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乾隆单色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单色釉瓷器 诠释大道至简之美

单色釉瓷器 诠释大道至简之美

乾隆单色釉瓷器鉴别 黑色釉瓷器鉴别 美家美瓷砖

2020-11-05

乾隆单色釉瓷器鉴别。

中国瓷器的品种多样,它是一种经典的装饰艺术,人们最在意的就是瓷器表面的那层釉,通常可以将瓷器分为单色釉和彩釉,今天就给大家具体讲一讲单色釉!

所谓单色釉,就是只使用釉本身的色彩,不再另行绘画。青釉是是单色釉中的重要品种,它的颜色主要源于少量氧化亚铁。最著名的比如宋代以来龙泉窑的粉青釉和景德镇的影青釉,高雅温润,状如美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如果用氧化到三价的铁着色,就能产生多种黄色调的釉。比如自唐代彩陶开始的黄釉,到明代就可以鲜艳得如同蛋黄。而浓度变高时就成为黄褐色,比如很古老的褐釉和酱釉。

白釉是看起来最简单的类型,但在发明增白剂之前,只能选择非常精纯的原料,洁白的瓷器反而很珍贵。明代以来永乐窑的甜白釉和德化窑的猪油白尤为出名。除此之外的单色釉,就需要加入另外的着色剂了。

红釉通常用氧化亚铜着色,但亚铜离子还原性很强,对温度非常敏感,鲜艳而均匀的成品格外难得,在明永乐以后的祭红釉达到高峰,有着“万代名瓷之首冠”的美誉。相比之下,氧化铜着色的绿釉就容易得多,在不同的配方下,可以呈现出淡绿直至孔雀绿的丰富色彩。

随着中国与西方贸易加深,一些进口原料给中国瓷器带来了更丰富的色彩,比如西亚传来的钴料可以烧制蓝釉,明代宣德的霁蓝釉是其中最饱满的品种,与宣德白和祭红并称“三大上品”。以钴和锰配合,明宣德以后还出现了近乎妖冶的紫釉,到康熙年间已经紫得像茄子皮,称为“茄皮紫”。

清代西方珐琅工艺中引入的色彩非常多,比如用氧化锑代替氧化铁,使黄釉的色彩更加鲜艳明亮,以及胶态金能够产生各种娇嫩的粉红色,称为“胭脂釉”、“金红釉”或者“粉红釉”。当然,在工匠的妙手之下,单色釉也不一定得色彩均一,器物表面可以施加不同的单色釉,也可以局部显露胎底,还可以在胎上雕刻甚至镂空,许多生产事故也能在工匠手中变成精妙的艺术品,在釉中加入着色剂本来是为了控制釉彩的颜色,但有时候会在高温下失控突变,产生不可预期的窑变釉。各种光怪陆离的颜色,在器面上流淌披沥,大多数时候是不同色彩交错渗透,也有的时候是形态各异的结晶,如杂花、松针等称为“结晶釉”,尤其是含铁比较多的釉。

汝窑有一种黄釉结晶形成的茶叶末釉,十分典雅。而某些黑釉能够形成点点滴滴褐色或者银色结晶。在重力的作用下缓缓流动,有油滴釉、雨点釉等叫法。最能体现东方审美的是开片釉,如果胎和釉的热膨胀系数差别很大,那么瓷器冷却的时候就会崩裂釉面形成裂纹,尤其多见于青釉品种。

单色釉完美诠释了一种大道至简之美,令无数人为之痴迷。今天给大家介绍了这么多单色釉品种,你最喜欢哪一种呢?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暂得楼”单色釉瓷器


▲清雍正 炉钧釉蒜头瓶

“皇朝盛世——宫廷御瓷萃珍专场”气象堂皇,集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御瓷精品而成,首推曾多次出版、展览并广受业界推崇的“暂得楼”单色釉瓷器精品七件。

“暂得楼”专题为香港瓷器收藏大家胡惠春先生旧藏,其私人珍藏清代单色釉官窑瓷器享誉海内外,素有“精、雅、美”之誉。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瓷器烧造代表了景德镇瓷业的最高水准,而这段时期的官窑单色釉瓷器,又是清瓷中最精彩的部分,官窑中,往往烧制一两百件才能得到一件单色釉成品,名贵非凡。胡惠春先生旧藏单色釉瓷器精华,曾于2005年至2008年间相继在上海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首都博物馆做巡回展览,轰动陶瓷界,是举世公认的古代陶瓷精品收藏。

其中“清雍正炉钧釉蒜头瓶”其尺寸、造型及釉色均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炉钧釉蒜头瓶近似,为传世至今的雍正朝低温釉名品。口作蒜头形,弧形长颈,溜肩,垂腹,高圈足外撇,通体光素无纹,只肩部及足端各饰一周凸棱,显得古朴而秀美。足端无釉处涂酱色料一周,足底刻“雍正年制”阳文篆书款。整器通体施炉钧釉,釉层肥厚,釉面滋润匀净,松石绿及浅紫红在垂流中变化万千,交融呈一体。釉中诸色浑融交错,迷离迤逦,妙不可言。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青金蓝釉蒜头瓶,其造型、尺寸均与本品相同。

另一件“清乾隆青釉夔纹瓶”造型挺拔秀雅,通体施以肥厚的青釉,“如冰类玉”的釉汁质感温润清雅,又有减地法雕刻而成的纹样饰于其身,颈部为蕉叶纹和朵花纹交错分布,肩部饰以与颈部相同的朵花纹形成纹饰带,肩部有一周如意云头纹,下团状夔纹均匀分布于腹部一周,胫部饰朵花纹及如意云头纹各一周款。瓶身各类纹样在浓郁的釉层下若隐若现,清新而含蓄,配以雅致的体态,实在赏心悦目。纵观国内外公私著录,不见有与本品造型、纹饰皆相似者,故该瓶当为海内外孤品,其珍罕程度自不言而喻。

单色釉瓷器的独特魅力


在瓷器拍卖会上,青花、粉彩等彩瓷常成为买家竞争的对象,价格屡创高峰。单色釉瓷器,虽不及彩瓷卖得高价,但以其天然韵致、纯净典雅,予人另一种美的享受,其制造水平的要求,甚至比彩瓷更加讲究。中文大学文物馆现正举行

「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展览,展出一百七十多件元至晚清时期的单色釉瓷器,这些瓷器以净穆天然取胜,高雅凝重,反映收藏家独具慧眼的审美眼光。

商代青釉最早期今次的展品都是中国瓷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单色釉瓷器,反映元代以来单色釉瓷器烧制技术的不断改进,品种不断扩充,至盛清康熙至干隆时期达至高峰,其精湛工艺表现于清宫内务府监制、景德镇御瓷厂烧造的官窑瓷器上,器底常有帝王年号款铭。而明清帝王对单色釉瓷器的需求及鉴赏,亦充分反映在这些精美的瓷器上。展览全部展品都是选自本港著名收藏家简永桢夫妇之竹月堂藏品。

中国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吕成龙专程来港参观这次展览。他表示,颜色釉是以氧化铁作为釉的呈色剂,最早的颜色釉,是商代中期出现的青釉,后来并有黑釉及北齐时期的高温白釉。西汉开始有低温釉,至唐末时期颜色釉快速发展,但仍以青釉为主,至元代的景德镇发明很多新的色釉,如高温烧的红釉、蓝釉、卵白釉等,品种大量提升,到了明清时期品种更层出不穷。

明清时期臻高峰明代最有名的釉色包括永乐宣德时期的鲜红釉(又名宝石红)、甜白釉、霁蓝釉;弘治时期的娇黄釉,正德时期的孔雀绿釉,嘉靖时期的瓜皮绿,万历时期紫色的茄皮釉等。

清代康雍干时期,颜色釉在仿古的基础上再大量创新,达到顶峰,根据雍正十三年《陶成纪事》记载,总结景德镇场共有五十七种花式釉,其中四十多种为色釉。清代创新的釉色包括有「郎红」(牛血红),是当时的督陶官郎廷极创造的,釉色光亮,玻璃质感强,色釉在瓷器上自然垂流,到底部停止,形成羽毛状,像米汤,所以叫米汤底;「柠檬黄」是氧化锑作为呈示剂的釉,色泽较娇黄釉更鲜亮,更像柠檬;变釉中有「茶叶末」,是金属结晶体形成釉色上的斑点,像茶叶的泡沫;此外,还有胭脂红、珊瑚红、松石绿、秋葵绿等,不胜枚举。

白釉僧帽壶罕见吕成龙表示,不同的色釉,予人不同的感觉,红的高贵、黄的尊贵、青淡雅、黑沉稳,今次展品把中国古代色釉品种都一一涵盖,而且不乏极为罕有的珍品。例如一件「明永乐暗花甜白釉僧帽壶」,暗花中写着永乐年制,这件带款甜白釉瓷器十分少有,相信传世只有两件,另一件在台湾。甜白釉因釉色像糖一样白而得名。

还有一件霁蓝釉墩武碗,碗内写着「御赐纯一堂珍藏」,纯一堂为督陶官郎廷极的堂号,这是康熙赐给他的瓷碗,对研究郎十分重要,亦十分罕有。另一件明万历年制带款「酱釉梅瓶」,相信更是孤品,只此一件。

唐代的单色釉瓷器


唐代是我国瓷器大发展的时期,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这一时期的青瓷与白瓷,风格古朴雅致、光彩润泽,充分展示了东方神秘古雅的魅力。本文介绍的这几件唐代瓷器,或是墓葬出土,或是早年从民间征集所得,虽然色釉和器种都较单一,造型亦不太豪华,但时代特征十分突出,被视为国家珍贵文物之列。

白瓷螭耳小瓷注(图1),圆肩,喇叭形侈口,造型显修长。束颈,圆肩,鼓腹,平底。从口沿内侧至肩部,附贴双螭盘绕曲柄高出口沿,柄对侧肩部有一圆形短流,流和注身相接处附加一周瓷泥条,其上压印梳齿纹,胎质白而细腻,釉不及底。高8.8厘米、口径3厘米、底径3厘米。

绿釉壁注(图2),宝鸡水泥厂唐墓出土,口微敛,短颈,圆肩,四瓣瓜棱鼓腹,玉环形圈足,足外撇,肩部有一圆形短流,流口残,与流相对的腹部附一环形曲柄,柄上端与腹交接处附贴似兽面状的圆形瓷泥饼装饰。夹细砂黄泥胎,胎上有一层白色化妆土,器表施绿釉,釉层不均,泪痕斑斑,白绿相间,流若浮云,纯朴温雅,底露胎。高10厘米、口径3.1厘米、足径5.8厘米。

黑釉瓷注(图3),喇叭形侈口,长束颈,丰肩,筒状腹下收成平底,颈肩部有一条形曲柄,柄中部下为糟形,与柄相对的肩部有一圆形短流。夹砂浅灰胎,胎骨稍厚,釉色黑中微泛褐色,施釉不及底,高16.6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8.4厘米。

白釉贴塑折枝花四足小水盂(图4),呈椭圆形。马鞍形椭圆口微敛,斜肩,扁腹外鼓,平底。肩部一周梳齿纹,从肩部向下,附贴四条压印斜方格的条形装饰,到底部变为四个兽蹄形足,被分割的四个部分各贴塑一折枝花叶,每个花叶由五个叶瓣组成,叶瓣上有两道叶筋。胎骨细白坚致,釉色白中略泛灰色,施釉不及底。高6.1厘米、口径5.1—3.5厘米、底径4厘米。

从这些馆藏瓷器可以看出,唐代的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唐代的陶瓷生产虽有“南青”与“北白”之说,但这只是对整个唐代陶瓷发展情况而言的。

明清时期漳州单色釉瓷器


漳州,自古以来就有开辟海上交通,发展海外贸易的传统。在宋元时期这里已成为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主要烧造青瓷和青白瓷,已发现的窑址有龙海的洛滨山窑,云霄的水头窑,漳浦的竹树山窑、罗碗井窑、赤土窑、南山窑,诏安的肥窑,东山的磁窑等。入明至清以后,漳州地区仍继续生产青瓷和青白瓷,随着漳州月港的兴起,海外市场的大量需求,漳州开始以生产外销的青花瓷为主,兼烧各种单色釉瓷器,其生产的单色釉瓷部分为外销,而多数属于满足本地区的生活需要。由于市场的竞争因素,单色釉瓷器的生产品种也丰富起来。

这一时期漳州窑的瓷器主要以生产青花瓷为主,同时兼烧白釉瓷、青釉瓷、青白瓷、蓝釉瓷、酱釉瓷、黑釉瓷、黄釉瓷、白釉米色瓷俗称米黄釉 、绿釉瓷等数量不少的单色釉瓷器。

一、平和南胜、五寨窑的单色釉瓷器

在南胜、五寨众多的窑址中,从调查采集与考古发掘的标本看,有白釉瓷、青釉瓷、青白瓷、蓝釉瓷、酱釉瓷、黑釉瓷等,尤以白釉瓷、青瓷、蓝釉瓷、酱釉瓷为大宗。白釉瓷的器型有大盘、碗、罐、瓶、盒、碟,以盘、碗、碟为多见。一般器物通体施釉,足内不施釉,部分有不规则溅釉现象。大的白釉盘、碗足底有粘砂的砂足现象,与同时期的青花瓷一样。白釉瓷一般没有装饰,少部分在釉下有随意刻、划花纹饰。青釉瓷的器型有盘、碗、炉、罐、洗、碟、盂,其它器型较少见,以青釉炉、罐、碗最为多见。青釉色彩可分为仿龙泉及景德镇窑的影青、梅子青、蟹壳青,釉层较薄,釉色莹亮。大件器物一般施釉不及底,小件器物大多通体施釉,部分足内未施釉。青釉瓷的器物大多有刻、划花纹饰及饰以各种写意花草、龙凤等瑞兽动物为多见,如青瓷香炉,胎质灰白,烧结度好,胎体较轻薄,一般内外底不施釉,在腹部有刻划花纹饰,香炉底部有挖底,为兽首足、兽足,足往外撇,小件香炉有的则用圈足;青瓷碗的胎体比较厚重,圈足较大,足内修胎平整,采用圆形垫饼支烧,与青花瓷用砂垫烧形成鲜明对比。在南胜、五寨的窑址中都有生产青釉瓷,其中在五寨的洞口、陂沟、通坑下营、城仔迹、蛤蟆石等地点的废品堆积中,可以采集到大量的青瓷器标本,在这些地点的山谷有很多的窑炉遗迹,有的以生产青花瓷为主,有的显示出以生产青釉瓷为主。蓝釉瓷的器型有盘、碗、杯、盒、炉。以大盘、大碗、炉为多见,小件的杯、盒较少见。蓝釉瓷属于仿景德镇窑,有的在胎坯上刻划莲塘鱼藻、花鸟、瑞兽、折枝花等纹饰,再施较薄的蓝釉,使之刻、划纹饰与釉色相映成趣。有的在器体施蓝釉再用白色胎泥堆画纹样。发现烧制蓝釉瓷的窑址有南胜的花仔楼、五寨的大垅、考塘、后巷等地。酱釉瓷有盘、炉、杯、水注、碟、药捣、鸟食罐。已知生产酱釉的窑址有五寨的大垅、后巷、洞口、陂沟、杉仔下、南胜花仔楼等地点。

二、东溪窑的单色瓷器

东溪窑有上东溪和下东溪之分,上东溪的窑址主要分布在华安县的高安镇三洋村,下东溪的窑址主要分布在南靖县龙山镇的梧营村。上下东溪只相隔一条山沟,而分属两个县不同的行政管辖,它们在历史上同属一个整体。从调查中发现窑址主要分布在后坑窑、水尾、上虾形、下虾形、白叶坂、吊拱、扫帚石、洪门坑、橄榄坑、马饭坑等地点,分布面积约10平方公里。采集到的标本可以看出上东溪、下东溪都以生产青花瓷为主,相对而言下东溪单色釉瓷器比上东溪的品种要多些。东溪窑的单色釉瓷器主要有白釉瓷、青白釉瓷、青釉瓷、白釉米色瓷、绿釉瓷、酱釉瓷等。器型可分为日用器、陈列器和捏塑类。日用器有碗、盘、盅、盏、杯、罐、盒、勺、匙、壶、水注、鼻烟壶、绣墩等;陈列器有炉、瓶、鼎、觚、灯台、笔筒及人物佛像;捏塑类有人物、十二生肖、瓜果鱼禽、砣等。

三、平和县南胜、五寨窑的单色釉瓷与华安、南靖的东溪窑的单色釉瓷,进行对比分析有明显的区别:

(一)在造型及胎釉方面

1、在造型上:平和窑单色釉瓷型制少,以盘、碗、碟、炉、罐较为多见。而东溪窑品种丰富多样,型制变化大,且器物大小变化大,以小件器物为多。平和窑的单色釉瓷在器物的圈足内底有旋削痕或小件器物有乳突状现象,圈足往内斜收或斜切,圈足较低,多见砂足现象;而东溪窑多为玉璧足,圈足制作规整,足心平整,少见砂足现象。平和窑少见人物、动物雕像,而东溪窑的人物、动物雕像却品种多样。

2、在胎质上:平和南胜、五寨的单色釉瓷的胎质一般比较致密,烧结度好,胎体多数呈灰白色,也有少数胎体较为洁白,有少量肉眼可以看见的气孔,胎体也较厚;东溪窑的单色釉瓷的胎质细腻坚致,胎色洁白,但青釉瓷多为灰胎。多数胎体较薄,整体来说要比平和窑精细,但也有少数例外,如平和窑的大件青瓷香炉的胎体要比华安东溪窑的青瓷香炉的胎体要薄些。

3、在施釉上:平和窑的单色釉瓷的釉层较薄,釉面莹亮,透明度均较高,没有气泡,少量有细小气泡;而东溪窑的釉层要比平和窑厚,釉色滋润,釉面多数开细小冰裂纹,釉厚处晶莹润泽,但有的透明度较弱,有的釉里的气泡要比平和窑显得更大且多而密集。

(二)在装饰手法上

平和窑的单色釉主要采用刻划花,纹饰随意,不拘一格,往往由窑工的熟练程度或神来之笔自由发挥,体现出自由、洒脱、生趣盎然的艺术效果;而东溪窑有印花、刻划花及工艺水平极高的贴塑手法。器形小的瓷器主要以印花为主,器形大的如罐、樽、瓶、炉的装饰手法则采用在刻划花的基础上加贴花草山石、动物纹饰或加贴铺首,使之内涵更加丰富,有的器物贴塑的铺首一同施釉,有的器物施釉而贴塑不施釉。值得一提的是人物、动物雕像的雕刻更显高超艺术水平。刻划花工艺水平相对而言也比平和的南胜窑、五寨窑的单色釉瓷器的刻划工艺要精巧一些。

(三)烧造年代

从平和的南胜、五寨窑采集的标本及征集的传世品看,其单色釉瓷器的始烧年代大约在明早期,兴于嘉靖、万历,衰于明末清初;而东溪窑的单色釉从其各个窑口采集的标本的造形、胎质、釉色分析,有明晚期,但多数体现出清早期的产品特征,而且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民国时期烧制单色釉的窑炉遗迹,说明延烧时间较长,但确切年代有待于对窑址进一步调查与科学发掘。

四、明清时期漳州单色釉瓷的主要成就

(一)白釉米色瓷

1、人物塑像方面

米色白釉人物雕像多为观音、如来佛、弥勒佛、释迦、财神爷等。佛像造型多清丽秀雅,面部刻划端庄慈祥,形象丰腴和蔼可亲,衣饰褶纹飘逸自如,自然流畅,常见的弥勒佛多斜坐式,面容丰圆,多开口大笑,两耳垂肩,袒腹踞坐,形神兼备,具有超现实主义的特征,尽显漳州制瓷艺人的精湛艺术。

2、大型琢器

型制多样,通常多采用堆贴、贴塑、模印、刻划花等装饰手法,有铺首、莲瓣、回纹、弦纹、牡丹、如意云头、篦梳纹等。特别是对仿铜做法的吸收和借鉴,造型大方、流畅,相关部位的装饰与釉色和谐统一,显出高古又隽秀的典雅品位。

(二)青釉瓷

1、釉色方面

一般通体施釉,足底刮釉。施釉薄的在胎体采用刻划花工艺,罩上一层莹亮透明度强的青釉,一改漳州地区其它窑口施釉不匀的作风,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另外一种青釉碗、青釉盘多玉璧底,通体施釉,釉层较厚,玻璃感强,有的釉面不开片,有的釉面开细小冰裂纹,少数釉面呈大开片纹,釉面莹亮肥润,有光亮悦人的玻璃感,它不但堵塞了胎体中的气孔,使它变得不透水,而且增加器物的硬度和化学成分的稳定性,重要的是使器物外观更美观可爱。

2、装饰工艺

青釉瓷主要采用贴塑和刻划花工艺。贴塑多铺首,铺首雕刻精细生动,往往利用器体施釉铺首不施釉而产生变化,装饰手法灵活多变,使器物显得别具一格,清新高雅,体现既严谨又不失秀丽活泼的艺术风格;刻划花多表现牡丹、莲花、缠枝花、卷草、花卉、水波、联珠、弦纹、回纹及瑞兽等,刻划并举,刀法犀利,线条流畅豪放,明快利落,纹饰新颖,栩栩如生;有的刻划花与模印、贴塑相结合,使器型精美别致、朴实大方,合理的组合使之匀称协调,独具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

三 蓝釉瓷

多仿景德镇窑,多见大盘,主要为外销瓷,通常是通体施蓝釉,用白色胎泥堆画纹样,再对堆画纹样进行修整,使纹样图案精美大方,然后再罩透明釉,于高温窑炉一次烧成。蓝釉发色有浓艳的,也有淡雅的,与白胎泥堆画而成的图案相互渗透,产生若隐若现的朦胧感和稳重感,达到整体的统一效果。此类产品国内少见,而在东南亚及日本有大量发现,日本人称之为“饼花手”。

“暂得楼”藏清代单色釉瓷器


什么是真正的收藏家?已故的“暂得楼”主胡惠春就是一个例子。目前正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展,从中可见胡惠春的收藏特点和成就。

胡惠春对文物有特殊的爱好,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收藏了大批珍贵古瓷。上世纪50年代初,他把一大批陶瓷珍品捐赠给上海博物馆,1989年又与夫人王华云女士一起,将另一批存于上海的精美陶瓷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两次共捐赠359件。

“暂得楼”藏品以陶瓷器最成体系,也最负盛名,在各代瓷器中,胡惠春最钟爱的是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单色釉。此次首都博物馆《暂得楼藏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专场,就是把他珍藏于美国纽约的清代康、雍、乾三朝单色釉瓷器和已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同时期单色釉瓷器汇聚在一起,举办的一个专题展览,品种包括豇豆红釉、孔雀绿釉、胭脂红釉以及仿汝釉、官釉、青釉等。这些瓷器在康、雍、乾单色釉瓷器中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无论是仿宋五大名窑还是各式新创釉色产品,都使人感到精雅无比,体现了当时的烧造水平。如,展览中展出的一件“青釉刻花缠枝莲纹如意瓶”(见左图)。青釉在清代官窑单色釉器中是一个重要的品种,釉色的深浅可分为粉青、豆青和冬青。豆青最深,冬青次之,粉青更次之。这件器物青中带灰,极为雅致。通体满刻莲花,华丽而不浮艳。颈部两侧饰如意形耳,头如灵芝,上饰蝙蝠,寓意吉祥。底刻“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方章款,是乾隆官窑极精之品。

“暂得楼”藏单色釉瓷器中,仿宋代五大名窑作品占相当大的比重,哥窑、定窑的仿烧主要在康熙朝,汝、官、钧窑的仿烧从雍正开始,到乾隆朝达到顶峰,所以遗留下来的仿造器物以仿汝、官、钧窑的居多。此次展出的就有20多件仿汝窑器物,且有多件成对,十分难得。

清代康、雍、乾三朝皇帝都爱瓷器,极大刺激了瓷器制造业的发展,不仅明代的工艺和品种应有尽有,而且还有许多发明创造。康熙期间,景德镇恢复生产了明代中期以来几乎失传的铜红釉。红釉分为高温和低温两种,高温有豇豆红、郎窑红、钧红,低温有胭脂红、珊瑚红,其中尤以郎窑红、豇豆红最为著名。豇豆红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由于铜在各部分的密度不同,烧成后呈色各异:有的在匀净的粉红色中泛着深红斑点,或者红点密集成片,有的则在浅红色中疏露着绿斑或色晕。根据红色深浅不同,喜爱收藏的人们赋予它们很多美丽的名字,如美人醉、桃花片、娃娃脸、大红袍、正红等过去人们对豇豆红釉的瓷器都强调红色的艳丽,以为红色越鲜艳的越好,其实每件器物都有绿色苔点,只是多少不同而已。

“暂得楼”藏品中有一对豇豆红釉印盒,釉色以绿为主,稍带红色。印盒通施苹果绿釉,只在盒盖顶部、口沿和底足部有豇豆红釉,极为罕见。

另有一件“松石绿釉剔刻花缠枝莲纹石榴尊”(见上图),也是清雍正时期创烧的新品种的代表作,特别值得一提。松石绿釉又名秋葵绿,因呈色与绿松石相似,故名。此尊通体及底施松石绿釉,釉色清新悦目,纹饰线条清晰,剔刻刀法犀利流畅,底有“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是珍贵的宫廷陈设品。

看“暂得楼”藏品,也学大收藏家的做人,暂得、暂得,不以一己之私为重,藏文物爱文物,最后捐给国家,这种境界是值得每个热爱收藏的人敬仰的。

青釉刻花缠枝莲纹如意瓶,高50.2厘米,口径13.8厘米,足径17.4厘米。

松石绿釉剔刻花缠枝莲纹石榴尊,高21.5厘米,口径6.7厘米。

略说明清漳州单色釉瓷(二)


(二)在装饰手法上

平和窑的单色釉主要采用刻划花,纹饰随意,不拘一格,往往由窑工的熟练程度或神来之笔自由发挥,体现出自由、洒脱、生趣盎然的艺术效果;而东溪窑有印花、刻划花及工艺水平极高的贴塑手法。器形小的瓷器主要以印花为主,器形大的如罐、樽、瓶、炉的装饰手法则采用在刻划花的基础上加贴花草山石、动物纹饰或加贴铺首,使之内涵更加丰富,有的器物贴塑的铺首一同施釉,有的器物施釉而贴塑不施釉。值得一提的是人物、动物雕像的雕刻更显高超艺术水平。刻划花工艺水平相对而言也比平和的南胜窑、五寨窑的单色釉瓷器的刻划工艺要精巧一些。

(三)烧造年代

从平和的南胜、五寨窑采集的标本及征集的传世品看,其单色釉瓷器的始烧年代大约在明早期,兴于嘉靖、万历,衰于明末清初;而东溪窑的单色釉从其各个窑口采集的标本的造形、胎质、釉色分析,有明晚期,但多数体现出清早期的产品特征,而且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民国时期烧制单色釉的窑炉遗迹,说明延烧时间较长,但确切年代有待于对窑址进一步调查与科学发掘。

四、明清时期漳州单色釉瓷的主要成就

(一)白釉米色瓷

1、人物塑像方面

米色白釉人物雕像多为观音、如来佛、弥勒佛、释迦、财神爷等。佛像造型多清丽秀雅,面部刻划端庄慈祥,形象丰腴和蔼可亲,衣饰褶纹飘逸自如,自然流畅,常见的弥勒佛多斜坐式,面容丰圆,多开口大笑,两耳垂肩,袒腹踞坐,形神兼备,具有超现实主义的特征,尽显漳州制瓷艺人的精湛艺术。

2、大型琢器

型制多样,通常多采用堆贴、贴塑、模印、刻划花等装饰手法,有铺首、莲瓣、回纹、弦纹、牡丹、如意云头、篦梳纹等。特别是对仿铜做法的吸收和借鉴,造型大方、流畅,相关部位的装饰与釉色和谐统一,显出高古又隽秀的典雅品位。

(二)青釉瓷

1、釉色方面

一般通体施釉,足底刮釉。施釉薄的在胎体采用刻划花工艺,罩上一层莹亮透明度强的青釉,一改漳州地区其它窑口施釉不匀的作风,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另外一种青釉碗、青釉盘多玉璧底,通体施釉,釉层较厚,玻璃感强,有的釉面不开片,有的釉面开细小冰裂纹,少数釉面呈大开片纹,釉面莹亮肥润,有光亮悦人的玻璃感,它不但堵塞了胎体中的气孔,使它变得不透水,而且增加器物的硬度和化学成分的稳定性,重要的是使器物外观更美观可爱。

2、装饰工艺

青釉瓷主要采用贴塑和刻划花工艺。贴塑多铺首,铺首雕刻精细生动,往往利用器体施釉铺首不施釉而产生变化,装饰手法灵活多变,使器物显得别具一格,清新高雅,体现既严谨又不失秀丽活泼的艺术风格;刻划花多表现牡丹、莲花、缠枝花、卷草、花卉、水波、联珠、弦纹、回纹及瑞兽等,刻划并举,刀法犀利,线条流畅豪放,明快利落,纹饰新颖,栩栩如生;有的刻划花与模印、贴塑相结合,使器型精美别致、朴实大方,合理的组合使之匀称协调,独具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

三蓝釉瓷

多仿景德镇窑,多见大盘,主要为外销瓷,通常是通体施蓝釉,用白色胎泥堆画纹样,再对堆画纹样进行修整,使纹样图案精美大方,然后再罩透明釉,于高温窑炉一次烧成。蓝釉发色有浓艳的,也有淡雅的,与白胎泥堆画而成的图案相互渗透,产生若隐若现的朦胧感和稳重感,达到整体的统一效果。此类产品国内少见,而在东南亚及日本有大量发现,日本人称之为“饼花手”。

略说明清漳州单色釉瓷(一)


漳州,自古以来就有开辟海上交通,发展海外贸易的传统。在宋元时期这里已成为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主要烧造青瓷和青白瓷,已发现的窑址有龙海的洛滨山窑,云霄的水头窑,漳浦的竹树山窑、罗碗井窑、赤土窑、南山窑,诏安的肥窑,东山的磁窑等。入明至清以后,漳州地区仍继续生产青瓷和青白瓷,随着漳州月港的兴起,海外市场的大量需求,漳州开始以生产外销的青花瓷为主,兼烧各种单色釉瓷器,其生产的单色釉瓷部分为外销,而多数属于满足本地区的生活需要。由于市场的竞争因素,单色釉瓷器的生产品种也丰富起来。

这一时期漳州窑的瓷器主要以生产青花瓷为主,同时兼烧白釉瓷、青釉瓷、青白瓷、蓝釉瓷、酱釉瓷、黑釉瓷、黄釉瓷、白釉米色瓷俗称米黄釉 、绿釉瓷等数量不少的单色釉瓷器。

一、平和南胜、五寨窑的单色釉瓷器

在南胜、五寨众多的窑址中,从调查采集与考古发掘的标本看,有白釉瓷、青釉瓷、青白瓷、蓝釉瓷、酱釉瓷、黑釉瓷等,尤以白釉瓷、青瓷、蓝釉瓷、酱釉瓷为大宗。白釉瓷的器型有大盘、碗、罐、瓶、盒、碟,以盘、碗、碟为多见。一般器物通体施釉,足内不施釉,部分有不规则溅釉现象。大的白釉盘、碗足底有粘砂的砂足现象,与同时期的青花瓷一样。白釉瓷一般没有装饰,少部分在釉下有随意刻、划花纹饰。青釉瓷的器型有盘、碗、炉、罐、洗、碟、盂,其它器型较少见,以青釉炉、罐、碗最为多见。青釉色彩可分为仿龙泉及景德镇窑的影青、梅子青、蟹壳青,釉层较薄,釉色莹亮。大件器物一般施釉不及底,小件器物大多通体施釉,部分足内未施釉。青釉瓷的器物大多有刻、划花纹饰及饰以各种写意花草、龙凤等瑞兽动物为多见,如青瓷香炉,胎质灰白,烧结度好,胎体较轻薄,一般内外底不施釉,在腹部有刻划花纹饰,香炉底部有挖底,为兽首足、兽足,足往外撇,小件香炉有的则用圈足;青瓷碗的胎体比较厚重,圈足较大,足内修胎平整,采用圆形垫饼支烧,与青花瓷用砂垫烧形成鲜明对比。在南胜、五寨的窑址中都有生产青釉瓷,其中在五寨的洞口、陂沟、通坑下营、城仔迹、蛤蟆石等地点的废品堆积中,可以采集到大量的青瓷器标本,在这些地点的山谷有很多的窑炉遗迹,有的以生产青花瓷为主,有的显示出以生产青釉瓷为主。蓝釉瓷的器型有盘、碗、杯、盒、炉。以大盘、大碗、炉为多见,小件的杯、盒较少见。蓝釉瓷属于仿景德镇窑,有的在胎坯上刻划莲塘鱼藻、花鸟、瑞兽、折枝花等纹饰,再施较薄的蓝釉,使之刻、划纹饰与釉色相映成趣。有的在器体施蓝釉再用白色胎泥堆画纹样。发现烧制蓝釉瓷的窑址有南胜的花仔楼、五寨的大垅、考塘、后巷等地。酱釉瓷有盘、炉、杯、水注、碟、药捣、鸟食罐。已知生产酱釉的窑址有五寨的大垅、后巷、洞口、陂沟、杉仔下、南胜花仔楼等地点。

二、东溪窑的单色瓷器

东溪窑有上东溪和下东溪之分,上东溪的窑址主要分布在华安县的高安镇三洋村,下东溪的窑址主要分布在南靖县龙山镇的梧营村。上下东溪只相隔一条山沟,而分属两个县不同的行政管辖,它们在历史上同属一个整体。从调查中发现窑址主要分布在后坑窑、水尾、上虾形、下虾形、白叶坂、吊拱、扫帚石、洪门坑、橄榄坑、马饭坑等地点,分布面积约10平方公里。采集到的标本可以看出上东溪、下东溪都以生产青花瓷为主,相对而言下东溪单色釉瓷器比上东溪的品种要多些。东溪窑的单色釉瓷器主要有白釉瓷、青白釉瓷、青釉瓷、白釉米色瓷、绿釉瓷、酱釉瓷等。器型可分为日用器、陈列器和捏塑类。日用器有碗、盘、盅、盏、杯、罐、盒、勺、匙、壶、水注、鼻烟壶、绣墩等;陈列器有炉、瓶、鼎、觚、灯台、笔筒及人物佛像;捏塑类有人物、十二生肖、瓜果鱼禽、砣等。

三、平和县南胜、五寨窑的单色釉瓷与华安、南靖的东溪窑的单色釉瓷,进行对比分析有明显的区别:

(一)在造型及胎釉方面

1、在造型上:平和窑单色釉瓷型制少,以盘、碗、碟、炉、罐较为多见。而东溪窑品种丰富多样,型制变化大,且器物大小变化大,以小件器物为多。平和窑的单色釉瓷在器物的圈足内底有旋削痕或小件器物有乳突状现象,圈足往内斜收或斜切,圈足较低,多见砂足现象;而东溪窑多为玉璧足,圈足制作规整,足心平整,少见砂足现象。平和窑少见人物、动物雕像,而东溪窑的人物、动物雕像却品种多样。

2、在胎质上:平和南胜、五寨的单色釉瓷的胎质一般比较致密,烧结度好,胎体多数呈灰白色,也有少数胎体较为洁白,有少量肉眼可以看见的气孔,胎体也较厚;东溪窑的单色釉瓷的胎质细腻坚致,胎色洁白,但青釉瓷多为灰胎。多数胎体较薄,整体来说要比平和窑精细,但也有少数例外,如平和窑的大件青瓷香炉的胎体要比华安东溪窑的青瓷香炉的胎体要薄些。

3、在施釉上:平和窑的单色釉瓷的釉层较薄,釉面莹亮,透明度均较高,没有气泡,少量有细小气泡;而东溪窑的釉层要比平和窑厚,釉色滋润,釉面多数开细小冰裂纹,釉厚处晶莹润泽,但有的透明度较弱,有的釉里的气泡要比平和窑显得更大且多而密集。

单色釉瓷真实价值必然回归


清乾隆 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牡丹图颈胆套瓶

元/明初十四世纪 红釉刻龙纹连盖梨式执壶

清乾隆 金彩仿古铜浮雕螭龙图双耳盖壶一对“大清乾隆年款”

单色釉瓷器是否因鉴定难度高而使藏家望而却步?单色釉瓷器的价格是否被低估?海外藏家早年的单色釉收藏为何规模如此巨大?当今市场上哪些颜色的釉色更具收藏潜力?

陈子裳

清三代彩绘瓷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相比较而言,清三代官窑单色釉瓷与彩绘瓷之间存在较大的价格差距——虽然与几年前相比价格也有较大提升。

论及单色釉瓷的行情,部分专家在接受《艺术评论》采访时认为单色釉瓷存在价值被严重低估的现象。但由于国内藏家的欣赏品位、眼光不高,专业展览推动不够,鉴定相对较难,流传有序的藏品较少,缺乏炒作空间等原因,现在面对单色釉,藏家必须独具慧眼。

目前单色釉的国际市场好于国内市场,主要是由于国外藏家很早以前就认可这一瓷器种类,而佳士得的两个单色釉专场都是以国外藏家为主。国内比较多的是喜欢明清青花和五彩粉彩等,从长远走势来看,单色釉瓷器的市场应该会慢慢被收藏家发掘。

单色釉价值不低于彩瓷

单色釉在中国陶瓷史中既有悠远的历史,也有丰富的样式,是极为重要璀璨的一个品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古陶瓷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徐霁明认为,单色釉瓷的烧制技术难度非常高。除了要达到预定的烧制温度,还需要提供严格的烧成气氛条件和适当的保温时间。有些工艺技术至今尚不能揭示明了,更何况在整体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过去能烧制出它来,因此这类单色釉瓷明显具有稀缺性。

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主任陆明华告诉《艺术评论》,明清的单色釉瓷器不少,一般的单一颜色的釉都是单色釉,这类东西比较多,但一些重要历史时期的单色釉作品比较稀缺,有些是工艺品种比较少,有些是流传比较少,或者是市场上这种造型比较少。器形方面,大的东西就比较难得。上博有个雍正的青釉龙纹缸,器形非常大也不变形,估计是宫廷使用的,流传下来也很少,器物上的龙纹有点堆塑,很精美,应该是用作宫廷内厅堂中放画卷、宣纸等文房类。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彩瓷价格炒起来了,单色釉瓷器感觉好像往下走了,其实基本价值是很高的,不应该低于彩瓷。”陆明华认为,因为彩瓷很多是二次烧的,一次烧成之后加彩,低温烧的时候又可以弥补本身的缺陷,而单色釉是无法弥补的,一次烧成就烧成了,所以成品率比较低,价值应该是很高的。

拍卖场里很多高价格都出现在彩瓷上,所以给藏家的感觉好像彩瓷价格会更高,其实未必,也要看什么器物。另外也缘于收藏观念不同,喜欢热闹的人一般喜欢收藏彩瓷,安静的人可能更喜欢单色釉的韵味,所以市场走向是一个方面,而人的审美观念也是不同的。 国内藏家眼光不及国外

佳士得北京古代艺术(瓷器)业务代表裴朝晖先生对《艺术评论》说:“国内藏家的欣赏品位和眼光普遍不及国外藏家,像瑞士知名陶瓷收藏大家阿尔弗雷德·鲍尔(Alfred Baur 1865-1951)他收藏的662件中国瓷器已成为世界闻名的一个系列。这些精选而来的艺术精品在1968-1974年被分为四册着录于《The Baur Collection》一书。 本套书仅限量一千册,一版一印,印制精美,且每册都带有限量版编号,极为难得。瑞典工业家卡尔.坎普先生(Johan Carl Kempe,1884-1967年)收藏白釉瓷器,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西方白釉瓷器收藏家;同时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和艺术史研究室主任霍尔、美国私人收藏家高登伉俪都是闻名的官窑单色釉瓷器收藏家”。

裴朝晖同时认为,单色釉瓷器的专业展览国内明显推动不够,曾任香港收藏家组织“敏求精舍”主席的叶义先生早在1977年8月2日—10月4日,就与谭志成合作策划“明清一色釉瓷展览”并同时出版《明清一色釉瓷》画册,在文物界掀起收藏、研究中国“一色釉瓷器”热潮。而国内只有上海博物馆2005年举办过“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主题展览并出版画册。

青釉瓷最受青睐

徐霁明认为,单色釉瓷因为少了彩绘,就对瓷器整体美感表现提出更高要求,比如烧制工艺上就需要特别留意釉面质量和光泽质感、素胎表面刻、划、贴塑等装饰,甚至影响到器形式样和大小。而彩绘瓷则注重纹饰的线条、色彩和布局,注重凭借画面传达美感,因而彩绘瓷往往能反映出绘饰者的艺术功底和审美品格。总体上看,不论是彩绘瓷还是单色釉,烧制工艺技术水平对美感表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陶瓷烧制工艺难度评价也是挖掘各种单色釉收藏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从当今市场交易情况显示,制瓷工艺技术难度评价并没有影响到单色釉的价格。不同收藏群体对陶瓷文化内涵理解上存在深度差异。表现为对陶瓷历史发展过程,尤其是这一过程中具有哪些灿烂辉煌的创造价值模糊不清;不同文化背景下价值取向的变化对收藏目的和作用,显示出收藏与投资被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这样必然产生急功近利的态度,继而又施加于市场,即如今天所见。徐霁明觉得“真实价值回归终究是必然的”。

当今市场上哪些颜色的釉色更具有收藏潜力?

佳士得的裴朝晖先生告诉记者,单色釉瓷器价格以青釉瓷成交价最高,甜白、红釉为上,黑釉最低。“因为鉴定相对较难,流传有序的藏品较少,目前缺乏炒作空间。”

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主任陆明华研究员告诉《艺术评论》,人的审美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市场产生导向。即便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也是根据自己喜好,烧制不同颜色的瓷器。

受烧制工艺难度的影响,像仿汝窑仿哥窑烧造难度就很大;温度比较低的陶瓷就容易烧,高温的就难烧;釉料中用铜着色烧制铜红釉难度就高,因为铜在高温下容易烧掉,影响了发色,烧得好,难度就大,所以祭红、郎窑红、豇豆红就是工艺难度高的单色釉瓷。而霁青蓝是用比较稳定的氧化钴着色,跟青花的料是差不多的,相对就比较容易烧。天青釉也不是很容易烧,虽然有些也加了钴料,会比较稳定,但天蓝釉真正烧好的也不太多。同样,器形特别的和体积大的也比较难制作难烧成。

无锡文物公司主管瓷器的副总经理陶冶表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单色釉瓷器具有收藏潜力。之后的单色釉瓷器品种也少,那三朝品种多,东西精,价格就好。但总体还是不如青花和五彩。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单色釉瓷器 诠释大道至简之美》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单色釉瓷器 诠释大道至简之美》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乾隆单色釉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