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一般的瓷砖 > 导航 >

一直被市場低估的明代瓷器

一直被市場低估的明代瓷器

一般的瓷砖 简一瓷砖 明代官窑瓷器鉴别

2020-12-10

一般的瓷砖。

前幾年明青花在拍賣市場上的價格一直有些不溫不火。而在剛剛過去的2013秋拍季之中,一件明成化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碗風頭佔盡。該拍品於10月8日在香港蘇富比以6500萬港元起拍,開拍不久就被加到一億,最終以1.25億港元落槌,加佣金共計1.41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2億元,足足抵得上半噸黃金的價格,創下明青花歷史最高價。

成化瓷在明瓷拍賣中奪得榜首

明代瓷器裝飾技法以青花為主,器型上,歷年明瓷拍賣以碗居多。縱觀明瓷拍賣,成交價排行榜前10中青花包攬了7席,明成化青花宮碗奪得榜首,據悉,眼尖的行家發現此件天價拍品曾見於拍賣,1981年5月20日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400萬成交,1997年佳士得香港以800萬成交,與如今的1.4億相比,可謂是前十六年翻一番,后十六年翻十五番。

明成化TOP10xWWw.TAoCi52.cOM

明朝是青花瓷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發展了元青花的技術,並不斷加以改進,使其在明末清初達到巔峰,並在康雍乾時期繼續發展。作為中國瓷器的代表,帶有明代文人精神的青花瓷在拍賣市場中才剛剛顯露出它真正的歷史與審美價值。藏家翟健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此前明代瓷器一直被市場低估,但將會是市場下一個重點。

明青花

明代,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民族統治的封建王朝,其審美文化在文學、藝術、工藝,及衣、食、住、行,乃至哲學、美學思想上均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景觀。它體現了原來相互排斥的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和市民階層的審美趣味開始向著各自的對立面過渡,也就是市民階層的審美趣味由粗俗、質朴、世俗向典雅、華麗、純藝術方面發展﹔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要求思想解放,打破理學的一統天下,從空中樓閣回到現實世界,他們的詩文書畫中原本具有的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則由展示人的精神世界向描繪世俗的人情物理的方向發展,從貴族文藝向市民文藝靠攏。

明成化青花纏枝蓮花紋獸面環耳供瓶RMB19,416,520香港蘇富比2011-04-08

於是,在元代已經在技術和工藝上達到巔峰的青花瓷,在明代呈現出更為人性化、更具有生命力的形態。景德鎮窯明青花獨步一朝、大放異彩,品質遠優於同時期的江西樞府窯青花、福建德化窯青花、雲南玉溪窯青花等。

明太祖朱元璋繼位第二年,就在景德鎮設立御窯廠,專門為宮廷和上層人物燒制青花瓷器。明代青花瓷分兩種,一種是官窯青花瓷,一種是民窯青花瓷,官窯瓷器工整精細,民窯瓷粗獷豪放。明代青花主要分為三個時期,洪武至宣德為早期(1368-1435年),正統至正德為“空白期”至中期(1436-1521年),嘉靖至崇禎為晚期(1525-1643年)(其中包括南明時期、弘光、隆武、永歷、昭武、洪化,到1682年康熙20年明朝徹底滅亡)。明代早、中、晚青花瓷色彩鮮麗宜人,因施色多為釉下工藝而永無褪色,紋飾採用傳統國畫技法描繪。

造型特征

青花瓷造型特征,是當時的生活習慣、審美風尚以及技術條件的產物。如永樂宣德時期的波斯式樣,嘉靖萬歷時期的道教風格。真品器物線條圓潤舒展,飽滿自然﹔仿品的線條感覺生硬、局促、板滯。除整體特征外,還要把握口、腹、底等細節。永宣大盤盤身弧度稍大而微深,特別是永樂,無論大小盤、碗多是器心下凹,相應地碗底心凸起。明中后期因胎土可塑性差、釉漿不夠純淨、不注意修胎,瓶、罐等大件琢器多在腹部留有接痕。

紋飾特征

而紋飾,則比造型更具時代特征,如永樂宣德時期的牽牛花和海水江崖,正德朝的回文,嘉靖萬歷時期的花卉捧壽字和道教圖案。色彩與畫法也有不同特征,永宣青花因使用進口蘇麻泥青料,色調不穩定,暈散效果普遍,隻適宜畫圖案,人物描繪因效果不理想故而較少出現﹔成化瓷器紋樣簡單疏朗,色彩淡雅,畫法簡捷,常採用“雙勾平填”技法,葉隻有陽面,花隻有正面,人隻畫單衣,俗稱“成化一件衣”。嘉靖萬歷的五彩色調艷麗濃重,以至於今日五彩上因彩料的著色劑鉛在空氣中緩慢氧化會呈現出七彩的蛤蜊光澤。

明嘉靖青花庭院嬰戲圖蓋罐RMB 30,567,500香港佳士得2007-11-27

材料特征

材料也是鑒別真偽的最重要因素。明代官窯用麻蒼土,胎質油潤,可塑性好。嘉靖中期后,改用其他石料,所以嘉靖后至萬歷胎質又顯粗糙。直到明末採用祁門石,加之工藝提高,胎質逐漸顯精細。檢查胎質主要通過底足露胎處觀察,還要以手體會顆粒的粗細,並可採用掂重量、聽聲音等方法。

款識特征

明代的款識,有“永樂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一說,且多用楷書款,款題某某年制或某某年造,還有一些特例,如宣德的“德”字心上無一橫,萬歷的“萬”字有羊字頭與草字頭的不同情況。底足一般是檢查胎質以斷代的重要參考。明代官窯器的底足均為整齊的平切釉底圓足。永樂足內牆多向外稍撇,明末民窯瓷器盤、碗底部有明顯呈輪狀旋削的跳刀痕。

釉色特征

而就釉色來說,因調料的工匠不同,配料、上釉手法有別,所以釉層的厚度、白度、稠度、與胎體的結合程度就有不同。明瓷器施釉肥厚,特別是成化瓷器,釉面不但極為肥厚而且細膩滋潤,給人以如同油脂般的感覺。釉色上,官窯瓷器如果其中的氧化鐵淘洗不淨,燒成后往往會呈現出青藍色。永樂宣德時期的瓷器就已經淘洗得較干淨了。成化時,淘洗得非常干淨細致,加上胎體白,因此不但不發青,還發粉白色。萬歷時,又發青灰了。天啟后,由於技術提高,淘洗得十分干淨,釉面雖還有發青,但已十分純淨滋潤了。

成化瓷的柔弱美

明朝中葉是由成化、弘治、正德三個皇帝統治的,這三個皇帝個人能力都非常有限,在政治上沒有什麼大出息,他們短暫的一生都被后妃、母親、宦官或大臣控制。三個皇帝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在成年之前登基,就是不足18歲登基,不到40歲就死了。但由於皇權位置的至高無上,這三個皇帝對藝術品依然有很強的影響力。

明永樂青花海水龍紋山形爵托RMB23,501,200香港蘇富比2011-10-05

成化皇帝朱見深,是明朝第八任皇帝,在位23年。他是成、弘、正這三朝裡活得最長的皇帝。成化青花以淡雅著稱。相對於以濃烈著稱的永宣青花,成化為什麼改變風格呢?這要從他的身世說起。成化皇帝幼年時,經歷了兩次大的事變,第一次就是土木堡之變,他爹正統被瓦剌俘虜了﹔第二次就是奪門之變,他爹又復位做了皇帝。這樣,他就經歷了由太子廢為親王,又復立為太子這麼一個過程。他是在劍拔弩張中度過的童年,隨時都面臨著生命危險。因此,成化小時候心理就有疾患,俗稱嚇破了膽,比如說他有嚴重的口吃,反應也比較遲鈍。據說他父親在立太子這個問題上就非常猶豫,不知道該不該讓他接這個班。

成化身邊有一個很重要的人,影響了他的一生,她就是宮女萬氏。這個宮女等於是他的貼身保姆和監護人。那時候他跟母親的接觸都沒有跟萬氏這麼近,也就是說保姆跟他最近。由於屢經重大事故,成化的童年非常缺少安全感,非常需要依賴萬氏,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問題。成化17歲時登基,立刻娶了比自己大19歲(一說17歲)的萬氏做了貴妃。顯然,成化是一個有戀母情結的人。《明史?萬貴妃傳》中記載:“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驅。”九個字,透露了什麼信息呢?一、皇帝每次出行,萬貴妃都跟著,表明皇帝的依賴性。二、萬貴妃無微不至,走在前面,顯示她的身份。三、戎服,就是軍裝,表明萬貴妃剛強的個性。當萬貴妃有權力后,她就開始勾結宦官,戕害每一個可能懷上皇帝的兒子的嬪妃。隻要懷上孩子,她就要戕害,不能讓孩子生出來。她成功地控制了整個宮廷的局面,任何嬪妃跟皇帝都不能生孩子,懷孕后不是流產就是連母親都一起身亡。

成化皇帝長時間沒兒子,他自己也難過。成化十一年的時候,一個宦官給他梳頭。成化照著鏡子,看自己有白發了,就嘆氣,說自己都變老了,可是還沒兒子呢。這個宦官叫張敏,立刻給他跪下了,說:“陛下有子。”皇上十分驚訝,忙問原由,張敏就告訴皇帝:“您在六年前曾經臨幸過一個妃子,她把兒子生下來了,現在藏在后宮,皇上願不願意見一面?”皇上立馬要到妃子這邊來。紀妃當時接到通知后,她抱著兒子哭了:“兒啊,你見到那個穿黃袍的,有胡子的,就是你爸爸。”這個皇子就是后來的弘治皇帝。當時他是個小孩兒,穿一身小紅袍,乘著一頂小轎,被大家簇擁著來到階下。成化皇帝一看到他,馬上激動地把他抱起來,擱在膝蓋上,又摸又看,然后悲喜交加,哭著說:“這是我兒子,像我啊。”成化父子相認以后,萬貴妃氣得要命。一個月后,紀氏就被毒死了。那個宦官迫於萬貴妃的壓力,隻有選擇自殺。從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成化皇帝是一個非常柔弱的人。永宣時期,從人物到事物,從形式到內容,都是強烈狀態。所謂物極必反,到了成化皇帝時,他對強烈的東西就不感興趣了,反而對疏淡、柔弱的東西感興趣。這一點也影響到瓷器。

成化斗彩瓷

斗彩瓷創燒於明中期,是由宣德青花五彩發展而來,它以紋飾新穎、色彩淡雅而名重於世。斗彩瓷器的燒成是我國制瓷工藝史上的又一重大成就,為后來彩瓷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斗彩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結合的彩瓷品種,明代文獻中稱之為“青花間裝五色”。斗彩的制作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罩釉高溫燒成后,再在釉上按圖案所需填繪不同的彩色,再入窯經低溫二次燒制而成。

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綬帶耳扁壺RMB 20,487,500香港佳士得2007-11-27

斗彩以成化朝最為著名,由於的胎質細膩純淨,釉層滋潤沉靜,釉下淡雅的青花和釉上五彩相配,形成了嬌艷絢麗的藝術特點。成化斗彩可用“質精色良”四字概括,它以線條流暢的造型、薄似蟬翼的胎體、潤如堆脂的質地及清新淡雅的色調,在明清彩瓷中獨樹一幟。

成化斗彩中以雞缸杯名聲最大,杯身畫面繪有雄雞一隻引吭而啼,兩隻母雞正低頭覓食,幾隻小雞在母雞身旁嬉戲玩耍,神態逼真,呼之欲出,旁邊所襯藍色的山石、紅艷的牡丹、幽靚的蘭草,淡雅宜人,一幅和諧寧靜的田園景色自然地呈現在人們眼前。據記載,雞缸杯自問世以來便備受贊賞。清人朱琰《陶說》中評述此杯說:“成窯以五彩為最,酒杯以雞缸為最。”《唐氏肆考》裡也有“神宗廟器,御前有成杯一雙,值錢十萬,明末已貴重如此”的記載。由於雞缸杯的名貴,明萬歷時率先仿燒。成化斗彩商業價值也一直極為可觀。例如明代沈德符《萬歷野獲編》中寫道:“窯器初貴成化,次則宣德。杯盞之屬,初不過數金,頃來京師,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為吐舌不能下。”清初朱彝尊《曝書亭集》中也記載:“萬歷器索金數兩,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雞缸非白金五鎰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作者:張玉鵬)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元青花的市场价值在瓷器领域一直都遥遥领先


元青花瓷器,自1985年前后就己有出土了。因为当时国际市场有收藏需求,香港、澳门的商家和收藏家也相当重视,不断的到内地偷偷的寻觅。但那个时候信息闭塞,内地商贩的眼力相对还比较差,对国外的行情价格也不太了解。因此被眼力好的港澳古玩商以及藏家,以几百、几千元的价格买了便宜捡了漏,走私到了港澳。1995年之前的几年中,内地与港澳己形成了地下走私网络,如果不是行家,不进入这个极小范围的网络商圈,是绝对看不到真品、买到真品的。实际上那个时候也并不是经常有元青花瓷器出土,出土数量是极少的,几年能出一件己经是难得了,而且有些瓷器品位并不高,有不少缺肉或残破的。但是只要有出土,卖家便迅速寻找买家。买家也立即看货出价,这时消息也不经而走,很快在行内传开。虽然消息被泄露了,但是在行里知道此事的绝没有通风报官的。

随着1997年的香港回归,以及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市场逐步转换到国内。这个时候业内的商家行家,己经具备了收藏实力。只要遇到出土,在消息还未被传出去的第一时间便买下,然后立刻密藏,从此绝不再曝光。

这就是后来为什么专家们不承认民间有元青花出土事实的原因。不单单是元青花,凡是民间出土流散的古玩文物,都不能让专家们获得任何信息。这还包括其他一些原因。但也并不说明民间有很多元青花瓷器。自2000年以后,爱好者开始收藏元青花,有了需求就有了市场,但是找到真正的元青花谈何容易呀。可是寻找元青花的藏者多,出的价钱也高,真品又没有,而且极难找到,为了赚钱只能造假,因此这个时期大量的赝品开始泛滥。由于爱好者入门时间不长,又缺乏知识眼力和市场经验,心里面又总盼望买到国之重器。发现拍卖的和博物馆的都是大器物,所以也都喜欢大件器物,也幻想收藏精品。造假者们为了赚钱也就专门为他们制造大瓶、大礶、大碗、大盘子。并且以不贵也不便宜的中间价格售出,让藏者误以为是搂薄捡漏的价钱买下。短短的几年里,很多收藏家手里都有三五件元青花精品,而且都坚定的认为自己的才是真品。

通过对爱好者的大量藏品考查后发现,实际上几乎没有一件是真元青花。经过与藏者们的交流才知道,原来他们收藏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就不正确。他们不知道买古玩要走什么渠道,买卖的交易方式和方法是怎样的,。以及行情价格。这些都有专业规制的。

如果不懂不了解这些复杂的隐秘环节和过程,便极难买到真品,这也是收藏古玩必须懂得的重要前提条件。对于喜欢但不精通的藏者,按老古玩行业的话说,不懂也没关系,只要花钱不多,瞎买、,瞎藏、瞎玩,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一件好的官窑高仿品,除研制、绘画、工艺必须符合宫廷规制之外,还必须满足几个辅助条件:一是胎土,必须取自当朝的老坑;二是色料,必须出自当年的原料产地;三是柴窑烧制。一件高仿品,人工、材料、设备成本可能就要几万元。要仿得天衣无缝,仿制者还常常要把真品拿来比照着仿。但并不是说仿官窑就要买一件官窑成品,“怎么买得起?我们一般是买价格低的残品,或者在景德镇的碎瓷片市场买相同时代和特征的碎瓷片,淘瓷片需要长期的积累,在景德镇瓷片市场上,买瓷片的一般就两种人:藏家,仿家。身为一个造假者,如果被别人一眼看出来真假,那就不是一个优秀的造假者。

每年按照境内外拍卖公司和古董商人的订单出货,每年“上拍”的成交率超过60%。他主要做明清官窑,之所以以这个为“主攻方向”,主要是因为明朝朝代长,虽然流落民间的官器少,但还可以找得到,藏家正因为这个原因,纷纷仗着自己“眼力好”,喜欢“淘宝捡漏”,为高仿品卖高价开了便利之门,理论上,如果仿品与真品相似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那就能忽悠很多人了。

青花瓷作为我国具有民族特征的瓷器,在国际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起源于唐代,开展至宋代几近阻滞,直至元代才日臻老练。在远销至国际各地的青花瓷中,14世纪前后的青花瓷,以其精深的技能而享誉国际。据不完全统计,元青花瓷在国内约100件,国外有200多件,首要散布在埃及开罗、伊朗德黑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英国、美国、日本的博物馆、美术馆中。其间土耳其和伊朗的保藏无论从数量上仍是质量上均可谓国际保藏之冠。

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在大维德基金会所藏青花瓷中,发现一对带“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款的云龙象耳瓶,并将其从明代众瓷器平分辨出来,认定为元代瓷器。1952年美国人波普博士在霍布逊的基础上,比照土耳其和伊朗保藏的青花瓷后,将学术效果宣布在1952年版的《14世纪青花瓷器:托普卡帕·撒莱宫所藏一组我国瓷器》和1956年版的《阿德比尔神殿保藏我国的瓷器》中,并将与之类似的、14世纪在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都归作“至正型”青花瓷———元青花瓷器研讨的前奏才真正摆开。

青花瓷萌生于唐,但因为胎质疏松,瓷化程度低,故有专家称之为“白釉蓝彩陶器”。到了元代后期,景德镇窑选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借鉴磁州窑和吉州窑釉下彩绘技能,引入西亚“高铁低锰”的钴料,才将青花瓷器创烧成功。

元青花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壮、画风豪宕,绘画层次繁复,被称为我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2005年7月,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拍出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成交价,相当于整整两吨黄金!元青花身价果真如此之高吗?完整的元青花存世量稀少,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元青花毕竟是瓷器,对于瓷器的收藏,人们更应该着眼于它的文化、历史、艺术和科技,而不应以收藏为平台去炒作它的经济价值。

元青花收藏热的兴起,使得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大量的“元青花”,有的甚至是成百件现身,一些“元青花”爱好者惊呼:遍地国宝!果真如此吗?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被称为学界“泰斗”“青花王子”的张浦生认为:“目前全世界元青花瓷器的真品只有300件左右,人物纹饰元青花更少。”事实上,随着元青花收藏价格直线上升,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高仿,元青花收藏市场秩序混乱,鱼龙混杂,“遍地国宝”一说明显带有盲目乐观之弊。

温桂华:鼻烟壶的价值与价格被市场低估


清乾隆珐琅彩瓜蝶连绵葫芦形鼻烟壶159.5万元2000年北京翰海秋拍

温桂华

访北京翰海拍卖公司董事长温桂华女士

北京翰海历年举办的拍卖会,是内地鼻烟壶拍卖交易的重要平台之一,对内地甚至是港台收藏市场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记者粗略统计,自1994年9月19日首拍至2011年4月底,该公司曾上拍过2401件鼻烟壶拍品,成交1579件,平均成交率为66%,总成交金额达7556.3864万元,单件成交均价约47855.519元。历年约7件鼻烟壶成交价超过百万元,14件价格在50万至100万元之间,114件价在10万至50万元间,801件价在1万至10万元间(其中194件价格在5万至10万元间),643件成交品的价格在1万元以下,可见大量成交的鼻烟壶价格均在5万元以下,属于当下艺术品市场上平均成交价格较低的板块。该公司的历次拍卖,尤以1996年、2004年、2005年推出的三场鼻烟壶专拍备受关注。

广为业内人士所提及的是1996年秋拍该公司的首场鼻烟壶专拍,据该公司董事长温桂华女士介绍,当时正值国际鼻烟壶协会在中国大陆首次举办会议,很多国内外研究、收藏鼻烟壶的专家、学者、收藏家纷至北京,为配合会议的召开,北京翰海特别举办了这场鼻烟壶拍卖,这也是内地首次举办的夜场艺术品拍卖会。因专拍选件严格,鼻烟壶品质优秀,342件拍品中49件曾著录于内地鼻烟壶研究的重要著作《中国鼻烟壶珍赏》,拍卖时受到了中外收藏者的激烈竞争,不少鼻烟壶的成交价格超出意料,最终拍出77.49%,成交额达1400.19万元。专拍创造了内地鼻烟壶拍卖的数个第一,很多不同材质的鼻烟壶创造了内地的价格新高,清乾隆粉彩轧道西蕃莲瓷鼻烟壶拍前仅估4万至6万元,结果拍至104.5万元;清晚期涅白地画珐琅鱼鹰花卉料鼻烟壶估10万至15万元,拍至77万元;清晚期料内画肖像诗文鼻烟壶估2万至3万元,以48.4万元成交;清中期鸡油黄料铺首耳鼻烟壶拍至39.6万元;清中期翡翠鼻烟壶以33万元成交;民国时期烧制的涅白地画珐琅花卉料鼻烟壶估2.5万至3.5万元,以33万元成交,创造了民国鼻烟壶在内地的最高成交价。这场拍卖的成功,最终催热了内地鼻烟壶的收藏和拍卖,各类鼻烟壶由此而价格大涨。

温桂华指出,鼻烟壶在清代受皇帝重视的程度并不逊色于瓷器等其他工艺品。在所有的工艺美术品门类里,鼻烟壶所使用的材质最全面,瓷、玻璃、玉、玛瑙、晶石、松石、碧玺、琥珀、雕漆、象牙、蒙镶、铜胎等等,能想象到的材质,都可以做成鼻烟壶。鼻烟壶在装饰艺术方面也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如绘画、书法、烧瓷、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范匏、镶金银、嵌螺钿、贴黄等等,可谓集多种艺术之大成。鼻烟壶也是保存中国传统故事最全的工艺品,各种故事都有所体现。瓷胎鼻烟壶存世数量大,绘画水平也最好,纹饰内容丰富,可以找到像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等很多耳熟能详的传统故事(图8)。早期的鼻烟壶具有非常实用的功能,在皇帝的首倡之下,逐渐转变成了一种玩赏、馈赠的艺术品,清代很多达官显贵都使用、收藏鼻烟壶,以鼻烟壶炫奇斗有,有的身佩数件,有时日易数次,甚至春夏秋冬应景而佩,按时序数字佩带,每天佩带的品种不重样。当时宫廷里大量制作,民间也仿照宫廷的品种制作以应时需。早期人们所吸食的鼻烟粉也并非仅是烟叶,它里面有薄荷、冰片等很多中药材,对身体是有一定好处的,有文献记载它具有很好的提神作用,其实比吸烟健康。民国以后纸烟兴起,吸鼻烟的风气式微,玩赏趣味较浓的内画鼻烟壶兴起,传统鼻烟壶的实用功能逐渐消失。

据温桂华观察,长期以来,中国鼻烟壶的收藏与拍卖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外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一直很热,拍卖行情持续向好,比如纽约市场曾上拍的几场李公伟夫妇珍藏鼻烟壶,成交相当好。鼻烟壶收藏热由国外传到国内,国外收藏、研究中国鼻烟壶的群体很大,早在1966年美国就出现了专门的中国鼻烟壶收藏协会,这与其他门类的艺术品由国内热影响至国外有很大区别。亚洲区域里新加坡、台湾、香港地区鼻烟壶收藏起步较早,在内地改革开放以前他们就已经到内地的文物商店购买,当时普通品质的一件鼻烟壶仅几元钱,他们的收藏非常丰富,现今国内一些地区制作的内画鼻烟壶也主要销往这些地区。内地北京、江浙地区有不少人藏家收藏鼻烟壶,一级市场上的交易很活跃,大部分古董商经营鼻烟壶,但拍卖还没有真正热起来,属各大板块中行情回归最晚的品类。

温桂华认为,鼻烟壶在国内市场是价值和价格被严重低估的板块。当前只有少数高、精、尖的鼻烟壶价格高,以宫廷制作的珐琅彩、瓷胎、玻璃鼻烟壶为代表,其实清代宫廷制作的鼻烟壶数量很少,北京翰海历次拍卖中,真正属于宫廷制作品少之又少。1996年翰海秋拍中一件清乾隆粉彩轧道西蕃莲瓷鼻烟壶,拍到了104.5万元,没有想到能拍到这个价格。当时一件光绪青花赏瓶也就二三万元,这件鼻烟壶能换30件青花赏瓶,现在赏瓶的价格都涨到了20万元。此件鼻烟壶若现在再拍,价格至少在二三百万元。与赏瓶相比,鼻烟壶的价格还有相当大的上涨空间。2000年秦公曾经在天津文物拍卖公司拍到一件清乾隆御制料胎珐琅彩开光山水鼻烟壶,242万元,很多人都惊呼价格太高,而到2005年北京翰海秋拍时,成交价已涨至352万元。

就鼻烟壶的类别而言,市场上大宗的还是玻璃、玛瑙、瓷胎制品,这些类别又包含不同品种,行情表现也有异。玻琅、玛瑙鼻烟壶价格上升缓慢,玛瑙鼻烟壶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基本没有类似或者重样品。套多种色料的玻璃鼻烟壶制作工艺复杂,清代时价格很高,但现在收藏者的审美取向有了变化,尚未受关注,三色、四色、五色、七色套料的鼻烟壶价格并不高,有时成交价远不及单色制品。拍场上,以玉石、珊瑚、金、银、铜、铁制作的鼻烟壶,以及漆制、葫芦等竹木牙角类的有机材质鼻烟壶数量很少。

温桂华分析,鼻烟壶长期未受收藏者关注的原因可能有几种:首先是鼻烟壶有着相当大的存世量,遗存下来的民间制品数量较多,这也是这类藏品最明显的特点,品质特别优秀者少。即使扩大到国际市场上看,历年成交的鼻烟壶中,各类的精品数量也有限。

其次是国内对鼻烟壶所蕴含的文化推广不够。内地鼻烟壶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1992年才出现相关著作。1992年北京市文物商店汇同全国几家知名的大博馆,邀请了杨伯达、耿宝昌、王世襄、王习三等专家编辑出版了《中国鼻烟壶珍赏》一书,对推广鼻烟壶的艺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后来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出版了《故宫鼻烟壶选粹》、《鼻烟壶》等专门图录。而欧美国家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出版了很多鼻烟壶收藏、研究的著作,即便是港台地区,出版的鼻烟壶著作也远比内地丰富。

再者,可能与现今鼻烟壶把玩不便有一定关系,文玩、玉器小件可以佩带,朋友相聚交流、玩赏方便,而鼻烟壶这种功能正在弱化,聚会时拿出个鼻烟壶把玩显然与当今的风气不搭调。事实上,鼻烟壶可供玩赏的地方远超现今流行的把玩品,比如它材质多样,图案纹饰丰富多彩,文化韵味浓厚,这些还有待于收藏者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国外收藏者喜欢鼻烟壶上所描绘的中国历史故事,比如西厢记、水浒传、陶渊明爱菊等等,他们觉得稀奇,通过故事可以研究中国文化。但对国内收藏者而言,表现这类题材的工艺品数量不少,对这类故事过于熟悉,兴趣点也就自然随之减少。

鼻烟壶所使用的材质复杂,研究起来牵扯到很多不同的门类,需要对各类艺术均有所了解,需要投入很大精力,这样也就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同时,鼻烟壶的收藏分散,在各大博物馆的收藏里仅为一小项,展陈机会少,难得一见,相关资料收集不易,客观上造成了研究者、收藏者对鼻烟壶缺乏深入了解。

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当前一级市场上鼻烟壶交易热络,以北京市文物商店为例,该店所售鼻烟壶售出速度很快。与其他门类的艺术品相比,当前鼻烟壶尚处在价格低谷,应是买进的较佳时机。

明代瓷器纹样考释:“一秤金”


看清代、民国的陶瓷书籍,常见“一秤金”这个名词。如乾隆年间朱琰撰写的《陶说》一书卷六“说器下”在说“嘉靖窑”时提到:“赶珠龙、外一秤金、娃娃花碗,里外满地娇花碗。”(见《中国陶瓷古籍集成》444页)从上下文的内容看,“一秤金”应该是一种纹样。但究竟是一种什么纹样?从字面上看不出来。

关于明代陶瓷纹样的历史资料,地方志中记载较详细。查嘉靖年间王宗沐编写的《江西省大志》,其中有一篇专门记录嘉靖八年至三十八年间,皇帝向景德镇定制御用瓷器的物品清单。清单包括瓷器的品种、纹样、数量等。这份物品清单里记载道:嘉靖“十三年,青花白地赶珠龙外一秤金娃娃花碗三千二十,青花白地福寿康宁花钟一千八百,青花地里升降戏龙外凤穿花碟一千三百四十。”嘉靖“二十一年……一秤金娃娃花碗二百四十。”这两条记载比较清楚,“一秤金”是一种与娃娃纹有关的纹样。对照《陶说》与《江西省大志》两段文字,可知《陶说》是引用《江西省大志》的记载,但说得没有原作清楚,加上今人断句不当,容易引起误解。“一秤金娃娃”才是这种纹样的完整表述。

细看《江西省大志》,嘉靖朝历年定制御用瓷器纹样,除了十五年和二十一年用“一秤金娃娃”这个纹样名称,二十三年改用“耍戏娃娃”“四季花耍娃娃”了。“耍戏娃娃”“耍娃娃”好理解,指的应该是在玩耍的娃娃,这在明代瓷器实物上很常见(图1、图2)。那么,“一秤金娃娃”与“耍戏娃娃”“耍娃娃”有什么不同吗?“一秤金”的本意是什么呢?

“一秤金”的来历与《西游记》有关。《西游记》47、48、49三回里,讲唐僧师徒一行西天取经来到车迟国通天河时,到附近的陈家庄一户陈姓人家化斋食宿。陈家有两兄弟,老大六十三岁,有一个8岁的女儿;老二五十八岁,有一个7岁的儿子。两兄弟正在为一儿一女做“预修亡斋”。因为他们这里有一个妖怪,每年要村庄贡献一对童男童女给它吃,今年正好轮到陈家出童男童女。

交谈中,陈老大告诉唐僧师徒自己的女儿名叫“一秤金”。八戒问:这个名字听着贵气,是什么意思呢?陈老大解释道:“我因儿女艰难,修桥补路,建寺立塔,布施斋僧,有一本帐目,那里使三两,那里使五两,到生女之年,却好用过有三十斤黄金。三十斤为一秤,所以唤做一秤金。”由此可见,“一秤金”在《西游记》里是一个8岁女童的名字,而且女童是费了很大的代价才得到的回报。

了解了情况后,猪八戒装扮成童女“一秤金”,孙悟空则扮成童男,作为祭品去会妖怪。降妖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几番斗法,最后请来观音菩萨才降伏了妖怪。原来那妖怪是观音住地一口莲池里养大的一条金鱼精。

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很早就在民间流传,而《西游记》成书则大约是在明代中期。很可能因为《西游记》故事在嘉靖时影响巨大,“一秤金”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一秤金”具有宝贵、可爱的含义,“一秤金娃娃”用作瓷器纹样名称,也就是宝贵、可爱娃娃纹样的意思。这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不难理解。

瓷器上装饰娃娃纹,早在唐末五代就有。明代青花娃娃纹样,最早出现在永、宣官窑器上,然后传入于民窑,也应用极为广泛。历来的娃娃纹样都是以活泼、可爱形象示人。嘉靖年间“一秤金娃娃”作为御用瓷器纹样,应该也不离“活泼可爱”范畴。而且“一秤金娃娃”所指的童男童女形象、年龄等相对明确,瓷画工匠按此要求绘制娃娃纹,会更符合皇上的心意。这是将“一秤金”作为娃娃纹样定语的好处。

不过,“一秤金”在《西游记》里差点作为祭品被妖怪吃掉,这种命运又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妖怪吃童男童女是为了长寿,嘉靖帝那时候也在千方百计地请道士为自己袪病延寿。这难免会让人联想嘉靖帝是不是也有吃人肉以延寿的念头?或许是为了消弥这种误解,所以后来定制御用瓷器时,“一秤金娃娃”纹样才改称“耍戏娃娃”“耍娃娃”了?不得而知。

明代瓷器怎么辨认,明代瓷器的款识特征


明代瓷器的款识形式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

永乐瓷器的款识为“永乐年制”。这是陶瓷史上第一次烧制的帝王年号款,“永乐年制”四字为篆书,四字双竖行,印、刻写或书写于器里心。青花器为用青花书写;白釉器、青白釉器多为印款;红釉、青釉器多为刻款。永乐年号款无论刻、印、写,“永乐年制”四篆体字的字体均较小。

永乐年号款只有四字篆书一种形式。凡见楷书四字、篆书六字或楷书六字,皆为伪托款。四字篆书款后来也有仿的,但仿品款识的字体笔道多为生硬折角,无柔和圆润之感。

民窑器上的吉祥款仍较多,有福、禄、寿、辰等,字体由洪武时的草书为主,发展到隶、草、行三种写款皆有。另外,永乐朝也有少量的图把款。

宣德的款识不似永乐只在器里心,而是任何部位都在书写。在形式上,宣德款有楷书也有篆书,其中楷书占了绝大部分。字数上,有六字也有四字,以六字为主;有六字双竖行加双圈,也有六字一行(横竖均有)、四字一行横写或双竖行。款识有用毛笔书写的,也有刻写的。

宣德民窑器仍有一些草书或隶书的福、寿字,也是多写于器心。还有写“大明宣德年造”的,十分特别。

此外,从花纹、文字上看,伪制的花纹、文字一般都有不太周到的地方,花纹线条、文字笔划或者残缺,或者粗细不一样。有的赝品图纹甚至于显得僵硬呆滞,一望而知系临摹作品。

成化官窑器年号款以青花楷体六字双竖行“大明成化年制”为主,体式比较统一,款的位置也大多数在器物底部。除六字楷书双行款外,还有少量“大明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但无论官民窑产品,成化真品均无“成化年造”、“成化年制”四字款。

成化官窑器还有一种罐,款字只有一个“天”字,人称天字款罐。这种一个字的官窑器为成化独有,天字也极其有特色,字体极其肥胖。

弘治官窑瓷器款识大体同于成化,仍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弘治年制”为主,写于器底。有少量篆书四字双行写款“弘治年制”,多位于器里心。还有少量红彩楷书双行“弘治年制”款及刻款。

弘治民窑器的款也较多,但较简单,有“福”、“正”、“壬子年造”等楷款。

正德官窑年号款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正德年制”和四字双行“正德年制”为主,其中以后者居多。款字的清花色泽有浓有淡,色淡者显得灰暗。另有红彩书写的楷书双行“正德年制”款,色泽深者黑红,浅者十分艳丽。此时的花盆、炉、洗等彩瓷,多为楷书四字一行刻款,位于器口沿下,也有刻于器底者。

民窑器上年号款为“正德年造”、“大明年造”及“天下太平”、“长命富贵”、“富贵佳器”等吉祥款。

嘉靖官窑年号款全为楷体,有四字双行和六字双行,以六字双行“大明嘉靖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横行、六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识位置主要位于器底,也有写于器口沿下边的,还有写于器物肩部的。除写款外,也有少量刻款。

民窑器上的赞颂款、吉祥款较前朝兴盛,且开始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松柏草堂”、“郭仁堂”等等。

万历款识以书写六字双行“大明万历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行或三行的,还有四字双行、四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的书写位置也很不固定,多数在器底,也有在器里心凹处的、肩部的、口边的等。

万历各类民窑款大为增多,斋堂款如“玄阴堂”、“芝兰斋”等;吉祥款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福寿康宁”等;赞颂吉祥款如“玉堂佳器”、“天禄器”、“天禄佳器”、“上品佳器”等。

明末天启、崇侦年间,署本朝年号款的官窑器少,但署前朝年号款的却较多。不过,这些署前朝年号款的瓷器多为民窑粗制滥造,款识字体十分草率,排列杂乱。

明代瓷器价格为何一路飙升?


明代瓷器发展综述

明代瓷器的发展是由宋代成百上千窑口百花争艳的态势经由元代过度之后,到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官窑以品种丰富多彩,达到了“制作日巧,无物不备”的程度而著称,是明代瓷器的鼎盛时期。

明朝共经历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弘光、隆武、绍武、永历。虽然明朝景德镇瓷器的贯穿了整个明朝兴衰起落但是从中我们可以可以看到各个时期烧制出来的瓷器不尽相同;以景德镇的青花为例:洪武时期青花色泽偏于黑、暗,纹饰上改变了元代层次较多,花纹繁满的风格,趋向清淡、多留空白地;永宣时期青花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颇负盛名,其所用青料为进口的苏麻离青;成化弘治、正德青花胎薄釉白,青色淡雅,其青料为国产的平等青;嘉万时期青花蓝中泛紫,发色艳丽浓重,其青料为回青或回青与石子青混合使用;万历后期,天启至明末青花蓝中泛灰,青料为国产浙料。

明代瓷器市场行情

明代瓷器装饰技法以青花为主,器型上,历年明瓷交易以碗居多。纵观明瓷交易,成交价排行榜前10中青花包揽了7席,明成化青花宫碗夺得榜首,据悉,眼尖的行家发现此件天价拍品曾见于交易。

1981年5月20日在香港苏富比交易会上以400万成交,

1997年佳士得香港以800万成交,与如今的1.4亿相比,可谓是前十六年翻一番,后十六年翻十五番。

明朝是青花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发展了元青花的技术,并不断加以改进,使其在明末清初达到巅峰,并在康雍乾时期继续发展。作为中国瓷器的代表,带有明代文人精神的青花瓷在交易市场中才刚刚显露出它真正的历史与审美价值。藏家翟健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前明代瓷器一直被市场低估,但将会是市场下一个重点。

明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其审美文化在文学、艺术、工艺,及衣、食、住、行,乃至哲学、美学思想上均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景观。它体现了原来相互排斥的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开始向着各自的对立面过渡,也就是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由粗俗、质朴、世俗向典雅、华丽、纯艺术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要求思想解放,打破理学的一统天下,从空中楼阁回到现实世界,他们的诗文书画中原本具有的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则由展示人的精神世界向描绘世俗的人情物理的方向发展,从贵族文艺向市民文艺靠拢。

于是,在元代已经在技术和工艺上达到巅峰的青花瓷,在明代呈现出更为人性化、更具有生命力的形态。景德镇窑明青花独步一朝、大放异彩,品质远优于同时期的江西枢府窑青花、福建德化窑青花、云南玉溪窑青花等。

明代瓷器成交价格

青花缠枝莲花纹兽面环耳供瓶藏品年代:明成化成交价格:1941.6万

青花海石榴纹卧足碗藏品年代:明成化成交价格:682万

青花狮子戏球纹碗藏品年代:明成化成交价格:750万

斗彩高足鸡缸杯藏品年代:明成化成交价格:220万

然而成化瓷在崇尚自我风格的同时,也展现出追溯先朝,尤其是崇尚宣德青花瓷的特点。

目前明代瓷器交易行情

之前很多藏友跟笔者倾诉:说手里宝贝找很多所谓的“拍卖行”拍卖,结果花了不少钱进去还流拍了。我建议大家以后对市场要有充分的了解,一方面是藏品本身的真假及价值,二是通过什么样的正规渠道交易,三是了解一些法律常识。

对于藏品真假,多听听文博系统的专家或有鉴定资质的专业机构。对于藏品价值,建议大家可以查阅一些比如嘉德拍卖、北京保利、香港苏富比、佳士得比较正规的公司的成交记录,是比较可靠的。

关于交易,目前主要有三种渠道,一是嘉德、保利、西泠印社、朵云轩这类有文物拍卖资质的公司,他们是没有任何前期费用的,如果藏品能符合他们的要求最好有熟悉的人,那么成交的可能性比较大;第二种方式是大一点的古玩城,这个方式相对来说水比较深,如果自己不专业的吃亏的可能性比较大;第三种是通过国内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交易,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热以及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疲软,一些金融机构开始进入艺术品行业,笔者判断艺术品与资本的联姻将是艺术品行业的下一个风口,目前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已经开始试水,这对有好藏品的朋友而言是个好消息。

最后建议大家一定得了解一些最起码的法律常识。很多藏友都说自己跟一些名头很大的拍卖或鉴定机构合作,结果花钱打水漂,一看抬头全是“香港XX拍卖公司”、“香港XX拍卖集团”!听着看着都吓人吧!大家要懂点法律常识:一、境外机构未在内地登记注册的一律不得在国内从事经营,否则即为非法经营;二、未在内地注册就意味着既不能经营也无法开具发票;三、国外的注册机制包括香港跟内地完全不一样且都以本国语言为主,在国内不可能让你注册以“中华”、“中国”、“华夏”、“全球”之类抬头的机构。所以合作之前,你要搞明白几件事情:1、公司是否在国内有注册?2、是否可以开这些名称的发票?3、是真李逵还是假李鬼?4、实在不懂咨询对应的工商局。

鉴定明代瓷器的方法


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窑场数目空前增多,明朝生活陶瓷,建筑陶瓷和其它类型的陶瓷制造大大地超过了以前历代,展示了陶瓷业大发展的局面。由于制瓷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即工匠完成官方规定的任务后,可以进行自由经营,客观上对手工业工人的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用。民窑不仅产量超过官窑,而且烧成了许多高质量的可以与官窑相媲美的瓷器。明代青花、五彩、斗彩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

鉴定明代瓷器的方法:

造型: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成就。若能谙熟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比较可靠的鉴定方法。

对于明代的一些典型器型,特别是名贵品种,更应烂熟于心,形成固有的正宗概念。越是名贵的品种,便越会有人去仿制。在鉴别中,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无须多究,便可一眼识破那些低劣的赝品;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对那些貌似真品的伪作,经细心体察和揣度后,就能看出神离之处,找出其细微差别;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就能善于体会各时代的不同风格和神态,对那些维肖的仿品,便能独具慧眼,看出其虽维肖但不维妙之处,从而窥出破绽。明初洪武时期的青花瓷色泽暗黑,这主要是元末明初战争频繁,苏料进口中断,使用国产青料造成的。

永乐、宣德年间瓷器制做也如明代国力一样处于一个上升阶段,尤其青花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史称“永宣瓷”。它的主要特点是:由于郑和下西洋,从中亚伊斯兰国家带回了“苏麻离青”料。在适当的火侯下,能烧成像宝石一样的鲜艳色泽,但由于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

在掌握各时代瓷器品种的特征及时代风貌的同时,应侧重对器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久而久之,便可充分利用不同器型特征,熟练地鉴别真伪。明代永乐年间的器型古拙秀美,当时出现的一些精品,如白釉脱胎暗花盘碗,青花压手杯之类,都是后仿品在造型等方面远远不可企及的;宣德时期造型种类明显增多,并且制作精致,独出心裁,有些是空前绝后之作,若不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平,难以仿制成功。

故永宣青花器,仅见清代盛世康熙、雍正、乾隆时的仿品及民国时的赝作,除此而外其他时期少见。至于成化时期,器型惟重纤巧,大器较少,其碗、把杯、天字罐类,都出色地代表了当时轻盈秀致的风格,并为仿品所望尘莫及。弘治、正德时期虽器型品种不多,但却端庄秀逸。嘉靖、万历以后,器型渐趋复杂,又有许多创新之作,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时期的作品未免粗糙。

对于造型,要从以下几点去观察:器口、腹、底、柄、耳、颈、流、系、足以至器里。若能经常测量器体部位,体重厚薄,熟记大小,对于鉴定工作更为有利。

纹饰:瓷器上的纹饰,也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明初永宣青花器上的晕散下凹斑痕等特有现象,在后代的仿品中都不能准确再现。

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观察、比较同时期与相近朝代其他工艺品的图案画意等特征也很重要。例如,明清两代瓷器的画面,就与同时代的织绣、竹、木、漆、牙、玉、铜、银等工艺品装饰,互有影响,一脉相通;又如成化时期瓷器的海上水八怪,缠枝莲纹,也与前朝景泰掐丝珐琅器上纹饰相同。如此等等,便可发现时代的特征,找出共同的规律,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器物,都应作大量细致的对比分析,便如永乐、宣德瓷器的缠枝莲、海水龙、成化瓷的青花底足双线特征,正德瓷的回文,嘉靖、万历瓷的道教画与镂雕工艺,康熙瓷的双猗牡丹、回影梅,雍正瓷的过枝花和皮球花等等,在决疑辨伪中,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鉴定真伪,还可根据纹饰的笔法,远近疏密的层次,笔力纤弱等等。

胎釉: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为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也是断代和鉴别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鉴定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如著名的永宜细砂底器,露胎处均可见到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色;另外明代胎体迎光透视,都显肉红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为青白色。如以洁白细润著称于世的成化胎体,迎光透视显牙白或粉白色,具有如脂似乳的莹润光泽。

对于明代各种不同的釉面观察方法,除以眼目直观外,必要时还可借助放大镜。观察时更要注意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釉面的厚薄,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的程度等特征。对各时代釉面的典型表现,要牢记心中,如明代瓷器釉面都闪现不同程度的青白色,明早期釉面常有无色的自然开片及缩釉现象;明代宣德的桔皮釉,明代晚期黄釉釉面所闪现的血丝状小红点。

另外釉面的新旧光泽也可说明真伪。对各时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干涩,釉质的缜密和疏松及浓缩、积釉等状态也需掌握,这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常见永乐白釉器口,底边角与釉薄处闪白和闪黄,釉厚处闪浅淡青色。永乐翠青积釉处的气泡密、玻璃质强,明代蓝釉釉面表现的灰黑色调,明代宣德釉面的棕眼现象等等。所以,造型、纹饰、款识、釉色、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的效果。

款识: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识,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及早期和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作为中国陶瓷史上重要发展时期的明代陶瓷艺术的欣赏及鉴定,不仅是文博工作者的必修课,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也必将成为越来越多的陶瓷收藏品受好者和享受者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必将成为提升全民文化修养的一个方面。

明代蓝釉瓷器的鉴定


传统蓝釉,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除含氧化钴外,还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被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釉、天蓝等多种新品种。

明代嘉靖万历的青花和蓝釉瓷器,十分珍贵。事实上,整个明代青花和蓝釉瓷随着历史的进程有着奇妙的变化。早期颜色浓艳,中期淡雅,晚期又回到浓艳;器形早期硕大,中期小巧,晚期回到了硕大;嘉靖万历瓷器的器形繁多,风格在硕大的基础上前后也有变化。晚明瓷器不仅品种多,产量也较高,现在的存世量相对明早期的永乐宣德、明中期的成化弘治要多一些,在拍卖会上较容易见到,收藏的机会也多一些。

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明、清蓝釉习称“霁蓝”,一种高温石灰碱釉。霁蓝又叫积蓝、祭蓝,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霁蓝釉盛于清光绪祭蓝釉赏瓶明代宣德朝,《南窑笔记》中把它和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还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时的产品以暗花为多。清康熙时的霁蓝亦颇有成就,其薄釉者无开片,釉色较昏暗。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明代霁蓝最为后人称道的首推宣德一朝。宣德霁蓝釉瓷器多为单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画暗花的,另有蓝釉白花的,多为折枝花及鱼藻纹。官窑款有青花和暗款两种。均为“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凡四字款者,均为后仿。

要有以下特征:

1、里外满施蓝釉和里白釉外蓝釉者并存。

2、碗、盘口沿“灯草边”整齐者少,多数线条弯曲,不规整。

3、圈足施釉到底,平视不足圈足露胎。

4、浅刻花纹多为龙纹,白花者龙纹少见,且白花均是用堆塑法制作,为突起的立体花纹,但观望时,似无立体感。

5、造型碗、盘常见,瓶、壶传世品中少见。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霁蓝釉瓷器传世不多,尤其是成化时期,至今未见一件完整器,但景德镇御厂出土过书有成化款的蓝釉碎片,说明其生产从未间断。

险被“沉海”的瓷器 值钱了


精美瓷器一直让顶级藏家趋之若鹜,更是海内外一流博物馆不可或缺的镇馆之宝,在拍卖会上屡屡创出天价。时至今日,普通百姓还能问津瓷器的收藏和投资吗?

能。上世纪60-80年代的粉彩日用瓷器,就是一个价值渐被发现但价格尚处洼地的宝藏。

走进虹桥古玩城的“稻房”,但见满屋子是上世纪60-80年代景德镇生产的粉彩日用瓷器,虽时光已逝数十年,这些碗盏盆碟依然姹紫嫣红富丽堂皇。令人意久的是,这么精美绝伦的瓷器却险被“沉海”。“大难不死”后作为新中国陶瓷的一个代表,它们正成为收藏投资新宠。

因为可惜而收藏

稻房主人张先生是个资深收藏家,1986年3月,正在香港的他得知一个消息:香港市场决定不再进口景德镇生产的出口粉彩日用瓷器,所有库存瓷器将直接沉海销毁。

导致这个决定的是景德镇生产的粉彩瓷器中铅镉溶量超标,而铅镉却是粉彩瓷色彩是否艳丽的一个关键因素。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所谓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其特点是色彩鲜明而突出,富有立体感;彩饰的图案、纹饰、山水、人物、花鸟绚烂多姿,别具一格。粉彩瓷一经问世即备受追捧,流行不衰。

凭直觉,张先生觉得如果库存瓷器一旦“沉海”了,不仅销毁了一批精美的瓷器,还可能沉掉中国制瓷业一段珍贵的历史,于是倾囊数千万元买下了库存的粉彩日用瓷器。时光荏苒,现今收藏家都把乾隆后的分为四个板块,一是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民国新粉彩瓷;二是7501毛瓷;三是近代名人大师作品;四是新中国陶瓷,俗称“厂瓷”,“厂瓷”以60-80年代产品为鼎盛时期,无论器形品种、套器配备、图案纹饰等都远远多于以往,工艺成熟尤胜乾隆时期。“厂瓷”的代表产品之一就是粉彩日用瓷。

这批险被沉海的粉彩日用瓷早就被张先生遗忘,在仓库的角落里一躺将近30年。最近,张先生无意中想起这批瓷器,讶然发现:当年便宜买进,如今竟成宝贵财富。

集体创作史无前例

瓷器按胎瓷造型可分为日用瓷和陈设瓷,花瓶、瓷板、文房、薄胎瓷等属于陈设瓷。碗、盘、杯、碟、盅、盏、壶、罐、缸、匙、筒、盆及成套的餐茶器等属于日用瓷,日用瓷器的烧造水平,代表着制瓷业的整体水平。

以往粉彩瓷大多用于陈设瓷上,上世纪60-80年代,为多创外汇,出口海外的日用瓷器开始采用中国传统的粉彩瓷装饰,这使得普通的日用瓷器立即身价倍增,不仅可日常使用,而且可当装饰品,陈设于墙上柜上,使家居熠熠生辉。

但日用器都是小件为多,如何在小件的日用器上创作出不逊于陈设瓷的效果呢?在当时的举国体制下,开始了史无前例的集体创作,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的艺术家们联合景德镇各大瓷厂的传统瓷研究所、设计室、试验组,共同开发设计,如青绿山水、雪景山水图案为邓必浩等擅绘山水老艺人设计;龙纹、麒麟等瑞兽为叶冬青设计;各种边角纹饰、三朵、八仙、洋莲等纹饰为夏时义设计,从而生产出众多实用与装饰兼具的日用瓷器。

比如青绿山水十五头餐茶具就是邓必浩担任主设计的,入眼清新雅致,每个茶碗、每个碟子上都有一幅完整的山水图,疏朗开阔;而整套摆放时,又呈现出远景、中景和近景相结合的一幅通景,没有一丝的间断,既突出单个物件的美感,又顾及整体的布局。由于这套青绿山水图案对设色要求较高,因此没有大批量生产,绝大部分用于出口而留在国外,国内鲜见。又如“雪景大王”余文襄设计的雪景山水六头餐茶具,布局自然,主次分明,极富诗意。

据了解,上世纪60-80年代,国外高端市场心慕康乾盛世的瓷器器形和纹饰,为满足这种消费需求,景德镇在继承传统的纹饰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进,增加了适合国外下午茶的糖缸、奶缸等器形,并使得图案纹饰能够与器形、瓷胎等工艺完美结合。比如色地万花源于乾隆朝,“文革”后,艺术瓷厂组织汪以俊、章仕宝、邓肖禹等名家进行再创作设计,色彩姹紫嫣红富丽堂皇,绘工精制线条流畅,丝毫不逊于乾隆朝的工艺。同样源于乾隆朝的金地万花因其色彩浓郁繁花似锦,广受高端市场青睐,“文革”后,艺术瓷厂组织名家创作设计,并参照宋庆龄的嫁妆—金地百菊咖啡具的纹饰图案,设计出新的金地百菊餐茶具,以赤金描绘点彩,色彩丰富而饱满,被誉为粉彩餐茶具之冠。

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仅开发图案和试制样品,就是一项巨大工程,而制作环节更是不敢懈怠。作为外贸任务,更是倾多方之力,不惜工本,描图、天色、洗染和结“果”,每一个步骤,都按照传统官窑粉彩瓷手工制作工序进行。

难得收藏渐入佳境

如今,当收藏界渐渐意识到这些粉彩日用瓷的收藏价值时,却发现:成套成系列粉彩日用瓷器难得。

上世纪60-80年代生产的粉彩日用瓷,主旨是出口创汇,质量最上乘的瓷器都到了境外,出口转内销的则是三四级产品和等外品,因此国内市场上难觅完美无瑕的粉彩日用瓷器。1986年后,景德镇开始研制低铅粉彩日用瓷器,但因为减少了设色的关键元素,此后制作的同类日用器,远远不及早期的粉彩色彩艳丽、饱满动人,陈设效果大减。

而在境外市场上,成套成系列的粉彩日用瓷同样难觅。因为碗盏盆碟使用中,难免不磕边摔破,一套92件的餐具中哪怕少个汤匙,都不成套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能够找到的成套瓷器已经寥寥无几。要想把当年烧制的各种纹饰图案、各种器型成系列搜集完整,更是不可想像。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粉彩日用瓷器已不可再生。一方面国内缺少高档瓷器的消费主力,另一方面我国也已实行粉彩日用瓷铅镉溶量的限定,各大瓷厂也不再烧制这类粉彩日用瓷器。而且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当年的瓷器厂大多倒闭,上世纪60-80年代景德镇生产的粉彩瓷大多资料缺失,实物缺损,完成保留下来的极少,致使很多博物馆也没有馆藏。

专家认为,上世纪60-80年代的粉彩日用瓷虽然失去了实用功能,但是其装饰陈设功能依然存在。当年参与粉彩日用瓷主要设计工作的老艺人和艺术家们,如今身价暴涨,作品在一级市场上售价均为数十万元甚至超过百万元。而当年的设计都是名家集体创作,在传承的基础上合理改进,完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由于上世纪60-80年代生产的景德镇粉彩日用瓷时代特征明显、不可再生、真伪无争议,其收藏价值正逐步攀升,已经成为收藏市场追逐的新宠,其市场价格也开始上涨,比如余文襄设计的雪景茶具,3年前的价格还在5000元/套,今年市价已经超过3万元。而“万寿无疆”的红地万寿茶杯、绿地万寿茶杯等,也已经涨到2000元/个了。

但专家认为,这个板块还处于启蒙阶段,有不少“捡漏”的机会。有意收藏者可以先从单件、小件着手,比如茶杯等;资金稍富裕些,可进而收藏成套成系列的餐具和茶具,比如青绿山水、雪景山水等餐茶具。资金雄厚者,可以着眼于成系列的餐茶具,比如92件金地百菊餐茶具。但作为一个新兴的收藏板块,收藏者必须去除急功近利的心态。不妨学学“稻房”主人张先生,收藏后“遗忘”,才可能获得好的回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