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器描金蓝釉鉴别 > 导航 >

雍正蓝釉描金镂空粉彩转心葫芦尊

雍正蓝釉描金镂空粉彩转心葫芦尊

瓷器描金蓝釉鉴别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雍正瓷器鉴别

2020-11-26

瓷器描金蓝釉鉴别。

本品葫芦尊从雍正二年开始烧制,至雍正七年共耗时五年方能始终。是为献礼雍正五十大寿,由御窑场历经重重困难特意烧作而成,代表了御窑场巧夺天工的工艺,以及对一代明君的敬仰献寿之意。

转心葫芦尊制作工艺难度极大,尤其是要考虑外瓶和内瓶的干燥率,以及掌握好烧成后的收缩比。稍稍不注意,便会造成不吻合,或者是旋转不顺畅,即使前面做再多的工也是白费。所以此瓶的制作代价很大,往往是“百里挑一”。

此尊造型秀丽隽永,大气尊贵。胎质紧实细腻,观胎体修足渗透出悠久的时代感。釉面光莹肥厚,罄润自然;蓝釉颜色纯正深沉,呈现出强烈的厚重感,如同蓝宝石一样闪耀夺目。装饰均以大量描金点缀,纯正的金黄色与深邃的宝蓝色搭配,视觉冲击力十足,但也相得益彰。

转心瓶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外壁以大量描金宝相花卉纹饰极寿字作为装饰。上部为口颈部,撇口,束颈,下外撇整体呈葫芦形制。颈部绘宝相花等吉祥图案,两侧贴塑描金变型寿纹,雕琢细腻生动。

内瓶以白釉为地,粉彩绘矾红蝙蝠祥云纹,笔法工致,不乏灵动之气,透过镂空处旋转瓶体,可窥见数只红蝠穿梭于云海之中,五彩祥云色泽饱满典雅,红蝠栩栩如生,两者吉祥之物相得益彰,彰显了吉祥富贵之征兆,恰到好处地映衬了此转心瓶所蕴含的吉祥之意。

雍正 蓝釉描金镂空粉彩转心葫芦尊 尺寸:

口径:12cm

高:38.6 cm

足径:14.1 cm

taoci52.com编辑推荐

乾隆蓝釉描金镂空云松纹转心瓶


转心瓶是清代创制的一种瓶式,即在一个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外瓶与内瓶均有画面,外瓶一般镂空,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里面不同的画面,犹如走马灯。

而它分为转心瓶和转体瓶两种形式,内瓶可以转动的叫转心瓶,外瓶可以转动的,就叫转体瓶。

此瓶从乾隆八年开始,至乾隆二十一年共耗时13年方才完成。是为纪念乾隆皇帝“东巡狩猎”,由御窑场特意制作而成,再现了乾隆帝盛年时期出巡骑马射猎时的场景。

它由盖、颈、外瓶、内胆、夹层和底盘,组合装配而成,装饰分蓝釉金彩外观装饰与立体主题绘画“乾隆木兰围场狩猎图”两部分。“木兰围场”乃清代皇家猎苑,由康熙皇帝设立,先后举行的大型围猎活动多达一百多次。

此瓶造型墩厚稳重,大气尊贵。胎质紧实细腻,观胎体修足渗透出悠久的时代感。釉面光莹肥厚,罄润自然;蓝釉颜色纯正深沉,呈现出强烈的厚重感,如同一颗巨大的蓝宝石一样闪耀夺目。装饰均以大量描金点缀,纯正的金黄色与深邃的宝蓝色搭配,视觉冲击力十足,但也相得益彰。

乾隆木兰围场狩猎图中人物、景致都按透视比例绘制而成。透过外瓶的漏孔望去,可见迎着匍伏的臣下,乾隆持缰策马而来,仪仗、侍卫相拥,远处山峦隐约可见。前景、中景、背景之间各有一定空间,更增添了画面深邃旷阔的意境。像走马灯一般,极富艺术观赏效果。

此瓶的制作难度很大,尤其是要考虑外瓶和内瓶的干燥率,以及掌握好烧成后的收缩比。稍稍不注意,便会造成不吻合,或者是旋转不顺畅,即使前面做再多的工也是白费。所以此瓶的制作代价很大,往往是“百里挑一”。不过,“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供给宫廷的器具,取悦乾隆之用,自然是不计成本的。

与此瓶相似的“乾隆行围图转旋瓶”,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里的特展馆,为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乾隆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三足盆座葫芦转心瓶


乾隆35年(1771年),乾隆帝六十岁大寿,举国欢庆,满朝文武大臣都来祝寿贺礼,当督陶官唐英呈上贺礼时,乾隆一看龙颜大悦。然后,他喜开金口赞道:“唐爱卿绝才!”并赐寿酒三杯。

此瓶乃唐英为贺乾隆六十大寿,特意制作的新式玩赏瓷。此瓶有硕大伟岸的形体,端庄凝重的造型,最令人赞叹的是上部分葫芦型镂空装饰更是巧夺天工,葫芦形似“吉”字寓意吉祥。而谐音为“福、禄”有富贵之象征,上部分有“长寿吉祥,和谐美满”之寓意。

下部花卉纹三足盆座由三只象鼻托起,卷草纹花卉绘制的生动自然,而三只涂金象首,昭示着天下太平,政通人和之意。而象鼻善吸水,风水中有“水住财”之说法,故有招财之寓意。

转心瓶不仅要求内外瓶的设计尺寸要适度,同时瓶体各部分烧成后膨胀系数比例要求严格一致,若有毫厘之差就会前功尽弃,其工艺水平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艺术价值无与伦比。

此瓶是一件烧成难度极大的器物。需多次试烧,颇费工本,更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成功,恐怕只有帝王方能有此条件,也只有在所谓的乾隆盛世那种时代背景下,才能出现这种划时代的珍品。

乾隆粉彩描金开光镂空花卉纹转心瓶


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清瓷至乾隆而极盛,器式之多亦莫与伦比”。 御窑厂为迎合皇室标新立异的追求,器形屡有新创,奇巧之物层出不穷,转心瓶为此一潮流之下的产物,且存世十分稀少。

清代文献记有乾隆八年、十一年、十二年、十八年及二十二年,御窑厂曾经烧造数件可以旋转的瓷瓶及瓷碗。转心瓶多为粉彩器,为清代瓷器中的名品。清末民国时期有仿此类乾隆时期的转心瓶制品,但工艺较粗糙,彩釉不精细。

清代瓷器更具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时代特征。此器大量彩绘缠枝莲宝相花,莲花为佛教标志。历代诗人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圣洁清正、廉洁清雅的象征。

连为一体的内瓶,上部分施黄地绘精描缠枝莲宝相花,下部施白釉采用乾隆时期特有的“墨彩淡描”工艺。其构图简洁,但却洋溢着潇洒典雅的笔墨趣味,颇具新意。外瓶以红釉为地,器身金彩描绘花纹,有如意云头、仰覆莲瓣、宝相花纹等。腹部镂空开光螭龙纹,并饰以淡彩绘制,外底施松绿釉矾红书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瓶器新颖别致,工艺高超,镂雕、刻花、彩绘等工艺技法相结合,令人称绝,充分体现出这类器型“新奇精巧”的特点,极为罕见。正如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赞叹有:“……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乾隆粉彩描金镂空轧道八卦转心方瓶


轧道瓷创烧于乾隆早期,它是在督陶官和御窑厂工匠的不懈努力下,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轧道工艺是在瓷器色地上用一种状如绣针的工具拨划出细如毫芒、宛如锦纹,细小的诸如凤尾型卷草凹纹,从此处隐隐可见白胎,传世名品并不多见。

此外,在轧道上绘花卉图案,具有铜胎画珐琅的艺术效果。不过此种工艺颇为费工,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这种新创纹饰为“锦上添花”,御窑厂艺人谓扒花。

整件作品无论内与外,相接的部分皆分别分开烧造之后再拼接成一件整器。以手触动瓶颈,内瓶亦随之旋转,彼此维持着巧妙的套和关系,有象征天地上下交融,国泰民安之意。

此器通体施红釉,釉面以针刻绘出纤细的锦地轧道纹,纹路之上再以黄、粉绿、深绿、橘红等釉彩描画缠枝莲宝相花、十字花纹,虽花朵形状大同小异,但在不同釉彩的装饰下,显得错落有致。每一朵花、每一片叶的经脉皆巨细无遗的描绘出来,而敷染的色泽亦有深浅浓淡的层次感。

瓶体绘有八卦图案。在《周易》中有八种图形。以“-”为阳,“--”为阴,变化组成☰(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种卦象。《易经》作者认为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

此外、器身周身为方形。在中国人的天地宇宙观中,有“天圆地方”之说,故此瓶自然也是口圆下方。而“瓶”与“平”同音,正是象征了国家“乾坤盛世”、“社稷平安”之意。八卦纹及镂空的如意云纹,亦能将观者的视线引至内瓶,表达穿透玲珑之感,同时也炫耀不同凡响的技艺,实乃乾隆朝传世之珍品。

乾隆粉彩描金轧道镂空转心瓶


本品佳作,端庄大气,技艺卓绝,取玉壶春瓶之形,承赏瓶古韵,集粉彩、轧道、镂空、纹饰、转心等装饰融于一身,完美诠释乾隆瓷艺之炉火纯青,堪称世间孤品。

乾隆皇帝尤其喜爱繁缛之风,对瓷之要求也是精益求精,更将瓷器烧造作为体现其圣王理想途径之一,上有此好,则下必尽心为之,在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督陶官唐英等努力下,此器艺术造诣臻于巅峰。

为便于看见瓶内变幻莫测的景物,腹部施镂空工艺,纹饰为如意形与蝙蝠形交织融合,环环相扣,精彩异常。“转心瓶”由内瓶、外瓶、底座三部分分别烧制组成。每个部件尺寸都经过精心计算,反复烧制,得出实际样品,并在全部部件烧造成功后组成样品,纹饰、色彩、样式全部获得皇帝首肯后才正式烧造。

除此之外还要关注烧造时的温度火候控制,一旦出现少许变形便会使整器的制造前功尽弃,内外均以粉彩彩绘之转心瓶需二次烧作,若内外不合,当即废弃,故此轧道镂空转心瓶是“百里挑一”,不计成本的珍品,其价值可见一斑。

瓶颈与底座内施以黄地轧道卷草纹,上面以粉彩饰有缠枝宝相花纹,如意纹;瓶肩与底座外部施以红地轧道卷草纹,而上饰如意纹,宝相花纹;纹饰绘画繁密有序,色彩艳丽。

内瓶以白釉为地,粉彩绘矾红蝙蝠祥云纹,笔法工致,不乏灵动之气,透过镂空处旋转瓶体,可窥见数只红蝠穿梭于云海之中,五彩祥云色泽饱满典雅,红蝠栩栩如生,两者吉祥之物相得益彰,彰显了吉祥富贵之征兆,恰到好处地映衬了此转心瓶所蕴含的吉祥之意。

作为帝王专用赏玩之物,御用级别甚高,御窑竭尽巧思,力求出新,鲜见相类者。传世品中与之近似者,可见两岸故宫典藏二件,均属乾隆本朝装饰风格的典范之作。

雍正粉彩描金镂空云龙纹冠架


古人喜戴冠帽,不单是为了美观、保暖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凸显身份、地位的象征。“冠”字是我国古人对帽子的称法,但那时的帽子与现代人所戴的帽子不同,“冠架”,是为支撑帽子的小型器物。

而“冠”的种类,又可以根据身份的不同分成皇帝戴的“通天冠”,文臣戴的“远游冠、高山冠”,儒生戴的“进贤冠”,武臣戴的“鹖冠、武冠”等均为男性所用。

象征身份地位的帽子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就不能随便摆放,因此冠架也是当时皇家、官宦的必备之物。在清代,冠架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日用器物与帽筒同时流行,而制作冠架的材料很多,如瓷、漆、珐琅等。

此件冠架造型典雅、雍容、做工精细,运用多种手法进行装饰,立体感极强,造型设计更是独具一格。结构上,采用分体组合的方式使整器更显玲珑剔透、精致细腻。上部球体以祥云腾龙为主体,颇具皇家气派,底部由宫廷黄为主色,颜色亮丽大方,和谐柔美,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雍容华贵之感。

冠架分为三层,顶端扁圆,为海棠形,中间为立柱,带有转心瓶相似的内胆,底座连接着转心外瓶,局部有镂空,制作工艺复杂,成形不易。

此件云龙纹冠架集装饰、观赏、实用功能于一身,融合多种艺术工艺,巧夺天工、雅致清丽。它亮丽的色彩、灵动的组合,尤其是清香四溢的实用功能最为绝妙——给冠架上方镂空的球体中放置香料就能让冠帽携有香味,弥漫的香味也可让屋舍显得格外芳香雅致。

总之,整器完美呈现了粉彩镂空技艺之美,再现了清朝皇家的高雅生活情趣,具有更加深远的文化内涵。

雍正粉彩描金镂空盘龙柱式香薰


香熏自六朝以来历代均有烧造,也是清朝御窑场产品中的常见器型,形制各异的熏炉说明我国熏香的习俗由来已久。

《艺文类聚》卷七十引汉刘向《熏炉铭》:“嘉此正器,嶃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南朝人谢惠连《雪赋》云:“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

它既可放置檀香、云香等,用以祭祖礼佛,驱魔避邪,驱除秽气,清脑提神,净化居室,也是一件造型极尽高雅华贵的陈设器,象征“圣洁、吉祥、如意、安康”。此件香薰釉色柔和莹润,器型优美玲珑,意象含蓄,情致深蕴,青烟袅袅,香气缭绕,必将令人叹赏不止。

此香薰硕大无比,气势凌人,烧制工艺难度极高,并非常人所能参透。底座稳如泰山,威震八方。其盘龙柱冲天而上,呈托天之举。龙乃帝王之化身,意为世间顶天立地之势。而熏顶开光处绘“欢天群童”,寓意“天地祥和”。

此对香薰由薰盖、薰腹、擎天龙柱及薰座组合而成。各个部件分别烧制,其中预留之空隙、窑温、匣钵等因素都要充分考虑,并预估了收缩比例,使之成型后衔接适中,从而降低了高度过高,烧制中容易变形的弊端。

此器最为可贵的是烧制难度大,极易出现不可预判的情形,而导致残次比例极高,整器成双成对显现一派太平盛世富丽堂皇之意境,如此宫廷之美器敢问人间有几何?

雍正 粉彩描金镂空盘龙柱式香薰 尺寸:

口径:11CM

高:74.8CM

足径:29CM

雍正粉彩描金开光镂空四季花卉八仙法器婴戏图螭耳转心盖瓶 ...


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遍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达到了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地步。即使是大件器皿,胎体也是上下匀称一致,不显厚重,修胎规整。器物底足极为光滑滚圆,俗称“泥鳅背”。

而釉面光洁,釉质莹润匀净,多数为纯白。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风格是秀丽精巧,无论是大小器皿都制作精工,讲究细部处理。

此瓶造型雅致,体型硕大气势凛人。整器给人感觉雍容华贵,至尊无上的皇家气派。宫廷画家的功底和思维想象与现在的画家不同,所以绘画作品有别。此瓶追求“如意吉祥”,“事事如意”和“四季平安”等多种寓意。

此对瓶自上而下寓意:“上契圆满天心,汇通八方人文”。颈部双开光绘锦鸡花卉意为“锦上添花”。对侧绘鹌鹑谷穗意为“五谷丰登”。下沿开光绘四季花卉纹,寓意“四季平安,四海升平”。

腹部开光绘四帧“婴戏图”, 此画乃中国传统名画,唐宋时期技法渐趋成熟,明清时期成为婴戏图的黄金时期,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极为崇拜,故成为中国绘画史中最受欢迎的类别。

画面中小孩欢天喜地,神情各异。而构图布局都出自名家之手,宫廷画家想藉此恭祝皇帝“添丁发财,百子千孙”。此器用料天然,呈珠光宝气之感,如同来自天上人间的神品,实为雍正中期所作。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雍正蓝釉描金镂空粉彩转心葫芦尊》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雍正蓝釉描金镂空粉彩转心葫芦尊》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器描金蓝釉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