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 > 导航 >

走进斯里兰卡博物馆 探寻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印记

走进斯里兰卡博物馆 探寻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印记

古代瓷器 古代瓷器鉴赏 古代瓷器制作

2021-03-30

古代瓷器。

位于科伦坡的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古代中国瓷器(拍摄:孙洋)

位于科伦坡的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古代中国瓷器(拍摄:孙洋)

位于科伦坡的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古代中国瓷器(拍摄:孙洋)

斯里兰卡,旧称锡兰,是印度洋上的一个热带岛国。早在数百年前,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斯里兰卡与中国结下了深深的缘分。据史料记载,明朝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途中,曾多次抵达古锡兰国,巡礼圣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如今,在斯里兰卡的博物馆里,还收藏着郑和下西洋时的很多珍贵历史文物。

斯里兰卡西南部海滨小城加勒,印度洋的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斯里兰卡四大经济重镇之一。自16世纪起,加勒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殖民,1948年才宣告独立。而早在被欧洲人发现之前,这块宝地已经是海上丝绸之路上各国船队的重要停靠站之一了。

据史料记载,1405至1433年间,明朝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途中曾五次访问斯里兰卡。在第三次下西洋时,他来到加勒。如今,在加勒古城内的国家博物馆分馆,有一间“斯中传统友谊”主题展厅,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了600多年前郑和船队到访古锡兰国的场景。

走进展厅,迎面看到的是一尊1:1比例的金色郑和全身像。塑像中的郑和头戴官帽,身着蟒袍,双目正视,面容祥和,背景是夕阳下的加勒海滩,衬以郑和宝船和船员的模型。

塑像对面的电子显示屏正播放着用僧伽罗语解说的郑和航海纪录片。四周的展柜内陈列着中国古代青花瓷器和古钱币。博物馆工作人员阿尤娜介绍说:“有史书记载,郑和的船队由300多艘船只和大量官兵组成。其中有不少大船。郑和来到加勒时,在这里树立了一块刻有三种语言的石碑。这块石碑、这些古钱币,以及其他文物反映了中国与斯里兰卡之间贸易往来的历史。”

据阿尤娜介绍,郑和带来的石碑最初立在加勒的一座庙宇中,后随时间流逝而不知所终。直到1911年修路时才被英国工程师托玛林发现,当时碑文朝下盖在加勒市克里普斯路的一处下水道上。斯里兰卡独立后,石碑被送到首都科伦坡的国家博物馆总馆。

根据阿尤娜提供的线索,记者在科伦坡见到了这块高144.5厘米、宽76.5厘米、厚12.5厘米的神秘石碑的真身。拱形的碑额上刻有双龙戏珠的精美浮雕,碑面四周以云纹雕饰。博物馆教育推广官员桑吉瓦尼告诉记者,石碑全名为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于1409年郑和下西洋前在南京刻好,随船带至并树立在古锡兰国。因为碑文以中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三种镌刻,也被称为“三语碑”。不过由于常年暴露在外,受风雨侵蚀,部分碑文已严重受损。

桑吉瓦尼向记者介绍了碑文的内容。她表示,这些语言和内容充分体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多元化的特点。

“据考证,中文内容是明朝永乐皇帝对佛祖释迦牟尼的颂扬和敬献礼单,泰米尔文和波斯文分别是对印度教保护神毗湿奴和伊斯兰教真主安拉的颂扬和敬献。当时,主要的商贾来自阿拉伯,因此碑文中有阿拉伯语。而古锡兰国的商人多为泰米尔人,使用泰米尔语。中文则反映了当时中国和斯里兰卡间经丝绸之路而建立的经济、文化联系。”

桑吉瓦尼表示,像“郑和布施碑”这样在同一块石碑上用三种文字颂扬三种宗教,在斯里兰卡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它的发现对于相关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这块石碑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物,是见证中斯往来的珍贵实物史料之一。据我所知,在中国和世界各国都发现过很多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石碑。但在斯里兰卡国内发现的、且被博物馆收藏的‘三语碑’只此一块。这是中斯历史的重大发现。”

据馆方介绍,“郑和布施碑”已经成为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的珍贵典藏文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斯里兰卡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本地游客,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慕名前来参观。这块曾经记录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百年石碑将继续见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斯友谊。

taoci52.com精选阅读

中国陶瓷博物馆举行“世界博物馆日”活动


5月18日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下午,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举行了“致敬最美抗疫逆行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副市长熊皓,市文旅局、市卫健委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并为景德镇援鄂援新余抗疫的医护勇士赠送抗疫纪念杯。

熊皓在致辞中首先对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瓷业高峰是此都”展获得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表示祝贺。并表示,在这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特意邀请了援鄂援新余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共同出席“致敬最美抗疫逆行者”活动,可以说,陶瓷文化所彰显的自信、价值和能量,也正是我们医护人员在抗疫斗争中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希望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站在新的起点上,以“彰显人文、荟萃艺术、城市窗口、文化地标”为己任,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和教育功能,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精神,立足景德镇,放眼全世界,向着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目标迈进。

据了解,疫情杯的设计借鉴了中国版图的造型,带着医用手套的手象征着医护人员,柔弱纤细的手寓意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白衣天使的守护;蜂鸟是坚韧、生命力和活力的象征;鲜花喻示温柔呵护,甘泉更代表着爱如泉水,泉水落地生根化为蔓藤,是给予力量与信心的象征;疫情杯的反面是一首诗歌:“白袍雪甲破楼兰,仁心医者平安还”,每个疫情杯都对应着每位医护逆行者的姓名,致敬抗疫逆行者。

赠送仪式结束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邀请景德镇学院客座教授王志刚为抗疫的医护勇士作了一场《大美无言花光永祚——中国陶瓷文化漫谈》专题讲座;全体参会医护人员参观博物馆常设展览。

“奇葩博物馆”收藏的是民营博物馆乱象


河北冀宝斋博物馆被网友称为“奇葩博物馆”,舆论很有一副发现博物馆领域“新大陆”的架势,有网友在评论中说“笑倒在地”,也有网友说“当笑话也看不下去”。但实际上,在国内,这样的“奇葩博物馆”还有很多,如果大家每看到一家“奇葩博物馆”都要笑倒,估计到最后根本就爬不起来了。

新闻中的“奇葩博物馆”收藏的是民营博物馆的普遍乱象。

这第一乱就是民营博物馆的藏品乱。台湾著名收藏家曹兴诚曾直言,各地民营博物馆越建越多,里面不少东西却是假的,“我去中国大陆南方,参观了几家民营博物馆,发现里面很多东西都不对,其中一家博物馆上下两层摆的全是假货。”另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纯古代艺术品类的民营博物馆里,特别是书画、陶瓷、玉器等门类,往往是赝品集中的“重灾区”。(2012年11月29日《中国商报》,下文有关资料、数据也来自《中国商报》))

第二乱是发展乱。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自1996年中国批准私人建博物馆开始,中国的民营博物馆在政府部门注册的已达400余家,占到博物馆注册总量的13%。在民营博物馆发展进程中,有些人建馆心态特别急躁,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第三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上举例说:“有人刚参加完一个慈善晚宴买了一幅画,就跟我说,要建一个博物馆,我建议就叫‘一张画博物馆’。”某些民营企业家急于为自己藏品建馆的动机“不纯”。一位媒体人士透露,现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些人“瞅准时机”,表面是建设民营博物馆,实则有圈地之嫌。所以,“博物馆藏品的质量如何,并不是他们的关注点,能圈多大的地才是关键。”

第三乱是收藏途径乱。拍卖会、文物商店、收藏市场、藏友转让、社会捐赠等途径是当前民营博物馆入藏的通行方式。其中,个人从古玩艺术品市场“淘宝”最为常见。由于藏品市场鱼龙混在,收藏者们可以信赖的鉴定专家队伍水平又不容乐观,再加上收藏者个人的知识水平、文化艺术修养以及对于收藏文化认识千差万别,不少“淘”来的藏品难免良莠不齐多奇葩。

第四乱是监管乱。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10%左右的民营博物馆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由于政府对设立民营博物馆的审批门槛高,有多达九成的民营博物馆无法登记,无人监管。而依照《博物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展品应以原件为主,复原陈列应当保持历史原貌,使用复制品、仿制品和辅助展品应予明示。因此,民营博物馆的“赝品”应该在博物馆创立之初就被文物行政部门给予验明正身,出现了“假货展览”的现象应属于行政部门的监管不力。而且,目前在我国很多民营博物馆是收取门票以及参观费用的,若是欣赏者饱览的是一件件赝品,甚至是虚构出来的文物,此时的博物馆经营者就已涉嫌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开博物馆不是开杂货铺,不是炫富,而是传承历史文明,展示文化。对于民营博物馆的诸多乱象,我们有必要进行体制性反思和整肃。

白银“丝绸之路”陶瓷艺术创意设计大赛启事


白银市平川区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具有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是西北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为更好地展示西部风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传承华夏文明,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对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提升平川陶瓷行业的创意设计能力和艺术陶瓷创作水平,促进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白银市人民政府会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于2015年下半年举办白银●平川“丝绸之路”陶瓷艺术创意设计大赛。

一、大赛主题

“多彩丝路,陶醉平川”。

立足“一带一路”战略,聚焦“丝绸之路”主题,呈现丝路文化,融汇西部元素,彰显平川特色,定位平川陶瓷艺术,助力“西部陶都”打造。

二、主办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白银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政府

三、评审委员会

本次大赛邀请国内知名陶瓷艺术专业教授、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设计专家5人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制订大赛的评审实施细则,处理竞赛过程中的有关专业技术问题,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判打分,确定获奖名次。

四、征集对象

大赛面向全社会征集作品,院校、企业、设计机构、设计师、在校师生等均可参赛。

参赛作品分为能体现大赛主题的创新性的日用陶瓷和陈设陶瓷作品两个类别。

日用陶瓷包括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等。

陈设陶瓷包括瓶、尊、屏、瓷盘、瓷板画、雕塑作品、新概念创意作品等。

参赛作品形式不限,但必须是2014年6月份以后创作设计且未参展过的作品。

五、作品提交要求

1、参评作者需以Word文档的形式,填写并提交《白银●平川“丝绸之路”陶瓷艺术创意设计大赛报名表》一份。表格可登录西部陶都网(.cn)下载或向组委会办公室索取。填写作品设计说明,包括作品创意及设计说明(100—300字左右)。

2、个人提供居民身份证或学生证复印件,单位提供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3、提供参赛作品实物1件(套)和不同角度的照片3张及电子文档(如作品实物所占空间过大,需提交能够准确反映作品设计品质的模型)。电子文档规格为:JPG格式,精度不低于300dpi。

4、参赛作品必须无知识产权争议,任何因参赛作品引起的争议由参赛作品作者负责,与大赛组委会无关。

5、参赛作品(含电子版)须无偿提供给大赛宣传、展示。

六、奖项设置

日用陶瓷和陈设陶瓷两个类别各设:一等奖1名,每名奖金10000元;二等奖3名,每名奖金5000元;三等奖5名,每名奖金3000元;优胜奖10名,每名奖金500元。为所有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为所有参赛者颁发纪念证书。

七、时间安排

(一)作品征集阶段(2015年7月15日至9月15日)

自公告之日起,全面启动征集工作。7月15日开始接收参赛作品,9月15日截止(以发出作品时间有效凭证为准)。

(二)评审阶段(2015年9月下旬)

9月下旬组织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评定参赛作品的名次;经公示后,正式公布获奖作品名单。

(三)展示阶段(2015年10月9日至12月20日)

10月9日在第三届中国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上颁奖并展出。展出结束后,获奖作品由平川博物馆收藏,并由平川陶瓷研究中心整理推介。

八、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白银市平川陶瓷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0943-6676538(办公室)15352409210(王尚乾)18294915029(孙彦龙)

邮箱:[email protected]

景德镇:“博物馆+”让博物馆活起来


2019年5月18日是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我市6家国有博物馆、12家民办博物馆和1家行业博物馆,紧紧围绕“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活动主题,一改以往的主场模式,活动百花齐放,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中枢”作用,以观众为中心,以社会为导向,广泛服务于社会,提高群众对博物馆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市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博物馆热”正在成为社会文化的新时尚;“博物馆+”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博物馆正在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新空间。

管理层面的重视

5月17日,记者采访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文物科科长占兴华。他告诉记者,从这些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对博物馆的管理来看,从数量到质量上的要求越来越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对此,占兴华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要辩证地看待传统和未来,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发扬,但博物馆要活起来,也要与时俱进,要将科技融入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中,使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占兴华看来,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会越来越好,“博物馆热”和“博物馆+”可以使博物馆得到延伸发展,衍生出新的文博产品。

形式多样的展览

5月18日,记者在我市各大博物馆采访时,真实地感受到这座城市在国际博物馆日的丰富活动,更感受到博物馆对于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意义。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我市举办国有博物馆展览7项,非国有博物馆展览5项,国有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7项,非国有博物馆宣传活动10余项。

如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图片展”、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的“景德镇民窑制瓷宣传展”和浮梁县博物馆的“博物馆进部队——文物保护图片展”。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精选出近170幅反映民国时期制瓷资源、制瓷技艺、瓷业建筑和解放后计划经济时期陶瓷发展、城市风貌的老照片进行集中展示,目的是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彰显瓷都工匠精神,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景德镇力量”,同时配以免费定时讲解,为公众系统梳理了景德镇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和景德镇民俗博物馆联合外展“启明气象——景德镇御窑出土洪武官窑瓷器特展”,本次展览从珍贵的文物中挑选出92件洪武官窑瓷器精品,通过此次展览向参观者展示明代洪武官窑的辉煌成就。同时,民俗博物馆提供的系列窑具、古代传统制瓷用具等也在展览中展出,并现场展示了包括传统手工成型工艺、陶瓷绘画工艺的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让观众参与体验,通过文物静态陈列与技艺动态展示结合,让观众直观地了解传统制瓷工艺,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

博物馆的创新

景德镇厚森青花瓷博物馆举办了“开拓与探索——文化青年创业展”,旨在通过讲述文化及相关领域青年创业的故事,探求文化及相关领域创业的方法与思路。景德镇十大瓷厂博物馆和景德镇景东艺术陶瓷珍品博物馆于博物馆日,举办以“当代文创产品展览”“景东文化创新产品展览”为主题的展览,将陶瓷历史与现代艺术创新相结合,通过当代创新型文创产品,让观者在特色各异的展品中感受传统与创新。我市各博物馆围绕活动日主题,发挥各馆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布置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览,搭建博物馆公众展示、普及文化的平台。

通过“5·18国际博物馆日”各项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倡导博物馆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让公众了解和熟知博物馆,增进了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博物馆将以“彰显人文、荟萃艺术、城市窗口、文化地标”为己任,充分讲好瓷都故事、传播好瓷都声音、诠释好瓷都特色,充分发挥文化中枢的作用。

中亚五国世博展馆纵览——丝绸之路呈现精品


精巧的花纹和缝制艺术展现了传统中亚国家的民族技艺

中国的英文名是 China,陶瓷在英文中也是china。有一种说法是,十八世纪以前,中国昌南镇(今景德镇)的精美瓷器在欧洲很受欢迎。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就这样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

在上海世博会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五国展示了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上的沧桑巨变,展现了多种文明在碰撞中的融合,也为观众揭开了中亚文化的神秘面纱。中亚五国地处欧亚交通要道,为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谱写了历史上的许多传奇。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五国不约而同展示了丝绸和毛毯等古代商路上最著名的商品。土库曼斯坦馆和乌兹别克斯坦馆还专门开辟了丝绸服装展示区。精巧的花纹和缝制艺术展现了传统中亚国家的民族技艺。

哈萨克斯坦馆的3D电影中,有大段描述丝绸之路的动感画面。影片中说,丝绸之路对哈萨克斯坦最大的意义,在于“推进了交流合作和与邻国的友好关系”。

瓷器也是五国争相推介的工艺品,其中以乌兹别克斯坦馆的瓷器最为精美。一件名为“贸易商旅”的瓷器作品再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繁华景象:骆驼背负着很多商品;商人用恳切的眼光兜售香料;买家在不屈不饶地讨价还价。整个作品人物众多却错落有致,是罕见的艺术精品。

丝绸和瓷器的工艺技术在历史上曾都被视作是中国的“专利”,但随着汉朝以后中国与中亚以及欧洲贸易通道的打通,丝路之上的很多民众相继学会了相关制造技术。

史料记载,在丝绸之路上,中亚等国商人向中国出口的特色产品就是这些在今天来看不太起眼的物品,长期以来曾很珍罕,并非寻常百姓所能享用。

核桃等作物以及多种香料也是中亚各馆不可或缺的展品。不少观众存在误解,以为这些展品“没有价值”,“纯粹是充数”。实际上,它们在中国与中亚贸易关系中也具有特殊意义。

而在中亚各馆,刀剑也都是必展的物品,有铁制、铜制、金制多种,让人目不暇接,体现着彪悍的民风。在土库曼斯坦馆展示精美丝绸男装的同时,模特身旁竟也摆着一把猎枪。中亚地区民众传统上多以打猎游牧为生,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积累了骁勇善战的性格。

除了自然因素,中亚地区位于欧亚战略要冲,乃兵家必争之地,战争和冲突是必不可少的。中亚五国馆对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都花了大量篇幅进行展示。

由于多种文明在“欧亚中心”碰撞和融合,中亚各国馆特别是哈萨克斯坦馆展品极为丰富,观众在五国馆逛一圈,算上排队时间需要半天时间。

中亚五国各馆十分热情,对观众的合理要求几乎有求必应,工作人员都穿着民族盛装在门口迎候,吸引了大批观众。在哈萨克斯坦馆,高科技元素特别多,靓丽的女工作人员请记者观看各类文艺片,并认真教记者如何玩电子拼图游戏。土库曼斯坦女孩也主动和进馆的小朋友做游戏。

阅读延伸: 中国陶瓷历史

弘扬陶瓷文化 实现中国陶瓷文化的伟大复兴

西藏博物馆明清瓷器精品馆开馆


7月1日上午,在热烈庆祝建党82周年之际,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举办的西藏博物馆明清瓷器精品馆开馆仪式在拉萨举行。西藏自治区领导列确、向巴平措、杨传堂、李立国为西藏博物馆明清瓷器精品馆剪彩;布穷、徐明阳、多吉、马泽碧、尧西·旺堆、顿珠出席开馆仪式。西藏博物馆馆藏明清瓷器约有2000余件,是明、清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政府及官员的赏赐品,集中收藏的品种全、品质高,在国内省级博物馆中是堪称丰富的。此次开馆展示的100余件精品瓷器,制作工艺精良,历史文化特征鲜明,其中有些是藏族地区传统器物造型、纹饰与内地悠久的制瓷工艺完美结合,体现了当时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关怀,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对于了解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史及研究汉藏文化艺术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尼玛次仁在开馆仪式上发表讲话说,文物作为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既真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又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之间源远流长、互相交流、互相融汇、共同发展的悠久历史。她既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再生的精神文化财富,又从一个侧面充分印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西藏博物馆此次展示的上百件明清瓷器精品,不但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而且闪耀着各族人民相濡以沫、血浓于水的光辉历史。明清瓷器精品馆的开馆,不仅从一个方面丰富了西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展示。他说,西藏是全国文物大省区之一,文物资源十分丰富,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按照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基础的思想,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保护好文物、认真研究好文物、积极利用好文物,使丰富多彩的文物资源在西藏实现“一加强、两促进”三大任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开馆仪式之后,列确、向巴平措、杨传堂、李立国、布穷、徐明阳、多吉、马泽碧、尼玛次仁、尧西·旺堆、顿珠在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西藏博物馆负责人陪同下,饶有兴趣地参观了西藏博物馆明清瓷器精品馆。区党委办公厅、武警西藏总队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开馆仪式。

上海博物馆修复青龙镇陶瓷


近日,美银美林宣布通过“全球艺术保护项目”赞助上海博物馆修复10件青龙镇陶瓷文物。这是继去年成功修复2000多件历史青铜器“交龙纹鉴”后,双方连续第2年携手保护中国的历史文物。

“美银美林得以在中国成功运营30多年,一直有赖于中国政府及各个机构的支持,”美国银行中国区行政总裁黄晓光表示,美银美林将保护中国文物视为其社会责任,从而为中国文化繁荣和后代教育做出贡献。

据介绍,这批修复的陶瓷出土于唐宋重镇--青龙镇,今位于上海青浦区青龙村。这些出土文物表明早在唐代,上海已经成为重要的港口。不过,在出土的文物当中,不少罕见的珍品受到明显的损害,如唐代长沙窑褐釉瓷拍鼓(腰鼓)、长沙窑褐彩执壶、越窑青瓷碗、宋代青白釉洗、龙泉窑长颈瓶等。

“这批出土的陶瓷具有极高的文化与历史价值。”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表示,“在美银美林支持下,我们能利用更多、更好的资源完成修复,恢复青龙镇陶瓷的原始面貌。我们希望更多企业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为我们的后代留下宝贵的遗产。”

上海博物馆陶瓷修复师卜卫民指出,该10件文物的修复难度较大。首先,器物破损严重甚至伴有缺损;其次,釉面均有开片且不尽相同,而且原器物表面的装饰图案色彩丰富,增加了修复的难度。此外,由于瓷器釉色变化丰富,要使修复部分达到原器物釉层相同的质感、光感和色感都是一大挑战。

“在外国,3D打印技术已经应用到文物修复范畴,但上海博物馆仍未采取该项技术。”卜卫民坦言,上海博物馆缺定充裕的资金来进行研究开发,运用新的技术来修复文物。

据了解,文物修复的工作即将展开,需时一年半。其中,约3至4件的文物将在明年中旬修复完毕,并于上海博物馆公开展览。

博物馆文化产品创新带来市场


在日前开幕的江西省全省博物馆文化产品创意设计营销暨展示博览会上,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馆长、高级陶瓷美术师李胜利展示了自己刚刚研发制作的“龙凤呈祥”新婚纪念餐具。

这套红釉餐具上用本金手绘出经典的龙凤图案,看起来貌似传统的高级陶瓷餐具,但事实上,汤勺、筷子都创新性地采用了“吊烧”工艺,更为精致。

在博览会上,一件“仿清乾隆粉彩黄地扒花缠枝花梅瓶”格外吸引眼球。据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刘静介绍,这件作品的真品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景德镇皇窑的精品之一。景德镇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每年限量烧制300件仿制品,全部被普通藏家和艺术品收藏公司买走。今年,他们又将中国十二生肖的图案与“清乾隆粉彩黄地扒花缠枝花梅瓶”的花色融合起来,烧制了“黄地粉彩十二生肖灯笼瓶”,大受藏家欢迎。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景德镇市各个陶瓷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对外交流工作的增多,以及景德镇民办博物馆的快速发展,民众对博物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也为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走进斯里兰卡博物馆 探寻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印记》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走进斯里兰卡博物馆 探寻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印记》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