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传统瓷器 > 导航 >

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巨然

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巨然

古代传统瓷器 大理石瓷砖 新中源瓷砖

2020-11-23

古代传统瓷器。

巨然是南唐至北宋的著名山水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初在南京开元寺为僧,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后随南唐后主来到都城汴梁(开封)。巨然的山水画遭到同乡董源的指授,深得其神韵,岚气清润,积墨幽静。

沈括有诗句说:“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开创了山水画的一大派系。从宋代的米芾到明末的董其昌,对他们无不推崇备至,尊为师祖。他们的画,“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画得苍茫浑厚,生气勃勃。江南多土山,所以山石采用披麻皴,山头作累累积石,谓之“矾头”。这些技法特点,都是从自然中提炼出来的,它把隋唐以来的山水画技法,推进了一大步。巨然的真迹如今还可以看见,上海博物馆所藏《万壑松风图》,很能够反映他的风貌。

仿巨然石法

巨然作山石,多用长条般的皴笔平列或交错而成,习见的一种是长披麻皴,多用在大片的山坡上,而体积较小的“矾头”,则以较短的皴法和渲染来表现。

皴笔以中锋为主(到元代当前,这类皴法都以侧锋为之,故枯薄起来,)下笔松浑自然、表现出土山的质感,与关仝挺劲的“钉头皴”不同。山石勾皴之后,用枯笔点苔,多作斗圆形、点点着实 苔点是自然山石中丛树,灌木和杂草之类的概括,它在绘画手法上起着点睛提神的作用。自董源、巨然之后,点苔的方法被逐渐运用,渐渐构成山水画“皴、擦、,点、染”的技法程式。

巨然画树,树干多波折,甚至作蜷曲之状,姿态多变化,给人一种韵律感,仿佛有山风吹动的意味。点叶多浓密(很少作夹叶),给人繁茂苍润之感。

仿巨然笔意·平远法

平远法要求平中见远,下图写行舟苍茫江上之景。史称巨然善写“水深密林”、“烟岚气象”,此图正是追仿其意的。图中带有波折的横划线条,表现沙洲和水波,是一种概括的手法,后人常有效法的。远山层层叠影,烟雾迷蒙,很有真实感。元人多拟之。

仿巨然笔意·高远法

不论浓郁的丛林、挺拔的峰峦,还是清澈的泉流、隐约的山道,皆可窥见巨然的风貌。图中笔调浑厚的披麻皴山石,正阐明这里描绘的山峦是以土质为主的。山巅和“矾头”上的焦墨破笔点,簇簇落落,从空落下,更见精神,正是巨然的创造。高远法,实践上就是山峦林木的堆叠法,或叫叠嶂法。需求留意的是通幅的气势和互相的照应。安排流泉、山路的方法,是一个好的传统,仿佛人体的血管,可以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

仿巨然笔意·高远法

《清晓》是从巨然画法中出新的,着力刻画清晓的意境。由于借用了巨然平远的章法和苍润浑厚的笔调(繁郁华滋的丛林、简淡苍茫的水坡),所以能够做到笔简而意深。简淡清新的远山结合了新法,而用疏落的苔点,与前景一致同来,所以并无僵硬之感。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五代宋初巨然山水画欣赏


巨然,生卒不详,江宁(今南京)人。五代宋初画家。南唐降宋后,随后主李煜来到开封,居开宝寺。善画山水,深得佳趣,知名于时。笔法师董源,早年着力刻划形象,用长披麻皴画山,山顶金画矾头,晚年逐渐趋于淡泊,追慕自然。与董源并称“董巨”,为江南山水画派重要一支,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并与五代荆浩、关仝和董源并称五代至宋间四大山水画家。有《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山居图》等传世。

作品欣赏:

秋山问道图,绢本墨笔,纵165.2cm,横77.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图无款,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叠起的山峦,下部清澈的溪水,曲折的小路通向山中,山坳处茅舍数间,屋中有二人对坐,境界清幽,前人谓巨然之山水,善为烟岚气象,“于峰峦岭窦之外,至林麓之间,犹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之类,相与映发,而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真若山间景趣也”。

秋山问道图局部

上部一峰高耸云霄,中部两山合抱,山麓溪畔,曲径通幽,山中林间有茅屋数间,主客端坐于堂,点出了“问道”的主题。山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土复石隐,圆浑厚实。山顶多“矾头”,坡石用长、短披麻皴描绘,不求奇峭而显得平和凝重。山体用淡墨烘染,而于山石之凹处以浓墨、焦墨点苔,以显现江南山水之湿润郁秀、生机流荡。笔性温和,不装巧趣。这就是董源、巨然在艺术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用以描绘“淡墨轻岚”的江南山水的一整套“皴、擦、点、染”的技法。其笔墨趋于粗放,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尤擅长用粗重的浓墨秃笔点苔,更彰显江南山水之植被茂盛。

此图以“秋山问道”为名,一径曲折而入,深山之中独此一家,不知何处来客,向隐居的高人“问道”,令观者肃然感觉到场景之超尘脱俗、幽深静谧,感觉到禅宗宣扬的清澈澄明的禅心与空寂温静的大自然的融合。

万壑松风图,绢本,墨笔,纵200.7cm,横70.5cm,上海博物馆藏

《万壑松风图》描绘的是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

万壑松风图局部

万壑松风图局部

《万壑松风图》的构图与其他山水稍有不同,虽取全景,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着的松林将峰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全图的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淡墨作长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的绘画技巧。从此画的艺术风格看,当是画家的晚期作品。

层岩丛树图,绢本,墨笔,纵144.1cm,横55.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层岩丛树图》中的山峦起于画幅的左下角,取侧入之势。山峰层峦叠嶂,山势奇峭险峻,林中小径,曲折环绕,虚实相生,意趣深远。另外,画中勾皴兼具,笔墨秀润,深得山水之真趣。本幅无作者款印,不过有明代董其昌的题识,称此为“僧巨然真迹神品”。

雪图,轴,绢本,水墨画,纵103.5cm,横52.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无款,宋明时曾为宫廷收藏,画上钤有"缉熙殿宝"大印,明纪察司半印及乾隆诸收藏印。诗堂上董其昌题"巨然雪图,董其昌鉴定"。此图表现奇峰积雪高出云表,其下坡陀冈阜松杉萧疏,山脚寒车马行旅,峰峦从上至下,全以焦墨直皴,树欹屈多之势,坡石微用卷云法,已是李郭画派风貌,故此图绘制时代已在巨然之后。

溪山兰若图,轴,绢本,水墨,纵185.5cm,横57.5cm,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山居图,绢本,墨笔,纵67.5cm,横40.5cm,日本阪斋藤氏董藏

北宋四大山水画家董源关仝荆浩巨然作品真假鉴赏


北宋 四大山水画家作品真假鉴赏(董源、关仝、荆浩、巨然)

董源 《风雨归舟图轴》私人藏,赝品,清人画。

董源 《寒林重汀图》日本黑森古物研究所,真迹,上品。

董源《溪岸图》大都会美术馆藏,古迹,可能真迹,神品。

董源 《洞天山堂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金代画。

董源 《江堤晚景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元代画,张大千误题。

董源 《晴岚飞瀑图轴》弗利尔美术馆,清人摹本。

关仝 《关山行旅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真迹,神品。

关仝 《秋山晚翠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北宋画,未必关仝。

关仝 《溪山待渡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宋人画。

荆浩《 匡庐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宋太宗题荆浩,神品上上。

荆浩《雪景山水图轴》纳尔逊艺术陈列馆,未必荆浩,北宋画。

荆浩《松壑会琴图轴》弗利尔美术馆,伪,明人画。

荆浩《西山归棹图轴》弗利尔美术馆,伪,清人画。

荆浩《溪山行旅图轴》弗利尔美术馆,伪 清人画。

巨然《层岩丛树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神品,可能元人画。

巨然 《溪山兰若图轴》大都会美术馆,北宋画。

巨然 《万壑松风图轴》上海博物馆,北宋画。

巨然《萧翼赚兰亭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清人笔。

巨然 《秋山问道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未必巨然,可能元画。

巨然《雪景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南宋画,董其昌误题。

巨然《陶渊明归隐图轴》弗利尔美术馆,赝品,明人画。

康熙瓷器上的米芾山水画


历史上,米芾的山水画另辟蹊径,孤清人王世贞谓之“不过一端之学,半日之功耳”。“米氏云山”确是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语言方式,在山水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米芾提出的“寄兴游心”和“墨戏”的绘画美学思想,崇尚天真平淡的画风。

米芾山水之风格对宋代以后文人风格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甚至于17世纪的康熙瓷上亦可见。

清康熙 青花仿米芾山水图棒槌瓶

这是一件用青花绘制,康熙时期景德镇画师绘制的仿米芾山水图棒槌瓶,此瓶盘口微敞,束颈折肩,直腹筒身,腹下渐收,器硕恢宏,奔放雄逸。圈足,底部折转处平修二层台,底心内书青花双圈花款。可视为米式云山风格绘画加诸其它艺术载体,创造的又一精品佳作。

其瓶施白釉凝似雪脂,用青色淡料墨戏犹如烟云变灭,逸趣高深;束颈摹墨竹图景,杆枝如弓,青叶如剑,折肩以下绘云山通景图卷,乃见瓶身青山迭出,云墨幻化,并点有屋舍数间,散染重墨树丛,疏落有致。观此山水图卷,远近山势重峦叠嶂。近景枯林高耸,林舍掩半,右设左依孤峰巨石,墨染苔地,高下参差;上起平式峰峦,间有茅亭云海,环接江面水岚,远浦归帆;远景左右青峰入云,缭绕寺阁,以简为贵,气意宁静。其三段式构图如北宋郭熙,而云山本法自赵宋二米,取之雅淡迷离,合以巨嶂气势,出若有无,青峰绝尘缥缈,意在笔先,惟不失天真烂漫之情。

器物装饰之艺术,在于二维平面之立体化。本瓶施绘者利用器物长方形器身与中国书画立轴画面相似特点进行创作,绘通景云山图,使之测视如观赏中堂,环视则有书画手卷展阅之效果,艺术趣味浓厚。

宋元以来米家山水尤为仕人所重,如明代董其昌著《画禅室随笔》云“米家山谓之士大夫画”,可见推崇。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即藏有一幅董其昌仿米芾山水手卷;另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高克恭作《云横秀岭》,亦见山岭笔墨多白云,近景水渚之茅舍,参染米家树点,笔法心意,与本品画意相近。

元 高克恭 《云横秀岭》 绢本着色,纵182.3厘米,横106.7厘米 台北故宫藏

米芾(1051—1108),初名黻,字元章,至元佑六年(1091)开始用芾名,自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淮阴外史、净名庵主、溪堂、无碍居士等。世居太原,迁居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而卒,故《宋史》本传称吴人,徽宗时为书画博士,后任礼部员外郎,世称“米南宫”。

米芾绘画上的成就主要还是在山水画上。他不喜欢作危峰峻岭的北方山水,却情有独钟地作江南的山山水水。虽然他的画作已经看不到,但我们可以从其子米友仁的传世作品中领略到米氏云山独特的神韵。

米芾与米友仁父子所绘山水图,变态万层,多在晨晴晦雨间。清代郑绩著《梦幻居画学简明》,称米氏父子“雨点皴全用点法,宜于雨景也。”雨景之法始于米元章,故人皆称为米点。元章天性活泼,不入纤小,随意点缀,便成树林、山石,或浓或淡漠,乍密乍疏,模糊处笔墨之迹交融,明净处点渲之形俱化。一幅淋漓,不必楼台殿阁。若有若无,自有雨中春树万人家景象也。米家发源北苑,写山亦有轮廓,写树亦有夹叶,盖变北苑之披麻专取北苑之雨点,自成一家。今人不味米中奥旨,辄曰米画易学,殊为可惜。友仁画仍用雨点,但用笔稍细致,变大米而成小米,所谓雨点法即米家父子法也。

朱丽雅·柯蒂斯博士曾探讨过这种米家山水风格的康熙青花瓷,认为这是一小组在康熙早期刻意设计制作的卓越作品。这组山水瓷的意境、构图、笔触与皴染皆完全依照米芾原作精心制作而成,将复古与慕古的情怀从绢纸上转移至瓷面上,极富文人趣味与美学理想,应该属于高级的定制瓷,堪称17世纪文人瓷器的典范。

港佳士得拍清康熙青花米芾山水图棒槌瓶

除本件外,另有一例杰作,来自英国铁路退休基金会旧藏, 见2015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第3226号。清康熙帝以董其昌书法为宗,将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遂使董其昌书画风靡一时,这类器物皆即于此一时代背景下创作而生。香港佳士得拍卖曾于2004售出一幅康熙帝御笔仿董其昌山水,可见连带董其昌推崇的米家山水也成为17世纪由上至下的文人圈的重视,这一组精彩的米家山水样青花瓷的设计与制作,正是在这个独特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

清王原祁《拟巨然笔意》作品鉴赏


清 王原祁 拟巨然笔意 保利2016春拍 估价120万元

作品鉴赏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孙。康熙九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以画供奉内廷。擅画山水,继 承家法,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承董其昌及王时敏之学。山水面目格局影响后世,弟子颇多,形成娄东派,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合称“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又称“清六家”。

说明:

1.毕沅、钱镜塘、戴植递藏。

2.毕沅(1730-1797)清代官员、学者。字纕蘅,亦字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1785)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1796)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

3.钱镜塘(1907-1983),原名钱德鑫,字镜塘,以字行,晚号菊隐老人,浙江海宁硖石人,中国书画收藏大家。

4.戴植,清书画家、藏书家、书画收藏家。字培之,号芝农,一号成芬,别署诚庵、芝道人、听骊馆主人、培万楼主人、翰墨轩主人等,江苏丹徒人。

题识:戊寅春日拟巨然师笔法,作于清风堂,似西园老先生正。麓台王原祁。

题端:王原祁山水精品,祥云馆珍藏。

作品资料

尺寸 92×48cm

创作年代 1698年作

估价 RMB  800,000-1,200,000

成交价 流拍

专场 艺林藻鉴——中国古代书画日场

拍卖时间 2016-06-06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卖会

钤印:王原祁印、麓台、御书画图留与人看

鉴藏印:碧梧书屋珍藏、海昌钱镜塘藏、润州戴氏培万楼鉴真、灵岩山人秘籍之印

清代画珐琅技法小识


珐琅,又称“佛郎”、“发蓝”,是覆盖于金属制品表面的一种玻璃质材料。它最早出现于东罗马帝国的佛区,故人们将此地的音译称呼这一工艺。珐琅器于12世纪从阿拉伯地区直接或间接传入我国,珐琅工艺技法则在元人后期传入我国。按我国的传统,附着在陶或瓷胎上的玻璃质称为釉,而用于瓦片建材上者称为琉璃,涂饰在金属器物外表的则称为珐琅釉。玻璃、瓷釉、琉璃和珐琅釉原料大同小异,主要的成份都是硅酸盐类。惟后三者需与不同材质的胎体结合,因此在制作技术上要兼顾釉与胎两者的理化性质。

常见的珐琅釉料的是将石英、长石、硼砂、氟化物等原料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和,分别加入各种金属氧化物,然后研成粉末,再烧结成硅酸化合物与硼酸化合物的混合物,因其不具规则化的晶格,故没有固定的熔点,仅有固态与液态互变的温度范围,大致底釉在820℃~870℃,面釉在790℃~840℃之间。通常是先将原料烧成基本釉的熔块,在制作的过程中再加入需要的金属氧化物,也就是以金属离子特具的颜色而使珐琅釉呈色,或成为胶状,或悬浮状的粒子对光线的色散或吸收而呈色,例如氧化钴呈蓝或紫色、氧化铜呈蓝绿色、氧化铜混和氧化钴则显青色、氧化亚铜呈红色、氧化镍在含钾之釉中呈红色、在含钠之釉中呈黄绿色,又如氧化铁单独使用呈褐色,与氧化钴及二氧化锰合用则呈黑色或黑褐色。

所谓珐琅器,是将经过粉碎研磨的珐琅釉料,涂施于经过金属加工工艺制作过程后的金属制品的表面,经干燥、烧成等制作过程后,所得到的复合性工艺品。珐琅器的胎体,一般以铜中铜合金为胎,清代偶以金、银及合金为胎。以铜或铜合金(青铜)为胎体,除了较经济之外,从材料学的角度分析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因为铜在空气中表面易形成氧化层,当其与釉在高温下作用时,较易与珐琅釉结合成中间层,增强釉在胎表的附着力。珐琅器根据制作的技法分类,主要有掐丝、内填(錾胎)和画珐琅三种。

画珐琅的制作方法是:先于红铜胎上涂施白色珐琅釉,入窑烧结后,使其表面平滑,然后以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绘饰图案,再经焙烧而成。画珐琅富有绘画趣味,故又称“珐琅画”。

画珐琅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欧洲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区。15世纪末,法国中西部的里摩居,以其制作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成画珐琅的重镇,初期制作以宗教为主题的器物,后来逐渐制做成装饰性的工艺品。随着东西贸易交往的频繁,尤其自康熙二十三年清廷平定台湾以后,禁海开放,西洋制品开始涌入,西洋珐琅便由广州等港口传入中国,并就地设厂研制,称之为洋瓷,宫中则称其为广珐琅。当时,广州的产品多保留着西方文化的韵味,由于烧造技术不高,釉料呈色不稳定。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聘请法兰西画珐琅艺人陈忠信来京,在内廷珐琅处指导烧造画珐琅器。其式样、图案主要是中国风格,少有西方画珐琅的特点。

我国烧制的画珐琅器造型稳重浑厚,与瓷器中的粉彩相似,而欧洲的画珐琅器,胎体一般比较轻薄,表面具有较强烈的玻璃光泽。

画珐琅工艺约于雍正年间传入苏州地区,在浓厚的工艺基础上,苏州生产的画珐琅作品风格独具,从而形成了内廷珐琅处和广州、苏州三大画珐琅生产中心,产品各有特点。

康熙朝的画珐琅

康熙年间生产金属胎画珐琅的机构主要是内廷设立的珐琅作。画珐琅至迟在康熙三十年宫内已试烧成功,与康熙三十五年研发成功的瓷胎画珐琅相去不远。从有关资料来看,画珐琅进入技术成熟的精制阶段,应是在康熙五十七年,武英殿珐琅作归属养心殿造办处的前后。

最初生产画珐琅的技术不成熟,胎体与掐丝珐琅一样较沉重,器物体积小,以实用的碗、盘、壶、瓶、盒等日常用具为主。釉色少,颜色也不纯净,釉色灰暗无光,色彩互相浸染渗透,画面模糊,这显然是由于烧炼技术不成熟的缘故。

康熙后期的画珐琅充分显示出画珐琅器薄、平、光、艳、雅的特性,胎骨由试制阶段的厚重逐渐趋于轻薄,釉质温润细腻。器型种类增多,除碗、盘外,常见唾盂、香盒、花瓶、鼻烟壶等生活用品。还用画珐琅技法仿造宣德炉。釉色增多,颜色纯正鲜艳,图案清晰,显示出烧造画珐琅的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作品多以黄釉作地,黄釉呈明黄的色调,釉色光泽亮丽洁净的程度,可居三朝之冠,亦有少量白釉或淡蓝釉为地者,上压红、粉红、绿、草绿、宝蓝、浅蓝、赭和紫等彩釉;黑色开始启用,但色涩而无光泽。装饰纹样以写生花卉及图案式花卉(缠枝花卉、折枝花)为主,也有极少许传统山水风景。花卉主题为玉兰、牡丹、茶花、桃花、荷花、梅花与菊等。花间有的还缀以蝴蝶、蜜蜂、锦鸡、鸟等,增添了画面的活力。绘画技法,图案式的花卉是以浅色凸显花瓣的轮廓,至花心渐深,并以深色的线条细致地绘饰花叶的脉络;相反的也有以深色细线精确地勾勒出花瓣和叶片形状,再以晕染的方式表现出整体的形状与颜色。写生花卉部分也采用恽寿平、蒋廷锡的没骨花卉的绘画技法,至于传统山水则具王石谷、王原祁的绘画风格。画风极细腻,色彩谐调。

新兴的画珐琅色彩鲜艳明快,豪华富丽,深得康熙皇帝的赏识,凡精美之作,在器物上署“康熙御制”款。从文献记载中可知康熙对画珐琅器的浓厚兴趣,他不仅命西方传教士画家和宫廷内画家为珐琅处画珐琅器,还从法国召来烧画珐琅的匠人为其服务。但所有绘画都必须符合皇帝的旨意,皇帝不喜欢西洋油画的风格,所以,康熙时代的画珐琅都保持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雍正朝的画珐琅

雍正时期是画珐琅生产逐渐兴盛的阶段。雍正皇帝对新兴的画珐琅情有独钟。客观上刺激画珐琅的生产,数量增多,式样不断翻新,图案、釉色有新的发展和变化。

雍正时期的画珐琅器仍以小型器物居多,以鼻烟壶为大宗,造型工整别致,釉色亦鲜亮。造型亦有形制非常特殊者,卵形小壶、成套本盘,多层式烛台、天球式冠架、多孔式花插、仙桃式洗、筒式熏炉、八宝法轮等都是前期画珐琅中少见的新鲜式样。

装饰图案除缠枝花卉外,仍以草虫、花鸟为主要题材,寓意吉祥的图案显著增多,往往以西洋式的花叶纹或图案式的西蕃莲及荷花为锦地,配合画传统的四季花卉、竹石、鸟鹊等吉祥纹饰;器形的式样多,例如圆、椭圆、桃形和不定形等。画风极细腻,但有些纹饰则过于繁琐。

釉色以黄色为主,黄釉呈杏黄的色调,色感厚而光泽差。还出现了新的釉色。特别是以黑色为地、上压彩色花纹的作品是前所未见的,这种黑釉是雍正时期烧成的,所以格外受到皇帝的青睐,即使烧制其他彩釉作品,在局部也可看到绘制黑釉花纹的现象。这种运用黑釉的手法是其他时期罕见的。

雍正年间的珐琅工艺的突出成就是自行研制成功了新的珐琅色釉20余种,极大丰富了珐琅色釉种类,为乾隆时期的金属珐琅工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乾隆朝的画珐琅

乾隆时期的画珐琅工艺,发展突飞猛进。乾隆皇帝酷爱珐琅工艺,还积极支持画珐琅的生产,还命令宫廷画家多次参加画珐琅的生产,质量高,许多前所未见的新作品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在图案、色彩、器型等方面都有所创意,有所突破。

乾隆时期的画珐琅器型变化很多,包括仿古青铜器、仿康雍二朝的器皿等。还出现了大型器,许多插屏、挂屏、熏炉、画缸、大瓶等都是用于宫殿内的重要陈设品。这些器物不仅形制高大,而且制造十分精致,与高大的建筑交相辉映,更显得气势恢弘。造型式样显示出多方面的追求。帝王后妃盛放物品的画珐琅盒有圆形、方形、长方形,以及梅花式、葵花式、瓜棱式,还有屉盒和攒盒。

乾隆朝画珐琅的装饰工艺趋向稠密细致堆砌式的特色,并往往与内填珐琅制作的技法表现在同件器物上。在绘画的部分,有些以掐丝为架构,例如画房子时,则以掐丝为轮廓,藉此增加釉在胎面的固特力。出现了仿青花瓷、仿内填珐琅、仿掐丝珐琅等多种效果。黄釉的色调变化多,明黄、淡黄、橙黄等都有,明黄色的光泽度不及康熙朝。

绘画的风格中西合璧是这一时期的特色。不论是焦秉贞、冷枚等以中法为主,参用西法的新画派,或是郎世宁师徒以西法为主,参酌中法的油画方法,都有异曲同工之妙。纹饰题材丰富,纹饰中有缠枝花、折枝花、四季花卉、鸟虫异兽和几何纹图案。还普遍地采用西洋式卷草纹和百花纹为锦地,开光处绘西洋仕女、课子图、港口与西洋房舍。画面处理多采取色彩渲染的手法,增加了层次感和立体效果,且十分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手法颇有几分西方油画的风格。所画的景致与人物和当时的瓷胎画珐琅上的纹饰雷同,应是遵循固定的画稿,因此画面往往是大同小异。

广东地区制造的贡品中还有一种独具特色的工艺,即在金属胎上贴金花或银花,表面再罩上透明的蓝色或绿色珐琅釉,金花或银花从釉下透出,表里呼应,分外晶莹。有的器物釉下没有金花或银花,纯以透明的釉色展示出独特的魅力。

总的说来,乾隆时期的画珐琅工艺,主要有宫廷样式和广州样式两种。宫廷样式的画珐琅器则侧重传统的工艺手法,图案严谨工整,画工精美细致,釉色温润细腻,多以明黄色作地,具有浓厚的皇家气息。广州样式的画珐琅器,更多吸收了欧洲艺术风格,构图多以欧洲大卷叶纹为装饰,线条奔放,器型新颖,胎体轻薄,釉色明艳。

清晚期的嘉庆初年,画珐琅还保持着乾隆时代的某些遗韵,画珐琅器的生产也有几分成就。此后,随着国力的衰退,画珐琅器的生产已然是日薄西山,虽曾一度出现回光返照,但毕竟是气息奄奄,无力回天了。

釉上彩山水瓷画与传统山水国瓷画


传统国画山水顾名思义是以自然山川等景观为绘画主题的。山水画历史相较于其它画类来说偏短些,但它同样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启蒙、发展、成熟和后期等阶段。不同于其它画类,早期魏晋时期文献资料中便有对山水画的记录《论画》一文中“凡画,人最难,次山水。”

由山水画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山水与人物是密不可分,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是文人的另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国画山水不同于西方风景绘画的一大特质,国画山水更注重于对思想情感的意境表达,而西方风景绘画更注重写实的画面质感。

釉上彩这一陶瓷领域的特殊画种,由早期的宋金红绿彩发展而来,直至清康熙、雍正时期达全盛时期。釉上彩瓷可以是指各类材料在已烧成瓷的坯体上的绘画形式,它可以是白釉瓷、单色釉瓷,亦可以是多色彩瓷,釉上彩瓷往往具有二次烧成的特色,彩料绘制瓷胎上后经二次入窑烧制,温度为600~900℃低温二次烧成。山水可以说是釉上彩瓷装饰中主要的绘画题材,贯穿于釉上彩绘画历史长河中,清代釉上彩山水瓷画达到成熟期。釉上彩山水瓷画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传统山水绘画,可以说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类新型瓷画品类。

传统山水画引入釉上彩山水瓷画后,在丰富了釉上彩陶瓷绘画形式的同时也是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另一种传承和转变。在创作材质上国画山水和釉上彩瓷画有着本质的差异。一个是在纸质材质上以国画颜料和水墨表达,另一种是以陶瓷这一特殊材质可平面可立体的多维视觉表达。前者是注重笔与纸之间的碰撞,后者则难度更大,需要艺术创作者在了解各类釉上料性的同时对其烧成后效果有着更为丰富的经验积累。釉上彩山水瓷画无论从空间构图上、艺术风格上、技法运用等多方面形成了陶瓷绘画领域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从总体来看,传统山水绘画对釉上山水瓷画有着非常深入的影响,这一题材的应用从初始直至后来的发展与传统山水绘画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存在,其表现艺术形式和手法也逐渐趋向成熟,已不是简单地照搬传统国画山水那套,而是在继承其传统的艺术表达同时融合陶瓷材料的特质成为更具陶瓷艺术表现形式的新式瓷画品种。

传统山水画以春夏秋冬四景为创作取景,而在釉上彩山水画中这四季变化的取景方式以更为丰富的陶瓷釉上品种来表现,例如雪景的艺术表现在釉上粉彩中玻璃白的运用,将雪景的体积感厚度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取景构图上釉上彩山水画同样有着“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法”。作者在描绘远处山峦微微起伏的深远视觉,和由近处山下河流运动至山上松林耸立的高远及由近致远的平远视觉体现出釉上彩山水的视觉丰富变化的运用,结合空白处云彩及河流的空间留白使得画面在视觉丰富多彩的同时,又有对虚实结构把握的艺术运用。这种特殊透视法可以说是一种时空观,讲究以“仰视、俯视、平视”的不同视点来描绘山水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焦点透视观察的局限性。这也是国画山水不同于西方风景绘画的构图透视方法。在釉上彩山水瓷画的创作中,当代创作者应用传统的山水构图“三远法”并受西方绘画的透视构图影响,将其融入其中,对崇山峻岭、万里山河的磅礴气势,树木、竹林、泉水的俊秀雅意等山水风景绘制于不同陶瓷器型之上,形成既有传统国画深远的空间布局又有对近大远小的细节描述构图方式。

山水题材的艺术表现长期深受大众所追崇,釉上彩山水画的问世及发展至今,传统山水国画与当代釉上彩山水瓷画的相结合在传统的山水画上突破了材质的单一性,平面艺术表现转为更加立体的视觉表现。并且在形式、意境、人文表达等各方面都更加地丰富,是当代釉上彩山水瓷画在传统山水画上的材质和内容上的创新,这对于推动和继承传统山水题材艺术有着极其积极的意义。

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


水墨画

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中国画的一种。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

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

“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

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结构,是组成中国画体系的元素之一。从物理的角度,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

中国水墨画的特点是: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丰富。水墨画是中国特色较强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借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和墨),表现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绘画。

其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工具材料上来说,水墨画具有水乳交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具体地说就是将水、墨和宣纸的属性特征完美地体现出来,如水墨相调,出现干湿浓淡的层次;再有水墨和宣纸相融,产生溵湿渗透的特殊效果。

二是水墨画表现特征,由于水墨和宣纸的交融渗透,善于表现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即意象。这种意象效果能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符合中国绘画注重意境的审美理想。

"丝路瓷行—陶瓷传统技法展示"在雅典开幕


2019年12月20日,“丝路瓷行—陶瓷传统成型技法现场展示活动”在希腊雅典扎皮翁宫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6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来自中国工匠的鬼斧神工,100余件陶瓷作品以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闪亮登场,为希腊瓷器爱好者奉上了一席精美的中国文化盛宴,以唤起希腊民众对景德镇瓷器,以及对中华文化的美好向往。

中共景德镇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吴隽,雅典市副市长尼古劳斯·马克罗普洛斯,希腊文化体育部部长外事顾问、部长代表克洛斯塔·亚当曼提斯,希腊前外交部部长、议会议员、希中友好小组成员卡特鲁加洛斯分别致辞,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代办王强宣布活动开幕。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林大建,卫城博物馆董事会主席迪米特里斯·庞德玛里斯,贝纳基博物馆馆长乔治·曼吉尼斯和希腊媒体界、文化艺术届代表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尼古劳斯·马克罗普洛斯首先致辞,他说,景德镇的瓷器代表着中国文化,这次活动是一次艺术与文化的聚会,陶瓷传统成型技法令人叫绝,景德镇瓷器品种丰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中希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这次文化交流活动将为中希两国新时代的友谊做出新的贡献。

克洛斯塔·亚当曼提斯指出,中国是东方的文明古国,希腊是西方的文化大国。两国之间有很多文化项目正在进行中,习近平主席访问希腊之后,希腊文化部也正在筹办一批中希文化活动。这次“丝路瓷行—陶瓷传统成型技法现场展示活动”办得很成功,将成为中希文化合作交流的典范。

卡特鲁加洛斯在致辞中说,非常高兴景德镇的艺术家们将这么高雅的艺术带到雅典。中希两国都是文明古国,在文化方面会有很多的合作机会。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在希腊举办这次文化活动,这将让希腊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也将更好地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和合作。

中共景德镇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吴隽介绍,这次“陶瓷传统成型技法现场展示活动”,邀请了中国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演示,并展示了丝路记忆、青花故事、彩绘世界、窑变万彩、雕刻时光、美好生活六个篇章的陶瓷作品。让希腊民众同时欣赏到陶瓷工匠的“鬼斧神工”和中国陶瓷的“精美绝伦”,共同奏响互学互鉴的和美乐章,共同开启中希交流合作的新时代。

王强代办在宣布开幕前指出,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希腊,就推进人文交流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同意将在2021举行文化旅游年。“丝路瓷行—陶瓷传统成型技法现场展示活动”是落实访问成果的重要举措,他代表使馆预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开幕式上,林大建把印有中国孔子画像的瓷盘赠送给雅典市政府。

新华社希腊分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希腊分社,中希时报,希华时讯,欧洲时报,雅典旅游新闻社等中外媒体记者出席采访此次活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巨然》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巨然》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传统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