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意瓷砖 > 导航 >

陶瓷雕塑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开幕

陶瓷雕塑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开幕

陶意瓷砖 展鹏瓷砖 陶瓷艺术

2021-03-29

陶意瓷砖。

10月27日上午九时,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陶瓷雕塑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高研班成果汇报展开幕式暨研讨会在大学美术馆举行。大学校长宁钢,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东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殷小锋,大学周国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刘远长、张育贤、唐自强先生,厦门大学蒋志强教授,景德镇市文联副调研员汪同茂,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高峰,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吕金泉、副院长黄胜,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陈丽萍、书记王文华、副院长刘建成,大学协同中心主任龚保家,大学美术馆馆长孙清华等领导嘉宾及项目组部分授课教师、学员和雕塑专业学生代表100余人参加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由大学雕塑研究所所长曹春生主持。

宁钢校长讲话

大学校长宁钢教授高度赞扬此次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成果展示,认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指出“景德镇有着千年的制瓷历史,陶瓷雕塑的技艺也在一代代的传承,并在传承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我校的陶瓷雕塑是江西省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我们也必将这种特色转化为办学优势、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坚持开放性办学,加强对外交流。

技艺需要传承,文化重在创新,艺术依靠交流,大学立足景德镇深厚的陶瓷文化和优质的人才资源,秉承着优良的办学传统,一直致力于陶瓷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交流,将“讲好中国故事”与弘扬工匠精神融入到开展人才培养和文化研究当中,全力以赴地支持、推动陶瓷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更大繁荣。”

曹春生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项目主持人陈丽萍教授介绍了项目情况:“千年一脉,传承有序,发展创新。本项目的学员按照国家艺术基金的要求进行选拔,通过初评、复评选拔了30人,学员的地域、学缘、学历结构是合理的、高标准的。项目组对培训做了精心筹划,内容丰富、设置严谨、形式多样、授课饱满。邀请了中央美院吕品昌教授、中国美院孙振华教授、西安美院石村教授、四川大学黄宗贤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朱乐耕教授、上海大学罗小平教授、厦门大学蒋志强教授、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陈海波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范伟民先生等专家学者从雕塑理论、雕塑美学、传统雕塑文化、雕塑的当代性、工匠精神等方面进行11场专题学术讲座;邀请了雕塑名家周国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熊钢如、唐自强先生进行面对面的艺术人生座谈;邀请了本校的曹春生、张景辉、孙清华、金文伟、黄胜、陈丽萍等教授做专题课程讲学;邀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汝荣、中国陶瓷设计大师高峰、山西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院长史延春、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胡晓静、国家高级技师林吉祥进行不同产瓷区、地域的技能实践教学指导。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课堂教学和基地考察调研相结合等,既有学理的传授,又有民间传统技能的传承;既有高等院校的历史文化艺术的学术研究,又有景德镇千年瓷都的陶瓷工艺、技能、产业等瓷区调研,获得专家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经过集中培训、实践考察、创作制作三个阶段,今天展出近百件作品,学员们有的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有的在材料工艺上的转化,也有观念理念上的拓展……当然也还有不足,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今天的结业汇报展和研讨会对于学员们不是结束完成,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启程。30名学员就是30颗充满希望的创新的种子,此次培训的不只是专业技能,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陶瓷雕塑行业热爱、执着、奉献、感恩的精神,再将这种精神洒向全国各地,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助推陶瓷雕塑行业健康发展,创造陶瓷雕塑的美好未来。

项目主持人陈丽萍院长介绍情况

大学周国桢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强调我们要重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历史,去学习和吸收优秀的文化。缺乏对历史的尊重,不能辩证的去看待它,除了影响我们创作的方向之外,也影响了我们文艺和文化的大方向。现在提倡的“文化自信”,我认为是一个人的灵魂,是非常重要的。

周国桢教授致辞

接下来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东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殷小锋致辞,他说:“进行国家艺术基金班讲课,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大学雕塑的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非常重视雕塑专业与民间传统雕塑结合性教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设立,更加强化了传统雕塑技艺传承与创新重要性,使得民间雕塑艺术上升到课堂教学交流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雕塑艺术创作创新和发展,其开拓性效果明显,意义重大。”

殷小烽教授致辞

大学陶瓷美术学院副院长黄胜教授说:《陶瓷雕塑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项目为陶瓷雕塑人才培养注入了勃勃生机,此次项目展是学员们为本次人才培养项目交出的一份答卷,同时也是你们未来艺术研究与创作的一个新起点。希望通过这次的学习,学员们能传承好千年的陶瓷雕塑技艺!

教师代表黄胜教授发言

学员代表燕山大学雕塑系主任李鹏克在开幕式上发言:我谨代表全体学员向本次项目负责人,大学陈丽萍教授表示由衷的感谢,向大学、项目组委会以及在项目学习中给予关怀与支持的各位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在一个多月的学习中,我们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知识,拓展了思维。将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结合,将实践研修和艺术创作结合,将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结合,弘扬工匠精神,传承陶瓷雕塑技艺。

学员代表李鹏克老师发言

最后,由大学校长宁钢宣布展览开幕。

展览开幕结束后,厦门大学雕塑系教授蒋志强主持了陶瓷雕塑学术研讨会,大学教授周国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唐自强、刘远长、张育贤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东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殷小锋,大学陶瓷美术学院副院长黄胜教授等专家学者,就陶瓷雕塑的材料应用和艺术表现、雕塑技艺人才培养、传统雕塑与当代雕塑的比较、雕塑瓷的发展与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对参加“陶瓷雕塑技艺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的30名学员和学院参加研讨会的雕塑专业的学生在陶瓷文化传承和创新、陶瓷雕塑制瓷技艺传承和发展、工匠精神的培育等方面给予宝贵的建议,提出让研究得以延续,思考得以深入,办班的意义得以提升。

据悉,这次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陶瓷雕塑制瓷技艺人才培养”作品展展出了30名学员精心创作的陶瓷雕塑作品90余件。这些作品均是学员们在三个多月学习研修中的有效成果,他们进一步研究了陶瓷雕塑表现语言,用自己的艺术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完成了本项目规定的研修指标,提升了艺术创作境界,为陶瓷雕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积累了推广的经验和力量!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传承与超越——佛山现代陶艺作品展开幕


12月19日上午,由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佛山现代陶艺研究中心、佛山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佛山电台、佛山电视台协办的“传承与超越———佛山现代陶艺作品展”在佛山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正式开幕。

本次展览是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在上月对佛山陶艺企业进行调研后提议举办的,展示了近年来在国内外陶艺界崭露头角的佛山市63位中青年陶艺家的现代陶艺作品96组,共148件,集中体现了佛山现代陶艺创作的整体实力。主办单位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推介和扶持一批有艺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发展前景的中青年陶艺家和中小型陶瓷创意企业,促使佛山的陶瓷艺术在对传统石湾陶艺的继承发扬和重新阐释中闪现出时代的光辉,提高佛山陶瓷艺术的创作水平和产业化程度。

中共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中共佛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志容,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麦洁华为展览揭幕;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徐东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梅文鼎,中共佛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志容致辞;佛山市人大副主任林邦彦,佛山市政协副主席杨锡基,广州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徐咏虹,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石汉基为佛山电台举办的“我为佛山陶艺发展献一策”建议征集活动获奖市民文壮飞、李星、潘志刚等15人颁了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廖洪标、梅文鼎、潘柏林、钟汝荣和中青年陶艺家等100多人出席了展览揭幕并参观了展览。展览将持续到12月28日结束。

“源·像”赵坤陶瓷雕塑展南昌开幕


2013年5月9日,由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和景德镇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源·像-赵坤陶瓷雕塑展》在南昌大学美术馆开幕,现场举行了赵坤将作品赠予南昌大学收藏的仪式,以及赵坤艺术研讨会。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11日,展览全期免费对公众开放。

当天上午十时,各地来宾伴随着四重奏的曼妙音乐与美酒对话中,拉开了此次展览的帷幕。主办方透露,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共80件,几乎全是用泥板和盘条成形,给人以大气、粗犷、随意、老练之感。每一件作品都不一样,可谓件件孤品,特别是她创作的动物造型栩栩如生,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据此次展览策展人、学术主持严智龙介绍,"女雕塑家赵坤创作的作品,具备了艺人的素养,她一直在寻找作品所寄予的人文点和方向;赵坤具有独立的艺术思想,不受市场和其他人的影响;赵坤的动物载体具有世界性,是自然世界最重要的化身,与人共通。无论是东方的文化,还是中国的文化,动物的情趣很能说明文化的感受,在世界上也具有共通性。关键是个人的附着,这需要赵坤灵魂的注入。"

不同的人具有不一样的精神状态,这都可能成为独有的艺术特性。艺术的统一性关键在于其精神的统一性,人文精神方向需要统一。赵坤不受教化精神束缚,所塑造的都是独立的,是一种文化,是用艺术的方式完成的,其精神在支撑着它。而不是过于写实,做出来的雕塑马是马、牛是牛,第一眼就能直观的看出作品的含义。赵坤已经开始把她的雕塑作品搂在怀里,用她的体温来塑造,在她的手上活过来。"赵坤的作品就像怀抱中的孩子,带亲了,就有了她的影子",让心血在体温中传递。有不少观众在参展后表示,站在欣赏者的角度看,当被作品打动的同时,就也爱上个性的赵坤。(摘自景德镇广播电视报社撰文、摄影/吴国涛)

景德镇陶瓷雕塑


景德镇制作陶瓷雕塑,历史悠久。据记载,远在隋朝就开始了制作,其品种有狮、象、大兽等。宋代,制作的品种日渐增多。而且工艺水平大有提高,其特色为:雄健、豪放、凝重。明代,由于景德镇发明了适合于陶瓷雕塑加彩的五彩颜色,因此,在塑造技巧上也逐渐由简朴进化到精致。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陶瓷雕塑,其中以瓷佛最为著名。清代,专门从事陶瓷雕塑生产的作坊和技术人员越来越多,产品种类也更为俱全:圆雕、捏雕、镂雕、浮雕、锒雕,门门皆有。此时,景德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瓷雕产区之一,所产的瓷雕,广销国内外。清代,由于当时整个工艺美术单纯追求工艺技术上的工巧,以致使景德镇的瓷雕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最为突出的是繁褥、华丽的加彩瓷雕风行。不论是康熙的五彩、矾红的描金、素三彩的瓷雕加彩,还是雍正、乾隆以来以粉彩为主的瓷雕加彩,除面部、手足不加彩或少彩外,其余几乎饰满,一般都“未免有伧俗气象”。

近百年间,景德镇的瓷雕制作技艺有了新的提高。“民国时,雕塑以福建游蛮子(或作游长子)为最著,每一器出,景德镇所有的瓷雕艺人,也群起仿效”(《中国的瓷器》)。在福建瓷雕艺术风格的影响下,景德镇的瓷雕艺术风格遂开启了新一派。新中国成立后的30余年来,景德镇瓷雕的生产面貌焕新,其产量之高,品种之多,瓷质之好,工艺之精,国内外市场之广阔,都是前所未有的。今日陶瓷雕塑之艺坛,人才辈出,风格多样,新作日增,呈现出一派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

现在,景德镇的陶瓷雕塑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比利时、西班牙、瑞典、联邦德国、巴拿马、巴林、香港、澳门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27个省、市,深爱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石湾陶瓷父子艺人的传承与创新


本月22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的2014广东民间工艺精品进京展上,石湾陶艺再次成为亮点展现在全国的视野里,除了让市民看到更丰富的石湾陶艺,也让人感受到广东的工艺品在传承与创新上做出的努力。

说起杨伟东,市民并不了解,说起杨锐华,广东的工艺界就非常熟悉了,他是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伟东是杨锐华的儿子,子承父业,一起制作工艺。

在寂寞中创新石湾釉种

老石湾艺人在表述石湾陶艺的釉时,常有一釉二型三题材的说法,釉色是排在第一位的。“以前石湾陶艺早期以出口为主,为了迎合外国人的需要,它的色彩非常丰富,并以此著称。”杨伟东说,传统的石湾釉色共有几十种,但是在古窑的柴烧成环境复杂,气氛温度很难控制,尽管釉色丰富,但很难达到理想效果。通常会用的早期的灰釉为主,釉色品种多但工艺控制难度大就消失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艺人们慢慢通过尝试用矿物质与氧化物合成釉料取替代早期灰釉,稳定性好烧成范围广。

但在古柴龙窑烧成的顶尖老作品,到现今也无法复制,即使通过严格化学分析也无法在复杂的柴窑气氛里重现,这种偶然性总让人感受到一窑一宝的珍贵性。

杨伟东毕业后,逐渐对陶釉产生了浓厚兴趣。看到父辈石湾陶艺家们总是被偶然性的釉彩表达局限,困住手脚,他慢慢掌握了釉料的性能,便开始日夜调试颜料,在泥、釉、火诸方面积累经验。

丰富釉料拓展石湾工艺的道路

在创新过程中,老一辈和新一代显出了剧烈的冲突,父亲觉得儿子研发出的釉料太亮,太前卫,“火气大”;而儿子又觉得父亲太保守,不能接受新鲜的事物。两人在争吵中不断融合彼此的观点,最终达融合。现在研发出的一些釉料都是借鉴了其他陶艺产区釉料基础上进行创新,如耀变天目釉、金彩茶叶沫釉、绿银丝金沙釉等。

让杨伟东最得意的一个釉料是铁红金圈釉,这种釉通过高温烧成特殊的曲线,在陶艺上犹如斑斓的梅花,非常漂亮。杨伟东曾在一个有设计感的大琵琶花瓶上施于此釉,将作品送于广东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评选,荣获金奖。还有一个釉种名为绿银丝釉,这也是杨伟东的首创,通过绿金沙釉改良而成质感犹如刺绣中的乱针绣的立体效果。

杨锐华告诉记者,因为儿子丰富了石湾的釉种,他也根据釉种对石湾工艺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比如最近他做的一个《孔雀》作品,就是专为绿银丝釉而创造,器型采用多种釉色混合配搭,更能表现出孔雀颜色的艳丽釉色传统和创新有种配搭,这也是对固有石湾釉彩新的突破。

紫砂壶行业陷入困境,需要一套系统的人才培养方式


紫砂壶收藏品在拍卖会上以高价拍得,但是整个行业却出现了从业队伍庞大,高素质人才后继乏力的现状。现有的人才培养有利于后人对紫砂技艺的传承。但是创新不足。顺应时代和市场需求是当前主题,探索一套科学而系统的人才培训方式,从而培养一批懂技艺、勤思考、肯创新的新时代紫砂人才,是整个行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对于现阶段的整个紫砂行业来讲,用极度繁荣和飞速发展来形容毫不为过。这种繁荣不仅体现在紫砂壶在近几年的拍卖当中,身价一再攀升;也不仅体现在制作紫砂壶的工艺师身价与地位不断提高;也不仅体现在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在为越来越多的人认知发现,并将之发扬光大。最为基本也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现象在于,从事紫砂壶制作这一行业的队伍正在日益壮大。

瓷库专家认为,若论制作技艺,现代的紫砂壶当然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成熟,但是,紫砂行情的火热也使得许多制壶者无法潜心研究创作,只是一味地追求造型醒目、速度加快,而忽略了壶本身的内涵。不过,他同时也认为,现在紫砂行业没有太好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导致高素质人才缺乏的原因。

清华为“瓷都”培养人才


清华大学为“瓷都”打造人才

 沈阳将出现一个新的专业会展中心——法库陶瓷会展中心,该中心目前正在建设之中。每年在辽宁工业展览馆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中国(法库)国际陶瓷博览会,今年将首次把舞台挪到这个专门的陶瓷会展中心。此外,清华大学也将为“东北瓷都”量身打造人才。

昨日,在辽宁法库陶瓷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来自全国的知名陶瓷业专家为法库陶瓷“十二五”规划出谋划策。为了引进高端人才,法库陶瓷研发中心和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达成协议,组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还将与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研究生工作站。

5年来,法库陶瓷产业集群已安置就业人员近3万人,致富了一方百姓,工业产值完成350亿元。按照该县对陶瓷产业的初步规划,4年后,陶瓷产业将达到年产值320亿元,具体产业分类包括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先进陶瓷材料、日用、工艺陶瓷、新型建筑材料、建材机械装备,这里将兴起一座交通、学校、酒店、商场等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陶瓷新城。

艺术在传承与创新中前进


讯:千年的辉煌,给景德镇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精神财富,也煅铸了文化精神。传承和弘扬艺术文化,是瓷都广大市民颇为关注的话题。

发展陶瓷艺术必须做好传承

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拥有深厚的根基。近代的“珠山八友”开一代新风,对后世的陶瓷艺术带来深远的影响。全国唯一一所陶瓷综合类大学设立于景德镇,更为景德镇乃至全国的陶瓷行业培养了大批陶瓷美术人才。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传统和浓郁的艺术氛围,催生了大量的草根陶瓷艺人,不少陶瓷艺术大师就是在这种耳濡目染、家族相传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如今,艺术大师队伍庞大,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就有二十余人,还有众多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学院教授,上千名具有高级职称的陶瓷艺术专业人才,以及近万名陶瓷艺术专业工作者。同时,景德镇的陶瓷艺术研究力量也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分别设有部级、省级、市级的陶瓷研究所,大型的画院、研究院也有数家,大街小巷遍布艺术家的工作室,整个瓷都形成了极具活力的陶瓷艺术研究和创作氛围。

在景德镇学院艺术系教授程云看来,正是因为拥有陶瓷艺术人才的巨大优势,才保持了景德镇艺术陶瓷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繁荣和发展文化战略的实施,景德镇市政府加大了以陶瓷艺术为主的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艺术陶瓷更是如鱼得水、扶摇直上。在政府引导和众多艺术家的运筹和领衔下,如今景德镇的艺术陶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陶艺佳作层出不穷。

程云说,艺术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陶瓷是景德镇人的根,也是景德镇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景德镇要发展,就必须发展陶瓷文化,我们要抓住当前国家推进文化发展的机遇,全力发展我们的陶瓷艺术。而要发展陶瓷文化,首先就必须搞好陶瓷艺术的传承。

搞好传承同时更需要创新

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之所以一千多年来,一直保持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它始终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景德镇最有名的四大名瓷青花、粉彩、玲珑瓷和颜色釉,都是从无到有,从前人传承下来的工艺基础上创新而来的。

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振声认为,我们要做好艺术的传承,首先要传承的就是那些老艺术家优良的品质和精神。对于先辈,我们要心存敬畏和感恩。对于陶瓷艺术,我们要满怀诗意去传承创新。

江振声说,诗人都很有情趣,很有激情,作为陶瓷艺术工作者,也需要像诗人一样,对自己爱好的艺术,始终充满激情,这样,才有推陈出新的动力。在创作陶瓷作品时,他不求广,但求精,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触动他人的心扉。

青年陶艺家王烛明从家乡都昌来到景德镇拜师学习陶瓷绘画。十几年的求学经历,让他深深懂得,在景德镇,要想在陶瓷艺术上有所创新,首先要做的就是博采众家之情,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如果一个艺术家没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创新就无从谈起。

王烛明说,作为一个后辈,在景德镇这块充满艺术气息的土壤里,还有很多营养值得自己去汲取。他建议那些与其一样喜欢陶瓷艺术的青年人,在向前辈学习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多出去走走,这样,既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也能开拓自己的视野。另外,学艺者要耐得住寂寞,真正沉下心来搞创作,争取创作出富有自己艺术语言的作品。如果大家都一味去逢迎市场,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就不可能迎来发展。只有坚持在搞好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才会更加辉煌。

开拓与探索景德镇青年创业陶瓷文化展开幕


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5月15日,由景德镇市瓷局主办的“开拓与探索——景德镇青年创业陶瓷文化展”在名坊园厚森青花瓷博物馆开展。市政府副市长熊皓,市瓷局相关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熊皓首先代表市政府向展览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传统而有特色的厚森青花博物馆举办这场“年轻+时尚”的展览,将传统陶瓷文化博物馆的功能延伸,展现了景德镇年青一代陶瓷人对热爱的情怀和他们对陶瓷文化发展的担当;其次展览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融入了音乐、布艺等多元文化,同时展出的作品在创意上有创新,使传统陶瓷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让大家看到了承载陶瓷文化未来发展的新希望。

本次展览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创业精神”为主题,通过讲述文化及相关领域青年创业的故事,探求文化及相关领域创业的方法与思路,以“激励创业青年,鼓励青年创业”。展览共展出30位创业青年的200余件(套)作品,其中不仅有陶瓷艺术家的作品、知名陶瓷企业的产品,还有很多个性突出的陶瓷文创产品及非陶瓷类文化艺术品或文创产品。在每个展间各位创业达人以文图形式讲述参展青年的创业故事及感悟更是此次展览的亮点。

据悉,本次展览为期12天,至5月26日结束。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雕塑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开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雕塑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开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意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