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清代霁蓝釉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清代乾隆霁蓝釉描金福寿纹细颈瓶

清代乾隆霁蓝釉描金福寿纹细颈瓶

清代霁蓝釉瓷器的鉴别 瓷器描金蓝釉鉴别 清代瓷器鉴别

2020-11-27

清代霁蓝釉瓷器的鉴别。

明代宣德朝时所烧制的霁蓝釉,质感凝厚,色泽美艳,被推为上品,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又被举为“宝石蓝”。是宣德三大色釉瓷之一。

清代霁蓝釉的烧制技术在平稳中有所提高。单纯的霁蓝釉色调沉重,因此加入了暗刻花纹和描金彩装饰,使器物增添富贵喜庆的意味,主要用途为祭器和陈设用瓷。

乾隆霁蓝釉描金福寿纹细颈瓶,精巧秀气,通体施宝石蓝釉色为地,浓妍深沉。口沿涂金,沿下绘如意头,颈细如笔,主体满绘折枝桃实及团寿字。腹亦满绘描金这纸桃实团寿纹,间以数只蝙蝠穿飞其中,寓意福寿双全。

此器形饱满灵秀,线条流畅,高雅精巧;器身通体所施均润亮泽的霁蓝釉,呈现出蓝宝石光泽,映托着以华美金彩精绘的折枝桃实和团寿纹,构图流丽多姿,尽显皇家气度。

纹饰的设计和绘画手法,也引导了一些后期的同类作品,如200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推出的”清嘉庆霁蓝彩描金花卉纹双耳瓶”以1120万港元成交。乾隆霁蓝釉描金福寿纹细颈瓶与之相比,无论年代、工艺、用料与珍贵程度则更胜一筹。

瓶腹下通周绘卷草纹,足素蓝釉,底满施涂金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该器精巧细致,其金彩璀璨夺目,交错相映,华丽堂皇,为皇廷陈设佳器。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雍正洋彩矾红描金福寿云纹连座葫芦瓶


在雍正审美思想引导下,御瓷绽放出斑斓夺目的新姿采,形成种类丰富釉彩缤纷的局面。同时,由本品造型与釉彩之组合可折射雍正皇帝对摹古的态度。在追求全面摹古之际,雍正皇帝绝不仅停留于此,而善于汲取前朝艺术精粹,移为己用,注重在传统构成因素中创新,借鉴原来的工艺造型和纹饰进行抽绎,组合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样式,寄予新意。

自唐代以来,因其器形吉祥如意故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至明代嘉靖时期,因皇帝好黄老之道,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葫芦瓶乃南宋后期龙泉窑创制的陶瓷瓶式,瓶体似葫芦,并由两截粘合而成。名与 “福禄”谐音,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

此器造型端庄雅致,唯美隽秀。两段瓶腹大小比例恰到好处,视觉协调并且自然和谐。胎质紧实细腻,釉面光莹肥厚,手感温润,罄润自然;胎底部施松绿釉,书“雍正御制”双框四字双行楷书蓝料款。从字形上解析,字形平整秀雅、亦方正有力,起笔及落笔极具功力,应为雍正专门代笔人所书写。

葫芦底足连座,大大增加了烧制难度,并施黑釉描金绘吉祥纹饰,亦与顶部瓶口类似,此种装饰显得瓶体相得益彰,温文尔雅,造型独特,饶有新意。

瓶体白釉,描金彩绘祥云、红蝠、寿字纹饰,画工精细,祥云错落有致,红蝠洋洋洒洒的均铺于祥云中,布局合理;其寓意则为“福寿双全”之象征。葫芦瓶谐音“福禄”,纹饰有“寿”字在其中,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又可称为“福禄寿”三星高照,有“如意吉祥”之寓意。置于案头,且金碧辉煌,使人为之赏心悦目。

乾隆蓝釉描金镂空云松纹转心瓶


转心瓶是清代创制的一种瓶式,即在一个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外瓶与内瓶均有画面,外瓶一般镂空,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里面不同的画面,犹如走马灯。

而它分为转心瓶和转体瓶两种形式,内瓶可以转动的叫转心瓶,外瓶可以转动的,就叫转体瓶。

此瓶从乾隆八年开始,至乾隆二十一年共耗时13年方才完成。是为纪念乾隆皇帝“东巡狩猎”,由御窑场特意制作而成,再现了乾隆帝盛年时期出巡骑马射猎时的场景。

它由盖、颈、外瓶、内胆、夹层和底盘,组合装配而成,装饰分蓝釉金彩外观装饰与立体主题绘画“乾隆木兰围场狩猎图”两部分。“木兰围场”乃清代皇家猎苑,由康熙皇帝设立,先后举行的大型围猎活动多达一百多次。

此瓶造型墩厚稳重,大气尊贵。胎质紧实细腻,观胎体修足渗透出悠久的时代感。釉面光莹肥厚,罄润自然;蓝釉颜色纯正深沉,呈现出强烈的厚重感,如同一颗巨大的蓝宝石一样闪耀夺目。装饰均以大量描金点缀,纯正的金黄色与深邃的宝蓝色搭配,视觉冲击力十足,但也相得益彰。

乾隆木兰围场狩猎图中人物、景致都按透视比例绘制而成。透过外瓶的漏孔望去,可见迎着匍伏的臣下,乾隆持缰策马而来,仪仗、侍卫相拥,远处山峦隐约可见。前景、中景、背景之间各有一定空间,更增添了画面深邃旷阔的意境。像走马灯一般,极富艺术观赏效果。

此瓶的制作难度很大,尤其是要考虑外瓶和内瓶的干燥率,以及掌握好烧成后的收缩比。稍稍不注意,便会造成不吻合,或者是旋转不顺畅,即使前面做再多的工也是白费。所以此瓶的制作代价很大,往往是“百里挑一”。不过,“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供给宫廷的器具,取悦乾隆之用,自然是不计成本的。

与此瓶相似的“乾隆行围图转旋瓶”,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里的特展馆,为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乾隆青花粉彩描金开光花鸟福寿纹方瓶


乾隆盛世,文治武功显赫,大清基业稳定。乾隆帝学养深厚,文武技艺,样样精通,表现出文才横溢的创作力量;在他指导与赞助下的宫廷艺术,更展现出盛世帝王高尚的品味与格调。

这些丰富的创作与极致的艺术爱好,除了来自乾隆皇帝本身勤奋的求学态度外,其童年获得皇祖康熙、皇父雍正两帝的用心栽培、帝师名儒的启迪诱导,以及皇族长辈兄友间的切磋砥砺,均为他的学养扎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此对瓶瓶型呈四方体型,由颈部至腹部逐渐鼓起,瓶腹下部渐收,给人以雍容典雅,奇绝俊秀之观感。胎质洁白无瑕,顺滑如丝,整体呈通透水润质感。

此瓶彩料乃青花粉彩混搭而成,青料乃“平等青”,亦称“陂塘青”,是国产青花料的一种。其发色淡雅,清丽而透彻,颇具水墨画风格。粉彩则是色泽浓郁,颜色丰富;两种料搭配在一起,浑然天成,视觉冲击力十足,使人神清气爽,顿足不前。

颈部青花绘祥龙卷草纹,瓶身四周绘拐子龙;瓶腹开光处粉彩绘四幅花鸟福寿纹。纹饰绘的写意而富有神韵,花鸟福寿纹绘的写实而寓意吉祥;底部波涛纹碧波翻滚,显得气势十足。

整器绘画颇见功力,开光处有各种奇瑞花鸟,如:孔雀、仙鹤、红蝠、寿桃、牡丹等;细节的描绘丝丝入扣,传神至极,如同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叹服!

而它所表达的吉祥寓意,祈盼与述求,妙趣横生的展现于画面之中,给人留下了美好的无限遐想。

霁蓝釉婴戏纹天球瓶


乾隆时期为清代瓷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皇帝对瓷器的制作非常重视,对部分彩瓷器物的用途、形状、纹饰常有御旨,制作前需进呈画样或本样,审定后方可烧造。这一时期创制出了具有新意的粉彩瓷器,这时粉彩瓷的质量虽不如雍正时期那样秀丽淡雅,但在装饰工艺上渐趋繁缛。形制上丰富多样,特别是用于陈设的各式大型器,如转颈瓶、转心瓶、扁瓶、多角瓶、天球瓶等甚为流行。

瓷瓶是我国古代用来盛水或插花的器皿。最早的瓷瓶样式可能就是南朝时仿壶状的鸭蛋口瓶。隋唐以后瓷瓶品种繁多,到宋代南北窑场普遍烧造,明清以景德镇窑产品最为名贵。器型十分丰富,仅宋代就有玉壶春瓶、梅瓶、胆式瓶、直颈瓶、葫芦瓶、净瓶等式样。明代初期,创烧了一种新品种,即受13世纪叙利亚陶器影响烧造的一种新瓷瓶——天球瓶。

清乾隆霁蓝釉粉彩婴戏纹天球瓶,清乾隆景德镇官窑烧制。高24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12厘米。小喇叭形口,高颈,腹部浑圆似天体中的星球,故名“天球瓶”。腹部开光之外霁蓝釉地,施金彩绘缠枝花纹,腹部圆形开光内,月白色地,用粉彩绘有三婴戏图案,林中婴戏纹饰描绘精细,童子神态各异,稚气可爱,画面开阔清新,人物栩栩如生。器底用红彩题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这种乾隆楷书年款不常见,六字尤少。这时期的民窑瓷器还未发现有这种红彩楷款。

此瓶纹饰图案采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并吸收了西洋绘画艺术的风格,这件天球瓶工艺精湛,色彩艳丽,保存完好,传世品中十分少见。霁蓝为蓝釉品种之一,又叫积蓝、祭蓝,属高温(在1300度下一次烧成)石灰碱釉。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霁蓝盛行于明代宣德朝。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多用金彩来装饰,清代乾隆时期往往以霁蓝釉作色地,并饰粉彩开光装饰,此霁蓝釉粉彩婴戏纹天球瓶即是乾隆时期最为典型的霁蓝器物。

据考证,此瓶为乾隆皇帝赐予岱庙作祭器之用。

乾隆粉彩黄釉描金福凤纹兽衔环辅耳赏瓶


赏瓶因其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深得清朝历代君王的喜爱。其器形为雍正督窑官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而奉旨审定的款式。

赏瓶的形式最早出现于雍正朝,专为赏赐之用,器型来源于“玉壶春瓶”。乾隆朝则为发扬光大呈经典品种,乾隆后一直延续,烧造至宣统,从未间断,逐渐演变为观赏器型。

赏瓶创烧以后,很快就成为了清代瓷器生产中的一个传统器型。其中,尤以乾隆时期赏瓶的生产与使用最为盛行。有专家认为,赏瓶是清中期以后,陶瓷造型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型。赏瓶的器型优美,适合于在器上绘制纹饰,赏瓶赐于功臣之后,此器将被放置于较为明显的地方,便于臣子观赏,感受皇恩。

一般赏瓶多以青花配缠枝莲纹为主体,因“青莲”与“清廉”谐音,故赏赐给臣下则希望能为政清廉。而乾隆时期创新了以粉彩描金的品种。

此赏瓶因其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精美的纹饰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而一直未将此瓶赏赐于他人,足见其喜爱程度。

此瓶通身绘缠枝莲宝相花纹,寓意吉祥完美。瓶腹绘凤凰三只,则是五彩缭绕,霞光万道,普天祥瑞之征兆。昭示天下“鸾鸣凤奏,天下太平,吉星高照”。

乾隆蓝釉粉彩描金开光龙凤纹大瓶


历朝历代的官窑瓷器中,什么纹饰应用得最多?非龙凤纹莫属。明洪武二年,朱元璋设立了官窑制度以来,这类纹饰在官窑瓷器中就从未间断过。

至于“龙凤呈祥”这句成语,究竟是先出现于传统文化中,还是先出现在青铜器上?这绝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类的伪命题,而是有实物为证。

历史发展脉络证实,龙凤是人们对权力崇拜臆念产生的图腾,自然界皆不存在。龙代表皇帝,凤代表皇后,但并非同时出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就开始有凤纹、及龙纹各自出现在不同的器型上,到了汉唐,龙凤纹则同时出现在金银器和玉器上。到了明永乐朝,在瓷器上同时形成龙凤居中的安排格局,才形成定制沿袭下来。

此瓶硕大无朋,气势非凡,造型则墩实凝重,釉面温润顺滑细腻,通体施蓝釉绘吉祥纹饰,开光处绘描金龙凤祥云。蓝,代表沉静、幽远;黄,象征尊贵、权力,两种色彩搭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瓶腹开光分别绘龙、凤纹饰。龙凤虽然都是祥瑞之物,但两者形象及内涵则截然不同。龙给人威严而神秘,不可亲近只可敬畏;凤则象征着美丽仁爱和富贵,龙凤结合则是太平盛世,高贵吉祥的征兆,准确的表达了“龙凤呈祥”之含义。

龙凤纹描绘的传神至极,而寓意更为深邃,龙凤穿梭于祥云里,龙纹出现时必然四海扬波、恩泽百姓;凤凰则是霞光万道、普天祥瑞之兆。昭示天下,“龙飞凤舞”国家兴旺,天下太平。

清代乾隆粉彩描金四开光花鸟纹诗文瓶


《清档》中有关御制诗瓷器最早见于乾隆七年,乾隆皇帝看到一件“御制诗句画山水青花壮罐”发出“甚好”的赞叹,旨令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按其式样,别样瓶亦照有诗句、山水、花卉烧造”。

自此之后,景德镇御窑厂秉承上意开始大量烧造御制诗文瓷器。这类御制诗文瓷器主要用于宫殿内外及皇帝书桌案头陈设,充分反映出了清乾隆时期精湛的制瓷工艺,与图文并茂之诗情雅意于一身。

此粉彩描金花鸟纹瓶,胎体厚沉,器形端朴。口沿描金外绘如意纹,其下绘蝠寿勾莲,颈部双耳为塑雕蟠桃所代替,底沿边饰蕉叶纹,瓶腹绘吉祥花卉若干,并描金四开光绘开光花鸟纹与开光诗文为饰。构图格局有序,色彩丰富多变,工笔娴熟精致。

而开光御制诗词均为隶书书写,作品从笔法、章法、布局、都力求追随原作。书写可谓一笔一画,毫不马虎,一丝一毫,都恰到好处,具有非常高的书法造诣,着实乃乾隆之宫中御用传世珍品。

瓶腹开光绘花鸟纹,蜜蜂飞于枝头之上,羽翼丰盈,形态可爱,周围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一片鸟语花香,生机盎然之景。

构图灵动犹然,在笔锋中带写意,笔力老健,色彩缤纷,足上施白釉,底以蓝料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此乃是乾隆御制诗文瓷器之一,瓶身的绘画和书法工艺都达到了精美绝伦的地步,是乾隆朝宫廷瓷器的代表之作,弥足珍贵。

乾隆蓝釉描金镂空内粉彩转心瓶


乾隆朝国力强盛,弘历又极爱珍瓷雅器,文献上亦见多处档案记载,如《造办处各活记清文件》记录乾隆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奉旨烧制一批摹古瓷器其中一件便是“蓝釉描金镂空内粉彩转心瓶”。作为乾隆贺寿之礼,由御窑场历经重重困难特意烧作而成,代表了御窑场巧夺天工的工艺,以及对一代明君的敬仰之意。

此瓶造型秀丽隽永,大气尊贵。胎质紧实细腻,观胎体修足渗透出悠久的时代感。釉面光莹肥厚,罄润自然;蓝釉颜色纯正深沉,呈现出强烈的厚重感,如同蓝宝石一样闪耀夺目。装饰均以大量描金点缀,纯正的金黄色与深邃的宝蓝色搭配,视觉冲击力十足,但也相得益彰。

清代瓷器具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时代特征。本品通体描金绘卷草宝相花纹饰,线条婉转流畅,寓意吉祥如意。连为一体的内瓶别具一格,上部分施蓝釉精绘卷草宝相花卉纹,下部施白釉绘数条五彩缤纷的金鱼及水草纹,图案采用乾隆时期特有的“墨彩淡描”工艺。其构图简洁大部留白,但却洋溢着潇洒典雅的笔墨趣味,颇具新意。

腹部四面开光,转动内胆时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犹如走马灯。内胆白釉上的五彩金鱼,造型灵动,逼真,色彩鲜丽,宛如游戈于荡漾的水波中。在配色上,五彩金鱼和幽绿的水草相得益彰,与晶莹滋润的白釉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清丽幽雅、生趣盎然之感。

乾隆 蓝釉描金镂空内粉彩转心瓶 尺寸:

口径:9cm

高:40cm

足径:13.7cm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代乾隆霁蓝釉描金福寿纹细颈瓶》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代乾隆霁蓝釉描金福寿纹细颈瓶》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代霁蓝釉瓷器的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