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宋代湖田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湖田窑影青瓷怎么鉴定?

湖田窑影青瓷怎么鉴定?

宋代湖田窑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怎么鉴定 古代龙泉窑瓷器鉴定

2021-02-01

宋代湖田窑瓷器鉴别。

湖田窑影青瓷怎么鉴定?影青瓷也叫映青瓷,其前身是青白瓷,被称作“色白花青”的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所独创,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所以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窗”之句,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枕。元代的青白瓷产品有的还印有“玉出昆山”和“玉出昆冈”铭款。南宋时大量生产,而且“著行海内”,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当时的影青瓷绝大部分为薄剔而成的透明飞凤等花纹。这些花纹由技艺高超的陶瓷艺人在坯体上刻制之后,以透明青釉,以高温烧制而成。

“影青”的造型非常丰富,主要有盘、碗、洗、盏、钵、盒、瓶、壶、罐、枕、注子、博山炉、动物、堆塑人物等等。从窑址调查和纪年墓出土情况来看,“影青”瓷草创时期是在宋太祖建隆至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这一时期产量小,器类简单,主要为碗、盘、碟之类,也有盒、钵、注子、注碗等。器物造型多承袭晚唐、五代遗风,器型低矮,圈足宽大,唇口及壁都较厚。为防止烧时变形,因此在器物口沿下常留有一道厚纹,这种做法至今尚存,俗称“撑口泥”。也有的器型仿金属器,如瓜棱形的壶身、细长弯曲的壶流、盘碟腹壁的棱线及碗、盘多作花口五出或六出等。而宋真宗天禧至宋神宗熙宁年间,“影青”瓷产量大增,器类也多种多样。这时期的产品多为广口小底,圈足窄而高,器壁弧度加大,胎体多上薄下厚,与前一时期的厚唇形成鲜明对比。器型以盘、碟、碗居多,较多见的还有盆、炉、钵、罐、盂、盏托、盒子、注子、注碗、盘盏、台盏等,堆塑瓶也偶有出土。其中,注子、注碗是配套使用的一套酒器,注子曲流带把,壶身作瓜棱形,盖顶饰以狮钮,注碗则多呈仰莲形,全器造型生动,恰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是北宋市民生活的常用之物。盘盏与台盏则是与注子、注碗相配使用的酒具,相当于现在的酒杯。

影青瓷釉质的手感和观感,犹如青白玉一般,这是在鉴识宋代影青瓷时首先要考虑的。若遇干枯无光,釉面粗糙,或反之过于莹洁润滑者,则要谨慎。

又如影青瓷的胎色,洁白细腻,淘洗精细,有的器物精细到几乎脱胎的程度,但在制坯和上釉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够均匀之处,坯胎有厚薄,釉面有流淌,故若遇胎质过分精细洁白,状如粉末,露胎和釉面均光润无瑕疵者,须小心。

再如其纹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北宋早期影青瓷和元代的同类器物,花纹都不及南宋;若遇上像元青花上的人物故事图案,则显然值得怀疑。

宋、元时期的影青瓷器的底部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北宋影青瓷器的底部较高,南宋次之,元代则很矮,甚至接近平底;且底部颜色各异。

在瓷器作假的传统手法中,有种接胎法,但它在影青瓷的作假中并不流行。原因在于:其一,影青瓷使用的是透明釉,容易看出接胎痕迹,技术上不好处理;其二,若是高档的印花工艺影青瓷器,工艺根本不可能统一;若是刻花工艺的影青瓷器,前后刻划的花纹定然风格难以一致;其三,若是素胎器,由于目前市场价格并不高而作假的成本却不低,接胎的经济价值甚微,作假者极少。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怎么鉴定湖田窑?


怎么鉴定湖田窑?湖田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位于今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是中国宋、元两代各大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著名的古代窑场。遗址保存的遗物非常丰富,历代古窑遍地,有宋末的“马蹄窑”,明早中期的“葫芦窑”等。在该遗址上建立起来的湖田古窑址陈列馆,展示了在这里出土各种窑具和瓷器。1982年,湖田古瓷窑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中晚期,选用表层风化最佳的瓷石原料,淘洗澄湛工艺逐渐完善,拉坯成型技艺日趋成熟。尤其采用旋坯工艺,用铁刀在阴干的毛坯上旋削修整,使瓷胎薄腻至极,造型规整秀美,其实大批量烧造的斗笠碗,口径20厘米有余,面碗壁厚度尚不足0.2厘米。如此大口径薄胎器,即便明、清两朝造瓷技艺发展至巅峰,也无法大规模再造。

这一时期,釉料中釉灰用量较多,釉熔融较透,透明度特别好。釉层中气泡、析晶以及其他残留物较少。刻花、划花、模印花纹的凹痕宽度、深度不同,釉层堆积厚度和块面大小多有变化,釉色由淡淡青白色向天青、湖绿渐次演变。纯净明澈并富于色调变化的硬青釉,大大强化了纹饰的艺术效果,给人以“音乐旋律绎如心灵”的美感。

棕眼是影青瓷釉面的一个重要特征。坯胎用的是生料,高温烧结产生大量气泡,气泡通过釉面逸出,有些釉表面未被及时填平,而形成大小不同的棕眼。棕眼不光凹馅面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形态也有差异。多数只是釉表面的凹痕,一些却有针管样细孔穿透釉层,连通瓷胎。经近千年土浸,釉层下的胎上,形成大小不一的放射状扇型土浸斑。灯光照射影像明显,可作为鉴定的重要佐证。

鉴别方法

一、湖田窑瓷器首先从釉上看,真正的湖田窑瓷器青白瓷釉稍厚,施釉不均匀,积釉处多发青色,上手后润滑挺括,叩之清脆悦耳。而仿品施釉均匀,釉薄而无神,上手后发飘,发色青绿不一,摸之釉面发涩、发黏。

二.从湖田窑瓷器底足上看。真品青白瓷很少有底满釉的,多为垫烧,由于胎土细洁,所以垫烧处多有黑褐色色斑。一般情况下是高圈足,足壁深且薄。而仿品胎土不致密,黑褐色色斑多为人为所做,很不自然且胎足发软,为提高档次还多有满釉现象,正如这件仿品的底足一样,圈足很矮,满釉但无神。

三.从湖田窑瓷器工艺上来看。湖田窑瓷器青白瓷印花水平不一,有精有粗,图案也是有清晰有模糊,印花处釉水有厚有薄,积釉现象明显。而湖田窑瓷器仿品多为机器印制,做工死板但很精细,一般图案较清晰,釉色均匀但偏薄,无积釉与沉着感。

怎么鉴定湖田窑瓷器


湖田窑是汉族传统工艺中的精品,主要生产地在于江西景德镇进行烧造,在中国宋、元朝两个时期迎来了属于它的兴盛时期,无论是从其制瓷规模上,还是延续时间烧造的时间上、工艺的精美程度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湖田窑早在我国的五代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其烧制的历程,主要烧制青瓷和白瓷,而在北宋时期虽然还是以烧制青瓷和白瓷为主,但是在其烧造的工艺以及装饰的技法上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釉色介于青、白两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显青,釉瓷原料较为的细腻洁白,对于瓷器的釉面光润程度也有着非常高水平的展现,即有着白瓷的雅洁素锦之感,又有着青瓷的独特韵味,所以从古自今都非常受收藏爱好者的欢迎。由于湖田瓷烧制工艺较为完善、做工较为精细,但是当时人民对于瓷器收藏这一意识稍有欠缺,所以导致许多湖田窑的瓷器都被损坏,流传至今的瓷器较少,收藏价值较高。

湖田窑烧制的青瓷造型十分的优美以及装饰的技艺都是非常独特的,如:刻花、划花、莲花纹、水波纹等,构图结构十分的完整但却不冗杂,线条的流畅感较强,这也是我们进行鉴定湖田窑青白瓷器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其瓷器的釉质可以进行初步判断是否为宋朝时期的瓷器,釉面粗糙的或者是过于光滑的都要慎重的进行辨别,很有可能就是现代的仿品;其次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器物的精细程度,有的器物可以达到脱胎的程度,在其制胚的过程中以及上釉的过程中,会存在着不均匀的的地方,有的会更薄、有的则会更厚,所以还是需要我们仔细的观察瓷器的表面,有无瑕疵,在进行最终的判断。

北宋时期不论是在淘洗的过程中,还是拉胚等制瓷的工艺中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主要采取了旋胚的工艺,这一工艺常常会致其瓷器的胎层较薄,造型较为工整,纹饰也有着鲜明的特征就是以素雅洁净为主,如果出现像元朝时期器物表面的人物故事图案的话,则一定是仿品,所以我们在进行鉴定湖田窑的时候,还是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运用自己所学的古玩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最后我们还可以观其器物的底部,如果瓷器底部较高或者相对而言较高,那这件器物就非常有可能是真品,但是如果瓷器底部较低的话,那这件器物则非常有可能是仿品,所以还是需要我们要有着基本的判别知识,或者可以选择中介机构帮我们进行挑选。

湖田窑瓷器真品鉴赏及价格:

1:南宋湖田窑影青托塔罗汉,尺寸:高21.5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1,500,000,成交价: RMB 1,380,000 ,成交时间:2019-07-06,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罗汉慈眉善目,作悲悯状。五官端正,天庭和两腮丰满圆润。鼻如悬胆,两耳长垂,双目微睁,上下唇抿成短短的弧线,嘴角略微下垂,面容慈善祥和。右手举于胸前,左手托一宝塔,端祥而坐,悠闲自得。上身部衣着交颈长袍,宽松肥大,衣褶线条流畅,肌肤丰润,颇显质感,又显曲线美。下半部,密密迭褶裙,形成了强烈的样式,十分自然得体。湖田窑素胎瓷塑贴近生活,以写实的手法将神仙人物绘塑的栩栩如生,为宋代雕塑艺术的一个高峰。此尊素胎瓷塑托塔罗汉将雕塑的艺术美与材料的质地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纯白为基调,仅以湖蓝的釉水区分衣饰,摒弃彩饰,更强化了罗汉不同凡响的精神境界。

2:北宋·湖田窑剔刻牡丹纹粉盒,尺寸:高6.7厘米;直径14.6厘米,估价:RMB 400,000 ~ 600,000,成交价: RMB 632,500 ,成交时间:2017-12-23,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湖田窑以烧制青白釉瓷器闻名。青白釉青中有白,白中闪青,以介于青白二色之间而名。青白釉瓷胎体轻薄,所印、刻的花纹迎光透视,内外可见。景德镇烧造青白釉瓷的窑厂很多,以湖田窑规模最大,其产品种类丰富,质量精良,最具代表性。盒子母口盖盒紧密。盖面微隆,装饰两层纹饰,中心装饰折枝牡丹纹,牡丹盛开绽放,花叶舒展,边沿装饰花叶纹一周;采用深剔浅划工艺,先用深刀剔刻出牡丹花朵及枝叶的轮廓,再浅划出花蕊及叶脉,富于层次。直璧,至底急内收,圈足过釉,为足心支钉垫烧无釉,露出细白胎。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此粉盒内置三个造型各异的杯形托,杯分别作海棠花形、桃形和莲花形,并刻划花纹,以区分不同种类的胭脂粉。此粉盒造型规整,精工细作,为宋代湖田窑登峰造极之作。此盒所采用的深剔刻工,以北宋早、中期的使用最为巅峰,其一度流行于南北方诸名窑。如河北定窑、陕西耀州窑之深剔,锋痕爽利,气势外溢。再如浙江之越窑,深剔圆融,配以浅划,层次分明。

3:南宋湖田窑花形盏,尺寸:高5.6厘米;口径15.4厘米,估价:RMB 200,000 ~ 250,000,成交价: RMB 552,000 ,成交时间:2019-12-15,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秋季十五周年拍卖会。

此盏典型仿金银器风格,六瓣葵花状。口沿微侈,深弧壁,圈足,底足垫饼垫烧,留有糊米底,为湖田窑典型特征。整器作花形,犹如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内壁细线划花瓣及花蕊,并篦划花瓣筋脉,工艺极精。口沿见包银扣痕迹,可见此盏托的等级之高。此器胎质细腻洁白,坚实致密,偶见黑色星点。釉色闪绿,莹润如玉。造型精妙,秀美挺拔,六瓣葵花纤柔娇媚,与滋润的釉色浑然一气,尽显宋式优雅,正可谓冰肌玉骨,明净莹澈,饶玉是也。

4:南宋湖田窑青白釉三兽足炉,尺寸:高10.5厘米;口径12厘米,估价:RMB 250,000 ~ 350,000,成交价: RMB 368,000 ,成交时间:2018-12-15,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炉唇口,短束颈,鼓腹,平底,底面有支圈垫烧痕,三兽足,兽头肃穆威仪。肩部装饰回纹一周,回纹上下以弦纹为饰,回纹为商周青铜礼器典型题材。腹部主题纹饰为卷云纹,纹饰简洁大气,深剔浅划,具有凹凸感。炉通体内外施青白釉,釉质匀肥,内底积釉处釉色深邃呈湖水绿色,釉薄处釉色粉嫩,淡雅怡人。此类炉器形源自商周青铜礼器,在南宋时期湖田窑追慕仿制,应也是作为礼器使用,等级较高,为宋代青白瓷精品。

5:南宋湖田窑花口盏(一对),尺寸:高4.2厘米;直径14.5厘米,估价:RMB 180,000 ~ 250,000,成交价: RMB 345,000 ,成交时间:2019-12-15,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秋季十五周年拍卖会。

盏作六瓣葵花形,唐宋金银器亦件同类造型。花口、斜直壁,略作斗笠形,开口处起棱,圈足,底足见垫烧痕,俗称糊米底。胎质洁白,胎体匀薄,透光见影。通体施青白釉,釉色呈湖水蓝,纯净莹润。成对保存,品相完好,实属难得。

6:宋湖田窑青白釉洗,尺寸:直径14厘米,估价:HKD 5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575,000 ,成交时间:2014-10-07,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4秋季拍卖会。

此洗敞口,斜腹,下承圈足,器形规整。胎土白净坚细,胎体厚实稳重。通体施釉,釉色白中略微闪青,积釉处澄澈如湖水,釉薄处莹润似玉,晶莹透亮。内壁光素无纹,底心与周壁为一整体,圆滑无折痕。口沿宽平,其上于两周凹弦纹间隆起处戳印连珠纹;外壁口沿下两周凹弦纹之间夹一周连珠纹装饰,腹壁主体半镂雕纵向瓦楞纹,下刀较深,方柱型瓦楞似凸起于器表,立体感极强,两棱间凹陷处亦纵向戳印连珠纹;腹与足相接处装饰连珠纹一周,与口沿相呼应,体现出和谐严谨的整体感。圈足一侧足墙穿有两个小孔,或用于穿系便于提携。足墙宽厚、内壁斜削,器底亦施釉,上遗有一周垫烧痕迹。整体器形厚重端庄,瓦楞与连珠纹组合新颖别致,釉色纯润清雅,散发出浓郁的文人气息。景德镇窑是宋代一处重要的瓷窑,盛烧青白瓷,因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謦”而名满天下,而湖田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窑场之一。宋代初期景德镇窑器物造型多承袭前代遗风,器形低矮,圈足宽大,唇口及壁都较厚,有的器形或装饰仿金属器。此湖田窑青白釉洗胎土白净,器壁厚实,釉色白中略微闪青,口沿及外壁戳印的连珠纹为金银器上常见装饰纹样,具有景德镇宋初青白瓷的典型特征。

7:宋湖田窑葵口高足杯(一对),尺寸:直径10.2厘米,估价:HKD 150,000 ~ 250,000,成交价: HKD 483,000 ,成交时间:2015-04-06,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5春季拍卖会。

湖田窑位于景德镇东南方郊外,始烧于五代,终于明。其在宋代到明代中期的约700年历史中一直作为景德镇的制瓷中心,可以说是中国宋元两代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窑场,《陶记》、《南窑笔记》、《景德镇陶录》等古陶瓷文献中均有关于该窑场的记载,湖田窑以其烧制的温润如玉的青白瓷最负盛名,此对湖田窑葵口高足杯即是其中一例。此对高足杯造型雷同,大小一样,同出一源。杯口呈花形,杯身内折成花瓣状,内还以模印压出两层大小不等之复瓣形纹饰,组成三层花瓣,每层八瓣,边缘凸出,甚似花朵,曲线流畅,弧线柔和,雅秀非常。杯壁斜鼓腹至底部急收于高圈足,足底外撇成八字喇叭口,底部皆施釉,口沿涩胎,露出细白胎质,略显火石红,应为覆烧。整器施青白釉,釉质滋润,匀净细腻,凸处色淡,至花筋处愈显深沉,如潭深之处,浓淡相宜,明净洁雅,温润如玉,甚为美妙。此对湖田窑葵口高足杯釉色白中闪青,胎质坚致腻白,色调雅致大方,意蕴深长,尽显宋代文人风雅淡然之茶道生活。

8:北宋湖田窑花口注碗,尺寸:高12.5厘米,估价:HKD 30,000 ~ 50,000,成交价: HKD 224,200 ,成交时间:2017-10-02,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7秋季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莲瓣花口,下腹微敛,圈足外撇,胎骨轻薄,通体施淡青釉,釉面温润通透,釉色白中闪青,惟积釉处呈湖蓝,不愧「假玉」之称。此器作工规整,宝光熠熠,怡眼养性。

9:宋湖田窑龙纹瓶,尺寸:高16.5厘米,估价:HKD 160,000 ~ 260,000,成交价: HKD 184,000 ,成交时间:2014-04-09,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4年春季拍卖会。

该花瓶与底座连烧。洗口,长颈,垂腹,方几形座。通体施青白釉。座底无釉处露黄白色胎。颈部与上腹部堆塑一条雄健的三爪龙,做盘旋状,异常骄猛。龙眼用深红色点缀,炯炯有神中闪烁着威严。青白瓷,因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白中闪青,青中闪白,故名,是景德镇湖田窑在北宋初、中期独创的釉色品种。景德镇烧造青白釉瓷的窑厂很多,以湖田窑规模最大,其产品种类丰富,质量精良,最具代表性。青白釉因釉质中含有微量的铁质,釉色白中泛青,釉层细薄晶莹,具有温润如玉的艺术效果,成为南方青白瓷中的一朵奇葩。青白釉瓷胎质细洁,胎体轻薄,釉色青莹,所印、刻的花纹迎光透视,光照见影,故晚清以后又称之为“影青”。南宋词人李清照《醉花荫》中有“玉枕纱厨”之词句,“玉枕”即指色质如青玉一样的青白瓷枕。这件湖田龙纹花瓶即是景德镇湖田窑的一件不可多得的作品。

宋代湖田窑影清瓷的工艺特色


湖田窑位于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五代时烧造青瓷和白瓷,青瓷胎色青灰,白瓷洁白,产品以盘、碗为主。北宋早期普遍使用仰烧法,烧造青白瓷唇口、葵口碗。造型简单,瓷胎较厚,釉色偏灰或米黄。多光素无纹饰。这一时期的产品,尚不具备影青瓷的基本特征。

北宋中晚期,选用表层风化最佳的瓷石原料,淘洗澄湛工艺逐渐完善,拉坯成型技艺日趋成熟。尤其采用旋坯工艺,用铁刀在阴干的毛坯上旋削修整,使瓷胎薄腻至极,造型规整秀美,其实大批量烧造的斗笠碗,口径20厘米有余,面碗壁厚度尚不足0.2厘米。如此大口径薄胎器,即便明、清两朝造瓷技艺发展至巅峰,也无法大规模再造。

这一时期,釉料中釉灰用量较多,釉熔融较透,透明度特别好。釉层中气泡、析晶以及其他残留物较少。刻花、划花、模印花纹的凹痕宽度、深度不同,釉层堆积厚度和块面大小多有变化,釉色由淡淡青白色向天青、湖绿渐次演变。纯净明澈并富于色调变化的硬青釉,大大强化了纹饰的艺术效果,给人以“音乐旋律绎如心灵”的美感。

棕眼是影青瓷釉面的一个重要特征。坯胎用的是生料,高温烧结产生大量气泡,气泡通过釉面逸出,有些釉表面未被及时填平,而形成大小不同的棕眼。棕眼不光凹馅面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形态也有差异。多数只是釉表面的凹痕,一些却有针管样细孔穿透釉层,连通瓷胎。经近千年土浸,釉层下的胎上,形成大小不一的放射状扇型土浸斑。灯光照射影像明显,可作为鉴定的重要佐证。

影青瓷造型美,装饰技艺更是独步青云,特别是刻花、划花技法。娃娃纹、莲纹、水波纹等等,构图饱满,线条流畅,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粗线条先垂直刻一刀,再沿线斜刻一刀。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汉代玉雕之“汉八刀”工艺。匠师根据构图需要,刻痕深浅、斜线坡度、斜面宽窄等等都富于变化。每根线条都明显起顿,犹如中国书法之提、按、顿、捺。细线条则以深浅宽窄变化,表现花、叶、水波、娃娃等范围轮廓。流畅有力,有韵律美感。线条的起顿衔接,准确而自然。匠师专业而有自信,手法娴熟,正可谓“庖丁解牛”。匠师们还就地取材,创制刻、划花的专用工具,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取得了超乎想像的艺术效果。一种竹制成用以划花水波纹的扁平斜口面竹笔,形似现在的排笔,宽1~2厘米,笔端削成阶梯状排列的一根根细竹丝。通过手腕的提按顿捺,划出长短不一、粗细变化的同心水波纹。这些同心水波纹,自然而有序地排布在粗线条的轮廓内,与复刀主线、单刀轮廓线共同构成一幅完整图案。律动的线条变化,赋予莲花荷叶风中翩然,莲子荷包欲出:近看湖面水波涟漪,远眺江水激流翻滚,寥寥数刀轮廓线勾勒出的娃娃,头大体腴,生灵活泼,嬉戏于河塘水际……看似纷繁的画面,其实自然有趣。整个画面根本找不出一根可有可无的线条,仅此一点,足以想像当时匠师是何等胸有成竹之“高人”。

纵观出土实物,北宋中晚期至南宋,优质湖田窑产品,多用匣钵垫块仰烧法烧成。当时已经普遍推广使用的多数垫钵匣钵内覆烧技术,以及定窑发明并广为运用的垫圈组合式窑具装烧芒口碗盘的技法,虽然生产效率极大提高,但优质湖田窑产品却很少采用,最重要的原因是芒口影响品质。匣钵垫烧产量虽受制约,但可以最大限度保持产品的优良品质。其实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窑工能娴熟掌控强还原焰,使瓷胎烧结致密,透光度愈加良好。釉熔融透彻,焕发出影青釉白里带青、温润如玉的迷人魅力,而且,胎釉结合极紧密,透明度和硬度都达到近代硬质瓷器的标准。

北宋中晚期至南宋,影青瓷制作工艺发展到历史巅峰。产品以碗、盘、壶为主,还出现花瓶、香炉、雕塑等新品种。湖田窑、湘湖窑最具代表性。

南宋中晚期,表层优质瓷石资源匮乏,社会动荡不安,熟练工匠大量流失。为片面追求产量,广泛推广使用垫圈组合式窑具,窑内湿气难以及时排出,不利于窑内升温,易造成釉面阴黄。此时模印图案花纹的芒口碗铺天盖地,成型单调呆板,纹饰繁缛琐碎。不过,模制成型的产品更周正:垫块组合式窑具也大幅度降低产品烧制过程中的变形率。这一时期也有少量垫块仰烧产品,纹饰构图简化,刻、划花线条流畅,但明显纤弱乏力,且不注意线条的衔接连贯。南宋末至元代,仍有影青产品烧造。特别是元代中期,不少产品的胎釉造型等特征,明显具备优质影青瓷的基本要素。

龙泉窑青瓷怎么鉴定真假


龙泉窑青瓷作为“瓷器之花”、“瓷海明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瓷质精致,造型简洁,线条明快流畅,色泽纯正而斑斓,但也正因为其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出现了很多仿造的龙泉窑青瓷,那么,如何分辨龙泉窑青瓷的真假呢?只需看以下三点,就能搞定。

首先,龙泉窑青瓷的釉和胎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成分和相应的烧制工艺。不同时代龙泉窑胎色的呈色、质地的粗疏和细腻、釉的色泽和质地,都是不同的。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仍保留了仿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遗风,釉是浅青色,薄而光亮。南宋中期以后,完全形成自身的特点,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著称于世。明初龙泉窑尚有元代遗风,中期以后逐渐转衰。产品胎粗釉薄,釉色呈色不稳定,光泽性强。龙泉窑青瓷因受国内外人士欢迎,所以出现很多仿品。仿制品的玻璃质感太强,釉色则显冷硬,质感远差于真品,缺乏神韵。

其次,龙泉窑青瓷的线条明快流畅,而伪品的纹样,往往不如真品线条的婉转流畅。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装饰花纹较简练,常见纹样有鱼纹、金枝、蕉叶、荷花等。南宋龙泉青瓷种类丰富,装饰普遍采用刻花和堆塑法。到了元代,龙泉窑青瓷,风格与南宋相差很远,装饰手法多种多样,以划花为主,花纹粗略,线条奔放,常见的纹饰有云龙、飞凰、双鱼、八卦、八仙、牡丹、荷叶。仿制的龙泉窑青瓷的纹饰相比较真品龙泉窑青瓷而言,艺术感略差一些,没有真品的生动自然。

最后,在龙泉窑青瓷的每个发展时期,其装烧技术都是不相同的。在垫烧的工具上,分为垫圈和垫饼两类,但不同时代在圈足上所垫的部位是不同的,留下各时代不同的烧造痕迹。尤其是南宋时期的龙泉窑青瓷的“铁足”、“朱砂足”往往都是不规则的。龙泉窑早期的产品,很少见到十分完整的,或多或少都有些残疵。因此仿制者通常采用沾粘窑渣的手法来骗人。

总之,龙泉窑青瓷与仿造龙泉窑青瓷的鉴别方法主要应该从釉色鉴定,纹饰,装烧方法等多方面仔细观察,能够更为准确地鉴别瓷器的真假,不要被仿制品所迷惑。鉴别瓷器真假,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除了亲身实践外,还要多看相关书籍,多去大拍卖行参观展览,多请教专家和内行,以免上当受骗。

青瓷怎么鉴定?


青瓷怎么鉴定?青釉陶瓷是中华民族古文明文化的重大发明,创世界陶瓷艺术之先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青釉瓷的出现理论上可以追溯到我国商汤时期,始称原始青瓷。从考古资料记载,从山西夏县发现的原始青瓷瓷片标本来看,约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已有了原始青瓷。这里我们且不考究原始青瓷发明的具体时间,但从新石器文化时期的陶器器物发展到原始青瓷器的过程实是人类历史一具大的飞跃,也为迄至宋元时期青瓷器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青瓷器是以古朴典雅、端庄秀丽的器形,幽静文雅、深沉涵蓄的气质而深受世人的青睐。其釉质追求若冰如玉、晶莹滋润,釉色呈奉纯正淡雅、层次丰富。工艺讲究作工精细,线条流畅。鉴于青瓷器特有的风格,因此成为历代皇宦权贵,文人雅士追宠与收藏的目标。北宋时期的五大官窑除定窑外,其它均为青釉瓷器。特别是钧瓷,虽属青釉瓷系但不是普通的青瓷,它以独特的窑变艺术,浑厚凝重的釉质、五彩斑斓的釉色居瓷林之首。青釉瓷器以丰富的内涵,神奇的韵味列瓷林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璀璨之星。如何欣赏,如何鉴定古青瓷器,笔者就自己的经验谈一下看法。

一、判窑口是鉴定古青瓷的基础

元代以前青釉陶瓷器物的鉴定,窑口的判定是基础条件之一。古青瓷是我国陶瓷业的先驱,窑口遍及大江南北。汝窑、钧窑、官窑、耀州窑,临汝窑在我国北方,哥窑、越窑、龙泉窑,瓯窑,婺州窑以及南宋官窑郊坛下窑、修内司窑在我国南方。众多的名窑口加上其他窑口的效仿,大有“器成天下走”之势。所以器物窑口的判定与否是鉴定古青瓷的主要基础。

二、器形是鉴定古青瓷的主导

古青瓷器物的器形形成,具有传承性和借鉴性。社会背景,文化风俗,生活习惯等客观因素所形成的规律是古青瓷器物形成的主要条件。传承性的概念是:受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制约,以新石器文化时期的陶器器形和历代瓷器传统器形为蓝本,延续和发展所形成的器形。借鉴性的概念是:以其它窑口的器形以及另类器物如:青铜礼器、玉器等为范,着重于观赏和实用性。所以古青瓷器物的器形因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用具体的规格来衡量,要根据它的具体特征来认定。首先要掌握器形的形成规律,是否符合时代的风俗风貌,其次要区分官窑民窑的器物器形,官窑器器形拘谨,形式单调。民窑器器形开放,形式多样。总之,鉴定古青瓷器要着重于古。要古朴,有古风、有古韵。而且要形式美,线条流畅,庄重协调。

三、胎质是鉴定古青瓷的条件

宋元以前的青瓷制作,各窑口基本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胎骨的原料主要是高岭土,俗称陶土。各地由于地理条件,自然环境的差异,陶土中所含的各种矿物质和化学成分比例不一。鉴于各窑口制作与烧制工艺的不尽然,因此胎骨的内在质就会表现出各自明显的特征。汝窑瓷器:民窑器胎骨粗而厚,呈灰色胎;官窑器胎骨细而薄,呈浅灰白色,俗称香灰胎。钧窑瓷器:民窑器胎骨粗而疏,厚而坚,呈灰、深灰色或土黄色;官窑器胎骨呈沙粒状厚而坚实,多为灰色胎。由于胎土内含有一定比例的氧化铁元素,烧制温度在一定的条件下,裸釉处多呈酱红色,其程度和氧化铁含量多少有一定的关系。青瓷器的胎骨原料主要为可塑性和柔韧性较强的多年风化沉积岩,所含腐殖质较多,虽经多次淘洗沉淀,由于当时的生产力相对落后,会留下明显的痕迹,这对古青瓷的鉴定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四、釉质色泽是鉴定古青瓷的主要因素

唐代以前的青瓷主要以生活需求为主,以祭祀礼器、陈列瓷为附。发展至北宋,人们的审美观随着物质基础的夯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在满足那种玻璃质感,光度透度较强,以石灰釉为主烧制成的青瓷器物。而是追求温润如玉,荧光内含,聚沫攒珠,层次丰富以石灰碱釉为主烧制的青瓷器物。北宋五大官窑中的青瓷系均以釉质釉色而闻名。汝官窑器物的釉色以天青色,月白色为主,和着如冰似玉的釉质恰似:碧水清潭,文静幽雅,底润深含不露。钧官窑器物的釉色以飘逸的兰色乳光为成色基调。特别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行成的红色,紫红色等窑变效果,斑斓绚丽,和着浑厚凝重的釉质恰似:潺遄溪流,蜿蜒激淌,极尽风流悌傥。所以各青瓷窑口以不同的方式,形成各自具有特色的青瓷器物,在鉴定的过程中,要熟悉各窑口不同的特征,才能做到心中有底。

五、纹饰是鉴定古青瓷的必要方式

青釉瓷器在宋元时期以前,应用纹饰工艺的窑口占的比例较大。具有代表性的有越窑、婺州窑、瓯窑、耀州窑以及临汝窑。主要表现手法是:点缀、堆塑、刻花、印花等手法。工艺精湛,刀法犀利,线条流畅,形态自然具有较强的艺术渲染力。六朝青瓷多采用褐彩点缀,南朝多用各式刻划的莲瓣纹。宋元时期的耀州窑,临汝窑以刻花印花为主,主要有:团菊、缠枝菊花、缠枝牡丹、莲纹、卷草纹、海水纹、水波游鱼纹以及鸟禽、婴戏等纹饰。还有一些堆塑饰件如:衔环兽头、龙形、蛙形、代表吉祥的禽,兽等。这些辅件大多用于瓶,炉,罐的上面。汝,官,哥,钧窑的器物,极少采用纹饰

工艺手法。主要是以端庄秀丽的器形,温润如玉的釉质,纯正幽雅的色泽以及自然形成的流纹,开片而赢得世人的青睐。著名的开片纹有:鱼子纹、蟹爪纹、冰片纹、金丝铁线。流纹有:蚯蚓走泥纹。古青瓷的鉴定,纹饰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手法工法运用与否,纹路纹理是否自然,是鉴定的主要依据和手段。

六、制作工艺是鉴定古青瓷的重要手段

青瓷器的制作工艺是匠师长期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具体方式,是根据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逐步拓展演变成有一定规律的工艺流程。这种规律性的工艺流程有强烈的时代风格,所以它不具有绝对性。各窑口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和社会的需求,制作工艺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并形成各自的特点。

宋元以前青瓷器的制作属于发展和创烧阶段,制作工艺是根据实用性而形成的,总体看来较为粗糙。发展至宋代,特别是到了北宋中晚期,瓷器的制作进入鼎盛时期,其制作工艺根据实用性和观赏性而发展成较完美的制作工艺。从瓷器的原料选用,淘洗、配比、制胎、切削、成型和施釉等技艺十分精湛。特别是烧造工艺更为讲究,器物的性质和烧造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精美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器物采用满釉支烧方式,其次用垫烧和复式烧制方式,生活和其它所用的粗器采用的方式较随便一些。所以对古青瓷的鉴定,特别是宋元时期的器物,其制作工艺的与否是鉴定过程中的重要手段。

七、沁色包浆是鉴定古青瓷的特殊方式

古青瓷最晚距今也有七八百年左右。历史的长河给它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俗称沁色包浆},也为鉴定古青瓷的真伪提供了特殊的方式。

鉴定古青瓷一要看,二上手,三品味。看:除器形,釉质,胎质外,还要看光泽。光泽是瓷器的外在表现方式,是衡量瓷器品位的主要条件。传世器物由于长时间的把玩与使用,其表面必然留下相应的痕迹,光的适度比较柔和,呈现出自然的陈旧感,似荧光状。出土器物并不一定表现的土痕累累,水渍斑斑。瓷器质量的成否与烧造方式,温度气氛息息相关。烧造程度好的器物,表面釉质强度较高,如果埋藏地方土质较干燥,所含酸碱性适中的情况下,器物表面基本完好且光泽亮丽。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光泽会随着光阴而自然流失,显得温润柔和。反之,埋藏的地方土质湿度较高,所含酸碱性强,器物表面会显得土锈斑斑,失去原有的色泽,甚至面目全非。二上手,是直接感触器物具体特征的主要手段。首先重量感悟,古瓷胎质的细密坚实程度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发展性。器物的制成各窑口

具有各自的具体特征,重量及重心是否适中,压手和轻浮感是否符合窑口及时代的特征。其次器表感抚,古瓷因年代久远,表面受客观因素的侵蚀,釉面会发生一定量质的变化,温润如玉。手抚如“乳犬毛肌”光滑柔软,十分舒服。一些土锈水沁较重的器物,也有相应的柔软感。三品味,所谓品味就是领会古瓷的韵味。万物皆有灵气。古瓷的灵气就是它的古风古韵。古瓷器是我国几千年文明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是载体,饱含着中华历史的沧桑巨变。所以古瓷器物必须具备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时代气息。

鉴定是一门学科,是一门复杂性较强,知识面较广,容自然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鉴定学是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行为。鉴定是艺术,是欣赏水平与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要掌握好鉴定这门学科,不但要具备相当的文化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全身心的投入,为更加繁荣丰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而贡献。

浅谈宋代湖田窑影清瓷的工艺特色


湖田窑位于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五代时烧造青瓷和白瓷,青瓷胎色青灰,白瓷洁白,产品以盘、碗为主。北宋早期普遍使用仰烧法,烧造青白瓷唇口、葵口碗。造型简单,瓷胎较厚,釉色偏灰或米黄。多光素无纹饰。这一时期的产品,尚不具备影青瓷的基本特征。

北宋中晚期,选用表层风化最佳的瓷石原料,淘洗澄湛工艺逐渐完善,拉坯成型技艺日趋成熟。尤其采用旋坯工艺,用铁刀在阴干的毛坯上旋削修整,使瓷胎薄腻至极,造型规整秀美,其实大批量烧造的斗笠碗,口径20厘米有余,面碗壁厚度尚不足0.2厘米。如此大口径薄胎器,即便明、清两朝造瓷技艺发展至巅峰,也无法大规模再造。

这一时期,釉料中釉灰用量较多,釉熔融较透,透明度特别好。釉层中气泡、析晶以及其他残留物较少。刻花、划花、模印花纹的凹痕宽度、深度不同,釉层堆积厚度和块面大小多有变化,釉色由淡淡青白色向天青、湖绿渐次演变。纯净明澈并富于色调变化的硬青釉,大大强化了纹饰的艺术效果,给人以“音乐旋律绎如心灵”的美感。

棕眼是影青瓷釉面的一个重要特征。坯胎用的是生料,高温烧结产生大量气泡,气泡通过釉面逸出,有些釉表面未被及时填平,而形成大小不同的棕眼。棕眼不光凹馅面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形态也有差异。多数只是釉表面的凹痕,一些却有针管样细孔穿透釉层,连通瓷胎。经近千年土浸,釉层下的胎上,形成大小不一的放射状扇型土浸斑。灯光照射影像明显,可作为鉴定的重要佐证。

影青瓷造型美,装饰技艺更是独步青云,特别是刻花、划花技法。娃娃纹、莲纹、水波纹等等,构图饱满,线条流畅,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粗线条先垂直刻一刀,再沿线斜刻一刀。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汉代玉雕之“汉八刀”工艺。匠师根据构图需要,刻痕深浅、斜线坡度、斜面宽窄等等都富于变化。每根线条都明显起顿,犹如中国书法之提、按、顿、捺。细线条则以深浅宽窄变化,表现花、叶、水波、娃娃等范围轮廓。流畅有力,有韵律美感。线条的起顿衔接,准确而自然。匠师专业而有自信,手法娴熟,正可谓“庖丁解牛”。匠师们还就地取材,创制刻、划花的专用工具,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取得了超乎想像的艺术效果。一种竹制成用以划花水波纹的扁平斜口面竹笔,形似现在的排笔,宽1~2厘米,笔端削成阶梯状排列的一根根细竹丝。通过手腕的提按顿捺,划出长短不一、粗细变化的同心水波纹。这些同心水波纹,自然而有序地排布在粗线条的轮廓内,与复刀主线、单刀轮廓线共同构成一幅完整图案。律动的线条变化,赋予莲花荷叶风中翩然,莲子荷包欲出:近看湖面水波涟漪,远眺江水激流翻滚,寥寥数刀轮廓线勾勒出的娃娃,头大体腴,生灵活泼,嬉戏于河塘水际……看似纷繁的画面,其实自然有趣。整个画面根本找不出一根可有可无的线条,仅此一点,足以想像当时匠师是何等胸有成竹之“高人”。

纵观出土实物,北宋中晚期至南宋,优质湖田窑产品,多用匣钵垫块仰烧法烧成。当时已经普遍推广使用的多数垫钵匣钵内覆烧技术,以及定窑发明并广为运用的垫圈组合式窑具装烧芒口碗盘的技法,虽然生产效率极大提高,但优质湖田窑产品却很少采用,最重要的原因是芒口影响品质。匣钵垫烧产量虽受制约,但可以最大限度保持产品的优良品质。其实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窑工能娴熟掌控强还原焰,使瓷胎烧结致密,透光度愈加良好。釉熔融透彻,焕发出影青釉白里带青、温润如玉的迷人魅力,而且,胎釉结合极紧密,透明度和硬度都达到近代硬质瓷器的标准。

北宋中晚期至南宋,影青瓷制作工艺发展到历史巅峰。产品以碗、盘、壶为主,还出现花瓶、香炉、雕塑等新品种。湖田窑、湘湖窑最具代表性。

南宋中晚期,表层优质瓷石资源匮乏,社会动荡不安,熟练工匠大量流失。为片面追求产量,广泛推广使用垫圈组合式窑具,窑内湿气难以及时排出,不利于窑内升温,易造成釉面阴黄。此时模印图案花纹的芒口碗铺天盖地,成型单调呆板,纹饰繁缛琐碎。不过,模制成型的产品更周正:垫块组合式窑具也大幅度降低产品烧制过程中的变形率。这一时期也有少量垫块仰烧产品,纹饰构图简化,刻、划花线条流畅,但明显纤弱乏力,且不注意线条的衔接连贯。南宋末至元代,仍有影青产品烧造。特别是元代中期,不少产品的胎釉造型等特征,明显具备优质影青瓷的基本要素。

怎么鉴定影青瓷?


怎么鉴定影青瓷?影青瓷也叫映青瓷,其前身是青白瓷,被称作“色白花青”的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所独创,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所以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窗”之句,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枕。元代的青白瓷产品有的还印有“玉出昆山”和“玉出昆冈”铭款。南宋时大量生产,而且“著行海内”,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当时的影青瓷绝大部分为薄剔而成的透明飞凤等花纹。这些花纹由技艺高超的陶瓷艺人在坯体上刻制之后,以透明青釉,以高温烧制而成。

“影青”的造型非常丰富,主要有盘、碗、洗、盏、钵、盒、瓶、壶、罐、枕、注子、博山炉、动物、堆塑人物等等。从窑址调查和纪年墓出土情况来看,“影青”瓷草创时期是在宋太祖建隆至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这一时期产量小,器类简单,主要为碗、盘、碟之类,也有盒、钵、注子、注碗等。器物造型多承袭晚唐、五代遗风,器型低矮,圈足宽大,唇口及壁都较厚。为防止烧时变形,因此在器物口沿下常留有一道厚纹,这种做法至今尚存,俗称“撑口泥”。

也有的器型仿金属器,如瓜棱形的壶身、细长弯曲的壶流、盘碟腹壁的棱线及碗、盘多作花口五出或六出等。而宋真宗天禧至宋神宗熙宁年间,“影青”瓷产量大增,器类也多种多样。这时期的产品多为广口小底,圈足窄而高,器壁弧度加大,胎体多上薄下厚,与前一时期的厚唇形成鲜明对比。器型以盘、碟、碗居多,较多见的还有盆、炉、钵、罐、盂、盏托、盒子、注子、注碗、盘盏、台盏等,堆塑瓶也偶有出土。其中,注子、注碗是配套使用的一套酒器,注子曲流带把,壶身作瓜棱形,盖顶饰以狮钮,注碗则多呈仰莲形,全器造型生动,恰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是北宋市民生活的常用之物。盘盏与台盏则是与注子、注碗相配使用的酒具,相当于现在的酒杯。

影青瓷釉质的手感和观感,犹如青白玉一般,这是在鉴识宋代影青瓷时首先要考虑的。若遇干枯无光,釉面粗糙,或反之过于莹洁润滑者,则要谨慎。

又如影青瓷的胎色,洁白细腻,淘洗精细,有的器物精细到几乎脱胎的程度,但在制坯和上釉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够均匀之处,坯胎有厚薄,釉面有流淌,故若遇胎质过分精细洁白,状如粉末,露胎和釉面均光润无瑕疵者,须小心。

再如其纹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北宋早期影青瓷和元代的同类器物,花纹都不及南宋;若遇上像元青花上的人物故事图案,则显然值得怀疑。

宋、元时期的影青瓷器的底部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北宋影青瓷器的底部较高,南宋次之,元代则很矮,甚至接近平底;且底部颜色各异。

在瓷器作假的传统手法中,有种接胎法,但它在影青瓷的作假中并不流行。原因在于:其一,影青瓷使用的是透明釉,容易看出接胎痕迹,技术上不好处理;其二,若是高档的印花工艺影青瓷器,工艺根本不可能统一;若是刻花工艺的影青瓷器,前后刻划的花纹定然风格难以一致;其三,若是素胎器,由于目前市场价格并不高而作假的成本却不低,接胎的经济价值甚微,作假者极少。

影青瓷有什么特点?影青瓷的鉴赏方法


影青瓷有什么特点?影青瓷的鉴赏方法。

宋元时代的影青瓷,与宋之汝窑、官窑、哥窑、钩窑、定窑五大名窑的收藏价格可以说相差甚远,陶瓷市场甚至可以说与汝、官、哥、钩、定之价有着天壤之别。

汝官窑的一只小小的盘子都乃价值连城,而即使景德镇其同时代的头窑产品,即湖田窑的生产的名品也极难与其相抗衡,价也难值几万;一只品相全优的高质量的娃娃碗也仅仅只值一万来元;至于其他傍窑侧品那就更不用说了。

影青瓷的特点

“影青”是人们对宋代景德镇烧制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的俗称,由于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加之瓷胎极薄,所刻划的花纹迎光照之内外皆可映见,因此被称为“影青”。

“影青”的釉色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白中闪淡青色,厚处闪深绿色,莹润精细,晶亮透彻,前人把它称为“假玉器”,有晶莹如玉的美称;二是淡青闪黄,这种釉色的“影青”瓷最为大量。另外,“影青”釉中还有一种在器物周身加绘褐色的彩种,人们称为“点彩”。宋时点彩位置随便、自然,面积往往较小,彩色有非常明显的浓淡区别,中心处最浓,呈铁斑色。

影青瓷的鉴赏方法

影青瓷釉质的手感和观感,犹如青白玉一般,这是在鉴识宋代影青瓷时首先要考虑的。若遇干枯无光,釉面粗糙,或反之过于莹洁润滑者,则要谨慎。

又如影青瓷的胎色,洁白细腻,淘洗精细,有的器物精细到几乎脱胎的程度,但在制坯和上釉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够均匀之处,坯胎有厚薄,釉面有流淌,故若遇胎质过分精细洁白,状如粉末,露胎和釉面均光润无瑕疵者,须小心。

再如其纹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北宋早期影青瓷和元代的同类器物,花纹都不及南宋;若遇上像元青花上的人物故事图案,则显然值得怀疑。

宋、元时期的影青瓷器的底部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北宋影青瓷器的底部较高,南宋次之,元代则很矮,甚至接近平底;且底部颜色各异。

影青瓷的发展

青白瓷曾风靡一时,行销海内外。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京都汴梁与临安都有专门出售白瓷的店铺,出售供都城人们日常生活中饮食、饮茶及饮酒的器皿。赵汝适《诸蕃志》记述我国当时陶瓷器对外贸易的情况,其中有在“婆”等地番商用青白瓷器交易的记载。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也有瓷器对外交易的记载。

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由半透明的釉,发展到半透明的胎,这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是一个飞跃。由于青白瓷制作的丰富经验,为以后青花瓷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21世纪北方陶瓷市场上,宋元时期的影青瓷器很少。原因是北方的瓷器爱好者对来自南方的影青瓷不太熟悉,加之赝品太多,认为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问津。其实,只要掌握了上述影青瓷的胎、釉、工艺特点(掌握器型的意义不大。因为仿古者对各类器型一般都把握得较好,如遇罕见而又特别的造型,则要慎重)和造假作伪的一般手法,完全可以一展身手。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湖田窑影青瓷怎么鉴定?》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湖田窑影青瓷怎么鉴定?》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宋代湖田窑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