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素三彩瓷器的收藏价值是不是下降了

素三彩瓷器的收藏价值是不是下降了

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怎样鉴别瓷器是不是均瓷 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2020-11-23

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素三彩瓷器初时是由茄紫,黄,绿三色施以烧制而成,是瓷器里鲜有的清素之美器。大多数的素三彩,都爱用素色来呈现不具象的美,所以不喜用“红”这种荤色夹杂其中,毕竟红色作为肉类的代表色,要是使用便会与“素”这个观念与之相悖了。素三彩倾向于在三种颜色中变换更迭,让不同的人在看到的时候感受到不同的美;同时每个素三彩瓷器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即使人为地想造出一模一样的也无法做到,然而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上,素三彩瓷器似乎有价格趋低之象,那么,素三彩瓷器的收藏价值是不是下降了呢?

首先,素三彩瓷器诞生于明正德年间,初期的素三彩种类并不多,造型也清简。但是,到了清朝康熙年间,素三彩重新引领了流行的浪潮,可谓是极富盛名。衍生出了白地三彩、色地三彩、墨地三彩、虎皮三彩和三彩瓷塑。其中的白地三彩是最为清丽的,气质与名字相符,它是以素白器作底,刻画出纹饰后再外罩白釉。主要以三果、云龙、花纹等纹饰呈现,整体胎体都如幼儿之肌一样细腻,釉涩却又鲜丽,大都给人一种大气中不失淡雅之感。虎皮三彩则形似三花猫,在康熙一朝颇为流行,而这种斑块式色彩也很好的体现了中国人对不具象美的追求。色地三彩里最出名便是福禄寿三星,寓意吉祥。而最为少见的便是墨地三彩和三彩瓷塑了,墨地三彩是因为工序繁杂,而三彩瓷塑则是在康熙年间鲜少生产,所以至今没有很多完整的墨地三彩和三彩瓷塑面世。

至于清代,素三彩瓷器风靡一时,不断地将素三彩与其他绘制技法、纹饰花样融合到一起,将素三彩又进一步细分成了“素三彩陶”与“素三彩瓷”两大类,造型上也主要以盘、壶、碗等这些日用品来烧制,但烧制工艺不够娴熟,色釉有三种以上的成品少之又少。而其中最为珍贵的,便是具有点红现象的素三彩,可数量少也是极少的。并且清素三彩瓷器在御厂的不断创新下,还有了用黑线勾勒图案轮廓的新素三彩,以及其他纹饰种样的素三彩;相较之下,明代工艺就略显得有些粗拙了。

总而言之,素三彩瓷器在不断的演变后将多重工艺,纹饰轮线,再辅以图画、着上釉彩,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御厂师傅们的匠心独运。从艺术价值和财富价值来看,这样不可多的且无与伦比的素三彩的收藏价值不可小觑,所以并不存在素三彩瓷器收藏价值下降的情况。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素三彩瓷器简介


素三彩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这一品种由来以久,它与成化斗彩一样,不但不见于明清文献记载,早期也不见专门论述。从目前的资料看,景德镇素三彩的烧制当以明代成化制品为早,而并非像李先生所说,自康熙晚期才开始生产。

古人云:“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之素三彩,以黑地为最贵,亦有浅黄、浅绿等地而花则黄绿较深者。亦有间露白地者,茄紫为地殆稍罕见,有则花仅绿黄二色耳,殆合地统计为三色也。

绿套绿、黄套黄,于浅深中分先后,故有实四五彩而亦称素三彩者。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最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

素三彩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这一品种由来以久,它与成化斗彩一样,不但不见于明清文献记载,早期也不见专门论述。从目前的资料看,景德镇素三彩的烧制当以明代成化制品为早,而并非像李先生所说,自康熙晚期才开始生产。

古人云:“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之素三彩,以黑地为最贵,亦有浅黄、浅绿等地而花则黄绿较深者。亦有间露白地者,茄紫为地殆稍罕见,有则花仅绿黄二色耳,殆合地统计为三色也。绿套绿、黄套黄,于浅深中分先后,故有实四五彩而亦称素三彩者。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最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

满清康熙一朝之素三彩器极富盛名,对于成化、正德之三彩和嘉靖、万历色地重叠工艺多有继承,但又发明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绘以图画,涂以釉彩,其工艺标新立异,品种丰富多样,质朴雅洁,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黄地紫绿龙纹碗,承继万历所创之官品,延烧至今,以康熙制器最为精致,白地素三彩牡丹暗龙碗与白地素三彩三多纹暗龙大盘皆创自康熙时期,其造型庄重,胎细全洁,外壁刻龙施彩,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工艺甚为讲究,乃康熙素三彩器之精品。墨地素三彩天圆地方瓶当属素三彩之佼佼者,型制中包含古人对天地理论之领悟,且制造时先涂绿釉,再施墨彩,即为墨地,再以深紫之笔白描花卉鸟兽、荷莲等图,填绘黄绿紫白各色,方式一器,工艺繁缛之极,故后世殊不敢仿。民国时期,墨地素三彩器多为欧美诸国所夺,令国人所憾。

素三彩器在康雍之前较多,以后各朝少有烧造,清末民国多有仿制,终无法与真品相媲美。

素三彩乃何年何地何人命名难以考证,但此名称甚为精妙。自元明以来,五彩绘瓷颇为盛行,大绿大红等色相互搭配,颇有富丽华贵之感,与五彩相比,素三彩略少红颜,但工艺讲究,色彩搭配沉静雅素,既不失富丽之态,又更显成熟稳重之气。素三彩之名类同于五彩,带三带五并非实数,故才有“三彩辅蓝红钱上加钱,三彩加红价值连城”之说。

明代成化一朝,瓷都制有一精罕之官品,名曰“素三彩鸭形香薰”,型分三种,有大有中有小,胎薄体轻,造型栩栩如生。一肥鸭伫立于方座之上,昂首张口,颈乃烟道,腹间中分,上下盖合,器座镂孔如壶门。黄绿紫三色所施甚美,色虽浅淡,却与墨彩相配得尤为精妙。正德、万历年间亦有珍品,正德素三彩海水蟾蜍洗,款彩纹样无一不令人拍手称绝。

唐三彩瓷器的收藏价值与鉴定


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称。用白色粘土作胎,以含铜、铁、钻、锰等金属元素的矿物作着色剂,配制低温釉,施于坯体表面,在800℃左右的低温中一次烧成。其彩色并不仅限三色,一般有绿、黄、蓝、白、紫等多种色彩,但以黄、绿、白为主。迄今已发现烧造唐三彩的窑址是河南巩县、陕西铜川、河北内邱。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和埃及等地均有唐三彩出土,说明当时已输出到各国。日本、朝鲜并由此仿烧,制成了"奈良三彩"和"新罗三彩"。

唐三彩具有很高的价值,原因有二:

(1)唐三彩釉料中含有大量的铅,铅的氧化物作为熔剂,降低了釉料的熔融温度,在窑炉里烧成时各种金属(铜、铁、钴、锰等)氯化物熔于铅釉中并向四周扩散和流动,黄、绿、褐等多种颜色互相浸润,形成的釉面异常光亮,而且斑驳灿烂,绚丽多彩,烘托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气氛。这是唐代以前各种单色釉陶器所没有的艺术效果;

(2)唐三彩的陶塑以人物俑、马俑和骆驼俑的塑造最为有名。特别是三彩马,头小颈长,膘肥体壮,眼睛炯炯有神,富于艺术的概括力。其中以白色三彩和黑色三彩最为名贵。1989年12月12日,国际苏富比拍卖行拍卖的一件唐三彩黑马在英国伦敦以4955万英镑成交。以黄、绿、褐为主的马则价值略低,比如1991年6月10日,佳士得拍卖行有一件黄、褐彩为主的"三花饰马"仅拍得6.05万英镑。

古代三彩质地疏松,有腐蚀痕迹,往往还有钙一类的锈斑,而现代复制品及商品生产的则无上述特征。古代三彩釉色深沉、柔和、微暗,而新的三彩则色泽光亮、鲜艳、刺眼。古代三彩中的绿釉,色泽较深、柔和,而新作色泽较淡而浮,缺乏润泽感。古代三彩中的黄釉或红釉多出现蚕吐之细丝一样流纹,而新烧制品一般无这种现象。古代三彩釉层较厚,质感很强,而现代作为商品性生产的三彩,彩层较薄,这也是区别真伪作品的显著标志之一。古代三彩一般无冰裂纹,而新烧制品往往出现冰裂纹。

还应警惕,有些作伪者故意将新制品打破,然后粘接起来以充古代真品,这是作伪者常用的手法之一。一般人认为,古代文物多系残破,所以古董商有意将其打破后粘接,就是想钻有这种心理人的空子。原陕西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清末民初仿制唐代造型较好的粉彩马。这种打破粘接的伪品,一般有质地坚硬、色泽新鲜、断口整齐等突出特点,只要仔细察看,真伪是不难区分的。

拍卖行情:

古董艺术品的收藏价值!中国官窑瓷器拍卖一直屡创佳绩!

让我们细数小部分这些年来在瓷器拍卖市场上崭露头角的历代高价瓷器拍卖结果:

1、2011年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6.8亿元人民币。

2、2005年元鬼谷子下山2.3亿元人民币

3、2006年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1.23亿元

4、2006年明釉里红玉壶春瓶6440万元人民币......

那么怎么去确定其的价值观跟研究价值呢?

第一:看其窑口,是官窑、名窑还是民窑;

第二:看其年代,是高古瓷还是宋元瓷还是明清瓷;

第三:看其制造工艺,除了本质上的工艺之外,是否有为了美观而加工的工艺;

第四:看其文化底薪及其传承历史;

第五:目前市场对其的认知程度,以及近期的一些市场走向。

素三彩瓷器图片及价格


素三彩主要是在没有上釉的素胎上,施加上绿、黄、茄紫上三色相加而成,在明朝正德年间开始烧制,在清代的康熙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才已经刻画好的纹样上在此经过低温烧制而成的。明朝时期的素三彩主要是在唐宋时期的三彩上发展而来的,在瓷器的最后成色上大大提高了瓷器的精美程度,成为明清三彩与唐宋三彩的最大区别,造型也主要以碗、盘、壶等日用品、实用品为主,呈现出了清晰的图案。

发展到清朝时期时,其制作的素三彩瓷器更加的精美、细致、复杂化,使用黑彩勾勒出了纹饰的形状,雕文刻画的图案以及其他釉色的图案形成了独立的分支,但是在最后的整体呈现上有了非常高的艺术效果。素三彩的图案大部分都是通过使用锤刻纹来表现,而康熙时期的黑彩勾勒轮廓的新素三彩却成为新的品种,受到了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素三彩瓷器属于釉上彩的一个分支,在瓷器上没有红色釉,在生胚没有上釉前预烧的胎,可以增强了胚体的机械程度,在搬运时不易损坏,也大大减少了上彩釉时不会因浸湿胚体而导致拆裂,发展到清朝时期瓷器的种类更加多样。明朝正德年间烧制的素三彩蟾纹三足洗这件洗口内敛,平底,口沿黄彩暗刻楷书“正德年制”四字款,内施加青白釉,外壁纹饰构图简练,以黄彩绘蟾蜍、绿彩绘海水、白彩绘浪花,紫彩涂口、足,色彩和谐分明,颜色上更加的赏心悦目,瓷器的坚硬程度也更加得结实。

明朝正德素三彩缠枝莲纹高足碗,碗撇口,较深,在其足与碗底系釉相接而成,在碗外底与足相接处明显有着明显的休整痕迹,在其碗内及其圈足内均施加有青白釉,釉面的光泽度较高、手感更加的光滑,在其碗上并没有标识,但是在观赏度上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现在,在我国的素三彩市场上珍贵、收藏价值高的瓷器很少出现,例如:清朝康熙年间的黄地素三彩龙纹折沿大盘成交的价格为六百七十二万,该盘体量硕大,其平口折沿,端庄大气,加上褐、绿色两条巨龙上下飞舞,四周的祥云环绕,加上内壁暗刻加彩饰牡丹、梅花、桃花等装饰,与内壁紧凑之云龙的图案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效果。明朝嘉靖年间绿地素三彩狮子绣球图罐成交价格为二百五十八万,此罐长圆腹、圈足以白地为胎、浅绿色为地,胎质细腻、釉面的光滑度较高,色泽也较为的明亮,形成了素雅高贵的气质。

现代所仿制的素三彩瓷器大多在其原料的提纯度上以及刻画的纹饰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做工精细、釉彩的装饰都不如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素三彩瓷器其制作工艺精致的都在百万之上,还有更加高昂的。

浅谈康熙素三彩瓷


康熙朝青花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同时期的素三彩亦是名重一时的低温彩釉品种之一。因以黄、绿、紫、白等彩料为主,不用红彩,故称。其工艺是在瓷坯上先按预定的图案进行刻划,待坯体干燥后以高温烧成无釉的素瓷,再将作地色的釉浇在涩胎上,待其干燥后,刮下花纹图案中应施其他色彩部分的地釉,然后填上所需的色彩,再一次低温烧成。最早的素三彩见于明代成化年间,清代康熙年间最为盛行,它的色彩除了黄、绿、紫外,还增加了当时特有的蓝彩,创造了丰富多样、质朴洁雅的不同品种。尤其是用一种彩色铺陈为地的品种,如黄地、绿地、紫地、米地、黑地、虎皮斑等等,其彩釉反复交替使用,变幻莫测。康熙素三彩器物大小不一,大器有凤尾尊、观音尊、瓶、棒棰瓶、大罐及人物塑像等,其中有的大器高1米以上,小器则有杯、盂、碗等。

康熙素三彩中以黑地素三彩最为名贵。制作时,先在器上施以绿釉,再覆施黑釉,即为黑色地再以泛紫的深黑笔道勾描花卉、禽鸟、荷莲等图案,填绘黄、绿、紫、白等多色。由于康熙黑地素三彩仅限于宫廷御用品,主要用于祭祀之用,加之工序复杂,成本极高,故康熙黑地素三彩器尤其是大件作品存世非常稀少。目前,康熙黑地素三彩的大件完整器物即便是国家一些大博物馆也难觅其踪。有些已于早年流散于欧、美一些国家,如法国巴黎罗浮宫就陈列有康熙黑地三彩大花觚、大罐、观音尊等,连一些残破之器和清末仿品也为法国人所好,并大量收集。据陶瓷鉴定大师耿宝昌回忆,20世纪50年代,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曾下文在全国各地征集搜寻素三彩器物,但所获甚微。古书记载:“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之素三彩,以黑地为贵。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据琉璃厂老人回忆,真品康熙素三彩大件在民国时期就已罕见,尤其是康熙黑地素三彩,即便是一件残口的大瓶,当时就可值1万大洋,足见其之贵重。近年在各大拍卖会上,康熙黑地素三彩天球瓶属中小件作品,拍卖价都超过百万元,大件未见上拍先例。时下传世品中的素三彩器,尤其是黑地素三彩器,多为光绪及民国仿品。仿品中还有以康熙原胎旧器剥去釉面,后挂墨彩地或其他种色地的仿作,但这些仿品和后加彩器物与真品相去甚远。康熙素三彩器物所用彩料为明末所遗土矿颜料,极为稀有。近年一些收藏类刊物所介绍几件“康熙黑地三彩”器皿,从所载图片看,无论画风、色彩、器形等绝无康熙素三彩之特征,一眼可断为民国仿品。仿品胎体与真品比较,胎粗质松,胎釉结合松弛,纹饰板滞,运笔无力,多轮廓粗放。其彩亦远不如真品洁净坚硬,如后挂彩蜜蜡黄质粗色浅,鹅黄则色浅微青,且多含粉质。紫、绿彩灰暗,厚腻不匀,白地子上更无年久形成的自然彩晕,仿品器物底足折角不硬,呈浑圆形,或过分规整、粗涩,旋纹痕不明显。

粉彩瓷器收藏价值


粉彩瓷是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之一,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的美称。它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特有的艺术风格,它色泽晶莹,瓷画精细优美,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在国外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而被誉为“东方瑰宝”。

粉彩是釉上彩品种之一,也叫“软彩”。是借鉴中国画中的用粉及渲染技法,在素器上以“玻璃白”打底,彩料晕染作画,再经炉火烘烤而成,色彩丰富,色调淡雅柔和。粉彩创烧于清康熙晚期。它是在康熙五彩瓷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发明的一种釉上彩瓷器。在颜色的配制上又借鉴了珐琅彩多色配制的技法,创造出了低温釉上彩这种新的瓷器品种。由于这种瓷器的色彩丰富、精美,因而很快获得了清代王公贵族们的青睐,逐渐取代了五彩瓷器的地位,成为景德镇主要生产的瓷器制品。粉彩瓷器发展到雍正朝极为盛行,特别是景德镇御窑厂,大量烧制宫廷陈设、使用器物,成为颇受皇家钟爱的器皿。

粉彩,据史料记载,粉彩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说。陈浏在《陶雅》中盛赞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粉彩是在古彩基础上汲取珐琅彩的工艺技法与材质,由景德镇创汇的釉上装饰彩瓷,即把含有氧化砷的玻璃料掺入含铅的彩料,产生乳化作用,使料色粉化为不同深浅的色调,达到“颜色明亮,粉润柔和,色阶丰富,绚丽雅致”的效果。绘画形式或工笔重彩,或逸笔写意,讲究诗情画意、字韵印趣,尽展中国画表现的技艺与艺术魅力。西欧誉其为 “玫瑰族瓷器”,认为只有高贵的玫瑰花才能与她相媲美。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鹿头尊是乾隆时常见品种。其口直,口以下渐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饰两个搂雕的夔凤耳、蟠螭耳或鹿头耳,因器型像倒过来的牛头或鹿头而得名。鹿头尊多在白地上绘青山绿水、树木,山水间及丛林里有很多头梅花鹿或奔跑或立,或回首或低头,颜色鲜亮,层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这类瓷也有叫百鹿尊的。乾隆朝的这一品种流传下来的巳经很少了,大多是光绪朝仿的,层次不清,颜色暗谈。

粉彩瓷之所以为藏家青睐,主要凭借其独有的“玻璃白”。所谓“玻璃白”是指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其制作工艺是在烧成的白瓷上勾勒出纹饰图案的轮廓,在轮廓内先用含有氧化硅、氧化砷和氧化铅的“玻璃白”打底,然后按所需颜色在上面绘画渲染,再次入窑烘烧而成。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让所绘人物、花鸟、山水等画面粉润柔和、生动逼真、带有立体感较强的国画风格。

粉彩瓷的花纹立体感强,颜色丰厚艳丽,有深有浅,可厚可薄,打破了过往瓷器颜色单调的局势。其多以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为主,如福禄寿、松鹤、桃、八仙等,山水景象、人物故事、花卉鸟兽、草木虫鱼皆可入画,极富画中有诗,融汇我国写意重彩的构图与技法,线条工巧流畅,形象生动。现在,粉彩瓷越来越受保藏者期待,在保藏界享有“一粉彩器顶三青花”的美誉。

古玩行值钱的是不是眼力


古玩圈经常存在着这样的讨论:“古玩行最值钱的是不是眼力?”更有甚者,有些对古玩一知半解或者流于表面的人还会疑问:到底什么样的古玩才值钱?是陶瓷、玉器,还是古钱币等诸如此类的艺术品。

其实,广义来说古玩行里最值钱的确实是眼力。眼力是一个将知识长久积累并汇聚成经验的能力,只有眼力好了,才能从古玩圈里良莠不齐的文玩中准确选中值钱的宝物。当然,也只有眼力好了,才能够辨别文物的真假,文物的年代以及文物匹配的价格。更为形象地来说,眼力便是一双火眼金睛。

常有语讲:“我们的眼睛最值钱。”如果我用一万元的价格买到了十万元的古董,我这一眼的功夫,便有了九万的盈利,当然非常值钱。但是这样的能力,也是需要个人在日积月累的比较与研究中,才能达到的水平。

有眼力者一辩真假,二看眼光,三谈眼界。其中,最难的便是“眼界”问题。认识真假的人会有很多,但有广阔视野的人却很少。眼界不同,看物的格局便不同。眼力好能看一物,眼界高则可看古玩一行。这的眼界,无限的价值。

在古玩界,眼力便是从业者的立身之本,眼力不够,如何安身。在如今仿品肆行的年代里,眼力对于古玩收藏者尤为重要。但是即便最值钱的是眼力,但光有眼力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德行。

例如,医界常言的妙手仁心,在我们的古玩界也不例外。有眼力的同时,大家还需要摆正自我立场、端正自我姿态。如果仅是为了发财而练眼力,最终只会为自己的贪欲打眼,在拥有良好的心态的基础上来提升自我眼力才会让眼力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眼力老到的人大多集中在古玩爱好圈和文物部门中,这其中不乏学术能力高超的专家。这些人中,能够发展越来越好的便是能够潜心研究的人。他们不会因为一己之私而起了贪欲,更不会错误引导古玩收藏。这样的为人处事,才是古玩鉴定的初心,才能最真实的展现古玩收藏的价值。

论明代杂彩和素三彩瓷器


近些年,福建地区的陶瓷考古取得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漳州境内一批古窑址的发现,使长期以来中国古外销瓷研究领域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得以应刃而解。其中平和县田坑素三彩瓷器窑址的发现,为东南亚各国及日本收藏甚多的各类素三彩瓷器找到了归宿,同时也为研究中外陶瓷技术交流史和陶瓷贸易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另外,以往人们仅知景德镇烧造素三彩瓷器,田坑素三彩瓷窑址的发现,则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认识。笔者认为,明代素三彩瓷器是在杂彩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田坑素三彩瓷器既受到景德镇同类产品工艺的影响,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了便于掌握第一手资料的福建同行深入研究田坑素三彩瓷器,笔者不揣冒昧,对明代景德镇素三彩瓷器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景德镇三彩瓷器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景德镇素三彩与田坑素三彩之关系,作一全面论述,不妥之处,敬希专家们指正。

虽然人们习称的明代素三彩名称中带有“彩”字,但实际上它属于多色低温铅釉,而不是一般所称的用来描绘瓷器纹饰的彩,这与人们将唐代多色铅釉陶瓷器称作"唐三彩"的习惯是一脉相承的。素三彩瓷器上的釉是以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锰等作着色剂,主要颜色有黄、瓜皮绿、淡茄皮紫、孔雀绿等,还有黑色及基本不含呈色剂的白色。最显著的特点是不用红色,故显得素净优雅,这是素三彩得名之由来。因为我国历来对颜色有“荤色”、“素色”之称谓,结婚、祝寿为红事,用荤色,即红色;丧葬、祭祀为白事,用素色,既红色以外的其他颜色。清末寂园叟《陶雅》曰:“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成书于民国初年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亦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其实,“素三彩”中的“三”乃“多”之意,即素三彩瓷器不一定只施三种彩,有的器物除施黄、绿、紫色外,还加施白色、孔雀绿色、黑色等。从传世品及出土物看,素三彩瓷器出现于明代成化时,正德、嘉靖、万历时曾大量生产。但从明代瓷器的发展过程看,素三彩瓷器是在杂彩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杂彩

杂彩是指各种色地单彩瓷器。明代杂彩瓷器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白釉单彩,计有白釉矾红彩、白釉绿彩、白釉黄彩、白釉酱彩等;另一类是其他色地单彩,计有黄地绿彩、绿地黄彩、绿地褐彩、黄地紫彩、绿地紫彩、黄地黄彩等。其中与素三彩有关的是白釉绿彩、白釉黄彩、黄地绿彩、黄地绿彩、黄地紫彩、绿地紫彩、绿地黄彩等。

1.白釉绿彩

其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在已烧成的白瓷上以毛笔蘸绿釉描绘纹饰,此品种创始于永乐时期,成化时继续生产。景德镇珠山曾出土永乐白釉绿彩灵芝竹叶纹器托、白釉绿彩渣斗残片和成化白釉绿彩缠枝灵芝纹三足炉。另一种是在已成型的盘、碗等坯体上施以白釉,按设计要求剔掉外壁龙纹处的白釉,并刻划龙体上的细部线条,高温烧成后,再在龙体上填绘绿釉,复入低温炉烘烧而成,有的器物还有暗刻的海水纹。传世所见白釉绿彩云龙纹盘、碗多为弘治、正德官窑产品,成化、嘉靖器少见。从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的成化白釉绿彩云龙纹碗看,其绿彩浅淡,微闪黄色,透明度较强。嘉靖白釉绿彩瓷器上的绿色很纯正,除刻填绿龙纹装饰的以外,还有以黑彩勾画纹饰轮廓线的。

2.白釉黄彩

为宣德时的创新品种,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有宣德白釉黄彩折枝花果纹盘,其内壁绘四折枝瑞果,内底葵花心内以黄彩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壁四折枝莲花,外底素胎。景德镇珠山曾出土成化款白釉黄彩云龙纹碗,其黄彩发色浅淡,在洁白的釉色衬托下,显得高贵典雅。白釉黄彩瓷器至嘉靖时仍有生产,传世品中见有盘、碗类器。

3.黄地绿彩

即以黄釉作地,绿彩描绘纹饰,在明代杂彩瓷器中较为常见。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人们曾认为黄地绿彩瓷器始烧于明代弘治时期。八十年代以来,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厂遗址不断出土实物标本,从现有资料看,黄地绿彩瓷器始烧于明代永乐时期,以后各朝多有烧造。1983年景德镇珠山出土永乐黄地绿彩云龙纹梨式执壶,壶里及圈足以内施白釉,壶身锥刻双龙戏珠及祥云十四朵,腹下部及盖面锥刻变形莲瓣纹,圈足外墙及壶流锥刻卷草纹。所有锥刻纹饰均填绿彩,隙地填黄釉。1983年景德镇珠山还出土永乐黄地绿彩云龙纹撇口盘,盘里及圈足以内均施白釉,内壁暗印云龙纹,盘心锥刻折带云三朵。外壁锥刻二云龙戏珠纹,有纹饰处填绿釉,隙地挂黄釉。

宣德黄地绿彩瓷器除延袭永乐时的釉下暗刻花纹装饰外,又新发明一种堆线纹装饰。1988年景德镇珠山出土的黄地绿彩云龙纹撇口盘,与永乐同类器的主要区别在于外壁纹饰不是锥刻,而是用胎泥堆起线条,系宣德早期作品。

成化黄地绿彩瓷器见有景德镇珠山出土的黄地绿彩锥刻云龙纹撇口碗和黄地绿彩堆线云龙纹撇口盘,外底署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系沿袭永乐、宣德时的工艺传统。

弘治黄地绿彩瓷器的造型有盘、碗、高足碗等,器内多施白釉,外壁以黄釉为地,锥刻二云龙戏珠纹,花纹填以绿釉。弘治黄地绿彩盘、碗上的款识,多见外底白釉下以青花料楷书的六字双行双圈款。

正德黄地绿彩瓷器的造型有盘、碗、高足碗、执壶、渣斗等。多在器外壁锥刻二云龙戏珠纹,花纹填绿釉,隙地挂黄釉,器内多施白釉,釉质肥腴,白中闪青,个别器物内施黄釉,且暗刻云龙纹。其所署年号款有青花楷书六字或四字双行双圈款,也有暗刻六字双行双圈楷书款。其中的高足碗是沿袭弘治时的品种,但腹下部增加了暗刻的变形莲瓣纹,高足近底处增加了暗刻的卷草纹,足内施白釉,应注意其落款位置是在足内边缘,按顺时针方向绕足书写四字青花楷书款。

嘉靖时期黄地绿彩瓷器的造型明显增多,常见的有葫芦瓶、墩式碗、高足碗、方斗杯、撇口盘、方砖、盒、罐、碟等。所施黄釉不及以前匀净,含有杂质。所刻纹饰有凤穿花、龙凤、缠枝花、人物等。外底多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

万历黄地绿彩瓷器的造型有罐、碗、盘、碟等,所刻花纹多为云龙纹,图案多不精细,线条不甚流畅,显得粗率。外底多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

4.绿地黄彩

与黄地绿彩瓷器的作法相反,即以绿釉作地,暗刻花纹处填黄釉。见有弘治、绿地黄彩撇口盘,万历绿地黄彩盖罐、盘等。盖罐通体暗刻纹饰,肩部为变形蕉叶纹,腹部四面菱形开光内饰海水行龙,开光外饰八吉祥纹,近足处饰八枝折枝花。罐盖平顶无纽,盖面刻云龙戏珠纹。所有暗刻花纹都填黄釉,隙地施绿釉。外底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

5.黄地紫彩

即以黄釉作地,锥刻纹饰处填紫釉。从现有资料看,此品种最早见于成化时期,景德镇珠山曾出土成化黄地紫彩云龙纹碗,碗内施白釉无纹饰,外壁腹部锥刻二云龙赶珠,近足处锥刻莲瓣纹,外底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所见传世万历黄地紫彩瓷器有人物纹出戟花觚,双螭耳炉等,其黄釉不甚匀净。

6.绿地紫彩

即以绿釉作地,锥刻花纹处填紫釉。明代作品极少见,传世品中见有万历绿地紫彩云龙纹碗。此品种至清代康熙时又开始大量生产。

二、素三彩

明代素三彩瓷器是在上述杂彩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浇黄、浇绿(瓜皮绿)、浇紫(淡茄皮紫)三色为主,它们可以相互交错使用,分别作“地”。加施另外两种颜色,有的还加施孔雀绿、黑、白等色,形成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还有一种孔雀绿地三彩。

关于素三彩瓷器的创烧年代,以往曾认为创烧于正德时期。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新的实物资料的不断发现,人们进一步确认,明代素三彩瓷器最早见于成化时期。传世品中有成化素三彩足具,上有黑褐彩楷书:“成化元年孟秋吉日景德镇东山程氏静乐轩章靖公十一世孙节淳置为妻何氏足具用。”1988年景德镇珠山出土有成化官窑素三彩香薰,通体施黄、瓜皮绿、墨绿、紫四色釉,方座底部有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方框款。

正德时期,素三彩瓷器的产量和器形明显增多,常见器物有花盆、高足碗、洗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正德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内施白釉,外壁以绿釉为地,暗刻海水和十六只蟾蜍。绿海水,白浪花,黄蟾蜍,色彩对比鲜明。口、足处涂抹紫釉,足上暗刻花叶纹。外底略内凹,施瓜皮绿釉。近口沿处刻双线方框,“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内涂黄釉。

正德素三彩瓷器特别注重色彩的搭配,除黄、绿、紫釉以外,还常常加施孔雀绿釉,使淡雅的画面透出亮丽的美感。

嘉靖素三彩瓷器的造型有瓶、罐、执壶等。日本兵库颖川美术馆收藏的嘉靖素三彩执壶,通体以孔雀绿釉作地,并有描金装饰。腹部鸡心形开光内暗刻海水云龙纹,龙身填黄釉,海水、朵云填孔雀绿釉,隙地填紫釉。此种素三彩描金瓷器颇为少见。此时还出现一种白地素三彩瓷器。

万历时期的素三彩瓷器,不但产量有所增加,而且种类亦有所增多,是明代素三彩瓷器生产最为兴盛的时期。常见的器形有盘、碗、炉、方尊、出戟尊、绣墩等。所用釉色以黄、绿、紫三色为主,另有白、黑孔雀绿色,常以黄、绿、紫釉分别作地,釉上加施其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釉形成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等。釉下多有暗刻或以黑彩描绘的纹饰,常见题材有云龙、折枝花果、杂宝、人物等。其盘类器外底所施釉与器身地釉相同,并署紫黑彩或暗刻的六字双行双圈款。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历紫地黄、绿彩折枝花果云龙纹盘同内外壁均暗刻折枝花果六枝,盘心暗刻云龙纹,环以六朵祥云,刻划纹饰处均施以黄、绿彩。外底紫釉下刻划六字双行双圈楷书款,款字笔画填绿釉,圈线填黄釉。

天启、崇祯时的素三彩瓷器传世极少,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在崇祯素三彩龙凤纹大碗,内外均以黄釉作地,以紫、白、黑、孔雀绿彩描绘纹饰。碗内绘四只凤凰穿飞于缠枝牡丹间,外壁绘二云龙戏珠,火珠下有一上覆有叶、下承仰莲的招牌,上书“玄山苍水”四字,外底施白釉,画有青花双圈线,圈线外用红彩楷书“皇明崇祯十一年腊月初八吉时……。”及“福有攸归”。此碗属祭祀用器。

三、关于明代景德镇素三彩瓷器的用途

从上述成化素三彩足具和崇祯素三彩云龙纹大碗所署铭文看,明代景德镇窑生产的素三彩瓷器是供陪葬或祭祀用的,不属于饮食或陈设用器。1958年发掘定陵时,出土有万历素三彩人物纹出戟尊和素三彩凸蟠螭纹炉,亦证明这种瓷器的用途之一就是作陪葬品。这似乎是继承了唐代以来三彩釉陶主要是用作随葬品的传统。

四、关于景德镇素三彩与田坑素三彩之关系

田坑素三彩瓷器,从已发表的资料看,其在工艺上明显受到景德镇的影响,但在器物造型、装饰题材和装饰风格方面,又具有独特的地方风貌。

关于田坑素三彩瓷器工艺受到景德镇影响是有其特定历史背景的。有学者考证,明正德十二年平息寇乱后,曾选留部分兵众定居平和,其中应不乏江西籍精于陶艺之人。另外,从正德十四年至崇祯二年,计有十三位江西籍人任平和知县。时值漳州月港海上贸易繁荣,瓷器又是外销大宗商品,这些县官理所当然会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从江西引进制瓷艺人,在富涵瓷土资源、水路运输又便利的平和县专门烧造外销瓷,以获取厚利。

田坑素三彩瓷器虽然在釉色种类(黄、绿、紫、孔雀绿等)、刻填技法等方面,明显受到景德镇素三彩的影响,但在器物造型、装饰题材、装饰风格等方面,又根据其外销性质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在器物造型方面,景德镇素三彩瓷器常见有盘、碗、高足碗、花盆、执壶、绣墩、炉、尊等;而田坑素三彩瓷器则以各式小件瓷盒为主。在装饰技法方面,景德镇素三彩瓷器多采用釉下刻划或以黑彩勾画图案轮廓线;田坑素三彩瓷器虽也用此技法,但还大量使用模印技法。在装饰题材方面,景德镇素三彩多使用云龙纹,另有少量缠枝莲、折枝莲、折枝花果、杂宝等。图案工整规矩;田坑素三彩的装饰题材则丰富得多,有云龙、梅花、茶花、菊花、莲花、灵芝、鱼藻、花鸟、花果、云纹、回纹、钱纹、蕉叶等,图案布局灵活多样。

关于田坑素三彩瓷器的烧造年代,窑址调查者根据器物造型、图案推测其上限应在嘉靖、万历年间,笔者同意这种观点。因为尤其是瓷器上的折枝灵芝、钱纹等均为嘉、万时景德镇瓷器上的流行纹样。另外,田坑素三彩瓷器上折枝花卉和花鸟的装饰风格,也与嘉、万时景德镇瓷器上的同类纹样相似。至于田坑素三彩瓷器年代的下限,则有待于今后做进一步分析。

如何鉴别清代描金瓷器是不是真金


在购买清代描金瓷器的时候,有些商家表示自己的瓷器使用的描金工艺,全部是使用真金描绘而成的,所以在价格上也会更加的昂贵。听对方这么一说,你可能就信以为真的买下,但是真相到底是如何谁也不知道,所以我们在购买之前需要特别的注意鉴别到底是不是真描金瓷器。

一、描金工艺到底是什么?

描金实际上就是瓷器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装饰手法,指的是使用黄金或者是亮金在瓷器的表面所描绘出来的一些装饰纹样,之后还需要进行二次入窑,低温焙烧,从而使得所制作出来的瓷器显得更加的贵重精巧。

二、描金瓷器的价格为什么这么高?

之所以清代描金瓷器的价格比较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就是使用的是黄金加工而成的话,那么自然要算是黄金的价格了,所以价格高;第二个是因为描金工艺的难度比较高,在工艺方面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三、对于描金瓷器到底要怎样进行鉴别?

1、色泽

可以从色泽方面来进行鉴别,如果是真金的话色泽都是比较纯正饱满的,而如果说使用的是化学金制作而成,在色泽上就会更黄,而且非常的明亮。

2、颗粒感

如果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纯金拥有很强的颗粒感,同时在颗粒的分布上不均匀,有立体感;如果是人工制造的化学金颗粒感很小,而且分布一般都是比较均匀的。

3、雾面感

可以通过雾面感来对其进行鉴别,在45度光的照射下,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是纯金的话会出现十分强的反射性,但是如果是化学金的就不会有反射,而是会出现雾感。

当然还有一个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要找可靠的商家,如果说你找的是没有任何资质的小商家的话,即便是所开的价格再低,我们都需要特别的注意,有很大的可能会购买到假货。

上面的方法虽然说有效,但是还是需要个人进行判断,而对于新手来说往往是无法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的,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30%的硝酸点试在瓷器的描金面上来进行判断。如果说很快的就出现褪色的话就是化学金,而纯金是不会出现任何的变化的,这种的方法更加的准确,同时不会对清代描金瓷器造成任何的损害。

清代描金瓷器拍卖成交价格:

1:清乾隆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花鸟纹四方瓶,尺寸:高35.5厘米,估价:RMB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RMB 11,270,000 ,成交时间:2015.12.05,拍卖公司:冀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此瓶形态端庄规整,上绘传统花卉,粉彩画工生动自然,属乾隆一朝彩大观中精妙之作,应为供清高宗亲赏鉴玩而作。受启于诗意图及题画诗,艺匠妙将卷轴书画,转移至立体瓷作之上。艺匠书画及造瓷技艺精炼,心思缜密,或隶属著名的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 (1682-1756年)旗下。瓷瓶烧造于江西景德镇御窑,由当地艺技卓绝之匠人巧制。瓶呈四方形,口圆形微撇,长颈,直腹,圆形圈足。瓶内施松石绿釉。瓶外通体霁蓝釉描金花卉纹地装饰,颈、足部各饰描金树叶纹一周。瓶腹四面均有长方形留白开光,其内以粉彩分别描绘鸳鸯莲花图、桃花雀鸟图、文竹螳螂图和牡丹菊花图。瓶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署矾红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字款。此器造型为方形,成型工艺复杂,烧造难度颇大。开光内图案设色淡雅,与霁蓝釉描金地形成鲜明的对照,相得益彰。此瓶与故宫藏霁蓝釉描金地开光粉彩花鸟纹方瓶及香港苏富比2013年春季拍卖会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清乾隆霁青地描金开光式题诗粉彩“花卉图”铺象首四方瓶类似。

2:清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果纹尊,尺寸:高69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RMB 9,520,000 ,成交时间:2011.04.17,拍卖公司:辽宁中正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矾红篆书款。

此器外形和装饰技法,显现乾隆盛世的独一无二御窑制瓷工艺。整体外形:束颈形、瓶口外撇、折肩、弧腹下收、圈足。颈部以及圈足部位的霁蓝描金,源自十六世纪瓷器盛行风格。不过,描金主题的细节,例如缠枝莲纹和相间的吉祥图案,蝙蝠和如意云头等纹饰,属于清代而非明代装饰风格,此种华丽风格纹饰,成为十七世纪迄十九世纪瓷器、织品、以及珐琅用器的主流装饰纹样。霁蓝底地,上加描金的装饰技法,并非乾隆官窑瓷器偶然的即兴作品。乾隆时代的本件大瓶霁蓝描金技法,可能系受珐琅器皿制作的启发。关于瓷器上使用霁蓝描金制作的档案数据,零星的个例散见于1753、1757和1775年的官方文献,却都未曾具体指出其色料绘作实际状况。1775年文献项目,记载有五件一组祭祀供器,用于宫中佛龛,符合施用霁黑色地髹金描绘的宗教祭祀传统习俗。乾隆粉彩花果尊颈部及底部的霁蓝描金装饰,愈发突显瓶身腹部粉彩色绘的难能可贵。折枝的粉彩各色花果利用粉彩本身粉润柔和的质感,来表现娇艳的花瓣和丰润的果实,写实风格强。雍正和乾隆两位皇帝,喜好在御制官窑瓷器烧造典雅花卉植物主题,尤其乾隆皇帝更加钟情于厚实油质的彩绘色料,下旨选取花卉图样,常将两种不同主题花卉,绘于同一构图。《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记事档》中记载了很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形体、花纹的要求常有谕旨,制作前要有花样和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经过乾隆皇帝的批准。乾隆皇帝又喜欢烧造大型瓷器,经常精益求精,不惜工本,要求御窑厂一再烧窑实验,直至烧造出满意的绝佳式样为止。主体花卉相较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粉彩色绘方式,表现一致的风格,透露出本件粉彩花果尊,显系乾隆早期御窑厂具有创新意义的官窑作品。

3:清乾隆霁蓝描金缠枝莲纹蒜头瓶,尺寸:高28.3厘米,估价:RMB 8,000,000 ~ 10,000,000,成交价: RMB 8,970,000 ,成交时间:2013.12.12,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冬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

霁蓝描金缠枝莲纹蒜头瓶,瓶口呈蒜头状,长颈,折肩,直腹,圈足。瓶内壁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霁蓝釉为地,上面绘以金彩。口部为缠枝花卉,折肩上方和下腹绘以如意云头和变形蕉叶纹,圈足外壁有回纹装饰。颈部和腹壁绘以缠枝花卉,花心有“卐”字和“寿”字,辅以蝙蝠、吉祥结等纹饰,表达了洪福无量、万寿无疆的美好祝福。底部用红彩书写“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蒜头瓶仿自汉代青铜蒜头壶,始烧于宋代,流行于明清,以景德镇窑制品为多见。购于日本宫本美术。

4:清乾隆洋彩描金皮球花纹笔筒,尺寸:8.6×10.2厘米,估价:RMB 5,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RMB 8,625,000 ,成交时间:2018.11.19,拍卖公司: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笔筒以金彩锦地皮球花为饰,与两岸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数件乾隆洋彩锦上添花瓷器装饰技法相同,属于制作精细、等级极高的御用文房器,极为难得。据档案记载,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旨烧造锦上添花瓷器,需先由宫中打造木样,再交由唐英照样烧造。乾隆七年(1742)唐英进呈洋彩锦上添花与其它各类瓷器六十二件,但奉旨仅将“锦上添花尊、瓶并茶圆俱留下,其余交刘沧洲”,可见皇帝对此品种极为重视。

5:清乾隆霁蓝地描金石榴花卉纹瓶,尺寸:32.1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7,607,500 ,成交时间:2007.10.09,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瓶带盘口、宽肩束腰、以明亮霁蓝釉色为地、上绘折枝花卉图案、瓶腹通景画石榴、百合、和艳红花卉。树干花叶繁茂多姿、铺排疏密有致。石榴果熟绽裂、露出艳红种籽、叫人唾沫。它代表的「宜子孙」和百合象征的「百年相合」、结合成为「开百子」或「百子千孙」等吉祥寓意、极受乾隆皇帝甚至他的后继者的酷爱。如香港苏富比2007年4月8日售出的清道光淡绿地粉彩「三多」图双耳瓶(编号503)、就是明显承袭了同一题材构图。

6:清乾隆祭蓝釉描金八宝纹三足炉,尺寸:直径9.5厘米,估价:RMB 1,200,000 ~ 1,500,000,成交价: RMB 7,015,000 ,成交时间:2016.06.07,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周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著录:出版:北京翰海五周年纪念。

本品造型古雅端庄,线条优美圆润,通体施饰祭蓝釉,匀净明亮,苍妍夺目,如宣窑之宝石蓝,其出色之妍丽独步有清一代,为乾隆同类御瓷之冠。清雍正、乾隆两朝时值盛世,清朝皇室对永宣窑器的推崇致使摹古之风盛行,御窑厂承命竭力摹制,所出之品几类古物,尤以雍正中期至乾隆早期最甚,其中宣德青花、宝石红(祭红)、宝石蓝(祭蓝)仿制得最为精美,釉色纯净无暇,发色娇妍醇美,惹人喜爱。本品仿自铜炉造型,为明清较为流行之炉式,乾隆年间制瓷发达,创新各式样式、釉色,其中以瓷胎仿铜炉之品颇为精美,有单色釉、彩瓷等各式,因仿铜器,故以造型端庄、设釉沉着古朴者为上等,拍卖中曾见钧釉、茶叶末釉、古铜彩等,价值不菲,因量少而稀,极具收藏价值,本品祭蓝釉洋金者未曾见过,如凤毛麟角。炉身外壁描金回字纹、如意云头纹、八吉祥纹、祥云,双耳绘龙首。描金画法如同“宣窑青花”,颜色过渡面不以平涂,而是仿宣窑青花晕散之效果,用点状之疏密带过渡颜色之浓淡,与清乾隆青花画法同出一撤,具有乾隆时代特点;描金色分两种,用红润赤金点缀细节,黄金色描填主纹饰,甚是考究;青金艳丽之祭蓝地上绘制夺目金色,恰与铜炉质地的厚重中藏宝光之格相符,别出心裁;绘制的八吉祥纹,乃佛教纹饰,正是与香炉之佛教用品契合。此炉器形端庄静穆,敦实健稳,工艺超凡,绘制精美,乃乾隆时期之御窑厂精品佛教 用具,用之焚香更具皇家气息。

7:清嘉庆珊瑚红地粉彩描金缠枝莲纹瓶(一对),尺寸:高33.5厘米×2,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6,700,000 ,成交时间:2017.11.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矾红六字篆书款。

8:清乾隆斗彩描金缠枝花纹瓜棱瓶,尺寸:高31.5厘米;口径11.2厘米;足径105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6,325,000 ,成交时间:2018.06.30,拍卖公司: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此件瓶通体呈瓜棱形,撇口,长颈,鼓腹,圈足。造型端庄俊秀,主题纹样以斗彩描金绘就,整体极为繁复。肩部绘回形纹一周,足部绘如意纹一周,口沿,肩部,足部皆有描金,腹部整绘斗彩缠枝花纹饰;应用于宫廷陈设。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乾隆一朝御窑厂集良工巧匠之能事,仿古采今,精心研烧,多有创新,遂致所出之御瓷器型奇巧,花饰佚丽,雍容华贵。本品在斗彩中器形硕大,装饰华美独特,完美诠释乾隆官窑无限魅力之佳例。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素三彩瓷器的收藏价值是不是下降了》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素三彩瓷器的收藏价值是不是下降了》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