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怎么鉴定 > 导航 >

怎么鉴定陶瓷真假

怎么鉴定陶瓷真假

古代瓷器怎么鉴定 古代瓷器鉴定真假说明 怎么鉴别真假钧窑瓷器

2021-02-01

古代瓷器怎么鉴定。

建材市场上伪劣产品可谓防不胜防,尤其是瓷砖,真假难辨,本文给大家支招五个简单容易操作的方法鉴别劣质瓷砖,一起来看看“怎么鉴定陶瓷真假”。

第一步:请倒水!

吸水率反映的是瓷砖的密度问题,间接地也是反映出瓷砖硬度的好坏,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瓷砖并不是吸水率越低越好哦。这里的吸水率测试,是针对客厅、卧室、走道等区间的瓷砖而做的测试,试想想,如果这些地方的瓷砖都把水吸进去了,岂不是整个区间都进入潮湿状态?好,事不宜迟,我们先把水倒到瓷砖的正反两面,细心观察水的渗透情况,如果你买的是抛光砖,水马上被吸进去,恭喜你,遇到劣质的抛光砖了。

第二步:注意表面平整度

不少顾客在准备购买瓷砖的时候,都会特意向客服询问平整度的问题,反映在市面上买过凹凸不平的瓷砖;更有客户不懂如何判断平整度,把不平的瓷砖铺上了才发现,只好翘起再买一批新的瓷砖。其实,瓷砖表面铺起来后出现不平整的状况,有两个方面,一是装修师傅手艺不到家;其次就是瓷砖本身的质量问题。在瓷砖还没有铺的时候,建议大家先看看瓷砖表面的平整度,确认无误后,再叫装修师傅动工,这样既可避免因瓷砖的问题而引起的美观问题,又可避免师傅把自己手艺问题推卸到瓷砖问题上去。

第三步:边角直度测试

在上一步提到,瓷砖表面决定了铺起来的效果是否平整,而瓷砖边角的直度测试,目的就是要看看瓷砖整体铺贴是否整齐,缝隙大小是否一致。这时候,我们拿起几块瓷砖一同铺放到平整的地面上,留心观察瓷砖与瓷砖的缝隙是否一致,瓷砖的边角是否可以拼凑而且没有太大排斥。如果边角直度不正规的话,铺起来的瓷砖一定是不整齐的,这很影响整体的铺贴效果,大家要留心注意。TAOci52.cOm

第四步:弄上污迹看看吧

这一步主要考察的是瓷砖的耐污性,要知道,瓷砖将会陪伴我们一段好长的生活时间。如果脏了不容易清洗的话,估计不到三、四年,连自己也不想呆在脏脏的家里,恨不得马上把这些瓷砖翘起重铺。其实,做这个防污测试非常简单,只需要在瓷砖表面写上“到此一游”的大字,等一会墨水干了,看看是否容易清洗掉,如果留有墨迹的话,建议大家还是另选一款好的。

第五步:尽情地刮!刮!刮!

现在的瓷砖在耐磨性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无论是抛光砖、微晶石、全抛釉、仿古砖之类的,都有一个质的飞跃,那么初步判断表面是否耐磨,我们只需拿起手中的利刀,尽情地往瓷砖表面刮,看看是否会把瓷砖表面的釉层刮掉,如果连这样小小的刻划也不能承受,可以断定的是,这款瓷砖不是一个能长久陪伴我们的好伙伴。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如何通过使用痕迹鉴定陶瓷


如何通过使用痕迹鉴定陶瓷​。

对于很多热爱或者投资陶瓷的人来说,一开始能够鉴定一件的古瓷很不容易,但熟悉后又很容易。如今,这种说法又变了:陶瓷最难看了,书画最容易鉴定。因为书画家每个人的风格比较单一,虽然有模仿,但还是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陶瓷涉及到窑口众多,每个时代的东西很多,真假难以辨认,因此很多人对陶瓷鉴定感觉如雾里看花一样。判断一件东西的真伪,光从釉、器型、纹饰、烧造方法等传统鉴定方法出发还不够,专家认为,用一些痕迹的方法来辅助鉴别,很有必要。

比如说传世的东西一定要有传世使用的痕迹,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凡是流散在民间的东西,它的经历一定是非常之坎坷,这和故宫不一样,故宫依然有很多东西非常光鲜,那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保存的,这些东西我们很难见到,也很难摸到。在判断传世收藏品当中,自然使用痕迹是我们鉴定的一个重要方法。

首先说,工艺痕迹应该说是非常复杂的,也非常难搞懂。元代以前老窑瓷器,里面基本上是不修胎的,自然拉出来的。在拉的过程中有一厘米左右的螺旋式拉坯痕迹,或深或浅,因器型、窑口、生产地域不同而定。如今去景德镇观察,发现这种拉坯没有人会了,不多见了,拉出来的效果和我说出来的这种现象有很大的区别。

当下瓷器中,有很多气孔痕迹、褶皱痕迹在一些粗制仿品器物上过于集中,比如拉坯以后就人为制造一些褶皱痕迹或者是气泡痕迹,不是很均匀很自然。拉坯和炼泥的工艺过程,包括修足的工艺过程很复杂。无论是高足杯还是盘碗,平切足成直角,烧出来以后平切足的内部向里收缩,几乎成为一个抛面八字形,这种东西怎么形成我们不得而知,好像就靠外沿的边支撑烧的,里面是一个八字形,大多见于出土。北京元代墓葬和元代教堂出土了很多这样的器物,包括北京很多工地出土的盘碗器型几乎都是这种器型,为什么会这样?无外乎减少器物本身和垫底的接触,但是我们理解翻过来就是平切内刮一刀,就是那么简单,但是内刮一刀的速度和技术水平炉火纯青,让你感觉到它就是一个自然的收缩,根本不是内刮一刀的,刮一刀的痕迹根本找不到。我们知道宋代的耀州窑,平切足内刮一刀外刮一刀痕迹非常清楚,因为胎泥本身的硬度不一样,在刮的过程中碰到硬的地方会有一些跳刀的痕迹,这种痕迹根本找不到,只能理解为是一个自然收缩,但是凭什么光收缩里面不收缩外面呢?对这些未知数的东西,我们至少应把一些现象掌握,到现在我没有见到一件仿品能够达到这种程度,诸如此类等等工艺上的特征和痕迹,都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

当然,出土痕迹是一个很重要的痕迹,这个痕迹把握起来有很多的困难。同样是北方的土,北京的土和内蒙的土、东北的土是不一样的,南方的土,比如说四川、重庆的土,和江西的土、福建的土又不一样,土质都有很大差异。

首先我们了解人为附着的方法。一是胶粘,无论它是用乳胶、鸡蛋清,或是其他现代化的材料来粘合,都需要一层层地粘,粘完以后不能暴晒,一晒就裂了,一定要放在阳台或犄角旮旯里,慢慢阴干,水分自然挥发,挥发以后掸掉的就掸掉,掸不掉的就永远附着上面了。这种附着的层次是不清晰的。还有一种方法是埋在地里,埋个三两年,三年以上的不是没有,少,这是因为人们的浮躁,埋了这么多年一定是希望盈利的。

好比我们说民国的东西,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瓷器、玉器、铜器都非常的精到。虽然大清朝不复存在了,但那个朝代对这些匠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匠人们的心是静的,他崇尚一门手艺,有了这门手艺才有饭吃,所以他做的东西一定是踏踏实实的,是经得住推敲和琢磨的。现代人浮躁到这种程度,他沾的泥土也和浮躁的心贴在一块了,无论能埋多少年也是一样地要作弊,这往往也是暴露他们马脚的地方。

龙泉窑青瓷怎么鉴定真假


龙泉窑青瓷作为“瓷器之花”、“瓷海明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瓷质精致,造型简洁,线条明快流畅,色泽纯正而斑斓,但也正因为其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出现了很多仿造的龙泉窑青瓷,那么,如何分辨龙泉窑青瓷的真假呢?只需看以下三点,就能搞定。

首先,龙泉窑青瓷的釉和胎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成分和相应的烧制工艺。不同时代龙泉窑胎色的呈色、质地的粗疏和细腻、釉的色泽和质地,都是不同的。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仍保留了仿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遗风,釉是浅青色,薄而光亮。南宋中期以后,完全形成自身的特点,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著称于世。明初龙泉窑尚有元代遗风,中期以后逐渐转衰。产品胎粗釉薄,釉色呈色不稳定,光泽性强。龙泉窑青瓷因受国内外人士欢迎,所以出现很多仿品。仿制品的玻璃质感太强,釉色则显冷硬,质感远差于真品,缺乏神韵。

其次,龙泉窑青瓷的线条明快流畅,而伪品的纹样,往往不如真品线条的婉转流畅。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装饰花纹较简练,常见纹样有鱼纹、金枝、蕉叶、荷花等。南宋龙泉青瓷种类丰富,装饰普遍采用刻花和堆塑法。到了元代,龙泉窑青瓷,风格与南宋相差很远,装饰手法多种多样,以划花为主,花纹粗略,线条奔放,常见的纹饰有云龙、飞凰、双鱼、八卦、八仙、牡丹、荷叶。仿制的龙泉窑青瓷的纹饰相比较真品龙泉窑青瓷而言,艺术感略差一些,没有真品的生动自然。

最后,在龙泉窑青瓷的每个发展时期,其装烧技术都是不相同的。在垫烧的工具上,分为垫圈和垫饼两类,但不同时代在圈足上所垫的部位是不同的,留下各时代不同的烧造痕迹。尤其是南宋时期的龙泉窑青瓷的“铁足”、“朱砂足”往往都是不规则的。龙泉窑早期的产品,很少见到十分完整的,或多或少都有些残疵。因此仿制者通常采用沾粘窑渣的手法来骗人。

总之,龙泉窑青瓷与仿造龙泉窑青瓷的鉴别方法主要应该从釉色鉴定,纹饰,装烧方法等多方面仔细观察,能够更为准确地鉴别瓷器的真假,不要被仿制品所迷惑。鉴别瓷器真假,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除了亲身实践外,还要多看相关书籍,多去大拍卖行参观展览,多请教专家和内行,以免上当受骗。

鉴定陶瓷可用“望”、“问”、“闻”


众所周知,医生诊病离不了“望、闻、问、切”。我觉得鉴定陶瓷除了运用“望”和“问”这两种手段以外,还应当运用“闻”这种手段。我这里所说的“闻”有别于医生诊病之“闻”,是用鼻子直接在陶瓷上闻,如果能闻到一种气味,那就要特别注意。

有的气味可以显示鉴定对象之真假。比如具有土腥味的陶瓷一般都真,像唐三彩之类,相反不具土腥味,只具土香味的陶器一般都假,像仿唐三彩之类的假出土陶器。又比如具有硫酸、高锰酸钾等酸味或胶水、烟熏、化学药水等等气味的陶瓷一般都假。我见过不少用高锰酸钾染红的假钧窑器,只要拿在手上,用鼻一闻,真假便知。发出古香味的陶瓷一般都较真,但真闻出这种古香味非一般人可以闻出来,要相当的嗅觉方能实现。

“闻”瓷这种方法看似荒诞神秘,实则客观存在。必须区分的是这种古香不是人为造作的土香,而是悠悠岁月散发出来的自然香。

总之,鉴定陶瓷除了“望”、“问”以外,还要“闻”方可“切”,还要通过其他方法综合判断,方可得出结论。当然,鉴定陶瓷时“闻”只是一种手段,但不是惟一手段,对那些无气味的陶瓷,则另当别论,不在此列。

“闻”也包括听觉,用手或用物体敲击陶瓷,听其发出的声音,根据声音来辨别其真伪。古陶大多声音沙哑,仿品则清脆响亮。有些古瓷因瓷化程度高,胎骨坚硬密实,叩之会发出金属声,例如古吉州窑产品;赝品则相反,声音发“冷”、清脆不带沙哑。

如何通过温度来鉴定陶瓷?


如何通过温度来鉴定陶瓷?​

中国古陶瓷发展到元,几乎是景德镇窑一统天下,所以人们往往会把景德镇的各种技术指标当作标准固定模式,之前一直到唐宋,各窑口的温度还是千变万化的。元明时期,景德镇陶工们找到新的硬质制瓷原料麻仑地高岭土,即“麻仑土”。泥坯由瓷石的一元配方,发展成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如高岭土制胎,即使火候达1400℃,胎泥也未必能烧结,故瓷器须掺合其它原料,不能只用纯高岭土制坯。凭借二元配方,便能烧出一种质地像玉一样晶莹润泽,色调白中泛青的优质瓷。提高了瓷坯硬度,还使大件器物很少变形,因为高岭土的耐火度可达1700℃。烧造温度也有序递增,由1100℃-1200℃,上升到1300℃-1380℃。如清初的五彩瓷器的烧温大致在1300℃或者略微偏上。

唐宋时期,很多的窑口因材料的耐温性多数达不到这么高的温度。南宋官窑与汝窑的火候大抵相类。据专家测定,郊坛下窑的烧成温度在1100-1220℃之间,老虎洞窑烧成温度为1150-1260℃。因此这类瓷器用手指敲击,声音略为沉闷、沉重。还比如定窑白瓷的烧成温度,晚唐、五代时1300℃左右,到北宋时期烧温有所提高。宋湖田窑影青瓷烧温在1100℃-1150℃左右,多数湖田窑产品手指敲击没有清脆之声。宋湘湖窑影青瓷在1200℃左右。火候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南方瓷石为高硅低铝,1200℃即可成瓷。其化学特点不同于之后的原料高铝低硅,火候上温度有100℃落差,除了瓷石,还有助熔剂与铁质含量不尽相同的缘故。由此可见,烧温高与烧温低的瓷器是不一样的,凡烧温高的瓷器,手指轻敲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凡烧温低的瓷器,手指敲打,声音不如高温烧造瓷器的清脆,时而会有些沉闷。

成化斗彩鸡缸杯怎么鉴定真假?


成化斗彩鸡缸杯怎么鉴定真假?明成化斗彩杯之一。饮酒用具。造型为敞口,浅腹,卧足。因杯身以斗彩描绘线鸡啄早哺雏,姿态栩栩如生,辅以牡丹、兰花、柱石纹,故名。据《成窑鸡缸歌注》:“成窑酒杯,种类甚多,皆描画精工,点色深浅,瓷质莹洁而坚。鸡缸、上画牡丹,下有子母鸡,跃跃欲动。”《陶说》载:“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各朝均有仿制品。

“斗彩鸡缸杯”不足一掌大小,烧制于明代成化时期(公元1465年至1487年),因其杯壁上画有公鸡母鸡,故称鸡缸杯。现存于世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只有19只,其中4只在私人藏家手中,其余均被博物馆收藏。

绘画:鸡缸杯的特色大家都知道,斗彩的特征在鸡缸杯上发挥的是淋漓尽致,大家要注意鸡缸杯用的色料复杂,但是绘画的工艺却十分的简单,呈现出疏密有致、刚柔相济的效果。给人一种大道至简,重剑无锋的感觉。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有成化款之仿作。仿品的色彩和款识与真品虽有相近之处,但仍有破绽可寻。嘉、隆、万时仿款显得笔画粗重,排列稀疏,圈栏过大,与成化款的笔法貌似而笔力不同,色彩也浓而不艳,只有云朦、气泡与成化窑相似,几可乱真。

器形:鸡缸杯的器形想必大家都知道。鸡缸杯的整体器形大家想必都知道,器形较矮,呈椭型,敞口的外翻均匀,圈足内敛无釉。给人一种精巧浑然天成的感觉,作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斗彩大作,大家在选购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清康熙朝仿品比真品稍高,底径略小于真品,足边一周无釉处比真品宽;底部六字方框楷书款将底部占满,线粗色重,文饰比较板滞;青花山石图案上加有浓重的青花点,为真品所无。

壁画:杯壁上勾勒的是雌、雄双鸡和三只小鸡,其中还绘画了山石、兰草、牡丹的图案。这小小的杯壁上绘画出了特别的意境,雄鸡抬头昂视,母鸡在带着小鸡捉蜈蚣吃,剩下的两只小鸡在一旁玩耍。这种特色的绘画工艺,在争奇斗艳的色彩中构成一幅情趣盎然的生动画面。清乾隆时仿品有的是高柄卧足,器外带有乾隆御题诗,底足内有“大清乾隆仿古”印文。民国时仿品釉面泛青,青花色浮,色泽清淡,文饰呆滞。

底部:鸡缸杯的底部大家一定要注意,鸡缸杯的底部是平的,没有圈足,落款是在特意勾勒的青花双方栏,在此栏目内用正楷书书写“大明成化年制”的六字款识。大家在鉴定的时候,最需要注重的地方是颜色和款识上,大明成化年间的到代鸡缸杯杯壁上看起来都像有一层云雾一样,有很大的气泡,底部的款识颜色发青发淡,底部的颜色为白黄色。而后期仿制的鸡缸杯用显微镜或者放大镜鉴定的时候,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气泡不均匀,而且底部的款识颜色十分的涣散出青发白的颜色。

陶瓷文化:鉴定陶瓷可用“望”、“问”、“闻”


众所周知,医生诊病离不了“望、闻、问、切”。我觉得鉴定陶瓷除了运用“望”和“问”这两种手段以外,还应当运用“闻”这种手段。我这里所说的“闻”有别于医生诊病之“闻”,是用鼻子直接在陶瓷上闻,如果能闻到一种气味,那就要特别注意。有的气味可以显示鉴定对象之真假。比如具有土腥味的陶瓷一般都真,像唐三彩之类,相反不具土腥味,只具土香味的陶器一般都假,像仿唐三彩之类的假出土陶器。又比如具有硫酸、高锰酸钾等酸味或胶水、烟熏、化学药水等等气味的陶瓷一般都假。我见过不少用高锰酸钾染红的假钧窑器,只要拿在手上,用鼻一闻,真假便知。发出古香味的陶瓷一般都较真,但真闻出这种古香味非一般人可以闻出来,要相当的嗅觉方能实现。

“闻”瓷这种方法看似荒诞神秘,实则客观存在。必须区分的是这种古香不是人为造作的土香,而是悠悠岁月散发出来的自然香。

总之,鉴定陶瓷除了“望”、“问”以外,还要“闻”方可“切”,还要通过其他方法综合判断,方可得出结论。当然,鉴定陶瓷时“闻”只是一种手段,但不是惟一手段,对那些无气味的陶瓷,则另当别论,不在此列。

“闻”也包括听觉,用手或用物体敲击陶瓷,听其发出的声音,根据声音来辨别其真伪。古陶大多声音沙哑,仿品则清脆响亮。有些古瓷因瓷化程度高,胎骨坚硬密实,叩之会发出金属声,例如古吉州窑产品;赝品则相反,声音发“冷”、清脆不带沙哑。

瓷器真假鉴定那些事儿


很早的时候就想好好的聊聊瓷器的真假问题了,古玩这个圈子永远都离不开的话题就那几个:假货、捡漏、砖家、吃药等等。说白了就是真假的问题,不管是干这一行的还是单纯的爱好者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真假。

说着分辨真假好像挺容易的,其实不是的。每一个人最开始的时候初步进入的古玩行都会经历一段学习的过程,这个学习跟上学的时候的学习还不一样,古玩这行没有教科书,没有具体明确的知识体系,没有权威的机构认证,甚至现在都没有官方承认的鉴定标准。我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也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慢慢的接触的多了大概的理解了为什么。古玩辨别比较考验眼力,每一个到代的瓷器都有自己的独有的精气神,每一个时代的瓷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个时候古玩给你的是一种感觉,文字在这个时候真的显得挺苍白无力的。因为你没有办法明确的用文字去表达出那种感觉。在一个古代的东西流传下来,谁知道它经历了什么?历史环境和时间让古玩有了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现在的古玩真假方面众说纷纭。看到一句挺有意思的话来形容现在的古玩辩伪,“一件东西你让10个人看,能得出11种结论来。”听这话挺搞笑的,实际仔细想想挺无奈的。

砖家:现在的古玩市场里有太多的真真假假的碎片信息了,古玩学习的过程就是要在这真假难分的大环境中寻找可靠的信息,并梳理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里就需要砖家出场了!砖家也是人,是人都有看错的时候,尤其是在这个没有行业标准里的砖家。在这里我并不是否定所有的砖家,我们还是有一些真正的大家存在的,比如说王世襄老先生,那是真正的古玩大家,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榜样。那么砖家说的都不对吗?不是的,孔圣人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不是让你看到比你强的人就认作你的老师,而是首先你要有你自己的主体思想,在坚持你的主体思想的情况下,择其善者,去其不善者。这句话应该用在与别人的交谈和交流上,即使那个人是砖家,那我也择其善者,去其不善者!

就从图片看古玩的真假这点,我一直持怀疑态度。确实有能看出来的,除非是那种清代的修足手法,元代的造型,明代的纹饰。这确实可以看出来,这种低级造假的确实不需要上手。可是许多时候这种基本错误是不会犯的啊!我们在看器型符合老的之后,这才上手。第一上手感觉手头的轻重感,那些瓷器重量应该是个什么感觉,瓷器的重心该处于什么位置等。然后在看修足手法,看修足体现出的年代与器型体现的年代是否相符,至少出入不能太大。然后就要看釉色是否符合以上呈现在年代。如是有图瓷器,再细看图的用料,画风等。有纹饰的看纹饰是不是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的。

古玩说是与物件的沟通,实际上是与人的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独特的见解,最后还是强调一遍孔圣人那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玩瓷新手 怎样收藏和鉴定陶瓷


目前,许多人的生活富裕了,多余的钱喜欢用在收藏,其中喜欢古陶瓷收藏的更是不少。本人因是省博古陶瓷研究与鉴定人员,曾受邀到各地参观,因此发现了不少问题。在湛江,有一藏家满屋都是陶瓷,足有数百件之多。价钱少者几百元一件,多者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但细看多是仿品,真的极少。最近汝官窑瓷名声大震,以致许多仿品流入市场。我就见过一仿汝官窑莲花型花瓶,式样前所未有,说是河南某一鉴定名家看过,还写有证明,甚至说要捐给国家博物馆收藏,要价数百万元。但仔细看没什么光泽,还有用黄土浸过的痕迹,再用放大镜照时,黄土都浮在表面上,明显是件仿品。

究竟应该收藏什么样的陶瓷呢?若是行家、富人,当然是古陶瓷为好,但也不是越古越好,还要看它的艺术价值,如造型的好坏,纹饰、釉色是否优美等。其次要看它的研究价值,如铭文、款式,有绝对年代的身价更高。对于初学者,我觉得可以从新陶瓷艺术品入手。买新的绝不会有假,价钱也不会太高,要买那些造型好、釉色美、纹饰精细或名家的作品,如石湾工艺美术大师庄稼、刘泽棉、曾良、廖松标等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原作也相当贵,一般人买不起,但半原作的精品还是可以买得起的。半原作,即部分是翻模部分是经作者亲手制作,并盖有作者的印章以示对此件作品负责。除了石湾,还有瓷都枫溪的名家,无论是雕塑或通花瓶都很有名,也较便宜,在台湾、东南亚已小有名气。再如文革瓷的收藏,也是许多人所追捧的。

如何学习陶瓷鉴定?一是闲时多看多研究。二是参加学习班,听听老师们讲授,再看看实物。三是不妨先玩出土瓷片。到一处窑址必捡一些瓷片回来,经专家鉴定后,作为标本瓷片放在家中,经常看,自然就会记着某窑瓷器的特征,以后在选购瓷器时就会用得上。四是要多看专业人士写的古陶瓷书,以及大博物馆或文博部门出版的图录等。但看书不能死搬硬套,不能看到市场上或文物贩子的东西和某书上的图是一样的,就认为是真品把它买下,还要细看它的釉色、纹饰、轻重、款式等。五是常到博物馆、文物商店走走、看看。这些场合的东西可作为标准器物学习。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怎么鉴定陶瓷真假》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怎么鉴定陶瓷真假》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怎么鉴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