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以文化自信向世界讲述china故事

景德镇:以文化自信向世界讲述china故事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3-29

景德镇古代瓷器。

荣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首批创始成员;连续16年举办国际陶瓷博览会,与国外20多个产瓷城市建立友好关系;连续两年在德国和南非举办中国陶瓷文化展;吸引3万多名“景漂”“景归”人才,其中境外“景漂”5000多人;而最新的好消息是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中国将在这里建成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及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背景下,在老厂区、老城区的改造声中,在人们创新、创业的热情当中,千年瓷都景德镇正在苏醒,以自信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向世界讲述china的精彩故事。

博物馆孕育大情怀

怀旧是每一个人对往昔珍贵记忆的一种重拾,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怀。位于城区繁华地段的御窑博物馆曾经是市政府办公所在地,现在这里是御窑遗址保护的核心区域。为了保护这一最具代表性的瓷业遗存,景德镇对市政府进行整体搬迁,并于2015年把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列为“一号工程”,不遗余力地加以推进。如今,在遗址周边13平方公里内,民居、瓷行、会馆等历史建筑正逐步修复,加上道路改造工程,总耗资约50亿元。在不远处的老房屋顶上,工人在清理杂物,为老城改造做准备。

一座博物馆也即将在这里诞生。拱形窑炉的外形设计、用红褐色的古窑砖与仿古窑砖混合修葺的外墙,使它与不远处高耸的工业烟囱形成醒目的空间构图。

大博物馆博大精深,而同时,市区内在老百姓自己身边和家门口的小微博物馆也越来越多,它们有着老街坊般的亲切感,让人能够触动时代记忆的心弦,重拾历史岁月中的片刻光阴。市民可以随时踏进“小而美”的馆内,感知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获益良多。

位于陶溪川内的“工业遗产博物馆”就是这样一个小微的空间载体。博物馆通过“十大瓷厂”去追溯那段历史,当年瓷厂的门楼、矗立的圆窑包(倒焰窑)、庞大的磨球机、陈旧的隧道窑、老式拨号电话机,再现的瓷厂各类生产车间、墙壁上珍贵的文史实物、烧窑师傅的工作服、300多人的口述史……所有这些,有的似曾相识,有的闻所未闻,但亲切感却丝毫未减。徜徉其间,犹如漫步瓷都的过去;散落其间的,众多有梦想、有担当、有情怀的博物馆,不但收藏了历史章节的生动实证,更是这座城市努力在历史长河中“诗意栖息”的明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是已超脱于工作关系、儿时记忆之外的,深植于血脉的对景德镇的浓浓情感。

坚持对历史文化进行“活态”传承,体现了景德镇在破解文化保护和城市建设矛盾的创新思维。凤凰山下的陶溪川文化创意园,是在原“宇宙瓷厂”的旧址上,通过活力再造、结构改造、环境营造,建成了融传统、时尚、艺术、科技于一体的文化地标性建筑。在这里,游客既能纵览陶瓷工业遗产风貌,也能随处感受到现代科技与传统陶瓷文化的融合。

奏响交流互鉴新乐章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历史上作为重要商品,是联系东西方文明的重要纽带。近年来,景德镇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实现了从丝绸之路货源地到“一带一路”文化使者的完美蜕变。

积极打造国际化的高端交流合作平台。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项目落户景德镇,将有利于充分发挥景德镇的历史、文化、品牌、生态价值,打造“国际范”的品质城市;已经成功举办十六届的瓷博会,借助国家级、国际化和专业化的品牌影响力,每届都有大量的海外陶瓷企业参展、交流,成为了以产品展示、文化交流和贸易投资为主要功能的综合会展平台。

积极推动陶瓷文化走出去,向世界讲述china故事。2019年12月,“丝路瓷行——陶瓷传统成型技法现场展示活动”在希腊雅典扎皮翁宫国家博物馆开幕,100余件陶瓷作品以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闪亮登场,为希腊瓷器爱好者奉上了一席精美的中国文化盛宴。2019年10月,在克罗地亚举行的“丝路瓷行——中国陶瓷文化展”,是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2019国际巡展的第二站,也是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和克罗地亚文化和旅游年”框架项目之一。2018年7月,在南非举办“感知中国·丝路瓷行”中国文化展,展示了中国陶瓷的精妙绝伦与博大精深,唤起了南非民众对中华文化的美好向往。同时,加强与陶瓷类、艺术类、智库类机构合作,扩大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机构交流;

与国外中小学校、艺术院校建立联系,广泛开展国际陶瓷学术研究、国际游学研学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景德镇每年开展政府、科研院所、民间社团等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对外交流活动多达上千场。

境外“景漂”折射出陶瓷文化强大吸引力。在景德镇,有一种独特的“景漂”文化现象。3万多名来自全国、全球各地的艺术工作者汇集于此,如痴如醉地研究陶瓷文化,其中境外“景漂”就有5000多人。这些外国陶艺爱好者漂洋过海来景德镇寻梦,在这个城市交流、学习、研修技艺,并逐渐被这个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所吸引,深深地爱上这座城市。境外“景漂”现象,让景德镇瓷器再次成为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载体。他们在借助景德镇传统手工艺把艺术构想变成现实的同时,也帮助景德镇的工匠、陶艺家打开视野,收获全新的创作理念。

“陶艺课堂进校园”蔚然成风

对市实验学校的孩子们来说,能够在学校里上陶艺特色课是一件让他们非常高兴的事情。课上,他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拉坯机拉坯、在瓷器上彩绘、把瓷泥捏成自己喜欢的作品,自由发挥想象力,与陶瓷来个“亲密接触”……

市实验学校在四至六年级学生中开设的这门课程,是我市中小学校积极开展“陶瓷文化进校园”系列课程的一个缩影。通过开设这门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对陶瓷有了初步印象,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为了将现代陶瓷艺术引入课堂,市教育局要求全市各中小学校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开展以陶瓷文化为特色的校园建设,借助丰富的资源、多样的载体,培养学生爱陶瓷、爱瓷都的情怀,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推动陶瓷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而不懈努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368所中小学校开设了陶瓷文化课程,印制了陶瓷文化校本教材,20万中小学生能够用小手摸到泥土,感受陶瓷的魅力。孩子们在一件件小小的陶艺作品上倾注自己的情感,从小就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为了将这门特色课程落到实处,我市许多学校纷纷推出了多种举措:市实验学校成立了陶瓷文化教育基地——“陶乐园”,自编了学生陶艺课培训教材,把陶瓷泥土拉坯制作、在陶器上绘画作品两门课程引入课堂,将陶艺课列入四、五、六年级的课程表,做到每个星期有三堂课(每堂课两个课时),三个年级每个班轮流上课,让学生们亲手体验陶瓷制作和绘画的过程。该校还在课后开设兴趣班,指导对这门课程感兴趣的孩子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市第七小学、市第十二小学专门聘请陶瓷老艺人进校园,向学生们讲解陶瓷知识,弘扬千年瓷都文化,传承匠心精神。古城小学、梧桐小学每学期聘请学校附近的陶瓷企业工人定期走进课堂,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为孩子们举办形式多样的陶瓷知识普及活动。

在开设陶瓷特色课程的同时,我市还充分发挥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和大学的优势,专门邀请专家和大学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走进校园,为孩子们举办专题讲座,传播陶瓷文化。专家和老师通过ppt和视频,向学生们详细讲解的发展历史、种类及成型工序。通过专家和老师的详细介绍,让中小学生对陶瓷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与认识。未来,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还将与更多的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让更多高质量的社教活动走进校园,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让我市更多学校能共享该馆丰富的教育资源。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讲述China故事


荣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首批创始成员;连续15年举办国际陶瓷博览会,与国外20多个产瓷城市建立友好关系;连续两年在德国和非洲举办中国陶瓷文化展;吸引3万多名“景漂”“景归”人才,其中洋“景漂”5000人……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景德镇坚定文化自信,以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以自信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向世界讲述china的精彩故事。

景德镇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地方,是一座可作为、能作为、要作为的城市。2018年4月,我市向国务院上报《关于创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请示》,同年9月,该请示获批准通过。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特别提出了“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这为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坚定了景德镇建好试验区的决心与信心。

记者了解到,在试验区实施方案中,我市将着力打造“两地一中心”,即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这个以“两地一中心”为主要内容的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创建,将使城市文化遗产、城市生活、城市空间与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相得益彰,将为景德镇“打造成冠领中国、代表江西走向世界,世界感知中国、认识江西的国际瓷都”提供了重要载体。

如今,一项项措施在推进,一个个项目在落地,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蓝图正在变成现实。

位于城区繁华地段的御窑博物馆正在紧张建设之中,这里曾经是景德镇市政府办公所在地,现在这里是御窑遗址保护的核心区域。为了保护这一最具代表性的瓷业遗存,景德镇对市政府进行整体搬迁,并于2015年把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列为“一号工程”,不遗余力地加以推进。目前,景德镇御窑厂内中轴线和古井、御窑厂大门、龙珠阁、南北簏窑炉作坊遗迹保护房、佑陶灵祠等都已经得到清理和修复,10000平方米的景德镇御窑遗址博物馆已显露雏形。2017年1月,国家文物局将御窑厂遗址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御窑厂遗址获得申遗“入场券”。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以御窑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启动御窑厂遗址13.1公顷核心区、80公顷延伸区、240公顷“陶阳十三里”老城区保护,建设御窑遗址博物馆,修复老厂区、老里弄、老窑址,再现千年陶瓷文化遗迹、六百年御窑文化遗址和百年陶瓷工业遗存。

凤凰山下的陶溪川文化创意园,是在原“宇宙瓷厂”的旧址上,通过活力再造、结构改造、环境营造,建成了融传统、时尚、艺术、科技于一体的文化地标性建筑。在这里,游客既能纵览陶瓷工业遗产风貌,也能随处感受到现代科技与传统陶瓷文化的融合。2017年10月,陶溪川文创街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名单。据悉,陶溪川已入围首批“国家工业遗产”,荣获联合国亚太遗产保护创新奖;景德镇市活化陶瓷工业遗存、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做法,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

御窑厂、陶溪川、三宝瓷谷、大学……这不仅是文化特色地标,也成为了景德镇展示陶瓷文化的名片、讲述江西故事的平台、传播中国声音的窗口。

除此之外,我市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陶瓷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围绕千亿级陶瓷产业集群,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已整合原红叶股份、陶瓷进出口、精品陶、国瓷馆等4家公司以及国家用瓷办公室、陶瓷协会等单位,组建集团;优化陶瓷产业发展布局,推动手工制瓷精品化、日用陶瓷规模化、科技陶瓷高端化,陶瓷工业园内已形成手工、日用、高科技一体发展的“大陶瓷”格局,并逐步打通从原料供应、工业设计、制造加工、检测鉴定到营销物流等各个环节的陶瓷全产业链。同时,做足“陶瓷+”文章,推动陶瓷与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国际陶瓷文创小镇、洛客设计谷、陶青台文创园等一大批项目正积极推进。

景德镇瓷器进入奥林匹克中心讲述“中国故事”


8月9日至9月17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由北京奥组委、文化部主办的一项名为《中国故事》的文化展示活动将在北京奥林匹克新闻中心附近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绝活”通过30个72至108平方米的“祥云小屋”,展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各地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族民间文化,“零距离”地呈现最具地方味道的文化珍品。

布展已全部就绪的《中国故事》江西省“祥云小屋”掩映在一片树林当中,相邻隔壁就是浙江省搭建的“祥云小屋”。据江西建设方负责人介绍,从踏进小屋开始,就能感受到江西特色的“绝活”。小屋前的一条瓷片小道,是由上百年的明、清两代的官窑旧瓷残片铺就而成,它承载了百年前的制瓷历史,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而在小屋的一角,则建起一座瓷窑展示景德镇的瓷器、瓷残片,还有一些旧窑砖、匣坯包括拉坯车和传统的拉坯制瓷工艺等。届时,将向世人展现中国丰富的瓷文化,讲述着五千年来一个个原汁原味、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中国故事”。

世界陶瓷精品汇聚景德镇


2009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在10月18日至22日举行

你不用再看各国陶瓷而飞向世界各地,在景德镇就可以了。下面由的小编为你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景德镇因瓷而名,“瓷之魅”引来四海宾客。10月18日至22日,2009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举行,此次博览会共设标准展位达1200多个,参展企业达600多家。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各大产瓷区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参展商、采购商等3800余名中外来宾欢聚一堂,共同参加和见证了这一全国陶瓷行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专业性、国际性的陶瓷盛会。

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自2005年升格为由国家商务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江西省政府联合主办,已成功举办了五届。

记者在2009景德镇当代国际陶艺展上看到,这里展出了中国、美国、法国、、韩国以及非洲等24个国家的知名陶艺家200多件创意佳作,各种具有新观念、新造型、新材质、新装饰的现代陶艺,为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现代陶艺创作新趋势的窗口。瓷博会期间,除开展经贸洽谈外、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千年窑火传递暨“瓷业三圣”公祭等一系列活动之外,还举办了首届“唐英杯”陶瓷创意设计大赛、全国古玩艺术品交流大会、当代国际陶艺展、中国收藏2009年十大陶瓷名品评选暨当代艺术陶瓷收藏高峰论坛以及全国知名陶艺书画作品景德镇邀请展等与美术相关活动。

据景德镇文联副主席詹明荣介绍,每年来到景德镇尝试陶瓷艺术创作的外地画家数以千计,他们将书画艺术和陶瓷艺术相结合,往往会摸索出不少艺术新样式,从尝试到喜欢再至着迷,每年都会有不少外地画家在景德镇安家落户,给景德镇陶瓷艺术注入新风。

景德镇:世界艺术陶瓷的“圣地”


公元1004年,中国宋朝的真宗皇帝,用自己的年号“景德”冠名一座江南城镇。1000年后,“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已经成为世界陶艺界的“圣地”,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艺术陶瓷爱好者前来“朝圣”。12日,来自世界7个国家11个产瓷区的市长在景德镇签署的《景德镇宣言》中提到,“一千年来,景德镇创造的璀璨陶瓷文化和艺术,给予地球上的人们太多享受和愉悦。作为人类共享的财富,景德镇不仅属于中国,同样属于世界。”作为中国陶瓷产地中的翘楚,景德镇在宋代就和海外建立了贸易往来。几百年间,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驼队和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将被海外视为“神奇奥秘”的景德镇瓷器和制瓷技艺先后传到高丽(朝鲜)、安南(越南)、暹罗(泰国)、日本、波斯、非洲和欧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说,当时欧洲人到东方来最想得到的不是黄金,而是比黄金还要昂贵的“白色黄金”――景德镇瓷器。菲律宾的史书显示,当地人曾经认为景德镇瓷器能够除病。“行于九域,施及外洋”的景德镇瓷器还直接影响了近代欧洲瓷器的产生和发展。清朝人郑延桂的诗句“九域瓷商上镇来,牙竹花色照单开”是景德镇历史辉煌的如实写照。在过去的10个世纪里,景德镇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始终将生产高档艺术陶瓷作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在景德镇5428平方公里土地的下面,至今还埋藏着历代皇家“官窑”遗址和不可胜数的古瓷碎片;遍及景德镇的各种陶瓷博物馆、研究机构和工作室里仍然收藏着大量的艺术陶瓷珍品、绝品。目前,景德镇生产的高档艺术陶瓷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同时,这个历来重视打造瓷器高贵品质的城市也开始寻求将艺术生活化的可能,更多地介入日用陶瓷的生产。日本最早出产青花瓷的有田町町长江崎干夫12日在景德镇举行的世界著名产瓷区市长高峰论坛上说,作为“世界瓷器的原点”,景德镇给世界陶瓷文化带来的影响至今仍然“十分强大”。在景德镇“三宝陶艺村”的作坊里,现在仍然完整地保存着人工粉碎淘洗的瓷土矿石、拉坯用的轱辘车、以松木为燃料的小柴窑等等景德镇延续千年的制瓷工序。据陶艺村的主人李见深介绍,这个成立4年的沙龙式民间陶瓷艺术交流机构,每年都吸引100多名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的艺术家来访问学习。接受过正规西方雕塑教育、目前定居海外的江西人李见深说,“保留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是他兴办这个陶艺村的初衷。一位多次来此采风、已经获得景德镇“荣誉市民”称号的外国陶艺家这样描述他对这个城市的看法,“这是个适合涅槃、能够激发人创作灵感的城市”。美国陶瓷协会理事哈里·史蒂文森12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当他还是学习陶瓷技术的学生时,就知道景德镇发源了制造陶瓷用的“高岭土”,并对这个地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40多年后第一次来到景德镇,史蒂文森感觉“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根”。他说:“这是一个为陶瓷而存在的地方。只有来到这里,才能亲身感受深入这个城市血脉的、对于悠久陶瓷传统的骄傲和自豪。”

世界媒体聚焦江西景德镇 感受千年陶瓷文化


28日,世界华文媒体“中国梦·美丽江西行”参访团来到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参观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了解瓷都千年辉煌制瓷史,深切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有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手工制瓷生产线,完整地保留着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传统制瓷技艺。近年来,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成功复原并复烧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等景德镇历代典型瓷窑。

当日上午,世界华文媒体参访团在观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陶瓷制作工艺后,赞叹不已。香港《中外新闻社》常务副总编胡树萌表示,瓷都的制瓷技艺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创新了工艺,非常了不起。

来自加拿大的《世界华人周刊》总编辑杨恒均告诉记者:“到了景德镇,才知道为什么中国与瓷器的英文都是‘china’。瓷器是中国的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景德镇的瓷器要多树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更好地推向世界。”

据了解,今年4月,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成功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继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婺源江湾等著名景区之后的江西省第6个5A级景区;也是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8月22日至9月1日,由中国新闻社、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联合主办的“中国梦·美丽江西行”暨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第七期业务研修班活动在江西举行,学员赴南昌、宜春丰城、吉安、景德镇、上饶婺源、九江等地进行参观考察采访活动。

景德镇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在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景德镇的;景德镇的瓷器,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全世界皆知。

天下谁人不用瓷?用瓷当选景德镇!景德镇就是有这样的底气。

“通过水、土、火简单而又复杂的化学反应,生产出世界上流通最广、性价比最高,也是最为绚丽多彩的大众用品、艺术珍品”,了解景德镇历史的人说,这话有根有据,一如脚下土地那样厚重、诚实。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赞叹:“景德镇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城市”。日本陶瓷学家三上次男在《陶瓷之路》一书中,把“海上丝绸之路”称为“陶瓷之路”。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芬雷在《青花瓷的故事》里感慨:16世纪的景德镇瓷,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化的浪潮。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冠以“瓷之国”的美称。在“十全老人”乾隆笔下,景德镇瓷器就有“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难致同”的美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这样题词赞誉景德镇:“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之高峰是瓷都”。

穿越一下时间隧道,大宋王朝的江南西道的东北角,有一个叫昌南的小镇,东晋时置镇,名新平镇,因处于昌江之南,又名昌南。大名鼎鼎的景德镇就源自于此。

史书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陶瓷半城窑”,惊叹于该镇朝贡瓷器的精美俊秀,公元1004年的景德元年,36岁的宋真宗赵恒,高兴地将自己的皇帝年号“景德”赐名给昌南。

巧合的是:昌南就是china的音译,随着中西方贸易和文化的交融,瓷器这一中华瑰宝,通过陆海“丝绸之路”而广泛传播。昌南、瓷器、景德镇、中国就出现了神奇的关联:china小写就是瓷器,大写就是中国,瓷器与中国同名。“景德镇”,这个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城市横空出世了。

就像中外神话故事里讲述的一样,“出身不凡”的景德镇,注定是要创造历史的!

一个景德镇,半部陶瓷史。景德镇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御窑厂遗址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陶瓷历史的沉淀;陶溪川的每一条“里弄”,都烙下陶瓷发展的印痕。翻开《陶记》、《陶说》、《陶歌》等一篇篇经典,你会领略陶玉、霍仲初、何召一等先贤大师们的风采,感受到陶瓷梦幻般的魅力;徜徉在“不舍昼夜”的昌江河畔,你能联想到“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的盛世景象。嗅一嗅高岭土的泥香,泯一口昌江水的甘甜,你不能不惊诧中国人这种古老的智慧:水和土的物理反应,经过火的考验,尤如凤凰涅槃一般,诞生了中国瓷器这个伟大发明。

千年景德镇窑火不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2000多年冶陶史,1000多年官窑史,600多年御窑史,瓷器造就了一个城市,成就了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的荣耀。景德镇窑火焙烧出的这一稀世珍品,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最早的公共文化产品,也是华夏文化自信和中国智慧的生动阐释,更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精彩贡献。

走进了景德镇,就是走进了历史;走出了景德镇,就是走向了世界。陶瓷是中国文化,更是世界文明。当年的“三宝太监”郑和,指挥着满载瓷器等物品的庞大商船,穿越印度洋,直抵非洲大陆,中国瓷器向西方展示出特有的神奇魅力。世界了解中国,很多就是景德镇的瓷器开始的。瓷器作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文化符号、物质载体,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责任和荣光。

历史不能假设,但可以肯定:没有瓷器,世界将失去很多精彩;没有景德镇,世界将失去更多精彩。景德镇和景德镇瓷器开创了历史,也联通了世界。历经千年,融通天下,它是江西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感知中国、感知江西的绝佳媒介。如何“建好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千年古镇景德镇,正奋力走出一条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价值、新时代特征、景德镇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瓷器(china)与昌南(景德镇)同音,与中国同名,这种近乎“天意”的巧合,既是对瓷都景德镇的褒奖,也是对“景德镇对世界意味着什么”这个命题的最好诠释。

赞不够的青花瓷,道不尽的景德镇。

也只有景德镇,才能配得上这份荣光。

景德镇市将打造成世界陶瓷文化之都


讯近日,景德镇市市长刘昌林率该市申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员一行赴北京,拜会了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有关领导,高位推动该市申请联合国创意城市手工艺之都各项工作,副市长熊皓陪同拜访。

当天上午,刘昌林一行来到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先后拜会了各部门有关负责人,在随后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的座谈会上,刘昌林介绍了该市在文物保护、城市规划和手工制瓷技艺传承等方面基本情况,明确了该市将从申报联合国手工艺创意城市入手,逐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同时该市将充分利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一重大举措,发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景德镇文化保护中的龙头作用,推动陶瓷文化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促进景德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飞跃发展,使景德镇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陶瓷文化之都。

在详细听取了有关汇报后,杜越秘书长高度赞扬了该市为申创所作出的努力。他说,景德镇作为陶瓷文明的发源地,作为举世闻名的瓷都,申请创意城市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将全力支持景德镇申请联合国创意城市手工艺之都。座谈会上,杜越秘书长还从申创材料编撰、申报程序、申报主题等方面对景德镇市申创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景德镇激扬千年瓷都擦亮文化名片对话世界


陶瓷是景德镇无法复制的标识,文化是这座城市延续千年的DNA。

源远流长的陶瓷历史和深厚的陶瓷文化积淀让这座城市如此风姿绰约,卓尔不凡。

如何激扬千年瓷都的文化自信,以文化的名义对话世界?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要复兴历史的遗产,传承祖辈的文化,延续厚重的文脉,使景德镇成为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窗口”“要充分激活文化动力,让文化更特”。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景德镇文化事业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保护文化延续文脉

在我市域内,至今仍保存着大量完整、系统的历代瓷业遗产——原料产地、作坊窑房、道路码头、商铺民居、窑砖里弄,这些文化遗址遗迹浸润了景德镇的生活方式、传统制瓷技艺和人文禀赋。

据了解,我市目前有52处151个著名窑址,这些著名窑址代表了从唐朝至民国年间的陶瓷文脉,成为我市留住城市记忆、留住美丽乡愁的重要载体。

如何正确处理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遗产遗迹保护的关系?如何让老祖宗留给我们珍贵遗产重新焕发光彩?我市开展了以御窑遗址为核心的大遗址保护。

位于珠山中路一侧的御窑厂,为明、清两代御用瓷器的专门制造场所,地底下埋藏数量繁多的“瓷片”,被视作不可多得的珍宝。现在,这里是御窑遗址保护的核心区域。

近一年来,御窑厂遗址已经实施了多项维修、整治、改造及建设项目。在将来的设计中,还将把握好与周边地区和山水之间的关系,发掘出更多的历史,以传统带动现代,将这里建成集节能、环保、经济、适用为一体的遗址公园,成为一处传承陶瓷文化、拉动城市旅游经济的历史文化景观。同时以遗址保护工作为契机,把御窑厂遗址确定为申遗主体,将柳家湾、进坑、湖田窑、落马桥和高岭等五处遗址整体打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我市坚持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主线,将棚改与老城区保护相结合,将棚改与城市产业转型相结合,使东城棚改、“陶阳十三里”老城棚改、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落马桥元青花遗址保护、建国瓷厂明清窑作群保护、“三红一光”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利用等相互融合,互为补充,有的修旧如旧,有的形成各种文化、经济新业态。建国瓷厂明清窑作群,以徐家窑为核心,已修复完成了可容300多担坯的蛋形柴窑,建筑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6座明清遗存坯房与徐家窑形成一个完整的古代窑作体系,闪耀着千年瓷都的光芒,每天来此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与此同时,我市先后对湖田古窑址、浮梁古县衙、三闾庙历史文化街区等遗产进行了保护;加大对老窑址、老街区、老厂区的保护力度,着力恢复一批老寺庙、古店铺、古码头、古里弄、古会馆和古戏台。

这些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和举措,是对过去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必将开启景德镇文化遗产保护新的篇章。

激活动力发展产业

文化既是我市对外竞争发展的软实力,又是转型升级的内动力。

凤凰山下的陶溪川文化创意园,占地170亩,建在宇宙瓷厂的旧址上——这里当年是中国陶瓷最早由烧柴转为烧煤的地方。现在,这里成为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标杆。

陶溪川是个复合型项目,以原宇宙瓷厂为核心启动区,以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利用为基础,融产业发展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一体,以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发展为主业态,通过整合陶瓷老厂区资源,导入现代服务业经营理念,已打造成陶瓷+全业态、全产业链,融“食宿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创意街区,已完成对22栋陶瓷老厂房、煤烧圆窑、隧道窑等设施的抢救性保护修复。

景德镇是近现代陶瓷工业遗存与传统手工制瓷并存的魅力城市,是一座活的陶瓷博物馆。让这些沉睡已久的工业遗存“活”起来,以项目为“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我市文创产业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名坊园、御窑景巷、三宝瓷谷、瓷立方、皇窑、建国瓷厂明清窑作群、雕塑瓷厂创意集市等一个个项目,让景德镇文化品牌效益逐渐显现,文化张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形成了澎湃奔流之势。

与此同时,我市按照“城是一幅景,景是一座城,景区城市化,城市景区化”的理念,促进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生态、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激发文化的活力。

近年来,古窑民俗博览区围绕瓷窑文化做文章,通过手工制瓷技艺的展示和瓷乐的演奏,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的纷至沓来,实现了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从2009年开始,古窑民俗博览区又相继对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进行复烧,传承瓷窑营造技艺和烧成技艺,让游客了解陶瓷的烧造历史,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如今,古窑民俗博览区已经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陶阳十三里”及御窑厂周边,许多窑砖里弄得到保护性修复,随着4800多户原住居民大量迁出,这些承载着景德镇历史文化和美好记忆的街区,将被打造成5A级的“陶阳里”旅游街区,使中外游客在幽幽曲巷中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千古绝响,触摸到真实、坦诚的历史印记。

“听说这些铜人展示的动作就是景德镇古代制瓷的工序,快来合张影留念吧!”在珠山大桥护栏上的铜雕旁,来自厦门的周女士一家正在和铜人合影留念。她告诉记者,景德镇这座城市特色很鲜明,陶瓷元素随处可见,充满了魅力,让人流连忘返。很早就听说古代制瓷有72道工序,但一直没有见过,今天看了铜雕终于知道了。“千年瓷都文化在现代人的身旁‘复活’了,让我们外地人了解了古代制瓷的过程,这种表现形式真好!”周女士兴奋地说。

讲好故事对话世界

“作为一名古陶瓷研究者,我迷恋于景德镇丰富的陶瓷遗存,对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2015年11月9日,国际著名陶瓷专家、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前东方部主任柯玫瑰女士在成为景德镇荣誉市民后,满含深情地述说着和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

柯玫瑰被誉为“欧洲研究中国古陶瓷第一人”,曾担任英国东方陶瓷学会主席。过去几十年,柯玫瑰曾先后8次来到到景德镇,并10多次举办以景德镇古代瓷器为主题的专题展览和国际学术研讨会。来往于景德镇和欧洲之间,让柯玫瑰成为传播文化的“使者”。

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互鉴而多彩。我市以陶瓷文化为主线,继续办好国际陶瓷博览会,建设好陶溪川、名坊园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打造好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服务好来自国内外的陶艺家、艺术家、企业家及“景漂”一族。加强与国际文化平台的合作交流,“走出去、请进来”,促进人才与国际对接、文化与世界对话。

大学作为我国唯一的陶瓷高等学府,已然成为千年瓷都景德镇以瓷为媒,对话世界的重要一环。学校先后代表我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希腊亚洲博物馆等重要场所举办各类陶瓷艺术作品展;与美、英、法、日、韩等国家或地区30多所高校和国际陶艺家协会等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15瓷博会期间,该校对外交流合作氛围异常浓厚,先后承办了“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与“一带一路”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丝路·瓷路”藏品展、2015ISCAEE国际教育交流学会系列陶艺活动、第三届中国中部设计艺术国际研讨会和中国(景德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暨第九届亚洲陶瓷材料研讨会等一系列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交流活动。

如何放大景德镇文化的影响力?关键是要“请进来”“走出去”,充分利用好景德镇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向世界展示景德镇的独特魅力,使景德镇的文化与世界相融、理念与世界接轨、经济与世界对接,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名片、讲述中国故事的平台、传递中国声音的窗口。

2016年1月26日,故宫博物院与市政府共建的“修复与研究中心”“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及“故宫学院(景德镇)”揭牌仪式在御窑厂遗址举行。这是继“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传世洪武、永乐、宣德瓷器对比展”后,双方又一次深度合作。景德镇文化影响力得到充分彰显,景德镇对话世界的声音更为响亮。

合作交流,才能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才能让景德镇更好地与世界对话。今日的景德镇,在谋求对话世界的进程中,提出了“十百千”工程——以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为平台,力争与世界前十的博物馆缔结友好馆,力争把100名世界级文化名人请进景德镇,力邀1000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景德镇,打造世界陶瓷文化“零公里”,向海内外展示景德镇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新高度!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景德镇:以文化自信向世界讲述china故事》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景德镇:以文化自信向世界讲述china故事》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