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瓷砖瓷片 > 导航 >

陈景顺:40年收藏古瓷片标本10000多件

陈景顺:40年收藏古瓷片标本10000多件

瓷砖瓷片 瓷砖顺辉 瓷砖多厚

2021-01-25

瓷砖瓷片。

“有志者事竟成”。凭着对古陶瓷的爱好和痴迷,荥阳市索河街道城关村的陈景顺,用40年的时间,搜集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古瓷片标本10000多件,利用古瓷片标本潜心研究,并在古陶瓷专家的悉心指导下,积累了丰富的鉴赏经验,成为打击假文物的鉴赏专家。2006年他被河南电视台国际部特聘为河南电视台《华豫之门》栏目专家组成员。现任河南省考古学会古陶瓷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

上世纪90年代,成“家”立业

陈景顺今年61岁,1974年5月,他到禹县拉货搞运输。看到五颜六色的钧瓷,陈景顺一见钟情,自此开始了收藏生涯。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他开始收集流落在民间的文物。1991年春天,陈景顺与朋友到邙山野游,一件外形独特的陶器吸引了他。那是一件黑陶,浑身席纹,有三个小腿,当时是农家大嫂用来盛食喂鸡用的。陈景顺掏8元钱买了一个盆子,从农家大嫂那儿将这个“鸡食盆”换了回来。到家后,几个文物爱好者一看,居然是一件商代的黑陶鬲,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就是凭着这件黑陶鬲,陈景顺加入了中国收藏家协会。

水到渠成,成立“河南陈氏古瓷标本陈列馆”

为了普及文物知识,满足文物爱好者的观赏需求,陈景顺从上万片标本中挑选出精品2000多片(件),按时代顺序、不同窑口、不同品种,精心设计,上架陈列。通过省市文物部门的专家观摩,经荥阳市文管部门批准后,2001年6月成立了“河南陈氏古瓷标本陈列馆”,并同时向海内外学术界及广大收藏爱好者免费开放展出。在2000多片(件)的展品中,有隋代青瓷,唐代花釉瓷、唐三彩、唐代绞瓷、绞釉、黑瓷、白瓷和黄釉瓷。还有宋代汝官瓷、钧官瓷、天目瓷、影青瓷、宋三彩、襟加彩、白底黑花、白釉化、钧瓷及明清的青花瓷等等。釉色品种达上百种之多,而且釉色润如碧玉,画面千姿百态,生动传神,时代延续千年之久。

珍贵文物不自藏,精品捐献文管所

陈景顺收藏古瓷片名声彰显,多次参加全国、国际性的古陶瓷学术研讨会,已同美国、日本、瑞士、泰国、新加坡、意大利、英国、西班牙、韩国及中国台湾、香港和内地30多个省市文物部门的专家、学者进行过学术交流。

陈景顺爱好文物,热心弘扬古瓷文化,但他从来没有想过利用文物发财。2001年9月,陈景顺把多年来收集到的128件(套)珍贵文物捐献给荥阳市文物管理所。此举在荥阳市引起很大轰动,并受到荥阳市人民政府的表彰。这些文物包括人类早期使用的石器、商周的陶器、汉唐的瓷器、明代砖雕、清代刺绣、民国报纸以及“文革”时期的造反司令部布告等,几乎涉及我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和时期。其中裴李岗时期的石磨盘、石铲、石斧,唐代的一套白陶(共8个)、七星盘等文物已达国家二级、三级文物标准,具有非常珍贵的价值。(郑明驼)

taoci52.com精选阅读

瓷片标本是鉴定古陶瓷的利器


金当阳峪窑绿釉诗文枕标本

近年部分精品的收购价已达六位数

陶瓷研究专家楼钢表示,收藏瓷片一样可以保值升值

明成化景德镇官窑斗彩葡萄纹小杯

宋建窑黑釉曜变盏标本

简介

楼钢 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广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博物网CEO,中国古陶瓷协会会员。

开篇之际先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2003年秋,文博界一位相当有功力的古陶瓷专家打电话给我,说他一位在上海军界的老朋友离休后爱上古陶瓷收藏,交了不少学费,最近又有一批古董贩子跑过去要向这位朋友推销36件所谓的宋代定窑瓷器,他请了几位文博界专家过去掌眼,可这位老人家挺倔,就是不听劝说,非要买这批价值不菲足以倾家荡产的赝品,“哎真是没有办法,你能不能帮上忙拿个主意?”

正是这一年,我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原会长叶文程老师的全力支持下,执行主编《中国古陶瓷标本丛书》,并在各地专家学者、考古所、文管办等朋友们的协助下征集了中国历史上86座古瓷窑4万余件标本,建立了第一座中国古陶瓷标本研究中心。我想,既然专家的话不能说动这位老先生,那不妨就请他来中心参观,让实物说话!两天后老人家真来了,同行的还有两位中年男士,我明白这两位就是“卖家”了。东西拿出来,就是一眼的赝品,我也不多说,找出与每件赝品年代、形制、制作工艺都相对应的真品瓷片让老人家对比。这些瓷片都附有标签,说明这是哪年哪月在哪座窑址哪个朝代地层由哪位专家采集的。一小时后,两位卖家脸色铁青地带着36件瓷器走了,老军人高兴之余在广州住了三天,天天来看瓷片,后来他也成为沪上相当有实力的古陶瓷收藏家。

【古陶瓷鉴定很简单,就是比对:一件赝品和一件真品放在一起,只要是正常人都能看出端倪。】

其实,古陶瓷鉴定很简单,就是比对:一件赝品和一件真品放在一起,只要是正常人,不需要多说话就能看出端倪。当年耿宝昌老师、赵自强老师跟着孙瀛洲老先生学鉴定,孙老爷子就是拿出东西往你面前一放说“这个是真的!”或者“这个是假的”,如何区分?你自己看!问题在于,故宫的东西多啊,民间收藏爱好者又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真品来做标准器参照物?当然,古玩市场也能淘到真品,问题是要淘宝,你首先得建立起自己的真赝标准体系,这又是一个先要鸡还是先要蛋的选择题。要切实际地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可能就是获得可靠的真品标本——瓷片。这就是收藏标本对于鉴定古陶瓷的重要性。

【一件完整带“大明某某年制”的瓷片,可按一字千元叫价,收藏瓷片一样可以保值升值。】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刚刚恢复收藏,很多先知先觉者就开始玩瓷片,那时瓷片不值钱,而且各地大兴土木,工地上多的是,随便捡!这些玩家家里都堆积了大量瓷片,平时可以拿出来把玩、研究,或聚集同道探讨。渐渐地这批先行者都成了各地收藏界的中坚人物,业内就送他们一个雅号:“瓷片帮”,与玩赝品的“国宝帮”以示区分。而且正因为这些“瓷片帮”的成功经验,使瓷片价格也一路狂飙。1993-1995年景德镇市政建设出土不少明代官窑瓷片,开始没人要,后来就十块二十块一片地有人来收购,再后来就一百两百,到了今天,一件完整带有“大明某某年制”的瓷片,那可是按一个字一千元叫价的,比很多完整的古陶瓷普品还贵!有些特殊的标本其价格非常高,如近年在杭州出土的宋代建窑曜变盏瓷片,出土之际业内收购价就已达到六位数,目前更是要上到七位数去了。因此,收藏瓷片,一样可以保值升值。

如何入手去收藏?

细分类,系统性,目标集中

“好了,现在我明白了收藏瓷片的重要性了,可是,我应该如何入手去收藏呢?”这也是很多初入行者的疑虑。要解决还真得有讲究:中国历史上叫得上名的古瓷窑就有六千多座,每个窑生产瓷器的时间跨度有的长达千年以上(例如浙江龙泉窑从中世纪南北朝开始生产瓷器直到清康熙,跨度约1500余年),有的窑仅仅存在百余年就消失无踪(例如浙江德清亭子桥,仅在春秋时期存在约百年,又如广东南海文头岭南汉国官窑,仅仅烧制十数年)。恐怕很多人倾其所有花一辈子也无法收集这么多的标本,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收藏品类和爱好定向选择。例如喜欢玩明清青花,那就专收各个时代景德镇及其他地方性窑口如广西、福建甚至广东大埔等地生产的青花瓷瓷片;如果喜欢玩龙泉青瓷,就系统性地收集龙泉窑自南北朝开始至清代的青瓷标本。这样目标集中于一处,收集起来就可以得心应手,花费也不会太大了。

标本去哪里找呢?

窑址附近,古玩市场,网店

“标本去哪里找呢?”有朋友会这样问。

最好的来路是去相关窑址产地附近,要找龙泉窑标本,最好就去龙泉县;要找建窑标本,最好就去建阳市。可以去古玩市场,也可以亲自到窑址去采集,还可以向窑址周边的村民们求购,这都是不错的方法。近年来进入窑址采集已相当困难,各地都采取了古瓷窑窑址保护措施,一般有陌生人进入窑址区收集标本,很快就会有警方或治安员到来查询,如果没有正当手续,可以行使拘留,因此,最好不要轻易自己进入窑址区。此外,在一些中心城市的古玩店里也会有系列性标本出售,有些店铺还专做标本生意。例如在郑州古玩城就有全国最集中的经营河南窑口标本的店铺。此外,网上也有很多店铺或个人在销售标本瓷片。

标本就没有假货吗?

当然有!明清官窑标本是重灾区

“标本就没有假货吗?”当然有!有一年我带了一些新入行的朋友去北京,在潘家园地摊上就见到一位老者摆了一堆汝窑瓷片售卖。一位来自香港的朋友前去询价,说买一片是五百元,全部买了就五千元。香港朋友找到我说寻到宝了赶快过去买。结果蹲下身细细查看,共计十七件竟然只有一件是真品,其余都是以临汝瓷替代的,市价只在三十元一片左右。通常普通窑口的标本相对真品机会大。2015年夏天我去景德镇周边考察青白瓷窑,在南市街周边村子里,农家后面是竹山,竹山里就是古瓷窑,每天上山下山劳作,路边就能捡一担挑标本回来,一蛇皮袋标本也就三百元。而一些历史名窑如汝官窑、南宋官窑、元青花、带朝代款的明清官窑等标本,因为其价格高,就有人专门去做假。上世纪末景德镇出土不少元青花瓷片,开始价格不高,收到的都是真品。后来价位上去了,就开始出现仿品以及拼凑件,也就是将真假瓷片拼成一件修复件出售。还有一种手法是将相类似的窑口的瓷片冒充名窑,例如上文讲到的用临汝窑瓷片冒充汝官窑瓷片,用小梅窑瓷片冒充修内司南宋官窑瓷片等等。目前明清官窑标本是重灾区,仿制水平相当高。

怎样的标本才是正确选择?

断代无误,信息量多,形成系统

最后说说如何正确选标本。既然是“标本”,就是用于做标准器,因此,收标本有三个原则:第一,断代无误。千万不要好奇去收集一些似是而非,或者是窑口不清晰、年代不清晰、形制不标准的东西。当然,有一些特型标本虽然目前没有定论,但很可能将来会成为名瓷的,例如90年代的修内司官窑、本世纪初的张公巷青瓷等等,在确保是老窑器的情况下也值得收,可以先另外存档,不要与其他的标准器相提并论,直到业界有定论之后。第二,尽量选择蕴含信息量多的,例如“有天有地”,即既有底足也有口沿的,特别是有文字的、有官窑款识的、有民窑纪年款的、有特别图案的;此外还要注意这个窑口瓷器在每个年代的代表作品。第三,尽量形成系统。例如这个窑口有几种碗?几种盘?几种瓶子?几种尊?每种都设法收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一旦某个窑口的标本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价值就大大提高了。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欲涉足瓷器收藏 可先从瓷片标本入手


 古瓷器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具体化、艺术化的重要载体,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道厚重恢弘的文化长廊,对于古瓷器的收藏价值的定位也是对文化的正确理解。在当下热气腾腾的瓷器收藏市场,人们兴奋于拍卖行不断被刷新的纪录,古代官窑陶瓷可谓一物难求,价格更是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古瓷器的收藏价值,越来越多地被更多人所认可。

专家建议,普通收藏者在收藏瓷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入对门,路子要正。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讲特别重要,一旦路子走错,可能终身都难纠正。市场中不乏花费巨资错买了许多赝品而至今执迷不悟者。初学者要从瓷片标本入手,不要开始就买完整器,一定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高起点”。

多看少动,戒除贪欲。多看权威书籍、图册,多学习理论知识,夯实基础。多看实物,经常到博物馆去领悟真品的神、形、釉、胎、纹饰等特点,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但这只能是宏观的感悟。博物馆只能隔着玻璃看,不能上手,如同隔靴搔痒,很难掌握微观特征,故有它的局限性。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多上手瓷片标本。

研究揣摩,提高悟性。搞收藏“悟性”很重要,“悟性”从何而来呢?靠研究、靠比较、靠分析、靠揣摩。对瓷片标本要反复研究、仔细琢磨,悟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你的悟性就能提高。

广交藏友,参加收藏组织。初学者要积极参加收藏组织,参加收藏会所的学习,这是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

老人收藏瓷器三百多件-陶瓷


今年63岁的沈照启是个性情耿直,有一说一的老人,他从小就对古董瓷器喜爱有加,自从走上瓷器收藏之路,三十多年来共收藏瓷器三百多件,足迹遍布全国大大小小的知名窑口和山野村落。沈照启常说:“我收藏瓷器只追求精品,尤其最喜欢那些庄重、大气、寓意深刻的瓷器。”

从小与瓷器结缘

沈照启的爷爷过去是北京西四北大街上一家老字号的老掌柜,早在抗战和民国以前就喜欢收藏一些老古董。沈照启记得小时候家里面有两个大躺箱,他爷爷当时就将收藏的古董放在里面。他小时候经常登高去躺箱里一探究竟,也失手摔坏过爷爷珍藏的瓷器,当然也没少因此而挨揍。不过,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沈照启与瓷器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沈照启对记者表示,自己从小就觉得这些东西很美、很喜欢,而这个童年时期留下的烙印也一直伴随他直到今天。

到了“文革”时期,沈照启居住的大院里面有一个被他称为“三大爷”的人,解放以后靠登三轮车生活,家里面也有几个大躺箱,不过收藏的东西主要是以字画为主。当时“破四旧”之风盛行,因为沈照启一家所居住的平房有独立的灶台,于是三大爷就求沈照启帮他烧字画,沈照启说:“那时候我虽然一边烧一边看,但直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心疼。”

这之后,沈照启参加了东北兵团,直到1976年回到北京后,他心里依旧有一个收藏梦。而一想到要搞收藏,他首先就想到了爷爷当年珍藏的那些宝贝。“我爷爷1957年把产业交给国家以后,我一直以为他把那些古董都拿回老家了,后来我有机会回老家找这些东西,可是老家的房子已经被我哥哥给卖了,东西一样都没有找到,特别的遗憾。”沈照启对记者表示,不过即使是这样,他也没有放弃,反倒是由此开启了自己长达三十多年的收藏寻宝之路。

走四方收瓷器

1979年,沈照启正式开启收藏之路的第一站就是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一出手就收了一个陶罐,当地人告诉他是从古井里面淘上来的东西,后来拿到文物公司做了一次检测证实了陶罐是商代的。临走的时候,曲阜一个老朋友送给他一个玛瑙鼻烟壶,上面还有一个墨玉的荷花。不过,因为当时“文革”刚结束不久,文物商店还大敢收购来自民间的古董。于是,沈照启就将那个鼻烟壶送到了北京颐和园石舫旁边的一个古玩店里。古玩店的一个老先生看了之后觉得挺好,就以当时15块钱的价格收购了。从此以后,沈照启又是四处寻宝,曾经到过山西、陕西、河北、辽宁、福建、浙江等地,几乎跑遍了各大知名窑口。而在谈到搞收藏的开销时,沈照启说:“我是1983年从工厂辞职的,之后虽然自己也开了家工厂,但是基本上大部分收入都买了古玩了。”

在四处寻宝的过程中,沈照启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就是专门到偏僻的地区去寻宝,沈照启对记者说:“就像中国有句古话所说的,‘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野’,反过来也是一样,历朝历代的名人雅士中,有许多人为了逃避当时的动乱也好,迫害也好,都选择了隐居山野,因此,也很有可能从那些地方找到些好东西。”每到一个村落,沈照启都会首先站在高处看这个村子里面的建筑,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历史传承的古村落,他都会仔细观察村子里面的建筑。沈照启觉得,这时的自己就好像是风水先生一样的,通过村落住宅的造型和制式就可以大体判定哪里可能会有好东西。之后他就开始跟村子里的人交朋友,等熟悉了之后,再看看可不可以收购一些自己心仪的东西。不过,沈照启也表示,自己从不会夺人所好,一般都会询问卖主将东西出手的原因,而得到的回答也往往大多是因为生活所迫。

在回忆自己的收藏经历时,沈照启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件关于收藏情谊的故事。他有一个朋友是福建人,祖上是做官的,留下了很多东西。沈照启之所以后来能够和他成为朋友,就是源于当年那个福建人带其父到北京看病,因为筹钱要买几件瓷器,沈照启看那些瓷器挺不错的,就都买了,也没有跟他砍价,而且一听说他是为了给父亲看病,又多给了他两千块钱。沈照启回忆说:“他为人很纯朴,一开始执意不要我的钱,我非要给他,于是他让我第二天还过来,他要再带两样东西送给我,就算是跟我交个朋友。”第二天沈照启和那个福建人又如约见面了,这之后二人便成为了好朋友,两家之间此后也经常往来。

收藏之乐在于文化

在听沈照启谈论收藏经历的过程中,他强调最多的就是文化。沈照启指出,中国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从器形上、文饰上都有很多的文化寓意,比如“鹿鹤同春”、“福寿万年”、“子孙万代”等等,这些都寄托了中华民族对于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望。而沈照启在欣赏自己所收藏的瓷器时,也会分析、研究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比如说有一片竹林,旁边有两只鹌鹑,开始的时候自己不懂这些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好看,后来通过读书,通过研究,才知道是竹报平安的意思。”沈照启向记者介绍说。

总结起来,沈照启认为收藏对每一个人来讲都应该是一种享受。“我这么多年得到的体会就是文物收藏里面其实包含了历史、文学、美术、设计、材料等等的学问,能够让你沉浸在文化的氛围里享受到无尽的乐趣。”而在三十多年玩瓷、研究瓷、欣赏瓷的过程中,沈照启发现自己过去容易急躁的性格也有所转变,并且逐渐养成了一种对很多东西都要进一步搞清楚、弄明白的习惯,而这也正是他玩瓷这么多年来的切身感受。

伊有成:古陶瓷收藏,标本第一


南宋龙泉窑鬲式炉

龙泉溪口窑把杯

南宋官窑叶形笔洗

南宋官窑长颈瓶

本版采写、摄影信息时报记者陈川

广东古董文化研究会会长伊有成坚持收藏和研究相结合,在阅读大量书籍和资料的基础上,常去全国各地的20多个古窑遗址,不断搜集古窑瓷片。他主张,“学古陶瓷收藏,标本第一。有了标本,通过对比研究,才会有眼力分辨真伪好坏”。

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专注古陶瓷收藏之前,伊有成的收藏涉猎很广,除古陶瓷外,还对玉器、钱币、竹木牙雕等各种杂项都感兴趣,但渐渐地他发现,这对于个人的精力和财力都是不小的负担。1991年一次偶然的杭州之行,让他找到了延续至今的有个人特色的收藏方向。

龙泉窑VS南宋官窑

当时伊有成在杭州出差,参观了南宋官窑博物馆出土的南宋官窑标本,发现一件修复的笔洗釉色和形制与龙泉窑差不多,便问展馆的工作人员:“这不是龙泉窑的瓷器吗?怎么也放到这里展览?”工作人员向他解释:“这是南宋官窑出土的,与龙泉窑的瓷器很不一样的。”

龙泉窑和南宋官窑的瓷器看起来十分相似,但市场价格相差甚远,有不少人因看不准而蒙受损失。由于龙泉窑在历史上还特意仿烧过官窑瓷器,使两者愈发难辨。杭州之行对伊有成的触动很大,他决定开始研究两者的异同。

因龙泉窑出的多是日用瓷器,如今在古玩市场上多见,且价格相对便宜,而南宋官窑少见,即使是瓷片也不好找,价格还贵。在每月工资还只有二三百元的上世纪90年代初,伊有成曾经一次性花800元买了两小块南宋官窑瓷片。如今他收集的各种龙泉窑和南宋官窑瓷片已达200多件。

伊有成先后9次前往浙江龙泉窑、南宋官窑遗址,以及南宋官窑博物馆参观考察,收集了数百件瓷片标本,今年他还准备去第10次。他还与许多对龙泉窑和南宋官窑有研究的当地专家学者广泛交流,甚至和专门高仿官窑的老板都交了朋友,购买高仿标本,进行对比研究。

有眼光才能捡漏

通过多年反复对比研究,伊有成对龙泉窑和南宋官窑的区别越来越有心得,他从胎质、釉色、敲击声音、形制、工艺等诸多细节方面对两种瓷器做出了区分,体察入微的好眼力让他常常获得“捡漏”的意外之喜,也因此在古玩界被人尊称为“龙泉王”。

1999年,他在广州古玩市场天光墟逛,一位老板向他推销一件“龙泉”小炉,一看之下,伊有成暗喜,他认出那实际是南宋官窑。开价8000元,最后以6000元成交,当时他还是向朋友借钱买下的。拿回来后,很多朋友过来看,都认为这就是龙泉窑,不值那个价。直到几年后,有真正识宝的人专程从浙江赶过来,以比原价高出百倍的价格从伊有成手中购入这件瓷器,朋友们才对这件宝贝有了重新认识,纷纷对伊有成超前的鉴赏眼光表示钦佩。

在多次古陶瓷展览中,伊有成都拿出一件官窑瓷器参展,展牌上只写“南宋青瓷”,不写窑口,让参观者自由评判。自然也有识宝的人,但毕竟是极少数。有感于此,伊有成萌生了组织一个平台的想法。2006年,华夏古董研究会正式成立,在朋友们拥戴下,伊有成当了会长。他鼓动大家研究、认识古陶瓷,不定期相约观赏标本、交流信息和心得体会。如今会员已有200多人,其中的专家不定期帮市民鉴宝,还开设了古董鉴定方面的培训班。

观察近年古玩市场的变化,伊有成预测,在明清瓷器的热潮后,唐宋古瓷器的收藏也将迎来兴盛。他希望有兴趣者一起来研究,共同来探讨,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古玩艺术传承并传播开来。

藏家简介

伊有成

广东古董文化研究会会长,国家陶瓷鉴定评估师。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先后考察了南宋官窑、龙泉窑、越窑、汝窑、钧窑等多处古窑遗址。多年来收藏了不少唐宋名窑瓷器精品,尤其对龙泉窑和南宋官窑情有独钟,收集了丰富的标本和资料,具有一定鉴定水平。

实用贴士

古陶瓷收藏如何进阶

1.初学

伊有成建议,初学者首先要研读《中国陶瓷史》或冯先铭著的《中国陶瓷》、耿宝昌著的《明清瓷器鉴定》,以及其他有关古陶瓷鉴定的书籍,了解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和古陶瓷鉴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可以参加古陶瓷培训班,对古陶瓷鉴定的方法和技能有所了解和认识。

“古玩界很强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以选定一位对古陶瓷有一定鉴定水平和人品较好的师傅是很重要的。在师傅的陪同和认可下,买一些正确的古陶瓷标本,利用这些标本好好练习识别真品和仿品的眼力,这是练好基本功的重要一关。”伊有成说。

2.提高

“初步掌握了古陶瓷的鉴定方法和技能后,要走进古玩市场,在古玩市场的大风大浪中提高自己的眼力”。

伊有成介绍,在这个阶段是交学费最多的阶段(买错东西),要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每买一件东西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并要多请师傅指点。

“要多看实物,多去参观博物馆和有关陶瓷的展览,多看老收藏家手上的藏品,还要多去各古窑址考察;要多记各窑口,各朝代古陶瓷的特征,如古陶瓷鉴定的十个要点(胎体、釉质、形制、工艺、纹饰、款识、重量、颜料、气味、声音);再要多想,即多想古陶瓷的发展演进过程和它的传承关系”。

3.收获

“这一阶段就要去收藏一些好的藏品。”伊有成说,“要收藏一些自己喜爱的、文化品位较高的、值得欣赏和把玩的藏品,也要注意收藏一些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高档藏品”。

伊有成表示,“古陶瓷鉴定知识是学无止境的,考古资料又不断有新的发现,鉴定的依据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所以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这样才能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古陶瓷收藏家。”

建党90周年收藏品热潮未退


今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90周年,为了迎合这个伟大的节日,歌颂我党走过的峥嵘水月,名窑、名师们竞相推出了以建党90周年为题材的陶瓷艺术作品,受到了收藏爱好者的喜爱,现在虽然七一已过,但建党90周年收藏品热潮未退,今天,瓷库中国小编就为您介绍几款精美的建党90周年收藏品。

第一款凌宗正大师手绘《江山永固》花瓶

《江山永固》五岳山水国画瓷,展现祖国锦绣山河、讴歌当今和谐盛世,由一主四辅套瓶组成,主瓶为五岳之雄“泰山仁和尊”,四辅瓶分别为五岳之秀“衡山礼尚瓶”、五岳之险“华山智慧瓶”、五岳之奥“嵩山忠义瓶”、五岳之奇“恒山诚信瓶”。

第二款《九州同春》灯笼陶瓷茶具

第三款《红火伟业》梅瓶限量版

该款梅瓶以映山红为主题,映山红迎风玉立、热烈绚丽,如同共产党人昂扬的斗志、火热的的激情。如火如荼、漫山怒放的映山红,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救民于水深火热、救国于危急存亡,并开创国强民富新时代的红火伟业,更寄予着对在党的领导下、国家人民再创美好未来的热情祝福。

瓷器收藏从古瓷片开始


瓷器收藏是普及性最广的收藏门类。谁家里没有几件老辈人留下的盘和碗?这就是最基本的藏品,也可以作为刚入门的向导。笔者认为,收藏瓷器先从残片玩起,应该算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因为瓷片虽小,却也汇聚了整器的大部分特征,如胎质、釉汁、青料、画工等。

好瓷片一般具备如下特征:一是保留了大部分画面或图案。二是具有款识,或是具备典型的时代特征。三是边缘齐整(如圆形、矩边形)、便于保存。四是天地具全,比如碗,从碗足到口沿都可以看到,可以推断出碗高,复原口沿直径或底足直径。五是稀有少见的瓷片,如图录中未出现过的,或在藏友圈中未见过的。六是名窑口或著名画片,如成化斗彩鸡缸杯瓷片、永乐缠枝莲压手杯瓷片、嘉靖鱼藻纹瓷片等等。

瓷片最好要拣,而不是去买。拣瓷片有几大“功德”。一曰“真”,谁也不会把现代瓷器砸碎后,将其埋入几米甚至10余米的地下去骗您。二曰“实”,您可以通过地层关系了解瓷片的大致年代,通过众多瓷片的互相印证,获知瓷片的窑别和年代。三曰“廉”,拣瓷片不需投入大量资金,只需一把小铲、一只手袋。四曰“全”,鉴识瓷片时可以全面观察胎质、釉色、造型、画工,而面对一个整器,您是看皮看不到瓤。

一块小小的瓷片,看上去冷冰冰、土锈斑斑,但其中蕴藏着大千世界。

古瓷片何处觅呢?到处皆有可能,特别是老城区,只要您留意,说不准就有收获。笔者曾在北京什刹海的岸边拣到过清代康熙青花松鼠偷葡萄的残片;曾在德胜门内的后罗圈胡同拣到过清道光年间青花婴戏图残片;在圆明园刚挖出的河泥中,也拣过清乾隆青花游龙纹残片……当然,最主要的是在基建工地上拣拾,今天这种机会太少了。建筑垃圾的填埋场,特别是挖基坑的土运送的地界,是非常重要的拣拾地。

实在不行,您也可以到古玩摊上购买,但是,一定要谨防赝品。许多赝品卖不掉,极有可能“化整为零”,打碎赝品,把瓷片卖给您。

红瓷演绎的建党90周年收藏品


七一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红色的风潮还在猛烈的吹着。按照惯例,一类收藏品的盛行至少要在一年以上。今天,瓷库中国小编就为您介绍几款红瓷演绎的建党90周年收藏品的风采。

这是由杨俊大师亲自创作监制;其运用五彩花纸工艺,而九朵国色天香的牡丹,代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年征程。牡丹,花中之王,也是中国国花,富贵繁荣的象征,寓意着天下太平,国家昌盛,大气恢弘的风度,盛世堂皇的气象,与全国同贺,九州共欢乐的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成立盛事交相辉映,也是对世界和平,人民幸福的浓浓祝福。缔造魅力永恒的审美时尚;韵味十足的五彩颜色与辉煌的红色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成就极致尊贵的大雅之美,更极大地升华了其整体价值。是一件具有纪念价值收藏品。

红火伟业梅瓶为建党90周年特许纪念收藏品,纪念意义重大。值建党9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用国瓷记录辉煌与成就。红火伟业在“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传承基地烧制,由75岁高龄国家级艺术大师李人中大师亲自督造。国瓷标准,全球限量发行,是献给建党90周年的尊贵礼品,亦是收藏的最佳首选。

一收藏爱好者 5年收藏上千个陶瓷酒瓶


7月20日,在新花鸟市场认识冯新桂时,他收藏的陶瓷酒瓶引起了记者的采访欲望。先后两次采访,在四个小时的长谈中记者发现,这名来自钦州的民间收藏爱好者,从2003年至今,共收藏上千个各种造型的陶瓷酒瓶。谈到这些藏品,冯新桂说,通过收藏这些具有艺术价值的陶瓷酒瓶,他的心情无比快乐。

陶瓷瓶成家中宝贝

当天上午9时许,走进金牛桥路冯新桂的家,映入记者眼帘的都是收藏品,除了各种陶瓷酒瓶,还有字画、铜钱、瓷器等。原来,那都是他在收藏酒瓶之前喜欢的藏品。

冯新桂称,2003年以前,他一直在钦州玩收藏,当时并没注意到陶瓷制作的酒瓶子。有一天,他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北京、上海、武汉有人收藏陶瓷制作的酒瓶子,这个藏品具有收藏潜力。看了这则新闻,冯新桂开始注意这方面的收藏了。

刚开始,冯新桂都是到酒店里向人家收购,后来觉得单与酒店联系收不到比较特别的酒瓶子,于是开始跟一些酒厂联系。“几乎每周都会跟他们联系一两次,他们如果推出新样式的酒瓶,就会通知我注意收藏。”冯新桂说,只要觉得很特别的酒瓶,他都会收购回来,特别是一些仿青花瓷制作的酒瓶子。

广西生产的陶瓷酒瓶也是冯新桂喜欢的藏品,在他家中,就摆着几个以广西东兰铜鼓为造型的酒瓶子,瓶身的铜鼓图纹明快清晰,带着浓厚的广西民族气息。另一套以会展中心为原型的酒瓶子很特别,白色的瓶身,显得庄重大方。

收藏千个酒瓶子

5年来,冯新桂已收藏上千个酒瓶子,大部分都摆放在钦州的家中。遗憾的是,由于这个收藏在广西还属于“新兴行业”,在钦州仅有两位藏友跟他沟通。

2008年3月份,冯新桂带着收藏的一些陶瓷酒瓶来南宁查看收藏市场,发现这里有10多名藏友在收藏陶瓷制作的酒瓶子,于是扎根南宁。

如今,冯新桂收藏的酒瓶子的种类繁多,产地也广泛,有广西的,还有江浙一带的,最远的酒瓶子来自西藏。冯新桂说,酒瓶子的收藏要有一定的讲究,他只收藏用陶瓷、紫砂制造并具有一定艺术特色的酒瓶子。玻璃酒瓶子到目前他只收藏了三个,一个是北京天坛造型的,一个是茅台酒特制版,第三个是五粮液特制版。

学习藏品鉴赏知识

收藏是一门学不完的学问,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在冯新桂的家里,除了藏品,记者看到最多的就是有关收藏鉴赏的书。《金银器·中国文物鉴赏丛书》《玉器鉴赏·中国文物鉴赏丛书》《中国古钱大集》……各类书籍都反映着冯新桂对收藏的热爱,与对收藏知识的热切追求。冯新桂说,平时除了买书来充实自己,他还坚持订阅报纸,了解最新的收藏信息和学习鉴赏知识。

在冯新桂的家里,仿佛置身于一个收藏的世界。看着满屋的藏品,冯新桂一脸的满足,不停地找出20多件令他得意的藏品,一一展示给记者看后感叹道:“有空时,就看看这些藏品,虽然不是价值连城的东西,但心情会变得愉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