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 导航 >

被收藏界忽视的明代江西乐平窑瓷器

被收藏界忽视的明代江西乐平窑瓷器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古代瓷器收藏

2020-05-11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江西的制瓷业历史悠久,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这里就开始生产陶瓷了。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由此得名。元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景德镇成为中外驰名的瓷都。除了景德镇官窑以外,江西各地还散布着许多民窑窑场。主要的民窑窑址除景德镇窑外,还有洪州窑、白舍窑、七里镇窑、乐平窑、吉州窑、白浒窑、丰城窑、赣州窑、南丰窑等。

1962年在乐平县城东5公里的窑上家翥山脚下,经勘查发现5处堆积,进一步的调查证实,乐平窑为一处明代民窑窑址,以烧青花瓷为主。该窑的发现,与《乐平县志》所记载的“在县城东十里窑上华家,有窑址古迹”相吻合。乐平境内还发现有唐至元瓷窑,唐烧青釉,宋、元烧青、白瓷釉。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景德镇爆发窑工反抗运动,遂在江西乐平烧制青花瓷器。乐平距景德镇很近,烧制的青花瓷在器型、纹饰、款识等方面与景德镇民窑产品相似,惟质量略为逊色。

该窑的烧造年代在明嘉靖前后。所烧青花瓷器分粗细两种,粗者胎质厚重,釉汁呈蓝灰色,青花色调较淡;细者胎质白而薄,釉色晶莹,青花色调清新明晰。常见的器型有碗、盘、高足杯、盒、罐、折沿盘等,其中青花碗最具特色,碗心有“福”、“寿”、“善”、“光”等字样,碗底有“万福攸同”、“富贵佳器”、“长命富贵”、“长春”之类的吉祥语款,或“大明年造”等款铭。由于其胎质难敌景德镇窑的品质,只好在工艺上煞费心思。乐平窑器型比较复杂,如罐多做出花棱状,以弥补胎土粗糙的缺陷。明代民窑青花瓷画工娴熟,民间匠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器身进行装饰。纹样有人物、花鸟、团螭、奔马、云鹤、兔、鱼、蟹、海螺、牡丹、菊花、折枝和缠枝花卉、云纹、八卦、变形梵文等。

笔者所见的乐平窑青花罐,器身多为花棱花口、方棱方口、多棱随形口,浑圆罐极少。多数胎质粗松、釉料发色浅淡,也有胎细釉润的。人物纹饰主要是道教题材,如八仙故事、炼丹方士等;另有反映当时世俗社会的高士、官绅、童子、行人等,仕女纹较少。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纹饰丰富,画工纯熟。人物表情生动,神仙或高士的衣冠迎风飘逸,这是典型的明嘉靖、万历时期的画法。如四分花棱形青花人物花鸟纹椭圆罐,胎质比景德镇窑的产品粗糙,但制胎工艺复杂,画面图案丰富,采用平涂技法,画工随意。颈部竖道为简体的蕉叶纹,肩部绘鱼鳞纹地四花卉开光。正反两面开光处绘端坐戴冠人物,表情丰富,若有所思。两侧面开光处绘花鸟纹,画风质朴,反映出民间艺人的审美标准。

底部竖行青花方款“玉堂佳器”,青花发色灰蓝,釉面青白闪灰,这是多数乐平窑产品的特点。另外这件同器型的官绅人物纹罐,通体线条勾绘,这是明嘉靖、万历时期流行的画法。此窑除了粗胎器以外,还有一种胎质细腻洁白、釉色晶莹凝润的,青花色调清新明晰,较之前者发色艳丽。八分花棱形青花狮鹿纹圆罐就是此类产品。颈部花卉纹,肩部勾连如意云头纹,器身绘飞奔而行的狮、鹿等走兽,中间以“壬”字形云纹相隔,兽纹下绘江涯海水,胫部为简化莲瓣纹。底部竖行青花方款“富贵佳器”。乐平窑中这种细胎青花瓷,品质上接近景德镇民窑产品,只是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上略有差异,胎体也略厚一些。

江西的道教文化特别悠久深厚,天师道世袭相传长达六十多代,迄今绵延近两千年。南昌西山、樟树阁皂山、上饶三清山、萍乡武功山、南城麻姑山等都是著名的道教胜地。江西的龙虎山是公认的道教祖庭。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由于皇帝痴迷道教,官窑瓷器中出现了许多以道教神仙纹饰为主题的瓷器,民窑纷纷效仿,距景德镇极近的乐平窑受到这种社会风尚的影响,它的许多产品都装饰有神仙人物、道教符咒等图案,有些表现道士炼丹的真实场面。如青花炼丹道士纹葵口盘,正面施青白釉,青花发色浅淡,为国产的平等青料。

背面为绿釉,盘底圈足内敛。釉面温润如玉,保存完好,十分难得。此盘所绘主题是初秋月夜,一道人在院中炼丹的情景。道人着单衣、缠绑腿、赤双足。微风吹动,衣衫飘逸。这种风中人物形象也是明嘉靖、万历时期的画法。方凳上放一葫芦瓶,瓶中盛有还在冒烟的刚炼好的丹药,道人左手持一芭蕉扇,扇着葫芦瓶。画工娴熟,情节生动,既是一件完美的明代民窑藏品,更是研究明代道教文化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这种正面青花,背后施单色釉,圈足内敛的盘,是明代正德年间的典型器,官、民窑均有生产。使用国产青料和当地瓷土,是乐平窑的另一个特点。因为民窑瓷器均为供应大众市场的日用瓷,所用原料是计算成本的,只有使用当地原料生产才符合大众的消费水平。

乐平窑瓷器是江西地区明代民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没有被收藏者和研究者所重视。原因是:一、景德镇御器场官窑瓷器,制作精良,皇家御用,社会影响很大,势必削弱对该地区民窑瓷器的关注程度。二、景德镇除了官窑瓷场以外,还有民窑产品,瓷土和青料比乐平窑细腻,乐平窑是“民间土窑”,所以没有受到关注。

在艺术品市场上,明代官窑是天价名品,非大众藏友所能触及,而民窑产品相对较多,价位较低。乐平窑只出自明代嘉靖、万历两朝,该窑于后代停烧,数量也很有限。在艺术风格上,与景德镇官民窑相似,即使收藏者遇见乐平窑的瓷器,藏家也会把其当作景德镇镇的民窑收藏,加之人们对其缺乏认识,所以价位不高。但如果认识了乐平窑,对其艺术特性有了了解,这对普通藏者而言,投资乐平窑无疑是一个机会。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当代瓷器的收藏价值不容忽视


所谓现代瓷一般指的是解放后50多年来生产的瓷器作品。由于缺乏一定的历史积淀,因而并不太被藏家所重视。事实上,这些作品尤其是能反映新中国制瓷艺术品水平的,同样具有收藏、投资的价值。

当代瓷器款式繁多,瓷器本身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其外观并不比古瓷逊色,要想收藏一件如意有升值空间的当代瓷器并不是太难的事。笔者曾参观过几次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大师名家经典作品展,形形色色的瓷器都有,工艺或简单、或复杂、或精美,能满足各种收藏爱好者的需求,瓷器质量相当不错,大多数作品都出自于中青年美术师或瓷艺师之手,在价格上要便宜古瓷许多,普通收藏者完全有能力收藏,经过数年之后,这些当代瓷器作品的价值必会提高,而新瓷总有一天也会变成古瓷,当然得经过漫长的历史了。同时,相对于成熟的书画市场来说,市场运作方式过于原始是当代瓷器面临的一大问题。很多优秀的作品得不到有力的推广,而随处可见的街头地摊货却四处蔓延,给人留下的多是低端次品的印象。加之目前窑口的地方思维意识很强,不少艺术家甚至直接接触买主,要想完全使其与画廊一样的操作方式还很困难。在于红河看来,当代瓷器急需专业的职业经纪人,建立一套成熟的市场运作和推广机制。

当世有什么东西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喜欢呢?那只有精美的工艺美术品。它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历史和技艺的反应,是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的提升,是一个国家综合水平的体现。相信随着收藏家和投资者对陶瓷工艺美术的关注,当代瓷器工艺品会成为拍卖市场的主力军,为丰富艺术品的收藏,促进艺术品投资门类的多元化,传播民族传承文化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在传统的收藏概念中,如果一件瓷器是当代制作的,无论它多么完美也几乎不会被人收藏,“厚古薄今”的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尤其是民间收藏和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升温,沉寂已久的工艺美术行业萌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其实从纯艺术角度观察,无论从工艺手段,题材选择,精细程度等方面,当代工艺美术品都突破了前人。近几年来,随着高仿瓷器,高仿明清家具逐渐被越来越多人追捧,现代工艺品也可以收藏的观点开始浮出水面。

近年来中国现当代艺术陶瓷不断成为收藏市场新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所作的“豆蔻年华高温颜色釉镶器”在2007年以123.2万元创造了当时中国当代艺术陶瓷的拍卖纪录,次年其所作“观棋不语真君子”高温颜色釉瓷镶器更是以190.4万元的高价刷新纪录;在2009年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中国首席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的“黄山四千仞”瓷板画以680万元落槌,成为当时公开拍卖活动中,成交价格最高的当代陶瓷艺术品;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的“三顾茅庐”以1300万人民币的天价成交,把中国现当代艺术陶瓷拉进“千万时代”。现当代陶瓷已经成为我国拍卖界新的宠儿!

明代民窑瓷器有什么收藏价值?


明代民窑瓷器有什么收藏价值?元末明初之际、两宋时期的汝、官、哥、定、钧等著名的瓷窑已逐渐衰没,只有景德镇窑、龙泉窑、磁州窑、钧窑还在烧造瓷器。明代中期以后,除浙江地区的龙泉窑系仍在烧造日用瓷器、德化窑系和其他一些沿海窑场烧造一定数量的外销瓷以外,景德镇的官窑和民窑烧造的瓷器已经成为明清两朝瓷器发展的主流,占据了海内外绝大部分市场。

官窑瓷器以其不惜成本的投入,精美华丽的器型和纹饰做工,皇家显赫的使用地位以及相对稀少的数量成为几百年来收藏者们追逐的对象,不仅使其的市场价格越来越高,同时还影响了人们的收藏理念,人们让对明清民窑瓷器的研究和收藏。

事实上、任何一个时期的民窑瓷器都拥有着比官窑瓷器更加广泛的使用群体,更加活泼的艺术思想,体现着民众在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好恶取向和思想变化。而历史的风雨虽然让绝大多数民窑瓷器湮没于历史的长河,让其中的幸存者焕发出灿烂的彩虹。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投资官窑瓷器实际上是投资它的皇家地位,而收藏民窑瓷器,收藏的是民窑瓷器的多元思想。

民窑瓷器丰富的思想性体现在自身的器型和纹饰内容上

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各式盘碗、也有瓶、罐、炉等大型陈设用瓷,纹饰上,除少数皇家禁忌和规定内容没有体现外,种类数量有所发展,画法也更加多元和生动,这也是民窑瓷器值得收藏投资的主要原因。

由于日常使用损耗和社会变更等多种原因,许多有百年历史以上的民窑瓷器多被损毁,目前还能见到和收藏到的这些数量不多的明代民窑瓷器,大多出土于古代墓葬,少数出土于窖藏和古代城市遗址,传世品只占了很少的部分。它们的器型以盘、碟、碗、罐居多,瓶和炉的数量很少,偶见其他异型器。

由于明清两朝严惩盗墓行为,所以过去出土的明代民窑瓷器十分少见,故在收藏盛行的明代晚期到清末民初之间的二百多年里,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与收藏,一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改革开放后逐渐兴起的收藏投资热,首先让明清官窑瓷器成为人们追逐的热点。这既有明清时期收藏传统的延续,也得益于港台地区收藏取向和价值理念对大陆收藏市场的直接影响。

几百年来、在瓷器中最能代表皇权和王权的官窑瓷器,直至今日依然是市场中的主流。今天明清民窑瓷器市场除少数珍品价格奇高外,大部分明代民窑的价格尚在低位徘徊。高与低的价差很大,说明了明代民窑瓷器的收藏与投资还处于初始阶段。既缺乏一定数量成系列的明代民窑瓷器收藏,也没有形成比较深入的理论研究体系。

而近几年来江西景德镇窑场烧制了大量的赝品,水平也越来越高,有的已与真品相差无几,对于一般的收藏投资者而言,欺骗性更大,直接影响了收藏投资者的信心和热情。

但这并不意味着收藏明清两代民窑瓷器没有了机会。

由于明清两朝年代的差异,离我们最近的明代崇祯皇帝退位之日,已有366年,现实生活中已很难见到有人在使用晚明时期的瓷器,明代早期的民窑瓷器更是难得一见。但日常生活中确实有人在用清代的瓷器,甚至是与晚明时期相近的清代顺治和康熙时期的民窑瓷器。说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遗留的瓷器越来越少。但在目前的市场中,清代康熙时期民窑青花绘人物纹五寸碗,青花呈色、画工、胎釉中等偏上者,拍卖成交价格已经超过了10万元,而直径、青花呈色、画工、胎釉与之相近的明代中期民窑青花绘花卉纹碗,拍卖成交价格还在2万元左右,这一收藏投资的机会正在被市场逐渐认识和挖掘出来。

目前市场中能见到的明代民窑瓷器完整器多为青花罐和碗盘,彩瓷完整器十分少见,其中罐的市场价值已经很高,只有盘碗碟的价格还徘徊在相对的市场低位,呈现出理论研究和市场价格的两大洼地。

当今的明代民窑瓷器收藏与投资的热度远不及各类官窑瓷器,海外和国内的各大公私藏馆中均缺乏成系列的收藏和展示。而最早见于文字研究的是耿宝昌先生著《明清瓷器鉴定》一书第二章中简单的介绍到;“青花绘福字云气纹碗为洪武民窑器,早年在江西有出土,在上海多次见到,当时未受重视。书成时见到香港有同类的明代早期青花碗,也还未被人认清,售价还便宜。”后有1991年张浦生先生著《青花瓷画鉴赏》出版,书中绝大多数为瓷片标本,为明代民窑瓷器的宣传和断代提供了依据。而1993年由胡雁溪先生著《明代民窑青花瓷器大观》一书,用了几百件明代民窑青花瓷器勾勒出了明代自洪武至崇祯276年间民窑瓷器的发展脉络,遗憾的是书中均为黑白照片印刷,如不见实物,很难领略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风韵。这应该是最早一本介绍私人收藏明代民窑瓷器的书籍。其作者亦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第一代收藏家,而今天在市场中已很难收藏到如此系列和成规模的明代民窑瓷器。

明代民窑瓷器与清代民窑瓷器的两者在器型、画工、胎釉、彩色和烧造水平方面相比,前者偏向于生动、自然、奔放。后者趋于精细。这也是明代官窑和民窑瓷器被旧时古玩行冠以“粗大明”的主要原因。而实际上明代正德以前的绝大多数官窑瓷器和部分民窑瓷器是很精细的,收藏明代民窑瓷器,宜在真品的基础上,从画工中等的完整器入手。

2010年的春季嘉德大拍中,第2615号拍品明代中早期青花绘缠枝花卉托杂宝纹碗,直径15.1厘米,以2.24万元成交,而同类碗在1991年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上仅200元就可以买到,亦不算十分精细之物,由此可见,原本精品才具有的巨大收藏投资价值,已因为明代中期以前民窑瓷器的数量稀少而有所改变,明代民窑瓷器在当时烧造时以青花瓷器为主,彩瓷很少,所以在流传至今的明代民窑瓷器中,青花瓷器数量较多,宜以之入手收藏。

明代民窑瓷器在收藏投资时,首先要选择完整器,精品最佳。而一些残粘的精品,已经进入了收藏投资的领域。尤其是一些明代早期的民窑瓷器,正在大步迈入收藏投资价值的初发期。

明代民窑瓷器的收藏价值怎么样?


明代民窑瓷器的收藏价值怎么样?元末明初之际、两宋时期的汝、官、哥、定、钧等著名的瓷窑已逐渐衰没,只有景德镇窑、龙泉窑、磁州窑、钧窑还在烧造瓷器。明代中期以后,除浙江地区的龙泉窑系仍在烧造日用瓷器、德化窑系和其他一些沿海窑场烧造一定数量的外销瓷以外,景德镇的官窑和民窑烧造的瓷器已经成为明清两朝瓷器发展的主流,占据了海内外绝大部分市场。

官窑瓷器以其不惜成本的投入,精美华丽的器型和纹饰做工,皇家显赫的使用地位以及相对稀少的数量成为几百年来收藏者们追逐的对象,不仅使其的市场价格越来越高,同时还影响了人们的收藏理念,人们让对明清民窑瓷器的研究和收藏。

事实上、任何一个时期的民窑瓷器都拥有着比官窑瓷器更加广泛的使用群体,更加活泼的艺术思想,体现着民众在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好恶取向和思想变化。而历史的风雨虽然让绝大多数民窑瓷器湮没于历史的长河,让其中的幸存者焕发出灿烂的彩虹。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投资官窑瓷器实际上是投资它的皇家地位,而收藏民窑瓷器,收藏的是民窑瓷器的多元思想。

民窑瓷器丰富的思想性体现在自身的器型和纹饰内容上

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各式盘碗、也有瓶、罐、炉等大型陈设用瓷,纹饰上,除少数皇家禁忌和规定内容没有体现外,种类数量有所发展,画法也更加多元和生动,这也是民窑瓷器值得收藏投资的主要原因。

由于日常使用损耗和社会变更等多种原因,许多有百年历史以上的民窑瓷器多被损毁,目前还能见到和收藏到的这些数量不多的明代民窑瓷器,大多出土于古代墓葬,少数出土于窖藏和古代城市遗址,传世品只占了很少的部分。它们的器型以盘、碟、碗、罐居多,瓶和炉的数量很少,偶见其他异型器。

由于明清两朝严惩盗墓行为,所以过去出土的明代民窑瓷器十分少见,故在收藏盛行的明代晚期到清末民初之间的二百多年里,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与收藏,一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改革开放后逐渐兴起的收藏投资热,首先让明清官窑瓷器成为人们追逐的热点。这既有明清时期收藏传统的延续,也得益于港台地区收藏取向和价值理念对大陆收藏市场的直接影响。

几百年来、在瓷器中最能代表皇权和王权的官窑瓷器,直至今日依然是市场中的主流。今天明清民窑瓷器市场除少数珍品价格奇高外,大部分明代民窑的价格尚在低位徘徊。高与低的价差很大,说明了明代民窑瓷器的收藏与投资还处于初始阶段。既缺乏一定数量成系列的明代民窑瓷器收藏,也没有形成比较深入的理论研究体系。

而近几年来江西景德镇窑场烧制了大量的赝品,水平也越来越高,有的已与真品相差无几,对于一般的收藏投资者而言,欺骗性更大,直接影响了收藏投资者的信心和热情。

但这并不意味着收藏明清两代民窑瓷器没有了机会。

由于明清两朝年代的差异,离我们最近的明代崇祯皇帝退位之日,已有366年,现实生活中已很难见到有人在使用晚明时期的瓷器,明代早期的民窑瓷器更是难得一见。但日常生活中确实有人在用清代的瓷器,甚至是与晚明时期相近的清代顺治和康熙时期的民窑瓷器。说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遗留的瓷器越来越少。但在目前的市场中,清代康熙时期民窑青花绘人物纹五寸碗,青花呈色、画工、胎釉中等偏上者,拍卖成交价格已经超过了10万元,而直径、青花呈色、画工、胎釉与之相近的明代中期民窑青花绘花卉纹碗,拍卖成交价格还在2万元左右,这一收藏投资的机会正在被市场逐渐认识和挖掘出来。

目前市场中能见到的明代民窑瓷器完整器多为青花罐和碗盘,彩瓷完整器十分少见,其中罐的市场价值已经很高,只有盘碗碟的价格还徘徊在相对的市场低位,呈现出理论研究和市场价格的两大洼地。

当今的明代民窑瓷器收藏与投资的热度远不及各类官窑瓷器,海外和国内的各大公私藏馆中均缺乏成系列的收藏和展示。而最早见于文字研究的是耿宝昌先生著《明清瓷器鉴定》一书第二章中简单的介绍到;“青花绘福字云气纹碗为洪武民窑器,早年在江西有出土,在上海多次见到,当时未受重视。书成时见到香港有同类的明代早期青花碗,也还未被人认清,售价还便宜。”后有1991年张浦生先生著《青花瓷画鉴赏》出版,书中绝大多数为瓷片标本,为明代民窑瓷器的宣传和断代提供了依据。而1993年由胡雁溪先生著《明代民窑青花瓷器大观》一书,用了几百件明代民窑青花瓷器勾勒出了明代自洪武至崇祯276年间民窑瓷器的发展脉络,遗憾的是书中均为黑白照片印刷,如不见实物,很难领略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风韵。这应该是最早一本介绍私人收藏明代民窑瓷器的书籍。其作者亦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第一代收藏家,而今天在市场中已很难收藏到如此系列和成规模的明代民窑瓷器。

明代民窑瓷器与清代民窑瓷器的两者在器型、画工、胎釉、彩色和烧造水平方面相比,前者偏向于生动、自然、奔放。后者趋于精细。这也是明代官窑和民窑瓷器被旧时古玩行冠以“粗大明”的主要原因。而实际上明代正德以前的绝大多数官窑瓷器和部分民窑瓷器是很精细的,收藏明代民窑瓷器,宜在真品的基础上,从画工中等的完整器入手。

2010年的春季嘉德大拍中,第2615号拍品明代中早期青花绘缠枝花卉托杂宝纹碗,直径15.1厘米,以2.24万元成交,而同类碗在1991年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上仅200元就可以买到,亦不算十分精细之物,由此可见,原本精品才具有的巨大收藏投资价值,已因为明代中期以前民窑瓷器的数量稀少而有所改变,明代民窑瓷器在当时烧造时以青花瓷器为主,彩瓷很少,所以在流传至今的明代民窑瓷器中,青花瓷器数量较多,宜以之入手收藏。

明代民窑瓷器在收藏投资时,首先要选择完整器,精品最佳。而一些残粘的精品,已经进入了收藏投资的领域。尤其是一些明代早期的民窑瓷器,正在大步迈入收藏投资价值的初发期。

醴陵窑瓷器被誉国瓷 收藏前景可期


说起瓷器名窑、绝品瓷器,似乎很多人都习惯将目光放到古代瓷窑之中,而对于封建帝制瓦解以后才名声大噪的瓷窑,相对关注仍不够。当然,在瓷器收藏爱好者这一特定群体里,这种惯性思维能得到很大程度的避免。醴陵窑瓷器,就是这种“圈外不知所以,圈内捧上宝座”的典型存在。但实际上,醴陵窑瓷器的名头,已经不是圈内人捧捧这么简单的了,而是当之无愧的当代国瓷。

醴陵窑,即湖南醴陵地区的窑厂,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生产历史,其最早的较大规模的陶瓷烧造痕迹,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在清光绪以前,醴陵窑虽然是陶瓷生产大窑,但是没有独树一帜的代表作品。直到清晚期,醴陵窑创烧了釉下五彩瓷,这才真正踏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心。

众所周知,成熟于明代的传统五彩瓷是釉上五彩,除了与青花装饰技法结合的青花五彩以外,未见釉下五彩作品。但在光绪年间,醴陵窑成功创烧了釉下五彩瓷器,一举改变了普通釉上五彩不耐摩擦、不耐酸碱、易褪色等缺陷,成为当时全国制造业普遍低迷状态下的一剂强心针,更被国外舆论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于光绪年间创立的湖南瓷业公司毁于兵火,直到解放后在中央政府的关怀下,才逐渐恢复并有起色。解放后,醴陵瓷业总公司、醴陵瓷器公司艺术瓷厂(即后来的群力瓷厂)相继成立,我国最具规模的釉下五彩瓷生产基地由此诞生。在此后的时间里,醴陵窑烧造了一批又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专用、各大组织机构专用、接待外宾及国礼馈赠专用等的绝品瓷器。由于这层浓厚的政治背景和丰富的各类专用瓷烧造历史,醴陵窑也就成为了当代官窑、国窑、红官窑等的代名词。

醴陵窑瓷器被誉为国瓷,也是“567瓷”精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1958年,醴陵窑根据毛主席指示和他的亲自设计,烧制了1500余件含“胜利杯”在内的生活专用瓷;1974年又为毛主席秘密设计制作专用瓷,即“毛瓷”;70年代至80年代间,多次烧造国家领导人赠与外国首相、天皇等重要人物的赠礼瓷。

这些瓷器,可以说是当代瓷器精品中的精品。对于如今的收藏来说,很多567时期的醴陵瓷器,尤其是釉下五彩瓷,都是比较难收藏的,价格也相对很高。另一个重点,是醴陵窑瓷绘所邀名家,如何海霞、黄永玉等,都是画坛名宿,瓷器保值的本身还带有名书画的升值潜力。因此,这些精品瓷未来的升值前景是很可期的。

瓷片:收藏界的收藏时尚


瓷片收藏已经成为收藏界的一种收藏时尚,尽管每个人的收藏目的不同,但收藏者历经辛苦收藏瓷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有效地保护了地下出土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些积淀千年破土而出的古代陶瓷碎片,蕴含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情感与工巧,除了它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鉴赏价值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这是因为,瓷片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历史遗留物,在它上面存在着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成为我们今天收藏中学习和研究不可忽缺的实物标本。

今天,当我们把这些从工地上抢救出来的瓷片藏品,按年代和窑口分类排序时就会发现,同一窑口上烧造出来的器物,往往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质量反差,如同围绕着坐标轴线上下变动的一个周期曲线,有过历史的高峰,也有跌入历史深渊的低谷,这种奇异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是窑口烧造出现的偶然现象?还是当时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革呢?借助考古学原理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历史上某一个时期,陶瓷生产出现的普遍性滑坡,并不是窑场主观愿望造成的偶然结果,而是由外部社会环境的客观变化造成的因果事实。

陶瓷 瓷片

一个由战争带给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同时也鲜明地表现在那个时代的陶瓷烧造工艺总体水平的明显落差;一个国家政治稳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陶瓷烧造业就会出现一个百花齐放、精品争艳的万般景象,因此,历史上某一个时期陶瓷发展的水平高低与否,其主要因素大多与其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是分不开的。所以说,收集瓷片就是搜集历史信息,研究瓷片就是发现历史过程。

近几年来,我国有不少的古陶瓷收藏爱好者,已经开始了瓷片的收藏和研究工作,他们在国内的一些专业出版社刊物和网站上,不断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和文章发表,这表明了我国的民间收藏正在突破旧的传统观念的约束,朝着一个“与时俱进”的伟大时代迈进!他们这种全新的收藏理念,正是从瓷片的收藏、鉴赏的初级阶段开始,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起了“爱我中华”之豪情,孜孜不倦地在追寻着历史渊源的探讨和研究之中,这种在“把玩”、“鉴赏”中学习,在学习中又通过对实物标本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收藏品味。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正在向此走来。目前,一个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民间收藏组织正在全国各地不断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的民间收藏已进入有组织、有规模的成熟发展阶段。它的出现,会极大地提高收藏者的法制观念和收藏水平。可以预料,再过十年二十年,我国的民间收藏将会呈现更加崭新的局面,一个赶上甚至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的民间收藏水平已指日可待,到那时,中国不仅是一个东方文物大国,而且是一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世界文物研究中心。

今天,历史的发展正赋予我们这一代收藏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个高素质、高水准的收藏理念。所以,从现在起,无论何种文化水平的收藏爱好者,都应脚踏实地努力学习中国的陶瓷文化,刻苦钻研历史知识。只有充分了解历史,了解中国陶瓷发展史,才能使数以万计的中国古代陶瓷碎片重新体现出它真正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及其经济价值。才能把自己甚富的藏品转换为传承人类文明,推动历史进步的知识宝库。因些说,收藏和研究是不可分割钮链,它在收藏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锻炼自己走向更高境界的必经之路。正如我国古陶瓷专家李广宁先生所说的那样:“遍及海内外,今日比较有成就的古陶瓷鉴定家,没有哪一个是不摸瓷片就能成材的”,李先生所说的“摸”,笔者领会的意思就是“研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收藏和研究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维系人类文明、探索、发现历史渊源的最高追求,使古老的中华陶瓷文化,千秋万代永远闪烁着历史的辉煌。

明代空白期瓷器的收藏


空白期瓷器又称“黑暗期瓷器”,指明代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年)三朝烧制的瓷器。《明实录》等文献记载,历时约30年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朝廷都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烧造瓷器。正统三年,规定禁民窑烧造与官窑式样相同的瓷器。正统六年,命景德镇烧造金龙、金凤白瓷罐和九龙九凤青花缸。景泰五年,减饶州岁造瓷器三分之一。天顺元年,进行派中官赴景德镇督烧瓷器。但是,由于战争频繁,饥荒不断,皇室内部为争夺皇位发冲突,景德镇官窑生产的瓷器此时因朝野动荡不便书写年款。以往很长时期,各博物馆或私人收藏的这三朝官窑瓷器均被划归宣德或成化朝,致使人们对这一时期官窑瓷器生产面貌认识不清,称之为中国明代瓷器史上的“空白期”或“黑暗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一时期纪年墓里出土了一批民窑青花瓷器,特别是1988年11月,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珠山以西明御厂西墙外东司岭一巷道中,发现大量明代正统官窑瓷器,品种有青花和斗彩等,呈现出与宣德、成化不同的风格。随着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特别是对景德镇明代官窑遗存的进一步科学发掘,空白期瓷器的真实面目将会愈加明朗。

明景泰 青花人物“三顾茅庐”罐

胎体坚致,白釉泛青,青花淡雅,有少量黑斑,绘三顾茅庐故事图案,口伤,底锔。

估价: RMB 5-8(万元)

胎体:

这三朝琢器的胎体均较为厚重。瓶、樽、罐类的器口,正统时的与宣德时的直颈形状相同,而景泰至天顺时的则多与其后成化时的上收下阔式相近。

所见的这三朝琢器的修足工艺,也与其前后时期有所区别。一般底足削修得并不过分细腻,多为敦厚的浅宽圈足或微上凸的平砂底,带有火石红痕或粘有星点窑渣,类似其后成化大盘类多见的所谓“糊米底”。看来,这应是此时通行的一种琢器底足修整工艺。

纹饰:

纹饰画法,沿袭明初常见的一笔勾勒法而又有所变化特别是中锋运笔所绘的流云和人物,具有独到之处。上述墨书正统二年款青花缠枝莲兽耳樽、墨书景泰二年款青花海水浮莲罐及青花天顺七年款波斯文三足筒炉,均是代表这一时期画风与书体的典型器。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风格的纪年款青花器将会陆续被发现,从而为研究者提供新的资料。

所见的这三朝器物多为民窑瓷,而官窑瓷和民窑瓷又互有影响,因此在鉴定时,应当结合前后朝官窑器的各自特征,从器形、胎体、纹饰、青花色调以及器足处理等方面去分析对比,体察互相之间的细微变化和内在联系。

在瓷器的分期断代中,对各类纹饰、图案及边饰的继承和演变规律进行归纳和对比,对绘画的笔法和风格进行观察和分析,是相当重要的。纹饰固然具有时代标志,但器型、胎釉、色彩及器足等特征,同样至关重要,不容偏废。如果仅重纹饰图案,忽视其他特征,往往会对器物的特殊情况只凭一时的偶合而忽视主流方面。所以,识别并熟记各代不同的造型,领悟其形状和神韵,再倚以胎釉、纹饰、款识等特征,在鉴定中就可少走变路避免失误,而收事半功倍之效。

明代官窑瓷器收藏价值


很多人对瓷器的价值都深有体会,尤其是接触过、收藏过的人,更是知道古瓷的价值。不过,相对于其他时期的古瓷,明代御窑瓷器价值更高,也成为很多藏家追捧的对象。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探讨一下明代御窑瓷器的收藏价值,看看这个明代的瓷器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人如此折服。

明代御窑瓷器收藏价值

明朝时期最有名的御窑瓷器厂有三个,分别是明代景德镇御窑厂、永乐御窑瓷器厂以及宣德御用瓷器厂。这三个不同的御窑厂烧制的瓷器都是专为宫廷供给,制作非常精细。

1、明代景德镇御窑厂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创建实践是洪武二年,也就是1369年,在永乐和宣德年间都有很大的发展,它的出现不仅推动了中国瓷器技术的发展,也对整个制瓷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2、永乐御窑瓷器厂

永乐御窑瓷厂开创了新篇章,它以瓷器器物大小适中、胎质厚度合适、装饰纹理疏朗、充满文人气息等特点而成为当时备受喜爱的一种瓷器烧制厂。它对后来景德镇瓷器的发展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开创了首次在官窑瓷器上打上烙印的方式,也开创了明清两代官窑瓷器上标识帝王年号的先河。

3、宣德御用瓷器厂

宣德御窑瓷器厂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开始在瓷器底部大量署年号,这在之前是很少有的。以往不受众人关注的地方也成为展现皇家标志以及书法优美的重要地方。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明代御窑瓷器进入到精致完美的阶段,无论是造型、胎釉还是纹饰、款识等都非常完善,成为后代借鉴的标本。

市场价值最高的三种瓷器

明代御窑瓷器中最受关注,在现代市场价值最高的就是三种瓷器,分别是甜白釉、鲜红釉、青花,这三种瓷器堪称明代御窑瓷器中的珍品,在现代收藏价值极高,难度也极大。

1、鲜红釉

鲜红釉瓷器多为明清时期的祭祀用器,由于呈色对炉温、气氛要求非常严格,因此烧制这种瓷器难度非常高,得到的数量也极少。

2、甜白釉

甜白釉是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品种,这是景德镇首创品种,其特点是白如凝脂,非常漂亮。

3、青花瓷

青花瓷的盛行改变以往青瓷的局面,也是中华民族多元化文化融合的一种表现。据了解,在元代时期御用瓷窑就已经开始烧制青花瓷,只不过当时的技艺尚未达到成熟,因而不及明代御窑青花瓷器。

总的来说,无论是哪种都是明代御窑瓷器中非常珍贵的存在,其市场价值极高,很多只能在博物馆、私人收藏家那里看到,因此,明代御窑瓷器的收藏价值非常高。

清代镇窑开窑 12件瓷器被首都博物馆收藏


出窑瓷器呈现四大亮点

据悉,镇窑(第2窑)复烧的6种12件复仿制首都博物馆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的古瓷藏品被首都博物馆收藏。“开窑门啰~”6月16日上午,景德镇清代镇窑里的一排排匣钵被窑工搬出,万件瓷坯经过烈火的烧炼蜕变为精美的瓷器,经专家认证,出窑瓷器质量优良,复烧成功。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纯一法师,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王国聘教授,江西日报社副巡视员赵抗援等嘉宾出席仪式。

首都博物馆收藏复烧瓷器

景德镇清代镇窑(第2窑)复烧点火仪式在6月12日举行。经过一昼夜的烧炼,在烧窑把桩师傅的判断下,13日12时15分歇火。经过2天的冷却后,复烧开窑认证仪式在6月16日举行,20多位窑工将装瓷器的匣钵一一搬出。

这次复烧产品中复仿制了首都博物馆的6种12件景德镇古瓷藏品,分别是清康熙豇豆红釉洗、清雍正祭红釉玉壶春瓶、清雍正粉青小口瓶、清雍正青花云龙纹尊、清雍正缠枝葫芦纹橄榄瓶、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仪式上,首都博物馆接受了这12件复仿制瓷器并宣读收藏证书。“在我们博物馆里收藏了很多景德镇的瓷器,我们与景德镇很有渊源。”在接受大江网记者采访时,首都博物馆专家张鹏说,“这次我们见证了复烧的全部流程,对于首都博物馆今后的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复烧古代窑可以更好传播传统文化,而我们也将把向大众传播传统制瓷技艺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

出窑瓷器呈现四大亮点

记者从开窑认证仪式上获悉,这次复烧的瓷器具有四大亮点,除了复仿制首都博物馆的景德镇古瓷收藏品外,还烧制了6518只青花碗,据悉,这些青花碗全部由古窑民俗博览区清代圆器作坊的老艺人手工制作。

而高温颜色釉瓷的釉料由景德镇颜色釉瓷世家传人使用祖传秘方配制,据悉,这一秘方已相传二三百年,令烧制的瓷器再现古代精品水准。此外,这次烧制的作品还包括3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如、刘远长、赖德全的作品和1位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范敏祺设计的传统茶杯。

现场工作人员展示镇窑烧出的瓷器

专家现场认证

6种12件复仿制古瓷被首都博物馆收藏

阅读延伸: 世博会景德镇瓷器精品——即将拍卖

景德镇“明三代”官窑古瓷走进世博

景德镇举行清代镇窑第二窑复烧点火仪式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被收藏界忽视的明代江西乐平窑瓷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被收藏界忽视的明代江西乐平窑瓷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