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意瓷砖 > 导航 >

“源·像”赵坤陶瓷雕塑展南昌开幕

“源·像”赵坤陶瓷雕塑展南昌开幕

陶意瓷砖 展鹏瓷砖 古代瓷器童子像

2021-04-08

陶意瓷砖。

2013年5月9日,由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和景德镇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源·像-赵坤陶瓷雕塑展》在南昌大学美术馆开幕,现场举行了赵坤将作品赠予南昌大学收藏的仪式,以及赵坤艺术研讨会。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11日,展览全期免费对公众开放。

当天上午十时,各地来宾伴随着四重奏的曼妙音乐与美酒对话中,拉开了此次展览的帷幕。主办方透露,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共80件,几乎全是用泥板和盘条成形,给人以大气、粗犷、随意、老练之感。每一件作品都不一样,可谓件件孤品,特别是她创作的动物造型栩栩如生,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据此次展览策展人、学术主持严智龙介绍,"女雕塑家赵坤创作的作品,具备了艺人的素养,她一直在寻找作品所寄予的人文点和方向;赵坤具有独立的艺术思想,不受市场和其他人的影响;赵坤的动物载体具有世界性,是自然世界最重要的化身,与人共通。无论是东方的文化,还是中国的文化,动物的情趣很能说明文化的感受,在世界上也具有共通性。关键是个人的附着,这需要赵坤灵魂的注入。"

不同的人具有不一样的精神状态,这都可能成为独有的艺术特性。艺术的统一性关键在于其精神的统一性,人文精神方向需要统一。赵坤不受教化精神束缚,所塑造的都是独立的,是一种文化,是用艺术的方式完成的,其精神在支撑着它。而不是过于写实,做出来的雕塑马是马、牛是牛,第一眼就能直观的看出作品的含义。赵坤已经开始把她的雕塑作品搂在怀里,用她的体温来塑造,在她的手上活过来。"赵坤的作品就像怀抱中的孩子,带亲了,就有了她的影子",让心血在体温中传递。有不少观众在参展后表示,站在欣赏者的角度看,当被作品打动的同时,就也爱上个性的赵坤。(摘自景德镇广播电视报社撰文、摄影/吴国涛)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景德镇陶瓷雕塑


景德镇制作陶瓷雕塑,历史悠久。据记载,远在隋朝就开始了制作,其品种有狮、象、大兽等。宋代,制作的品种日渐增多。而且工艺水平大有提高,其特色为:雄健、豪放、凝重。明代,由于景德镇发明了适合于陶瓷雕塑加彩的五彩颜色,因此,在塑造技巧上也逐渐由简朴进化到精致。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陶瓷雕塑,其中以瓷佛最为著名。清代,专门从事陶瓷雕塑生产的作坊和技术人员越来越多,产品种类也更为俱全:圆雕、捏雕、镂雕、浮雕、锒雕,门门皆有。此时,景德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瓷雕产区之一,所产的瓷雕,广销国内外。清代,由于当时整个工艺美术单纯追求工艺技术上的工巧,以致使景德镇的瓷雕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最为突出的是繁褥、华丽的加彩瓷雕风行。不论是康熙的五彩、矾红的描金、素三彩的瓷雕加彩,还是雍正、乾隆以来以粉彩为主的瓷雕加彩,除面部、手足不加彩或少彩外,其余几乎饰满,一般都“未免有伧俗气象”。

近百年间,景德镇的瓷雕制作技艺有了新的提高。“民国时,雕塑以福建游蛮子(或作游长子)为最著,每一器出,景德镇所有的瓷雕艺人,也群起仿效”(《中国的瓷器》)。在福建瓷雕艺术风格的影响下,景德镇的瓷雕艺术风格遂开启了新一派。新中国成立后的30余年来,景德镇瓷雕的生产面貌焕新,其产量之高,品种之多,瓷质之好,工艺之精,国内外市场之广阔,都是前所未有的。今日陶瓷雕塑之艺坛,人才辈出,风格多样,新作日增,呈现出一派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

现在,景德镇的陶瓷雕塑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比利时、西班牙、瑞典、联邦德国、巴拿马、巴林、香港、澳门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27个省、市,深爱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赵坤作品 人性的高贵


赵坤的作品中通过雕塑性形体体积的塑造,以及对于自己主观情感的真实表达,使她的动物形象创作具有了更为广泛和深沉的人性象征力量,从而达到了一种充满了人性关怀的艺术高度。

赵坤的作品着力体现出一种雕塑形体本身的象征性和审美感,她是用陶瓷作为材料的雕塑家,她的作品超越了工艺化陶瓷雕塑的种种特质,与工艺化的陶瓷雕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她的作品虽然是以陶瓷为原料和手段,但是并不属于所谓“工艺美术”的范畴。在这里,我并没有贬低传统手工工艺的意思,而是想说明以赵坤的创作为代表的一个线索在广义上的“陶瓷艺术”界存在的价值。

下面我将从造型、表现以及象征性三个方面来分析赵坤的雕塑作品的审美意义。

首先,赵坤的作品是追求体量上的“大”的视觉效果。这得益于她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创作风格的匣钵土。匣钵土是陶瓷行业的一种习惯性称呼,其实它是一种耐火度高、热稳定性好、高温荷重大、机械强度高的耐火黏土,一般是在生产陶瓷制品时,用以装存未烧的坯体,使其在加热过程中免受灰尘、烟气、不均匀加热和热冲击等影响,以保证陶瓷制品的成品率,其本身一般并不被用来作为陶瓷原料。因为其土质粗糙,很难在烧制成品中体现出那种工艺性的特质,所以在陶瓷类的工艺美术创作更是很少有人用来作为创作材料。但是,这种土质因为有良好的烧结性,在烧制过程中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比较适合制作大体量的作品。赵坤正是看中了匣钵土的这种特性,而将这种常人眼中一般只能用来制作廉价的匣钵或建筑材料的耐火黏土作为自己重要的雕塑创作原料。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她的作品体量上的变化,而是随着这种体量上的变化而来的造型手法和审美趣味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赵坤的作品很少能看到在这个行业中已经成为一种经典样式的工艺把玩性,恰恰相反,在她的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超越了女性气质的稳健、雄厚的雕塑空间体量感。所以,我们在面对她的这一类作品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并不是那种巧饰釉色和精心设计的窑变,真正打动我们的是作品造型本身与其他雕塑材料并无不同的空间、体量上的视觉冲击力。

其次,在赵坤的另一类创作中较多使用的是泥版成型的工艺,这种制作工艺与那种小心翼翼地装饰构成性的造型手法全然不一样。由于其并不是事先设计好的既定形式,而是在塑造的过程中随着形象的不断显现而充满了无穷的主观偶然性,所以,我是将赵坤的这一类作品视为表现性的雕塑创作。因为它在过程中不受预先设定的形象的限制,故而可以为主观情感的抒发提供了极大的表现性空间。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作品中,泥的流动性,以及体积的凹凸变化带来光影的流变、肌理的丰富多变,这些都给艺术家的主观情感的投射提供了一个物质基础。所以,在赵坤的作品中,她所追求的并不是一个按照某种传统或主流的“范式”所能得到的形体,相反,泥土在她的手中成为一种表现性的素材,而某种“有形”的对象或许只是一个造型的借口,我能感受到的是她在创作时内心情感的澎湃与抒发。此时,泥土在她的手中是与画家笔下的颜料色彩的意义是等同的。由此,我认为,把材料本身的主观表现性潜能调动并发挥出来,是赵坤的创作有别于工艺装饰类样式的一个主要特征。

体量塑造上的雕塑感,以及造型手法上的表现性,决定了赵坤的艺术追求已经与陶瓷艺术行业中那种材料的工艺审美性、造型的趣味把玩性分道扬镳了。我一直认为,传统工艺从它的实用性和陈设性的功能经过“专业化”改造并上升到“高雅艺术”行列之后,它的装饰化的主流造型样式以及伪饰、空洞“美”感追求,是无法承担起艺术之于人生的意义的!而在赵坤的作品中,她主动抛却了这些无害但又实为无益的表面、肤浅的装饰美之后,出现在她作品中的那些动物形象已经塑造这些形象的造型手法,可能并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形式美感”来概括了。而这些视觉形式的变化却给她的作品带来了一种深沉而沉郁的人性之美的力量。诚然,动物是赵坤的艺术创作所主要表现的对象,但是,这些形象却并没有像那些主流作品一样只是提供了一个徒具构饰美的外形;相反,在她的作品中,形式虽然是动物,但是更为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却是人性。比如,她长期观察和表现的上海动物园中一只年老的黑猩猩,固然,动物所独有的神态与形体特征通过赵坤的双手塑造出来之后是惟妙惟肖的,但是,在这个系列的作品并不仅仅只有这些,我们在这些能指的“本意”之外,还能感受到艺术家对于人生、命运的一种感悟和苍凉,也正是这些,使她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视觉愉悦,而是更为深重的人性的力量。同样,出现在她的作品中的那些茫然而不知道自己被宰割命运的鸡,以及那些生态各异的猴子,不也正是人生众生相的象征吗?我想,正是在赵坤的作品中通过雕塑性形体体积的塑造,以及对于自己主观情感的真实表达,使她的动物形象创作具有了更为广泛和深沉的人性象征力量,那么,也正是这些要素,使她的创作超越了那种主流工艺美术样式下的简单形式美感,从而达到了一种充满了人性关怀的艺术高度。由此,我们也认识到一个艺术规律,那些表面上的视觉审美并不高贵,真正高贵的是艺术作品形象背后所流露出来的人性之美。

(作者简介:吴鸿,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国际》总编。)

陶瓷雕塑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开幕


10月27日上午九时,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陶瓷雕塑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高研班成果汇报展开幕式暨研讨会在大学美术馆举行。大学校长宁钢,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东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殷小锋,大学周国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刘远长、张育贤、唐自强先生,厦门大学蒋志强教授,景德镇市文联副调研员汪同茂,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高峰,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吕金泉、副院长黄胜,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陈丽萍、书记王文华、副院长刘建成,大学协同中心主任龚保家,大学美术馆馆长孙清华等领导嘉宾及项目组部分授课教师、学员和雕塑专业学生代表100余人参加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由大学雕塑研究所所长曹春生主持。

宁钢校长讲话

大学校长宁钢教授高度赞扬此次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成果展示,认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指出“景德镇有着千年的制瓷历史,陶瓷雕塑的技艺也在一代代的传承,并在传承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我校的陶瓷雕塑是江西省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我们也必将这种特色转化为办学优势、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坚持开放性办学,加强对外交流。

技艺需要传承,文化重在创新,艺术依靠交流,大学立足景德镇深厚的陶瓷文化和优质的人才资源,秉承着优良的办学传统,一直致力于陶瓷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交流,将“讲好中国故事”与弘扬工匠精神融入到开展人才培养和文化研究当中,全力以赴地支持、推动陶瓷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更大繁荣。”

曹春生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项目主持人陈丽萍教授介绍了项目情况:“千年一脉,传承有序,发展创新。本项目的学员按照国家艺术基金的要求进行选拔,通过初评、复评选拔了30人,学员的地域、学缘、学历结构是合理的、高标准的。项目组对培训做了精心筹划,内容丰富、设置严谨、形式多样、授课饱满。邀请了中央美院吕品昌教授、中国美院孙振华教授、西安美院石村教授、四川大学黄宗贤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朱乐耕教授、上海大学罗小平教授、厦门大学蒋志强教授、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陈海波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范伟民先生等专家学者从雕塑理论、雕塑美学、传统雕塑文化、雕塑的当代性、工匠精神等方面进行11场专题学术讲座;邀请了雕塑名家周国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熊钢如、唐自强先生进行面对面的艺术人生座谈;邀请了本校的曹春生、张景辉、孙清华、金文伟、黄胜、陈丽萍等教授做专题课程讲学;邀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汝荣、中国陶瓷设计大师高峰、山西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院长史延春、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胡晓静、国家高级技师林吉祥进行不同产瓷区、地域的技能实践教学指导。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课堂教学和基地考察调研相结合等,既有学理的传授,又有民间传统技能的传承;既有高等院校的历史文化艺术的学术研究,又有景德镇千年瓷都的陶瓷工艺、技能、产业等瓷区调研,获得专家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经过集中培训、实践考察、创作制作三个阶段,今天展出近百件作品,学员们有的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有的在材料工艺上的转化,也有观念理念上的拓展……当然也还有不足,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今天的结业汇报展和研讨会对于学员们不是结束完成,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启程。30名学员就是30颗充满希望的创新的种子,此次培训的不只是专业技能,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陶瓷雕塑行业热爱、执着、奉献、感恩的精神,再将这种精神洒向全国各地,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助推陶瓷雕塑行业健康发展,创造陶瓷雕塑的美好未来。

项目主持人陈丽萍院长介绍情况

大学周国桢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强调我们要重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历史,去学习和吸收优秀的文化。缺乏对历史的尊重,不能辩证的去看待它,除了影响我们创作的方向之外,也影响了我们文艺和文化的大方向。现在提倡的“文化自信”,我认为是一个人的灵魂,是非常重要的。

周国桢教授致辞

接下来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东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殷小锋致辞,他说:“进行国家艺术基金班讲课,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大学雕塑的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非常重视雕塑专业与民间传统雕塑结合性教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设立,更加强化了传统雕塑技艺传承与创新重要性,使得民间雕塑艺术上升到课堂教学交流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雕塑艺术创作创新和发展,其开拓性效果明显,意义重大。”

殷小烽教授致辞

大学陶瓷美术学院副院长黄胜教授说:《陶瓷雕塑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项目为陶瓷雕塑人才培养注入了勃勃生机,此次项目展是学员们为本次人才培养项目交出的一份答卷,同时也是你们未来艺术研究与创作的一个新起点。希望通过这次的学习,学员们能传承好千年的陶瓷雕塑技艺!

教师代表黄胜教授发言

学员代表燕山大学雕塑系主任李鹏克在开幕式上发言:我谨代表全体学员向本次项目负责人,大学陈丽萍教授表示由衷的感谢,向大学、项目组委会以及在项目学习中给予关怀与支持的各位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在一个多月的学习中,我们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知识,拓展了思维。将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结合,将实践研修和艺术创作结合,将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结合,弘扬工匠精神,传承陶瓷雕塑技艺。

学员代表李鹏克老师发言

最后,由大学校长宁钢宣布展览开幕。

展览开幕结束后,厦门大学雕塑系教授蒋志强主持了陶瓷雕塑学术研讨会,大学教授周国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唐自强、刘远长、张育贤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东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殷小锋,大学陶瓷美术学院副院长黄胜教授等专家学者,就陶瓷雕塑的材料应用和艺术表现、雕塑技艺人才培养、传统雕塑与当代雕塑的比较、雕塑瓷的发展与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对参加“陶瓷雕塑技艺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的30名学员和学院参加研讨会的雕塑专业的学生在陶瓷文化传承和创新、陶瓷雕塑制瓷技艺传承和发展、工匠精神的培育等方面给予宝贵的建议,提出让研究得以延续,思考得以深入,办班的意义得以提升。

据悉,这次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陶瓷雕塑制瓷技艺人才培养”作品展展出了30名学员精心创作的陶瓷雕塑作品90余件。这些作品均是学员们在三个多月学习研修中的有效成果,他们进一步研究了陶瓷雕塑表现语言,用自己的艺术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完成了本项目规定的研修指标,提升了艺术创作境界,为陶瓷雕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积累了推广的经验和力量!

CHINA功夫陶瓷雕塑方阵即将亮相世博


“托起”白宫、凯旋门、悉尼歌剧院、鸟巢、东方明珠、金茂大厦……150尊“CHINA功夫”陶瓷雕塑方阵即将于8月16日至22日来沪参展世博会,而此前这150尊外形酷似李小龙的雕塑群一直因为“脚踢”世界著名建筑而被指“太霸道”,不过雕塑设计师却表示,其实这并不是“脚踢”,而是“托起”之义,寓意中国文化对世界进步的“托举”作用。

8月16日至22日,这150尊“CHINA功夫”雕塑将亮相城市未来馆三楼的佛山案例展示周。这批雕塑外形酷似李小龙,而且是按照真人大小一比一还原,其中49尊展示“李小龙”单脚撑地,右脚高高踢上天的造型。塑像的右脚“托起”的都是世界著名建筑,包括美国白宫、双子塔、悉尼歌剧院、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迪拜酒店,鸟巢、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也都被托起。这50尊雕塑是用佛山最地道的陶,最原始的制作方法完成。另外还有100尊雕塑则由不锈钢和陶瓷共同完成,将被放在城市未来馆外的广场上供游客近距离欣赏。

“CHINA功夫”雕塑无影腿造型

这150座雕塑是否都以李小龙为原型?对此,舒勇表示,只是外观上看上去像,其实雕塑形象不仅仅是指李小龙,而是由李小龙、黄飞鸿、叶问等武术大师衍生出来的代表中国功夫的综合形象。而之所以选择这几位功夫大师,因为他们都出自佛山。

当雕塑遇上陶瓷:黄玲陶瓷雕塑艺术品在亮宝楼展出


当雕塑遇上陶瓷——黄玲女士陶瓷雕塑艺术品展于3月8日在西安亮宝楼展出,雕塑与陶瓷的相遇并不是新鲜的事情,早在千年以前她就以琉璃鸱吻、脊兽、嵌壁等形式出现在中国的皇家建筑上,从而创造了富丽而又浑然的艺术瑰宝,而今天的雕塑艺术家,又一次让雕塑与陶瓷相遇,无论雕塑的形式还是翻制的过程都返璞归真,以追求本真为基本理念。

黄玲,女,1961年7月出生于陕西西安,198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并通过了全国城市雕塑资格认证等,完成《打马球》、《历史与未来》、《大秦之声》等若干大型城市雕塑,现热衷于架上陶瓷雕塑艺术。

据悉,展架上陶瓷雕塑与城市雕塑的不同,在于她是单纯而独立的艺术品,相对于城市雕塑来说更加纯粹,并且由于体量和材质的关系,不需要经过模具翻制及拼接,而是直接高温烧制成形,这样便使得作品的呈现更加浑然天成,气韵十足,保持了创意的本真。在黄玲的作品中包涵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及生活与梦想的融合,她将最本真的人和事物,用生活与梦想的双重方式去诠释,从而展现出普通事物中别样的纯美,例如作品《东方淑女》、《身体与灵魂》、和《珊瑚女》等,另外,在本次展览中,还有一件作品是对先贤老子的诠释,作品《老子》表达了黄玲女士对于道家思想的理解,也正是因为对于"道法自然"的思考与体会,才有了这些追求事物本真的陶瓷雕塑作品。在创作这一作品时,形象上不做写实处理,因为"老子"更多的是以哲学思想的形式存在于人们心中,而其具体形象只是人们根据古图想象而成,创作时不具象表达更能体现"老子"的精神内涵。因此,作品只在头、手处稍加雕琢,点到为止,运用体块之间的互相联系和节奏变换使整个雕塑浑然一体仿若天成,从而充分展现"老子"的精神境界。

本次展览的时间为:2016年3月8日—14日展出,欢迎各位雕塑爱好者前来观展。

中国传统粉·古彩雕塑名家作品展在景开幕


10月15日,2018年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的“巧手天工再续传奇——中国传统粉•古彩雕塑名家作品展”在景德镇雕塑瓷厂开幕。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陶文旅集团、非遗中心、海外联谊会、雕塑协会等相关负责人,周国祯、张育贤、刘远长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及老一辈艺术家、雕塑瓷厂的老职工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

此次展览由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景德镇市海外联谊会、景德镇市雕塑协会主办,景德镇市雕塑瓷厂协办,景德镇雕塑瓷厂美研所艺术馆承办,以粉古彩雕塑的创作和传承为脉络,共展出70余件作品,既有曾氏家族作品、雕塑瓷厂曾山东、何水根、蔡敬标“三老”等已故老艺人的作品;也有极少数继续从事粉古彩雕塑创作的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传承人以及学院派研究创作人员的作品还有“中国百帝”部分。展览展现的是陶瓷经典与民族艺术,是一次对陶瓷家学式、师徒式传承的回望,也是对雕塑瓷厂62年以来发展求索之路的叙述,更是对“粉古彩瓷雕”艺术高峰期的忠实记录。

开幕式现场,进行了粉古彩瓷绘工艺现场表演;再现了景德镇传统拜师礼仪;并献上了一场国粹京剧、越剧与中国传统粉古彩雕塑同台竞技的艺术盛宴。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与雕塑艺术家们共同就传统雕塑瓷的传承与创新等话题进行了共同探讨。

部分发言:

周国帧教授:历史上的传统粉古彩雕塑技艺与艺术值得研究与发扬,但是艺术要与生活结合,要与时俱进,符合现代人审美的需求。西方人讲求的写实,而中国人讲究的是意境,中国传统艺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已经从工艺品上升到艺术创造,我们对自己的传统艺术不能妄自菲薄,要增强民族自信。最后周国帧教授还用毕加索的话鼓励大家,认为西方没有艺术,真正的艺术在中国。

刘远长大师:雕塑瓷厂三老曾山东、何水根、蔡敬标的作品可以说是代表了粉古彩雕塑的最高水平,粉古彩雕塑全世界只有景德镇独有,不同于佛山的色釉雕塑,不同于福建的白瓷,粉古彩雕塑起源于中国的泥塑、彩陶艺术,受丝绸、漆画、木雕等姊妹艺术的影响,与敦煌壁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平面敦煌彩绘艺术基础上在陶瓷立体造型上的再创造与再发展。

朱乐耕教授:景德镇粉古彩雕塑是景德镇特有的技艺,是民族的瑰宝。传统是我们文化的出发点,但传统在当代要延续,如何表叙传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很好的地整理遗产,把它变成资源,用新的观念开发出来。只有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才能更好地增加文化自信。(吴爱飞 记者:余静)

印度著名陶瓷雕塑家应邀来大学讲学


5月28日下午,印度著名陶瓷雕塑家VinodDaroz应邀来大学,在湘湖校区国际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印度寺庙雕塑之旅(AJourneyfromIndianTempleSculptures)》的讲座。师生代表200余人聆听了讲座。

讲座上Vinod向观众展示了他近些年的创作和创作灵感来源。他表示,对他来说进行陶瓷雕塑创作并不是单一的造型实验,而是将信仰与力量相结合。他会尝试在不同的地方得到灵感,并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些灵感进行表达。他谈到,他常去印度传统寺庙,在那里获得灵感,制作独具风格的陶瓷雕塑品。

讲座最后,Vinod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就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VinodDaroz毕业于印度中西部巴罗达市(Baroda)的萨亚吉瑞学院(M.SUniversity)陶瓷专业。师从印度著名陶艺家JyotsnaBhatt,(曾登上被誉为“TheInternationalDesignAuthority”之称的《ArchitectureDigestMagazine》的版面)。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近代陶瓷雕塑精品展亮相工美馆


瓷雕,是将绘画、书法等表现在瓷器上的一种特殊艺术手段。自新石器时代发源以来,经过千余年发展,许多举世闻名的经典之作不断涌现,如唐三彩、北宋定窑孩儿枕等,而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浙江龙泉、湖南醴陵、广东石湾等地,也一跃成为我国著名的陶瓷雕塑产区。

5月16日,“回首经典铭记辉煌——中国近现代陶瓷雕塑精品展”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一楼临展厅开展,展览由香港中华陶瓷雕塑研究会与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联合举办,集结了以上著名陶瓷雕塑产区的120余件精美作品,以造型、时代和主题分类,从“陶瓷雕塑始中华”、“薪火相传留经典”、“‘国窑’时期铸辉煌”、“余晖映照吐芬芳”4个单元,展现我国各个时期陶瓷雕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以此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展览中的几件工艺精品吧。

《女孩披纱》何念褀高36厘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江西景德镇

此件瓷雕由曾在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工作的何念褀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作,运用了圆雕与薄纱镂空相结合的手法,使少女披在头上的瓷质彩饰纱巾与真纱巾非常相似,当时被誉为“一次超过世界艺术水平的成功创作”。1959年被选送至首都北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展览。作者通过刻画女孩宁静、愉快和天真活泼的神情,充分反映了新中国孩子们的幸福童年生活。

《梁红玉击鼓指战》曾山东高33厘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江西景德镇

梁红玉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夫人和得力助手,尤其是在黄天荡大捷中,她镇定自若,击鼓指战,激励士气,以少胜多,被后人传为佳话。已故陶瓷美术家曾山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作的《梁红玉击鼓指战》,成功地塑造了这位集美貌、智慧与勇气于一身的巾帼英雄,通过瓷雕独有的工艺美术技法来充分展示其刚柔相济的风采。

《林冲夜奔》曾山东高31厘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江西景德镇

陶瓷美术家曾山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作的《林冲夜奔》,胎、釉、型、工、彩等方面堪称上乘之作。作品被选送至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展览。1962年4月由馆编辑、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也有相同题材作品。

《文成公主》罗景炘高32厘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湖南醴陵

此件作品由曾在湖南省陶研所工作的罗景炘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创作,造型上吸取了唐代宫廷仕女的特点,选材上运用了醴陵窑优质的大球泥配方,加上釉下五彩特有的高温技法,使泥塑火烧后的这件《文成公主》作品显得高贵、圣洁、栩栩如生。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3日。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源·像”赵坤陶瓷雕塑展南昌开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源·像”赵坤陶瓷雕塑展南昌开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意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