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怎样鉴别苏麻离青瓷器 > 导航 >

苏麻离青的特点

苏麻离青的特点

怎样鉴别苏麻离青瓷器 古代瓷器的特点 古代瓷器的艺术特点

2020-10-28

怎样鉴别苏麻离青瓷器。

明瓷美名,天下共知,特别是元末明初一种青瓷,以其色泽煊丽、苍翠明澈、清晰不流而在收藏界颇有一席之地,这种瓷器就是苏麻离青瓷器。 而苏麻离青瓷器所采用的青料,可谓是明代最为珍贵的一种青料了,缘何如此呢?

首先,我们要来了解苏麻离青瓷器是一种怎样的瓷器。在鉴赏瓷器时,了解其历史源流与历史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先要看史学典籍中对于苏麻离青瓷器的记载。在明代的史料中,有明确的关于苏麻离青瓷器的记载,其中反映出当时的皇室对于苏麻离青瓷器的推崇与热爱,风靡一时,流于民者甚少。这主要是由于苏麻离青瓷器所采用的青色釉料极为特别而难得,是当时各个窑口都视为珍宝的青料,当然运用最多的窑口还是景德镇窑口。

从成色效果上看,用苏麻离青烧造的瓷器,通体色泽都有一个特征——即“端凝”。这固然与瓷器的器型与纹饰有着一定的关联,但是其中苏麻离青也发挥着巨大的运用。这种青料以钴为发色剂,不仅成色极为深沉,有“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沧桑韵味,又不止于此,在青色中隐隐有蓝色光泽,以天青调和柔碧,在深沉与端庄之外多了几分隽永与清丽,端庄凝雅,观之心喜,也符合明代早期的皇室审美,也就难怪苏麻离青被称之为明代最珍贵的青料了!

最后,如前文说述,苏麻离青青料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就被应用于瓷器上了,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随着苏麻离青青料的用量逐渐增加,瓷器上的花卉、山水、枝叶纹饰也愈来愈复杂,苏麻离青青料渐渐不够用了。它本来是由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洋青料”,永乐年间用得最多。但随着明代内外关系的相互影响,库存的苏麻离青青料越来越少,外部的内倾型治国政策使得原产于伊斯兰地区的苏麻离青青料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并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替代青料。

总之,物以稀为贵,苏麻离青瓷器所采用的青色釉料极为特别而难得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本身的发色深沉美丽,在深沉与端庄之外多了几分隽永与清丽,端庄凝雅,观之心喜,风靡一时。但随着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外来的青料开始被本地的替代化青料所代替,苏麻离青的珍贵性,愈发凸显了出来。

taoci52.com编辑推荐

苏麻离青及其他色料


苏麻离青:一称“苏尼勃青”。元末明初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一种色料。明万历十九年(1591)《事物绀珠》“永乐宣德窑”条记载:“二窑皆内府烧造,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用苏麻离青料绘画的瓷器,蓝色浓艳有银黑色结晶斑,经化验,料中含锰量少,产于波斯,与国产含锰量多的青料有明显区别。

陂塘青:一称“平等青”。明中期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主要色料。产于今江西乐平。陂塘青呈色淡雅,与明代前期苏麻离青料浓艳者迥然不同。《江西省大志》有“旧陂塘青产于本府乐平一方,嘉靖中乐平格杀遂塞”的记载,知陂塘青使用时间约在成化到嘉靖中期。

石子青:亦称“石青”。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一种原料。产于瑞州(今江西上高),明代中期民窑青花瓷器多用此料描绘纹饰。《江西省大志》有“回青行,石子青废”记载,可知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回青之前使用石子青料。

回青:明代青花瓷器使用的一种原料。回青一名始见于《江西省大志》,有“陶用回青本外国贡也”记载。万历《明会典》“土鲁番”条也有“嘉靖三十三年进贡回回青三百一十斤八两”记载。景德镇瓷器使用回青料,就传世品观察,当始于明嘉靖(1522—1566)间,隆庆、万历(1567—1619)时继续使用。此料纯然一色,蓝中透紫,与苏麻离青、陂塘青色调不同。

无名子:也称“画烧青”。明中期青花瓷器使用的一种色料。产于瑞州(今江西上高)。明正德《瑞州府志》“物产”条有“无名子出天则冈,景德镇用此绘画瓷器”记载。另“山川”条也说:“上高县天则冈尚有……,其地产无名子,皆在县西。”

【陶瓷文化】认识苏麻离青


鉴定或识别景德镇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青花瓷器,青料的认识至关重要。元代及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器,大多以进口的苏麻离青为青料,并形成其独有的风格。认识苏麻离青的呈色及其主要特征,无疑对于上述历史时期青花瓷器的鉴识大有裨益。

景德镇历史上使用苏麻离青主要有四个时期,一是元代晚期,二是明洪武时期,三是明永乐、宣德时期,四是明正统、景泰、天顺时期,陶瓷史称其为“空白期”。由于烧制工艺不同以及火候、还原气氛不同诸原因,苏麻离青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呈色情况有明显区别。这当中,尤以明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存世量最大,也最具代表性。

永乐、宣德时期苏麻离青的呈色特征,有三种典型情况。一种为呈色靛蓝,绚丽浓艳,清晰而通透,线条的纹理中或青料凝聚处有乌黑而浓重的结晶斑,结晶斑呈浓黑的松烟墨色,浓重处或浓聚处下凹且深入胎骨,迎光侧视或以手抚摸可感觉有凹凸不平状。另一种发色蓝中泛紫,甚至呈明显的紫罗兰色,发色浅淡,浅淡处呈星状点滴晕散;浓聚处结晶斑连点成片,呈黑青色,浓淡反差极其明显,晕散十分严重。

晕散,是指液体落在纸上向四外散开或渗透的情状,也即俗语所说的“洇”,如纸洇的厉害,洇水等。青花瓷器绘制也出现相同的情况,故有是说。晕散是苏麻离青的一个基本特征,不论是哪一时期的苏麻离青,无论其呈色如何,或多或少总是带有晕散,没有晕散的苏麻离青是不存在的。永乐、宣德时期的苏麻离青晕散情况尤为明显。苏麻离青出现晕散的机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与釉层有一定的关系。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釉面多肥厚莹润。据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先生介绍,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的釉面肥厚且较为透明,如果用30至50倍放大镜观察,其气泡的分布多呈大小不一、间距不一的星状。的确,从所观察的实物标本来看,这种呈星状气泡的情况是比较多见,而且,越是晕散严重,呈星状气泡的情况也越是普遍。但是,呈鱼子纹状气泡分布均匀的情况也属常见,一般来说,釉面呈鱼子纹状气泡的晕散情况较轻。在30至50倍放大镜下观察结晶斑,也有两种情况:呈浓黑色的结晶斑,多呈锡铂状,也可以说是“锡光”;呈褐色的结晶斑,则呈深色的“铁锈黄”。

苏麻离青的第三种情况也为典型色,以故宫藏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最具代表性。其主要发色特征是:发色蓝艳,晶莹亮丽,仿佛镶嵌于釉下的蓝宝石,熠熠闪光,并呈现出明显的紫罗兰色;凝聚处有明显的浓黑色结晶斑块或斑点,晕散情况严重。这种呈色令人宝爱,所以,耿宝昌先生所著《明清瓷器鉴定》一书就是以这件三足炉的绘图作书影,即封面书题字下的图案影衬。

晕散与结晶斑,是青料粗粝所致,如以强光照射可明显看出,结晶斑实际上就是青料中斑斑块块呈颗料状的锈斑,原因极有可能是因铁质高所致。青料粗粝,也极有可能是造成晕散和结晶斑的原因。晕散和结晶斑,本来就是一种缺陷。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景德镇御器厂明永乐、宣德曾出土大量实物标本,其中因晕散过重或呈色过于深重,常常是被废弃或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也说明了这一点。

之所以称其为典型色,是因为苏麻离青的上述三种呈色,目前仍为现代仿品不能仿成,因此为业内人士称为“开门”。

苏麻离青的第四种情况,为呈色靛蓝浓艳,有的不含紫色,有的蓝中微泛紫或紫色较明显;结晶斑少见,且多呈褐色,不见浓黑色者;浓淡色阶明显,有明显晶莹剔透之感,或呈半乳浊状,但仍显晶莹。这种呈色,以故宫所藏并于现在展出的永乐狮球款及花心款两件压手杯最具代表性。学界多认为这是永乐也包括宣德在内的“细路活儿”。颇有道理。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载:“永乐压手杯,中心画双狮滚球……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说明这种呈色正是时人所追求的,但不易做到,尤其是大件器物,更不易烧成。目前,景德镇仿永乐、宣德青花多以此为蓝本,但其与真品相比,相差实在是太远,没有任何可比性,因此不论。

苏麻离青的第五种情况,以故宫藏宣德款青花缠枝大梅瓶和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较具代表性,其呈色特征是:色泽淡雅,蓝中泛紫,或呈浅天蓝色,不含紫色;晕散情况较轻或不甚明显;不见结晶斑。因此,有专家认为这是以国产料绘制。但是,这一说法不知有何凭据。

从文献来看,明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当然主要是指官窑的情况,所用青料都是苏麻离青。明王士懋《窥天外乘》载:“永乐、宣德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鬃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这是有关苏麻离青最早的文献。明陈继儒《妮古录》载:“宣庙窑器,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青花用苏勃泥青。”明高濂《燕闲清赏笺》载:“宣窑之青,乃苏勃泥青也。”明王士性《广志绎》载:“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宣窑之青,真苏勃泥青也,成窑时皆用尽。”清朱琰《陶说》、蓝浦《景德镇陶录》、唐秉钧《文房肆考》等文献,都有相同的记载。宣德朝如此,永乐朝也不会例外。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器,皆以苏麻离青为青料,文献与实际完全相符。

永乐、宣德时期的苏麻离青,有粗粝、细匀之分,着色方法有浓淡之分,青料细匀颗粒少见,则无结晶斑现象,而着色浅淡,则失去浓艳的特征,此实为自然之理。另外,永宣青花瓷器多以小笔醮钴料上色,因此要不停地用笔醮钴料,这样从起笔到收笔出现了深浅浓淡不一的明显特征,这一特征的成因属用笔方法所致。我们说苏麻离青有明显的色阶,则非指这一情况。色阶,是指色的质地,也是料质本身的显现。苏麻离青无论是呈色深重还是浅淡,其色质总是具有深浅不一的特征,这可以说是苏麻离青的本质特征。我们以扬州博物馆所藏元代蓝地白龙纹梅瓶为例,其釉层极其肥厚,发色蓝艳深重,但其总是影影绰绰透出泛白的胎色,即为显例。

宣德款青花缠枝大梅瓶虽呈色浅淡,也无结晶斑,但有明显的色阶,其色质与色地都呈现出苏麻离青的主要特征,应属用进口料绘制。宣德款海水龙纹青花高足碗并非是以国产料与进口料相结合,如仔细观察就不难看出,海水与龙纹实为同一色,只是深浅浓淡大不相同。这是使用“分水法”的结果。分水法又称浑水法,这一着色方法早在元代就已成熟。以故宫所藏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的实物来看,那种论永宣青花则必谈结晶及下凹不平状的看法,应该得到纠正。

苏麻离青的呈色情况比较复杂,如一一细观永宣时期的实物,便会发现其中的差异。另一方面来看,尽管苏麻离青的呈色情况复杂,而将其放置在一起,又有“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之感。因此上述情况,也只是概括性的认识,约略其大概,通过排比分析,力图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陶瓷鉴定,是以考古学的标型学为基础,而标型实际上就是可靠的科学的物征,如果离开这一基础,则难免会全盘皆错。

苏麻离青与青花瓷


苏麻离青,又称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简称“苏料”。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

鉴定或识别景德镇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青花瓷器,青料的认识至关重要。元代及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器,大多以进口的苏麻离青为青料,并形成其独有的风格。认识苏麻离青的呈色及其主要特征,无疑对于上述历史时期青花瓷器的鉴识大有裨益。

景德镇历史上使用苏麻离青主要有四个时期,一是元代晚期,二是明洪武时期,三是明永乐、宣德时期,四是明正统、景泰、天顺时期,陶瓷史称其为“空白期”。由于烧制工艺不同以及火候、还原气氛不同诸原因,苏麻离青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呈色情况有明显区别。这当中,尤以明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存世量最大,也最具代表性。

一位资深收藏家多年并视为“传家宝”的一件梅瓶收藏品造型周正匀称,圆唇外卷,短颈,丰肩,肩下渐收,圈足十分恰到好处,具有端庄高雅的审美特色。这件梅瓶绘画分三部分,主体部分绘画为缠枝石榴纹,肩颈部饰有一圈莲瓣纹,圈足上方为一圈树叶纹,线条粗犷,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且布局疏密有致,毕先生认为这非常符合明代宣德青花瓷的特点。

青花的真伪关键是看釉料是否采用真正的苏麻离青进口青料,真的苏麻离青的进口青料烧出的瓷器釉面色泽深沉浓艳,有着自然晕散的艺术效果,料色熔融在釉中,好似深入胎骨一样,特别是浓色处出现铁锈般的银黑色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用这种青料描绘的纹饰具有中国画的水墨韵味,被视为无法模仿的特色。

青花瓷器与苏麻离青


鉴定或识别景德镇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青花瓷器,青料的认识至关重要。元代及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器,大多以进口的苏麻离青为青料,并形成其独有的风格。认识苏麻离青的呈色及其主要特征,无疑对于上述历史时期青花瓷器的鉴识大有裨益。

景德镇历史上使用苏麻离青主要有四个时期,一是元代晚期,二是明洪武时期,三是明永乐、宣德时期,四是明正统、景泰、天顺时期,陶瓷史称其为“空白期”。由于烧制工艺不同以及火候、还原气氛不同诸原因,苏麻离青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呈色情况有明显区别。这当中,尤以明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存世量最大,也最具代表性。

永乐、宣德时期苏麻离青的呈色特征,有三种典型情况。一种为呈色靛蓝,绚丽浓艳,清晰而通透,线条的纹理中或青料凝聚处有乌黑而浓重的结晶斑,结晶斑呈浓黑的松烟墨色,浓重处或浓聚处下凹且深入胎骨,迎光侧视或以手抚摸可感觉有凹凸不平状。另一种发色蓝中泛紫,甚至呈明显的紫罗兰色,发色浅淡,浅淡处呈星状点滴晕散;浓聚处结晶斑连点成片,呈黑青色,浓淡反差极其明显,晕散十分严重。

晕散,是指液体落在纸上向四外散开或渗透的情状,也即俗语所说的“洇”,如纸洇的厉害,洇水等。青花瓷器绘制也出现相同的情况,故有是说。晕散是苏麻离青的一个基本特征,不论是哪一时期的苏麻离青,无论其呈色如何,或多或少总是带有晕散,没有晕散的苏麻离青是不存在的。永乐、宣德时期的苏麻离青晕散情况尤为明显。苏麻离青出现晕散的机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与釉层有一定的关系。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釉面多肥厚莹润。据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先生介绍,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的釉面肥厚且较为透明,如果用30至50倍放大镜观察,其气泡的分布多呈大小不一、间距不一的星状。的确,从所观察的实物标本来看,这种呈星状气泡的情况是比较多见,而且,越是晕散严重,呈星状气泡的情况也越是普遍。但是,呈鱼子纹状气泡分布均匀的情况也属常见,一般来说,釉面呈鱼子纹状气泡的晕散情况较轻。在30至50倍放大镜下观察结晶斑,也有两种情况:呈浓黑色的结晶斑,多呈锡铂状,也可以说是“锡光”;呈褐色的结晶斑,则呈深色的“铁锈黄”。

苏麻离青的第三种情况也为典型色,以故宫藏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最具代表性。其主要发色特征是:发色蓝艳,晶莹亮丽,仿佛镶嵌于釉下的蓝宝石,熠熠闪光,并呈现出明显的紫罗兰色;凝聚处有明显的浓黑色结晶斑块或斑点,晕散情况严重。这种呈色令人宝爱,所以,耿宝昌先生所著《明清瓷器鉴定》一书就是以这件三足炉的绘图作书影,即封面书题字下的图案影衬。

晕散与结晶斑,是青料粗粝所致,如以强光照射可明显看出,结晶斑实际上就是青料中斑斑块块呈颗料状的锈斑,原因极有可能是因铁质高所致。青料粗粝,也极有可能是造成晕散和结晶斑的原因。晕散和结晶斑,本来就是一种缺陷。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景德镇御器厂明永乐、宣德曾出土大量实物标本,其中因晕散过重或呈色过于深重,常常是被废弃或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也说明了这一点。

之所以称其为典型色,是因为苏麻离青的上述三种呈色,目前仍为现代仿品不能仿成,因此为业内人士称为“开门”。

苏麻离青的第四种情况,为呈色靛蓝浓艳,有的不含紫色,有的蓝中微泛紫或紫色较明显;结晶斑少见,且多呈褐色,不见浓黑色者;浓淡色阶明显,有明显晶莹剔透之感,或呈半乳浊状,但仍显晶莹。这种呈色,以故宫所藏并于现在展出的永乐狮球款及花心款两件压手杯最具代表性。学界多认为这是永乐也包括宣德在内的“细路活儿”。颇有道理。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载:“永乐压手杯,中心画双狮滚球……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说明这种呈色正是时人所追求的,但不易做到,尤其是大件器物,更不易烧成。目前,景德镇仿永乐、宣德青花多以此为蓝本,但其与真品相比,相差实在是太远,没有任何可比性,因此不论。

苏麻离青的第五种情况,以故宫藏宣德款青花缠枝大梅瓶和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较具代表性,其呈色特征是:色泽淡雅,蓝中泛紫,或呈浅天蓝色,不含紫色;晕散情况较轻或不甚明显;不见结晶斑。因此,有专家认为这是以国产料绘制。但是,这一说法不知有何凭据。

从文献来看,明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当然主要是指官窑的情况,所用青料都是苏麻离青。明王士懋《窥天外乘》载:“永乐、宣德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鬃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这是有关苏麻离青最早的文献。明陈继儒《妮古录》载:“宣庙窑器,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青花用苏勃泥青。”明高濂《燕闲清赏笺》载:“宣窑之青,乃苏勃泥青也。”明王士性《广志绎》载:“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宣窑之青,真苏勃泥青也,成窑时皆用尽。”清朱琰《陶说》、蓝浦《景德镇陶录》、唐秉钧《文房肆考》等文献,都有相同的记载。宣德朝如此,永乐朝也不会例外。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器,皆以苏麻离青为青料,文献与实际完全相符。

永乐、宣德时期的苏麻离青,有粗粝、细匀之分,着色方法有浓淡之分,青料细匀颗粒少见,则无结晶斑现象,而着色浅淡,则失去浓艳的特征,此实为自然之理。另外,永宣青花瓷器多以小笔醮钴料上色,因此要不停地用笔醮钴料,这样从起笔到收笔出现了深浅浓淡不一的明显特征,这一特征的成因属用笔方法所致。我们说苏麻离青有明显的色阶,则非指这一情况。色阶,是指色的质地,也是料质本身的显现。苏麻离青无论是呈色深重还是浅淡,其色质总是具有深浅不一的特征,这可以说是苏麻离青的本质特征。我们以扬州博物馆所藏元代蓝地白龙纹梅瓶为例,其釉层极其肥厚,发色蓝艳深重,但其总是影影绰绰透出泛白的胎色,即为显例。

宣德款青花缠枝大梅瓶虽呈色浅淡,也无结晶斑,但有明显的色阶,其色质与色地都呈现出苏麻离青的主要特征,应属用进口料绘制。宣德款海水龙纹青花高足碗并非是以国产料与进口料相结合,如仔细观察就不难看出,海水与龙纹实为同一色,只是深浅浓淡大不相同。这是使用“分水法”的结果。分水法又称浑水法,这一着色方法早在元代就已成熟。以故宫所藏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的实物来看,那种论永宣青花则必谈结晶及下凹不平状的看法,应该得到纠正。

苏麻离青的呈色情况比较复杂,如一一细观永宣时期的实物,便会发现其中的差异。另一方面来看,尽管苏麻离青的呈色情况复杂,而将其放置在一起,又有“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之感。因此上述情况,也只是概括性的认识,约略其大概,通过排比分析,力图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陶瓷鉴定,是以考古学的标型学为基础,而标型实际上就是可靠的科学的物征,如果离开这一基础,则难免会全盘皆错。

苏泥麻青


苏泥麻青——又称“苏麻离青”、“苏泥勃青”,是一种从波斯进口的青花色料,元末明初景德镇的青花瓷器NV大多使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发色凝重浓艳,并有黑色似铁锈斑点,经化验,料中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与国产青料显然不同。

元与明初苏麻离青的不同表现


大明宣德年龙纹天球瓶

科学检测证明,景德镇元、洪武、永乐和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着色原料皆属同一种进口高铁低锰型钴料,即苏麻离青。然而从艺术的表现上,虽然有着第一篇所描述的共同点,每个朝代却同样也有着自身的风格与特征。

友人李老师在他的一研究中写道:元代青花线条稳定少晕散,是景德镇工人对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做了技术上的改良,而永乐青花多晕散,是那个时代的人们追求那种晕散的美,在技术上服从了艺术。

让我们来分别观察元、洪武、永乐和宣德四个时代典型的青花图片。

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成熟的产品颜色青翠沉着,色料较薄、线条流畅稳定、少晕散,多黑斑。

由于苏麻离青中含Fe2O3,在还原焰中Fe+2浓度不太高的情况下将釉着成绿色,如果局部聚集浓度高了则会变成褐色甚至呈黑色,即形成Fe+3的着色,而Co离子是纯蓝色的。因此,正烧时青花呈Co离子和Fe+2同时并存的翠青色(图七),欠烧时由于钴料未在釉中散开及溶解在釉中的量少故呈现带灰的青蓝色(图八)。过烧时由于色料在釉中的大量扩散形成晕散现象,然元青花中出现晕散的很少见。

众所周知,元末景德镇窑工通过在瓷石中加入麻仓土,完成了对瓷胎二元配方的工艺改良,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瓷器烧造的温度,以适应伊斯兰文化对瓷器体型硕大的习俗要求。而从青花少晕散的特征上,可以初步判断刚刚实现工艺革命的元末景德镇,在窑温的提升上相比后来的明清时期,尚处在一个较低的阶段。这也可以从瓷胎中耐高温的Al2O3的含量相对较低(与明清比)和釉中易熔的CaO的含量较高(与明清比)得到进一步证实。

洪武青花,发色多沉闷,呈灰蓝、灰黑色,线条稳定、少晕散,多黑斑。

洪武青花总体给人感觉灰突突的,除了铁锈斑、黑斑的典型特征外,似乎与元、永乐和宣德的蓝色搭不上边。李辉柄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他怀疑洪武青料是元末用剩的废料或次等料。这一点,我通过仔细比对《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中元、洪武、永乐和宣德时期的釉和青花的成分数据,似乎得到了佐证。

钴矿是一种分散性的浅位的矿藏,分堆分散埋藏于地下约1米左右,俗称“鸡窝型”矿藏。钴矿的品质也相当分散,因所含成分:铁、钴、锰等着色元素比例和含量的不同,参差不齐。因而在制成色料前,景德镇窑工首先要对钴料进行加工,其加工步骤有《江西大志 陶书》中记载的“敲青”、“淘青”等净化提纯的方法,也有《天宫开物》中所描述的煅烧处理的方法。这些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得到更多、更纯净的氧化钴,剔除杂质:铁锰等氧化物。反之,淘洗不精的次等品、淘洗残剩的废品,则氧化钴含量低、氧化铁相对高,尤其是铁钴比高,这正是洪武青花成分的特征(图十)。

除青料本身的质量之外,烧成温度相对低也是造成洪武青花发色灰暗沉闷、少晕散的原因。

永乐青花,釉面莹润,青花发色浓艳,色料较厚、多晕散,多铁锈斑块。

永乐青花执壶

晕散,是永乐青花的一大特征。较高的烧造温度、较高比例的钙和钾、钠及铁,都会降低釉面的粘度增加流动性,使青料更好地溶于釉中并向非着色区扩散。

永乐青花上多见流动的鱼藻纹、随风飘动的花、与茎叶,将晕散的效果恰到好处地运用在这些纹饰上,能够给人一种栩栩如生和灵动美妙的感觉。

而青料较厚、烧成温度偏高,也使永乐青花在晕散中更加发色浓艳。

永乐青花瓷釉面较元青花和洪武青花更为莹润,从釉面的成分上看,其钾含量相对较高,增加了烧成后釉面的光亮度和莹润感。

宣德青花

宣德青花,胎体更加致密洁白,青花发色分两种:一种浓艳带黑斑、长伴有锡光,一种稳定、少黑斑、黑斑处没有锡光。

宣德青花瓷胎相比前朝含有更高比例的Al2O3,瓷器的烧成温度也更高,因此胎体更加坚硬致密,由于淘洗工艺的提升,胎土中的杂质更少,因此胎体显得更加洁白。

大量的科学检测数据显示,宣德青料分为两种:一种与元、洪武、永乐相同的高铁低锰型苏麻离青,一种为低锰高铁型国产青料。因此宣德时期的青花,随都色泽浓艳,但有些有着典型的苏麻离青料的晕散、铁锈斑并伴随银白色的锡光,有的则虽有黑斑,但无银白色锡光,线条稳定安静。

明永乐瓷——苏麻离青“晕散”的幽雅


明永乐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号)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永乐时期创新的器形有大型天球瓶、尖底莲子碗以及双系、三系或四系盖罐或多系把壶、带盖瓷豆、高足盏托、鸡心碗、卧足碗、卧足碗洗、筒形器座等。双系小罐,线条圆润,附盖,并有双圆形小系,造型亦很别致。压手杯,是永乐时期的名品,杯小而胎厚,圈足较宽,置于手中,有厚重感,明清历代有仿制。

胎体、底足特征:明永乐时胎土淘炼精细,胎体轻重适度,灵巧凝重,较之洪武朝普遍轻薄一些。讲究修胎,器形十分规整。瓷胎由于注意淘炼,胎质纯,含杂质少,胎质细腻,胎色洁白,尤其以白砂底之细腻而著称。琢器胎体接痕微露,不及元代与明初时期明显。

【青花缠枝牡丹纹军持】

青花缠枝牡丹纹军持,明永乐,报+名13(96[73;76.1]3)6 高20.5cm,口径6.5cm,足径10cm。清宫旧藏。

军持撇口,圆唇,细颈,垂腹,腹下连以台座式托。上半部主体为玉壶春瓶式样。足内呈台阶状,有里外两圈涩圈,系窑内烧成时使用垫圈垫烧的部位。腹一侧置长流,无柄。通体青花缠枝牡丹纹。

军持有多种式样,这种造型的军持创烧于永乐时期景德镇官窑,宣德时也有烧造,品种有青花、白釉等,永乐器不署年款,宣德器署年款。军持原用途应为伊斯兰教信徒做礼拜时饮水或净手的用器。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宫廷画《乾隆皇帝鉴古图》上画小童子手执军持向乾隆皇帝的茶杯里倒茶。

釉面特征:永乐时期由于烧造温度的提高,釉面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绝无橘皮釉纹,有少部分器物釉面开片,以脱胎器名传于世。釉色大多白中泛青,有些呈现洁白色,接近甜白釉,釉汁废后处闪现虾青色。口沿和底部釉薄处大多为白色或黄色,器物里外釉面较均匀。民窑器普遍有缩釉现象。

白瓷器底聚釉处,呈水绿色特别明显。甜白器盘、碗的底部胎体稍厚,并不全部透亮,凡器底部全透者,非永乐甜白半脱胎器,应属后仿品。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明永乐,高5.4cm,口径9.1cm,足径3.9cm。清宫旧藏。

这种撇口深腹小碗之所以被称为“压手杯”是因其大小适中,且口沿处胎体较薄,顺口沿而下胎骨渐厚,执之手中,微微外撇的口沿与舒张的虎口相吻合,且杯的重心下移,放置稳当,故名压手杯。

谈及明永乐时的青花瓷器,最受人称道者可谓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它是迄今为止所见传世和出土永乐官窑青花瓷器中唯一署有年款的器物,而且能与明代的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明末谷泰撰《博物要览》记载:“若我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若粒米,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

【永乐青花瓷器的青料】永乐青花主要用“苏麻离青”钴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由于苏麻离青含锰量低、含铁量高,降低了呈色中的红、紫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就能烧出浓艳的青蓝色,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色彩雅致凝重,鲜艳夺目,层次分明。不过由于青花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烧成部分留下黑疵斑点,一条纹理中常见的钴铁结合晶斑,浓重处凝聚为黑色锡光,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感。也有将进口料和国产料相结合使用的,如以淡色国产料绘云水,浓色进口料绘游龙,使色泽对比鲜明,凸现主题。在传世品中,也有不带铁锈斑黑斑的,青花色泽极为幽雅美丽的瓷器,其实用的青花料还难以确定,估计是淘洗纯度较高国产钴料或进口国产混合料。

明永乐青花瓷如何鉴定第六点:【永乐青花瓷器的款识】永乐青花瓷一般无款识,只有极少数有年款。只有官窑压手杯中见有“永乐年制”的四字篆字款,写在器里面中心,围以双圈线、单圈线和花瓣飘带。最宝贵的是青花双狮绣球心款、花心款、鸳鸯围款。民窑产品偶有“福、录(禄)、寿”等款字。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明永乐,高41cm,底径12.2cm。

瓶小口,带盖,盖上有宝珠形纽,圆肩,肩下渐收,平底。盖纽及盖面中央饰莲瓣纹,盖之立壁上绘折枝花卉。梅瓶肩饰正反连贯的如意云纹,如意云纹内绘折枝花卉。腹部主题纹饰绘竹石芭蕉,衬以坡地、花草,宛如园中小景。足部绘莲瓣纹及卷枝纹各一周,莲瓣内绘各种折枝花卉。

此梅瓶造型秀美,青花色泽浓艳而有变化,使画面具有层次感,为永乐青花瓷器中的佳品。

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记载:压手杯,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永乐年制”四字,细若粒米者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目前传世晶仅北京故宫博物院有狮球与花心两种四字篆款,鸳鸯心者及“永乐大明年制”六字款者未见实物传世。

从明正德年开始,就出现了仿永乐窑器款。其后,嘉靖、万历,康熙、雍正,清末民初都有仿款出现。历代仿款有青花写款、阴文刻款、阳文刻款三种字体;字体和写法也不一样。款的外围常饰花瓣形图案,线条硬直欠流畅,也有的围以单圈。所以凡以四字楷书或六字款写在器里、底足或口上的多是后代仿品。

永乐时期青花器物书写年款的虽然少,却开启了明清两代官窑器物书写朝代年款的先河。

《艺术品鉴定估价》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的职业资格之一,是为了提高文物、艺术管理部门或文物、古玩经营界从业人员的素质而推行的与国际接轨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具有法律性、权威性。考核合格者,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实行统一编号登记管理,可在国家人保部官方网站全国联网查询,是相关人员求职、任职、晋升、包括出国等的法律上的有效证件,可记入档案、全国通用,它与会计师、审计师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一样,是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重要证明。

如何分清苏麻离青回青平等青浙料珠明料


不少朋友喜欢青花瓷。青花瓷是用氧化钴矿物为原料在釉下彩绘,再在1300度左右高温下烧制1而成的瓷器。被视为中国瓷器的典型代表。

玩瓷器,直观的视觉效果最重要。否则,就算读了很多书,也没有多大作用。对于青花瓷的收藏与研究,青料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一件写有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青花瓷器,为什么会被专家判定为清雍正后仿呢?原因就在于雍正时期使用的已经不是明宣德时期的苏麻离青,所以在直观上会有不同。

青料,是所有含氧化钴矿物天然和化工原料的总称。民国时期,曾经大量使用化工氧化钴原料来烧制青花瓷,当时称为洋蓝。这种洋蓝发色浓艳,蓝中带紫,颜色漂浮,但由于使用方便成本较低,而在清末民国地方青花瓷上大量使用。目前民间留存量不在少数。今天,使用洋蓝绘画的青花瓷已经不多了,原因是这种青花看上去太假。

我们大致分清楚一下各时代青料。

元-明宣德

此时使用的是西域进口的苏麻离青,又称为苏勃泥青。其实据笔者分析和科学检测,元代使用的青料为回回石头,是伊利汗国控制下的伊朗地区陆路进口的青料。而永乐宣德苏麻离青主要来源于郑和下西洋之后,从海路进口的青料。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国产钴土矿的测定得知:国产料含锰量高,含铁量低。故这一时期使用了进口料是可信的。苏麻离青呈色浓重青翠,由于含铁量高,往往出现铁锈斑疵。

史料记载,《大明会典》

“蘇門荅剌國

國濱海。永樂三年、其酋長宰奴里阿必丁、遣使朝貢。詔封為國王。給印誥。五年、至宣德六年、屢遣。使來貢。表用金葉。十年、復請封其子為王。或曰即須文達那國

貢物

馬犀牛

龍涎 寶石

瑪瑙 水晶

石青 回回青

”明确表明,苏门答腊国进贡之品中就有回回青,石青二种,可见当时苏麻离青也被称为回回青,石青沿用了元代的称呼,

哈密 【 畏兀兒附】

哈密、古伊吾廬地、在燉煌北、大磧外、為西域諸番往來要路。其國部落、與回回、畏兀兒、三種雜居、非貴族不相下。永樂二年、以封元孽安克帖木兒為忠順王、而授其頭目馬哈麻火只等、為指揮等官、分居苦峪城。忠順王數世襲封、賜金印誥命、領西域職貢、而三種各立都督以佐之。

貢物

馬駝

玉速來蠻石

速来蛮,旭烈兀之玄孙,伊儿汗国的第十四任君主。即伊利汗国。可见。明代初使用的青料有两种,一种是元代以来的苏勃泥青料,明代称为速来蛮石。产地为伊利汗国统治下的伊朗。一种来自苏门答腊,叫做石青,回回青。名称为苏麻离青。

在此我们不予细分。

苏麻离青发色图

明成化-正德初 陂塘青

又名平等青。产江西乐平县。明成化时用以描绘瓷器,呈色淡雅青亮,与明初永乐、宣德浓重青翠的苏麻离青截然不同,成为一时期青花瓷的特色。这是由于郑和下西洋结束,库存的苏麻离青使用殆尽,除成化初期还有极少数瓷器使用苏麻离青以外,绝大多数都是采用江西本地出的国产青料。值得一提的是,在明宣德晚期,就已经出现了用进口青料和国产青料混合在一起绘画的器物。也出现了国产青料画辅助纹饰,进口青料画主体纹饰的现象。如青花海水龙纹盘,成化时期的就是用国产料画海水,用进口料画龙纹。国产料由于含氧化钴成分低,铁少,所以发色青灰,不同于苏麻离青那种发色蓝中带紫,多铁锈斑锡光的特点。也不会造成器物表面凹凸不平的状况。

明成化平等青 发色 青花内梵文海石榴纹卧足碗

明正德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早期 回青 石子青

石子青也是国产料,发色和平等青接近。亦称"无名子",产于江西。《瑞州府志》:"上高县天则岗有无名子,景德镇用以绘画瓷器";《正字通》:"卢陵新建产黑赭石。磨水画瓷坯,初无色,烧之成天蓝。景德镇取诸婺源,名画烧青,一曰无名子。"明正德时烧制的浓中带灰的青花器,使用的彩料就是石子青。

明正德石子青高士图大罐发色

回青,主要在正德晚期到万历早期使用,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回青》:"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明史·吕坤传》:"至饶州磁器,西域回青,不急之须,徒累小民敲骨。"《窥天外乘》:"回青者,出外国。正德间,大铛镇云南,得之,以炼石为伪宝。其价,初倍黄金,已知其可烧窑器,用之果佳。"回青多与石子青配合使用。配制时二者比例不同,则呈色各异,《江西大志·陶书》:"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则石沉而不亮。"

明嘉靖回青婴戏图缸

明万历-清早期 浙料

浙江所产青料,也称“浙青”。国产料中,此料为上乘,重则浓红,轻则淡翠。浙料又有元子、紫料、天青等品种,其中以元子为最佳。浙料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明万历中期以后至清前期,景德镇官窑青花瓷器均采用浙料。元子浙江青料之一种。据清《南窑笔记》载:浙料有元子,紫料、天青等各种品位,其中以元子为上乘。唐英《陶冶图说》谓:青料出自浙江绍兴、金华两府境内山中,一种大而元的黑黄色料是上等青,名顶元子。疑即元子。清前期江西景德镇官窑青花即用此料。

明崇祯浙料青花人物纹长颈瓶

清康熙中后期 珠明料

珠明料(青花瓷界大名鼎鼎的康熙“翠毛蓝”)

康熙朝中期、后期使用,这种青料如同中国水墨画,层次分明,可以墨分五彩,用一种材料表现阴阳向背;所以康熙青花有“五彩青花”之称。自元代 青花瓷烧制成功以来, 真正“纯正幽靓”毫无瑕疵的理想青花发色至此大功告成。但到康熙以后又失去了踪影。

清康熙珠明料发色翠毛蓝赏瓶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苏麻离青的特点》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苏麻离青的特点》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怎样鉴别苏麻离青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