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 导航 >

清乾隆古铜彩嵌松石错金银龙凤纹出戟螭耳壶

清乾隆古铜彩嵌松石错金银龙凤纹出戟螭耳壶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古代瓷器壶 清哥窑五彩瓷器的鉴别

2020-12-14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乾隆皇帝喜好雅玩,此般兴趣对于当朝陶瓷工艺的革新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加之陶瓷与釉彩配合可塑性极强,在督陶官唐英的带领下,乾隆御窑厂「戗金、镂银、琢玉、髹漆、螺钿、竹木、匏诸作,无不以陶为之」,在瓷业上开创出历代未有之奇观。

此时期官窑瓷器中,仿古青铜器的作品出现比较多,将数种青铜器的造型特征相糅合,推出新的器型,此器即为典型的一例,器物造型古雅深沉,纹饰亦具有典型之乾隆时代风格。

此出戟螭耳壶就造型、纹饰观之,当为乾隆仿商周青铜器之作。整器施古铜釉,以嵌绿松石做洒金状,以沉着无光的色釉为底,在暗褐底色中闪烁着绿色斑点,如铜器上特有的纹饰,使人仅凭肉眼无法辨别是瓷还是铜,这种釉色是乾隆时期新创,充分显现出器物古朴典雅的特色。

本品乃清乾隆时期制瓷工艺中的特殊品种之一,其工艺十分考究,在紫金釉或厂官釉上,用红、绿、黑、蓝、酱黄等低温彩仿造青铜器的斑驳锈痕,或用金彩摹绘出璀璨的错金银纹饰,其质感与青铜真品几乎无异。加以“错金银”这种最早见于商周时代的金属细工装饰技法,显得肃穆而端庄。

本品乃清乾隆时期制瓷工艺中的特殊品种之一,其工艺十分考究,在紫金釉或厂官釉上,用红、绿、黑、蓝、酱黄等低温彩仿造青铜器的斑驳锈痕,或用金彩摹绘出璀璨的错金银纹饰,其质感与青铜真品几乎无异。加以“错金银”这种最早见于商周时代的金属细工装饰技法,显得肃穆而端庄。

装饰富於韵律感,纹饰活泼而华美。虽经几百年岁月风霜的侵蚀,依旧富丽堂皇、金壁辉煌。整体观之彰显出乾隆时代独特的仿古创新意味,十足展现出乾隆官窑企图纳古今、集祥瑞于一器的创举。类似之器各大拍卖行均未谋面,但乾隆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螭耳壶,北京故宫博物院亦有收藏。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乾隆孔雀绿兽面纹出戟卣


孔雀绿釉最早见于宋磁州窑,至明代才真正烧制成功,清康雍乾时期盛极一时,乾隆后已不为多见。乾隆朝孔雀绿釉瓷器的造型种类较前朝丰富,如此器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乾隆时期,在皇帝的要求下孔雀绿釉品种,于御窑厂已达至登峰造极领域。供御之巧作,无所不精。由于此种釉性高温还原后,艳泽晶莹,似宝光流动,釉润如推脂,非常适合附着在巧雕或工艺复杂的图腾上,倍显力感以及精巧性。

该器采用塑雕之各种技法,工艺繁复,充分发挥了瓷土的可塑性。其顶盖采用平雕夔龙,后用堆贴法粘上四周之戟。器身在平雕出夔龙后堆贴四周出戟,再塑贴对称双面饕鬄纹两组。其下塑贴羊首衔环图。肩部亦是塑贴羊首衔环双耳,足部平滑无纹,唯堆贴四周出戟,后精修罩釉烧制。

外底刻阳文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卣乃商周时期放置食物之器,有提梁和无梁之分,但都有顶盖。该器古朴而不拙,繁复而有章,图案层次分明,整器施孔雀绿釉,釉色柔润肥厚明亮。古朴稳健,施釉较薄,色泽均匀,鲜明亮丽,釉内有细碎片纹,为名贵珍稀的品种。侧面观之,呈七彩晕光。该器为当时官窑御制之杰作,故陈设于宫中,满室尽得一色之妙韵。

乾隆 孔雀绿兽面纹出戟卣 尺寸:

高度:44.5cm

口径:12cm×9cm

足径:13cm×10.7cm

清代乾隆粉彩描金花鸟纹螭耳大瓶


“画院”乃官署名。最早出现在汉代,在古代宫廷专门掌管绘画工作;它除了为皇家绘制各种图画外,还承担皇家藏画的鉴定和整理,以及绘画生徒的培养。

清代宫廷虽不设画院,但宫廷画家的活动却有专门的场所,从画作到如意馆,再到画院处,清代宫廷绘画机构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一直到清末,可以看作是“后画院时代”。

在清宫供职的画家,绝大部分均来自民间画家,另外还有若干欧洲来华的传教士画家。康熙、雍正时称为“南匠”,乾隆时改称为“画画人”。而入宫的民间画家无一不是功力深厚、画工卓绝,经过层层选拔才能入住的顶级画家,其绘画水平自然无懈可击。

此瓶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装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乾隆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烧制而成。可见整器造型端庄雅致,胎体无任何杂质,洁白如雪,在此完美的胎体上,画师可谓竭尽全力,使用了“勾、画、皱、染”等多种绘画技巧成就了这件举世无双、冠古绝今的珍品之作。

绘画敷彩准确,毫无逸漏,技术水准极高。绘画技艺细腻生动,禽鸟鲜活灵动,颇富工笔意态,布局繁密而有致,不减清疏之气,益见设计构图之佳妙。

画面中月季、牡丹花繁叶茂,各自争相绽放,一只锦鸡相伴而立于怪石上,双目圆睁,作昂首顾盼状,尾羽在牡丹衬托下愈发显得华美劲健,华美富贵;脚下则是遍地花草,菊花于前方绽放。牡丹及锦鸡均由“富贵”之意,而菊花则象征“长寿”,整体可意为“富贵长寿”。

整器呈现出所谓“莹光”或“酥光”的说法。这两种与一般新瓷釉上出现的所谓“浮光”截然相反,而是蕴含着一种如玉如脂的光泽感,前者的光由内发,后者光由外铄。这种深厚温润的釉光是由于年深日久而自然形成的。

观此佳作散发出喜庆欢快、吉祥富贵的气息,满足了皇室的审美需求;表达了富贵长寿,鸾凤和鸣的吉祥寓意,实为一件国宝级珍品。

乾隆青花粉彩描金缠枝花卉纹螭耳尊


青花粉彩是乾隆时期由斗彩演化而来的创新品种,绘画工艺复杂,烧制难度极高,但烧造出来的瓷器色彩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因而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此尊不仅形制优雅,富丽堂皇,画工和色彩更是出类拔萃,代表了乾隆时期御用观赏瓷器瓶的最高工艺水平。

乾隆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青花、斗彩、粉彩、洋彩以及仿生瓷都极为别致。粉彩是乾隆彩瓷的主流,往往集压印、剔划、绘画、开光、色釉、镂空、堆塑、描金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件器物上。应该说乾隆时期的粉彩既有继承了雍正时期的瓷器装饰雅静的风格,也有重色浓彩、锦上添花之作。

从这件瓷器的装饰风格中,我们不难看出雍正粉彩瓷器的装饰遗风。另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乾隆帝偏爱茂美芬华之饰,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

此尊圆口,粗颈,垂肩,圆腹,圈足。肩、腹相交处对称置透雕螭龙耳。通体以青花粉彩装饰,腹部绘缠枝花卉纹,整体格调清新,别具艺术魅力。整器以青花粉彩为装饰,结合透雕技法,施彩华美。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乾隆 青花粉彩描金缠枝花卉纹螭耳尊 尺寸:

口径:12.7cm

高:32.7cm

足径:17.5cm

乾隆粉彩描金镂空出戟龙凤纹象足六方香薰


此器主要用于祭祖、以及陈设供具,经常放置于庄严的殿堂内。此熏呈庄严肃穆威严之势,体型硕大,散发出的气场如涌泉般强烈而持续,气势咄咄逼人,使人肃然警醒。

此熏分三段烧制而成,造型繁缛而夺目,给人极强的历史厚重感。因其祖先为女真、蒙古等多民族融合而成,因此有部分蒙古文化的传承,所以上半部乍看为传统的蒙古包造型。

熏身通周为六边形,分别绘祥云、龙凤纹。其寓意深邃,龙凤穿梭于祥云里,祥龙四海扬波、恩泽百姓;瑞凤则霞光万道,呈“龙凤呈祥”之态。描金出戟处塑贴拐子龙型,从腹部由六边扶摇而上直达顶珠。镂空顶珠精工细琢,绘祥云红蝠,在拐子龙的簇拥之下皇权毕现。

腹部分别绘双龙戏珠纹饰,龙珠乃龙之精华,龙与珠的争夺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熏底塑六只描金象足,极富创意又蕴含寓意,象与“祥”谐音,故有更多吉祥寓意,有“太平吉祥、吉祥如意”等。象鼻善于吸水,水即为财,而有吸财、招财的寓意。

缭绕的烟雾从香薰中散出,弥漫于整个皇宫里,昭示乾隆朝“国富民强、国泰民安”之隐喻。

元青花花卉纹戟耳衔环洗口瓶


这件元青花花卉纹戟耳衔环洗口瓶高26.3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9.2厘米

近二十年来,元青花赝品铺天盖地,而此件,“开门”的理由有三:一、纹饰朴实自在,无任何矫揉造作、喧哗之态;二、器口内的土沁、斑驳极为生动、流畅,完整地记录了出土之前数百年的生存环境;三、近百年来(传清末民国初时出土、民国时由杭州朱宏达收藏)的人间沧桑,于釉面上赫然在目。尤其是从瓶腹的易磨损处,可以认定釉面上的使用留痕合乎客观,是真实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伪造的。当然,此物的工艺手法和造型均显得十分古拙,其形制亦典雅,惟在元景德镇窑青白瓷和龙泉窑青瓷中有相类的戟耳瓶,这些,均属于鉴真上的间接理由。

再有,为什么说它是元青花,而不说它是明洪武朝青花,理由如下:一、该器颈部的蕉叶纹,叶与叶之间呈并拢型,其蕉叶的主脉,以浓笔的粗线条表示,此两种画法多见于元青花;而明初蕉叶纹的叶瓣,多为重叠状,叶与叶之间重叠,尤其是蕉叶的主脉,均予以留白,且无一例外。二、该器腹下的仰莲瓣纹呈分开状,叶与叶之间留有间隙,这为元青花特有。明初洪武时的莲瓣纹,已多数呈并拢型,即:莲瓣与莲瓣之间不留间隙,它们紧密相连,相互之间拥有一条共边。

清乾隆青花斗彩描金花卉纹天球瓶


斗彩是一种以釉下青花、釉里红和釉上多种彩结合而成的品种。创烧于明成化时期,至清康、雍、乾官窑中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且器型较大。总的来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叶无反侧”、“四季单衣”的弱点,图案性更强,青花是构成整个斗彩画面的主色,用釉下青花勾绘花纹轮廓,釉上用彩填绘,使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在一起,互相争奇斗艳。“斗”意即凑在一起,故称之为“斗彩”。

本次由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多年潜心研究,高仿的皇家宫廷名瓷是从故宫馆藏文物中精选出来的,共仿制22件,每件限量仿制80件,每件高仿品底书双款,除原款外还有中国文物学会、纪年和编版编号的款识,每件高仿品分别由中国文物学会颁发监制收藏证书。

这件清乾隆青花斗彩描金花卉纹天球瓶,原物早已流失海外,现藏于日本松岗美术馆,经与日方多次磋商,几经周折才把国宝“克隆”回国。此件物品是乾隆皇帝钟爱之物,陈设于皇家最显贵的地方。其胎洁白细腻,造型优美,口沿描金锦纹,腹部缠枝开光团花纹,整个纹样繁茂,线条工细而不失其生动有力,形象工整而不失其豪放和张力,色彩单纯而不失华富和热烈,是一种工艺性极强,最有绘画功力,艺术水平极高的高档陈列收藏品。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锦地开光花鸟图蟠耳瓶


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20种高仿品中,有6件清代乾隆年间珐琅彩瓷器。这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锦地开光花鸟图蟠耳瓶就是此次高仿国宝级文物之一。此瓶撇口,短颈,溜肩,鼓腹,胫收敛,圈足。肩部两侧各置一蟠耳,内施白釉。金彩口,颈部饰变形团寿纹。以各色彩料绘以缠枝花卉,两面开光绘花鸟图,足外墙饰一周连续回纹。足内松石绿釉地红料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瓶蕴涵着皇家的艺术性情,她的雍容华贵与典雅,无与伦比。

珐琅彩被世人誉为“彩瓷皇后”,是在皇帝的直接授意下创烧,并在皇帝亲自指导下发展起来,这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是罕见的。她一经问世就享受着宫廷画师出具样稿,由景德镇官窑瓷厂烧制上好素胎,然后送往京城皇宫内“造办处”选胎,再经“如意馆”画师绘画填彩,最后入宫内彩炉烘烧等一系列殊荣,在清宫独领风骚近百年。

珐琅彩艺术发展到乾隆朝,就进入了极盛阶段。后人评乾隆珐琅彩瓷有四绝:“质地之白白如雪,一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欲飞,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珠,鲜艳纤细,蝶有绒毛,且颈颈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有蝇头,四绝也。”乾隆珐琅彩之所以取得如此高超的艺术成就,宫廷画师精湛的技艺是其根本原因之一。

乾隆蓝釉粉彩描金开光龙凤纹大瓶


历朝历代的官窑瓷器中,什么纹饰应用得最多?非龙凤纹莫属。明洪武二年,朱元璋设立了官窑制度以来,这类纹饰在官窑瓷器中就从未间断过。

至于“龙凤呈祥”这句成语,究竟是先出现于传统文化中,还是先出现在青铜器上?这绝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类的伪命题,而是有实物为证。

历史发展脉络证实,龙凤是人们对权力崇拜臆念产生的图腾,自然界皆不存在。龙代表皇帝,凤代表皇后,但并非同时出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就开始有凤纹、及龙纹各自出现在不同的器型上,到了汉唐,龙凤纹则同时出现在金银器和玉器上。到了明永乐朝,在瓷器上同时形成龙凤居中的安排格局,才形成定制沿袭下来。

此瓶硕大无朋,气势非凡,造型则墩实凝重,釉面温润顺滑细腻,通体施蓝釉绘吉祥纹饰,开光处绘描金龙凤祥云。蓝,代表沉静、幽远;黄,象征尊贵、权力,两种色彩搭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瓶腹开光分别绘龙、凤纹饰。龙凤虽然都是祥瑞之物,但两者形象及内涵则截然不同。龙给人威严而神秘,不可亲近只可敬畏;凤则象征着美丽仁爱和富贵,龙凤结合则是太平盛世,高贵吉祥的征兆,准确的表达了“龙凤呈祥”之含义。

龙凤纹描绘的传神至极,而寓意更为深邃,龙凤穿梭于祥云里,龙纹出现时必然四海扬波、恩泽百姓;凤凰则是霞光万道、普天祥瑞之兆。昭示天下,“龙飞凤舞”国家兴旺,天下太平。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乾隆古铜彩嵌松石错金银龙凤纹出戟螭耳壶》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乾隆古铜彩嵌松石错金银龙凤纹出戟螭耳壶》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