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底足旋纹 > 导航 >

成化青花狮球纹卧足小碗

成化青花狮球纹卧足小碗

古代瓷器底足旋纹 乾隆瓷器胎足鉴别 成化瓷器鉴别

2020-11-16

古代瓷器底足旋纹。

狮子纹作为我国瓷器装饰的常见纹样,是陶瓷与狮子文化联姻的结晶,在长期的交融与演化过程中积淀了一定的人文内涵和美学特质。

狮纹瓷器以绘画为主要装饰形式,人们利用富有象征、寓意的狮纹图案、造型或符号通过象征、隐喻、谐音、比拟、寓意等手法表现出来,传递给世人某种生活观念和精神追求,诸如官运亨通、功名利禄、驱邪禳灾以及体现文人的高洁情怀等。

狮纹饰除了上述寓意外,还附着了诸如官阶、权力、等级等内涵。狮头部鬈毛疙瘩的刻画也很有规矩,鬈毛疙瘩数量越多,则主人官位品级越高。一品官或公侯等府第前的石狮头部有十三个鬈毛疙瘩,谓之“十三太保”等。

此碗外壁绘双狮戏球,狮子双目圆睁,乃沿袭永宣龙纹画法,从青花发色及纹饰习惯判断,此队狮纹卧足小碗乃成化早中期,用苏麻离青料与国产青料混合烧制。本品为一双,传世至今保存完好,殊为难得。

成化 青花狮球纹卧足小碗尺寸:

口径:9.1cm

高:3.6cm

足径:4.6cm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成化青花八宝纹三足奁香熏


清·蓝蒲《景德镇陶录》中卷五所记: “洪武二年,设厂于镇之珠山麓,制陶供上方,称官瓷,以别于民窑”。 由此可见,洪武二年已建立官窑制度。

如果大家了解“稀世珍品”的含义,那么能与它相匹配的就只有成化官瓷了。成化官瓷可谓精彩绝伦,世人皆知。可以说:“明、清两代数百年都无法超越”也不为过。

成化最具代表性的官瓷,一个是青花,另一个是斗彩。青花用于产自江西乐平的“平等青”亦称“陂塘青”,色泽淡雅,沉静的色调行于天下,同时体现了像山水画中若隐若现的感官。并且,用“平等青”来表现画面和色彩,也更加的恰如其分,让人有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

这些成就都绕不开成化皇帝,他从小历经磨难,在争权夺位中度过。而身边的万贵妃影响了他的一生。所以他的性格偏向于疏淡、柔弱。所以成化皇帝不喜欢刚硬、硕大的东西。

除此之外,成化皇帝宽仁雅逸,艺术修养结合心理情感,体现在瓷器上就明显倾向于那些秀巧淡雅,精致玲珑的小件器物上,所以有了“成化少大器”之说。此青花八宝纹三足奁香熏拱盖圆顶,顶盖镂空;体型浑圆墩厚,八宝纹饰精美流畅,青花发色浓艳,釉面匀厚润泽,弥足珍贵。.

成化 青花八宝纹三足奁香熏 尺寸:

口径:7.7cm

高:9.8cm

足径:7.3cm

明成化暗纹西番莲绿釉黄里小碗


颜色釉瓷是中国瓷器烧制的品种之一,种类尤为丰富,釉色多达几十种,呈色不同、格调互异,却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风格。绿釉又称浇绿釉,是一种以氧化铜为呈色剂,氧化铅为主要熔剂的低温颜色釉。其釉质莹透,色泽翠绿,予人鲜妍明快之感。创烧于明代初期,成化一朝烧造甚盛。成化绿釉所出之品,釉质莹透,翠色怡人,成为成化官窑烧造最重要的品类之一。

此对碗小巧精致,胎质坚致细薄,造型优美端丽,纤巧玲珑,正为成化官窑制器之造型典型。小碗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恰到好处。外形上素有线条美之誉,确有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之感。此釉面肥润,光华隐隐,如宝如珠。

本碗敞口深腹,造型端正,胎釉翠色怡人。碗内壁施黄釉,外壁通施低温绿釉,釉层匀净剔透,釉色鲜嫩欲滴。碗壁碗内两种釉色相互交融,给人强烈的色彩观感。碗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其字体端正俊秀,为成化官窑器之典型款识。

外壁暗刻西番莲纹,西番莲纹原乃西欧纹饰,后由明代传入至清代盛行。有吉祥、富贵之寓意。在西方纹样中,西番莲纹有着和中国牡丹一样的特殊地位,又比牡丹花纹更委婉多姿,生出更多变化,成为 “洋为中用”花纹中之典范。此对小碗上之暗刻西番莲,与清丽脱俗的绿釉色相衬,更生韵致。当属成化颜色釉瓷器之佳作,值得珍藏。

成化 暗纹西番莲绿釉黄里小碗 尺寸:

口径:11.9cm

高:5.8cm

足径:4cm

青花南狮花卉纹冬瓜盖罐 (一对)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南狮花卉纹冬瓜盖罐 口径15.3cm;底径14.4cm;通高29.2cm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青花南狮花卉纹冬瓜盖罐底款

清康熙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早期无款居多,康熙二十一年之后均有落款。

康熙时期的瓷器被公认为是整个清代瓷器之首。康熙时期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是胎质、制作工艺和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时期的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出于多种原因,光绪朝仿制康熙时期的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区分康熙和光绪两个不同时期的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丰富多样。朝代款主要是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

青花瓷钴料种类分为苏泥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它们多属高锰类,尤以进口青花钴料烧制的瓷器最具收藏价值。因为使用进口颜料烧制的青花瓷,大多由当时高级的工艺师创作,艺术价值更高。

看构图。青花瓷的艺术构图是评价青花瓷器价值的关键因素。器型优雅、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人物景致清晰明显的青花瓷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大清康熙年制款 青花南狮花卉纹冬瓜盖罐 (一对)

此件藏品为康熙年间青花盖罐,整体品相完好,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釉面匀净,青花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通体以青花南狮花卉纹装饰。实乃为康熙年间的顶峰之作,收藏之佳品

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高足碗


成化御窑烧制之高足碗,娴雅秀丽,质臻至美,古往今来,无可望其项背。青花瓷以永宣时代最具代表性,而成化瓷亦为中国御瓷最为珍罕的逸品。

成化青花乍看或似朴实无华,经仔细鉴赏,方显雅韵,高足碗亦然。此类器并非供远观炫示,而应静心观赏,方能体会瓷匠之臻艺,瓷质之上乘,触感之温润,白瓷青花之隽秀,及纹饰独特设计之精妙。

此成化青花高足碗外壁绘缠枝秋葵,碗心覆瓣牡丹。此纹饰永、宣亦有烧造,成化则晚期始生产。此碗釉面细腻如脂,为成化官瓷杰作。缠枝花卉纹亦见于永、宣二朝;而成窑纹饰,则略有变化,令图案更富动感,静中显动。

画面所绘花卉为黄秋葵,有促进生育功用。宫廷御用器中装饰「秋葵」、「婴戏」等,暗含祝愿皇家「子孙万代」之意。相同纹饰之「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香港苏富比于2013秋季拍卖时,以港币1亿4124万港元成交。此对高足碗,虽形制有异,唯其矜贵程度,不相上下。

成化 青花缠枝秋葵纹高足碗 尺寸:

口径:3.5cm

高:9.1 cm

足径:3.9 cm

青花太狮少保杯


该杯通高9厘米,口径8.5厘米,杯子上绘有青花太狮(背部为绿色釉)少保(全身为绿色釉)图。太狮两只眼睛睁得圆圆的、大大的,歪着脑袋逗少保,呈起舞状,神态飞扬。少保呈坐势,也目不转睛地瞅着太狮“表演”,二者一动一静,相互顾盼,栩栩如生,活泼可爱。

从绘工的水平看,线条流畅,填色干湿浓淡均匀协调。杯口沿内侧绘有开光花草房塔青花图案。杯把外侧有青花草纹图案。杯把右侧写有“太师少保位尊荣,岁在□巳仲夏望□珠山客次作”,名款“寺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杯外侧有两道裂纹,而且其中一道裂纹延续到底部,裂纹处打了8个铜锔。虽为残器,但这个铜锔嵌其上,犹如锦上添花,十分惹人喜爱。将杯子盛满水时,一滴不漏,实践证明了当年这位工匠手艺是多么的高超。

在笔者收藏的残损瓷器中,有不少都是打了锔子的,但那些锔子都是铁的,如今已锈色斑斑。惟独这只杯子是用铜锔的,据说,用铜锔的瓷器,都是富裕人家用的,而且瓷质也是比较好的。

由于落款使用的干支年号中的“干”字被磨掉了,故难以断定它的准确年代。但是,根据青花釉色可以看出,这只杯子是清中期器物。断代是否准确,还有待藏友斧正。寺川之人,何许人也,也不得而知。

乾隆粉彩描金兽足出戟狮钮盖方尊


乾隆在位六十年,文治武功,才华横溢,崇尚幕古推新,特别提倡仿制三代青铜彝器,称仿古彝器为“形制古雅”,贬新型器为“俗样”,具有强烈的崇古意识。

在他的审美取向与大力推崇之下,御窑厂烧制了大量的仿古彝器,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本品极具典型清代繁缛奢华之风格,制作上乘,完美体现了工、型、用料的统一,突显皇家风范,应为当时上佳之陈设赏玩。

此式粉彩描金兽足出戟狮钮盖方尊,当为其中杰出之代表,造型源于上古青铜器,朴拙古雅。双耳板直,中有镂空。鼎腹四周夹角突起出戟装饰,四面口沿内外壁均绘卷草宝相花卉纹,颇为特殊;盖以宝狮形钮,亦有出戟,底足塑四头狻猊衔足托顶,诸彩搭配之下倍觉威猛有神。

另外,此造型的设计与纹饰的布局构图关系密切,设计者正是借助造型的变化为繁复的纹饰提供有效的过渡,每一部分均独立成图,彼此又相互呼应,从而达到纹饰虽然繁复致密,但整体构图层次清晰的效果。

而造型古朴稳重,装饰妍丽繁缛,造型层次丰富,集彩绘、堆塑等诸项技法于一身,相互辉映,各见其妙,其装饰风格当为乾隆御瓷方尊之翘楚。

乾隆 粉彩描金兽足出戟狮钮盖方尊

尺寸:

口径:14X10cm

高:23.2cm

足径:11.5X7.7cm

成化民窑青花


成化民窑青花瓷,青花颜色同样浅淡发灰,纹饰常见狮子、麒麟、海兽、荷塘鸳鸯、秋葵山茶、山石花草、折枝牡丹、婴戏、高土、接带宝杵等,纹饰有的画得柔和,有的画得潦草,无论哪种都潇洒活泼,随意之中见其清丽。成化民窑虽比不上同时期的官窑瓷精细规划,但其器型规整、胎体洁白细密、釉面光润肥厚的程度,在明代各朝中都是最突出的。民窑青花瓷多数无款,少数有款的既有写“大明成化年制”的,也有写“大明成化年造”的。

明成化 青花狮子绣球纹碗

此收藏品为深腹,口微撇,腹部弧线饱满,浅圈足,底满釉,碗外壁绘两组狮子戏绣球,狮子分居绣球两侧,呈上下俯仰相迎之态。即先以细笔勾勒狮子毛发外形,再以分水填色,渲染以细笔勾勒狮子毛发外形,再以分水填色,渲染出筋骨肌肉,简练而生动,为典型成化技法。狮子双目为圆形,中心处点睛留白较多,与成化器龙纹点睛发一致。碗沿绘双边线,足缘绘双边先,且靠近足根的下线颜色较重,上边的一条则显清淡。此亦为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点。碗底心双圈内绘一立狮,后足踏一小绣球,憨态可掬。釉面平滑莹润,整体釉色为牙白,莹光透视呈肉色,观之似美玉,扶之如凝脂,而底釉泛出的自然闪黄也是成化器独有的特征。青花呈色淡雅,原料为典型的成化年间国产青料“平等青”。线条清晰,格调清雅。

清代雍正珐琅彩秋实山雀纹诗文小碗


康熙对西洋珐琅彩器物青睐有加,并想方设法令国内作品与之比肩,就此文献著述颇丰。譬如,当时京城宫内设立了多个作坊,珐琅作便是其中之一。为了让上乘珐琅彩器物像西洋作品般五彩缤纷,康熙征集了一批外国的耶稣会传教士,例如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受命督办清宫玻璃厂的便是德国人纪瑞安(Kilian Stumpf)。

经过宫廷作坊的多方尝试,康熙末年及雍正初期涌现了大批新的珐琅彩料共十八种之多,以供装饰陶瓷之用。江西景德镇的白釉素胎从南方运抵京城,必须经皇上御览和钦准后,方可交由相关的作坊添绘纹饰。本雍正珐琅彩秋实山雀纹诗文小碗,即将给中国瓷器纹饰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品依据画面而题写诗句,诗句是画面表达的延伸,画面又是诗句的形象展现,与器物及纹饰相得益彩。画意与诗境洗炼,寥寥数语,点出画作的特色和精华所在,寓闲情逸致于幽美画境中,独具诗情画意。据造办处档案记载,像这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装饰风格,是雍正皇帝极力倡导的。

胎体质地莹润,坚实细密,色泽柔和光滑。敞口,深腹弧壁,矮圈足。其上珐琅彩绘一段树枝,枝叶舒展,自然下垂,上面结有饱满的果实和活灵活现的枝叶;一对山雀站立枝头,小巧可爱,昂首翘望,双目有神,惬意自得。另一只形态矫健,像似是被硕果所引。

该器造型规整大方,碗壁秋实山雀图表现的惟妙惟肖,细节之处也有精准的把握和淋漓尽致的展现。景物构思巧妙,图案布局错落有致,将各项事物完美地结合起来,层次分明,形象逼真,生动有趣,充满生机和情趣。特别是部分叶片还原出自然的焦黄色,以及昆虫啃食叶片留下的虫洞痕迹,细节还原极其自然,刻画生动贴近现实堪称完美。而巧施色彩,更添生气。整体色彩淡雅雅致,符合雍正帝的审美观,从内在气场流露出“雅、秀、精、巧”的风范。

碗身背面墨彩行书题明朝陈于陛《花植独鹊》之五言诗,“拂羽琼花丽,穿林宝树垂” 二句,旁落红料印款三枚,皆为美好吉祥之意。器底以蓝色珐琅彩署”雍正年制”四字楷书款,款外书双框。

北京故宫博物院亦藏有相似珐琅彩花鸟纹诗文碗,与本品差别无多,其形制和写实的花卉纹均与本品大同小异,详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珐琅彩、粉彩》。本品属宫廷内陈设,至今当属凤毛麟角,极少在拍卖场上出现。而这对小碗更是从未公开过,其珍稀程度可想而知,乃当世罕见的顶级御用佳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成化青花狮球纹卧足小碗》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成化青花狮球纹卧足小碗》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底足旋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