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导航 >

桐花瓷创始者范春芳: 一段传承与嵩山文化的碰撞之旅

桐花瓷创始者范春芳: 一段传承与嵩山文化的碰撞之旅

陶瓷文化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全瓷的瓷砖

2020-11-17

陶瓷文化。

■艺术人生

桐花瓷创始者范春芳:

一段传承与嵩山文化的碰撞之旅

8月2日,天刚破晓,范春芳便踏上了去河南兰考的归家路。此次行程,她期待许久。当明亮光洁的桐花瓷器诞生时,范春芳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热泪盈眶起来。因为她知道,摆在眼前的小小的瓷器,不仅仅代表了她对焦裕禄精神的无限热爱,更代表着她对家乡最深切的情谊。

登封播报付晓文文/图

结缘桐花催生桐花瓷

“这叫桐花瓷,是为纪念焦裕禄对咱兰考县做的贡献而创的……”当范春芳向当地乡亲们说起桐花瓷的来由时,手捧瓷器的老人们都哭了:“看到桐花,俺想起了当年焦裕禄在俺家吃饭、治沙的场景,这瓷器越看越亲切。”

年过五旬的范春芳是土生土长的兰考人,从小经历了兰考贫瘠的土地带给群众的苦难。直到焦裕禄成功治沙后,在范春芳的心里,她一直想着要通过自己的双手,为兰考做实事。凭着对瓷器多年的偏好,范春芳决定将桐花融入其中。

与嵩山文化不谋而合

记者发现,雪白如玉的桐花瓷在粉红桐花的点缀下,异常光彩夺目。常年居住在登封市的范春芳,钟情于嵩山文化的研究。在她看来,嵩山文化圈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在辗转拜访多位嵩山文化研究者后,范春芳决定将百姓吃饭用的瓷碗,贴上桐花标志,别有用心配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字样。范春芳说,当人们端起饭碗时,能时刻提醒他们节约粮食。她希望通过瓷器的传播,让更多的人敬畏生命,珍惜身边一点一滴,“这也是对焦裕禄桐花精神的一种敬仰”。

延伸阅读

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记录者:紫砂茶具的文化内涵


一般来说,茶、水的比例随茶叶的种类及嗜茶者情况等有所不同。嫩茶、高档茶用量可少一点,粗茶应多放一点,乌龙茶、普洱茶等的用量也应多一点。对嗜茶者,一般红、绿茶的茶、水比例为1:50至1:80,即茶叶若放3克,沸水应冲150至240毫升;对于一般饮茶的人,茶与水的比例可为1:80至1:100。喝乌龙茶者,茶叶用量应增加,茶与水的比例以1:30为宜。家庭中常用的白瓷杯子,每杯可投茶叶3克冲开水250毫升;一般的玻璃杯,每杯可投放茶2克,冲开水150毫升。

首先是泡茶用具宜小大不宜大,以瓷器最好,陶器和玻璃皿次之,一般不用金属茶具。现在有些人喜欢用保暖杯泡茶,其实不科学。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芳香油,在高温和恒温的水中,部分芳香油会挥发,香味因而减少,茶碱大量浸出,茶叶色泽变得过深,味变苦涩,甚至还有闷沤的味道,最重要的是降低了茶的营养价值,失去了那份雅哉。

随着社会的发展,紫砂茶具实用价值被很少人所得知,也就渐渐的茶艺也淡了了下去。紫砂茶具的作用慢慢的变化为了文化的传承和想历史的记录者。

专家沈教授说:当茶艺缺失很多的时候,茶艺文化就成了主流。现在的紫砂茶具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历代陶艺家挖掘我国陶瓷文化富矿中把握时代脉搏,按照文化艺的规律,通过泥土的捏制,展示出来的,有着与人类依存的渊源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紫砂茶具已超越了实用功能的束缚,逐步成了物化了的精神艺术品。

闻名中外的紫砂茶具,除具良好的材质外,特别注重外形的装饰。融书、画、诗、印诸艺为一炉,又集雕、琢、捏、塑、贴、绞、堆、绘、喷、嵌、釉、漆、镶、包等诸般制作技艺为一体。可谓出类拔萃,巧夺天工。

紫砂茶具的创制始于北宋末年,兴盛于明代正德年间,以紫砂壶最为著名。

宜兴紫砂壶的系别可分为:创始、正始、大家、名家、雅流、神品、别派等。始创者为宜兴“金沙寺”寺僧,专抟当地的特产--细陶土加以煅炼,手捏为坯,经几道工序烧制而成,世代相传至今。

至明代正德年间,宜兴进士吴颐山曾在金沙寺寓居攻读诗文,时书憧名“供春”者,因闲暇无事,见寺僧在从事紫砂壶生产,就在暗中淘细土制坯仿效。又经自己刻苦钻研,日积月累,制壶技艺日精,终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一代制壶高手,成为阳羡茗壶“正始”之首。据说当时供春在寺内学艺时,曾看到寺内一古银杏树上有树瘿,形状古朴,奇拙,就模仿树瘿的造型,用手指捏为形,再用茶匙挖空内壁,做成几把“树瘿壶”。这一独树一帜的紫砂器物,受到当时社会名流、雅士们的认同、欣赏和赞叹,为其起名曰:“供春壶”,供春遂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有名可考的制壶名家。

名家评供春其壶曰:“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供春之壶胜于金玉”。历代以来,供春壶均为极其名贵之物,名闻遐迩,存世极少,历代藏壶名家竞相搜求而不可得。

供春以后的制壶名家当为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四家。四家之后制壶技艺最高者为一代制壶名家时大彬(时朋之子),时人谓其制的壶“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时大彬初仿供春制作大壶,后因人们品茗斗趣之需而改制小壶,并以柄上拇指为标志,流传之广,以致人人“几案一具”。清人陆绍曾见时大彬所造之壶,有名为“六和一”者,即壶身、底、盖都可分可合,“合之为一壶”、“离之乃为六”,水注其中“滴屑无漏”,可谓匠心独运,巧夺天工。

荷花与陶瓷的碰撞


从荷花的外观分析,水下扎根于淤泥,洁净的藕根上抽出无数的硬朗的细节跃出水面,无畏风吹雨打一身傲骨不屈服的精神之力,枝头绽放的荷叶和荷花婀娜地摇曳枝头,虽然张扬但是却不跋扈,红粉黄白的花艳而不俗,淡然的风格也始终让它迷人的芳香走入人们的心意。这恐怕就是无数的画家的最爱,似乎能从荷花的内心对应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千百年来的画家们描绘出荷花的优美姿态,从古代陶瓷绘画荷花发展到今天的陶瓷艺术家笔下的荷花,画的是同样的荷花但是却画的是不同的意境和心境。

手绘荷花花瓶

一、荷花的文化象征

民间农历6月24日是荷花花神的生日,相传这一天民间的老百姓相约一起到荷塘赏花观叶,将荷花插入净瓶中顶礼膜拜,赏花的文化习俗这一传统文化活动一直在民间保持着。

宋朝的周敦颐是历史非常著名的文人,同时他对荷花的喜爱也是众人皆知,甚至用自己的文学底蕴与自己喜爱的荷花结合在一起,创作出后世脍炙人口的《爱莲说》。文中记载“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见周敦颐对荷花的赞美,给予了荷花最为高尚的品行——洁身自好。荷花不仅仅是文人墨客口中最高洁的象征,在工艺美术领域同时也是象征着吉祥的寓意。荷花枝叶茂盛花根盘扎稳固,说明荷花生命力的顽强。荷花丛生代表着固国安邦、世代沿袭繁荣昌盛,荷谐音“合”字代表着恩恩爱爱、和和美美的夫妻关系等等,无论是哪一种象征都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荷花纹饰的历史背景

荷花纹饰在我国传统工艺上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自春秋时期开始运用在青铜器上,一直到佛教的东扩内传兴盛,荷花纹饰也逐步开始使用在陶瓷的装饰上。虽然荷花装饰是我国传统的装饰题材之一,但是真正出现在陶瓷装饰上还是南北朝时期的莲花青瓷,南北朝时期的莲花青瓷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同时佛教能够大范围地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一定的历史因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极其动荡的时期,这是一个民不聊生的战乱时代。西晋时期以来,底层百姓受到战乱的肆虐,百姓无依无靠只能寻求一个精神上的寄托。佛教中荷花象征“洁净”是这个战乱年代唯一的一片净土,同时荷花也是佛教艺术的“神圣之物”受到了信徒的顶礼膜拜。

荷花是属于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荷花在淤泥中成长然而又不被淤泥所污染也不会被淤水而淹没。荷花的根茎、叶花清净艳美并且实用,石莲就算是经历长时间的摆放也不会霉烂变质,考古学家在考古的过程中发现的石莲的莲子,随着他们的重见天日伴随而来的是他们的开花结果,可见莲花生命力的顽强令人感到惊叹。

荷花一枝独秀,其高雅的姿荣常常被人们誉为“花中君子”。不仅仅是古代文人墨客咏颂时的重要题材,在陶瓷装饰上种类也是非常的繁多。荷花装饰的种类涵盖了各种领域,年画、服装、陶瓷、建筑等等都有着各种琳琅满目的荷花图案。

三、荷花与陶瓷的碰撞

传统陶瓷装饰题材中荷花题材可谓是源远流长历史久远。在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整件作品采用模印工艺、堆雕工艺以及民间陶瓷绘画的韵味。清代的康熙五彩描金和素三彩,对荷花的描绘都非常精细,用矾红勾勒出花莲的五彩,用素材勾勒白莲、碧莲的高雅脱俗。在装饰风格上,宋代的荷花装饰手法丰富多样、清新典雅,元代的荷花装饰繁重工整,明代的荷花严谨精细,清朝的荷花精细巧妙,官窑生产的陶瓷荷花图案精心勾绘、材料上乘精良,然而民窑生产的陶瓷荷花用笔豪放没有皇室的拘束,料色酣畅淋漓。荷花装饰的创作只要扎根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不断吸收生活中的点滴就能不断地发展壮大,在体现特色的人文精神的同时就能将荷花的文化更深远地传播出去。

荷花装饰的特点就是容易塑造容易结合,能与各种题材和各式的陶瓷造型取得一致的和谐。用荷花装饰的陶瓷一般采用的是平面构图,强调的是主次关系以及能够让荷花与所创作的主题有一定的呼应,根据不同的造型、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工艺手法进行不同的装饰和符合人的审美情趣进行创作的美学艺术。陶瓷装饰艺术上的荷花,因为是在釉面上进行创作,艺术家想要表现出画面的意境就应该选择用最少的笔墨,尽量多运用画面的空白来处理好画面的洁白,从而展现出荷花的美。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从构图到色彩再到笔法的运用上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构图上西方文化构图讲究的是单点透视,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中讲究的是散点透视,散点透视构图能够很大程度上地来适应各种绘画条件随意性也很强,能够很好的与各种不同造型的陶瓷进行结合创作。

中国传统国画强调的是笔墨情趣、对画面的意境也有着一定的把控,陶瓷绘画深受传统国画的影响,在继承了传统国画优点的同时还在根据自己的工艺特点进行创新结合,通常艺术家们都会对荷花运用出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在客观地描绘荷花时,不以表现对象的真实目的为主题而是借助一种甚至是多种不同的手段来表现,同时还能保证出画面达到的最高境界,在客观表现对象时“借景言情”“寄情于景”,使得画面更加有好的诗意,更加“气韵生动”,富有意境是中国的艺术家的首要艺术目标,同时也是陶瓷艺术绘画的艺术价值体现。

四、现代陶瓷艺术中的荷花

现代陶瓷艺术装饰荷花始终是装饰的重要题材,历代陶瓷艺术家运用陶瓷艺术,把荷花的秀美姿态融入到装饰的纹饰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荷花纹饰在今天的陶瓷装饰中主要是满足观赏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失去了传统的宗教色彩。在当今的陶瓷艺术家都积极地使用荷花纹饰并且在传统的表现技法上加以改进,创作上更加大胆的弱化了原来荷花的严整和规矩,利用陶瓷刻绘的工艺技法,无论在三维还是二维的综合空间来多纬度的展现出荷花纹饰的立体感,利用颜色釉的窑变效果,根据不同的颜色釉的烧制之后的效果形成不同的造型。荷花在陶瓷装饰中因其易于刻画、平易近人、雅俗共赏的特点,生命力顽强再随着人们的审美艺术以及审美意识的变化,荷花纹饰所表现的具体内涵也得到了相应的转变,这种转变正是一种长期继承传统的特点。

五、结语

荷花纹装饰的深层寓意已经变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现了更多的吉祥寓意。传统陶瓷的工艺装饰技法的出现使得陶瓷荷花纹的装饰形式更加地多变,无论是在对于画面的构图还是在画面的装饰部位,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改变。荷花装饰纹饰也在不断地跟随时代的脚步越来越走向了应有的成熟。

(此文由“曹才英”)原创,特此证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