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怎样鉴别均瓷器的老与新 > 导航 >

浅绛彩与民国新粉彩的区别?

浅绛彩与民国新粉彩的区别?

怎样鉴别均瓷器的老与新 鉴别民国粉彩瓷器 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2020-11-14

怎样鉴别均瓷器的老与新。

浅 绛

陶瓷界所说“浅绛”,指晚清流行的一种浅淡相间的墨色釉上彩料,在白瓷上绘制花纹,再染上淡赭和极少的水绿、草绿、淡蓝等彩,经低温烧成,使瓷上纹饰效果与纸绢本上浅绛画效果近似。题材有山水、人物、花鸟等。陶瓷界比较认可的说法,称浅绛彩的开创者是程门。

目前,很多收藏者分不清浅绛彩与民国新粉彩的区别。

关于浅绛彩瓷的断代通常有以下几种提法:

1、部分学者认为浅绛彩瓷画创烧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盛行于清末的同治、光绪时期和民国初年。

2、也有的学者认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康、雍年间的墨彩瓷绘,认为“在清代彩瓷大家族中,有墨彩这个谱系,这个谱系发展到清代晚期,出现了水墨五彩这个分支,为了突出水墨五彩的时代风格……称之为‘浅绛彩’”。

以上仅见于著述并无实物资料佐证。

3、近年来众多的浅绛爱好者通过数理统计、实物考证,凭借最早年份的实物认为浅绛始于同治1867(1866)年。(比如:胡夔的浅绛墨彩尊)

4、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刘新园先生在安徽省黟县文管所看到的咸丰五年程门及其子程盈创作的浅绛山水人物螭耳扁瓶为目前发现的最早纪年的浅绛彩瓷。这一说法已为曙光和昌水渔者考察证实为“乙卯(1855)”与“己卯(1879)”纪年之差。

5、昌水渔者熊中荣老师认为浅绛始于1860年或者说始于咸丰晚期至同治早期。“浅绛彩绘瓷自清咸丰、同治时期兴起,于同治、光绪时期盛行,至民国二十年后消退。”

好在大家都认为浅绛彩瓷盛行于清末的同治、光绪时期和民国初年的。

6、七十年间,大量的传世实物是同、光和民初时期的产品。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是有着其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和诱因的。浅绛彩绘不会凭空突兀出现在清末,事物的发展是应该有其产生的历史、文化渊源的。浅绛彩绘是传承有序的。

根据近来的考证,笔者认为:浅绛彩创烧于乾隆,流行于清末、民初。“乾隆是将中国绘画最典型的诗、书、画相结合的所谓“文人画”艺术形式移植到瓷器上的创意和倡导者,而唐英则是创烧者无疑。”

其特点:可以简述为“中国画入中国瓷”

(1) 用彩料直接在釉面上作画,经低温烧成。其瓷上纹饰与纸绢上之水墨设色国画近似。其色调淡雅清新,色彩浅淡柔和;其画风飘逸,笔法细腻。与传统的粉彩相比,具有浓郁的书卷气。

(2) 开创在瓷画上题写诗词、干支年款和作者姓名的先河,有的还加绘红色印章。将中国绘画最典型的诗、书、画相结合的所谓“文人画”艺术形式移植到瓷器上。

从以上两大特点即“中国画入中国瓷”的角度出发,我认为:

浅绛彩绘的创烧始于乾隆皇帝和其督陶官唐英。流行于清末、民初,其诱因是由于咸丰、同治年间御窑厂被毁、没落,解除御窑厂的清规戒律的御厂画师为求生计对唐英创烧的承继和发展而为。

唐英自雍正六年至乾隆二十一年,任和兼任清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历时二十七年,史称“唐窑”。乾隆继位后,要求唐英将诗、书、画、印搬上御用瓷,供其玩赏。

历史上唐英不仅仅是一般的为皇帝督陶的官员,从相关史料和传世实物我们得出唐英还是一位能诗善画、多才多艺,富有艺术修养的一代工艺美术大师。才能秉乾隆旨意将“诗、书、画、印结合的文人绘瓷”创烧出来。

作为壹代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除了遵旨烧造御用瓷器之余,每每以“陶人”自喻的唐英,还为世间留下了相当数量的有椐可考的“唐窑”精品,某些有唐英自书款铭的瓷器,更属可贵。为我们研究“文人绘瓷”的产生提供了绝好的实证资料,这些作品多是其自娱自乐之逸品。

世人对唐英的诗文了解较少。其实,在《陶人心语》和《陶人心语续编》里收有他的全部作品,不仅能诗文,而且有相当造诣。唐英自制瓷器上大都题写五言或七言诗,其内容常与所绘纹饰题材相呼应。久历官场的唐英写出来的诗大多朴素无华,恬淡自然,例如: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亦文章。”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天际晴云舒复卷,庭中风絮去还来。人生自在常如此,何事能妨笑口开。”

“懒视门前长者车,有山堪采水堪渔。是非不入东风耳,花落花开只读书。”

在这几首短短的小诗中,诗人选择了最富于表现力的自然景色和庭院风光,充分利用七言律诗的对仗,交织成一幅清新动人、恬淡雅致的图画。唐英这种超脱淡定,宠辱不惊的朴素文字特别适合现代人“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境。

清乾隆 唐英诗文粉彩笔筒

成交价:RMB 550,000

笔筒呈正方形,承以四足。四边框及内里施木纹釉,古朴自然。两侧诗文一是:“天际晴云舒复卷,庭中风絮去还来;人生自在常如此,何事能妨笑口开。琴川铭制。”“铭”“御章”印。一是:“懒视门前长者车,有山堪采水堪渔;是非不入东风耳,花落花开只读书。甲戌(即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仲冬。沐斋书。”“陶”“铸”印。另两侧绘粉彩山水图,高山流水,苍松古柏,茅屋小桥,高士漫步其间。笔筒形制规整,诗书画印,文人雅趣,跃然案头。有小修。

如唐英粉彩山水诗文方笔筒,其山水画技高超、诗书苍劲有力、画面淡雅深邃,题款用印,文人气息十足。将中国“文人画”诗书画印的特点一丝不苟的再现于光滑瓷釉上。

唐英不仅在粉彩作品上题款,且在其创烧的天蓝釉、仿哥釉、仿官釉墨彩、仿汝釉的瓷器上题诗作画,并在诗尾属款“蜗居唐英制”、“蜗居”、“权陶使者唐英制”加画“蜗居”、“陶”、“权”等印章。

传统的说法是御窑厂的画工是完全秉承“由宫中发样,工匠按样照描,描完后交填色工填色(即清人唐英所谓‘一其手而不分其心也’),故很难表现艺人的个性。” 而恰恰唐英是个例外,如前所述,唐英自雍正至乾隆督陶总领御窑厂二十七年,且深得皇帝的赏识,瓷画可“亦酌量烧造”。唐英的督陶官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可以利用御窑厂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瓷上一展绘画的才华。其他的御窑厂画匠即便画技高超也不能随心所欲的进行瓷画创作,因此历代的绘瓷高手难有唐英的成就。

同是督陶官有清以来历任督陶官均总领御窑厂虽亦可“酌量烧造”,诸如熊窑、郎窑等其他的督陶官尽管得到皇帝的支持,也在陶瓷烧造上有所成就,如“郎窑红”、“康熙五彩”、“康熙珠明料青花”等等。可是为什麽没有能将中国绘画最典型的诗、书、画相结合的所谓“文人画”艺术形式移植到瓷器上,创烧出极具书卷气的瓷画?如前所述,是因为唐英的绘画、诗书造诣和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使然。其他的督陶官不具备这样的艺术造诣。他们自以为是,对地位低下的工匠的雕虫小技不屑一顾,因此不可能有唐英取得的成就。况且乾隆的后代嘉庆、道光甚至咸丰皇帝远没有乾隆的文采和艺术造诣,没有在瓷上吟诗作画的情趣。因此,嘉道以降,即便是官窑粉彩器也多是传统的缠枝、龙凤、宝相花、寿桃、蝙蝠一类的图案化作品。没有文人瓷画再深化发展的条件和土壤。只是到了咸、同时期,官窑的衰败、御窑画师被束缚的艺术情愫得以解脱,这些画师以自身高超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高超的绘瓷技能承继唐英“文人绘瓷”的创意,为同、光时期浅绛彩瓷盛极一时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所以说从浅绛“中国画入中国瓷”的特点,说乾隆是将中国绘画最典型的诗、书、画相结合的所谓“文人画”艺术形式移植到瓷器上的创意和倡导,而唐英则是创烧者无疑。”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说清末御窑厂画师们的浅绛彩瓷绘“文人画”风格是对唐英创烧的承继和发展。从唐英的粉彩山水到清末浅绛山水用料工艺上粉彩和浅绛彩并无实质的差别,只是在瓷上敷彩的方法之间的区别而已。

因此,我们说浅绛彩的文人绘瓷传承有序,创烧于乾隆,流行于清末、民初的提法,似更有道理。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浅绛彩和新粉彩瓷收藏要点


目前,浅绛彩和民国新粉彩已成为投资新热点。那么,浅绛彩和新粉彩瓷收藏要点有哪些呢?

1、要认清浅绛彩与新粉彩瓷的价值。尽管“珠山八友”等名家精品价值较高,但其多数瓷品升值潜力有限。笔者初略统计,绘制浅绛和新粉彩瓷的艺人在千人以上,且作品遗存较多,因而,除较有特色的精品和名家作品外,其他瓷品不值得高价收藏。

2、赝品作伪水平高。浅绛彩与民国新粉彩瓷品,距今时间较近,极易仿造,真赝纷杂,目前有作坊专门成批绘制此类瓷器,有的已达较高水平。笔者曾亲见一组4块署汪野亭名款的山水人物瓷板,名款由电脑制作,惟妙惟肖,唯胎体湿腻、手头过重,虽难逃行家法眼,但仍被一浙江商人以高价买走。目前新仿浅绛彩壶、瓶、文具之类,所用题款多为名不见经传的小名头或臆造人名,色彩作旧处理后,颇具迷惑力。

3、要“买对”也不能“买贵”。下手前,要了解浅绛彩瓷与新粉彩瓷的市场价格。成熟的收藏家,不仅有眼力,对藏品价位也能准确掌握。目前的市场价位最高的是“珠山八友”、程门、金品卿等人的作品,然后是余子明、汪友棠、程焕之等名家精品,再次是鄢如珍、许尚礼等数百小名家的作品。就器型而言,首推瓷板画,最好是4块以上套屏;其次是各类陈设器、文房用具等立件,其中名家绘制的壶具有较高升值潜力;再次是日用瓷,凡品相完整、画工精致、胎质细腻,尤其是有“浮梁陶校”“江西瓷业公司”等名款者,都有收藏价值。就纹饰而言,大体是一人物、二山水、三花鸟,人物纹饰中,又以仕女为上。

浅绛彩和新粉彩瓷收藏要点有哪些


浅绛彩和新粉彩瓷收藏要点有哪些?目前,浅绛彩和民国新粉彩成为投资新热点。那么,浅绛彩和新粉彩瓷收藏要点有哪些呢?

1、要认清浅绛彩与新粉彩瓷的价值。尽管“珠山八友”等名家精品价值较高,但其多数瓷品升值潜力有限。笔者初略统计,绘制浅绛和新粉彩瓷的艺人在千人以上,且作品遗存较多,因而,除较有特色的精品和名家作品外,其他瓷品不值得高价收藏。

2、赝品作伪水平高。浅绛彩与民国新粉彩瓷品,距今时间较近,极易仿造,真赝纷杂,目前有作坊专门成批绘制此类瓷器,有的已达较高水平。笔者曾亲见一组4块署汪野亭名款的山水人物瓷板,名款由电脑制作,惟妙惟肖,唯胎体湿腻、手头过重,虽难逃行家法眼,但仍被一浙江商人以高价买走。目前新仿浅绛彩壶、瓶、文具之类,所用题款多为名不见经传的小名头或臆造人名,色彩作旧处理后,颇具迷惑力。

3、要“买对”也不能“买贵”。下手前,要了解浅绛彩瓷与新粉彩瓷的市场价格。成熟的收藏家,不仅有眼力,对藏品价位也能准确掌握。目前的市场价位最高的是“珠山八友”、程门、金品卿等人的作品,然后是余子明、汪友棠、程焕之等名家精品,再次是鄢如珍、许尚礼等数百小名家的作品。就器型而言,首推瓷板画,最好是4块以上套屏;其次是各类陈设器、文房用具等立件,其中名家绘制的壶具有较高升值潜力;再次是日用瓷,凡品相完整、画工精致、胎质细腻,尤其是有“浮梁陶校”“江西瓷业公司”等名款者,都有收藏价值。就纹饰而言,大体是一人物、二山水、三花鸟,人物纹饰中,又以仕女为上。

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


珐琅彩、粉彩都是我们传统的彩瓷品种。它们先后创烧于不同年代,采用不同的绘画原料和不同的绘画手法。因而也显示出了不同的艺术和审美意境。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

绿色珐琅彩棒槌瓶工艺品摆件

1、珐琅彩瓷是受铜胎画珐琅的影响 将珐琅彩用于瓷胎上,即景德镇的上等精细白瓷器,运至宫内由专门的画师进行绘画。珐琅彩中含有玻的色料,所以烧成后的珐琅彩有透明的质感。粉彩器用“玻璃白”打底,白是一种含砷的玻璃质感很强的不透明的乳浊釉。在彩内渗入铅粉,使浓艳程度减弱。

2、珐琅彩兼有西洋画法 勾染浓淡分明,立体感极强,粉彩应该说是受珐琅彩画法的影响,技法采用“渲染法”,其步骤是依照原成的纹饰廓线范围内,先填上一层“玻璃白”,由于它不透明,需要原来的轮廓线的笔痕,待干以后,再以所需的油彩在玻璃白上进行渲染,最后入炉烘烤,其纹饰效果具有浓淡明暗之感,纹饰层次多,色调莹润柔和。

3、珐琅彩的彩料是从国外进口的 颜色有红、黄、蓝等,其中最突出的一种是玫瑰红或称其为胭脂红,它的发色是微量的黄金,所以又称金红。这种红彩与传统的中国瓷器所用的红彩铁红和铜红都有所不同。粉彩的彩料以前很多也是从国外进口的,除胭脂红外还有洋黄、洋红等色。

4、珐琅彩与粉彩的色泽有一些不同 粉彩烧成之后的纹饰色泽较柔和,因此粉彩又有“软彩”之称。而珐琅彩由于有透明的质感所以又有“料彩”之称。

什么叫浅绛彩?


崛起于清末的浅绛彩瓷是当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它一洗当时繁冗的装饰纹样,开创了瓷画装饰从师法宋院的工致转而师法元人空灵雅淡的风格,因此,立即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青睐。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风靡一时,直至民国后才被进口高温彩所取代。它首次大规模地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刘新园认为:“毫无夸张地说,晚清浅绛彩艺人是景德镇现代彩瓷风格的开创者”。对浅绛彩瓷的研究,应该是二十世纪景德镇瓷艺研究的重要一环,并且,由于浅绛彩瓷与中国画史上的“海派”有密切关系,因而与近代画史研究也不无关联。

浅绛彩瓷的特征与沿革

“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从烧制工艺角度看,浅绛彩所用之彩料与粉彩大致相近,烧成温度也一致,然而它们之间仍有质的区别。据刘新园先生《景德镇近代陶人录》所言,两者区别在于:(1)粉彩所用之黑料为纯度较高的钴土矿,而浅绛彩所用黑料,称之为“粉料”(即在钴土矿中加入铅粉配制而成)。由于粉料含铅,纹样画出后不用“雪白”(一种含钴料)覆盖便能烧成。故粉彩之黑深而亮,浅绛之黑浅而淡,但烧成效果似水墨浑化,别有韵味;(2)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含砷的不透明白色料)打底,浅绛彩不用,而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直接画上瓷胎,故粉彩有渲染而浅绛则无;(3)清代粉彩艺人由于分工细,文化程度不高,故多数只能专工一种题材。浅绛艺人则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多数兼善山水、人物或花鸟;(4)清代官窑粉彩由宫中发样,工匠照描,描完后填色,故很难表现出艺人的个性。浅绛则从图稿设计、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人完成,能自由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因而粉彩为局部工人分工合作的产物,而浅绛则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艺人得心应手之作,故粉彩板而浅绛活。晚清粉彩多取自前代瓷器图案,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故粉彩“工”而浅绛“放”。

除上述之外,浅降彩瓷还有一大突破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因为它首次使中国画自宋元以来形成的“诗、书、画”一体的优良传统表现在瓷器上,其文化气息更加浓郁,也为近、现代的新粉彩瓷创造了新模式。

尽管大部分的浅绛彩瓷器上留有作者的款识及年款,但目前仍无法具体判定这种格式诞生于何朝何年,或像其他瓷器一样,也有一个变种和蜕化的过程。笔者认为,浅绛彩瓷产生于道光末年(即1835至1850年前后)应是比较可信的。因为其一,大部分浅绛彩釉面呈细微波浪纹起伏,称“橘皮釉”,是道光时期釉的特色;其二,浅绛人物画明显受道光时期流行的“无双谱”人物影响;再者,道光时开始,文人士大夫自行设计与制作文玩已不是新鲜事,著名的“曼生壶”、“子冶壶”等即诞生于此时,因此文人画家在瓷器上别出新意的创作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同治元年(1862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浅绛彩的“黄金时期”,这时浅绛绘手名家辈出,蔚然成风,浅绛彩瓷器的书画水平空前发展,足可媲美纸绢丹青。以程门、王少维、金品卿、俞子明等为代表的名家留下不少佳作。在流俗影响下,一些非绘瓷专业名家也加入到创作中来,如篆刻大师黄士陵、山水画家吴待秋等都有作品传世。浅绛彩器也从供观赏的瓷板、扁壶之类转向日常用品,如帽筒、水盂、印盒、花盆等,几乎覆盖整个日用瓷领域,风行一时。一些器物上还烧有“某某堂藏”等字样底款,则说明是藏家专门订制的珍玩。

到了光绪末年,外国进口的洋彩,由于颜色鲜丽,很快吸引了景德镇的绘瓷艺人,同时也给浅绛彩画上了句号,尤其是民国之后,许多陶瓷学校、研究所和私人都致力于复烧各种彩釉。民国时期著名的“珠山八友”很多人在早年都曾画过浅绛彩,但后期亦都转用新粉彩了。到民国初年,浅绛彩瓷便已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为粉彩所代替,至今景德镇也没有人能画浅绛彩。但是浅绛彩的技法与创造力并未随之消失,而是被“珠山八友”为首的彩瓷艺人在其它领域成功地继承和发展,其流风余绪至今未绝。

被遗忘的浅绛彩


在我国制瓷历史长河中,彩瓷的出现,结束了漫长的“南青北白”的一统局面,瓷苑百花盛开,绚丽多姿。千百年来,彩瓷超卓而被世人公认者,举凡有三:元、早明、清初青花及釉里红分享釉下彩极品之殊荣;明成化斗彩矗一峰巅;清三代珐琅彩为一绝唱。另外,各个历史时期各窑口的其他一些具有特色的彩瓷,也受到人们的赞誉。然而,还有一个独树一帜的彩瓷品种,却不公平地长期被遗忘,甚至几乎被湮没,这就是晚清至民国初年名噪遐迩的浅绛彩瓷器。

清代康雍乾盛世之后,处于全国制瓷中心地位的景德镇,瓷业生产开始滑坡,御窑的瓷器工艺水平也无更多创新,呈逐渐衰退趋势,至今人们谈到清代瓷器,总把“清三代”作为口头禅,虽然有失偏颇,但也并非毫无道理。到了道光咸丰时期,一批极富文化素养的绘瓷艺人,突破传统束缚,锐意创新,借鉴元代以黄公望为代表的山水写意中国画的风格,开历史先河地把诗书画印移植到瓷器之上。他们大胆运用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淡紫等色彩渲染,兼工带写,所画瓷器的画面淡雅柔丽,素静空灵。由于这种技法在中国画的术语中被称作“浅绛”,所以瓷界把以这种技法绘制的瓷器称作浅绛彩瓷器。

浅绛彩在绘瓷技艺上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首先,它大规模运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中国画风格,促进艺人对书法、文学的理解,使瓷画面貌焕然一新,丰富了文化内涵,提高了艺术品位,是景德镇近现代彩瓷风格的开创者。其次,它打破了以前瓷绘分工过细繁复的套路,从师法宋院的工致转而师法元人的淡雅,与御窑纹饰的繁缛工整比较,更显得疏朗活放。再者,与御器由宫中发样,工匠按样照描照填,画面呆板缺乏个性相比,浅绛彩艺人则从图稿设计、勾画渲染、书法题咏直至署款印章等,皆由一人完成,画面极富灵气,个性张扬。

晚清至民国初年,有一大批绘画浅绛彩的艺人,仅从资料记载以及一些藏家已有的传世作品来看,比较知名的已不下五六十人,其中张熊、程门、金品卿、汪晓棠等为其中的佼佼者。清代大鉴藏家赵汝珍所著《古玩指南》赞述程门的作品:“有得一杯一盅者,皆球璧视之”。民国时期在景德镇瓷界翘楚出众的珠山八友中,有些人在早年也都曾绘制过浅绛彩瓷器。遗憾的是,由于浅绛彩瓷器为低温(650至700℃)焙烧,料色容易衰褪脱落,作品的保存难度大,到了民国中后期,逐渐被高温彩料所取代,因而浅绛彩从兴起到消亡只有短短的七八十年时间。尽管如此,它毕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景德镇瓷器最富创新精神、最具代表性的制品,在我国陶瓷史上,当之无愧应占一席之位。

浅绛彩邓碧珊


安徽宣城重工机械厂的唐根旺先生,晚年迷上了古陶瓷。前几天他又背了些瓶瓶罐罐到南京来和众瓷友交流。其中有茶具一套,那是浅绛彩钟式壶一把、三套头盖杯两件。白瓷上彩绘鱼藻图,笔法生动流畅,看来绘者非等闲之辈。一看底款有阴文印章“碧珊”二字,大家顿时眼睛一亮,邓碧珊,“珠山八友”的瓷绘大家今天瓷友雅集的中心议题就变成了“珠山八友”、浅绛彩、邓碧珊 瓷友中秋峰先生对浅绛彩瓷有研究和收藏,他向大家介绍了浅绛彩瓷产生的背景和过程。太平军进入景德镇后,于咸丰五年 1855年 ,一把火将御窑厂烧了。厂里的“库存瓷样”及资料均散失一空。御窑厂的官员、画师、工匠等各自逃命,避难一方。太平军在景德镇前后管辖达7年之久。下岗的御窑厂画师们生活非常艰辛,他们既失去了工作的场所,还要四处藏匿,又要另谋生计。在景德镇这个小城里,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主要仍得靠烧制瓷器来维生。早已在御窑厂画瓷出名的一批画师也只好重操画笔。画青花、粉彩费工、费料,烧造的难度大,售价自然要高,这在战乱的环境里是较难行得通的。他们选择了既省工又省料的浅绛彩瓷,只需在烧成的白釉瓷上,用浓、淡不同的墨彩勾出画的轮廓线条,再在线内填上浓淡相宜的褐彩、绿彩等,用低温烧造即成。他们着手于一般的生活日用瓷,如锅品锅 、碗、盘、盆等,画上几笔浅绛彩,落上自己的大名,投放市场,这种低价位的销售,自然会受到市场的欢迎。这就是清代晚期画浅绛瓷的开始。“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 650—700℃ 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清末民初,浅绛彩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其先驱是汪晓棠和潘宇,继之而起的是以王琦为首的“月圆会”,人称“珠山八友”。据八友中最年轻的艺人刘雨岑回忆,当年参加月圆会经常一起论画的艺人有: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程意亭、徐仲南、田鹤仙、刘雨岑。而“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回忆的是王琦、王大凡、毕伯涛、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邓碧珊、何许人八位,而无徐仲南、田鹤仙。事实上,“珠山八友”只是指一个画家群体。他们主张画必有意,画风与书法款识多追求清中期“扬州八怪”的风格。

邓碧珊 1874—1930年 ,字辟寰,号铁肩子,江西余干人,清末秀才。据说邓在景德镇是最早使用九宫格画瓷像者,此类传世之作仍时有所见。邓氏擅长粉彩鱼藻,有“鱼王”的美称,其技法受日本画风的影响。邓在书法方面亦有一定修养,到景德镇后颇受绘瓷艺人的尊敬,王琦亦曾执弟子礼向邓学习书法。王琦早期绘瓷像的技法即由邓碧珊传授。

这套茶具是邓碧珊绘于民国九年 1920年 的作品,正是其画技炉火纯青的时候,此套茶具历经80多年,品相如此完好,应属难能可贵。唐先生告诉我们,6年前他们家乡的一个小古玩店开业,他一眼看中这套茶具。店主看这是第一笔生意,就给他打了八折。瓷友们都说,价钱打折,东西可是不打折的呵。

墨彩与浅绛彩瓷


墨彩与浅绛彩历来被认为是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彩瓷品种。然而本人在最近购得的一件清雍正墨彩山水图盘中,发现两者有密切的相承相继的渊源关系。

该盘直径5.4厘米(见小图),盘壁上下厚度一致,白釉肥润甜白,底足修整圆滑,呈泥鳅背状,上有淡淡的自然火石红;盘底有少许缩釉点细若针眼,深入胎骨;磕碰露胎处可见胎骨细密闪亮,犹如糯米。雍正细白瓷的特征一览无遗。盘上用极其细腻的墨线勾勒出一幅湖光山色(见大图)。其中的山石用短披麻皴分阴阳,再用极淡水赭色敷润,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石头的肌理。坪台舒展,一近一远而有景深感,上用淡秧草绿填涂,显露一丝生机。纵观此盘,构图简净脱略而见疏密;笔锋纤细娴熟而见功力;设色淡雅灵透而显色泽,完全是一幅“仿元人作”的水墨浅绛山水画。

那么此瓷盘到底是墨彩还是浅绛彩?浅绛彩到底始于何时?研究古瓷的作家朱裕平先生在《明清陶瓷》一书中说“浅绛彩出现始于何时目前尚有争议。有人认为嘉庆道光已见端倪,但从目前实物考察中有确切年代的作品是1855年即清代咸丰乙卯程门父子的作品”。朱裕平先生高明之处在于并未把话讲死,“尚有争议”四字将浅绛彩起源问题的研究探讨再次放到议事台上。

众所周知,清末民初流行一种仿文人画的浅绛彩瓷,其中浅绛彩中的山水画则直接取自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画法。而黄公望则师法五代画家董源、巨然的水墨技法,加上他长期生活在山林之间,对江南自然景致有深入的观察和感受,不仅继承董源巨然善写云雾显晦、淡墨轻岚、平淡天真的画技,而且独创了一种“浅绛山水”新画种,即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以赭石为主的淡彩,形成了墨色浓淡相间、设色雅致通透的崭新山水画。其后明清的文人画家无不为之倾倒。

在这种“人人一峰,家家大痴”的学黄风气中,清康熙、雍正年间瓷器中出现仿元人浅绛水墨效果的墨彩也就不足为怪了。

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一书是这样阐述“墨彩”条目的:“瓷器装饰彩之一,以黑色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彩料,在瓷器上作画,经彩炉烘烤而成。墨彩始见于清康熙时期,是五彩、珐琅彩、粉彩瓷器中常见的色彩。浓黑的彩料在似雪的白釉下装饰绘画,亦深亦浅,可浓可淡,与水墨画的效果相似。所以又称之为彩水墨画”。可见清早期的墨彩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不是单纯黑色,而是黑色为主、兼用他色;二、色彩不是浓艳厚重,而是浓淡相间,淡雅灵透,酷似淡彩水墨。只不过这种瓷画品种数量较少而不成气候,再则那时不具干支年份,不落作者名号而无从考证。所以往往将其归入水墨粉彩或水墨珐琅彩中。

其实清早期墨彩瓷已经具备清末民初浅绛彩的基本要素:师法元人用浓淡不一的釉上墨彩勾勒皴染,再施以淡赭、浅绿等色渲染,色层薄而淡雅;题材也多取自历代画稿,内容大多是山水、翎毛、花卉和人物,是中国文人画的翻版和移植。只不过清早期的墨彩与清末民初的浅绛彩相比,前者的画意更趋古朴,笔力更显老到,设色更觉薄透。而后者因适应当时市场需求而大量画制,故大多用笔粗率,彩头浑浊。就是当时名家所作,与清初墨彩瓷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笔者认为,清末民初的浅绛彩不会凭空诞生,它必定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延伸过来的。清康熙创烧的墨彩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朝直至清末普遍流行的浅绛彩瓷,是延绵不断而一脉相承的,连墨彩的另一名称“彩水墨画”也与“浅绛彩”的含意极为相近。由此应该说,清末的浅绛彩实际发端于清早期的墨彩;而清初的墨彩瓷可以说是浅绛彩的雏形,也就是说是最早的浅绛彩瓷。这样我们就把浅绛彩瓷的起源历史向前推进了一百多年。

一只小小的雍正墨彩瓷盘使我们引出这么一个重要问题,它见证了浅绛彩的发端、发展和成熟,也揭示了墨彩与浅绛彩的承继关系和相异之处,为我们深入研究这一中国优秀绘画艺术与中国先进陶瓷技术的结合体提供了又一实物佐证。

五彩,斗彩,粉彩,浅绛彩都是釉上彩作品吗?


釉上彩作为一个瓷器鉴赏术语,作为收藏者常常听到。但对于釉上彩的分类,却有很多人不甚了解,比如,五彩,斗彩,粉彩,浅绛彩,这些瓷器,都是釉上彩瓷器吗?应该怎么对釉上彩瓷器进行分别呢?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探索。

首先,从大分类上来说,这四样瓷器,五彩也好,斗彩也好,或是粉彩与浅绛彩,甚至还可以包括珐琅彩,它们都可以被分类于釉上彩作品。但如果细分来说,又各有不同,甚至可以说区别较大。比如说斗彩瓷器,它不是完全的釉上彩瓷器,因为在斗彩瓷器中,还有釉下青花的存在,即先以釉下青花打底,多有留白,注重空韵,但后期另外加釉上五彩而成,二次添加的时候五彩煊丽,与釉下青花巧妙结合,艺术价值极高。现今存世最多的,就是此两种技法结合的瓷器。不过在宣德年间,也有过一些创新,比如“釉下五彩”的烧造,但即便如此,由于烧造成品的色彩不够明丽且容易产生色调的模糊,并没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倒是,随着瓷器烧造技术有了越来越多的进步和提升,到了晚清民国时期,就有了烧造成功的釉下五彩瓷器。

同样的,五彩瓷器也是较为特殊的,一般来说五彩瓷器包含三彩、二彩和单彩,这些瓷器在烧造的过程中,往往都是经过两次烧制的,且由于品类多,虽为釉上彩瓷器的代表,但具体到每个瓷器,又不能一概而论。而前面说过的斗彩瓷器,因为是高温硬彩,所以无论是发色也好,釉面状态也好,都与五彩瓷器有区别,是釉上彩瓷器中个性较为鲜明,风格较为浓烈的一种。而对于大家更为熟悉的粉彩与珐琅彩瓷器,它们和浅绛彩瓷器都是同一种类别,那就是中低温软彩,烧造的温度要求不高,甚至和玻璃有相似之处,这样的温度却往往需要极好的环境支持才能烧造成功。

总而言之,五彩,斗彩,粉彩,浅绛彩,这些都是釉上彩作品,但又各有不同。比如斗彩瓷器是典型的二次烧造而成的瓷器,且需要高温方能烧造成功。而粉彩瓷器与浅绛彩瓷器则是另一番韵致,低温烧造,对窑口的要求极高。五彩瓷器的品类更多,更需要仔细分辨,方能寻觅出最为精品的釉上彩瓷器。

五彩,斗彩,粉彩,浅绛彩瓷器赏析及成交价格参考:

1: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尺寸:高46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HKD 213,850,000 ,成交时间: 2017-11-27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楷书款。

罐唇口,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渐收,圈足内凹。通体以青花、红、黄、绿等色绘传统鱼藻纹。肩饰覆叶纹;近足处青花绘蕉叶纹;腹部以黄彩加矾红绘八尾鲤鱼,辅以各式水草荷花。圈足内青花书「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盖周边一圈绘鱼藻纹,盖面饰缨络杂宝纹,上置火焰纹宝珠钮。

2:元卵白釉暗刻五彩戗金碗,尺寸:直径17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RMB 74,750,000 ,成交时间: 2014-10-25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秋季拍卖会。

3: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尺寸:8.2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HKD 281,240,000 ,成交时间: 2014-04-08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年春季拍卖会 。

钤印款识:《大明成化年制》款。

小杯上宽下敛,斜壁含蓄,敞口圆转,卧足雅致。瓷胎雪白细腻,釉料均净莹亮,薄如卵幕,润若琼玉。外壁淡勾青花,以黄、深浅草绿、矾红二种等敷色填廓,通绘子母鸡图。一面见公鸡红冠绿尾,昂首高鸣,一母率三雏紧随其后,觅食于野地,牝鸡羽翅朴色,凝神啄食,幼雏玩耍,一稚振羽立母背上。另一面雌鸡觅得红翅昆虫,雄鸡回望,幼雏追看,左方另有小鸡一双,草丛前后捉迷藏。两面间饰浅黄萱草、艳红月桂,枝叶茂密,皆自青花寿石而出,发色淡雅恬静,浅青柔绿甚相宜。底署成化六字双行双方框款。釉聚卧足,蓝款略蒙胧。

4:清乾隆斗彩加粉彩暗八仙缠枝莲纹天球瓶,尺寸:高53.9厘米,估价:HKD 70,000,000 ~ 90,000,000,成交价: HKD 130,600,000 ,成交时间: 2018-05-30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篆书款。

瓶圆鼓腹,直颈,内圈足。通体斗彩加粉彩纹饰。腹部绘暗八仙纹,各缠绶带,包括铁拐李的葫芦、张果老的鱼鼓、钟离权的葵扇、吕洞宾的宝剑、何仙姑的莲蓬(上托灵芝及仙桃)、蓝采和的花篮、韩湘子的笛子和曹国舅的玉笏,周边饰缠枝莲纹。近足处饰莲瓣一周,肩部饰如意云肩,内绘花卉纹。颈部饰如意璎珞纹,间以双鱼及磬,口沿画黄地绿彩如意云头一周。

5:清乾隆洋彩黄地粉青透龙夹层吉庆有余玲珑尊,尺寸:高40.8厘米,估价:HKD 50,000,000 ~ 70,000,000,成交价: HKD 149,091,000 ,成交时间: 2018-10-03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蓝料款。

玲珑尊撇口折沿,宽颈溜肩,黄地细描锦地,沿下环绘如意云头,渲染得宜,立体逼真,挂缀璎珞串珠,其中四组配饰吉字,并有磬如祥蝠,且添盛绽番莲四朵,橘红亮蓝,清新婉丽。另间饰双鱼四组,更添祥瑞,辅以卷延洋花,异风漫溢。纵然满饰繁密,却有条不紊,井然见序。斜肩下渐敛,器腹外层绿地红龙之间,粉青描金镂空夔纹,并缀四面浮雕开光,妙绘丰鱼成双,畅泳柔波微浪中,穿梭落花水藻间,其中鳜鱼两相对、红鲤同游伴,悠然自得,栩栩如生。从镂空间隙,可窥见内瓶仿明青花缠枝花卉,朵妍各异,妙然生趣。足上加缀黄地锦纹转枝洋花,洋菊、银莲,雅致缱绻,与颈上饰纹相呼应。内颈及器底均施松石绿彩,底署蓝料双方框六字篆款,殊为罕稀。

6:清乾隆御制洋彩江山万代如意耳琵琶尊,尺寸:高37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RMB 94,875,000 ,成交时间: 2018-12-08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为乾隆官窑之中堪称别致的彩绘佳器,其形尊贵典雅,装饰雍容华丽,双如意耳精巧工致,如意首系有一装饰金彩“万”字的红色绶带,生动飘逸,为乾隆朝高端精细御瓷琢器之显着标志。口沿装饰如意云头纹,下承万寿飘带纹一周,正与双耳装饰相呼应。腹部绘山水庭院之景,画中远处宫阙耸立,飞檐翘角,苍松翠柏环绕,宛若仙境,雄伟神奇,如云的宝塔傲立山峰之颠遥望长空,湖阔云天,群山耸峙。湖岸渔舟唱晚,丛林中茅屋数间,远山云漫雾嶂,似有万里之遥。其构图虚实相生,笔墨疏秀清润,山石尤称佳妙,淡皴浓苔,毫锋颖脱,墨法精微,令人叹止。施彩清薄妍美,设色淡雅隽永,益见苍雅深厚之感,观之宛如宋人之青绿山水翰墨,构建出乾隆御制诗句“轻舟浮水面,芳径引山家”之境。双耳造型与主题纹饰相呼应,寓意“江山万代”,可谓别具巧思。本品釉彩精妍,美轮美奂,纹饰与颜料运用技法诸多方面凸显出典型洋彩之特征:一是绘画技法摹仿西洋光影画法,注重画面布局的远近关系与立体层次;二是口沿和双耳多处使用洋彩特有的圆状光点装饰;三是于乳浊失透、质地平整的大面积白彩上以细若发丝的墨彩描绘波涛,这种白彩也是由西方影响下的铜胎画珐琅器和瓷胎画珐琅器的重要基色。

7:清乾隆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冬青玲珑夹层瓶,尺寸:31.4厘米,估价:HKD 70,000,000 ~ 90,000,000,成交价: HKD 70,406,000 ,成交时间: 2020-07-11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20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款。玲珑套瓶唇口外翻,犹若华盖,饰如意云纹,极其精致。束颈胭脂红为地,细锥凤尾形卷草纹,锦上添洋花,番莲卷叶,缱绻曼丽,加饰描金双龙耳,天威尽显。鼓腹红地繁花之间,粉青描金镂空仿古纹,龙、鸟交缠,伴以如蝠瑞兽,有条不紊,井然见序。间隙透空,窥见内瓶仿明青花蟠桃,似虚犹实,蟠桃坚硕,枝叶带劲,深浅浓淡,溢宣窑雅风。足与瓶口、肩颈纹饰相呼应,内颈及器底则施松石绿彩,底署矾红六字篆款。

8:程门清晚浅绛彩山水花鸟人物琮式瓶,尺寸:高29.3厘米×2,估价:RMB 1,300,000 ~ 1,600,000,成交价: RMB 2,185,000 ,成交时间: 2018-06-15 ,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春季拍卖会。

圆口方身,仿玉琮制式,腹上部两侧贴饰双象形耳,雕刻精致,圈足,造型周正,端凝敦厚,静穆古朴。体量适宜,制器严谨,比例均衡,线条俐落简洁,考究端庄。通身施白釉,细腻典雅,集山水、人物、花鸟于一器。山水疏朗、潇洒苍雅;花鸟灵动、伶俐可人。人物神形卓然、惬意恬静。“画到简时方为精,画到简时方显功” ,此琮式瓶一览无遗诠释了这一中国画的经典理论。整器设色、布局、画意均无可挑剔,殊为难得,堪为程氏浅绛彩瓷代表之作,也是浅绛彩瓷作品中的扛鼎之作。

9:清代周筱松画浅绛彩人物梅瓶(一对),尺寸:高21厘米;直径3.8厘米,估价:RMB 1,600,000 ~ 1,900,000,成交价: RMB 2,041,380 ,成交时间: 2014-12-29 ,拍卖公司:万融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年秋季瓷器拍卖。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浅绛彩与民国新粉彩的区别?》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浅绛彩与民国新粉彩的区别?》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怎样鉴别均瓷器的老与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