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 导航 >

元代青花和釉里红陶瓷文化

元代青花和釉里红陶瓷文化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陶瓷文化

2021-03-30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後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枢府窑

元代在景德镇设计官窑,制作精美,装饰花纹中常有「枢府」二字,因而又称枢府窑,景德镇渐形成全国瓷器制造中心也是从元代开始。

青花

青花是在白瓷上用钴料画成图案烧制而成,只用一种蓝色,但颜料的浓淡、层次,都可以呈现出极其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青花简朴而又华美,既复杂又统一,如同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特色,成为瓷器中的主要品种。

釉里红

釉里红是以氧化代替钴料,做法与青花属釉下彩绘,由於还原成雪红色,釉透红,故名釉红,元代继钧窑之後所出现的另一种红色表现方法,烧成不易,是烧制瓷器较难的一种,往往呈灰红色或暗褐色,相当不稳定,产量不多,传世更少。

编辑推荐

陶瓷文化之元青花釉里红瓷的介绍


釉里红的工艺方法和青花完全相同,都是在胎上绘画后罩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区别在于青花用钴料为呈色剂,而釉里红用铜料为呈色剂。釉里红瓷品件件价格高飙的原因,是其烧制工艺复杂,用料考究,成功之品代代罕见,流传下来的数目极少;加之元代烧制此类瓷器的时间很短暂,也造成此类瓷品存世稀少。而且,无论釉里红瓷还是青花釉里红瓷,每件成功之作,都具有极高的审美艺术价值,具有其他瓷品难以企及的美艳色彩,成为后世收藏者追逐的对象。这些,都是造成青花釉里红瓷至今在国际拍卖市场上身价显赫的原因。

一位文物鉴赏专家曾经分析: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元青花釉里红值得探讨的问题和带给陶瓷界的诱惑着实太多、太多。而深藏在我省文物保护中心的这件绝世佳作,更是此类元瓷中的珍品。

姊妹孪生——青花与釉里红


青花是指一种白地蓝花的瓷器,其制作方法是在成型的瓷坯上用青花料描绘各种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由于它具有蓝白对比,色彩鲜明而典雅大方的特点,因此从元代晚期迄今的六百多年中,一直是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关于青花瓷器的起源,从其釉下彩绘的工艺和所有青花钴料来看,已有悠久的历史。

釉里红瓷,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1280度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的瓷器。

釉里红瓷和青花瓷一样,是景德镇元代陶工的杰出创造。它俩不但降生的时代相同,而且在工艺制作、装饰题材与画风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可谓一对惹人喜爱的孪生姐妹。然而,由于釉里红有严格的煅烧条件,烧成范围狭窄,比起青花来要娇嫡的多,所以其品种、产量及所产生的影响就不如青花瓷了。但它具有青花不备的那种红宝石般的富丽感,加上难于烧成而导致的“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历来十分名贵。

而今,在景德镇的艺术陶瓷中,青花的淡雅配上釉里红的富丽使得青花釉里红备受众藏友的喜爱。尤其是吴国兴老师的作品多以釉下花鸟为题材,以国画手法入于瓷上,写意描绘之中虽无粉彩工笔的精细,但是略形取神之下花鸟之灵气尽现,可以说国画的风韵与釉下彩的雅致相得益彰、交相生辉。尤其是青花釉里红的作品因为烧制的难度而显得特别珍贵。瓷瓶《铁骨报春》中,以釉里红绘制环绕瓶身的梅枝,单一的色调中却将梅花的风华俏硬尽情显现;梅枝之上两只小鸟以釉下青花绘制,仅以褐色于鸟儿腹部之处涂染,其灵动、飞跃之势却跃然眼前。动静相合中,青花与釉里红二美争艳,分外妖娆。

青花釉里红鲤鱼纹大盘


青花釉里红瓷是指在同一器物上,既有钴料又有铜红料描绘或涂抹彩色,烧成后使釉下青花与釉里红彩同现于一器。由于铜红彩料对窑温极为敏感,和青花钴料在烧成过程中需要的气氛不一致,所以要将二者一次性装饰于同一器上,具有很高的工艺要求。因此,青花釉里红瓷一直被视为我国古瓷的名贵品种。

青花釉里红工艺始于元代景德镇。明清两代各朝只有少量烧制,主要为官窑产品,并经常断烧。明代少有成功之作。直至清光绪时,才见有青花釉里红色泽鲜艳的“鲤鱼盘”、“梅鹊盘”、“凤凰盘”及精制鼻烟壶等少量成功之作。民国时,青花釉里红及底釉呈色浅淡,制作工艺粗糙。

闽北农村现存有一定数量的“青花釉里红鲤鱼盘”鉴赏如下:

从烧造历史看。所见最早期的实物应为清中期嘉庆、道光年间制品,此后一直延烧至民国初期。早期制品为白釉底足、豆青质地;中后期则为露胎砂底、白釉地。笔者所藏有在露胎砂底上墨书“乙巳斗记”年号干支款的七寸盘,为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制品(图1),已经为露胎砂底和白釉地制品了,之后所制工艺更加粗犷,呈色更为浅淡。

从大小尺寸看。闽北农村的传世品中,有六寸、七寸、八寸、九寸、十寸五种规格,以六七寸盘为多见,近尺大盘为当时大户人家在景德镇定烧的官古器,较为稀少珍贵。

从工艺品种看。清康熙朝就已烧制成功豆青釉地(或称冻青)青花加红彩制品,而且又多为官窑器,传世品有中和堂款辛亥(康熙十年)、壬子(康熙十一年)、癸丑(康熙十二年)纪年盘,红色发色较淡。此后清中期的官窑器均为豆青釉地、白釉底足、青花加红彩、呈色鲜艳者。笔者所藏的豆青釉地青花釉里红鲤鱼七寸盘(图2),为白釉底足,极为少见,应为清中期之官窑器。

从鱼纹特征看。青花釉里红鲤鱼盘的画面简洁,造型抽象。用青花钴料描绘水藻及鱼形外廓,用釉里铜红料细线画鱼鳞,烧制成功者,画面色彩鲜艳,非常美观。但所见大多数或红色为“釉里灰”、“釉里黑”,或青花晕散、模糊不清,双色均佳者为少数。水藻纹也有正反“人”字形两种。

盘内的底釉色泽还有三种:第一种为豆青釉地,为清早中期制品;第二种为青白釉地,为清中晚期制品;第三种为浅白釉地,为清末民国初制品。

景德镇元代釉里红瓷器的介绍


青花是指一种白地蓝花的瓷器,其制作方法是在成型的瓷坯上用青花料描绘各种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由于它具有蓝白对比,色彩鲜明而典雅大方的特点,因此从元代晚期迄今的六百多年中,一直是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关于青花瓷器的起源,从其釉下彩绘的工艺和所有青花钴料来看,已有悠久的历史。

釉里红瓷,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呸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呸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C~1280C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的瓷器。

釉里红瓷和青花瓷一样,是景德镇元代陶工的杰出创造。它俩不但降生的时代相同,而且在工艺制作、装饰题材与画风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可谓一对惹人喜爱的孪生姐妹。然而,由于釉里红有严格的煅烧条件,烧成范围狭窄,比起青花来要娇嫡的多,所以其品种、产量及所产生的影响就不如青花瓷了。但它具有青花不备的那种红宝石般的富丽感,加上难于烧成而导致的“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历来十分名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