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艺术瓷砖 > 导航 >

协会举行艺术家“献爱心”笔会

协会举行艺术家“献爱心”笔会

艺术瓷砖 陶瓷艺术 美家美瓷砖

2021-03-30

艺术瓷砖。

6月21日下午,座落于风景优美的莲花塘畔的协会,瓷韵悠长,翰墨飘香。“不忘初心永向前庆祝七一喜迎十九大”艺术家献爱心笔会在这里举行,十余位陶瓷艺术家参加了活动。

笔会现场,艺术家们饱蘸深情爱心,挥毫泼墨,激情创作,或花鸟、或山水,一幅幅佳作跃然而出,现场可谓百鸟争鸣,百花齐放。经常参加公益活动的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吴国兴说,“我很愿意参加这类的活动,作为艺术家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希望能够为贫困地区的建设提供一份微薄之力。”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周秀丽同样也是这样的感受,她对记者说:“参加这个公益活动非常有意义,帮助困难的群体给他们带去快乐的同时自己所能感受到的快乐,这些落到实处的有意义的活动我会经常参加。”

此次活动由协会组织发起,笔会前期开展了动员大会,艺术家积极踊跃参加。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所提出的,这次活动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助学”的讲话精神。艺术家们认真创作,以瓷为媒,以笔传情,奉献自己的爱心,非常感谢他们对扶贫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据了解,笔会创作的作品将于月底全部捐赠给陶瓷产业发展局帮扶单位浮梁县槎口村。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景德镇艺术家举行情系桐桐爱心义捐义画活动


命运无情人有情,6月21日至22日,由市慈善总会主办的“桐桐爱心义捐义画”公益活动在景德镇曙光路古玩市场千瓷百玉玉瓷博物馆举行。周国祯、李菊生、潘凯声、占春生、戴荣华等众多国家级、省级陶瓷大师纷纷加入到了这场“拯救桐桐”的行动中。

桐桐的无助:无声的求助

小桐桐,未满周岁,他还不会说话,还不会走路,他一无所知……。但他的痛,他的伤只能通过用他的哭声传达。

桐桐,一个只有八个月的孩子,本该在家中沉浸于亲人的呵护中,但是命运就像对他开了大玩笑。3个月前,桐桐被确诊为“血友病乙”,需要每周至少注射一次价值2210元一针的“凝血因子九”,才能向正常孩子一样成长。而桐桐所患的病症,在医学史上,目前还没有治愈的可能。

“现在的桐桐就像玻璃一样,一碰就会碎”这是2个月前,在广州人民医院为桐桐坐诊的主治医师林医生对桐桐病症的描述。血友病是一种是由于患者体内缺少凝血8因子或9因子而造成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终生伴随有自发性出血,无法根治,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并带来患者的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出血性疾病。

血友病乙有药物治疗,但由于药物治疗费用极其昂贵且需要终生治疗,因此对于桐桐而言,终生性高昂的治疗费用将造成灾难性医疗费支出,桐桐现阶段每月固定医疗费8800多元,随着年龄的增加用药量与治疗费的翻倍增长,按平均每年25万元算,活到60岁所需治疗费用需一千五百万,如不坚持用药,桐桐将会失去生命。

一个母亲的呐喊:我们绝不会放弃

病在儿身痛在娘心。如果说命运给桐桐开了个玩笑,对于桐桐的妈妈蔡富招又何尝不是。在得到桐桐的不治不愈之症的噩耗后,蔡富招心如刀绞,心情跌至谷底,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她说,“为什么是孩子,我宁愿生病的人是我,我愿意替他承受这一切”。

21日上午,蔡富招在“桐桐义捐义画”活动现场,向所有爱心艺术家介绍了桐桐的病情时,几次在台上哽咽,“作为妈妈,我很难过,也很感恩”蔡富招说,桐桐的病痛消息发布后,得到了这么社会人士的帮助和关心。她说,“桐桐是我的孩子,我决不放弃他”。

针对广大爱心人士所义捐义卖作品等所有善款,蔡富招也承诺,近期以内,她将会通过慈善总会的平台向大家公布所有善款将用于桐桐的治疗,今后每年的治疗费用定期总结和发布账目的去向,一直到费用用完为止。同时,她也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长期资助行列。也呼吁相关部门能够尽快把血友病乙纳入农保、医保、大病救助、门诊特病,这样桐桐才能够真正获救。

艺术家:让我们的爱圆一个家庭梦

这是一场爱的救援,这一场没有没有休止的救援,这是一场没有无声的救援,在这里我们的目的很简单——“为桐桐而来”。活动当天,艺术家挥毫泼墨,用自己的画笔为小桐桐筹得更多善款,也有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

作为此次活动协办单位景德镇市千瓷百玉玉瓷博物馆董事长黄社明说,为血友病患儿桐桐进行义捐义画,这是个很有意义的活动,作为企业,我们愿意积极参与这样的慈善活动,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一次公益活动,来表达我们的一份回馈社会的爱心,使得我们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人生境界得到一次升华,同时我们也呼吁,我们的全社会都来关心我们的慈善事业。

艺术家汪洋以以梅花为题材,创作了一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釉下陶瓷作品。“这幅作品以物喻人,希望桐桐要像梅花一样,傲骨风霜,坚韧不拔,做一个励志的人。”汪洋说,由于前段时间不在景德镇,回来后通过媒体了解到桐桐的事,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希望能为桐桐尽一份力,祝他早日健康。

“其实我们能做的并不多,只希望自己手中的笔,能为桐桐多尽点力,做点事”,戴德全已经是第二次参加桐桐的活动了,这次他在继上次又创作了一幅以虎为题材的《一虎呐百福》。“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对桐桐的爱和关心,我是不会停止的”,戴德全说。

笔会上,景德镇学院艺术系的程幸教授创作了一幅古彩釉上瓷画《鱼水情深》,“希望桐桐就像画中的桂鱼一样富贵,充满灵气,能在大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程幸说。

国家级陶瓷大师李菊生也参与到了义画现场,他说,“人生充满了欢乐和希望,人要像春天一样充满希望”李菊生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此次有这么多的艺术家纷纷参与到爱心活动,充分发扬了艺术家的精神,用手的笔点燃了爱的希望。

桐桐需要你,救援不会停止

“现在的桐桐就像玻璃一样,一碰就会碎”这是曾经帮桐桐坐诊的广东人民医院主治医师林医生对桐桐病症的描述。桐桐,一个还未满周岁的小幼苗,现在正饱受病痛的煎熬。

如果有一颗慈爱之心,如果你的经济允许,我们期待您也加入“拯救桐桐”的行动中,生命因你更精彩。

景德镇陶艺家出任慈善大使奉献爱心


讯:3月30日,江西晨报社在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建立旨在资助中国贫困、病困等弱势儿童的“晨基金”,这是我国首份旨在针对陶瓷艺术家的慈善基金。活动当天200多位来自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聚集一堂,共同支持这一善举。其中,13位陶瓷艺术家当选“晨基金”首批慈善大使,他们将推广、支持这项慈善事业的发展,为更多弱势儿童提供关爱。

据统计,中国贫困、病困儿童超过了900万,这一群体需要社会去关注关爱。“晨基金”是由江西晨报发起的慈善基金,基金募集款项主要用于中国山区贫困、病困儿童精神关怀的系列工程,主要救助方式是每年不定期提供课外图书。救助款项基金来源是通过在国内,主要在江西境内选定100位爱心艺术家,每年捐献1-2件作品进入拍卖,再由100位慈善企业家参与拍卖会竞拍。

艺术家是美的传承者,将艺术的灵魂以独有的方式传递给世界,同时,他们也是有大爱的使者,用艺术创作和爱心回馈社会、关爱弱势群体。一滴水很小,但水滴汇聚起来,就成为爱心的汪洋大海。江西晨报创办“晨基金”有13位艺术名家当选为首批“晨基金”慈善大使,他们分别为(按年龄排序):周国桢、姚永康、罗学正、郭文连、邓希平、李菊生、钟莲生、朱乐耕、冯林华、龚循明、李文跃、宁钢、吕金泉。江西晨报总编辑黄洪涛为各位慈善大使颁发了奖杯和荣誉证书。

在发布会上,李菊生作为慈善大使代表作了主旨发言。他从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出发,形象而深入地阐释了从事艺术创作必须要具备高尚的品格,而爱心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艺术以境界为上,而境界是人格在艺术上的体现。景德镇窑火千年不灭,陶瓷艺术在这里传承光大,维系这一切的正是一颗爱心。可以说,因为爱,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才有今天的繁荣。”李菊生的话引起了在座艺术家的广泛共鸣。

“晨基金”慈善大使周国桢已有80岁高龄,但为了慈善事业还是亲自来到会场,接受这一荣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景德镇有众多优秀而有爱心的陶瓷艺术家,多年来他们以辛苦创作的佳作为慈善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江西晨报专门设立了‘晨基金’,把这些艺术家的力量集中起来做慈善,我认为是一件大好事,希望这项活动能组织好,帮助更多的贫困儿童。”

评《艺术家辞典》


由学院邹继艺老师主编的《艺术家辞典》一书,在景德镇举办千年庆典的时候,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本书60万字,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书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杨自鹏,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分别为此书作序。由此可见,该词典虽然仅为一地之师编纂,却是份量不轻了。

这本书辑录了600多位当今仍在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设计、创作、研究及教学的陶瓷艺术家、陶瓷艺术工作者的艺术生涯,介绍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包括职称、职务、荣誉称号等,类似于小传。书中的文章,要写几篇,几十篇不算太难,但达到如此系统完备,真的就不容易了。秦院长在序言中说:“目的(指该书)在于全面真实地记录瓷都景德镇当代陶瓷艺坛上的主流群体与艺术风格特色”。还说该书“语言朴素、客观、生动、真实,编著内容新颖,形式规范,具有史料性、文学性、收藏性。”

秦院长的眼光是敏锐的。该书除了全面系统以外,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真实、客观,因而具有“史料性”和“收藏性”。该书主编邹继艺也说:“书中所介绍的600多位陶瓷艺人的成就和荣誉都经过严格审核,是对读者负责任的。一面之词和道听途说决不能算数,词典中介绍的陶瓷艺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工作者我也认识和熟悉一些,觉得词典的介绍是比较准确和恰如其分的,我喜欢严谨的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这成为我喜欢和信赖这本书的原因。”

该书名为《中国陶瓷艺术家辞典、景德镇卷》,今后可能还会有“淄博卷”、“石湾卷”、“唐山卷”等陆续出版,可见编纂者想得远,切入点也很好。景德镇作为举世闻名的瓷都,陶瓷艺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工作者的人数最多,在客观上具备了编纂专业词典的基础,这就使得这项艰难的工作便于展开。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基础,邹继艺、汪冲云等几位老师仅用业余时间就难以完成这本60万字的词典。而有了这本辞典之后,就给了各个陶瓷产区以信心和启发,人们有理由期待各类卷集的陶瓷艺术家辞典问世。

虽然关注该书的读者不会太多,但是广大收藏家、陶瓷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等人群会以一种异常的热情欢迎这类书籍的问世。

地震无情 爱心无限——景德镇市陶瓷艺术家捐款侧记


5月16日,29名知名陶瓷艺术家齐聚景德镇金昌利,举行赈灾笔会。作品全部义卖所得50万元,将交由景德镇市红十字会捐赠给四川灾区。笔会由景德镇市文联、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景德镇画院共同组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中国著名陶艺大师、教授周国桢,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如等29名陶瓷艺术家现场在瓷上作画,作品义卖所得50万元全部用于支援四川灾区赈灾。

周国桢教授说:他一直都在关注四川灾区的报道,灾情牵动着大家的心。今天借这个机会,景德镇的陶瓷名家们,用自己的画笔一起来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和关注,并通过义卖作品筹集陶瓷艺术家善款,为赈灾贡献出绵薄之力。

近日,景德镇市“九夫子”画苑正在南京魏紫熙艺术馆参加“瓷文化南京年系列活动”的陶瓷艺术展。5月19日下午,当全国人民沉重默哀汶川大地震罹难同胞后,“九夫子”画苑成员立即每人捐出作品,折合人民币近20万元,在现场义卖,并将所有款就地捐给南京红十字会,献给了汶川大地震灾区。瓷都陶艺家们的义举,立即在南京市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好感。

21日是全国哀悼汶川大地震罹难同胞的国哀日,这天,烈日当头,天气显得相当炎烈,市人民广场却人头攒动。来自景德镇市的一大批老、中,青年陶艺家们来到这里,冒着烈日,现场作画义卖,为灾区捐款。从早上8时起,整整9个小时过去了,陶艺家们汗流浃背,不肯放下手中的画笔,一幅幅字画被热心的市民购走,一笔笔饱蘸着老、中、青年陶艺家们心血和汗水的捐款,投进了“爱心箱”内……

采访中,记者见到正在作画的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汪洋先生,他感慨地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的同胞遭受如此之大的灾难,我们能袖手旁观吗?同时,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看到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又一次深深地感悟到了中国伟大。中国人民伟大!

江西陶瓷企业纷纷向灾区奉献爱心


5月12日,一场里氏7.8级的地震发生在四川汶川县,并且波及周边县市,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区人民的境遇,深深地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江西的各个陶瓷企业里,记者看到很多领导和员工都自发地进行了赈灾捐款,谱写了一曲曲爱心之歌。

当灾难发生后,江西新明珠建材有限公司第一时间发动了大家的捐款。据该企业人力资源部高经理告诉记者,从集团总部到各地的公司员工都很关注此次灾情,公司董事长叶德林先生更是以个人名义向灾区捐款10万元。为向灾区人民献上一份力量,集团总部精心组织了各生产基地义捐活动,江西新明珠公司将在18日进行统一的捐款活动,目前活动正在积极的筹备中。

上午9点,记者在江西富利高陶瓷的工地上,看到聚集了很多的员工在自发捐款,而且捐款的人群是越聚越多。该企业总经理助理张德欢告诉记者,当四川发生灾难后,企业很多领导和员工找到公司相关部门要求捐款,为此企业积极组织了此次统一的捐款仪式,尽管只有几万元钱,但代表了企业上下人员对灾区的一片爱心。

记者在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管委会了解到,太阳陶瓷、新红梅陶瓷、瑞景陶瓷、精诚陶瓷等企业都在第一时间向灾区奉献了自己的爱心,目前基地还有很多的企业正在积极地组织捐款活动。一些来自四川的打工人员告诉记者,家乡发生地震灾难后,深深牵动着他们的心,他们踊跃捐款希望家乡人民平安,同时也感谢大家对自己家乡人民的捐助。

点点爱心,胜过千言万语。在丰城、景德镇等地的陶瓷企业员工也纷纷慷慨解囊,为灾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丰城东鹏陶瓷、和美陶瓷、斯米克陶瓷等企业通过不同的方式向灾区奉献爱心。景德镇的金意陶陶瓷、特地陶瓷和鹏飞陶瓷等企业纷纷义捐,希望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活。

外来艺术家为艺术添砖加瓦


讯:据不完全统计,长期在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外来艺术家已接近千名,而定期、不定期到景进行艺术交流的艺术家则数以万计。这些艺术家大多已有所成就,他们或是慕名而来,或是想尝试陶瓷艺术的创作。不管怎样,他们的到来,不仅为景德镇带来了新理念,也为景德镇的陶瓷注入了新活力。

慕名来景德镇创作陶瓷

来景德镇之前,外来艺术家们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为什么要去景德镇?”对于这个问题,福建莆田画家林玉宇的回答很有代表性。

在林玉宇看来,景德镇是瓷器的代名词。林玉宇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越远,他来景德镇的愿望就越强烈。2008年,他在外地参加一个艺术交流会,其间受到了一位景德镇艺术家的邀请,第一次来景德镇的他,在当时的日记中记下了自己的感受。此后,林玉宇每年都要抽空来景德镇。如今,他在景德镇已经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对于他而言,这里俨然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对艺术家们来说,尽管他们从事的并不是陶瓷方面的艺术创作,然而在他们从艺的道路上,景德镇这个名字还是会不断出现。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一个普通城市,而是一种艺术符号。

为陶瓷艺术注入活力

在林玉宇的国画作品中,民居是他最大的特色。他在四处采风,写生的过程中,领略到了各地民居的迥异之美。如今来到景德镇,在对陶瓷创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他打算将自己的民居绘画搬上陶瓷。来自浙江金华的艺术家吕联连认为,传承固然重要,然而在传统中也要不断加入自己的大胆尝试与创新,只有这样,陶瓷作品的含义和种类都会越来越丰富。

与外来艺术家在艺术上所带来的“新鲜”理念相比,业内人士江虢慧认为,他们给陶瓷市场带来的活力同样不容小觑。江虢慧说,在景德镇的艺术陶瓷收藏圈,许多收藏家对名人、大师们的作品望尘莫及。一些外来艺术家的加入,很好地丰富了陶瓷作品的价格梯度,江虢慧还强调,许多来景德镇的外地艺术家,他们在原先的艺术领域都有了不错的成就,也有着自己的“粉丝团”,他们转行画陶瓷,自然把这些粉丝的注意力转移到了陶瓷上。从这个角度来说,外来艺术家为注入了活力的同时,也增添了人气。

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家运河瓷研讨会举行


今年6月8日是世界文化遗产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为深入挖掘中国大运河和古泗州文化内涵,展示中国陶瓷艺术魅力,由国家文保基金会、安徽泗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儒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研古瓷·忆运河·开新篇’暨当代陶瓷艺术家运河瓷研讨会”在江西景德镇举行。

活动当天,冯林华、周国桢、彭竞强、徐庆庚、熊钢如、曾维开、涂序生、王怀俊、李菊生、吕金泉等一批中国当代著名的陶瓷艺术家,展开了大运河与运河瓷系列大讨论。与会者纷纷表示运河和陶瓷作为祖国的两大文明,后人理应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下去。

在千年瓷都举办本次研讨会可谓意义非凡,陶瓷艺术家围绕大运河文化从艺术角度出发进行研讨、创作,以精湛的陶瓷艺术语言诠释蔚为壮观的大运河文明,深入挖掘大运河和古泗州文化内涵,展示运河文化和陶瓷艺术魅力,为大运河申遗营造了浓厚的、良好的氛围。安徽泗县表现出了尊重文化的自觉性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并且,以面向全球的视野与信心发展一县之经济、文化。这与中国梦背景下的经济崛起、文化复兴相契合,实为新时期县域发展的一个新探索。让我们走近泗县,感受其深厚的运河文化及人文魅力。

安徽泗县,古称泗州。据《凤阳府志》云:“泗州南瞰淮水,北控汴流,地虽平旷,而冈垄盘结,山水朝拱,风气凝翠,形胜之区也。”这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皖北水城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是大运河南北运输的衔接点,更是中国古代南北文化的交汇点。由北而南过泗州,则是吴楚之地、烟雨江南;由南而北过泗州,则是沃土中原、北国风光。作为2014年大运河申遗项目,今年8月,中国大运河将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考察考核。隋唐大运河南宋之后逐渐废弃,目前只有泗县境内28公里的运河故道还保持着隋唐大运河的原始风貌,依然是隋堤烟柳、百姓生息、河流逶迤、村庄依依。泗州运河故道因其真实性、完整性和稀缺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考察评估的重点河道之一。

相传当年隋炀帝沿运河南游下扬州时,奢华之极。据《开河记》载:“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至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是吴越民间女十五六岁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嫩羊相间而牵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唐末五代词人韦庄在《河传·何处》中亦有词为证:“何处?烟雨,隋堤春暮,柳色葱茏。画桡金缕,翠旗高飐香风,水光融。春娥殿脚春妆媚,轻云里,绰约司花妓。江都宫阙,清淮月映迷楼,古今愁。”

如果说隋时代的运河带给历史的记忆是封建帝王的奢华,那么,唐以后的运河则是中国政治统一,民族、文化、经济融合贯通的一条主渠道,直接孕育、推动了唐宋文化、艺术的兴盛和发展。古泗州在隋唐大运河中不是一个可以一闪而过的码头,而是一个经济动脉的枢纽,更是一个唐宋文化的舞台,诗词歌赋、工艺美术、戏曲宗教都曾在这里集聚、繁衍,留下了封建鼎盛时代的诸多印记。

伴随大运河申遗工作的推进,大运河故道发掘了仕女拉纤陶瓶、汉代绳纹筒瓦、板瓦、宋代帽骨簪、绿釉褐彩执壶、三彩兔座枕等一批具有较高考古价值的珍贵文物,随着这些尘封地下的古陶瓷一一面世,沉睡了千年的运河仿佛一夜之间穿越而来,抖掉历史的尘埃,迎接新的生命。在大运河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中,人们找到了“仕女拉纤、纳黍行舟、泗滨浮磬”等许多运河民间传说及典故的历史物证。

由此,发掘运河瓷、保护运河瓷、研究运河瓷、创作发展新时代的运河瓷成了中国大运河申遗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正如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著名考古专家张忠培在泗县运河论坛发言时所说,保护文物的目的,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更要在传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通过发展创新再创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新文化,才是保护文物、继承传统的最终追求。

江南初夏,绿意盎然。一场以“研古瓷、忆运河、开新篇”为主题的当代陶瓷艺术家运河瓷研讨会正在热烈进行。

研讨伊始,主办方国家文保基金会和泗县共同指出:泗州与景德镇在唐武德年间同期建制,这两个同时诞生的城市将运河文化和陶瓷文化脉脉传承。这次研讨会是一次运河文化和陶瓷文化的交融,是一次历史与当下的对话。景德镇是制瓷圣地,而泗州大运河用繁忙的漕运见证了中国各地名窑精品瓷器流通和出海的历史。

据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可见早在汉代就已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景德镇是陶瓷艺术集大成者,正如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所说:“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也是由于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发达的水运而在众多窑口中脱颖而出。田余庆在《运河访古》中提到的“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的丝绸工艺、陶瓷制造术、建筑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以及各种文化书籍向海外传播,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文物鉴定站研究员李广宁在研讨会上首先介绍了运河与陶瓷的文化之缘:泗县出土大量丰富多彩的各地各时代的瓷器,是大运河泗县段作为古代交通命脉的见证,也反映出唐宋时期泗县经济的繁荣与辉煌。景德镇及各窑口的瓷器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联通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造就了“中国”的英文单词“China”。

中国陶艺泰斗、著名陶瓷艺术家周国桢教授指出,大运河是流动的文脉,作为古代的“高速公路”,它的生命意义就在于流动和交换,当代人应当铭记这条运河。举办这次活动说明了主办方站得高望得远,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继承、创新和发展。

学院党委书记、著名陶瓷艺术家冯林华认为:在中国梦背景下,经济崛起、文化复兴是当务之急。大运河承载着陶瓷文化,陶瓷文化体现着运河文明。尊重这段历史,挖掘这段历史,研究这段历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我们将弘扬历史,开创陶瓷文化的新纪元。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陶瓷艺术家熊钢如说,大运河是历史的河流,也是科学技术的河流。安徽泗县的隋唐大运河“活遗址”弥足珍贵,历史的温度让我们触手可及。泗县对于文化的尊重,给我们很大触动,我们将加强交流合作,努力促进运河文化与陶瓷文化的交融、发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陶瓷艺术家李菊生激动地说:“大运河见证了中国陶瓷史,陶瓷也见证了中国运河史。今天我作为陶瓷文化后继之人,与运河滋养长大的泗州儿女欢聚一堂,共同探讨陶瓷与运河文化,感慨万分。我们匆匆忙碌的人生与运河邂逅,不由得发出牵动灵魂的感叹。历史虽已远去,但遍布历史遗迹的大运河,永远不会离我们远去。”

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书记、著名陶瓷艺术家吕金泉说:“水运是瓷器南北运输的主要方式,瓷器散落在河中并保存下来,是古代南北物资交流的有力佐证,大运河为南北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也成为中国陶瓷走向世界的主要渠道。”

彭竞强、徐庆庚、曾维开、涂序生、王怀俊等著名陶瓷艺术家发表了各自的观点。纪峰、武凤金、徐文强、赵中良、吴墨、余学凡、程子风等艺术家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

泗县县委书记王娟在答谢发言时说:研讨会站在历史的高度,从陶瓷艺术的角度探讨大运河的文化魅力,并深入挖掘大运河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的意义及其重要性。贯穿泗县全境的隋唐大运河,与散落其中的精美瓷器,共同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作为文化的薪火传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传承、创新、发扬运河文化、陶瓷文化,让它们共同开出绚烂的艺术之花。

又见炊烟升起,薄雾笼大地,一叶小舟,一张渔网,一段渔歌,描绘出运河人家傍水而居的幸福生活。自古以来,泗州百姓与古运河相依相生,对这条自隋唐以来汩汩不息的大运河充满感情。这种特有的运河文化深深植根于当地百姓中,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为激活文脉资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毛佩琦在运河论坛上谈到,保护大运河这份文化遗产,就是保护运河贴近百姓,走进生活,服务大众的一种理念和文化。文化,是依附于物质的生活,有着自身发生发展的血脉,有血脉才能生存生长,而其血脉就在于当地百姓的生活之中。保护原有的文化血脉,让文物有机生长,让文物古迹和现代生活和谐共存。

泗县人民政府县长王法立说:泗州古运河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大运河申遗项目,是隋唐大运河的活遗址,是历史馈赠给我们的一颗灿烂明珠。我们正努力充实运河城市文化底蕴,培育运河城市文化精神,发展运河城市文化生产力,秉承“运河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运河文化的载体”的发展理念,在传承与发展中,建设一座当代的“运河名城”。

如今,运河故道的航运功能已然衰退,河面上没有了千帆竞发的情景,但是仍然发挥着行洪、灌溉的重要作用。泗州人一直珍视呵护着这段河道,很好地保存了许多闪亮的人文景观,如邓墩、鹿鸣山、永乐桥、虹灵沟、洋城湖、义井等,当年运河漕运繁盛时期的风采都不曾真正远去,运河仿佛是一位从远古走来的老人,沿路不断串联起千百年来的文化记忆和传统精神,泗州人不会忘记这条汇聚了运河文化、陶瓷文化及泗州文化的河流,不会忘记那曲折的岸线,荡漾的碧波,欣欣向荣的城市,古朴温馨的村落,曾经的繁华和今日的梦想。

品味遗存,触摸历史,人文脉远,运河水长,一幅磅礴的历史文化画卷正在泗州人浓墨重彩地描绘下徐徐展开……

景德镇团市委携手青年画院举办爱心笔会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8月19日上午,在共青团景德鎮市委号召下,景德镇青年画院的青年艺术家们在景德镇青年画院举办了抵御“海葵”抗洪救灾创作笔会。通过笔会这种特殊形式来支援灾区群众,在笔会现场,共捐赠10余件作品。

当日的爱心笔会上,记者看到许多青年艺术家纷纷来到现场,泼墨挥毫,用他们的真挚情感向景德镇市灾区人民献上一片爱心,为重建家园奉献一份力量。在短短的半天时间里,就创作出10余件作品,一幅幅饱含着对受灾群众深情的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

景德镇青年画院院长胡强告诉记者,“海葵”虽然过去了,但是灾区人民的生活牵动着紧紧牵动着青年艺术家们的心,该院青年艺术家在团市委的号召下,举行爱心笔会,为灾区人民献爱心,这也是该院艺术家们回报社会的一种心意。

据了解,本次笔会共有10余名青年艺术家参加现场创作,共筹集作品10余件,在笔会上征集的作品将进行义卖,所得善款将全部捐赠给共青团景德鎮市委4个挂点乡村及乡镇的受灾困难户及受灾学校。

在笔会结束后,共青团景德鎮市委相关负责人与景德镇青年画院的艺术家们一行来到寿安镇对当地受灾困难户进行慰问并送上慰问金。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协会举行艺术家“献爱心”笔会》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协会举行艺术家“献爱心”笔会》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艺术瓷砖

相关推荐