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导航 >

紫砂壶自然而然地引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品位

紫砂壶自然而然地引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品位

陶瓷文化 艺术瓷砖 瓷砖萨米特

2020-03-09

陶瓷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喝茶健身是茶道的修身法则,然其文化内涵为养性。德者喜水,上善若水,水有汹涌澎湃之势,气吞山河,水有平静如镜之态,摄人魂魄。所以茶道在泡茶、倒茶、分茶的过程中,有韩信点兵、关公巡城、百鸟朝凤、凤点头等等奇妙的茶语,初始金戈铁马,尾时婉约动人,几道茶下来品味、阅古、引喻,无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洗涤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作为茶文化重要载体的紫砂壶在此过程中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引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品位。

其一,泡茶而已。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乃国人传统习惯,倘若您不太讲究,那便抛开工艺和名气,只要选一把泥料纯正的紫砂壶便可,不但健康,而且比陶瓷盖碗更加方便。紫砂壶既不烫手,更不怕灰尘进入,可谓坊里田间的实用器。无论是挥汗劳作之际,还是伏案疾书之暇,渴了就匆匆注水而饮,转身又可继续忙碌。这就是生活。

其二,风雅尚古。生活还有另一部分,或百无聊赖窗下独享,或兴致所至群朋共乐,游于俗事之外,耽于香色之中,此刻大有闲情逸致来把玩手中小壶,细节便重要起来。这时候,一把壶除了泥料要好,工艺的优劣也将影响到心情和气氛。原因很简单,茶壶的漂亮与否,此时体现出主人的审美情趣和品位。这一类朋友,所用之壶无需名气,但求泥纯型正,最好还是全手工作品。

其三,收藏增值。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眼下收藏之风日盛,一把名家紫砂壶,非但可赏可玩,更有升值的空间。君不见顾景洲之壶十年间身价百倍,即便当代一般名家的作品,这些年的拍卖价也都从千元上涨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但是大家要切记,这些价格扶摇直上的,一概是名家艺术品,而且主要是国家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而非民间评比或者自我标榜的名家。收藏者一定得睁大眼睛,看一看查一查是真名家还是伪名家,免得花了冤枉钱买回来一个心疼。

扩展阅读

紫砂壶体现了一种秩序的精巧之美


紫砂壶,始于宋而盛于明,它的兴盛和茶叶的制作、饮用有着直接的关系,茶文化的发展带动了紫砂陶的发展。制作紫砂壶造就了一批名师高手,造型多样,制作精良,是中国传统壶类造型的典范。它卓越的实用功能和多样性的艺术品风格,蕴含了多种美感因素。紫砂陶土具有无拘无束的表达性,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可容纳多种创造性思维,集多种艺术的表现形式。紫砂壶之美还在于融壶泥、壶色、壶形、壶印、壶章、壶铭、绘画、雕塑诸艺于一身。它的长远魅力是无法衡量的。

紫砂壶造型变化万千,体现了历代艺人匠心独运的创造才能。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古今名壶中立意新颖的巧思之作比比皆是,按不同的形状特征,可以分为圆器、方器、塑器和筋蘘器四类。圆器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圆器骨肉均匀、比例恰当、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显示出一种活泼柔顺的美。方器线面挻括平整,轮廓线条分明,主要由长短不等的直线组成。它给人以干净利落、明快挻秀的阳刚之美。塑器是那些有形状物雕塑装饰的器皿造型的统称,其特点是巧形、巧色、巧工。筋蘘器是艺人们将自然界中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形态规范化,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纳入精确严格的结构之中,其设计重点是俯视角度平面上形的变化。口盖筋纹上下对应,准缝严密,体现了一种秩序的精巧之美。

紫砂壶的四个优点:

v在冲泡茶叶的时候,能保持茶叶的原味,茶水颜色清亮;

v透气性好,在炎热的夏天,茶叶不容易馊,有人做过实验,用紫砂壶冲泡茶叶,即便隔了一夜也不会变馊;

v紫砂壶有很好的受热能力和受冷能力,在寒冷的冬天,马上用开水淋浇不会爆裂。它的传热慢,冲泡上茶叶后,不会马上变烫,使用很方便;

v历久弥新,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用茶叶去浸泡,用手去抚摸,会在沙壶表面留下一层叫包浆的亮面。使用紫砂壶越久,给人的感觉越温润。

紫砂壶与茶的契合形成了一种洋溢文化情趣的品茗仪规。人们通过品茶赏壶,由口、舌、摆鼻、眼、手的感官 享受,沁人脑际,渐渐进入诗意的陶醉境界,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意境。“茶”与“壶”将紫砂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带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紫砂壶文化推动紫砂艺术发展


成书于一九三七年,由李景康、张虹编着的《阳羡砂壶图考》,以十二类别,分考证、补遗、增添、体例等章节,内容有发展,只是下卷图考本因时局急变没有出刊(前些年曾在台湾杂志上见到了据称为此书原稿的拓印本)。

日本紫砂壶收藏家奥兰田(一八三六——一八九七年)曾任日本东京商业会议副会长、汉学家、收藏家编写出版了《茗壶图录》一书,该书从一位收藏者、爱好者的角度分十四个章目作了表述,以白描作图,以拟人的手法给茶壶题名,赋予了十分贴切的个性,图文并茂,特色鲜明。

以上2篇紫砂专着,为提高紫砂茗壶的艺术品位、文化内涵、情趣理念、欣赏价值及经济价位作出了理论性的定格,为紫砂文化的继续研究、发扬提高提供了文史依据,在近年来众多的文稿里被广泛的引用或论述。

还有在一九三二年出版(早于《阳羡砂壶图考》)的《宜兴陶器概要》。这是首次由紫砂业内人士周润生和在上海报业界工作的儿子周幽东撰写的,故除艺术品论外,书中增加了业内有关原料、色釉、应用、仿造及宜兴整个陶业中粗货、黄货、砂货、黑货、溪货、紫砂等六大类别陶业的情况,提出了要兴办学校、陶瓷研究所和开设工厂,培养人才,以科学振兴陶业等先进观点,可贵之处在于它有业内人士的心声与观点。

紫砂壶艺的社会影响自抗日战争开始没落到七十年代前,一直处于低潮。八十年代中、后期紫砂壶艺热潮的兴起,香港的罗桂祥先生功不可没,他以伯乐之明举以重金在世界各地收集了紫砂名人名作,并捐赠于香港茶具文物馆举办展览。又于一九八0年编着出版了《宜兴陶艺》一书,该书除紫砂壶、器图谱外,还有美国旧金山博物馆的谢瑞华女士撰写的很有学术研究价值的文章,她把紫砂的发展过程分为草创期、典范期、繁荣期、转化期、衰落期和复兴期等几个章节,它开辟了紫砂发展过程,新的理论总结,非常可贵,以后也一直在一些论文中被引用。应该说是罗桂祥先生组织的文化先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紫砂茗壶在港、台掀起了一股热潮,这完全可以证明紫砂壶文化推动紫砂艺术发展的内在作用。

紫砂文化:弘扬紫砂文化应做为一种社会性事业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到北大访问,北大以紫砂壶相赠。北大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赵为民教授在写给布莱尔的信中,不仅传达了中国的紫砂文化和茶文化“精行俭德”的精髓,更传递了中国文化“和”的精神。而早在4年前的5月,北京大学就曾将一把紫砂壶赠送给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在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世界的同时,也赠与世界“心平气和”。

4年前赠安南“心平气和”,4年后赠布莱尔“月白风清”。两次“相赠”使紫砂参与到了世界性的文化事件当中,从而备受关注。

紫砂作为一种泡茶的器皿,与茶文化息息相关。一方面,紫砂的审美情趣在泡养中产生;另一方面,茶文化也因为紫砂壶的特性得以发扬光大。此次赠与布莱尔的这把紫砂壶名为“清风”,简单质朴,不求奢华喧闹,体现了中国茶文化“精行俭德”的精神,也体现了布莱尔倡导的当今世界低碳生活的理念。赠送紫砂壶实际上赠送的是中国茶文化、紫砂文化中“精行俭德”的精神,也是希望世界人民都能够静下心来品茶,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愉悦,在心平气和中思考问题,反省自己,尊重别人。在这把壶上刻有一首诗:“不苟俗尘素业隆,欢欣寂寞苦茶中。红炉点雪难留迹,娇女吹嘘肯用功。身有所依皆挂碍,心无臆想自神通。一壶了却千般累,月白风清万里同”。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万里世界一定能够进入“月白风清”的境界。

“美”应该是一件艺术品最直观的价值体现。紫砂的美是在泡养当中产生的。开水的注入会使紫砂产生变化,那种玉润的神态会让人感到十分美丽。而且在使用的过程当中,紫砂也会发生不断变化,这正是紫砂独有的魅力所在。如果一把壶不能泡茶,只能做陈列品的话,价值会失去很多,它本身的优势也无法体现。

其次,紫砂能够成为具有艺术韵味的收藏品与文化是分不开的,也与文人的介入是分不开的。陈曼生对于紫砂的发展贡献很大,中国的紫砂文化也是到曼生壶时期形成了一个发展的高峰。当时的紫砂因为有了文人的介入,体现出了十足的文人气息,品位、神韵等都有了不一样的精神寄托。但是,并不是一把壶上刻有诗句就可以叫做“文化”,什么样的造型适合什么样的泥料,应该刻什么样的诗句,能够体现什么样的情感,都很有讲究。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有较深的文化底蕴。

那么怎样才能创作出一件好的紫砂作品呢?如果把紫砂作为一件陈列品的话,紫砂壶没有太大的优势。因为从美感上来讲,紫砂较美玉略逊一筹,也不似玻璃晶莹剔透,不似瓷器造型丰富,也不似木头那样有韧性和表现力。但是泡茶却是其他器皿无法替代的。因此,紫砂和茶的融和很重要。同意这个理念的话,在设计紫砂上就会有这样一个原则必须对茶和茶性有所了解。研究什么样的茶用什么样的壶来泡,味道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肚子大一点、小一点;口盖大一点、小一点……都有讲究。一定要充分体味喝茶人的心情,从使用性上去考虑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第二步就是怎么设计紫砂造型。色彩、造型、泥料……都是从美学角度来讲必须要讲究的。粗犷的造型用粗砂,能够体现颗粒感;纤细的造型用细腻的砂料,可以感受线条的流畅。而且,同一个造型用不同的泥料都很有讲究,做出来的作品感觉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创作一把好壶是不容易的。它体现的是设计者对紫砂文化的理解和美学的理解。

现在市场上有这样一种趋向,就是大家都过分地追求作品的精细程度,比如壶盖是不是严丝合逢等,过多地对工艺苛求,而忽略了对神韵把握。为什么前人的作品很经典、很震撼?因为一把壶耐看是很重要的条件。无论是光器、花器还是筋囊器,设计得合理就好,不需要画蛇添足地过多装饰。因为从便于泡茶的角度来讲,过分繁缛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现在有好多工艺美术大师们都在致力于创新,而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比如“曲壶”就是一把中西文化交融的经典作品,创新得非常成功。在紫砂的创新中,一定要尊重紫砂的本色之美,从前人到现代,经历史沉淀下来的经典的东西就是体现紫砂本色之美的作品。因此,在紫砂壶创作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只有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才是创新正道。

紫砂的事业不是一个人的事业,应该成为一个社会性的事业。一个文化如果太自我就会没有生命力,也经不起历史的考验,难以成为真正的文化。

从另一方面来讲,现在社会物质化的倾向很严重,很多人没有时间,也不愿意与人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喝茶就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更多人可以增进交流,而这种交流可以让人们少一份浮躁,多一份真情,是多么可贵和重要。

总的来说,弘扬人文精神,提升中国紫砂文化,紫砂的春天,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就会来到了。

紫砂文化:紫砂壶包括哪些艺术体系?


紫砂壶自明代以来传程有序的发展历史,使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艺术体系,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体系。紫砂艺人对于泥料的采矿,筛选以及练泥,在明代时大彬等大家就已经对宜兴地区所产的特殊泥土形成了独特的处理方法,并且对各种紫砂泥土的调配,烧成温度及各种细微变化和呈色有着系统而科学的经验积累。

(2)工艺体系。从粗陶中诞生的紫砂壶,运用了独特的拍打成型和镶接成型的方法,这一工艺是对紫砂泥特性的挖掘,大约在明代中晚期,制作紫砂壶的工具已与现代工具基本一样,已十分完备。而紫砂手工艺中的拍打,哑光以及啄壶嘴,把等工艺也同时完备。这一工艺充满着陶瓷艺术的手工制作魅力,至今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陶瓷艺术家来到宜兴学习和参观。

(3)烧成的科学体系。从与粗陶混烧到采用盒子装烧,不粘杂质,到完全掌握温度的高低,以及窑内气氛的把握,使各种泥质的茶壶能够有最佳的呈现。

以上三个紫砂壶体系看似与艺术性关系不大,实际上他们是整个紫砂壶艺术体系的基础,而且紫砂壶艺术的欣赏都建立在对泥土的质感之美,工艺的纯熟和流畅,烧成的火候恰到好处等方面。

(4)造型体系。紫砂壶在造型上可谓千变万化,但其中又是有规律可循的。按照造型分类紫砂壶可分为光货,花货,筋囊货,而按不同的形态特征,又可以分为圆器,方器,素器等几类。

(5)装饰体系。宜兴紫砂壶原则上主要是充分利用紫砂泥料固有的机理质感,造型和泥色的变化特点表现其装饰效果。紫砂壶往往在成型过程中同时完成装饰工艺,如线条的装饰以及造型上弧面反弧面的利用等。除了造型自体装饰外,还有印章款识,彩釉装饰,泥绘装饰和普遍使用的书画陶刻装饰等。装饰图像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所负载的种种人生,历史,审美体验等,使紫砂壶的艺术体系形成了日益丰富的文化底蕴。

紫砂文化:紫砂与茶的文化艺术融合


文人参与紫砂器的制作活动,有着多种的形式,除了邀请艺匠特别制作外,大多文人是自己亲自设计外形,题刻书画,运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追求紫砂器的外在鉴赏价值。这样,也就使一些具有相当文化底蕴的艺匠同时成为制作紫砂精器的大家,象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陈鸿寿、杨彭年等都是兼具文人艺匠双重身份的紫砂制作大师。文人对紫砂创作的参与,同时促进了茶文化与文学的交流,这种交流不是凑合附加,而是气血相容多方面的思想意识的交融。紫砂器外在形制的古朴典雅,凝着茶文化的深厚的自然气韵,文人在冲泡品饮的意境中寻求到了天地间神逸的心灵感受。

紫砂制作中的艺术化变革,不但扩大了茶文化的思想内涵,而且丰富了茶了精神的外延空间。中国茶文化本身追求朴拙高尚的人生态度,但唐宋时期繁琐的茶饮礼仪形式挤掉了茶人的精神思想,留下的只是茶被扭曲的程式形态,喝茶是在行礼,品茗是在玩茶。而紫砂器的风行,打掉了繁复的茶饮程式,一茶具在手自泡自饮,文人在简单而朴实的品饮中,可以尽心发挥思想,体验紫砂自然的生命气息带给人的温和、敦厚、静穆、端庄、平淡、闲雅的精神韵律。

紫砂器的风行和推广,也带给紫砂壶以变革。自时大彬起,一反旧制,制作紫砂小壶。周高起《阳羡名壶系》说:壶供真茶,正是新泉话火,旋瀹旋啜,以尽色声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俾得团结氤氲。冯可宾也在《茶笺》中对紫砂小壶的盛行趋势作了说明:茶壶以陶器为上,又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紫砂小壶的精巧,带给人不光是茶的真味,而且融汇着天、地、人、茶的统一意念。

中国传统文化对茶饮的渗透,几乎涉及茶文化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各种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融会,给茶文化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九流十派,百家争鸣,儒道释三家并存,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整个进程,也给茶文化的发展起着原动力的影响。光从陆羽《茶经》汇录的茶史人物来看,也几乎全是儒道释三家的代表人物。但在三家思想对茶文化的影响中,又以道家思想影响最大,并在茶文化体系建构中占主导地位,尤以柔静形成茶文化的主体思想特征。明代中期以后,社会矛盾极为复杂,社会问题急趋尖锐,难以解决,促使文化人开始从自己的思想上寻求自我完善和解脱。同时,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王阳明倡导心学,反释家禅宗与道家清静溶于儒学之中,形成新儒学,强调个人内心修养。茶文化的柔静思想恰好与这种推崇中庸沿简、崇尚平朴自然、提倡内敛喜平的时代思潮不谋而合。表现在对茶器具的追求上,紫砂器的自然古朴形象能够体现时代思潮与茶饮形式的融合。因此,大量文人参与紫砂器的创作活动,推动了士人的收藏品风尚,引导了紫砂技艺在艺术典雅情趣上的丰富与提高。

紫砂器,是绚丽的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发展的灿烂成果,也是华夏文化进步的综合结晶。它的创始与兴盛,即是茶文化历史演变的必然,同时也对茶艺形式、品位、情趣的提高有关极大的推动力。

陶瓷文化:紫砂壶艺术的文化内涵


纵观宜兴紫砂数百年的发展史,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文环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断地被熔炼、升华的壶艺文化独树一帜并流传至今。

在宜兴的文化积淀中,陶瓷艺术自六朝以来,先后有以火青瓷为特色的"宜兴窑"(南山窑),以月白、天青等彩釉为特色的"欧窑"和以紫砂器为特色的"蜀山窑"三种陶瓷体系在此产生、发展,正是在这种民族的地域的文化背景下,宜兴以手工成型为主的紫砂壶艺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和由此产生的紫砂文化,融合了宜兴七千多年的陶瓷文化和几千年的茶文化累积的精髓,融合了周边地区其它民间工艺的文化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宜兴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色泽淳朴古雅,表现形式独具匠心,手工工艺精美绝伦,以及独特的泡茶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广誉海内外。紫砂壶艺之所以在宜兴起源、发展,其中-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其独特优质、名冠天下的紫砂泥。天生丽质育紫陶。据考古学家证明,紫砂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被宜兴先民们夹杂在"夹泥"陶土中使用。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原料就是深藏于丁山黄龙山黄岩石中薄薄的一层紫砂泥,号称泥中泥,其泥特点是:(1)含砂低,可塑性强,易于造型;(2)含有较多的硅、铝、铁、钙、镁、钾、纳等有益人体的多种微量元素;(3)烧成后呈双气孔特殊分子结构,透气而不渗水,故沏出之茶不失原味,盛暑隔宿也不馊;(4)紫砂壶扶揭不烫手,而且越用越光亮;(5)色泽纯朴古雅,并非单一紫色,还有红、黄、绿、青等色泽,人称"五色土"。难怪古人留下"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宜兴)溪头一丸土"的赞语。为了丰富紫砂壶的外观色泽,满足制壶工艺变化和创作设计的要求,可以把几种色泥混和配比,也可以用其他方法使产品烧成后呈现多种色彩,产生各种不同的视觉效果。配制后的紫砂泥,呈现铁青、深紫、海棠红、墨绿等多种颜色,成为实用性与欣赏性俱佳的艺术品。由于紫砂泥具有以上种种先天的优良条件,用紫砂泥制作的紫砂壶就成为最理想的茶具。宜兴紫砂壶是集造型、书画、金石、篆刻、雕塑为一体,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再加上它天成的古色古香的质地,仿佛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都沉淀到-把小小的壶里,甚至都渗透到了泥土里。

1976年宜兴羊角山紫砂窑址的发现,确立了北宋前期开始的紫砂壶造型、工艺、制作和烧成的紫砂壶艺传统文化,在发达的宜兴陶瓷文化的催化下,经过明、清两代快速发展期,紫砂壶艺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入现代,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更是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人们对紫砂壶艺文化的审美情趣,也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如前所述,由于紫砂泥的相关特性:其可塑性适宜造型审美的变化,可使茶的色、香、味得到最佳发挥,是茶壶的最佳材质。因而紫砂壶被精于品茶的文人墨客、士大夫钟爱,并积极参与,赋予了其工艺美术品的性质。大诗人苏东坡,在滴居宜兴时,不仅好茶爱壶,并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的紫砂壶,"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品茶赏壶,悠然自得。为了称颂其对紫砂壶的贡献,后人把他设计的提梁壶定名为"东坡壶",历代制作,相沿至今。

紫砂壶,生来就是文人雅士的通灵宝玉。他们不仅参与紫砂壶的书画篆刻等装饰,而且与陶艺家合作设计制作紫砂壶。文人的参与,提高了紫砂艺术的品位和身价。历来紫砂壶对社会有影响,吸引了不少文人,已步入高层次欣赏的殿堂,它不仅保值、增值并体现了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地位,同时也包含了紫砂文物的价值,名人佳作不仅"价埒金玉,而且为四方好事者收藏殆尽。"如高庄教授,早在1956年就帮助紫砂界创新了制壶工具,用金属辘轳转盘代替了木转盘,至今仍广泛使用,他设计的"提璧"由"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制作,一举成为着名的传世艺术品。紫砂走到今天无不是靠传承和弘扬。紫砂艺术的一整套在实践中摸索并日趋成熟的工艺程序、制作技法、装饰手段都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内涵。我们所以要强调紫砂制作人员一定要从全手工成型学起,把坭片攘接成型法熟练到得心应手的境地,这决不是守旧,犹如国粹京剧,一招一式、一腔一韵都得从头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练就扎实的过硬的基本功,在紫砂的造型创作上承载文化积淀和文化元素,营造出自己的真正心灵空间和形象物体。如我创作的《三脚神龙壶》,以黑料泥制作,色泽古朴,造型凝炼小巧,立意高古,形制优美,扁圆壶身、嵌盖、壶嘴、壶蒂、把端以抽象变形的雕饰龙于一体,古扑而又雅致,体现了工与艺的美感,宝贵与吉祥的内涵,此壶荣获第四届中国(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古至今,宜兴紫砂决不是简单的泥巴捏制和堆砌,而是整个作品的和谐共鸣。通过泥色、质地、造型、装饰的整体搭配,从不同层面彰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展示属于自己的生活的文脉,大处有形,小处有情,散发着优雅的文化气息,激发出引人入胜的美感。我们要在民族文化的高度,把紫砂艺术定位于文化属性,是一种致富一方的传统产业、举世无双的特色产业,喜闻乐见的文化产业。紫砂的精髓是文化,需要我们紫砂技艺人员去领悟和把握,并不断铸就其卓越的文化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