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素三彩瓷器简介

素三彩瓷器简介

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古代彩瓷器 斗彩瓷器鉴别

2020-07-16

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素三彩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这一品种由来以久,它与成化斗彩一样,不但不见于明清文献记载,早期也不见专门论述。从目前的资料看,景德镇素三彩的烧制当以明代成化制品为早,而并非像李先生所说,自康熙晚期才开始生产。

古人云:“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之素三彩,以黑地为最贵,亦有浅黄、浅绿等地而花则黄绿较深者。亦有间露白地者,茄紫为地殆稍罕见,有则花仅绿黄二色耳,殆合地统计为三色也。

绿套绿、黄套黄,于浅深中分先后,故有实四五彩而亦称素三彩者。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最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

素三彩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这一品种由来以久,它与成化斗彩一样,不但不见于明清文献记载,早期也不见专门论述。从目前的资料看,景德镇素三彩的烧制当以明代成化制品为早,而并非像李先生所说,自康熙晚期才开始生产。

古人云:“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之素三彩,以黑地为最贵,亦有浅黄、浅绿等地而花则黄绿较深者。亦有间露白地者,茄紫为地殆稍罕见,有则花仅绿黄二色耳,殆合地统计为三色也。绿套绿、黄套黄,于浅深中分先后,故有实四五彩而亦称素三彩者。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最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

满清康熙一朝之素三彩器极富盛名,对于成化、正德之三彩和嘉靖、万历色地重叠工艺多有继承,但又发明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绘以图画,涂以釉彩,其工艺标新立异,品种丰富多样,质朴雅洁,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黄地紫绿龙纹碗,承继万历所创之官品,延烧至今,以康熙制器最为精致,白地素三彩牡丹暗龙碗与白地素三彩三多纹暗龙大盘皆创自康熙时期,其造型庄重,胎细全洁,外壁刻龙施彩,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工艺甚为讲究,乃康熙素三彩器之精品。墨地素三彩天圆地方瓶当属素三彩之佼佼者,型制中包含古人对天地理论之领悟,且制造时先涂绿釉,再施墨彩,即为墨地,再以深紫之笔白描花卉鸟兽、荷莲等图,填绘黄绿紫白各色,方式一器,工艺繁缛之极,故后世殊不敢仿。民国时期,墨地素三彩器多为欧美诸国所夺,令国人所憾。

素三彩器在康雍之前较多,以后各朝少有烧造,清末民国多有仿制,终无法与真品相媲美。www.taocI52.coM

素三彩乃何年何地何人命名难以考证,但此名称甚为精妙。自元明以来,五彩绘瓷颇为盛行,大绿大红等色相互搭配,颇有富丽华贵之感,与五彩相比,素三彩略少红颜,但工艺讲究,色彩搭配沉静雅素,既不失富丽之态,又更显成熟稳重之气。素三彩之名类同于五彩,带三带五并非实数,故才有“三彩辅蓝红钱上加钱,三彩加红价值连城”之说。

明代成化一朝,瓷都制有一精罕之官品,名曰“素三彩鸭形香薰”,型分三种,有大有中有小,胎薄体轻,造型栩栩如生。一肥鸭伫立于方座之上,昂首张口,颈乃烟道,腹间中分,上下盖合,器座镂孔如壶门。黄绿紫三色所施甚美,色虽浅淡,却与墨彩相配得尤为精妙。正德、万历年间亦有珍品,正德素三彩海水蟾蜍洗,款彩纹样无一不令人拍手称绝。

taoci52.com小编推荐

素三彩瓷器图片及价格


素三彩主要是在没有上釉的素胎上,施加上绿、黄、茄紫上三色相加而成,在明朝正德年间开始烧制,在清代的康熙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才已经刻画好的纹样上在此经过低温烧制而成的。明朝时期的素三彩主要是在唐宋时期的三彩上发展而来的,在瓷器的最后成色上大大提高了瓷器的精美程度,成为明清三彩与唐宋三彩的最大区别,造型也主要以碗、盘、壶等日用品、实用品为主,呈现出了清晰的图案。

发展到清朝时期时,其制作的素三彩瓷器更加的精美、细致、复杂化,使用黑彩勾勒出了纹饰的形状,雕文刻画的图案以及其他釉色的图案形成了独立的分支,但是在最后的整体呈现上有了非常高的艺术效果。素三彩的图案大部分都是通过使用锤刻纹来表现,而康熙时期的黑彩勾勒轮廓的新素三彩却成为新的品种,受到了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素三彩瓷器属于釉上彩的一个分支,在瓷器上没有红色釉,在生胚没有上釉前预烧的胎,可以增强了胚体的机械程度,在搬运时不易损坏,也大大减少了上彩釉时不会因浸湿胚体而导致拆裂,发展到清朝时期瓷器的种类更加多样。明朝正德年间烧制的素三彩蟾纹三足洗这件洗口内敛,平底,口沿黄彩暗刻楷书“正德年制”四字款,内施加青白釉,外壁纹饰构图简练,以黄彩绘蟾蜍、绿彩绘海水、白彩绘浪花,紫彩涂口、足,色彩和谐分明,颜色上更加的赏心悦目,瓷器的坚硬程度也更加得结实。

明朝正德素三彩缠枝莲纹高足碗,碗撇口,较深,在其足与碗底系釉相接而成,在碗外底与足相接处明显有着明显的休整痕迹,在其碗内及其圈足内均施加有青白釉,釉面的光泽度较高、手感更加的光滑,在其碗上并没有标识,但是在观赏度上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现在,在我国的素三彩市场上珍贵、收藏价值高的瓷器很少出现,例如:清朝康熙年间的黄地素三彩龙纹折沿大盘成交的价格为六百七十二万,该盘体量硕大,其平口折沿,端庄大气,加上褐、绿色两条巨龙上下飞舞,四周的祥云环绕,加上内壁暗刻加彩饰牡丹、梅花、桃花等装饰,与内壁紧凑之云龙的图案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效果。明朝嘉靖年间绿地素三彩狮子绣球图罐成交价格为二百五十八万,此罐长圆腹、圈足以白地为胎、浅绿色为地,胎质细腻、釉面的光滑度较高,色泽也较为的明亮,形成了素雅高贵的气质。

现代所仿制的素三彩瓷器大多在其原料的提纯度上以及刻画的纹饰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做工精细、釉彩的装饰都不如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素三彩瓷器其制作工艺精致的都在百万之上,还有更加高昂的。

浅谈康熙素三彩瓷


康熙朝青花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同时期的素三彩亦是名重一时的低温彩釉品种之一。因以黄、绿、紫、白等彩料为主,不用红彩,故称。其工艺是在瓷坯上先按预定的图案进行刻划,待坯体干燥后以高温烧成无釉的素瓷,再将作地色的釉浇在涩胎上,待其干燥后,刮下花纹图案中应施其他色彩部分的地釉,然后填上所需的色彩,再一次低温烧成。最早的素三彩见于明代成化年间,清代康熙年间最为盛行,它的色彩除了黄、绿、紫外,还增加了当时特有的蓝彩,创造了丰富多样、质朴洁雅的不同品种。尤其是用一种彩色铺陈为地的品种,如黄地、绿地、紫地、米地、黑地、虎皮斑等等,其彩釉反复交替使用,变幻莫测。康熙素三彩器物大小不一,大器有凤尾尊、观音尊、瓶、棒棰瓶、大罐及人物塑像等,其中有的大器高1米以上,小器则有杯、盂、碗等。

康熙素三彩中以黑地素三彩最为名贵。制作时,先在器上施以绿釉,再覆施黑釉,即为黑色地再以泛紫的深黑笔道勾描花卉、禽鸟、荷莲等图案,填绘黄、绿、紫、白等多色。由于康熙黑地素三彩仅限于宫廷御用品,主要用于祭祀之用,加之工序复杂,成本极高,故康熙黑地素三彩器尤其是大件作品存世非常稀少。目前,康熙黑地素三彩的大件完整器物即便是国家一些大博物馆也难觅其踪。有些已于早年流散于欧、美一些国家,如法国巴黎罗浮宫就陈列有康熙黑地三彩大花觚、大罐、观音尊等,连一些残破之器和清末仿品也为法国人所好,并大量收集。据陶瓷鉴定大师耿宝昌回忆,20世纪50年代,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曾下文在全国各地征集搜寻素三彩器物,但所获甚微。古书记载:“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之素三彩,以黑地为贵。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据琉璃厂老人回忆,真品康熙素三彩大件在民国时期就已罕见,尤其是康熙黑地素三彩,即便是一件残口的大瓶,当时就可值1万大洋,足见其之贵重。近年在各大拍卖会上,康熙黑地素三彩天球瓶属中小件作品,拍卖价都超过百万元,大件未见上拍先例。时下传世品中的素三彩器,尤其是黑地素三彩器,多为光绪及民国仿品。仿品中还有以康熙原胎旧器剥去釉面,后挂墨彩地或其他种色地的仿作,但这些仿品和后加彩器物与真品相去甚远。康熙素三彩器物所用彩料为明末所遗土矿颜料,极为稀有。近年一些收藏类刊物所介绍几件“康熙黑地三彩”器皿,从所载图片看,无论画风、色彩、器形等绝无康熙素三彩之特征,一眼可断为民国仿品。仿品胎体与真品比较,胎粗质松,胎釉结合松弛,纹饰板滞,运笔无力,多轮廓粗放。其彩亦远不如真品洁净坚硬,如后挂彩蜜蜡黄质粗色浅,鹅黄则色浅微青,且多含粉质。紫、绿彩灰暗,厚腻不匀,白地子上更无年久形成的自然彩晕,仿品器物底足折角不硬,呈浑圆形,或过分规整、粗涩,旋纹痕不明显。

论明代杂彩和素三彩瓷器


近些年,福建地区的陶瓷考古取得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漳州境内一批古窑址的发现,使长期以来中国古外销瓷研究领域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得以应刃而解。其中平和县田坑素三彩瓷器窑址的发现,为东南亚各国及日本收藏甚多的各类素三彩瓷器找到了归宿,同时也为研究中外陶瓷技术交流史和陶瓷贸易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另外,以往人们仅知景德镇烧造素三彩瓷器,田坑素三彩瓷窑址的发现,则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认识。笔者认为,明代素三彩瓷器是在杂彩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田坑素三彩瓷器既受到景德镇同类产品工艺的影响,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了便于掌握第一手资料的福建同行深入研究田坑素三彩瓷器,笔者不揣冒昧,对明代景德镇素三彩瓷器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景德镇三彩瓷器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景德镇素三彩与田坑素三彩之关系,作一全面论述,不妥之处,敬希专家们指正。

虽然人们习称的明代素三彩名称中带有“彩”字,但实际上它属于多色低温铅釉,而不是一般所称的用来描绘瓷器纹饰的彩,这与人们将唐代多色铅釉陶瓷器称作"唐三彩"的习惯是一脉相承的。素三彩瓷器上的釉是以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锰等作着色剂,主要颜色有黄、瓜皮绿、淡茄皮紫、孔雀绿等,还有黑色及基本不含呈色剂的白色。最显著的特点是不用红色,故显得素净优雅,这是素三彩得名之由来。因为我国历来对颜色有“荤色”、“素色”之称谓,结婚、祝寿为红事,用荤色,即红色;丧葬、祭祀为白事,用素色,既红色以外的其他颜色。清末寂园叟《陶雅》曰:“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成书于民国初年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亦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其实,“素三彩”中的“三”乃“多”之意,即素三彩瓷器不一定只施三种彩,有的器物除施黄、绿、紫色外,还加施白色、孔雀绿色、黑色等。从传世品及出土物看,素三彩瓷器出现于明代成化时,正德、嘉靖、万历时曾大量生产。但从明代瓷器的发展过程看,素三彩瓷器是在杂彩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杂彩

杂彩是指各种色地单彩瓷器。明代杂彩瓷器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白釉单彩,计有白釉矾红彩、白釉绿彩、白釉黄彩、白釉酱彩等;另一类是其他色地单彩,计有黄地绿彩、绿地黄彩、绿地褐彩、黄地紫彩、绿地紫彩、黄地黄彩等。其中与素三彩有关的是白釉绿彩、白釉黄彩、黄地绿彩、黄地绿彩、黄地紫彩、绿地紫彩、绿地黄彩等。

1.白釉绿彩

其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在已烧成的白瓷上以毛笔蘸绿釉描绘纹饰,此品种创始于永乐时期,成化时继续生产。景德镇珠山曾出土永乐白釉绿彩灵芝竹叶纹器托、白釉绿彩渣斗残片和成化白釉绿彩缠枝灵芝纹三足炉。另一种是在已成型的盘、碗等坯体上施以白釉,按设计要求剔掉外壁龙纹处的白釉,并刻划龙体上的细部线条,高温烧成后,再在龙体上填绘绿釉,复入低温炉烘烧而成,有的器物还有暗刻的海水纹。传世所见白釉绿彩云龙纹盘、碗多为弘治、正德官窑产品,成化、嘉靖器少见。从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的成化白釉绿彩云龙纹碗看,其绿彩浅淡,微闪黄色,透明度较强。嘉靖白釉绿彩瓷器上的绿色很纯正,除刻填绿龙纹装饰的以外,还有以黑彩勾画纹饰轮廓线的。

2.白釉黄彩

为宣德时的创新品种,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有宣德白釉黄彩折枝花果纹盘,其内壁绘四折枝瑞果,内底葵花心内以黄彩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壁四折枝莲花,外底素胎。景德镇珠山曾出土成化款白釉黄彩云龙纹碗,其黄彩发色浅淡,在洁白的釉色衬托下,显得高贵典雅。白釉黄彩瓷器至嘉靖时仍有生产,传世品中见有盘、碗类器。

3.黄地绿彩

即以黄釉作地,绿彩描绘纹饰,在明代杂彩瓷器中较为常见。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人们曾认为黄地绿彩瓷器始烧于明代弘治时期。八十年代以来,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厂遗址不断出土实物标本,从现有资料看,黄地绿彩瓷器始烧于明代永乐时期,以后各朝多有烧造。1983年景德镇珠山出土永乐黄地绿彩云龙纹梨式执壶,壶里及圈足以内施白釉,壶身锥刻双龙戏珠及祥云十四朵,腹下部及盖面锥刻变形莲瓣纹,圈足外墙及壶流锥刻卷草纹。所有锥刻纹饰均填绿彩,隙地填黄釉。1983年景德镇珠山还出土永乐黄地绿彩云龙纹撇口盘,盘里及圈足以内均施白釉,内壁暗印云龙纹,盘心锥刻折带云三朵。外壁锥刻二云龙戏珠纹,有纹饰处填绿釉,隙地挂黄釉。

宣德黄地绿彩瓷器除延袭永乐时的釉下暗刻花纹装饰外,又新发明一种堆线纹装饰。1988年景德镇珠山出土的黄地绿彩云龙纹撇口盘,与永乐同类器的主要区别在于外壁纹饰不是锥刻,而是用胎泥堆起线条,系宣德早期作品。

成化黄地绿彩瓷器见有景德镇珠山出土的黄地绿彩锥刻云龙纹撇口碗和黄地绿彩堆线云龙纹撇口盘,外底署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系沿袭永乐、宣德时的工艺传统。

弘治黄地绿彩瓷器的造型有盘、碗、高足碗等,器内多施白釉,外壁以黄釉为地,锥刻二云龙戏珠纹,花纹填以绿釉。弘治黄地绿彩盘、碗上的款识,多见外底白釉下以青花料楷书的六字双行双圈款。

正德黄地绿彩瓷器的造型有盘、碗、高足碗、执壶、渣斗等。多在器外壁锥刻二云龙戏珠纹,花纹填绿釉,隙地挂黄釉,器内多施白釉,釉质肥腴,白中闪青,个别器物内施黄釉,且暗刻云龙纹。其所署年号款有青花楷书六字或四字双行双圈款,也有暗刻六字双行双圈楷书款。其中的高足碗是沿袭弘治时的品种,但腹下部增加了暗刻的变形莲瓣纹,高足近底处增加了暗刻的卷草纹,足内施白釉,应注意其落款位置是在足内边缘,按顺时针方向绕足书写四字青花楷书款。

嘉靖时期黄地绿彩瓷器的造型明显增多,常见的有葫芦瓶、墩式碗、高足碗、方斗杯、撇口盘、方砖、盒、罐、碟等。所施黄釉不及以前匀净,含有杂质。所刻纹饰有凤穿花、龙凤、缠枝花、人物等。外底多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

万历黄地绿彩瓷器的造型有罐、碗、盘、碟等,所刻花纹多为云龙纹,图案多不精细,线条不甚流畅,显得粗率。外底多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

4.绿地黄彩

与黄地绿彩瓷器的作法相反,即以绿釉作地,暗刻花纹处填黄釉。见有弘治、绿地黄彩撇口盘,万历绿地黄彩盖罐、盘等。盖罐通体暗刻纹饰,肩部为变形蕉叶纹,腹部四面菱形开光内饰海水行龙,开光外饰八吉祥纹,近足处饰八枝折枝花。罐盖平顶无纽,盖面刻云龙戏珠纹。所有暗刻花纹都填黄釉,隙地施绿釉。外底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

5.黄地紫彩

即以黄釉作地,锥刻纹饰处填紫釉。从现有资料看,此品种最早见于成化时期,景德镇珠山曾出土成化黄地紫彩云龙纹碗,碗内施白釉无纹饰,外壁腹部锥刻二云龙赶珠,近足处锥刻莲瓣纹,外底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所见传世万历黄地紫彩瓷器有人物纹出戟花觚,双螭耳炉等,其黄釉不甚匀净。

6.绿地紫彩

即以绿釉作地,锥刻花纹处填紫釉。明代作品极少见,传世品中见有万历绿地紫彩云龙纹碗。此品种至清代康熙时又开始大量生产。

二、素三彩

明代素三彩瓷器是在上述杂彩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浇黄、浇绿(瓜皮绿)、浇紫(淡茄皮紫)三色为主,它们可以相互交错使用,分别作“地”。加施另外两种颜色,有的还加施孔雀绿、黑、白等色,形成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还有一种孔雀绿地三彩。

关于素三彩瓷器的创烧年代,以往曾认为创烧于正德时期。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新的实物资料的不断发现,人们进一步确认,明代素三彩瓷器最早见于成化时期。传世品中有成化素三彩足具,上有黑褐彩楷书:“成化元年孟秋吉日景德镇东山程氏静乐轩章靖公十一世孙节淳置为妻何氏足具用。”1988年景德镇珠山出土有成化官窑素三彩香薰,通体施黄、瓜皮绿、墨绿、紫四色釉,方座底部有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方框款。

正德时期,素三彩瓷器的产量和器形明显增多,常见器物有花盆、高足碗、洗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正德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内施白釉,外壁以绿釉为地,暗刻海水和十六只蟾蜍。绿海水,白浪花,黄蟾蜍,色彩对比鲜明。口、足处涂抹紫釉,足上暗刻花叶纹。外底略内凹,施瓜皮绿釉。近口沿处刻双线方框,“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内涂黄釉。

正德素三彩瓷器特别注重色彩的搭配,除黄、绿、紫釉以外,还常常加施孔雀绿釉,使淡雅的画面透出亮丽的美感。

嘉靖素三彩瓷器的造型有瓶、罐、执壶等。日本兵库颖川美术馆收藏的嘉靖素三彩执壶,通体以孔雀绿釉作地,并有描金装饰。腹部鸡心形开光内暗刻海水云龙纹,龙身填黄釉,海水、朵云填孔雀绿釉,隙地填紫釉。此种素三彩描金瓷器颇为少见。此时还出现一种白地素三彩瓷器。

万历时期的素三彩瓷器,不但产量有所增加,而且种类亦有所增多,是明代素三彩瓷器生产最为兴盛的时期。常见的器形有盘、碗、炉、方尊、出戟尊、绣墩等。所用釉色以黄、绿、紫三色为主,另有白、黑孔雀绿色,常以黄、绿、紫釉分别作地,釉上加施其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釉形成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等。釉下多有暗刻或以黑彩描绘的纹饰,常见题材有云龙、折枝花果、杂宝、人物等。其盘类器外底所施釉与器身地釉相同,并署紫黑彩或暗刻的六字双行双圈款。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历紫地黄、绿彩折枝花果云龙纹盘同内外壁均暗刻折枝花果六枝,盘心暗刻云龙纹,环以六朵祥云,刻划纹饰处均施以黄、绿彩。外底紫釉下刻划六字双行双圈楷书款,款字笔画填绿釉,圈线填黄釉。

天启、崇祯时的素三彩瓷器传世极少,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在崇祯素三彩龙凤纹大碗,内外均以黄釉作地,以紫、白、黑、孔雀绿彩描绘纹饰。碗内绘四只凤凰穿飞于缠枝牡丹间,外壁绘二云龙戏珠,火珠下有一上覆有叶、下承仰莲的招牌,上书“玄山苍水”四字,外底施白釉,画有青花双圈线,圈线外用红彩楷书“皇明崇祯十一年腊月初八吉时……。”及“福有攸归”。此碗属祭祀用器。

三、关于明代景德镇素三彩瓷器的用途

从上述成化素三彩足具和崇祯素三彩云龙纹大碗所署铭文看,明代景德镇窑生产的素三彩瓷器是供陪葬或祭祀用的,不属于饮食或陈设用器。1958年发掘定陵时,出土有万历素三彩人物纹出戟尊和素三彩凸蟠螭纹炉,亦证明这种瓷器的用途之一就是作陪葬品。这似乎是继承了唐代以来三彩釉陶主要是用作随葬品的传统。

四、关于景德镇素三彩与田坑素三彩之关系

田坑素三彩瓷器,从已发表的资料看,其在工艺上明显受到景德镇的影响,但在器物造型、装饰题材和装饰风格方面,又具有独特的地方风貌。

关于田坑素三彩瓷器工艺受到景德镇影响是有其特定历史背景的。有学者考证,明正德十二年平息寇乱后,曾选留部分兵众定居平和,其中应不乏江西籍精于陶艺之人。另外,从正德十四年至崇祯二年,计有十三位江西籍人任平和知县。时值漳州月港海上贸易繁荣,瓷器又是外销大宗商品,这些县官理所当然会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从江西引进制瓷艺人,在富涵瓷土资源、水路运输又便利的平和县专门烧造外销瓷,以获取厚利。

田坑素三彩瓷器虽然在釉色种类(黄、绿、紫、孔雀绿等)、刻填技法等方面,明显受到景德镇素三彩的影响,但在器物造型、装饰题材、装饰风格等方面,又根据其外销性质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在器物造型方面,景德镇素三彩瓷器常见有盘、碗、高足碗、花盆、执壶、绣墩、炉、尊等;而田坑素三彩瓷器则以各式小件瓷盒为主。在装饰技法方面,景德镇素三彩瓷器多采用釉下刻划或以黑彩勾画图案轮廓线;田坑素三彩瓷器虽也用此技法,但还大量使用模印技法。在装饰题材方面,景德镇素三彩多使用云龙纹,另有少量缠枝莲、折枝莲、折枝花果、杂宝等。图案工整规矩;田坑素三彩的装饰题材则丰富得多,有云龙、梅花、茶花、菊花、莲花、灵芝、鱼藻、花鸟、花果、云纹、回纹、钱纹、蕉叶等,图案布局灵活多样。

关于田坑素三彩瓷器的烧造年代,窑址调查者根据器物造型、图案推测其上限应在嘉靖、万历年间,笔者同意这种观点。因为尤其是瓷器上的折枝灵芝、钱纹等均为嘉、万时景德镇瓷器上的流行纹样。另外,田坑素三彩瓷器上折枝花卉和花鸟的装饰风格,也与嘉、万时景德镇瓷器上的同类纹样相似。至于田坑素三彩瓷器年代的下限,则有待于今后做进一步分析。

价值万金的素三彩瓷器


素三彩是指景德镇烧制的一种低温釉上彩瓷。器表纹饰以黄、绿、紫彩为主,不用或少用红彩,故称素三彩。它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并没有像青花瓷那样风行,如今也并非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常见品,但是其特有的工艺特色,却深受一些藏家推崇。

素三彩的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胎上,用黄、绿、紫三种低温色料装饰,入窑经800—900℃的低温二次烧成,因不使用红彩,画面显得典雅素净。素三彩创烧于明宣德时期,万历素三彩器出现色地叠烧工艺,如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等。

素三彩中的“素”可以归结为两种含意:一种为该器使用“素胎”(又称“素烧胎”)烧制。“素胎”是陶瓷生坯没有上釉前预烧的胎,它既可增强坯体机械强度,使其在搬运时不容易损坏,又可在上彩釉时不会因浸湿坯体而导致坼裂。出于以上原因,该工艺在陶瓷制作中经常使用。另一种是古代有“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之说,该器所用色釉以“素色”为主,故名。

目前所见最早的景德镇烧造的素三彩瓷器系明代成化时的遗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明代御器厂遗址出土了多件明成化素三彩鸭薰。明代正德、嘉靖、万历时期,素三彩工艺已取得较高成就,至清代康熙朝得以进一步发展,在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绘以图画,涂以釉彩,其工艺标新立异,品种丰富多样,质朴雅洁,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成为康熙时期具有特色的瓷器品种之一。

民国初年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说彩色第四之“素三彩”条)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最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同一年代,而三彩之品视他彩乃腾踊百倍。”可见素三彩器颇受当时欧洲人的青睐,且身价颇高。

素三彩团龙瓶,明万历

高37.5cm,口径9.5cm,足径16cm

瓶锔口,短颈,溜肩,瘦胫,圈足外撇。颈部及近足处均绘有一周黄彩宽带纹,肩部以青花绘莲瓣纹,外壁以孔雀蓝釉为地,黄彩饰团龙纹。

此器是以孔雀蓝釉为地,上施黄彩,虽然彩有剥落,且不甚均匀,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明万历素三彩器仅此一件。

素三彩茄式壶,清康熙

高37.5cm,口径2.5cm,腹径27.2cm

壶小口,曲长颈,口至颈渐粗,球形腹。因形如圆茄,故俗称“茄式壶”。通体施白釉。颈之近肩处以黄、绿、墨3种色彩绘卷枝纹装饰带。腹下部绘绿彩绣球花纹一组。无款识。

此器造型奇特,胎体厚重,为清康熙官窑所独有。从其造型看,当为宫廷医疗用器。

素三彩镂空熏,清康熙

高17cm,面径20cm,面边长7.8cm,底径20.3cm,底边长7.8cm

熏呈八方体,下承以连烧在一起的八方束腰台座。通体镂空素三彩锦地开光装饰。顶部一圆形开光内透雕“卍”字图案。周围以素三彩描绘缠枝花纹。熏体八面均有上下呈弧形的长方开光,开光内均透雕钱纹,开光以外均以绿釉上涂点黑色麻点为地,八条边棱上各绘一条螭龙。底座束腰处绘三角形几何纹。整个画面以黄、绿、紫彩为主,蓝彩为辅。熏内素胎无釉。无款识。

此熏形体线条硬朗,用彩素雅,是一件既美观又实用的宫廷用具。康熙素三彩香熏除八方体造型以外,也有四方体造型的。

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明正德

高10.8cm,口径23.7cm,足距17.8cm

洗口内敛,平底,下承三如意头式足,口沿黄彩暗刻楷书“正德年制”四字款,内施青白釉,外壁刻划16个海中嬉游的蟾蜍,纹饰构图简练。以黄彩绘蟾蜍,绿彩绘海水,白彩绘浪花,紫彩涂口、足,色彩和谐分明,清爽悦目。传世的正德素三彩已屈指可数,这件洗可谓是稀世珍品。

洗在古代生活中用途广泛,有盥洗用具,亦有文房用具或陈设品。其形制广口,折沿,宽唇,深腹,平底。汉至晋代流行在器物内底刻鱼纹,有陶、青瓷制品。宋代南北瓷窑普遍烧造。明清时则以江西景德镇窑的青花、五彩、粉彩及斗彩等陶瓷制品为佳。

白地素三彩缠枝莲纹瓶,明嘉靖

高63.4cm,口径7.9cm,底径17.8cm

瓶口微撇,口缘镶铜,溜肩,鼓腹,腹以下收敛,圈足。外壁白釉地素三彩装饰。近口沿处绘如意云头纹,腹部绘缠枝莲纹,近足处绘卷草纹。所施色彩有孔雀绿、黄、紫、草绿等。素底无釉。无款识。

瓶身秀美,纹饰的华贵为素雅的色彩掩藏,具有内敛之美。

素三彩缠枝莲纹高足碗,明正德

高12cm,口径15.9cm,足径4.6cm

靶碗撇口,深弧腹,下承以中空高足。足与碗底系釉接而成,在碗外底与足相接处明显可见有修整痕迹。外壁绿地素三彩缠枝莲纹装饰,其上结有一黄、二白、二孔雀蓝共5朵莲花,2朵孔雀蓝莲花为黄心,其余3朵均为孔雀蓝色心。碗内及圈足内均施青白釉,釉面莹亮。无款识。

此碗色彩搭配协调。给人以沉静素雅之美感。

素三彩海马八吉祥纹罐,清康熙

高29.8cm,口径13.2cm,底径13.5cm

罐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内敛,平底。内施白釉。外壁素三彩装饰。口沿、肩、胫(jìng音敬)及近底处共4道青花弦线将纹饰分为5组,颈绘海水江崖八吉祥纹,肩饰海水浪花八吉祥纹,腹绘4匹海马穿行于海水江崖及八吉祥之间,海马分别用素三彩中的黄、紫、深绿、浅绿四种颜色涂绘,足边为海水浪花八吉祥纹饰。细砂底。无款识。

素三彩渔夫捕鱼图长方几,清康熙

高7.5cm,面纵23.5cm,面横13.5cm,足纵17.7cm,足横11.5cm

几面呈长方形,下有四长条形戗,戗四角下承以四条腿。几面以素三彩绘渔家乐图,画面中有的渔夫在捕鱼,有的在往鱼篓里装鱼,一幅繁忙的景象,周围山岭重重,亭台高耸,树木林立,一行大雁在空中飞行。侧面绘冰梅纹。足边两侧绘变形夔龙纹。四腿足心均有一孔。施彩以绿、紫、墨、黄彩为主。几背面中心署一异体字款,外围墨彩双方栏。

此件长方几为康熙素三彩瓷器的珍贵器物,此种器形在康熙朝较为少见,当为文房用具。

素三彩缠枝莲纹长方水仙盆,明正德

高7.2cm,口径23.8cm×15.2cm,足径23.1cm×14.2cm

盆呈长方体,四面略斜收,下承以六足。盆内及外底均施白釉。外壁素三彩装饰,以黄、绿、紫设色,腹部以紫色为地以绿彩绘花草纹。口沿下署青花楷书“正德年制”四字款,外围青花双方栏。紫釉掩映下的青花款呈蓝黑色。

素三彩虽自明代成化时已初具形制,但直至正德时才享有盛誉。此器造型别致,构图简练生动,色调清新明快,色彩搭配协调,给人以古朴雅致之美感。

明代自正德朝开始,瓷器的质量已呈下降的趋势,琢器类多带器座,接痕日渐明显,大器底足远不及永乐、宣德、成化时的细腻光滑。但就正德素三彩而言,却成就卓著,成为显赫一时的名贵品种。

紫地素三彩折枝花果云龙纹盘,明万历

高2.7cm,口径14cm,足径8.5cm

盘内外均以紫地素三彩装饰。内外壁均绘折枝花纹,绿叶黄花。内底黄色线圈内绘云龙纹。圈足内施紫釉。外底署绿彩楷体 “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黄彩双线圈。

素三彩暗花云龙花果纹盘,清康熙

高4.7cm,口径25.1cm,足径16.7cm

盘口微外撇,弧腹,圈足。内外白地素三彩装饰。盘内、外暗刻云龙纹。盘内在刻划纹饰上彩绘石榴等折枝花果纹,外壁在刻划纹饰上彩绘折枝牡丹花纹两组。花卉施以绿、紫、黄、黑等低温彩釉。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盘以黑彩勾绘纹饰轮廓线,将果实的饱满、丰硕表现得淋漓尽致。纹饰层次分明,色彩素雅。

此器烧制方法是先在素胎上暗刻云龙纹饰,施透明釉后入窑高温烧成白釉暗花云龙纹瓷盘,然后在瓷器的表面用素色彩料绘花果等纹饰,再入窑经低温焙烧而成。将釉下刻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使得彩绘纹饰下还透着另一种若隐若现的纹饰,可谓新颖别致。

黄地素三彩二龙戏珠纹盘,明万历

高4.4cm,口径23.3cm,足径16cm

盘敞口,弧壁,圈足。盘心微下塌。通体黄地素三彩装饰。内底饰双龙戏珠纹,外壁饰缠枝莲纹。圈足内施黄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盘的所有纹样均先用黑彩勾出轮廓,其内再填以紫、绿、孔雀绿、黑彩等。外壁黑彩晕散严重。盘的造型不太规整,龙纹随意性较强,爪如花朵,口、腹、足底均有窑裂,反映出万历时期御器厂瓷器生产质量趋于下降的状况。在黄釉的掩映下,青花款呈蓝黑色。

素三彩瓷器近年来拍卖价格


素三彩在明代的正德年间开始烧制,是在没有上釉的素胎上,施加以绿、黄、茄紫三色烧成的瓷器,而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的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但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三种颜色,在其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经刻划好的纹样内,在经过低温烧制而成的,这两种制作的方法都被称为素三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有了三彩的制作,主要颜色是黄、绿、白三色,烧制了素胎之后挂上低温色釉在进行烧制,之后也有“辽三彩”、“宋三彩”等,但是在制作的工艺以及特色上有着较大的差别。

素三彩瓷器的烧制在康熙、雍正之前数量较多,清末民国所着大量的仿制,但是差别较为的明显。其中颜色上就有较大的差别,古人说:“以黑地为最贵,亦有浅黄、浅绿等地,而花则黄绿较深者,亦有间露白地者,茄紫为地殆稍罕见”等,对于色彩上有着三六九等之分。而在其工艺上也有着较大的从好擦别,在其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廓线,绘上图画,填上釉彩工艺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

素三彩瓷器品种较为的多样,整体呈现的风格为质朴简雅,有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以及虎皮釉等进行了反复交替的使用,而其中黄地紫绿龙纹碗则是最为出名,以康熙时期制作的最为精致。白地素三彩暗龙碗与白地素三彩三多纹暗龙大盘都是在康熙时期进行了首创,造型较为的庄重且胎质较为的细腻,在瓷器的外部刻上了龙纹并且填加了色彩,层次较为的分明,工艺较为的讲究,但是因为制作工艺难度较大,导致存世量较少,收藏价值较大。

素三彩瓷器有许多的类型,例如:白地三彩、色地三彩、墨地三彩、虎皮三彩等多种类型,白地三彩主要是以素白器为其底,划出的纹饰后绘上了黄、绿、紫三彩的图案,在外层施加上了一层白釉,图案的装饰上有花纹、三果、云龙等多种类型,釉面上较为的平滑光润度较高,胎体较为的细腻且从其釉色上看较为的鲜艳,其中的代表色就是浅绿色,犹如春水般细腻淡雅。

色地三彩主要是在其胎上刻划了纹饰之后加彩,釉面的硬度较高且厚度较大,釉面上存在着光晕的现象,纹饰以及层次较为的分明且器物都较大以陈设瓷为最多,装饰内容上更加的丰富亮丽,收藏价值以及价格都较高。素三彩瓷器发展历史较强,色泽、工艺、造型以及纹饰上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之处。

清素三彩瓷器鉴赏与成交价格


清素三彩瓷器是小众收藏家们所偏爱的。那素三彩是哪三彩呢?一般来说,黄色多,绿色和紫色也为常用配色,三种颜色结合使用就是“三彩”了,而清素三彩是不用红色的。虽然明素三彩发端,但直到清代素三彩瓷器品质才较为稳定,康熙年间频出精品,价格相较于历朝也高出许多,下面来介绍一些清素三彩瓷器的鉴赏方法。

清素三彩瓷器的“三彩”是低温烧制的,瓷胎的选择没有过分讲究,素瓷胎就可以,需勾刻花纹,再施以彩釉,经过低温烧制后呈现出一种淡雅、优美的色泽,在清瓷器中别具一格,与其前的色泽浓郁和其后的富丽堂皇都不同,这也导致了清素三彩瓷器在康熙之后逐渐式微,所以其精品基本出在康熙年间。所谓“仿华易,仿简难”,后世仿品多做工粗糙,难得素三彩精髓,甚至连线条都不流畅,摸起来扎手。所以康熙初年的作品鉴别方法很简单,最关键的就是勾刻要足够精细。

清素三彩瓷器纹饰多种多样,从价值上来说,人物的是最高的,花鸟的则相对次之。人物线条又以黑线勾勒的为上,清晰明朗,使整个瓷器显得更加精美,是瓷绘画的一个大进步。同时在鉴赏清素三彩瓷器时,还必须注意一点,那就是胎底的颜色多非纯白,略带黄色,这是时代特征,也是辨别真品的要点。而且同样是青釉料,素三彩的颜色特点是柔、透、嫩,多色而不杂、虽素净而不寡淡,湖水青更是如一汪泉水荡漾开的浅浅青色,后世仿品为了减少成本而选用的固定色料,成品颜色较为呆板,和真品是有较大的差距的。

同时,虽然同是清素三彩瓷器,但其在清朝的两次创新型改革也导致了细节的变动,再加上器形、釉面等等的美观程度不同,价格差异仍然很大的,品相较好的可以卖出几十万的高价。但因为清素三彩瓷器本身存世量就少,所以遇到一件品相完美的真品的概率比较小,如果价格又相对较为低廉,就应该警惕了,因为品相较好的素三彩近年来价格一直是上涨趋势的。

总之,清素三彩瓷器以康熙时期出品为佳,鉴赏时要注意釉色不死、线条流畅、勾刻精细,同时要注意近年来其价格变动以上升为主,如有精品,可以考虑入手。

素三彩瓷器特点及拍卖成交价格


中国瓷器的色彩都有着极为生动的名称,其中“素三彩”就是一个颇具有代表性的名称,甚至有很多收藏爱好者会好奇,素三彩瓷器是什么样的瓷器呢?瓷器中有“素三彩”,那么有“荤三彩”吗?

首先明确一点,“素三彩”瓷器之所以被称之为“素”,是因为其中所采用的颜色虽包罗万象,却唯独没有红色。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意象中,只有红色为“荤色”,其余不是红色的颜色则是“素色”。所以顾名思义,素三彩瓷器通体无赤色,以浅黄、淡紫、柔绿为主,有时候会只采用两种颜色进行组合,素雅优美,“素三彩”的名号不虚串。在这个前提下,可以说是存在“荤三彩”瓷器的,而广义上的“荤三彩”瓷器,就是带有红色的瓷器。

除此之外,素三彩瓷器的“素”,还在于其坯体的“素”。由于素三彩瓷器在加之绘制之前都是直接采用的生坯,并没有进行前期的装饰与划刻,极为简洁洗练。后期的装饰也是较为简单的,往往是通过绘制花纹进行装饰,譬如常见的梅兰竹菊、山水花鸟等等,虽简洁亦不乏古典优美。尤其是加入黑白元素的素三彩瓷器,装饰以梅花,枝干苍劲而花朵清高,独具美感。

以传统的审美眼光来看,素三彩瓷器颜色选择较为素雅清淡,虽有独特的美态,但相较于以红色为主的瓷器,终究少了几分富贵煊丽。所以明代的素三彩瓷器在宋代素三彩瓷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扬长避短,多采用深色,同时要二次施釉,一层釉料上再次叠加一层釉料,要求的工艺极高。但效果也极好。特别是梅瓶,以绿釉打底,施以墨釉,呈现出极有风韵与层次感的墨色,配合以梅花纹饰,观赏性极佳,是难得的素三彩瓷器。

由此可见,素三彩瓷器指的就是通体不带红色、并且是用素坯进行绘制的一种瓷器。因为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意象中,只有红色为“荤色”,其余不是红色的颜色则是“素色”,所以带红色的瓷器也可以被戏称为“荤三彩”瓷器。而明代的素三彩瓷器因为其风韵独特并且层次感分明,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素三彩瓷器的收藏价值是不是下降了


素三彩瓷器初时是由茄紫,黄,绿三色施以烧制而成,是瓷器里鲜有的清素之美器。大多数的素三彩,都爱用素色来呈现不具象的美,所以不喜用“红”这种荤色夹杂其中,毕竟红色作为肉类的代表色,要是使用便会与“素”这个观念与之相悖了。素三彩倾向于在三种颜色中变换更迭,让不同的人在看到的时候感受到不同的美;同时每个素三彩瓷器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即使人为地想造出一模一样的也无法做到,然而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上,素三彩瓷器似乎有价格趋低之象,那么,素三彩瓷器的收藏价值是不是下降了呢?

首先,素三彩瓷器诞生于明正德年间,初期的素三彩种类并不多,造型也清简。但是,到了清朝康熙年间,素三彩重新引领了流行的浪潮,可谓是极富盛名。衍生出了白地三彩、色地三彩、墨地三彩、虎皮三彩和三彩瓷塑。其中的白地三彩是最为清丽的,气质与名字相符,它是以素白器作底,刻画出纹饰后再外罩白釉。主要以三果、云龙、花纹等纹饰呈现,整体胎体都如幼儿之肌一样细腻,釉涩却又鲜丽,大都给人一种大气中不失淡雅之感。虎皮三彩则形似三花猫,在康熙一朝颇为流行,而这种斑块式色彩也很好的体现了中国人对不具象美的追求。色地三彩里最出名便是福禄寿三星,寓意吉祥。而最为少见的便是墨地三彩和三彩瓷塑了,墨地三彩是因为工序繁杂,而三彩瓷塑则是在康熙年间鲜少生产,所以至今没有很多完整的墨地三彩和三彩瓷塑面世。

至于清代,素三彩瓷器风靡一时,不断地将素三彩与其他绘制技法、纹饰花样融合到一起,将素三彩又进一步细分成了“素三彩陶”与“素三彩瓷”两大类,造型上也主要以盘、壶、碗等这些日用品来烧制,但烧制工艺不够娴熟,色釉有三种以上的成品少之又少。而其中最为珍贵的,便是具有点红现象的素三彩,可数量少也是极少的。并且清素三彩瓷器在御厂的不断创新下,还有了用黑线勾勒图案轮廓的新素三彩,以及其他纹饰种样的素三彩;相较之下,明代工艺就略显得有些粗拙了。

总而言之,素三彩瓷器在不断的演变后将多重工艺,纹饰轮线,再辅以图画、着上釉彩,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御厂师傅们的匠心独运。从艺术价值和财富价值来看,这样不可多的且无与伦比的素三彩的收藏价值不可小觑,所以并不存在素三彩瓷器收藏价值下降的情况。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素三彩瓷器简介》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素三彩瓷器简介》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