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有什么瓷器 > 导航 >

明代瓷器款识有什么特点?

明代瓷器款识有什么特点?

古代有什么瓷器 古代的瓷器有什么 古代瓷器的特点

2021-03-08

古代有什么瓷器。

明代瓷器款识有什么特点?明代时期,随着景德镇官窑的建立和发展,瓷器上的款识趋于系统化、规范化。民窑瓷器的款识则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以下介绍一些明代瓷器的款识特点。

洪武:洪武一朝,未发现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民窑也极少见,仅见有青花书写“福”、“寿”款者。此外,江西省玉山县发现“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纪年款的青白瓷罐,款识刻划在罐腹,系罕见的具有明确洪武年款的器物。

永乐:明清两代,在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作为款识,始于永乐。款式仅见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一种,未见有楷书款。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方明永乐时翰林学士沈度的端视,砚底刻“永乐乙未秋翰林沈度识”十字篆文,经仔细比较,与瓷器上永乐款识字体相似。因此,永官款可能由当时的翰林学士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写在瓷器上。永乐官器署款者不多,仅见有青花、白釉、青釉及红釉等瓷器上。青花器物中写帝王年号款的只见于压手杯上;此外,早年流失日本的一对永乐青花盖瓶,器身书“内府”二字,显系宫内用器。单色釉器,有刻款和印款两种体式。民窑青花器上有书写“福”、“禄”、“寿”等字的。

宜德:宣德时期,帝王年号款激增,大多数为楷书,也有与永乐一脉相承的篆书款。款式仅见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大多数是六字二行“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宣德年制”四字款少见。刻款有楷有篆,以楷为主。未见有印款。款识外常围有单线圈、双线圈、长方框及长方框外加双圈等,也有无框圈的。宣德瓷器落款位置比较随便,底足、口沿、耳部、柄流、里心、器盖等处都有落款的,因此,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款识还见有“大德吉祥场”、“敬权”等,民窑青花中见有“福”、“寿”等字款。

正统、景泰、天顺:正统、景泰二朝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正统一朝,迄今仅见民窑器楷书“正统元年”和“正统捌年”款二例。景泰朝一件未见。天顺朝仅见四件:一件印“天顺年造”款卵釉云凤纹瓷盘,为官窑器,现收藏于英国达维护特基金会。另两件书“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一件书“天顺年”三字,三件器物都是青花三足筒炉。

成化:以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款为主,款识外,有的加双圈,有的加双方框,也有无圈框的。官窑罐类,还有在底足写“天”字款的。民窑款识有写“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的。

弘治:以青花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两行款为主。另有“弘治年制”四字篆款,多为刻款。尚有以红彩写“弘治年制”和“上用”款的,亦系官窑器。民窑器有写干支年款的,如“壬子年制”(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也有写“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吉语款的。

正德:正德官款主要有“大明正德年制”六字楷款和“正德年制”四字楷款,其中以四字款居多。有书写款,也有刻划款。除了用汉文外,此时亦有用阿拉伯文和红彩梵文书写的款识。民窑器常见“正德年造”、大明年造”楷款,还有“长命富贵”、“天下太平”等吉语款。

嘉靖:嘉靖官款一般都在底足书写“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两行楷款,并带有双圈;器口边书写六字横款者少见,但大盘、大缸等的口沿处也见有。款式有青花、红彩、刻字涂金等数种,均为楷书,未见篆书。款字的排列形式,有两行直款、单行横款,也有环形和十字形六字款的。民窑器中有写“嘉靖制造”、“大明年造”年款的。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东书堂”等。人名款激增,如“陈守贵造”、“邓奎自造”等等。吉语款也增多,如“富贵佳器”、“福寿康宁”、“国泰民安”等等。另有写“金大蘸坛用”款的器物,系当时的道教用器。

万历:官款以“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主,四字两行款少见。有的款外带双圈,也有不带圈的,或六字款呈环形。有青花和刻划款。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增多,如“徐庆堂”、“纯思堂”、“程廷梓造”、“万福攸同”等等。

天启:官款以“大明天启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主,也有书“天启年制”的。民窑中书纪年款的见有“天启元年”、“天启八年”、“天启三年唐氏制”以及“大明天启米石隐制”等等。堂名款、吉语款有“竹石居”、“白玉堂”、“同乐佳器”、“仁波佳器”等等,还常见图案款,如兔子、灵芝、方胜等等。

崇祯:崇祯时期署官款的器物少见,有“大明崇祯年制”及“崇祯丁丑”(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等。民窑盛行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如“翔凤堂”、“甲戊春孟赵府造用”、“富贵佳器”等等。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明代青花麒麟纹瓷器有什么特点?


明代青花麒麟纹瓷器有什么特点?

明代青花麒麟纹瓷器有什么特点?麒麟,为古时象征祥瑞之兽,青花瓷器上的麒麟图案最早出现在元代,发展到明代早期时更为普遍。永乐和宣德时期的大罐、盘、碟等瓷器上,常见形态多姿、粗细各异的麒麟图案,并一直延续到清代初期。

麒麟纹饰在明代的官窑和民窑瓷器上均能见到,尤以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瓷器上的形象最为丰富生动。这一时期内麒麟形象仍能看出从元代发展演变而来的痕迹。或立或卧,或奔或坐,图案构图由繁密走向疏朗,用笔风格由工细过渡为简练,既有画工繁褥生动的大罐、大盘、也有寥寥数笔勾勒的小盘、小碟。麒麟纹旁多带有火焰纹,周围饰有简单的花草纹。青花呈色根据瓷器的大小、粗精的状况呈现出多种特点,往往器型大、纹饰繁细者青花呈色蓝艳,略带结晶斑,胎质洁白细密,釉层晶莹透澈。器型小、纹饰简单者,青花呈色多为灰蓝,带结晶斑,胎质灰白间有杂质,釉层青亮,个别有生烧现象出现,青花呈色灰黑,釉色青黄。这些现象的出现,应与明代景德镇地区众多窑场中采用的不同制瓷原料、工艺水平及面对各类使用对象有很大关系。

现在的古瓷仿制者也正根据这一特点大量仿制了多类档次的青花绘麒麟纹饰瓷器。

仿制水平高者,在各种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时有所见。一般古瓷收藏者所接触到的,多是一些中低水平的仿品,并以仿制民窑瓷居多,只要准确地把握了真伪两者的特点,仿品就不难鉴别。

现在仿品的胎质多系球磨机研磨,洁白细腻无杂质。釉色虽白中闪青,但同一器物上釉层薄厚处,釉色并无明显的深浅变化,且略显浑浊,无古瓷真品亮青的感觉,青花发色虽追求蓝艳,但蓝色浮于釉层表面,人为点染的黑褐色结晶斑更显呆滞。

仿品上的麒麟及辅助纹饰,有的尽管也达到了形似,与真品相比,仿品用笔迟滞的毛病一览无余。在收藏实践中,只要藏者多见、多上手各类真品,真伪对照比较,仿品是不难鉴别的。

今人与古人一样,对麒麟仍然充满了神秘的崇拜和企盼,尽管从来就没有人见过它,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渴望和对现实世界中功名利禄的追求被神化成图腾和偶像,而忘记了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我们人类本身。我们改造着世界,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昔日古人在蒙昧和无奈中依附于神灵的庇佑,而我们今天如果仍在新建的楼堂馆所前把它们雕塑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恐怕这与弘扬传统文化是绝对不相称的。

明清朝代款识有什么特点?


明清朝代款识有什么特点?所谓瓷器款识是指刻划或书写在一件器物的身部或底部,用以表明器物的时代、用途及工匠姓名的文字,亦称铭文。制瓷业很早就采用这种做法。清·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有所谓“瓷器有款肇始于宋”的说法。黄矞的《瓷史》提出:“瓷器之年不自宋始,并见过三件带‘乾元年制’的器物。”

历朝款识沿革

事实上瓷器上面刻铭文最早始于东汉。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带铭文的瓷器是三国孙吴时代的青釉谷仓,它的主体由大小两个罈重叠而成,仓身堆贴多组纹饰。在大罈的肩部凸起一龟,背驮碑,碑面刻“永安三年”等二十四字铭文,说明此物为公元二六○年孙吴时期的青瓷器。

到了唐代,工匠的姓名开始出现在瓷器铭文中,如唐代白釉刻花小壶,腹部划刻“丁道刚作瓶大好”七字。唐代邛窑青釉小碟,在碟的边缘处刻有“徐家沉”三字,还有的刻有“丙午岁造蒋应”六字。从这几件唐代器物的铭文中不仅可以知道陶工的姓名、器物的制作时代,还可以看出作者是如何欣赏和宣扬自己的作品。

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各地出现许多新的瓷窑,瓷器的款识也有了新的变化。有的有模印标记,有的划刻宫殿名称等。如磁州窑白地黑花竹纹枕,底印“张家造”三字;景德镇影青印花盒子,底印“吴家合子记”。定窑、汝窑、钧窑的器物因多属宫廷用品,器物的底部则刻有宫殿的名字,如“奉华”、“聚秀”、“重华宫”等(有的字是宫廷玉工后刻的)。从宋代瓷器的款识,可以了解到当时瓷业的生产状况:已经出现了单一的专业作坊,有专烧枕头的,也有专烧盒子的;瓷器中并有许多是宫廷用品。

元代有款识的瓷器比较少见,国外有一件元至正十一年青花双耳大瓶,还有少数瓷器有模印标记或工匠的姓名,如“古相张家造”的枕头,有龙泉窑工匠“顾氏成”姓名的瓷器等。从上述各时期瓷器款识的简单状况,可知款识是鉴别、鉴定古瓷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重点谈谈明清两代的瓷器款识。

明清两代,由于景德镇瓷业的发展,除为官府烧造大量瓷器的官窑外,民窑也广泛兴起。瓷器款识不仅继承、发展了前代款识的风尚,而且更加丰富多样。从款识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七种,即朝代款、干支款、供养款、花样款、室名款、吉言赞颂款、人名款等。书写方法以楷书和篆书为主,也有划刻阳文或阴文的。写款的彩釉,大部分使用青花,也有用墨彩、金彩、红彩、珐琅彩书写的。总之,明清两代的瓷器款识比较复杂,每个朝代又有各自的特点。

明清朝代款识特点

朝代款又称年款,即以朝代的年号为主,有四字或六字的,最后二字一般是“年制”或“年造”。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隆庆年造”、“正德年制”等。这种款识标明了器物的朝代,不同朝代的款识写法又各有特点。

明永乐时期瓷器一般无款识,真品中只见青花压手杯杯心有四篆字小款及薄胎白釉器的暗款(把字刻在器胎上,然后上釉烧造,通过透视可看出器物上面的款识,称暗款)。青花篆款与白釉暗款的笔法基本一致,都是四个字。明正德以后开始仿永乐青花款,清代有仿永乐白釉暗款的,但从笔法、颜色、胎、釉等方面对照,差别都很大,不能乱真。

明宣德款识的特点,孙瀛洲先生编有:“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竖花四双单无,晋唐小楷最出群”四句话,《故宫博物院院刊》(总第二期)有过详细叙述。这里再补充几点:(一)笔法工正、清秀、刚劲、自然;一件器物上青花款的颜色深浅不一。(二)基本写法是:“大”字多数写成撇短、捺长不相称;“宣”字第一笔写成斜点的多,偶有直点,第二笔写一竖道的多,有少数写重点,第三笔软匀少肩,末笔多数右边长,少数左边长或左右相等;“德”字第一、二笔有少数向下撇,一般都向外撇;“心”字第一笔写一立道的多,写一点的少。(三)青花楷款无论六字或四字,圆器带款的多,琢器带款的少。(四)器身各处的款识均无边线,其中只有茶壶在流上写款,带双边线。

明成化款识的特点,孙瀛洲先生云:“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字日尖年肥胖,成字三点头肩腰”。

明弘治款识特点是,笔道均匀、清秀,大多数写在器底。笔法有两个特点:(一)“弘”字第二笔要长出第一笔。“治”字第八笔要过于第七笔,但也有少数例外。

明正德款识特点:(一)孙瀛洲先生云:“大字横短头非高,明字日月平微高,正字底丰三横年,德字心宽十字小,年字横划上最短,制字衣横少越刀”。(二)“正德年制”四字款的“年”字多为四横年。(三)用阿拉伯文或回文写款识,其他时代少见。

明嘉靖款识特点:(一)比正德时期字体刚劲有力,有的字形瘦高,撇短、捺长、勾大。(二)款识的位置遍器身,都带边线,与宣德时期特点正相反。(三)早期笔体与正德相接近,晚期笔体与万历相接近。(四)彩瓷上面出现“大茶房”、“外膳房”红彩款,为御膳用品,是此时代独特款识,其他时代没有,有则后仿。(五)黄地绿彩器物为此时代特殊品种,均为两行六字刻款。(六)此时代的新产品,黄地红彩器物的款识均无圈线,有则可疑。

明隆庆款识特点:多数写“大明隆庆年造”,笔道较细,字样清秀。

明代官窑题“某某年造”款识,是成化时期出现的,到隆庆时期应用较广泛,但同时也用“制”字。而清代则概用“制”字,罕见用“造”字的。

明万历款识一般笔力很硬,捺笔较长。“万”字有两种写法,即“羊”头万或“草”头万。“年”字有时也写四横年。万历早期的笔体与嘉靖晚期相似。

天启、崇祯已到明代晚期,传世品很少,器物本身及款识都较粗糙,有四字、六字楷款。总之,明代年款有所谓“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的说法。

清代顺治时期瓷器传世品少,款识多数带干支,少数为“大清顺治年制”六字楷款。到了康熙时期,瓷器就丰富多样起来,早期作品多无款或仅有干支款,中晚期大量楷款,晚期出现少量的篆书款。其基本特点是:(一)“康”字下半部的“水”多用半水或楷水;“熙”字有所谓“一撇三臣二笔已”之说,下面四点多为顺点或直点;“製”字的“衣”无上点,衣横越过刀,最后三笔都用二笔写完。这些特点一般出现在青花器物上面。(二)天蓝釉、豇豆红釉、釉里红、苹果青、釉里红加彩等器物的青花款识外均无边线,有则可疑。(三)出现堆料款,即用料彩堆写成图章式四字款“康熙年制”、“康熙御制”,款字外围双边线,一般外线宽、内线窄。

清代雍正款识的特点是:(一)楷书多于篆书。无论楷款或篆款,笔体都非常规正,楷书中只有用六字三行的写法时,字体不太规正,但它也是官窑作品。(二)有的器物用黑彩写款,其他时代少见。

清代乾隆款识开始篆书多于楷书,它的篆书款非常整齐,横平竖直。要注意的是后人仿乾隆篆款较多,破绽处为“乾”字左下边的写法与真款相反;“制”字下半部笔道连起来没断开。嘉庆以后篆书款逐渐成为主流,很少见楷款。道光、咸丰时期楷款又渐渐出现,它们的笔法基本一致,写得很规矩,仔细观察整个款识有点倾斜。道光时篆款写得流畅、圆滑,不同于乾隆篆款那样方方正正。同治、光绪时才又大量书写楷款。光绪青花楷款突破过去仅能表示年代的四字、六字款框框,丰富了款识内容,即表示年代的同时,把作者姓名及器物的画意都写在款识中,如“光绪辛卯素云送人制三友图”十二字。还有一点应提出的是乾隆以后普遍应用红彩书写款识,但是各种色地的粉彩描金花卉器物的底部,都为金彩篆书四字款。

明朝瓷器款识有哪些特点?


明朝瓷器款识有哪些特点?明代时期,随着景德镇官窑的建立和发展,瓷器上的款识趋于系统化、规范化。民窑瓷器的款识则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以下介绍一些明代瓷器的款识特点。

洪武:洪武一朝,未发现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民窑也极少见,仅见有青花书写“福”、“寿”款者。此外,江西省玉山县发现“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纪年款的青白瓷罐,款识刻划在罐腹,系罕见的具有明确洪武年款的器物。

永乐:明清两代,在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作为款识,始于永乐。款式仅见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一种,未见有楷书款。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方明永乐时翰林学士沈度的端视,砚底刻“永乐乙未秋翰林沈度识”十字篆文,经仔细比较,与瓷器上永乐款识字体相似。因此,永官款可能由当时的翰林学士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写在瓷器上。永乐官器署款者不多,仅见有青花、白釉、青釉及红釉等瓷器上。青花器物中写帝王年号款的只见于压手杯上;此外,早年流失日本的一对永乐青花盖瓶,器身书“内府”二字,显系宫内用器。单色釉器,有刻款和印款两种体式。民窑青花器上有书写“福”、“禄”、“寿”等字的。

宜德:宣德时期,帝王年号款激增,大多数为楷书,也有与永乐一脉相承的篆书款。款式仅见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大多数是六字二行“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宣德年制”四字款少见。刻款有楷有篆,以楷为主。未见有印款。款识外常围有单线圈、双线圈、长方框及长方框外加双圈等,也有无框圈的。宣德瓷器落款位置比较随便,底足、口沿、耳部、柄流、里心、器盖等处都有落款的,因此,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款识还见有“大德吉祥场”、“敬权”等,民窑青花中见有“福”、“寿”等字款。

正统、景泰、天顺:正统、景泰二朝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正统一朝,迄今仅见民窑器楷书“正统元年”和“正统捌年”款二例。景泰朝一件未见。天顺朝仅见四件:一件印“天顺年造”款卵釉云凤纹瓷盘,为官窑器,现收藏于英国达维护特基金会。另两件书“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一件书“天顺年”三字,三件器物都是青花三足筒炉。

成化:以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款为主,款识外,有的加双圈,有的加双方框,也有无圈框的。官窑罐类,还有在底足写“天”字款的。民窑款识有写“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的。

弘治:以青花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两行款为主。另有“弘治年制”四字篆款,多为刻款。尚有以红彩写“弘治年制”和“上用”款的,亦系官窑器。民窑器有写干支年款的,如“壬子年制”(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也有写“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吉语款的。

正德:正德官款主要有“大明正德年制”六字楷款和“正德年制”四字楷款,其中以四字款居多。有书写款,也有刻划款。除了用汉文外,此时亦有用阿拉伯文和红彩梵文书写的款识。民窑器常见“正德年造”、大明年造”楷款,还有“长命富贵”、“天下太平”等吉语款。

嘉靖:嘉靖官款一般都在底足书写“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两行楷款,并带有双圈;器口边书写六字横款者少见,但大盘、大缸等的口沿处也见有。款式有青花、红彩、刻字涂金等数种,均为楷书,未见篆书。款字的排列形式,有两行直款、单行横款,也有环形和十字形六字款的。民窑器中有写“嘉靖制造”、“大明年造”年款的。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东书堂”等。人名款激增,如“陈守贵造”、“邓奎自造”等等。吉语款也增多,如“富贵佳器”、“福寿康宁”、“国泰民安”等等。另有写“金大蘸坛用”款的器物,系当时的道教用器。

万历:官款以“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主,四字两行款少见。有的款外带双圈,也有不带圈的,或六字款呈环形。有青花和刻划款。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增多,如“徐庆堂”、“纯思堂”、“程廷梓造”、“万福攸同”等等。

天启:官款以“大明天启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主,也有书“天启年制”的。民窑中书纪年款的见有“天启元年”、“天启八年”、“天启三年唐氏制”以及“大明天启米石隐制”等等。堂名款、吉语款有“竹石居”、“白玉堂”、“同乐佳器”、“仁波佳器”等等,还常见图案款,如兔子、灵芝、方胜等等。

崇祯:崇祯时期署官款的器物少见,有“大明崇祯年制”及“崇祯丁丑”(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等。民窑盛行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如“翔凤堂”、“甲戊春孟赵府造用”、“富贵佳器”等等。

清代瓷器的款识都有什么特点


清代瓷器的款识都有什么特点。

清代瓷器款识多而普遍,无论官窑、民窑器,除康熙初期外,大多留有各式款识。

顺治时期的官窑瓷器,年号款不多见,主要有楷书六字双行“大清顺治年制”、楷书四字双行“顺治年制”,均为青花书写,青花色泽比较深浓沉稳。另有少量“大清年造”、“大清年制”的,均是明末遗风。

顺治民窑以各种吉祥款、斋堂款、人名款为多。吉祥款如“雅”等,斋堂款如“望仙楼”、“百花斋”等,人名款如“许世文亢公制”等。

康熙早期款识字体以楷书为主。帝王年号款少见,多为干支纪年款、斋堂款、图记款、花押款。款识排列多种多样,有六字三行、六字双行、四字双行,四字十字形钱文排列等。

中期仍以楷体字为主,且大量出现帝王年号款。排列形式也趋向统一,以六字双行为主。

晚期则以楷书为主,另有少量篆书,排列形式也以六字双行为主。

康熙民窑器极少写年号款、纪年款的,大多数为赞颂款、吉祥款,尤其多斋堂款、图记款。

雍正款识以楷书六字两行和四字四行为主,有少量六字三行和六字一行的。此时篆书款也逐渐的多起来,有四字双行,六字双行,六字三行多种形式。

雍正民窑器仍以斋堂款居多。

乾隆时期的款识由康、雍时期的楷书为主变为以篆书为主。排列由六字二行为主变为以六字三行为主。书写材料除青花外,多种材料并用。

乾隆民窑除大量吉祥款、赞颂款外,也有不少写年号款的,但一般字体草率,有的甚至只是半边字,不可辨认。

嘉庆款识也以篆书六字三行为主。多用青花书写,也有红彩、金彩及刻款的。

民窑款识多为吉祥款、赞颂款、斋堂款之类,书写工整。也有写年号款的,字体草率。

嘉庆时期还兴起了一种篆书带方框的款式。篆书工整、框线整齐,似图章印鉴,故俗名印章款或图章款。

道光款以篆书为主,大多为六字三行式排列,也有极少一字横列的。

道光民窑器中,部分王公大臣烧制的斋堂款器,质量颇高,款字书写也见功力。

咸丰款识楷篆并用。款式则有六字三行、六字双行等。嘉庆朝始兴的篆书图章式款,此时大为盛行。

同治款识以楷书六字两行为主,青花书写色调浓艳,略有晕散。

民窑器除大量吉祥款外,也多年号款。年号款多为六字二行,也有四字双行者,均为红彩印章或篆书款,大多字迹草率,色泽暗涩。

光绪款识楷篆并用,以楷为主。款式多为六字二行。

民窑器多为篆书图章式款,篆书十分草率。民容器中的斋堂款器,制作上乘,款识也较精。

宣统官窑款仅见楷书,六字双行,以青花书写,字体工整秀丽,青花色泽明快,无圈栏。

雍正官窑瓷器款识特点有哪些


雍正官窑瓷器款识特点有哪些,雍正官窑瓷器款识已成一大学问。古瓷器上的款识有助我们鉴别真假。当然,款识仅为鉴真辨伪其中一种依据,但绝非唯一线索;否则就如瞎子摸象,以一概全。我们仍必须从胎体、色釉、造型、纹饰、绘工、烧制技艺和时代风格等各方面印证,细察后分析。那么雍正官窑瓷器款识特点有哪些呢?

清代雍正官窑瓷器款识。雍正朝楷、篆书款同时使用,有六字款、四字款(即“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官窑年款较多见的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的,款外有双圈或方框,业内将雍正官款分为无圈、有圈和方圈等,用以区别。珐琅彩器款识有“雍正年制”与“雍正御制”四字,一般为两行竖写并围有方框的楷书款。在茶叶末、炉均及仿钧器上,则见“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刻款。“雍正年制”四字古钱形款,则主要见于花盆一类器物底足。

雍正官窑瓷器款识,由专人负责书写,字体基本一致。青花楷书款与篆书款同时并用。楷书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体式官窑款“大清雍正年制”,为早期流行的款式,字体柔弱、略草。雍正晚期官窑款,多为宋椠体的正宗小楷,工整秀丽。青花色调大多纯正。也有少数深浅不一的。篆书款书体变化较多,有的方正规矩,有的草率不恭,有的笔路圆润。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双圆圈官窑款,主要用在青花和粉彩瓷器上。“正”字的第一、四和五笔书写平正,这是雍正楷书官窑款的一个特点。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官窑款,多用于颜色釉瓷器上。“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官窑款,多用于仿钧釉、炉均釉,或茶叶末釉瓷器上。“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官窑款与“雍正年制”四字楷书堆料,只用于珐琅彩瓷。雍正堆料款的蓝料色彩较康熙时为淡,字体也小。

款识在瓷器鉴定上有什么特点?


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性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款识表达的内容可分为:纪年款,堂名款,陶人款,吉言款,赞颂款,花样款等六大类。按书写部位分,主要有底里铭和额铭。将款字写于器物底部的称底里铭,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定窑口和辨别真伪都有重要作用。

专为宫廷烧造的瓷器款识叫“官窑款”,民间烧造的称为“民窑款”,除了纪年款外,还有堂名款、吉语款、警语款、陶工款、干支款、花样款等。中国自瓷器出现,历代器物出现款识的情况不多,只偶尔出现一些刻划或书写得很潦草的行书,字款的内容也多属于纪年、纪事。自唐代始,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加强,陶瓷器产销两旺,瓷窑瓷场大量兴起,竞争又由此而兴,此时各种标识性或广告性的款识大量出现。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款识,如定窑器上的“官”、“新官”字款,建窑墨釉盏上的“供御”、“进盏”、“枢府”等款,这是各窑场奉旨烧造的进贡产品的特殊标记。自明代开始,瓷器的款识装饰逐渐盛行,主要是年款,其实也有少数吉祥语款和家藏款。年款的字体,既有楷书又有篆书,既有横款又有竖款,品种繁多,形式不一。典型的代表官窑是龙泉官窑。明代官窑器物年款装饰发展到清代大为盛行,主要以书写款为主,也有少量的刻印款和其他各种款识。

明代瓷器纹饰有什么特点


明代瓷器纹饰装饰主要以绘画为主,也有刻花、划花、印花、镂雕等方法。现在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明代瓷器纹饰有什么特点”

从绘画风格上看,无论人物、花乌、飞禽走兽都极为生动豪放、富于画意,线条舒展流畅;加之釉色纯朴浑厚、丰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官窑瓷器的纹饰比较工整、细致,民窑器物的纹饰笔法潇洒、自由奔放,生动地表现了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愿望。画面题材很丰富,人物、花鸟、飞禽走兽无所不有,有些画面取材于锦缎上的纹饰,或受小说木刻插图影响,或取材于戏剧、民间故事传说等。有些内容尤其是在官窑器物上,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意识,有些则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明代所画的人物比较挺拔,小孩儿头比较肥大,不合比例,前额及后脑凸出,明代早期龙鳞画得比较精细,晚期有的龙鳞画得草率,龙爪画得比清代简单。此时八宝纹的排列多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后仿品有时忽略此点,在鉴定时应注意观察。明代瓷器上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如梵文、阿拉伯文、寿字、福字等。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明代瓷器纹饰有什么特点”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宣德瓷器款识的特点是什么?


宣德瓷器款识的特点是什么?“年款”是从明朝开始兴起的一种在瓷器上印上帝王年号的艺术形式。明代年款大体有两种楷书题写和篆书题写。篆书题写的自永乐开始,以后宣德、弘治、万历等朝代也有。用篆书题写的以刻划暗款为主,一般为“某某年制”四字。并且锥刻款多见于单色釉瓷器上。明宣德起开始出现以青花楷体题写,题于青花框或圈中的年款有“大明某某年制”、“大明某某年造”、“某某年制”等,成为以后明代历朝乃至清代题写年款的主要形式。除口沿、器肩、器腹等无圈框年款外,宣德官窑瓷器上以青花、红彩在器心、器底位置题写的年款,有单圈、双圈、单框、双框、椭圆、莲瓣等边饰。从文字排列看有直行和横书两种。总之,宣德年号款的款式种类之多,为明代历代款式之最。此种现象正说明宣德是“年款”起初阶段,尚没有固定的规范格式形成,所以才会给后人留下一个“宣德款遍器身”的说法。

宣德款的常见笔迹特征

字体写法不一,风格多变

宣德官窑楷书年款中,有一种风格尤其突出,其笔法工整、清秀、刚劲,自然大方,以前人们多认为这是仿晋唐小楷的笔法,近年有人提出宣德官窑年款的蓝本,出自当时功力深厚的大书法家沈度之手。沈度以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名重一时。“台阁体”结构以方正为主,笔道粗细一致,各部停匀,属于楷体,适合皇家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标准。书写一笔不苟,法度谨严,点画巧妙,转折分明,提按清楚,运笔便捷利落而沉实;线条轻重,粗细有变化,其收笔、落笔、撇捺、转折勾挑处,既有法度,又不刻意做作,字中牵丝搭笔,显得十分自然。可以肯定的是,当时景德镇御窑厂临摹当时官方常用“台阁体”书写宣德款绝非一人。因此造成宣德官窑瓷器上年款字体的写法不一。

以“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为例,常见“大”字的撇画,下分割第一笔横划,有右边长的,也有左边长的,也有左、右相等的,且这一横还有长短之分的。但,由横划左侧三分之一处分割为常见,并且上方出头适中,过长者为清代仿笔特征。

“明”字的日部常低与月部,日与月的最下一横笔,其左右高低、倚斜之势基本保持一致,在一个基准线,而月部却绝无长勾现象。

“宣”字第一笔向右点,往往与第三笔横勾连接。第三笔横勾左高右低,带动整体横划有倚斜之势。

篆书“德”字心上有一横,而楷书“德”字心上无一横。“德”字双人旁与左边有支离不合之貌,“德”字“心”中三点在一个基本平直面上,最后一点无拖拉。

“年”字虽然有五种不同的写法,但第四笔用向右平斜点代替短竖,少有右短竖为常见特征。本朝款不见第四笔左斜是宣德款的重要特征。第五笔左高右低,倚斜之势能收得住,笔不下塌。最后一笔直画下端常见顿笔收尾色浓,极少见尖锐之锋。

“制”字下“衣”一点或有或无,有“衣”款将点和第三笔的撇一笔连成。“衣”字提笔和撇笔书写无连接,“衣”字提笔与捺笔分笔书写常不在一个对应线上。

寄托宣德款的时代特征

研究宣德款识的字体和书法也是对其他朝代所具有的时代书写款识个性和风格特征的研究。

仿宣德款自明代正德开始,字体不如宣德款遒劲,显得方正宽博。具有正德款写款特征。明正德仿宣德官窑制器,因为“年”字的书体是正德的特色(虽然不是绝对),但“年”字的真款第四笔一小平右点,在正德瓷器上常书写成一小横。万历民窑青花仿款,笔画豪放跌宕,青花双圈紧靠圈足,线条无力松棉。“宣德年造”、“大明宣德年造”青花楷书款多为明正德、天启、崇祯等朝寄托款及后代仿制。“德”字“心”部加一横的,基本可以断定为后代仿制。至于部分仿宣德款较为成功,是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处理,字体的特征、书法,都极忠于原器,所以鉴定时如不注意其制作、造型、纹饰及釉色等项,即易鱼目混珠,被蒙骗过去。而正德以后,至民国大肆仿造。其款识带康熙楷书款风格为最多见。

从写法看,字大而工整,字间布白舒展。不象真器款识,字有大小的不同,倚斜之势的六字双行,常显高低错位之分。康熙楷书仿款,双圈青花粗细浓淡一致,首尾无明显的接笔痕迹。“大”字的撇画横笔以上出头过于长;“明”字月部第二笔横、竖、勾转折处,具有宋体的外拓性;“制”字下“衣”竖提后直接写捺,或者“衣”字提笔和撇笔书写连接一线;万历或者康熙有的仿款,楷书笔画不同真款横竖粗细大致相同,而显示出横细竖粗特征。在仿宣德青花款的发色上,康熙青花瓷器因施釉方法采用了吹釉工艺,釉面薄,青花发色浓艳明丽,不见了铁锈结晶斑。至于后贴款的鉴别方法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研究宣德款识的字体和书法,不仅仅是对一个朝代的写款特征作研究。而是因为历代对宣德瓷器的追捧,使的我们对它进行研究的同时,可以兼顾了解其他朝代所具有的时代书写款识个性和风格的特征。仿品的款识往往带着时代书写风格,不是显得字间结构软弱无力,就是体现不出宣德本朝的那种书法韵味。如果我们牢牢记住各个朝代款识最典型的书写青料(或彩料)的深浅、浮沉的呈色变化,和其习惯性写法以及款识的内容、排列格式、字体结构的演变规律,便可以结合器物本身的年代特征,来考虑是否后朝仿前朝,或正处于朝代交接之际,存在着专人延续写款的情况了。虽然说眼下仿制的风气非常猖獗,制作一件宣德瓷器似乎也并不那么难。但是假的总归是假的,它们总免不了有“过”或“不及”的毛病。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深入研究,年款的书写真伪仍不难发现其间的差距,瓷器的“真”、“伪”鉴别也不出例外了。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代瓷器款识有什么特点?》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代瓷器款识有什么特点?》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有什么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