否正常。

如何识别外销瓷(一)


综观全球古陶瓷艺术品,如果以质量、档次而言,无疑都是中国的最好。我的这一点见解大家都不会反对吧!过去,中国陶瓷产品因使用者的身份而分为官窑、民窑精品、一般民窑几类;外销瓷当然也不例外。

“外销瓷”这一名称,很多人都熟悉,但是分辨实物就不太容易了。我曾经接触过不少收藏家,他们的藏品素质都算不错,其中外销瓷也占相当比例,可能受到“外销瓷是大量订制及粗糙的”这一传统意识的影响,而误将自藏的外销瓷看作内销民窑精品。作为一个收藏者首先要分清楚各类物品,才能掌握好购入瓷器的市场价格。

所谓“外销瓷”,顾名思义,就是销往中国境外之瓷器。外销瓷概括为两大类:第一类由境外的订购者根据自己设计款式或自备颜料、规格等,来到中国订制的瓷器;第二类则是由境外专程来中国的外国人或者已在中国境内的外国要员,到中国市场购买专为对外贸易所烧制出售的运回国的瓷器。第二类瓷器一般盛行于18世纪后,例如有一定数量的Yen Yen瓶(即凤尾瓶)、五彩瓷器等等。

现试举两个实例与读者共赏 :

第一例是3个青花盖罐、2个觚为一组的青花陈设品(图1),通高44cm,绘画风景花卉,现在的市场参考价大约3万英磅。此类陈设品所绘题材是很广泛的,当时经营陶瓷的商业市场和今天的商业市场有相同的一面,陶瓷商人为了多接一些订单,而各出奇谋。例如:在陶瓷画上不同的图案,特别是中国民间故事、战将故事(或称刀马人)、八仙人物、缠枝花草及风景等等,这些图案都使洋人回味无穷。当时输出的外销瓷总量很多,依照着色划分,除青花以外,还有粉彩、五彩、广彩及描金等等。规格由10cm高至60cm高的都有。此类陈设品,因时间久远,现存的大多都破缺不成套装,一般只能见得到单一花觚或者单一遗失了盖子的罐子。即便这样,仍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亦成为现今市场上比较难求的藏品。

第二例是“克拉克”瓷盆。此类瓷器都是葡萄牙人订购的。“克拉克”本是葡萄牙一种商船的船名“Kraak”译音,澳门习惯称“加佬瓷”,这只是翻译成普通话和粤语的分别。葡萄牙从16世纪已开始在中国海域同中国商船进行海贸(笔者注:当时中国境内禁止对外通商,所以外国商船只能在中国沿海海域与中国商船私下交易),当时的中国商人已给了他们一个很有信用的印象。据记载,葡萄牙船长乔治·卡布拉尔首次在中国南部海域向不熟悉的中国商船订购了一批瓷器,准备献给当时的葡萄牙王,但被对方要求预付全部货款,而交货期却是1年后。因为当时他一定要购得瓷器回国,只好抱着赌博的心态,向对方预付了全数金额,并约定一年后交货。令葡萄牙人惊讶的是,中国帆船商人果然准时无误地如约到达该海域交货,用诚信取得了良好信誉。自此,外国商船便很放心地与中国商船展开频繁的交易。可见,自古至今,生意之道,首要信誉良好;鉴古证今,无论收藏界业者还是收藏者之间的交流,亦不能例外,诚信及信誉是首要的。

新老瓷器简单鉴定法


新老瓷器鉴定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辨别真伪,判断时代、产地和质量优劣,揭示历代陶瓷的内涵及价值,从一个侧面研究人类的物质文化史和社会发展史。同时还起到保护祖国文物,提高人们艺术修养等作用,从而使其在现代人类社会中发挥积极功效。今天主要来看看新老瓷器最简单鉴定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胎质辩新老瓷器之一:观察瓷器胎土是否经过人工淘洗。明清瓷器制作程序很规范,胎土都要经过人工淘洗,因而胎质显得干净。老瓷器的胎质看上去既有粉状,又有细颗粒状。

胎质辩新老瓷器之二:观察胎的密度有无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明清瓷器制坯前调泥都是人工,人工和泥制坯烧出来的胎密度适宜,无密度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现代仿品瓷器制胎用的泥是炼泥机炼制,用这样的泥制作出来的胎密度过大,拿到手里有过重的感觉。也有用灌浆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过于疏松,拿到手里有过轻的感觉。

胎质辩新老瓷器之三:观察胎体的厚薄程度。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都不尽相同,如明代晚期、清代康熙早期和同治时期的胎体相对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间的胎体则相对较薄。把握好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

胎质辩新老瓷器之四:观察胎质是否滋润。老瓷器制作用的胎泥都经过陈腐,加上露胎部分长期与外界物质和空气接触,经过风化和吸取营养,胎质有滋润的感觉;仿品瓷器的胎质一般则较为干涩。

上图为元代的胎体胎质

上图为明代的胎体胎质

上图为康熙时期的糯米胎

上图为清代瓷器胎体胎质

上图为现代仿品胎体胎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如何识别新老瓷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如何识别新老瓷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如何鉴别新老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