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器描金蓝釉鉴别 > 导航 >

乾隆蓝釉描金镂空云松纹转心瓶

乾隆蓝釉描金镂空云松纹转心瓶

瓷器描金蓝釉鉴别 古代镂空瓷器 瓷器描金鉴别

2020-11-26

瓷器描金蓝釉鉴别。

转心瓶是清代创制的一种瓶式,即在一个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外瓶与内瓶均有画面,外瓶一般镂空,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里面不同的画面,犹如走马灯。

而它分为转心瓶和转体瓶两种形式,内瓶可以转动的叫转心瓶,外瓶可以转动的,就叫转体瓶。

此瓶从乾隆八年开始,至乾隆二十一年共耗时13年方才完成。是为纪念乾隆皇帝“东巡狩猎”,由御窑场特意制作而成,再现了乾隆帝盛年时期出巡骑马射猎时的场景。

它由盖、颈、外瓶、内胆、夹层和底盘,组合装配而成,装饰分蓝釉金彩外观装饰与立体主题绘画“乾隆木兰围场狩猎图”两部分。“木兰围场”乃清代皇家猎苑,由康熙皇帝设立,先后举行的大型围猎活动多达一百多次。

此瓶造型墩厚稳重,大气尊贵。胎质紧实细腻,观胎体修足渗透出悠久的时代感。釉面光莹肥厚,罄润自然;蓝釉颜色纯正深沉,呈现出强烈的厚重感,如同一颗巨大的蓝宝石一样闪耀夺目。装饰均以大量描金点缀,纯正的金黄色与深邃的宝蓝色搭配,视觉冲击力十足,但也相得益彰。

乾隆木兰围场狩猎图中人物、景致都按透视比例绘制而成。透过外瓶的漏孔望去,可见迎着匍伏的臣下,乾隆持缰策马而来,仪仗、侍卫相拥,远处山峦隐约可见。前景、中景、背景之间各有一定空间,更增添了画面深邃旷阔的意境。像走马灯一般,极富艺术观赏效果。

此瓶的制作难度很大,尤其是要考虑外瓶和内瓶的干燥率,以及掌握好烧成后的收缩比。稍稍不注意,便会造成不吻合,或者是旋转不顺畅,即使前面做再多的工也是白费。所以此瓶的制作代价很大,往往是“百里挑一”。不过,“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供给宫廷的器具,取悦乾隆之用,自然是不计成本的。

与此瓶相似的“乾隆行围图转旋瓶”,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里的特展馆,为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taoci52.com精选阅读

乾隆粉彩描金开光镂空花卉纹转心瓶


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清瓷至乾隆而极盛,器式之多亦莫与伦比”。 御窑厂为迎合皇室标新立异的追求,器形屡有新创,奇巧之物层出不穷,转心瓶为此一潮流之下的产物,且存世十分稀少。

清代文献记有乾隆八年、十一年、十二年、十八年及二十二年,御窑厂曾经烧造数件可以旋转的瓷瓶及瓷碗。转心瓶多为粉彩器,为清代瓷器中的名品。清末民国时期有仿此类乾隆时期的转心瓶制品,但工艺较粗糙,彩釉不精细。

清代瓷器更具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时代特征。此器大量彩绘缠枝莲宝相花,莲花为佛教标志。历代诗人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圣洁清正、廉洁清雅的象征。

连为一体的内瓶,上部分施黄地绘精描缠枝莲宝相花,下部施白釉采用乾隆时期特有的“墨彩淡描”工艺。其构图简洁,但却洋溢着潇洒典雅的笔墨趣味,颇具新意。外瓶以红釉为地,器身金彩描绘花纹,有如意云头、仰覆莲瓣、宝相花纹等。腹部镂空开光螭龙纹,并饰以淡彩绘制,外底施松绿釉矾红书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瓶器新颖别致,工艺高超,镂雕、刻花、彩绘等工艺技法相结合,令人称绝,充分体现出这类器型“新奇精巧”的特点,极为罕见。正如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赞叹有:“……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雍正蓝釉描金镂空粉彩转心葫芦尊


本品葫芦尊从雍正二年开始烧制,至雍正七年共耗时五年方能始终。是为献礼雍正五十大寿,由御窑场历经重重困难特意烧作而成,代表了御窑场巧夺天工的工艺,以及对一代明君的敬仰献寿之意。

转心葫芦尊制作工艺难度极大,尤其是要考虑外瓶和内瓶的干燥率,以及掌握好烧成后的收缩比。稍稍不注意,便会造成不吻合,或者是旋转不顺畅,即使前面做再多的工也是白费。所以此瓶的制作代价很大,往往是“百里挑一”。

此尊造型秀丽隽永,大气尊贵。胎质紧实细腻,观胎体修足渗透出悠久的时代感。釉面光莹肥厚,罄润自然;蓝釉颜色纯正深沉,呈现出强烈的厚重感,如同蓝宝石一样闪耀夺目。装饰均以大量描金点缀,纯正的金黄色与深邃的宝蓝色搭配,视觉冲击力十足,但也相得益彰。

转心瓶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外壁以大量描金宝相花卉纹饰极寿字作为装饰。上部为口颈部,撇口,束颈,下外撇整体呈葫芦形制。颈部绘宝相花等吉祥图案,两侧贴塑描金变型寿纹,雕琢细腻生动。

内瓶以白釉为地,粉彩绘矾红蝙蝠祥云纹,笔法工致,不乏灵动之气,透过镂空处旋转瓶体,可窥见数只红蝠穿梭于云海之中,五彩祥云色泽饱满典雅,红蝠栩栩如生,两者吉祥之物相得益彰,彰显了吉祥富贵之征兆,恰到好处地映衬了此转心瓶所蕴含的吉祥之意。

雍正 蓝釉描金镂空粉彩转心葫芦尊 尺寸:

口径:12cm

高:38.6 cm

足径:14.1 cm

乾隆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三足盆座葫芦转心瓶


乾隆35年(1771年),乾隆帝六十岁大寿,举国欢庆,满朝文武大臣都来祝寿贺礼,当督陶官唐英呈上贺礼时,乾隆一看龙颜大悦。然后,他喜开金口赞道:“唐爱卿绝才!”并赐寿酒三杯。

此瓶乃唐英为贺乾隆六十大寿,特意制作的新式玩赏瓷。此瓶有硕大伟岸的形体,端庄凝重的造型,最令人赞叹的是上部分葫芦型镂空装饰更是巧夺天工,葫芦形似“吉”字寓意吉祥。而谐音为“福、禄”有富贵之象征,上部分有“长寿吉祥,和谐美满”之寓意。

下部花卉纹三足盆座由三只象鼻托起,卷草纹花卉绘制的生动自然,而三只涂金象首,昭示着天下太平,政通人和之意。而象鼻善吸水,风水中有“水住财”之说法,故有招财之寓意。

转心瓶不仅要求内外瓶的设计尺寸要适度,同时瓶体各部分烧成后膨胀系数比例要求严格一致,若有毫厘之差就会前功尽弃,其工艺水平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艺术价值无与伦比。

此瓶是一件烧成难度极大的器物。需多次试烧,颇费工本,更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成功,恐怕只有帝王方能有此条件,也只有在所谓的乾隆盛世那种时代背景下,才能出现这种划时代的珍品。

乾隆粉彩描金镂空轧道八卦转心方瓶


轧道瓷创烧于乾隆早期,它是在督陶官和御窑厂工匠的不懈努力下,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轧道工艺是在瓷器色地上用一种状如绣针的工具拨划出细如毫芒、宛如锦纹,细小的诸如凤尾型卷草凹纹,从此处隐隐可见白胎,传世名品并不多见。

此外,在轧道上绘花卉图案,具有铜胎画珐琅的艺术效果。不过此种工艺颇为费工,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这种新创纹饰为“锦上添花”,御窑厂艺人谓扒花。

整件作品无论内与外,相接的部分皆分别分开烧造之后再拼接成一件整器。以手触动瓶颈,内瓶亦随之旋转,彼此维持着巧妙的套和关系,有象征天地上下交融,国泰民安之意。

此器通体施红釉,釉面以针刻绘出纤细的锦地轧道纹,纹路之上再以黄、粉绿、深绿、橘红等釉彩描画缠枝莲宝相花、十字花纹,虽花朵形状大同小异,但在不同釉彩的装饰下,显得错落有致。每一朵花、每一片叶的经脉皆巨细无遗的描绘出来,而敷染的色泽亦有深浅浓淡的层次感。

瓶体绘有八卦图案。在《周易》中有八种图形。以“-”为阳,“--”为阴,变化组成☰(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种卦象。《易经》作者认为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

此外、器身周身为方形。在中国人的天地宇宙观中,有“天圆地方”之说,故此瓶自然也是口圆下方。而“瓶”与“平”同音,正是象征了国家“乾坤盛世”、“社稷平安”之意。八卦纹及镂空的如意云纹,亦能将观者的视线引至内瓶,表达穿透玲珑之感,同时也炫耀不同凡响的技艺,实乃乾隆朝传世之珍品。

乾隆转心瓶


转心瓶为乾隆初期督窑官唐英供奉皇帝观赏的独出心裁之作,存世十分稀少。清代文献记有:乾隆八年、十一年、十二年、十八年及二十二年,御窑厂曾经先后烧造数件可以旋转的瓷瓶及瓷碗。此器之所以称为“转心瓶”,因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旋转的内瓶而得名。“转心瓶”又称为“旋转瓶”、“套环瓶”,流行于清乾隆时期。它由内瓶、外瓶、底座分别烧制组成。在全部部件烧造成功后组成样品,待纹饰、色彩、样式全部获得皇帝首肯后才正式烧造。由于工艺复杂,要求高,成品率极低。

转心瓶工艺解密

转心瓶由五截分段拉坯,然后再衔接而成。胫和足为一截,腹部为一截,肩为一截,转环为一截,口颈为一截。其中肩和转环的加工为关键性环节,转心瓶的转环能转,是因为转环、肩分别有加工出的凸台。安装的时候,转环安在肩部,其上的凸台落在肩部的凹槽内,转环上再安装口颈。如何保证上釉烧成后,口颈、转环、肩能不粘在一起而又能周转自如,则是工艺中的绝技。

乾隆粉彩描金轧道镂空转心瓶


本品佳作,端庄大气,技艺卓绝,取玉壶春瓶之形,承赏瓶古韵,集粉彩、轧道、镂空、纹饰、转心等装饰融于一身,完美诠释乾隆瓷艺之炉火纯青,堪称世间孤品。

乾隆皇帝尤其喜爱繁缛之风,对瓷之要求也是精益求精,更将瓷器烧造作为体现其圣王理想途径之一,上有此好,则下必尽心为之,在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督陶官唐英等努力下,此器艺术造诣臻于巅峰。

为便于看见瓶内变幻莫测的景物,腹部施镂空工艺,纹饰为如意形与蝙蝠形交织融合,环环相扣,精彩异常。“转心瓶”由内瓶、外瓶、底座三部分分别烧制组成。每个部件尺寸都经过精心计算,反复烧制,得出实际样品,并在全部部件烧造成功后组成样品,纹饰、色彩、样式全部获得皇帝首肯后才正式烧造。

除此之外还要关注烧造时的温度火候控制,一旦出现少许变形便会使整器的制造前功尽弃,内外均以粉彩彩绘之转心瓶需二次烧作,若内外不合,当即废弃,故此轧道镂空转心瓶是“百里挑一”,不计成本的珍品,其价值可见一斑。

瓶颈与底座内施以黄地轧道卷草纹,上面以粉彩饰有缠枝宝相花纹,如意纹;瓶肩与底座外部施以红地轧道卷草纹,而上饰如意纹,宝相花纹;纹饰绘画繁密有序,色彩艳丽。

内瓶以白釉为地,粉彩绘矾红蝙蝠祥云纹,笔法工致,不乏灵动之气,透过镂空处旋转瓶体,可窥见数只红蝠穿梭于云海之中,五彩祥云色泽饱满典雅,红蝠栩栩如生,两者吉祥之物相得益彰,彰显了吉祥富贵之征兆,恰到好处地映衬了此转心瓶所蕴含的吉祥之意。

作为帝王专用赏玩之物,御用级别甚高,御窑竭尽巧思,力求出新,鲜见相类者。传世品中与之近似者,可见两岸故宫典藏二件,均属乾隆本朝装饰风格的典范之作。

乾隆蓝釉描金福寿纹细颈瓶


雍乾两朝时值盛世,且皇室盛行摹古,御窑厂承命竭力摹制,所出之品几类古物,尤以雍正中期至乾隆最甚。其中蓝釉作为经典的永宣器类得到广泛的摹制和创新,达到了“师古而不泥古,仿古而不忘新意”的境地。

乾隆御窑厂对宣德霁蓝釉的摹仿曾有明确记载,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记录五十七种釉色当中就有“仿宣窑霁青,色泽浓红,有橘皮、棕眼”。乾隆朝国力强盛,弘历又极爱珍瓷雅器,文献上亦见多处档案记载,如《造办处各活记清文件》记录乾隆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奉旨烧制一批摹古瓷器其中一件便是“蓝釉描金福寿纹细颈瓶”。

本品造通体施饰霁蓝釉,匀净明亮,苍妍夺目,一如宣窑之宝石蓝,其出色之妍丽独步有清一代,为乾隆同类御瓷之冠。此釉色烧成极难,毁掉之器较成品为多,或可解释此类釉色烧制时期极短,工艺之繁缛复杂为缘由。

此瓶鼓腹细颈,精巧秀气,器型标准,制作极为精工细琢,胎体厚薄适度,轻重适宜;通体施宝石蓝釉色。口沿涂金,沿下绘如意头,颈细如笔,满绘折枝桃实及团寿。腹亦满绘描金桃实团寿纹,数只蝙蝠穿飞其中。

腹下通周绘卷草纹。足素蓝釉,底满施涂金,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该器实为案头陈设之雅器,为乾隆色地瓷器中的标准御窑精品。

乾隆 蓝釉描金福寿纹细颈瓶 尺寸:

口径:2cm

高:19.7cm

足径:6cm

乾隆粉彩宝蝠纹象耳转心瓶


乾隆帝喜奇好新,大兴精品巧作。唐英出任景德镇御窑督陶官,致力研创奇巧之品,件件均能以悦龙心。在其监督下所制官窑器,塑形、绘饰、施釉、髹彩、烧制,一丝不苟,艺巧技绝,鬼斧神工。

镂空套瓶形饰可谓五花八门。瓷瓶镂空开光,意为从中窥探内瓶绘饰,以达观有限而意无穷之妙。许之衡在其名作《饮流斋说瓷》中记载,“瓶之腹玲珑剔透,瓶内更有一瓶兼能转动,若是者,名曰‘转心’,乃内府珍裳殊品也”。

转瓶的制作难度很大,要把外瓶的底部制成鸡心状的钮,把内瓶的底心做成鸡心状的槽,钮和槽要绝对吻合。尤其是要考虑外瓶和内瓶的干燥率,以及掌握好烧成后的收缩率。稍稍不注意,造成钮和槽不吻合的话,即便前面再多的辛苦也是白费。所以,制作转瓶的代价十分大,往往是“百里挑一”。

此转心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以粉彩绘制纹饰。转心瓶上部为口颈部,撇口,束颈,下外撇。颈部绘蝠、馨、勾莲、宝相花等吉祥图案,口沿描金,绘如意云一周,颈外饰折枝宝相花,两侧贴塑施红釉象首,象首雕琢细腻生动。

转心瓶中部为球形,通体绘饰缠枝莲宝相花,并伴以飞翔的数只红蝠。中部饰四幅圆形开光洋彩镂雕对凤纹,瓶颈与内胆相连,在颈部如意纹下与瓶体分离,可自由运转,通过腹部镂空,可窥见内胆之山水纹,别出心裁,彷佛置入幽幽春景之中。

本品集粉彩,描金,镂空,转心、浮雕等多种工艺,画面繁复而不杂乱,又透露出皇族的威严,简直巧夺天工,美艳非常。该瓶制作于清王朝最为鼎盛的乾隆时期,极尽奢华、叹为观止,充分体现了乾隆时期官窑制作工艺的最高成就。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乾隆蓝釉描金镂空云松纹转心瓶》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乾隆蓝釉描金镂空云松纹转心瓶》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器描金蓝釉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