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红釉瓷器 > 导航 >

清康熙豇豆红釉瓷器有“尤物醉釉”之称

清康熙豇豆红釉瓷器有“尤物醉釉”之称

古代红釉瓷器 郎红釉瓷器鉴别 古代有金釉瓷器

2020-11-18

古代红釉瓷器。

豇豆红釉是康熙时期御窑厂创新的一个釉色品种,因其釉色如成熟豇豆的颜色而得名,是康熙年间瓷器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亦称“尤物醉釉”。固然在当今收藏市场上,豇豆红瓷器并没有像青花瓷、粉彩瓷等那样量大,但是其特有的艺术情趣,不停深得藏家的推许。近几年,清代豇豆红釉器物在市场上也屡有体现,尤其是拍卖代价显现了走高的态势。清代康熙豇豆红作品不停都是藏家炙手可热的对象。

清 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

豇豆红釉,极厚润莹亮,色调淡雅宜人,犹若桃花,娇嫩之美不可言喻,更于深浅变革之中予人感悟窑火神功之无穷魅力。底施白釉,中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款写于坚细润泽白釉之下,笔力深沈遒劲,在似拙非拙之间,别有格致,非后代所能再现。 清康熙朝瓷器烧制技能承前启后,不停创新,熟练把握了豇豆红釉的烧制技能。豇豆红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氛围中烧成,烧成氛围的变革很轻易使红釉产生窑变,烧制难度极大。因此,豇豆红釉并无大器,重要有瓶、太白尊、洗等文房用具。

清 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

康熙十九年朝廷派员至景德镇,重启御窑厂烧造,据康熙二十二年本《饶州府志》卷之十一“陶政”纪录:“康熙十九年九月内,奉旨烧造御器,差总管内务府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加三级臧应选、六品笔帖式车尔德于二十年内驻厂督造。每制成之器实估代价,连续进呈御览。”此次烧造前后历时七年,至康熙二十七年方止。期间佳构迭出,无论品类照旧纹饰均别开生面,气宇非凡,开创清代御瓷之新田地,于后代影响颇为深远,史称“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储奇妙。于彩绘人物、山川、花鸟,尤各极其胜。既成,其精致过于明代诸窑。”于颜色釉一项创新甚多,风致超群,斑斓缤纷,叹为观止,豇豆红即为此中珍稀之隽品,惊艳照人,而本品正是解释此番妍美之佳例。

清 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

镗锣洗为康熙时期典范宫廷文房用具,敛口,矮扁腹,浅圈足,造型小巧风雅,线条流通。内壁、外底部施白釉,略泛淡青色,外施豇豆红釉,娇艳粉嫩,釉面光洁豁亮,玻璃质感强,洗上绿色胎点几不可见,宛如豇豆之赤色,此发色为少见的大红袍品相,且生存齐备,非常少见。是康熙年间瓷器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亦称“尤物醉釉”。

清 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

传统眼学的判定、要鉴别一件器物是不是豇豆红,重要观其器状、颜彩。豇豆红无大器,大件的器物,绝对不是豇豆红。豇豆红故名豇豆的颜色,色彩独到,为其他瓷器所无,纵然不是行家,过目也不难辨别。其次,要辨别豇豆红的年代,毕竟是康熙“本朝”制,照旧光绪、民国时期制,抑或是当代仿成品,此中讲求颇多,伪者也挖空心思在此装设‘地雷’。一要从底釉的氧化水平等细节判定其年代;二看瓷器胎骨的年代特性;三看落款;最后也是最难以捉摸的一点,看重量。”针对仿品的差别特点举行科学研究,深入市场,不停总坚固践履历,举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判定,而不是依赖带有主观性的推理、考据、推测去判定真伪。

清 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

实在,收藏品不但是财产,更是品位、修养及职位的象征。对收藏家来说,他们购买艺术品的目标完满是了满意个人欣赏的喜欢,并不在乎这幅作品未来的代价会发生什么样的变革。因其釉色如成熟豇豆的颜色而得名,是康熙年间瓷器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亦称“尤物醉釉”。收藏代价极高。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赏析


清康熙窑豇豆红釉锥花团龙纹太白尊《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底径:13cm

鉴赏人:梁晓新(苏富比艺术学院中国前首席代表、资深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与投资顾问)

这件造型优美奇特的康熙文房佳品,是我在2010年纽约佳士得的拍卖会上购得,底书青花三行六字年号款。

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是非常著名的官窑名品,应该是康熙十九年始烧的第一批官窑瓷器中的创新作品。它奇特而隽秀的造型,应该是出自当时供奉内廷的刑部主事刘源的精心设计,因酷似唐代酒仙诗人李白的酒坛而得名。面世即得到了朝野内外的喜爱,并有黄釉、青釉、白釉、天蓝釉等不同釉色版本,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而又以豇豆红釉最著名,成为康熙官窑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豇豆红釉又称“吹红”釉,是康熙独创的高温铜红釉,发色鲜亮柔嫩,似豇豆而得名,又因呈色变化万千,有“桃花片”“美人霁”“娃娃脸”等美誉,乃是以细竹管蒙细纱布蘸釉汁吹上器物坯体,须吹数十层,而每层极薄,工艺极其细致精巧;高温铜红釉是化学性质最活泼敏感的,它在氧化焰中呈绿色,在还原焰中呈红色,故掌握窑温与气氛也特别复杂困难,致使这种釉色能在红绿之间形成微妙的变化,令文人雅士和收藏家们赏玩时产生无限的浪漫遐想。

清康熙瓷器釉里红团花纹苹果尊


清康熙瓷器釉里红团花纹苹果尊器因形似苹果,故称为“苹果尊”。口内敛,圆腹,内凹圈足。通体以釉里红装饰,口沿为缠枝花卉,腹部为四朵盛开的折枝花组成,有莲花、牡丹、菊花、茶花纹,胫部为莲瓣纹,外底磨款。釉里红团花纹苹果尊高7.3厘米,口径4厘米,足径4.5厘米。

釉里红瓷是古代著名的釉下彩瓷品种之一,元代景德镇窑有烧制,明初洪武时期盛烧,永乐、宣德时期已十分成熟,明中期以后逐渐衰落,直至清康熙时期恢复烧造,釉里红色泽鲜丽,呈色稳定,制作工艺精湛。陈浏《陶雅》有“釉里红一种以康熙朝为独擅胜场”的赞誉。

苹果尊为康熙官窑的创新器型之一,为文房用具。有缩颈和无颈两种,无颈的以釉里红为多,缩颈的以苹果绿和天蓝釉为常见。后世民国仿品多见。此尊胎白质细,釉里红发色鲜艳明快,纹饰布局已图案化,但线条流畅自然,绘制工细,为康熙釉里红瓷中的名品。

康熙朝时期红釉瓷器有几种


红釉是明清时期才有的颜色釉瓷器,属于高温釉。康熙时期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品种主要有霁红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三种。

豇豆红釉是创烧于清康熙时期的名贵的高温铜红釉,因其呈深浅变化的粉红色,有时掺杂绿斑或色晕,恰似豇豆色泽,故名。又有“桃花片”、“美人醉”、“娃娃脸”等美名。

郎窑红系以康熙时江西巡抚郎廷极的姓氏命名,实乃仿宣德红釉,但比宣红釉更鲜亮,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质光泽,绚丽夺目,是我国名贵的铜红釉中呈色最鲜艳的一种。郎窑红的特点是釉汁厚,釉面除大片纹外还有不规则的牛毛纹,器物胫下部至底边由于釉汁的流垂凝聚而近于黑红,器物口部釉薄露骨,多呈粉白、淡青或浅红色,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郎窑红以铜为着色剂,在1300℃以上的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传统的郎窑红对烧成气氛和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制品十分困难,所以又有“若要穷,烧郎红”之说。

霁红釉系仿明代宣德红釉的品种,但红釉色泽多泛黑红,个别的较为浅淡鲜亮,色调都很均匀。此时的霁红器胎体坚硬细密,有的釉面有细小橘皮皱纹,有的因釉层较厚而呈垂流状,足边往往因垂流积釉而呈黑褐色。常见器形有僧帽壶、梅瓶、钵、盘、碗、高足碗等。或署官窑款,或无款。霁红釉釉面均匀凝厚,色泽红艳、深沉,除用作祭器以外,也做文房用具、日用瓷等。

 

清代康熙豇豆红釉瓷器成分等级分几种


豇豆红是康熙单色釉瓷器中烧制难度最大的釉色品种,所以豇豆红大器很少见,因为少见,而且豇豆红釉精美异常变化多端,仅仅豇豆红就分好几个等级,而且有不同美丽的名字,因为豇豆红釉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用还原焰烧成,其基本色调如成熟豇豆的红色,但是在淡雅的釉色中有万千变化,人们赞其“绿如青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来形容康熙豇豆红釉这种名贵的瓷器品种。

豇豆红釉成分等级

豇豆红釉是创烧于清康熙时期的名贵的高温铜红釉,因其呈深浅变化的粉红色,有时掺杂绿斑或色晕,恰似豇豆色泽,故名。又有“桃花片”、“美人醉”、“娃娃脸”等美名。

豇豆红釉瓷器成品有高下之分,上乘豇豆红釉称“大红袍”;

略次者豇豆红釉瓷器,釉色中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及绿苔,又称“美人醉”或“美人霁”;

下品豇豆红釉瓷器釉色呈色暗褐,称“驴肝”、“马肺”。

豇豆红釉团螭纹太白尊

豇豆红釉是康熙时期创烧的颜色釉名品,多以小件的文房用具为主,见有柳叶瓶、菊瓣瓶、笔洗、太白尊、印泥盒等品种。此品种因烧造难度大,故传世品极少,为世所珍。

豇豆红釉洗

 豇豆红釉洗,清康熙,高3.9cm,口径8.2cm,足径7.5cm。

洗敛口,圈足。里施白釉,外施豇豆红釉,有绿色苔点。足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清代康熙官窑豇豆红釉莱菔瓶

豇豆红釉莱菔瓶,清康熙,高19.8cm,口径3.2cm,足径4cm。

瓶撇口,长颈,宽肩,长腹,浅圈足。外壁施豇豆红釉,通体素净,仅于颈部饰数道凸弦纹,起弦之处因釉层较薄可见白胎。内壁施透明釉,微泛绿色。外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豇豆红釉菊瓣瓶

豇豆红釉菊瓣瓶,高20.3cm,口径5.2cm,足径4.2cm。

瓶撇口,细长颈,圆肩,肩下渐收,圈足。因近底处凸雕一周细长的菊瓣纹,故称菊瓣瓶。通体施豇豆红釉,釉色滋润淡雅,呈现出深浅变化的粉红色,其间夹杂少许绿色苔点。口沿露白色胎骨。底部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豇豆红烧成难度很大,只能由官窑少量生产,仅供皇室内廷使用,且无大件器物,最高不过20cm。

豇豆红釉器外壁的铜红釉是分几次吹釉然后高温烧成的。由于釉中含有微量铜的成份,在烧成过程中会造成氧化而产生绿色的斑点,俗称苔点,掺杂在红釉色中相映成趣。康熙朝创新的莱菔瓶中以豇豆红釉为最佳,此瓶釉色匀净典雅,只在口部呈现绿斑点点,惹人喜爱。

“康熙特有”豇豆红太白尊


(真品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

(现仿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

豇豆红是铜红高温釉中的一种,以其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而得名。因其浅红娇艳似小孩脸蛋、如三月桃花,又被人称为“娃娃脸”、“桃花片”、“美人醉”。豇豆红是康熙时特有的釉色,器内施白釉,外部铜红釉分若干次吹釉而成。在烧成过程中由于气氛的原因釉面上形成不均匀的绿色胎点。豇豆红产量很少,太白尊(水盂)是其常见的造型。早在1994年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康熙年制的豇豆红太白尊的成交价即为人民币604200元。

真品名称: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

尺寸:高8厘米

介绍:釉色为豇豆红典型色,红色匀和晶莹,当中还羼合点点绿苔。尊的肩腹过渡自然,浑然一体,不见仿品的生硬感。口部小巧,比例合适,口部外翻如唇口。口部留白,这是出于红白对比装饰的考虑,通常称之为灯草边。器腹隐隐约约能见龙纹暗刻花,因釉色均匀,显示出来的效果也一致,没有出现突兀状。放大镜下能见气泡稀疏,通透自然。底足露胎洁净细腻,略见一丝火石红。底釉白中泛青。“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中锋运笔,笔痕清晰,虽书写稍欠工整,但显示了康熙款式的一种特点。

仿品名称:现仿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

尺寸:高8厘米

介绍:此仿品红色太鲜,深浅明显,与豇豆红的基本色调相去较远。仿品肩腹过渡较自然,只是口部太大,失去了太白尊造型的基本特点。此仿品口部施釉,违反了康熙色釉瓷口部留白或施白釉的基本特征。口部做工不规整。器身能见丝丝旋削痕迹,特别是釉薄处更为明显,这是康熙豇豆红器物中不可能见到的。放大镜下见气泡也大小不一,但缺乏通透感。

底足火石红明显。胎体粗糙,修削不够平整。

豇豆红釉莱菔尊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19.9cm,口径3.2cm,足径3.9cm

生产时代: 康熙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豇豆红

陶瓷造型: 尊

说 明: 清雍正

尊撇口,细长颈,丰肩,长腹,窄圈足。外壁施豇豆红釉。口部红釉夹杂少许绿苔点。颈下部凸起弦纹3道,凸起处釉层较薄,透出白色胎骨。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轻灵秀美,修胎规整,釉质匀净光亮。

莱菔尊又称萝卜尊,系清代瓷器流行器形之一,因其形状类似萝卜,故名。此造型另有天蓝釉、苹果青釉等品种。

清代康熙朝晚期景德镇创烧的豇豆红釉属于高温铜红釉,它是各种铜红釉器物中最精妙的一种,因釉面酷似豇豆皮的颜色而得名。由于红釉的深浅及绿色斑点分布在不同的部位,所以还有“美人醉”、“桃花片”、“娃娃脸”等美称。清人洪亮吉(1746—1809年,号北江)曾作诗赞誉其釉色“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豇豆红釉瓷器常见有太白尊、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洗、印盒等小件器,主要是以文房用具为主,另见有盘,无大件器。

清康熙瓷器苹果青釉瓶


苹果青釉瓶造型为清康熙时期所独有,胎质细腻,釉面匀净,釉色青绿,恰似青苹果的色泽。秀丽的瓶体在含蓄的青釉映衬下,尤感素雅庄重。

苹果青釉瓶瓶撇口,束颈,溜肩,椭圆形腹,圈足。通体施苹果青釉,色调柔和,釉面光润有开片。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款。

青釉是我国传统的色釉,系以微量的氧化铁作呈色剂,经高温还原焰烧造而成,釉色清淡含蓄,类冰似玉,深受人们的喜爱。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釉瓷器进一步发展,在釉色控制技术方面更加娴熟,烧造出大量粉青、冬青、翠青釉等名贵青釉瓷器。

翠青釉 瓷器釉色名,青釉之一种,为明代永乐时所创。釉色青嫩如翠竹,色泽光润,釉中有密集的小气泡。因釉汁垂流,器物肩部色泽淡雅,下部较浓重。

清康熙,高21.2cm,口径8.4cm,足径8.9cm。

康熙郎窑红釉瓷器


郎窑红釉瓷器是以康熙时江西巡抚郎廷极的姓氏命名的,是红色釉瓷器品种之一,是清代防前朝宣德红釉而创烧出来的瓷器釉色。郎窑红比宣红釉更鲜亮,郎窑红的特点是釉汁厚,釉面除大片纹外还有不规则的牛毛纹,器物胫下部至底边由于釉汁的流垂凝聚而近于黑红,器物口部釉薄露骨,多呈粉白、淡青或浅红色,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郎窑红釉瓷器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质光泽,绚丽夺目,是我国名贵的铜红釉中呈色最鲜艳的一种。

郎窑红釉是由清代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1663—1715年)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创烧,故名郎窑红。它是在模仿明宣德宝石红釉基础上的一种高温铜红釉,因釉色浓艳,如初凝的牛血,故又称“牛血红”。它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经130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焙烧而成。烧造过程中对烧成的气氛、温度等技术指标要求很高,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所以郎窑红釉瓷器在当时就很名贵,民谚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 

郎窑红釉琵琶尊

郎窑红釉琵琶尊撇口,束颈,垂腹,二层台式圈足。通体施郎窑红釉,釉层肥厚细润,釉面布满开片。口部因釉层垂流,釉层变薄透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郎窑红釉琵琶尊瓷器造型挺拔俊秀,胎体厚重,釉面鲜红明亮,具有康熙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特征。

郎窑红釉琵琶尊,清康熙,高36.6cm,口径12.6cm,足径13.6cm。

郎窑红釉凤尾尊

尊口微敞,短颈,肩以下渐收,胫部外撇,圈足。无款。内壁施白釉,外壁通施郎窑红釉,底足内施白釉,微泛黄并开有细小纹片,俗称“米汤底”。

凤尾尊又称观音尊,是清康熙时期流行的瓷器式样。郎窑红釉是一种高温铜红釉,因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御窑厂窑务时创烧而得名。以地方官督理窑务是清初御窑厂的管理制度和特征之一,是对明代旧制的延袭。郎窑红釉在高温下流动性大,器物口沿处因釉薄而呈现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浓甚至釉凝成堆。由于施郎窑红釉的器物在底足处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的做法,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红釉釉层不会流至器足或与垫饼粘连,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此尊形体端庄挺拔,釉色鲜红浓艳宛若初凝牛血,并具玻璃光泽,灿烂夺目。

郎窑红釉凤尾尊,清康熙,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郎窑红釉观音尊

郎窑红釉观音尊尊撇口,短颈,圆肩,长敛腹,近足处外撇,圈足。外施红釉,里口和底部施苹果绿釉。

此器风格朴实,造型端庄规整,釉色红艳光亮,是康熙时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作品。

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在容器上系带是对无梁、无系、无扳手的器物进行提拿的传统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实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摆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损坏。明高廉《遵生八笺》中记载:“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为穿皮条,缚于几足,不令失损。”

该器通体施红釉,因釉质在高温烧造时垂流而使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郎窑红瓷器的喜爱和推崇。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清康熙,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

郎窑红梅瓶

郎窑红梅瓶,清康熙,景德镇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