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大明成化黄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明成化暗纹西番莲绿釉黄里小碗

明成化暗纹西番莲绿釉黄里小碗

大明成化黄釉瓷器鉴别 明成化斗彩瓷器如何鉴别 大明成化瓷器鉴别

2020-11-26

大明成化黄釉瓷器鉴别。

颜色釉瓷是中国瓷器烧制的品种之一,种类尤为丰富,釉色多达几十种,呈色不同、格调互异,却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风格。绿釉又称浇绿釉,是一种以氧化铜为呈色剂,氧化铅为主要熔剂的低温颜色釉。其釉质莹透,色泽翠绿,予人鲜妍明快之感。创烧于明代初期,成化一朝烧造甚盛。成化绿釉所出之品,釉质莹透,翠色怡人,成为成化官窑烧造最重要的品类之一。

此对碗小巧精致,胎质坚致细薄,造型优美端丽,纤巧玲珑,正为成化官窑制器之造型典型。小碗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恰到好处。外形上素有线条美之誉,确有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之感。此釉面肥润,光华隐隐,如宝如珠。

本碗敞口深腹,造型端正,胎釉翠色怡人。碗内壁施黄釉,外壁通施低温绿釉,釉层匀净剔透,釉色鲜嫩欲滴。碗壁碗内两种釉色相互交融,给人强烈的色彩观感。碗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其字体端正俊秀,为成化官窑器之典型款识。

外壁暗刻西番莲纹,西番莲纹原乃西欧纹饰,后由明代传入至清代盛行。有吉祥、富贵之寓意。在西方纹样中,西番莲纹有着和中国牡丹一样的特殊地位,又比牡丹花纹更委婉多姿,生出更多变化,成为 “洋为中用”花纹中之典范。此对小碗上之暗刻西番莲,与清丽脱俗的绿釉色相衬,更生韵致。当属成化颜色釉瓷器之佳作,值得珍藏。

成化 暗纹西番莲绿釉黄里小碗 尺寸:

口径:11.9cm

高:5.8cm

足径:4cm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成化青花狮球纹卧足小碗


狮子纹作为我国瓷器装饰的常见纹样,是陶瓷与狮子文化联姻的结晶,在长期的交融与演化过程中积淀了一定的人文内涵和美学特质。

狮纹瓷器以绘画为主要装饰形式,人们利用富有象征、寓意的狮纹图案、造型或符号通过象征、隐喻、谐音、比拟、寓意等手法表现出来,传递给世人某种生活观念和精神追求,诸如官运亨通、功名利禄、驱邪禳灾以及体现文人的高洁情怀等。

狮纹饰除了上述寓意外,还附着了诸如官阶、权力、等级等内涵。狮头部鬈毛疙瘩的刻画也很有规矩,鬈毛疙瘩数量越多,则主人官位品级越高。一品官或公侯等府第前的石狮头部有十三个鬈毛疙瘩,谓之“十三太保”等。

此碗外壁绘双狮戏球,狮子双目圆睁,乃沿袭永宣龙纹画法,从青花发色及纹饰习惯判断,此队狮纹卧足小碗乃成化早中期,用苏麻离青料与国产青料混合烧制。本品为一双,传世至今保存完好,殊为难得。

成化 青花狮球纹卧足小碗尺寸:

口径:9.1cm

高:3.6cm

足径:4.6cm

明成化斗彩鸡纹杯


斗彩瓷器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期,它以图案纹饰新颖、色调柔和、色彩淡雅而名传于世。斗彩瓷器的烧成是我国制瓷工艺史上的重大成就,它为后来彩瓷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斗彩鸡纹杯,是明代成化时期的传世精品,杯的体型口大,硕腹似缸样,有“小器大样”之说,俗称“鸡缸杯”。杯形较浅,敞口,卧足,足底青花双方框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款。杯高3.3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4.1厘米。器里光素无纹饰,器外绘斗彩雌雄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雄鸡引吭而立,雌鸡率雏觅食嬉戏;幽菁的兰花,清秀的山石,以及清雅的青花纹饰轮廓线,使得鸡羽和牡丹所点染的鲜红及其余彩色对比协调;整个画面既有鲜明秀丽之美,又有柔和自然之感。

据记载,鸡缸杯自问世以来便以其新颖的造型,美妙多彩的装饰,精致的工艺而备受赞赏。朱琰《陶说》中说:“成窑酒杯,以鸡缸为最”。郭子章《豫章陶志》曰:“成窑鸡缸杯,为酒器之最。”明万历《野获编》说:“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清《唐氏肆考》里也有“神宗庙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明末已贵重如此”的记载。可见成化斗彩鸡缸杯是件稀世珍宝。由于鸡缸杯的名贵,明清两代多有仿制。明万历时率先仿烧成窑鸡缸,清代各朝相继仿造,以康熙、雍正时的仿品最佳,达到几乎乱真的程度。

成化斗彩之所以名贵,贵在技巧上的创新。斗彩器物可用“质良色精”四字概括,它的胎、型、釉、彩有如下特点:胎质细腻,薄轻透体,小杯胎体之薄几如蝉翼,可以照见手指;造型匀称秀美;白釉莹润如堆脂;色彩丰富鲜艳。成化斗彩是以青花作纹饰的轮廓线或作局部图案,再缀填以艳丽的彩色,经低温二次烧成,形成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的鲜明对比,交相辉映,争奇斗艳,故取名曰斗彩。成化斗彩设色很多,但无黑彩,其色彩多透明鲜亮,犹其是红彩,用在纹饰中以缀出星点般花蕊,尤如新滴鸡血,鲜艳耀目,黄彩变化多端,绿彩有深浅之分,紫色如熟透葡萄之色。成化斗彩鸡缸杯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制作十分精巧,线条流畅柔和,胎质细腻,轻薄透体,色彩丰富艳丽,所施彩釉极其鲜艳娇嫩,加之配上迎光透影的薄胎,更是如脂如玉,精美异常,是件誉满寰宇的名品。整个画面设计上匠心独运,图案纹饰清爽醒目,生动活泼。赢得世人赞赏,成为名贵之物。传世斗彩名品,多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成化斗彩杯最负盛名,除鸡缸杯外,尚有三秋杯、高士杯、婴戏杯、葡萄杯、灵云杯、鹦鹉啄金杯等,皆为稀世之宝。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收藏鉴赏


“斗彩”的制作方法是先用青花勾勒出花纹轮廓或部分花纹,在1300°C的高温下第一次烧制,然后在轮廓线内用红、黄、绿、紫等彩料填色,700°C~800°C低温二次烧成。釉下青花与釉上多彩争妍斗奇,因此得名“斗彩”,亦名“逗彩”。

斗彩的产生和发展历经了一段漫长的过程,即斗彩萌发于宣德,发展成长于正统,成熟于成化。成化斗彩,小巧玲珑,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细腻釉色青白或乳白,釉质莹润。纹饰精美、画技高超,色彩艳丽不躁,柔和悦目。其总体风格轻盈秀丽,恬淡素雅,玩赏性大于实用性。

此对葡萄纹杯现藏于首都博物馆。杯上所绘葡萄、桑椹、竹子等植物。叶着绿色、蔓为黄彩、果实为紫彩,外轮廓青花为国产平等青料。这种青料高锰低铁,烧后呈色清新淡雅。与永、宣时期的“苏泥渤青料”所呈现的浓艳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苏青”中含铁较高,故烧成后色彩中含有铁结晶斑,色泽艳丽,青中泛紫。成化斗彩中的黄色变化丰富,有微微闪红的杏黄色、娇嫩明澈的鹅黄色、柔和温润的浅黄色、浓而不躁的姜黄色。首博所藏这对葡萄杯上所绘的黄彩蔓属最后一种浓而不躁的姜黄,它更好地衬托出了恰如熟透了的葡萄紫。这对杯上的紫色用色浓厚,但又不失整体恬淡之韵,其色如赤铁,表面暗淡无光,后世皆无,其正是成化斗彩瓷器上特有的颜色。

在绘画技法上,为适应玲珑娇小的形体和优雅的瓷质,以青花料精细勾勒其所绘图案轮廓,釉上的色彩则是随手画来,带有一种强烈的稚拙感。绿叶、葡萄的彩料溢出轮廓;桑椹、葡萄、蔓草、折枝,图案布局疏密有序,虚实相托,动静结合。整体风格随意中透着严谨,精致中又不乏质朴。

杯底为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双方框楷书六字款。成化官窑斗彩瓷器皆以青花料署款,字体皆为楷书,不见篆书。年款款式具体可分为六字双行外围双方框、六字双行外围为双圆圈和六字单排横列三种。其中款字外围双方框的体例为成化年首创。

这对葡萄杯1962年出土于康熙十三年的黑舍里氏墓。黑舍里氏是康熙朝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的女儿,七岁时(康熙十二年甲寅,1674)死于疹疾,次年下葬。

明成化瓷器鉴赏要点


景德镇瓷器名满天下,而成化瓷器又是其中精品,被盛赞为明代八时期之首。官窑出品,首先质量是比较有保障的,并且青花与斗彩的出现让成化瓷更上了一个台阶,成为收藏界中呼声较高的藏品。那成化瓷器的鉴赏要点是什么呢?

首先,看瓷要看瓷胎,成化瓷的胎质比普通瓷器胜在细腻、纯净、轻且薄,并且是纯粹的白,绝不会有白中带点淡青的色调;即使是只上了普通的白釉也色如满月、润如凝脂,因为成化瓷的釉都是上得比较厚的;并且成化瓷器的造型也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常见器型如瓶碗罐盘都是有的,线条流畅、圆润、优雅,配合高质量的胎质,整体呈现出莹润、婉丽的状态,在鉴赏时一定要注意观察瓷胎的质地与底部色泽。

其次,要鉴赏成化瓷器,又必须分青花与斗彩。这时期的青花色料处于较尴尬的局面,进口色料苏麻离虽然色泽好、呈现的青色也很浓丽,但存量极少,完全不够用。景德镇官窑在烧制青花时遂采用了“平等青”,为本土青料,出来的效果意外的好。原因就在于平等青锰元素含量大而铁元素含量小,这就可以避免出现铁锈的影响,并且呈现出来的色泽呈是泛着蓝的青,色调宁静而从容、均匀而稳定,相较于进口色料,多一分婉约优雅。

而成化瓷中的斗彩更可谓珍品,名声较大的有三秋纹碗、造型精巧的有鸡缸杯葡萄杯、纹饰有趣的有婴戏杯等,都乃瓷中妙品,难得一见的。斗彩相对于青花而言色泽更加绚丽、多彩,且造型精美、小巧,大小多不超过一尺,远比青花富丽堂皇,而胎质与釉料和青花一致,都是细瓷胎、厚釉料,呈现莹润的效果。在这里应当格外注意看落款,双框线里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即为正确落款,孙瀛洲(瓷器鉴赏专家)就风趣地将成化瓷落款的鉴赏要点写成歌谣:“大”字尖圆头非高”就是字形态的描述,还有:“成”字撇硬直倒腰,说明真品成字是写得比较硬朗的,“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因此,后世有“成化年造”落款者,基本为仿品。

总之,在鉴赏明成化瓷器时,无论是青花还是斗彩,都应该注意从瓷胎的胎质与釉料的厚度着手观察,然后察其色料、鉴其造型,再看其落款,最后进行综合考量。

怎么鉴定明成化瓷器?


怎么鉴定明成化瓷器?从宣德时期以后,瓷器的风格在经历了正统王朝,景泰时期,天顺时代三朝,共将近三十年的变化中潜移默化,造至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又恢复烧造,大多已改永乐、宣德以来雄健豪放的风貌。

此时的瓷器造型玲珑秀奇,胎骨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优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

故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造型特征

成化时期瓷器的造型十分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具有艺术上的线条美。虽多见小件,但是也绝非说没有大器。

常见器形:梅瓶、玉壶春瓶、瞻瓶、莲瓣口瓶、长颈瓶、大罐、天字罐、高装壶、扁壶等

成化瓷器,采用印、刮、刻、堆及绘画多种工艺装饰。器青花的纹饰线条牵细,多用双瑔勾勒填色法,所填色彩较淡。

常见的图案纹饰:云龙,双龙,五龙,翼龙,穿花龙,莲塘龙纹,九龙闹海,水海马,三鱼,麒麟,凤凰,鹦鹉,狮秋,梅竹月,法纶花,折枝牡丹,竹石芭蕉,山石牡丹等等。

各种瓷器品种特征

青花——成化青花以淡雅著称,用“平等青”料取代了“苏麻尼青”料,呈色越来越稳定。发色蓝中泛灰青,以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牵细的纹饰,想的超逸悠哉,十分脱俗。

釉里红——过去多任务i成化时期无此品种。但是从现在已经发现的釉裹红龙纹或者三鱼碗、高足碗与青花釉里红鱼藻高足碗可以得知,此时的釉裹红烧制的也十分的成功,呈色浓艳亮丽,并不逊与宣德时期。(还有很多瓷器品种在这里不一一列举,日后我会专门写一遍成华各种器形的分析经验)

胎骨特征

成化时期胎质细腻纯净,绝大部分胎骨轻薄,修胎规整,厚胎者,质如美玉;胎薄者,玲珑透骨,有点像永乐的脱胎瓷。同时,迎光透视下,胎骨多显肉红色,这是明代胎骨的共同特点,也是区分成化与清代仿瓷器时不可忽视的一个特点。

常见的露胎无釉的底足,有较多的黄褐色或者黑褐色斑点,称做“糊米底”,此时为成化瓷器的特有现象。

釉面特征

成化瓷器釉面以细润著名。大多数的青花瓷器釉面微闪青色或略显灰青;另有一种洁白釉,又称“乳白”或者“甜白”,不仅肥厚滋润,而且光洁无暇,如脂似玉。

因为釉质肥厚,器物口沿下常见垂流形成的一圈堆积釉。

绿釉


原始瓷与汉绿釉的关系

汉代绿釉博山奁

绿釉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我国传统的绿釉和绿彩都是以铜作着色剂,属于铜绿釉。

绿釉在我国制作较早,汉代时就有用铜作着色剂烧铅绿釉,宋代时期的绿釉制作也比较普遍。由于官窑体系形成时期不是很久,绿釉在官窑中的应用也相对较晚。从釉色方面讲,宋元时期的官窑釉色比较单一,单色釉较多,直至明朝初期,随着景德镇制瓷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御厂瓷才开始逐渐向彩瓷多样化发展,许多彩色低温釉开始不断出现并被广泛应用。绿釉主要分高温绿釉和低温绿釉,高温绿釉中主要包括郎窑绿、苹果绿等;低温绿釉主要包括孔雀绿、瓜皮绿和秋葵绿等。绿釉的主要成分是黑铅末加古铜末、石末等组成,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由于主要以铜作着色剂,因此这些绿釉都属于铜绿釉。

孔雀绿:

孔雀绿亦称“法翠”,也叫翡翠釉或吉翠釉。釉色有深浅二种;深者色葱翠,釉内有细碎片纹,而且衬有酱白釉底,釉色鲜明艳丽;前者主要在彩釉中配合使用,如茄皮紫等釉器,常加上孔雀绿。若将孔雀绿敷盖于青花上,则青花色调变黑,颇有宋代磁州窑孔雀绿黑花的效果。

孔雀绿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色釉,宋、元时期的民窑创烧,最早见于宋代磁州窑。明 成化时,景德镇开始在瓷器上摩烧单一的孔雀绿釉。其烧造方法有两种:一是以素胎直接挂釉烧制,釉面易开片剥落;一是在白釉器上罩釉烧成,釉面剥落者少。

松石绿:

松石绿又叫秋葵绿,是清雍正时期创烧的绿釉新品种。现代配方系用硫酸钡、碳酸钙、硼酸等配制而成。其呈色为淡黄色中微微发绿,与绿松石色泽相似,故名“松石绿”。

绿釉颜料特性

绿釉耐温性:720℃-820℃

绿釉容易分散、着色力强、颜色鲜艳;

低温绿釉着色力强,色彩明快。广泛用于釉上装饰;

绿釉化学性能稳定、耐酸、耐碱、低温烤烧、节能、高抗蚀。

弘治黄釉暗刻龙凤纹僧帽壶


据有关文献记载,娇黄釉创烧于明代宣德时期,曾名噪一时。明代弘治时期,娇黄釉釉面光亮,淡雅悦目,公认为历史最高水平,与宣德时期娇黄釉相比,更精细油润。

弘治黄釉暗刻龙凤纹僧帽壶极为少见,整器里外皆施黄釉,按《国朝宫史》所载,仅供帝后使用,以彰显身份尊贵,任何人不得僭越。

由此得知黄釉器皿属于首禁之物,其独尊地位不容冒犯。越是严法禁止,越是彰显黄釉瓷器的尊贵和无比稀缺。弘治黄釉在其“宣黄”的基础上竭力改进技术,颜色更显清亮匀净,透明度高,更因其时烧造数量甚少,流传至今更是难能可贵。

此壶黄釉釉面光亮,淡雅悦目,通体清逸明朗,自然流畅,器形端庄秀雅胎坚质密,胎体厚重,釉面腴厚,白晰亮丽,具有典型明代弘治黄釉特征。

整体造型大气端庄,静谧之中赋予动态美感,静中生威,雍容华丽;造型为口沿平直,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

弘治 黄釉暗刻龙凤纹僧帽壶 尺寸:

口径:11cm

高:21.5cm

足径:8.3cm

宣德青花甜白暗刻双龙纹小碗


明初受蒙元贵族“国俗尚白”遗风的影响,对白瓷有着特殊的意义。作为宫廷瓷器的主要品种,白釉瓷器的制作在明代从未间断过,而以永乐,宣德二朝所制为佳。

万历十七年王世懋的《窥天外乘》中谓:“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鬓眼甜白釉为常。”故可知永宣两朝甜白釉瓷名贵,自古便受人们推崇珍爱。

宣德青花甜白暗刻双龙纹小碗,做工异常精致细腻,胎薄通透,玉润精致,暗刻双龙纹,用料上乘,美伦美焕。乃极为难得之明代宣德宫廷内府官瓷精珍上品。杯体暗刻龙纹,让原本单一的白釉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神韵。

此器胎质精白,釉水莹润,器壁轻薄,近乎脱胎,迎光可透,光照见影,视如冰雪,其温如玉,感觉甜净。底心青花双圈内署“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观之此碗,如观龙腾云海,静看风云变幻,如抚天上之云泉,沁人心脾,岂不是一种极大的雅趣与享受呼?

宣德 青花甜白暗刻双龙纹小碗 尺寸:

口径:10.1cm

高:5cm

足径:4.6cm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成化暗纹西番莲绿釉黄里小碗》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成化暗纹西番莲绿釉黄里小碗》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大明成化黄釉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