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雍正粉彩描金镂空盘龙柱式香薰

雍正粉彩描金镂空盘龙柱式香薰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雍正瓷器鉴别 古代镂空瓷器

2020-11-23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香熏自六朝以来历代均有烧造,也是清朝御窑场产品中的常见器型,形制各异的熏炉说明我国熏香的习俗由来已久。

《艺文类聚》卷七十引汉刘向《熏炉铭》:“嘉此正器,嶃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南朝人谢惠连《雪赋》云:“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

它既可放置檀香、云香等,用以祭祖礼佛,驱魔避邪,驱除秽气,清脑提神,净化居室,也是一件造型极尽高雅华贵的陈设器,象征“圣洁、吉祥、如意、安康”。此件香薰釉色柔和莹润,器型优美玲珑,意象含蓄,情致深蕴,青烟袅袅,香气缭绕,必将令人叹赏不止。

此香薰硕大无比,气势凌人,烧制工艺难度极高,并非常人所能参透。底座稳如泰山,威震八方。其盘龙柱冲天而上,呈托天之举。龙乃帝王之化身,意为世间顶天立地之势。而熏顶开光处绘“欢天群童”,寓意“天地祥和”。

此对香薰由薰盖、薰腹、擎天龙柱及薰座组合而成。各个部件分别烧制,其中预留之空隙、窑温、匣钵等因素都要充分考虑,并预估了收缩比例,使之成型后衔接适中,从而降低了高度过高,烧制中容易变形的弊端。

此器最为可贵的是烧制难度大,极易出现不可预判的情形,而导致残次比例极高,整器成双成对显现一派太平盛世富丽堂皇之意境,如此宫廷之美器敢问人间有几何?

雍正 粉彩描金镂空盘龙柱式香薰 尺寸:

口径:11CM

高:74.8CM

足径:29CM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雍正蓝釉描金镂空粉彩转心葫芦尊


本品葫芦尊从雍正二年开始烧制,至雍正七年共耗时五年方能始终。是为献礼雍正五十大寿,由御窑场历经重重困难特意烧作而成,代表了御窑场巧夺天工的工艺,以及对一代明君的敬仰献寿之意。

转心葫芦尊制作工艺难度极大,尤其是要考虑外瓶和内瓶的干燥率,以及掌握好烧成后的收缩比。稍稍不注意,便会造成不吻合,或者是旋转不顺畅,即使前面做再多的工也是白费。所以此瓶的制作代价很大,往往是“百里挑一”。

此尊造型秀丽隽永,大气尊贵。胎质紧实细腻,观胎体修足渗透出悠久的时代感。釉面光莹肥厚,罄润自然;蓝釉颜色纯正深沉,呈现出强烈的厚重感,如同蓝宝石一样闪耀夺目。装饰均以大量描金点缀,纯正的金黄色与深邃的宝蓝色搭配,视觉冲击力十足,但也相得益彰。

转心瓶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外壁以大量描金宝相花卉纹饰极寿字作为装饰。上部为口颈部,撇口,束颈,下外撇整体呈葫芦形制。颈部绘宝相花等吉祥图案,两侧贴塑描金变型寿纹,雕琢细腻生动。

内瓶以白釉为地,粉彩绘矾红蝙蝠祥云纹,笔法工致,不乏灵动之气,透过镂空处旋转瓶体,可窥见数只红蝠穿梭于云海之中,五彩祥云色泽饱满典雅,红蝠栩栩如生,两者吉祥之物相得益彰,彰显了吉祥富贵之征兆,恰到好处地映衬了此转心瓶所蕴含的吉祥之意。

雍正 蓝釉描金镂空粉彩转心葫芦尊 尺寸:

口径:12cm

高:38.6 cm

足径:14.1 cm

乾隆粉彩描金镂空出戟龙凤纹象足六方香薰


此器主要用于祭祖、以及陈设供具,经常放置于庄严的殿堂内。此熏呈庄严肃穆威严之势,体型硕大,散发出的气场如涌泉般强烈而持续,气势咄咄逼人,使人肃然警醒。

此熏分三段烧制而成,造型繁缛而夺目,给人极强的历史厚重感。因其祖先为女真、蒙古等多民族融合而成,因此有部分蒙古文化的传承,所以上半部乍看为传统的蒙古包造型。

熏身通周为六边形,分别绘祥云、龙凤纹。其寓意深邃,龙凤穿梭于祥云里,祥龙四海扬波、恩泽百姓;瑞凤则霞光万道,呈“龙凤呈祥”之态。描金出戟处塑贴拐子龙型,从腹部由六边扶摇而上直达顶珠。镂空顶珠精工细琢,绘祥云红蝠,在拐子龙的簇拥之下皇权毕现。

腹部分别绘双龙戏珠纹饰,龙珠乃龙之精华,龙与珠的争夺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熏底塑六只描金象足,极富创意又蕴含寓意,象与“祥”谐音,故有更多吉祥寓意,有“太平吉祥、吉祥如意”等。象鼻善于吸水,水即为财,而有吸财、招财的寓意。

缭绕的烟雾从香薰中散出,弥漫于整个皇宫里,昭示乾隆朝“国富民强、国泰民安”之隐喻。

乾隆蓝釉描金镂空内粉彩转心瓶


乾隆朝国力强盛,弘历又极爱珍瓷雅器,文献上亦见多处档案记载,如《造办处各活记清文件》记录乾隆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奉旨烧制一批摹古瓷器其中一件便是“蓝釉描金镂空内粉彩转心瓶”。作为乾隆贺寿之礼,由御窑场历经重重困难特意烧作而成,代表了御窑场巧夺天工的工艺,以及对一代明君的敬仰之意。

此瓶造型秀丽隽永,大气尊贵。胎质紧实细腻,观胎体修足渗透出悠久的时代感。釉面光莹肥厚,罄润自然;蓝釉颜色纯正深沉,呈现出强烈的厚重感,如同蓝宝石一样闪耀夺目。装饰均以大量描金点缀,纯正的金黄色与深邃的宝蓝色搭配,视觉冲击力十足,但也相得益彰。

清代瓷器具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时代特征。本品通体描金绘卷草宝相花纹饰,线条婉转流畅,寓意吉祥如意。连为一体的内瓶别具一格,上部分施蓝釉精绘卷草宝相花卉纹,下部施白釉绘数条五彩缤纷的金鱼及水草纹,图案采用乾隆时期特有的“墨彩淡描”工艺。其构图简洁大部留白,但却洋溢着潇洒典雅的笔墨趣味,颇具新意。

腹部四面开光,转动内胆时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犹如走马灯。内胆白釉上的五彩金鱼,造型灵动,逼真,色彩鲜丽,宛如游戈于荡漾的水波中。在配色上,五彩金鱼和幽绿的水草相得益彰,与晶莹滋润的白釉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清丽幽雅、生趣盎然之感。

乾隆 蓝釉描金镂空内粉彩转心瓶 尺寸:

口径:9cm

高:40cm

足径:13.7cm

乾隆粉彩描金轧道镂空转心瓶


本品佳作,端庄大气,技艺卓绝,取玉壶春瓶之形,承赏瓶古韵,集粉彩、轧道、镂空、纹饰、转心等装饰融于一身,完美诠释乾隆瓷艺之炉火纯青,堪称世间孤品。

乾隆皇帝尤其喜爱繁缛之风,对瓷之要求也是精益求精,更将瓷器烧造作为体现其圣王理想途径之一,上有此好,则下必尽心为之,在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督陶官唐英等努力下,此器艺术造诣臻于巅峰。

为便于看见瓶内变幻莫测的景物,腹部施镂空工艺,纹饰为如意形与蝙蝠形交织融合,环环相扣,精彩异常。“转心瓶”由内瓶、外瓶、底座三部分分别烧制组成。每个部件尺寸都经过精心计算,反复烧制,得出实际样品,并在全部部件烧造成功后组成样品,纹饰、色彩、样式全部获得皇帝首肯后才正式烧造。

除此之外还要关注烧造时的温度火候控制,一旦出现少许变形便会使整器的制造前功尽弃,内外均以粉彩彩绘之转心瓶需二次烧作,若内外不合,当即废弃,故此轧道镂空转心瓶是“百里挑一”,不计成本的珍品,其价值可见一斑。

瓶颈与底座内施以黄地轧道卷草纹,上面以粉彩饰有缠枝宝相花纹,如意纹;瓶肩与底座外部施以红地轧道卷草纹,而上饰如意纹,宝相花纹;纹饰绘画繁密有序,色彩艳丽。

内瓶以白釉为地,粉彩绘矾红蝙蝠祥云纹,笔法工致,不乏灵动之气,透过镂空处旋转瓶体,可窥见数只红蝠穿梭于云海之中,五彩祥云色泽饱满典雅,红蝠栩栩如生,两者吉祥之物相得益彰,彰显了吉祥富贵之征兆,恰到好处地映衬了此转心瓶所蕴含的吉祥之意。

作为帝王专用赏玩之物,御用级别甚高,御窑竭尽巧思,力求出新,鲜见相类者。传世品中与之近似者,可见两岸故宫典藏二件,均属乾隆本朝装饰风格的典范之作。

雍正粉彩八仙纹镂空笔筒


匠人之心,寄乎于手。工匠精神,无外乎三点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三个词,十二个字,却苛刻得令人敬畏——要耐得住寂寞,受得起诱惑,克服得困难。数十年如一日,全心全力做一件没有尽头的事。

所以,拥有匠人精神的人终究是少数,通常被称为怪人,这可能是因为人的精力有限,过于关注某一件事物就会忽略其它事情,如人情世故、物质追求……等等。

古代瓷器烧制的工匠同样执着,因为他们从最简单的工作中发现了意义,发现了美!每一件官窑瓷器都被赋予了工匠精神,从做工、胎土、器型、绘画、风格每种工艺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然而所呈现的瓷器都堪称经典,流芳百世。

此器瓷质细滑,洁白晶莹,倘口修腰,口沿及腰部作二圈如意形缕空,饰以卍字,卍字在梵语为「吉祥海云相」,寓「长久不断」之意。筒身绘八仙法器间以红蝠,胫则绘海水江崖。此纹样多用于龙袍、官服下摆,后亦移用于瓷器。

雍正 粉彩八仙纹镂空笔筒

口径:20cm

高:14cm

足径:18cm

乾隆粉彩描金缠枝莲纹亭台式香薰


中国人用香的历史非常的早,早在先秦时期,香料就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从宫廷庙堂到街巷民居,从士族贵胄到布衣百姓,都有随身佩戴香囊和插戴香草的习惯。

西汉时就有明确记载以焚香来薰衣的风俗,衣冠芳馥更是东晋南朝士大夫们崇尚盛行的高雅举止,谢安挥舞衣袖布下棋子时;右军甩动长襟运笔写下兰亭时,那随衣飘拂的幽香千年不灭。

此对香薰最难能可贵的是奇思妙想的造型设计,让人过目不忘。其制作难度之大,非常人可以想象。此器分为三段,底座造型稳固,坚如磐石,象征大清朝之“江山稳固”,亭住之下而上呈托天之举,顶部塑亭台两层,金碧辉煌,最顶端塑鎏金宝顶,其光芒熠熠生辉以彰显皇权之显赫。

此对香薰上部屋顶形,其盖上有铜鎏金六凸脊,脊上饰夔龙纹饰,盖钮为鎏金镂空缠枝花卉。中间一节六面均有镂空夔龙纹装饰,可以散发香气。上部两节,均为绿地组成的缠枝莲纹饰,饰变体夔龙纹。下部纹饰以蓝珐琅釉为地,四面均掐饰缠枝莲花。鎏金迥纹形六足。此炉设计独特巧妙,器型规整端庄,绘画线条娴熟,纹饰精美绚丽,体现了乾隆时期最为高超的艺术水准。

若要一句话形容,就只有“鬼斧神工”来概括了。此香薰造型极为繁缛,构思极为巧妙,繁缛而不累赘,给人极强的心灵震撼。整器通绘缠枝莲宝相花纹,绘工精细无比,色彩丰富,衬托此造型恰到好处,尊贵而不庸俗。它所呈现出的美感,第一眼就能传递给你,给人感觉就像至身于天堂般的享受。

此香薰乃乾隆万寿节贺礼之一,不仅制作精美,创新也相当独特,它使香气带着对皇帝之万福万寿的祝福,通过此器弥漫于皇宫之中,可谓妙哉!

乾隆粉彩描金塑贴福寿跪人足香薰


葫芦文化起源于何时?古籍典章中未有记载,但它确实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血脉中,是中国文字读声谐音而衍生来的吉祥文化。

因为它的实用功能,及形状特性,人们将它赋予了新的寓意功能,两者兼容并蓄,完美结合,并融为一体。例如清代家具的抽屉上、靠背上,玉石珠宝多以葫芦为造型,挂在胸前,何等吉祥惬意。

连当代中成药的丸、散、膏、丹,“六神丸”、“速效救心丸”等都用葫芦作为装具,可见影响之久远。总之都是以“福禄”为取意,深深刻上了葫芦文化的烙印。

粉彩描金塑贴福寿跪人足香薰,可谓造型独特精美异常,用料不惜工本,此器除装饰绘画外通身塑贴描金吉祥葫芦纹饰,彩绘颜色丰富艳丽而且对比强烈,与大片描金极为融洽自然,显得富丽堂皇,毫无违和之感。

颈部有一条似锦缎包裹并打结的带子紧系。这种工艺十分复杂,要用到雕刻工艺方能完成,也称为“包袱瓶”。望形生意,“包”与“保”字谐音,“带”与“代”字同音,故予有“保代万福”、“保代福联”的寓意象征。

彩绘葫芦多姿多彩,生动而又形象。因形似“吉”字,象征着吉祥如意,荣华富贵之意。人们常以葫芦的谐音读为“福、禄”,有 “长寿吉祥,和谐美满”之深刻寓意。

玉跪人起源于商朝,谐音遇贵人,即人生顺利,处处受赏识、朋友等帮助,遇到贵人之意。古书记载“玉坚不可摧也。”古人将玉雕成玉跪人,可使主人不受小人影响和陷害,故宫廷常供奉玉跪人为神玉。

此熏小跪人即有上述含义,并塑贴六具跪人与器型之上,塑型准确的表现了人物身躯比例、神情姿态、衣着打扮。尤其是神态,要刻画的栩栩如生、恰到好处并非轻而易举,且直接的反映了古人的艺术审美意识。

乾隆粉彩描金开光镂空花卉纹转心瓶


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清瓷至乾隆而极盛,器式之多亦莫与伦比”。 御窑厂为迎合皇室标新立异的追求,器形屡有新创,奇巧之物层出不穷,转心瓶为此一潮流之下的产物,且存世十分稀少。

清代文献记有乾隆八年、十一年、十二年、十八年及二十二年,御窑厂曾经烧造数件可以旋转的瓷瓶及瓷碗。转心瓶多为粉彩器,为清代瓷器中的名品。清末民国时期有仿此类乾隆时期的转心瓶制品,但工艺较粗糙,彩釉不精细。

清代瓷器更具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时代特征。此器大量彩绘缠枝莲宝相花,莲花为佛教标志。历代诗人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圣洁清正、廉洁清雅的象征。

连为一体的内瓶,上部分施黄地绘精描缠枝莲宝相花,下部施白釉采用乾隆时期特有的“墨彩淡描”工艺。其构图简洁,但却洋溢着潇洒典雅的笔墨趣味,颇具新意。外瓶以红釉为地,器身金彩描绘花纹,有如意云头、仰覆莲瓣、宝相花纹等。腹部镂空开光螭龙纹,并饰以淡彩绘制,外底施松绿釉矾红书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瓶器新颖别致,工艺高超,镂雕、刻花、彩绘等工艺技法相结合,令人称绝,充分体现出这类器型“新奇精巧”的特点,极为罕见。正如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赞叹有:“……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雍正粉彩描金镂空盘龙柱式香薰》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雍正粉彩描金镂空盘龙柱式香薰》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