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郎红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郎红釉瓷器贵在何处

郎红釉瓷器贵在何处

郎红釉瓷器鉴别 古代红釉瓷器 红釉瓷器的鉴别

2020-11-16

郎红釉瓷器鉴别。

在中国传统瓷器收藏中,郎红釉瓷器可谓美名远播。民间就流传着关于郎红釉瓷器的谚语:“要想穷,烧郎红”,可见其烧制的的难度与珍贵性,当然,除了烧制难度高,郎红釉瓷器本身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拍卖价格一路走高。那郎红釉瓷器究竟贵在何处呢?

首先,郎红釉之名就来源于康熙年间的江西御窑窑务使朗廷极,此人主持下开始烧制郎红釉瓷器。但是最开始郎红釉瓷器是为了仿造前朝宣德年间的宝石红釉而烧制的,以仿古为先,并且这一时期的仿古瓷中以成化、宣德年间的为最上,无论是落款字体还是釉面纹路,几乎可以乱真。尽管仿古瓷质量极高,但随着发展的成熟与技艺的精进,郎红釉瓷器才有了自己的特色。

其次,郎红釉瓷器之所以能在众红釉中脱颖而出,就在于其色煊丽,宛如宝石。中国古典瓷器中,高温烧制的瓷器本就不多,何况红釉瓷已有多种。但郎红釉瓷器妙在烧制温度高达一千三百多度,所以发色明显,并且极其鲜艳、明亮,红而不敛,鲜而不俗,尤其与前朝红釉瓷相区别的是,郎红釉瓷器通体呈现出强烈的玻璃光泽,莹澈如宝石。这种釉面是因为上釉上得足够厚,厚釉在烧制时会流动,往往在口沿露出一道“灯草边”,也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采取了独特的技艺,有“脱口垂足郎不流”的美誉。

最后,如前文所述,郎红釉瓷器这样的高温釉瓷器,烧制难度本身就极大,除御窑外很难达到这样的高温与气氛。同时除了客观条件外,以铜作为着色剂的郎红釉往往还面临着烧制不成功的风险。所以每个品相完好的郎红釉瓷器都是百里挑一的。多种条件的综合之下,注定了郎红釉瓷器的高价值。也应了那句民间谚语:“要想穷,烧郎红”。

总而言之,郎红釉瓷器的高价值是由多方面决定的。首先就是它的仿古瓷独树一帜,尤其是仿宣德、成化年间的瓷器,更是几可乱真;同时其本身的观赏性与艺术价值也是极高的,红釉肥厚、晶莹,宛如宝石,在众多的红釉瓷中独具煊丽、明亮的特点;最后,其烧制难度、成本极高也决定了其产量少、品质精、价格高。TAOcI52.cOm

taoci52.com编辑推荐

价值过亿的瓷器贵在何处?


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

-清乾隆-

拍卖时间:2005年;

拍卖公司: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1.1548亿港元;

由香港著名古董商翟健民拍得。

简介

乾隆时期的代表作品,造型小巧秀丽,颈部饰以卷草形双耳,垂肩处的如意纹饰雅致婉丽。瓶身主题图案为“花石锦鸡”,寓意锦上添花。

特色

它曾是乾隆皇帝的赏玩之物。整个画面布局匀称,淡雅细腻,色彩相互层叠,富丽多姿,堪称难得一见的佳作。

青花胭脂红料双凤戏珠纹龙耳扁壶

-清乾隆-

拍卖时间:2010年;

拍卖公司:香港佳士得;

成交价:1.24亿港元。

简介

通体青花绘牡丹、莲花和芙蓉,再缀以胭脂红料花朵;口沿下绘如意云头纹一周;腹两侧胭脂红料绘双凤戏珠纹;足墙饰缠枝莲纹。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特色

此器色彩丰富艳丽,画工细腻,为皇家陈设品中之精品。

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卉纹双耳瓶

-民国-

拍卖时间:2011年;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成交价:约1.2亿元人民币。

简介

这件是民国仿乾隆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卉纹双耳瓶。品相算不上完整,瓶身与底足有断开又粘合上的痕迹,瓶口及耳朵鎏金部分有些磨损。

特色

近年来,民国瓷的价格逐年攀升,成为瓷器收藏领域的一匹黑马。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捶瓶

-清乾隆-

拍卖时间:2010年;

拍卖公司: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1.4066亿港元。

简介

高18.4厘米,一对,《乾隆年制》款。瓶上开光窗内四季花卉纹饰绘画,瓶颈的缠枝花卉图案,两瓶祥云瑞蝠相映成趣,相辅相成。

特色

康熙皇帝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珐琅彩瓷;雍正皇帝继承了父亲对珐琅彩瓷器的酷爱;乾隆更是亲自指导过珐琅彩瓷器的烧造。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清乾隆-

拍卖时间:2006年;

拍卖公司:香港佳士得;

成交价:1.5123亿港元;

由香港收藏家张永珍博士拍得。

简介

该碗原属圆明园珍品,乾隆亲自指导过珐琅彩瓷器的烧造。该碗绘有杏花盛开,春风吹绿柳,双燕比翼飞。侧面有乾隆御笔行楷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碗底有蓝楷书款《乾隆年制》。

特色

该碗造型秀美,白釉温润,工艺精湛,乃为乾隆珐琅彩瓷器杰作。

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

-明永乐-

拍卖时间:2011年;

拍卖公司: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1.6866亿港元。

简介

该瓶高36.5厘米,纹样细腻柔美,形制比例得当,是永乐瓷器难得杰作。

特色

明代官窑瓷器中青花瓷的艺术成就最高,而永乐、宣德两朝可谓青花瓷器的全盛时期。该瓶则是永乐瓷器中的珍品。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北宋-

拍卖时间:2012年;

拍卖公司: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2.0786亿港元。

简介

直径13.5厘米,六葵瓣花式,口略撇,上丰下敛,浅腹薄壁。棱角含蓄,器身随沿起伏,圈足微外撇,底有细小芝麻钉痕三枚。

特色

汝窑是北宋仅供宫廷使用的官窑,前后只烧造了20年左右,温润古朴,历来为深宫所藏。汝窑是极为珍罕之器,私人收藏极少。

清乾隆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

-清乾隆-

拍卖时间:2010年;

拍卖公司: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2.5266亿港元;

由香港收藏家张永珍博士拍得。

简介

清代,一种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轧道锦地”于景德镇日臻完善。这是一种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以表现“锦地”效果的工艺。这只长颈葫芦瓶就是这一时期的杰作。瓶上所绘纹饰色泽艳丽多变,重叠交错,构图精巧,细致缤纷。

特色

此瓶是“轧道锦地”工艺制作的珍品

元青花鬼谷下山罐

-元代-

拍卖时间:2005年;

拍卖公司:伦敦佳士得;

成交价:约2.3亿元人民币;

由世界著名收藏家、英国古董商

埃斯肯纳兹拍得。

简介

此罐使用进口钴料绘出的青花纹饰共分四层,第一层颈部:饰水波纹;第二层肩部:饰缠枝牡丹;第三层腹部:为“鬼谷子下山”主题纹饰;第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

主题画面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

特色

元青花瓷属于奇货可居。在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绘有人物故事题材的更是凤毛麟角。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明永乐-

拍卖时间:2014年;

拍卖公司: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2.8124亿港元;

上海龙美术馆创始人刘益谦拍得。

简介

斗彩工艺创烧于明代成化年间,用青花勾廓、五彩填色,有青花与彩瓷竞艳之意。鸡缸杯是明成化斗彩杯之一,即饰子母鸡图之盛酒小杯,环绘公鸡偕母鸡领幼雏觅食。鸡缸杯色彩缤纷鲜明,抚之柔润如玉,绘画更率真可人。

特色

这是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除此件以外,存世的鸡缸杯仅有三件为私人收藏。

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盌

《大明宣德年制》款

-明宣德-

拍卖时间:2017年;

拍卖公司: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2.02亿港币。

简介

直径23公分宣窑青花鱼藻纹大盌,深壁外撇,绘饰卓绝悦目,柔光温蔼,沦肌浃髓,让人不禁倾心。无论纹样、画工、器形、尺寸,举世无能出其右者,传世绘相同鱼藻纹之宣德盌,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两例可资比较,然尺寸皆较小。

鱼藻纹虽属常见中国瓷器饰样,但如此妙作花口之盌,起伏之间,互映交辉,彷佛水光潋滟,添绘游鱼栩栩如生,诚陶冶神品。

特色

此宣窑大盌经历世代传承,幸犹完美无损,问鼎明初青花陶冶之巅,私人收藏中绝无仅有。

龙泉窑青瓷贵在何处


龙泉窑制瓷之美名,自宋以来,天下为之倾心,并且一直以来就以出产青瓷著称,其所出青瓷色泽明丽、釉面澄净,在拍卖中屡创佳绩。那从瓷器发展源流与瓷器的价值变动角度来说,龙泉窑青瓷是凭借何种特点牢牢占据着制瓷业的一席之位的?又是凭借什么实力能够成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中国制作瓷器的历史在世界上所有国家中都是非常悠久的,且品类众多。而龙泉窑青瓷则正式开始于五代,兴盛于南宋,其特点多样。因其颜色呈青色,所以极具典雅、古朴、端庄、青淳的特色,因此不同于其他种类的瓷器。其中的梅子青、粉青釉则达到了龙泉窑青瓷釉色制瓷技艺的最高境界。除此之外,龙泉窑青瓷还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造型浑朴,色泽纯洁斑斓而闻名世界,这些都令龙泉窑青瓷极高的收藏价值。

同时,龙泉窑青瓷还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以及文化交流的世界性商品,所以相对于御用的瓷器,龙泉窑青瓷在烧造中更多地体现了世界性的审美偏好,比如器型稳重端丽、釉面重光泽,与其余瓷器相比更多一些东方独有的含蓄之美。而龙泉窑青瓷能够传承到现在且没有断绝,这也与它庞大的瓷窑体系紧密相关。中国自瓷器产生开始,就存在了大量的专门用来烧制瓷器的瓷窑,而龙泉青窑也是中国制瓷史上年代最长、分布最广、质量最高、规模最大的青窑名瓷。历史感与含蓄之美交融,难怪龙泉窑青瓷在世界拍卖会上的价格也居高不下了。

龙泉窑青瓷还分为两种类型,一为“哥窑”,一为“弟窑”。其中龙泉“哥窑”烧制的青瓷因以紫足铁口,釉裂成纹、釉层饱满为独有特色,而素有“金丝铁线”之美称。被世人视为瓷中珍品,龙泉“哥窑”还是宋代五大瓷窑之一,可见其在瓷器史上的尊崇地位。而龙泉弟窑虽然不在五大名窑之列,但也未逊色于其他瓷器,龙泉弟窑胎白釉厚,光泽柔和,釉层丰厚,宛如美玉,瓷体棱线处因有白痕微露而被称为出筋,足底呈红色为朱砂底,端丽秀逸;弟窑青瓷釉色之美,宛如美玉,至今世上尚无匹敌。

总之,不管是哥窑还是弟窑,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及风采,屹立于世界瓷器之林。不仅如此,龙泉窑青瓷自产生起就享受着各种各样的赞誉,而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它的价值也在不断地增加,所以龙泉窑青瓷之所以贵,正是在于龙泉窑青瓷的这些特点以及品质,技艺圆熟、历史悠久、品质极佳,是制瓷史上一朵摇曳生姿的奇葩!

郎窑烧制的铜红釉瓷器


郎窑是清代的官窑之一,即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1705-1712),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监烧的御窑。

郎窑的产品除郎窑红外,还有郎窑绿,郎窑兰釉及描金、郎窑青花、五彩等。而郎窑的最大成就是恢复了明中期失传的铜红釉烧造技术,成功地烧成著名的郎窑红。

以铜原料作为着色剂,早在汉代的铅绿釉陶器上就使用过,铅绿釉就是铜在低温氧化焰中的呈色。高温铜红最早出现在唐代的长沙窑,另在唐长沙窑和宋代均窑中还作纹饰使用过。真正烧成浑然一色的铜红釉瓷器始于元代的景德镇窑,釉色为暗红色。它为后世铜红釉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到明早期的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窑才真正烧成通体鲜红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可是到明代中期这种烧造技术就失传了。直到200多年前的清代康熙朝,在郎窑中才又成功地烧制出高温铜红釉瓷器。

郎窑红是铜红釉中较鲜艳的一种,其釉面光洁透亮,有玻璃质感,开纹片并有牛毛纹,釉色深浅不一。色深者红艳,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特征,其釉色莹澈浓艳,仿佛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光彩夺目。色浓者泛黑,色浅者粉红,色淡者暗褐。

郎窑红器里釉有米黄色、微青色、白色三种,均开有纹片。

郎窑红器足底釉有米汤色,苹果青色,均显露红色的斑晕,偶然也有红釉底和白釉底。

郎窑红器有单层釉和双层釉两种。双层釉是没有“脱口”现象的,单层釉者其口沿釉在高温中往往下垂流,使口沿显露胎骨之色,一般呈白色、米黄色、浅红色或淡青色,形成了“脱口”。由于釉逐渐垂流,使器物上半部釉色浅淡,下半部釉色深艳,形成了“垂釉”。但因为制作工艺精湛和掌握好火候,使郎窑红器垂釉一般均不过足,称之“郎不流”。统称“脱口、垂釉、郎不流”,这是郎窑红器的鉴定要点。但是“郎不流”也不尽然,根据耿宝昌先生的调查统计,约有15%是流釉过足而稍加修整的,但与后世窑变釉的斩足现象又有程度不同的区别。

郎窑红釉器,在其他方面也都具有康熙朝的时代特征。一是胎骨洁白细密而坚硬,足底露胎处有火石红;二是口沿涂有粉质的粉白釉或浆白釉,且多有破泡;三是修足有平切式、平切棱角略圆式、*圆式或为里收外斜削的二层台式;四是器身红釉与足除露胎处有一条白色线;五是器型独特如观音樽、油鎚瓶,笠式碗等都是康熙时极为流行的造型;六是大多数无款,偶有青花“福”、“寿”、“大清年制”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铜是一种很活跃的元素,在不同的烧制气氛下,铜的呈色是不一样的。正常的铜红是在还原气氛下的呈色,但由于古代窑火、窑温等控制并不是很精密,常常会出现烧制失败。如果气氛控制失误,使窑内呈氧化气氛,则铜则会呈层次不同的青绿色,郎窑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传世的郎窑器有所谓的“郎窑绿”或称“绿郎窑”,又有一种器里釉为红色而器外呈浅绿色的称为“反郎窑”,这些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郎窑红器的变异类。“郎窑绿”器的特点与郎窑红器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用相同的原则加以鉴定,而“反郎窑”器则多为水盂等小型器,数量极其稀少。

由于康熙郎窑红釉瓷器的珍贵,物罕而价昂,因此后世仿造者比较多,有些仿得很高超,几乎可以乱真。但仿品是无法摆脱它的时代特征的,与真品是不同的。通常“郎窑红”仿品多为民国时仿制,也有采用雍正时的仿哥釉器再加绿釉或干脆加彩来仿康熙各色郎窑器的。其仿品一是釉面多出现白色星点;二是上半部釉色与下半部釉色反差较大,不协调;三是胎质较松不甚密;四是分量过轻或过重;五是器型没有康熙时的典雅端庄;六是口沿和圈足的工艺不一样。只要细心观察对照,仿品和真品还是可以区分的。

康熙时期郎窑红釉瓷极为珍贵


早在汉代的铅绿釉陶器上就使用过。郎窑的产品除郎窑红外,还有郎窑绿,郎窑兰釉及描金、郎窑青花、五彩等。而郎窑的最大成就就是恢复了明中时期,是失传已久的铜红釉烧造技术,成功地烧成著名的郎窑红。铅绿釉就是铜在低温氧化焰中的呈色。高温铜红最早出现在唐代的长沙窑,另在唐长沙窑和宋代均窑中还作纹饰使用过。真正烧成浑然一色的铜红釉瓷器始于元代的景德镇窑,釉色为暗红色。它为后世铜红釉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郎窑红是铜红釉中较鲜艳的一种瓷器,其实釉面光洁透亮的,有玻璃质感的,开纹片并有牛毛纹的,釉色深浅不一的。色深者红艳的,有""明如镜、润如玉、其釉色莹澈浓艳,光彩夺目。色浓者泛黑,色浅者粉红,色淡者暗褐。郎窑红器有单层釉和双层釉两种。双层釉是没有’‘脱口‘’的现象,单层釉者其口沿釉在高温中往往下垂流,使口沿显露胎骨之色,一般呈白色、米黄色、浅红色或淡青色,形成了‘‘脱口’’。

由于釉逐渐垂流,使器物上半部釉色浅淡,下半部釉色深艳,形成了‘‘垂釉’’。但因为制作工艺精湛和掌握好火候时,使郎窑红器垂釉一般均不过足,称之‘‘郎不流’’。统称‘‘脱口’’、垂釉、‘‘郎不流’’,这是郎窑红器的鉴定要点了。但是‘‘郎不流’’,也不尽然,根据耿宝昌先生的调查统计后,约有15%是流釉过足而稍加修整的,但与后世窑变釉的斩足现象又有程度不同的区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铜是一种很活跃的元素,在不同的烧制气氛下,铜的呈色是不一样的。正常的铜红是在还是原气氛下的呈色,但由于古代窑火、窑温等控制并不是很精密,常常会出现烧制失败。如果气氛控制失误,使窑内呈氧化气氛,则铜则会呈层次不同的青绿色,郎窑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又有一种器里釉为红色而器外呈浅绿色的称为‘‘反郎窑’’,这些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郎窑红器的变异类。‘‘郎窑绿’’器的特点与郎窑红器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用相同的原则加以鉴定,而‘‘反郎窑’’器则多为水盂等小型器,数量极其稀少。

在康熙郎窑红釉瓷器的珍贵中,物罕见而价昂,因此后世仿造者较多,有些仿得很高超,几乎是可以以假乱真了。但仿品是无法摆脱它的时代特征的,与真品是不同的。通常仿品多为民国时仿制,也有采用雍正时的仿哥釉器再加绿釉或干脆加彩来仿康熙各色郎窑器的。其仿品一是釉面多出现白色星点;二是上半部釉色与下半部釉色反差较大,不协调;三是胎质较松不甚密;四是分量过轻或过重;五是器型没有康熙时的典雅端庄;六是口沿和圈足的工艺不一样。只要细心观察对照,仿品和真品还是可以区分的。

康熙郎窑红釉瓷器物罕而价昂


说清朝,先道康熙。说到康熙瓷器,大多数人会想到“墨分五色”的“康熙青花”,大概“康熙五彩”,实在康熙一朝的招牌瓷器当属“颜色釉”。在单色釉品种中,康熙的豇豆红、郎窑红尤为令藏家瞩目。

何谓郎红?

郎红,又称郎窑红,为我国宝贵的传统红釉之一,我国陶瓷史上唯逐一个以督窑官姓氏定名的瓷器品种。史料纪录,郎红是时任江西巡抚督造官窑瓷器的郎廷极因奉命仿烧明朝宣德宝石红釉,机遇偶合中烧制而出的一种新釉。郎红所秉持的红是众颜色釉里影响及艺术成绩最高之一,是公认的“色釉之釉色大成”。

康熙对红釉瓷器有着特别的偏幸,由于赤色意寓着国家旺盛。高温铜红釉的烧制是一项极难把握的技能,自宣德宝石红而降,所烧红釉瓷无出其右,其烧制工艺历经长年的战乱已几近失传,直至康熙年间才重新规复其光彩。

别的,值得一提的是,郎红釉瓷器对烧成时窑内的温度、氛围要求颇为严酷,有“十件难能九件成”之称,足见其难能难得。因此其时有民谚曰:“若要穷,烧郎红”、“家有郎红,吃穿不愁”的说法。即便在本日,郎红瓷也甚为贵重,郎红瓷曾多次在我国向导人出访时被看成国礼礼物。它向天下展示着中国瓷器的漂亮与内在,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红”。

郎窑红是完全按照明朝永乐、宣德的红釉来制作的,即寻求红宝石般美丽温润格调。釉面光洁透亮,有玻璃质感,开纹片并有牛毛纹,釉色深浅不一,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特性。

郎窑红器有单层釉和双层釉两种

双层釉是没有“脱口”征象的,单层釉者其口沿釉在高温中每每下垂流,使口沿表现胎骨之色,一样平常呈白色、米黄色、浅赤色或淡青色,形成了“脱口”。由于釉渐渐垂流,使器物上半部釉色浅淡,下半部釉色深艳,形成了“垂釉”。但由于制作工艺精深和把握好火候,使郎窑红器垂釉一样平常均不外足,称之“郎不流”。统称“脱口、垂釉、郎不流”,这是郎窑红器的判定要点。

赤色是中华民族最喜好的颜色,乃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力皈依。郎窑红的釉色布满张力,显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故与之相配的瓷器以瓶、尊等大件器物为主,如观音瓶、棒槌瓶、胆式瓶、梅瓶、蒜头瓶等,别的也有盘、碗、炉等中型器物。

这些器物造型端庄、雍容华贵,与浓郁旷达的釉色相得益彰。固然郎窑红器物色泽浓艳,华而不俗,心胸非凡,虽大多没有款识,但这种靡费巨万的奢侈瓷器,天然只有皇家才有资格拥有,备受皇家推许。

康熙郎窑红釉瓷器物罕而价昂

由于康熙郎窑红釉瓷器的贵重,物罕而价昂,因今后世仿造者比力多,有些仿得很高超,险些可以乱真。但仿品是无法摆脱它的期间特性的,与真品是差别的。通常“郎窑红”仿品多为民国时仿制,也有接纳雍正时的仿哥釉器再加绿釉或干脆加彩来仿康熙各色郎窑器的。

其仿品特点如下:一是釉面多出现白色星点;二是上半部釉色与下半部釉色反差较大,不和谐;三是胎质较松不甚密;四是分量过轻或过重;五是器型没有康熙时的典雅端庄;六是口沿和圈足的工艺不一样。只要仔细观察对照,仿品和真品照旧可以区分的。

郎窑红无疑是康熙红釉瓷天下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开创了康熙红釉瓷之先河,其无论是汗青意义照旧独特的艺术魅力,均可独步古今。

郎红釉瓷器为什么有那么高的收藏价值


中国传统瓷器能入俗谚并口耳相传者不多,郎红釉瓷器算一个。民间俗谚:“若要穷,烧郎红。”可见其质量之精与地位之高,即使对瓷器了解不深的普通人也略知一二,至于收藏界,对郎红釉瓷器的重视程度更胜一筹,拍卖场上的郎红釉瓷器价格也一路走高。那郎红釉瓷器为什么有那么高的收藏价值?它究竟好在哪儿呢?

顾名思义,郎红釉瓷器也属于红釉瓷器的一种,但与传统的红釉瓷又有不同,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其鲜艳程度远胜于之前的铜红釉,色极鲜、红极润,通体鲜明、色泽绚丽、红艳若血玉,又有瓷器的质感与釉面的莹澈感,通体呈现出明艳端庄的气度,且泛出强烈的玻璃光泽,使其品类特征更加鲜明,从艺术性上来说就极为可观。同时从品相上来说,郎红釉口沿上也有明显的特征,微露白胎,泛青或红,是鉴赏的一个要点。

那么如何形成这样特殊的口沿呢?这主要是由于郎红釉瓷器特有的“流釉”现象而形成的。郎红釉瓷器的釉料都是自上而下流动的,最终出窑的状态是上面口沿露白胎,世称“灯草边”;而下面的釉料堆积,形成深而重的颜色,凝而如墨,仍泛黑红。瓷器通体有渐变之韵,且流釉并不超过瓷器底足,这是因为工匠在瓷器底部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起着防止流釉过足的作用,是郎红釉瓷器独有的技法。

除了这些特别之处,郎红釉瓷器更重要的一点是其本身烧造难度极高。因为郎红釉瓷器属于高温釉瓷器,所以对于烧制的温度要求很高,一般窑口根本达不到其需要的烧造氛围。同时郎红釉瓷器的着色剂为铜,铜红釉瓷器本身艺术性较强的,所以一件品相完美的郎红釉瓷器烧造出来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郎红釉瓷器为何收藏价值极高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郎红釉瓷器的珍贵是众所周知的,但究其原因,无外乎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极高,通体鲜明、色泽绚丽、玻璃色泽光润;同时口沿露白、垂釉不过足,有着一套独特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它烧造难度极高,除了清康熙年间所出的品相完美,仿前朝款识也几可乱真,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兼备。

怎么鉴定郎窑红瓷器?


郎窑红是清代康熙年间的江西巡抚郎廷极到景德镇作督陶官后,仿明代宣德“祭红”而创烧出来的一种名贵色釉瓷器。但在青花“大行其道”的收藏市场上,色釉“退居二线”。有行内人士表示,色釉特别是郎窑红简洁高雅,目前市场并未“大热”,价格不高,值得有闲钱、有审美能力的工薪一族关注。今天说说,怎么鉴定郎窑红瓷器?

清康熙红釉瓷特点。 “郎窑红”如初凝的牛血般鲜红,色彩绚丽,红艳鲜明,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特征,被称为瓷器中的绝品。而“豇豆红”则呈现出一种淡雅柔润的浅桃红色。在釉面上还能看到散落的深红色斑点和绿色苔点,酷似红豇豆的颜色,故称“豇豆红”。

郎窑红是铜红釉中较鲜艳的一种,其釉面光洁透亮,有玻璃质感,开纹片并有牛毛纹,釉色深浅不一。色深者红艳,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特征,其釉色莹澈浓艳,仿佛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光彩夺目。色浓者泛黑,色浅者粉红,色淡者暗褐。郎窑红器里釉有米黄色、微青色、白色三种,均开有纹片。郎窑红器足底釉有米汤色,苹果青色,均显露红色的斑晕,偶然也有红釉底和白釉底。

郎窑红釉器,在其他方面也都具有康熙朝的时代特征。一是胎骨洁白细密而坚硬,足底露胎处有火石红;二是口沿涂有粉质的粉白釉或浆白釉,且多有破泡;三是修足有平切式、平切棱角略圆式、滚圆式或为里收外斜削的二层台式;四是器身红釉与足除露胎处有一条白色线;五是器型独特如观音樽、油鎚瓶,笠式碗等都是康熙时极为流行的造型;六是大多数无款,偶有青花“福”、“寿”、“大清年制”款。

由于康熙郎窑红釉瓷器的珍贵,物罕而价昂,因此后世仿造者比较多,有些仿得很高超,几乎可以乱真。但仿品是无法摆脱它的时代特征的,与真品是不同的。通常“郎窑红”仿品多为民国时仿制,也有采用雍正时的仿哥釉器再加绿釉或干脆加彩来仿康熙各色郎窑器的。

从读者所提供的郎红天球瓶照片判断,经过专业人员的鉴定为新仿品,主要有六个重要的破绽:

*破绽一:釉

对比“新仿郎红天球瓶”和“光绪郎红观音瓶”的图片可发现两者的明显差别,真品的瓶口处釉色灰白,而赝品为纯白;虽然两个瓶的内壁都光滑如镜,但真品有沉淀的光彩,而赝品有光鲜的红色,非常刺眼,应该是造假者在瓶身上了玻璃釉的效果,从“康熙郎红香炉”也可看到真正的郎红色彩浓厚、沉重,毫无轻浮之感;在瓶口白釉和红釉的“接壤处”可看到,真品的红釉有垂流现象,呈自然的流动感,而赝品却明显是将红釉扫上去,甚不自然。

*破绽二:开片

对比“新仿郎红天球瓶”和“光绪郎红观音瓶”、“康熙郎红香炉”可发觉,开片截然不同。仿品的瓶口处开片很小,有玻璃出现碎纹的感觉,而瓶口内壁无开片,只有纯白釉;真品中,观音瓶瓶口内外壁都有开片,香炉的内壁完全开片,而且开片自然,呈“井”字形。

*破绽三:底部

对比“光绪郎红观音瓶”、“康熙郎红盘”、“康熙郎红香炉”、可发现郎红器的底部有几个共同点:加釉的部分呈“米汤白”,并有开片。香炉的底部最为特别,只有中间一小圈是加釉部分,其他都露胎。而“新仿郎红天球瓶”的底部全上纯白釉,无开片,明显有“贼光”。

*破绽四:圈足

“新仿郎红天球瓶”中,器物的圈足非常干净纯白,而红釉与圈足之间有明显分界,可判断是造假者对圈足进行了打磨,以制造出红釉只流到器物底部的“假象”,非常规整。

从“光绪郎红观音瓶”可看到郎红器物的重要特点——“灯草边”底——圈足不平整,红釉自然与圈足有轻微“接壤”,是因为圈足曾被工匠用刀刮过以“修足”,非常自然。

*破绽五:款识

从“新仿郎红天球瓶”可看到明显的款识“景德镇制”。但其实郎红器物一般无款,更无“景德镇制”这样的款识。文章中提到的几件真品均无款识。可从此款识推测该赝品是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仿造的。

*破绽六:重量

手拿新仿品可发现上轻下重,所有力量集中在球体部分。而实际上真品的重量上下非常均匀,重心不会下坠。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怎么鉴定郎窑红瓷器”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郎红与祭红


通体高温铜红釉瓷器的制作始于元代景德镇窑。到明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才真正掌握了鲜红釉的烧制技术,一批釉色纯正鲜艳的红釉器相继问世。这一时期所烧的铜红釉釉色之美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深受世人喜爱,被冠以鲜红、宝石红、鸡红、霁红、积红、祭红等雅称。特别是永乐的红釉器,因其釉下常有暗云龙纹装饰,尤为名贵,在《景德镇陶录》上有“永器鲜红最贵”记载。

然而宣德以后,鲜红釉器制作日渐式微。弘治、正德年间,除偶有几件釉水与色泽稍好,大多是些不成功的制品。嘉靖晚期,祭红贡品已长期陷于“釉欠润、色灰暗”的境地,明初显赫一时的铜红釉烧制技术至此已基本失传。万历时,尽管朝廷多次催索鲜红器,可鲜红釉仍无崛起之望,万般无奈之下,署理景德镇窑事的江西巡抚陈有年不得不于万历十四年八月,以“鲜红等项瓷皿从来烧无一成”为由,奏请朝廷准予以矾红代替。矾红是一种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低温红釉,由于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又名铁红。铁红的釉色红中微泛黑、若红枣之皮,外观虽然没有高温铜红釉纯正鲜艳,却比铜红釉呈色稳定、易于掌握。但它需二次烧成,且色泽远不及铜红釉光亮华贵。

直到100多年后的清康熙朝,掌管景德镇御窑事务的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效仿明代宣德祭红宝石釉时烧出郎窑红,才结束了明中期以后铜红釉瓷的衰退局面。

郎窑红的产生

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而一些名贵品种的初来乍到往往非出“人算”,而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巧合及一些偶然因素造就,“郎窑红釉”便是这样诞生的。

不少专家认为,郎红釉的烧制难度在于得让窑内诸多不确定因素出现神奇的逆转。于是在300年前的康熙朝,人算的祭红(宝石红),阴差阳错地变成了郎红。“从配合、工艺、烧成等情况推测,当时并不是有意识地创造此种色釉,很有可能是仿明代祭红之宝石釉,只因釉料配合、釉层厚度及烧成温度控制不当,以致形成了另一种流动性甚大,具有大片裂纹、色调最为鲜艳的郎窑红釉,因它别具风格才不惜工本地大量制作,其中当有不少好的产品,因而更加获得了人们的赞赏,并称之为宝石红。”“种豆得瓜”,这就是郎窑红釉的由来。换言之,郎红是铜红釉中不可多得的一个变种。

冯先铭等编纂的《中国古陶瓷图典》(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亦明明白白地谈到郎窑红釉是“清康熙时期仿明宣德宝石红釉所烧的一种红釉。因康熙时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仿烧成功,故以其姓氏命名,又称郎红。

郎廷极的郎红釉是颜色釉瓷生产的一个里程碑,康熙晚期,由于郎窑红、豇豆红、胭脂红、珊瑚红等一批红釉新品种的诞生,从而使颜色釉瓷美不胜收。一时间,郎窑红、豇豆红、祭红、胭脂红、珊瑚红、祭蓝、天蓝、洒蓝、孔雀蓝、瓜皮绿、豆青、粉青、仿定白釉、乌金釉等各种色釉瓷争奇斗艳、交相辉映,开创了颜色釉瓷绚烂多彩的新天地。在中国陶瓷史上,以工匠或督陶官的姓氏命名瓷釉的,郎红釉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郎红的特征

郎红在1300℃左右的高温还原焰中烧成,是一种明亮鲜艳的深红色釉。它的外观特征非常明显,从实物上能清晰地看到如下几个特点:一、釉层清澈明快、透亮见地,局部处有雾气般的朦胧现象。二、釉色鲜红,犹如初凝的牛血,釉面上有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的流动性大,口沿部位的釉汁向下垂流,致瓶口釉薄处色泽浅淡、隐露胎色(呈一环不规整的淡青转浅红色的露白),即所谓“脱口”。器底近足处囤积有一周不过足的垂釉,釉厚,呈黑褐色,故郎窑红又有“郎不流”之称。三、器身釉面开有纵向长、横向短的交错纹片,纹片细长若牛毛、且紧贴胎体,故侧视釉表,并不见有明显纹裂,说明纹片开在釉内。四、釉内气泡极其细小、疏朗,釉汁中有肉眼可见的小白点,有些小白点还拖有垂直的丝条状长尾。五、底足内所施白釉莹亮泛青,内墙角釉厚处泛青绿色,这便是俗称的“苹果青底”或施“淡苹果青釉”。六、器里白釉坚致,但色泽与康熙通常的透明釉有别,而是呈炒米黄,且开有蝉翼般的无色细碎纹,即所谓“米汤釉”。

此件康熙郎窑红观音尊1989年余得自上海东华拍卖行,因当时无人竞争,以50元到手,只相当于那时瓷器店里现代三等品钧红价之半。18年来,余在文物市场居然没碰到一件红得相似或者因具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三要点和“苹果青”“米汤釉”特征而能被称得上是“郎红”的器物。这件高24.2厘米的铜红釉瓶,胎体采用分段衔接,内腹的中上部显露出横向接胎痕。二层台圈足,足端平切,棱角略圆,此为郎红器最多见的足式,意在让流动性大的铜红釉在此打住,形成“垂足”。圈足的里、外墙均微泛火石红色。不管从造型、工艺,还是从胎釉上看,这件器物都带着明显的康熙瓷特征。而它的釉色猩红如初凝之牛血,这也是郎红器固有的特征。

但是,这件价廉物美的郎红瓷仍有让人抱憾之处,其口端的“灯草边”早已荡然无存,并露出了胎骨。原因何在?原来,表面上看,“郎窑红的口与足,也有与明代宣德红釉相似的那种‘灯草边’;不过,宣德时为自然形成的白口,而康熙时则是人为涂施的一层厚而含有粉质的白釉或浆白釉。”这是郎红同祭红的重大差异之一。而且,郎窑红“器口的粉白釉,由于釉质疏松,常造成口沿处的漏釉与破泡,又由于干裂的破泡孔内易于藏垢,而形成器口的片片黄斑”。所以,康熙郎红的这层极易藏污纳垢的“灯草边”时至今日能保持原貌者甚少。而那些流落于民间的郎红由于保存环境通常较差,其“灯草边”大多已很不雅观,有的则被打磨掉。鉴于此,“灯草边”的形态及模样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区分郎红与祭红的依据,是鉴定时不可疏忽的一个重要细节。

祭红概况

祭红又称霁红,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系以铜为着色剂,经1220~1280℃左右高温,在还原气氛中烧制而成的高温红釉。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行的红釉品种。为区别于明永、宣时期的红釉及康熙朝的郎窑红,后人习惯上称之为祭红或霁红。

祭红瓷的生产历来受到宫廷重视。永乐的红釉器多为盘或碗,在器内壁的釉下还往往模印有行龙,而器的内底则加刻云纹或者花卉纹。釉色多数艳丽而匀润,釉汁凝重,少数釉质不纯,伴有黑色小点或血丝状纹。

宣德时期的铜红釉殷红透亮,如红宝石般悦目,故被誉为“宝石红”,为宣德红釉的代表品种。宣德红釉的器里釉有红白两种,也有的于内壁的白釉下加刻云龙纹,因釉质肥厚,纹饰大多不够清晰。永乐、宣德红釉器的口边及底部都有一环白口,系高温下自然形成,俗称“灯草口”或“灯草边”。换言之,“灯草边”的成因在于:焙烧过程中,红釉因流动变薄,加上口部和底足胎釉交汇之处的釉汁原本就较薄,而铜分子在高温下又容易挥发和氧化,从而形成一条宽度约2~5毫米的白边。

康熙时期的祭红釉普遍泛浓红色,个别釉色较为浅淡,若桃花般粉红鲜丽,釉面平滑。有的祭红釉面有细小橘皮皱纹。

雍正时期祭红比康熙时更为成熟,釉色有深浅、浓淡之分,且色泽大多很均匀。釉面有平静和细橘皮皱纹两种,并以有橘皮皱纹现象的釉面为多见。

乾隆时期的祭红质量进一步稳定,釉面上之橘皮纹呈涟漪状小皱纹,釉色大多匀净。当时的生产量想必骤增,因为传世之祭红官窑器以乾隆瓷较多见,而进入拍卖市场的也数乾隆祭红最多。

此外,除御窑品,乾隆的民窑祭红瓷也开始多见了起来。说明祭红釉的制作民窑亦已掌握。乾隆时期的“陶户”中已出现不少精通“造霁红”的“专家”,有些祭红品的釉色和釉质可与官窑媲美。至于成品率,不管是官窑还是属民窑的“官古户”,估计都高不了。因为受技术条件制约,直到上世纪50年代,祭红的正品率依旧极低。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潘文锦于1985年发表的《浅谈名贵颜色釉的发展》一文,对于1954年至1955年间的景德镇中德(前东德)技术合作工作曾有过一番回顾。他讲道:“一年里,就把多种色釉的质量稳定提高了不少,如祭红的一级品率就由原来的0.5%提高到25%,其他品种的一级品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豆青、天青、钧红等的成品率已由5%~10%提高到80%以上,另外并创制了蓝窑变、仿宋钧等新品种色釉。”从上文中的20世纪中叶祭红的0.5%一级品率,即每200件有1件为一级品,可推断18世纪祭红的一级品率(即官窑品)大抵不会太高,亦应是百十件里得一吧。

郎红瓷的烧造肯定比祭红更加艰难,康熙时的民谚“若要穷,烧郎红”便是证明。由此还可联想到,郎红瓷上的不落款实属不得已。否则,出窑一件砸一件,岂不是在诅咒皇上!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瓷器上可以大大咧咧地落上各式明代寄托款,却一律不准书写本朝年号款,内中奥妙大概就在于此。

郎红与祭红的外观差别

1、郎红釉面玻璃光泽强烈,清澈透明;祭红的釉面凝厚莹润,浓郁呈失透状。

2、郎红釉流动性大,口沿下因此显露出白色胎体,此“脱口”为郎红典型特征,再则,底足有一环深褐色的积釉,称“垂釉”,但流釉一般不过足,故郎红瓷独具“脱口垂足郎不流”之风貌;祭红基本是色不脱口,釉不垂足(即使底足略微有积釉较薄、规整,亦明显有别于郎红),器口与足根处均有醒目而地道的“灯草边”。

3、郎红的釉色鲜红艳丽,由于流动性大,通体上下甚至前后釉色的变化活泼,灵动,釉色浓处好似牛血初凝,而红釉稍薄便会出现如鸡血一般鲜红,其近底足处又常因积釉过厚呈按红色或黑褐色;祭红则釉色通体匀净,少见变化,相对而言,典型永宣祭红釉呈鲜红色,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宽,在3-5毫米之间,清代红釉大多色泽凝厚深沉,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窄,约1-2毫米。

4、永放大镜可见到郎红的釉内气泡分布介于两者之间,不太稠密,然而气泡个大,大的凭肉眼就能一目了然。

5、郎红的釉层内开大纹片,祭红无纹。

6、郎红的釉面光爽,釉面上的橘皮纹现象偶尔会有之;祭红大部分有橘釉现象,明代橘皮纹较清代大,而清雍正橘皮皱纹则较乾隆大。

7、郎红的底足与器内,或呈米黄色,或呈浅绿色,俗称“米汤釉”与“苹果青釉”,也有少数底为本色的红釉底;而祭红的器内器外均无此特征。

另外,郎红釉的器型以瓶和尊为主,祭红釉习见壶、碗、盘、洗、钵、瓶(梅瓶和玉壶春瓶),器型上的这一差异在甄别时亦不能不察。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郎红釉瓷器贵在何处》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郎红釉瓷器贵在何处》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郎红釉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